時間:2022-05-04 03:16:48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育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體系內容,一是開設有利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創新能力培訓。二是開展有效的教育見習、實習。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得到驗證和提高。三是畢業論文的撰寫。四是調動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的“聽”“說”“讀”“寫”等專業技能培訓。
[關鍵詞]專業研究生實踐創新培養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中明確提出:“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科教創新是專業碩士教育之魂。這種教育之魂應體現在專業碩士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各專業碩士教育的實際,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強化專業研究生實踐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本文僅就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進行一定的探索。
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體系內容,一是開設有利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創新能力培訓。二是開展有效的教育見習、實習。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得到驗證和提高。三是畢業論文的撰寫。我們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學、規范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設計與撰寫的方案,配置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并聘請各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進行論文開題論證。在論文題目選定、論文開題、論文一、二、三稿的撰寫,以及畢業論文答辯和畢業論文成績評定等各環節培養了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四是調動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的“聽”“說”“讀”“寫”等專業技能培訓。
讓我們的研究生課堂由講授轉變為研討;讓我們的教師們由主演轉變為導演;讓我們的專業研究生由課堂中的聽眾轉變為主演,使整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讓每個專業研究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一、適應全民創新的教育要求,調整語文教育專業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增加強化專業實踐創新的課程,開設教法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課程方向的創新課程,開設有利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創新能力培訓。如“教學研究”“中外教育理論研究”“認知理論研究”“作文研究與實訓”“藝術與審美”“經典研讀”等課程。
二、開展有效的教育見習、實習。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得到驗證和提高。我們要選取地方的省級重點中學作為我們的研究生教育見習、實習基地,組織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全程指導,聘請見習、實習單位的一線教學名師給予具體的指導,讓學生在教育“實戰”中了解中學教改情況,了解未來職業狀況和需要的知識、技能,增長才智、錘煉專業技能。
三、畢業論文的撰寫。我們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學、規范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設計與撰寫的方案,配置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并聘請各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進行論文開題論證。在論文題目選定、論文開題、論文一、二、三稿的撰寫,以及畢業論文答辯和畢業論文成績評定等各環節培養了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
四、調動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的“聽”“說”“讀”“寫”等專業技能培訓。
(一)是授課技能培訓。為提高學生的授課能力,堅持對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授課能力的培訓。利用“語文教學論”課堂和部分課余時間,由師生共同組成模擬課堂,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以一位真正的語文教師的身份逐次登上講臺,授課、評課,并將這些記人總評成績,有效地提高了專業研究生的授課能力。
(二)是“聽”“說”“讀”“寫”四項教學基本功訓練。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未來的工作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他們要具備優良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要具有“聽”“說”“讀”“寫”四項教學基本功。要在各種活動如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辯論會、討論會等和專項訓練中強化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教育教學基本功。
1.聽,這里主要是指“視聽”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聽學在教學中要調動語文專業研究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就要具備傾聽的能力,及時發現學生思想的火花和閃光點,開啟他們的潛智,調解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快樂!
(2)聽教教師要掌握聽教的能力,就是聽課的能力和傾聽別人教誨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師,有我師你也要會學、會聽:如:課程設計、導入傳授技巧、師生互動能力、語言運用、個人素質和魅力、知識到規律的歸納等等。
2.說,課堂語言能力,不僅是運用語言的基本功的體現,更是其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以及各方面素質礪煉的集中彰顯。語文專業研究生應有一個語言庫,貯藏著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應具有極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教學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
3.讀,在訓練中,主要體現在閱讀和朗讀兩個方面:
(1)閱讀
閱讀包括泛讀精讀、通讀、跳讀、速讀、略讀、再讀、寫讀、序例讀、選讀等各種方式。是擴大知識面、豐富語言、發展思維、提高想像力及培養研究生社會性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說來,學生知識的獲得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后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要處理好博覽與精讀的關系:博覽就是廣泛地閱讀,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性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后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朗讀
朗讀是一項創造性的口頭語言藝術,需要創造性地還原語氣,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如果說寫文章是一種創造,朗讀則是一種再創造。朗讀有助于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有助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學科教育專業的研究生,由于教師職業的要求,必須具備良好的朗讀能力和技巧,要學會領讀、范讀中的停頓(包括:文法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情感〕停頓)、重音(低中見高、實中轉虛、快中顯慢、連中帶停)和節奏等基本技巧處理。
4.寫,語言運用的另一種形式。主要包括寫作能力、書寫技巧、板書設計、教案編寫等。
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要具備較強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語文教師,還要具備“下水作文”的能力。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被稱為21世紀人才必備的四種基本能力之一(外語、寫作、口才、計算機)。要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教師只有親自嘗試,品嘗作文的甘苦,才會增強直觀感覺,并以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此外,參加作文實踐,必然會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寫作水平。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很難想象,不會作文的語文教師是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要么完全依賴作文指導書,講些枯燥、空洞的理論知識,隔鞋搔癢,紙上談兵。要么讓學生死記硬背范文,以應付考試,我想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容易對學生的作文做出準確評價的,更談不上恰當的修改。自然,這樣的老師也很難培養出會寫作的學生。語文教育專業的研究生要加強作文能力培訓,迅速提高“下水作文”的能力。
同時,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還應該有良好的書寫技巧,寫得一手漂亮字,便于板書設計的美觀大方,教案編寫的規范整齊是。
(三)是微課和課件制作和應用能力訓練。
針對“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要緊緊圍繞語文學科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及設備,學會錄制微課視頻和制作常用的課件。教學視頻要求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視頻片頭應顯示標題、作者和單位,主要教學內容有字幕提示;多媒體教學課件要求圍繞教學目標,反映教學的主要內容,與教學視頻合理搭配。熟練掌握多種課件制作方法,并能夠科學靈活地應用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課件的輔助作用,提高課堂的“含金量”。做到適時、適量、協調,無“死機”“停頓”故障,教學整體效果好。
(四)文本解讀能力培訓。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文本解讀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要經常解讀各種各類的文本,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生要有對各種文本解讀的能力,具備較強要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審美能力。我們既要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科學系統地培養語文教育學科專業研究生文本解讀的能力。在作者研究、文本產生背景、主題的提煉、結構分析、人物性格塑造、情節的發展、線索的發現、細節的凸顯、環境的襯托、語言的運用等等方面進行能力的訓練。
摘 要: 語文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直接影響他們對未來教師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通過依托相關課程、開展第二課堂、結合技能考核、組織技能競賽等途徑,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的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實施、鞏固、強化、拓展技能訓練,實現人才培養。
關鍵詞: 技能訓練 分層 分類 一體化 語文教育專業
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合格的專業化小學語文教師。合格、專業化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語文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職業技能。要達到這些要求,學生除了系統地學習語文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接受全面的職業技能訓練。學生職業技能直接影響他們對未來教師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決定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對學生的就業影響深遠。
一、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
縱觀師范教育近些年實施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學生掌握的技能包括教師基本技能、教學基本技能、教育管理基本技能。結合語文教師崗位特點,對學生進行專門訓練的最主要技能包括語言表達、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三大塊。語言表達實際上包含口語和書面語兩方面。口語表達訓練可細化為普通話聽說訓練、朗讀吟誦訓練、演講交談論辯訓練、教學教育口語訓練。書面表達訓練包括寫作訓練、書寫訓練等內容。
教學設計作為教學工作藍圖,是順利實施教學、確保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與教學設計密切相關的一項訓練就是課件制作?,F代教育技術作為時下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多樣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豐富語文課堂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語文課堂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正因為課件內容、形式的多樣化,學生要掌握課件制作這項能力,就必須接受系統學習和訓練。
教學實施能力是最后環節訓練,實際上是語言表達、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能力的綜合。這個環節的訓練必須結合真實教學情境,親身體驗、反復模擬、深入反思、不斷改進,這樣才能練就過硬的本領,將來才能輕松上陣,適應教學崗位的要求。
二、教師技能訓練體系的構建
高職高專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切實抓好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如何推動師范生職業技能發展呢?學校應依據學生的整體素質,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構建語文教育專業分層、分類、一體化的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分類別指技能訓練包括語言表達、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三大類。分層次指教學技能按學期分項進行。第一層次(第一、二學期)進行三字、一話、一讀、一講專項訓練,“三字”即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一話”即普通話,“一讀”即朗讀,“一講”即演講;第二個層次(第三、四學期)進行一制作、一設計、一說、一實踐專項訓練,“一制作”即語文課件制作,“一設計”即語文教學設計,“一說”即說課活動,“一實踐”即教學實踐。一體化指三大類中每個層次專項訓練都緊緊圍繞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這個核心進行。
三、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實施
構建訓練體系,實施技能訓練,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依托相關課程,實施訓練。
各專項訓練要落實到位,應以教學計劃中開設的一門(或兩門)相關課程為依托,進行課堂訓練,再向課外延伸。第一學年專項訓練中“三字”訓練是依托“書法”基礎課開展的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訓練;“一話”是依托專業基礎課“普通話語音”、“現代漢語”開展的普通話訓練;“一讀”是依托“古代文學”、“古代漢語”課程開展的古詩詞、散文名篇誦讀訓練,既能掌握朗讀技巧,又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一講”是依托“教師口語”課開展的演講訓練,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第二學年專項訓練:“一制作”指依托“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開展的語文課件制作訓練,要求能熟練地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依據小學課本內容選題并進行設計?!耙辉O計”、“一說”、“一實踐”三者都依托“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課堂模擬”課程開展,通過大量教學設計訓練和說課活動,反復評議、修改再進行課堂模擬,實施教學訓練。
2.開展第二課堂,鞏固訓練。
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僅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應該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設置第二課堂,并以此為主載體,建立與專業技能實訓項目相關的興趣小組,舉辦拓展類知識講座,使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互為補充,進一步鞏固各層次訓練內容。課內訓練由各任課教師組織實施,課外訓練由班主任和高年級相關課程教師督促檢查。第二課堂圍繞語文教師基本功開展演講、朗讀、三筆字等每日一練活動。包括鋼筆、毛筆、粉筆字三字訓練、普通話訓練、演講訓練等模塊。其中“三字”訓練主要以《通用規范漢字表》中的漢字為基本內容。對師范生加強書寫漢字技能訓練,糾正已經形成的不良書寫習慣,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書寫行為,這是一個相當繁難的任務。普通話訓練除了需要對《普通話實訓教程》進行學習外,還要選擇一些美文、詩歌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在教師指導下,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結合技能考核,強化訓練。
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通過課堂和課外兩條線進行,訓練水平、效果如何需要對學生進行考核。系部應成立教師技能培訓考核小組,負責培訓,依據每學期訓練內容,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學期考核。由于技能培訓與考核覆蓋面廣,項目多,就會營造以考促學的良好氛圍,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同時,通過考核,教學技能培養延伸、滲透到師范生大學三年的成長全過程,為提高教師職業技能素質和水平提供保證。第一學年以教師基本功“過關”訓練為主,抓好普通話、書寫、朗讀、演講的考核;第二學年以教學常規“入門”訓練為主,掌握和熟悉教學各環節的常規,重點抓好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說課、模擬上課的“達標”,第三學年進行頂崗實習,通過校內、校外老師的雙重指導,接受最大強度訓練,實現教師職業技能畢業的最終考核。
4.組織技能競賽,拓展訓練。
調動學生投入訓練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技能,增強他們走向小學講臺的信心,除了依靠課內、課外訓練、技能考核之外,還應該經常開展學生技能展示與競賽活動,如粉筆字大賽、鋼筆字大賽、板書設計大賽、演講與朗誦大賽、辯論賽、教學設計比賽、課件制作比賽、說課大賽、模擬教學大賽等,以賽促學,助力、拓展技能訓練。
總之,技能訓練體系訓練項目多,時間跨度大,且內容時有交叉,要使訓練實現預期目標,必須周密計劃,精心組織,整個訓練循序漸進、科學有序,每個階段的訓練重點突出,收到實效。構建課內學與課外練、校內學與校外訓,主體培養與個體發展、講練考賽相結合的多元化培養機制,進一步完善語教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計劃、大綱和評價體系,推進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
摘 要: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及擴大,引領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展,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越來越鮮明,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在逐步走向科學、規范。與之相反,目前我國地方基礎教育的社會需求卻日趨飽和,這和基礎教育改革帶來的師資要求的提高有著直接關系。面對日益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作為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的語文教育專業,必須重新定位培養目標,改革陳舊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職業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本文擬從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途徑兩方面對高職院校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結構
一、引言
語言文學是傳統的基礎性專業,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培養人文素養方面,有著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優勢。但是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這個傳統人文學科卻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并不樂觀。
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自合并轉型為高職院校以來,專業急需探索高職教育和師范性特點相結合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新模式,原有的師范教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問題比較突出,既要突出師范性,又要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及辦學特色,明確語文教育專業的專業定位和辦學思路,調整課程結構,培養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能力,完善辦學條件,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強化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才能辦好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專業,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師以及文職人員。
二、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高職師范類專業,語文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通過三年的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能夠從事基礎教育的小學、初中語文教師工作,也能從事語言文字、文化宣傳及企業的文秘、培訓機構的文員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新時期語文教育專業面臨的新課題,因此更新教學理念、對現有課程進行改革,既符合語文教育自身的發展,也能提升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培養小學師資的師范教育類受到自主擇業和專業整合的影響,日益萎縮,高職語文教育專業應該主動應對,謀求發展。
高職院校師范專業的改革必須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自高專部成立以來,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著明顯的地域色彩,主要集中在遼西北城市,例如,鐵嶺、錦州、朝陽等地,從事鄉鎮初中、小學語文教師以及各行業相關的文職工作。近兩年來,在這些城市的特崗教師招聘中,語文教育專業比重不大,絕大多數畢業生無緣進入公辦中小學教師行列之中,遼寧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以下簡稱我系)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顯示,25%的畢業生進入各種教育機構從事教輔工作,更有一部分畢業生脫離教育行業。嚴峻的就業形勢決定了語文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必須形成新的準確定位,原來培養目標只是單一的師范性,應轉型成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拓寬專業培養口徑,將國企外企事業單位文秘、公關、管理、社會服務、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等列入專業培養計劃。因此,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是必然的,是大勢所趨。
三、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途徑
1.以課程為突破口,對課程教學思路重新定位
目前語文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體系還是由“五個模塊”組成,即將課程劃分為“公共(必修、選修)課、專業(必修、選修)課與實踐技能課”,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文學類和語言類課程,例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等,只開設語文教學法和寫作兩門實踐性課程,又因課時不夠,這些培養核心能力的課程不夠深入,實踐課也僅限于教育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語文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呈現過于單一化的趨勢。
筆者曾對語文教育專業任課課程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63%的學生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滿意,認為教師應該把講課的側重點放在實踐應用上。以專業選修課程帶動和促進專業的改革,能夠拓寬口徑,完善課程結構,可以促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還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節,不斷完善,從而汲取新知識,提高實用的實踐技能水平,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學生對實踐性的教學和學習還是很認可的,他們希望教師能夠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課堂上以老師講授為重點,語文教育專業必須從龐雜的理論體系中解脫出來,合理取舍。就文學課而言,中國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是兩門專業核心課程,我系教師嘗試在教改中淡化“史”,將解讀經典文本作為教學切入點,筆者在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時,將《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作為主要內容,同時參考《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提高對名家經典篇章的鑒賞比例,約占整個教學內容的70%,文學史和作家理論知識約占教學內容的30%。以上舉措,注重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即以實用型人才培養為授課宗旨,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作品賞析、語言運用能力及人文素養。
打破以往慣例,力求突破,開設與語文教育專業相適應的應用型課程,體現本專業實踐方面的特點,在完成基本知識結構教學的同時,開設新課,改造老課,保留傳統專業的核心內容,又能實現培養能力運用的目標。課程結構中理論課比重大,實踐課比重少,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夠突出,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復雜的社會需求,應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將專業課分為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專業核心課包括傳統的語言文學類課程,占 60%,專業選修課需要與專業相吻合,例如,公共關系學、秘書學、公共禮儀、辦公自動化、廣告設計、新聞采編等課程,占40%,要向學生傳授最前沿的知識,課時不用占太多比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有意識地發展,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皩捒趶健弊寣W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新內容,目前,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語文教育專業以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公共禮儀、秘書學、影視鑒賞、口語交際等課程,從學生選課情況來看,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
2.加大教育理論和教法課程改革的力度,加強實踐教學
(1)開設好實踐教學課程。將實踐教學分為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強化技能訓練,語文教育專業開設普通話訓練課、口語實訓課、書寫規范字技能課、語文教學教法課等加強技能訓練,及時將教育改革有關內容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學校錄播室資源進行初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模擬實訓,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訓練。
語文教育專業教學內容不應再局限于語言與文學本身,應該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本專業職業技能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例如,教育教學、新聞傳播、文秘與公關、廣告文案、速記速算等課程設置都應該成為語文教育專業技能訓練應用模塊,通過這些模塊的教學,讓學生獲得動手和從業能力。
(2)增加實用性知識技能的傳授。“創造條件,普及現代化教學,掌握現代化技術”,開設課件制作課程,讓學生對幻燈機、投影儀等教學媒體的構造以及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力求語文教育專業學生熟練掌握PPT課件制作,達到會使用會操作,著重面對當前就業需要,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和運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同時讓鼓勵學生通過相應的英語、計算機、韓國語、普通話等級測試。
(3)課內課外相結合,建立完善的技能測試和競賽機制。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此類活動作為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語文教育專業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展示活動,例如,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書法展示大賽,漢字聽寫大賽、作文競賽等,參加校園活動可計入學生綜合測評成績,鼓勵學生參加一切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教師教育素質的專業實踐活動,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職業技能水平,將培養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訓練貫穿于三年的教育教學中,營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有利環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實用能力培養。
(4)優化實習實訓教學結構,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建立多個能夠充分滿足實踐能力以及職業技能培養需求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和完善的實訓訓練體系,要搞好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教育見習。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實習基地,在實習基地上上崗培訓,是對學生理論學習過的職業規范進行實地驗收。學生進行真實的規范化的操練,熟悉將來從事的教師或者文職崗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實用為宗旨。
實踐教學作為訓練學生技能的重要途徑,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并在運用中提高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從而引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思考和學習積極性。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做到課內精講,課外延伸,把課堂延伸到社會,讓學生通過理論的凝練來適應技能的實踐檢驗,有力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民意后,英語分值大大縮水,語文分值將在2016年提高到180分,這將大大改觀社會、學生“怠慢語文”這一現象,大量資料顯示,目前教育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聞風掉頭,一些培訓機構目前已經開始醞釀相應的改革方案,語文培訓班將得到加強,可以預見,隨著高考語文分值的提高,語文培訓班的需求量也將大大增加。近期,筆者參加了幾次省內的高校招生現場咨詢會,來咨詢的學生及家長對師范專業,尤其是語文教育專業還是很認可的,60%以上的家長認為,在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形勢下,語文教育專業就業選擇余地不小,可從事教師、文職等工作。由此可見,語文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還是有一定攀援空間的。
總之,語文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現有課程的科學構建及重新整合、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必須以學生為本,關鍵點是老師,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管理者齊心協力,使語文教育專業在立德樹人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
摘要:當前,全國各地開設動漫專業的院校較多,動漫人才培養走上了快車道,可是人才的結構和素質等方面卻不能適應當前動漫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原因之一在于快速發展的動漫人才教育過于注重技術性,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大學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為通識類基礎課程,它應當在動漫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并承擔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從而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學語文 動漫專業學生 人文素養
引言
動漫人才是動漫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而動漫專業學生是動漫人才后備軍的主體,由此看來,對動漫專業學生的培養關乎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就目前國內動漫專業學生的培養狀況來看,盡管很多高校開設了動漫專業,動漫專業學生的規模在逐年擴大,但是人才質量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學生人文素養不高這個方面,亟待改善。
一、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現狀
在動漫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光有技術必將行而不遠,只有承載著人文關懷的技術形態才能讓動漫產業獲得長足的發展。人文是與技術并重的一個要素,只有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在人文關懷中關注技術的發展,在技術發展中深化人文關懷,動漫才能得以充分發展。
隨著90年代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動漫日益呈現出產業化的競爭態勢,現實中動漫人才緊缺的局面導致我國動漫人才培養規模在短時間內迅速地擴張,“技能型人才”成為動漫專業培養的主要目標。當前國內高校對動漫專業學生的培養現狀是:以技術為重,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1]然而,人才的技能只是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這是因為動漫產業的發展鏈條包括動漫編劇、動漫制作、動漫營銷推廣等在內的諸多環節,實際上,技術大多在動漫制作這個環節上發揮作用,對于其他環節的影響則相對較弱。承載人文精神的大學語文在不少高校所設置的課程體系中缺席,或者只是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這直接導致目前我國多數院校的動漫專業學生對中國哲學宗教、歷史民俗、文學經典等知之甚少。一方面,在動漫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大學語文的學科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在開設了大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語文學科的復雜性和特殊規律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在重工具理性觀念的科學主義背景下,教學目標主導著當前的大學語文教學課堂,老師對語文教科書中文學作品的講解完全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依附于教學大綱,對學生僅僅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語言訓練,這就導致內涵豐富的文學作品完全被視作德育教化的載體,作品的人文精髓隨之流失。這種方式的實質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化、機械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通常只考慮課程知識的獲取和教學效果的呈現,容易忽視對學生自主性的激發以及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學生欠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轉化能力。
二、大學語文教育是提升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突破口
(一)大學語文教材應成為動漫創意的源泉
近年來,國產動漫在利好的政策形勢下涌現出了一大批作品,我國成為世界上動漫制作量大的國家。盡管國內動漫作品層出不窮,但是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作品和角色形象卻屈指可數。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指出,“表面看,動畫空間只是一個文化的產業空間,但是,現代的人性在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型。動畫空間里,有人文與技術的生態關系的綜合呈現”。[2]的確,往縱深方向來審視,一部動漫作品實則包含了多個層面:從淺層來看,動漫作品運用媒介技術手段架構了一定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關系;進一步,從中層來看,這樣一些故事展現了一個民族或地區特有的人文風情和價值觀念;更進一步,從深層來看,這些民俗文化體現了一個國家在當今對人性進行思考和演繹的視角。由此看來,一部動漫作品在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結構體系中應該占據一席之地,在進行動漫作品創作時其定位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我國所創作的動漫作品之所以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創新性,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本應在動漫作品中呈現的文化力在創作時被忽視了。而動漫作品文化力的不足,最明顯地表現在動漫作品內容不夠豐富上。
其實,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歷史故事及文學作品,這些故事作品是經過精挑細選才進入課本的,往往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展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大學語文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文化傳承作用,應該成為動漫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這就要求在動漫專業培養體系中,既開設大學語文的必修課,又開設一系列與語文內容具體應用相關的人文選修課,把語文拓展活動納入大學語文教學的軌道,優化大學語文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們對大學語文重要性的認知。在日常教學中,慢慢糾正從老師到學生重技能輕人文的片面傾向,重建知識、能力、素質辯證統一的大學語文教學體系,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功能,在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現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同時,增強語用能力、文化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只有在文化創意的引導下,要求學生夯實文化基礎,把握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特征,學會從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中挖掘和開發動漫題材,既忠實于教材,又不拘泥于課本,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動畫表現形式演繹課本內容,動漫產業才能獲得迅速發展的強勁動力。盛世龍吟數碼有限公司中國區經理李長川曾對中國動漫的發展思路做過總結,指出“在與國外動漫發行商溝通的過程中,我不斷聽到來自他們的建議:希望看到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作品。這,將是我們的發展方向”。[4]
(二)用大學語文情懷重塑動漫產業的思維
為什么像如今被定位為藝術片的《大鬧天宮》和《小蝌蚪找媽媽》等動畫作品,雖然口碑很好,但是市場銷售力不足?既然它們被定位為藝術片,就說明它們在表現技法上必然有很高的造詣,其實,市場力不足的關鍵就在于這些動漫作品沒有被系統地進行商業包裝和衍生品開發。動漫作品的文化屬性固然重要,動漫創作要尊重文化精神,注重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變遷、創新與調適;但是另一方面,動漫作品中的經濟屬性也不容忽視,其中,版權有償轉化便是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對動漫專業學生的教育方面,應該如何培養他們這種轉化思維和能力呢?這是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
事實上,學生轉化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學語文教學課堂是重要一環。我國當代著名語文教育家朱紹禹認為“語文學科就是思維學科”,他指出“語文教學要適應三個面向,最基本的問題是進行思維訓練,發展智力”。[5]這就要求大學語文課堂教學逐漸從灌輸式的講授傳統中走出來,以學生為教學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積極投入到討論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中,在課堂交流過程中不斷強化他們的發散思維,讓他們在相互之間的觀點碰撞中深化和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以使學生養成自覺思考的學習習慣。轉變教學方式,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簡單否定,正如有學者在研究中所強調的,當前的教學方式要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但是,指導學習不能被自主學習完全取代,個體學習不能被合作學習徹底擯斥,接受學習不能被探究學習全然否定。教師在大學語文講堂中應該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根據動漫專業學生的特點,啟發學生對語文課本內容進行有方向性的思考,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實踐經驗對內容作拓展性解讀,并對學生的探討進行總結和升華,畢竟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層次是有限的。這里舉個例子,比如在大學語文課堂上學習《西游記》中個別文本篇目時,可以將電視劇版的《西游記》和動畫片版的《西游記》同時引入教學課堂,啟發學生在觀摩欣賞中思考原著塑造的角色形象和影視劇演繹的角色形象之間的聯系和差異。經過學生的一番討論和交流之后,老師應該做出總結,比如,角色形象的塑造應該符合不同媒介平臺的傳播特性,個中角色(包括身型、神態、動作等)的設計要根據內容主題和媒介環境做出適當的夸大式或壓縮式的表現。最后布置學生在課后選擇《西游記》中自認為精彩的情節,讓他們為該故事情節設計出符合傳播平臺特性的角色形象。
只有動漫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轉化能力提升了,才能促使他們自覺運用文化意識和人文情懷去深度理解動漫作品,并將之抽象為有意義的民族文化符號,將其延伸到包括版權、圖書音像和休閑旅游等產業形態在內的動漫產業鏈上,從而在動漫原創和產業開發這兩個環節之間形成互相推動、互為因果的良性循環關系。
結語
如果不注重提高對傳統文化和民族符號的理解和轉化能力,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將始終停留在粗放的淺發展層面。以動漫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僅有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而且有助于全民整體素質的提升。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的使命就是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大學語文教學為核心,落實與實踐人文精神,是提升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必然趨勢。由于受眾的需求是動漫作品制作和推廣的出發點,因此在大學語文這一本土文化載體中,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傳統民族文化與當代文化精神之間的內在關聯點,去滿足當代受眾的需求,激起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和心理共鳴。
摘 要:新建文秘專業語文教育的成效直接影響了我國高校語文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近年來,新建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國際大環境的挑戰和自身環境中不利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新建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工作難度加大,問題增多,因此創新新建文秘專業語文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建文秘專業;語文教育;創新
語文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人們傳統的思維觀念和思維模式受到沖擊,作為新建文秘專業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青年時期的他們性格容易沖動,加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流動和共享速度加快,但目前對于網絡信息的傳播缺乏一種有效的管制方法,高校學生作為網絡信息的重要獲取者,就更加容易受一些不良意識形態的影響;作為剛剛新建的高職院校,與老牌的高職院校相比,學校內部的語文教育文化底蘊不足,缺乏合適的氛圍熏陶,同時新建文秘專業還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教學人員人數較少,在實際工作中將學校發展重心放在教學科研方面,從而忽視了語文教育工作,有的時候雖然抓住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工作人員經驗不足,也會造成高校語文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好。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校的語文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任務也非常艱巨。新建文秘專業應充分認識到語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視現今大學生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優化語文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將語文教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如何加強新建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希望能夠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
一、加強語文教育隊伍建設
新建文秘專業,其最大的劣勢在于教學工作人員較少,所以無論在人員配置上還是人員素質方面,語文教育隊伍建設都顯得相對薄弱。因此,學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建設一支包括黨團干部、政治輔導員、專任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業指導工作者以及兼職的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高、組織結構合理的語文教育隊伍。在隊伍組建完成之后,必須加強隊伍的培訓,不斷增強隊伍的整體水平,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讓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激勵與淘汰的機制下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努力追求上進,這樣才可以保證整個語文教育隊伍的活力與質量。
二、優化語文教育方法
新建文秘專業的語文教育應該優化教育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一是在語文理論課的教學方面,應該打破傳統的灌輸和說教的模式,更加重視營造一種氛圍,通過積極的暗示和引導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積極將學生推向社會這個“第二課堂”,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去參觀、去訪問、去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在實踐中獲得真知。二是積極搶占網絡教育陣地,通過建立專門的語文教育網站和網頁,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同時,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例如發揮學校的廣播電臺、校園網主頁在語文教育上的輿論導向作用、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等作用。第三個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培養學生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而有效的使用網絡資源,自覺抵制不良意識形態的誤導。
三、著力解決學生實際問題
語文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單單局限在語文理論知識的傳播與教育上,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提供實際的幫助上。首先,新建文秘專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詢機構,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其次,學校更應該要高度重視貧困生的語文教育工作,針對貧困生的特殊情況,為貧困生提供實際的經濟幫助,加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的疏導,幫助貧困生順利的完成學業;再次,學校要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工作,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給大學生提供各種就業實習、培訓機會,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從而使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就業,在大學生就業之后,學校應積極與已就業的大學生取得聯系,通過大學生的反饋,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更科學的依據,為社會培養更加合適的人才;最后,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來自不同地區,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語文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學校應該針對不同,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四、增強校園文化底蘊
新建文秘專業很容易將發展目標定格在追求名校的腳步上,重復著別人的工作,重復著別人走過的路,從而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應該立足本校實際,挖掘歷史,傳承優良傳統,抓住學校特色,積極營造屬于自己的、有著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這種情況下打造出來的校園文化才是生機勃勃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具有深厚底蘊的。不僅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還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宣傳和管理,營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真正做到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
總之,新建文秘專業一定要立足本校實際,正視現今語文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多角度出發,創新語文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大學生語文教育,為把我國高校語文教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而努力。
論文摘要:關于師范生尤其是高職高專師范生的培養與實踐教學的對接,應該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語文教育專業的建設必須緊密聯系中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本文簡單地探析了語文教育專業的建設跟中小學語文教學間的對接。
論文關鍵詞:挑戰 語文教改 對接
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兩個重要的 “點”:一個就是數不勝數的中小學生;另一個就是各個培養師范生的學校。在現階段,我們的語文教學事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將傳統的教學理念“應試教育”或者“知識教育”變為“素質教育”以及“創新教育”;同樣,我們的師范生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一、圍繞對接基礎,采取有效措施
1.分析中小學語文課程教改內容,是展開“對接”的基礎前提。
目前,部分大學師范類教育對中小學的教育課改持茫然態度,對教改過程不去關注。這是必須得重視得關注的現實問題,那么他們怎么可能對中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深入地去解剖,如何更透徹地知曉專業語文知識的建設,怎么可能培養出高品質的語文專業老師呢?因此,我們要努力切合語文教師行業對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要求,緊緊抓住教師職業性的特點,及時了解中小學整體教學動態,剖析語文教改全過程,這樣的話,才可以做好引領工作,我們的畢業生才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才能進一步促進中小學語文教改的發展。
2.把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理念作為出發點,尋找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2.1明確“核心”地位,換句話說,素質教育的培養、創新意識的鍛煉在整個中小學語文里面占著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我們應強化語文素質教育跟創新精神的培養力度:要求語文專業學生對語文課程教學嚴格審視;研究整體語文的素質教育跟創新精神。進而我們可以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師資力量。
2.2完成“轉型”任務,針對老師的教學來講,完成從知識型、授課型的教學模式轉為創造型教學的任務;針對學生的學習來講,完成從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轉為創造性學習的任務。普遍情況下,我國教育模式都是所謂的“應試教育”以及“知識教學”,而在新時代里,更需要培養一些可以高效創新的高素養人才,同時,我們在教育的關注力上要從原先的只注重知識教學轉為注重素質教育,進而使知識導向變為創新能力的引導。這就要求我們從教學團隊建設、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等方面實現語文教育專業建設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對接。
二、從實際出發,提出有效措施
1.在實踐中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基礎上,才能進行“對接”工作。一般情況下,語文教育專業的構建對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不能無動于衷,必須要透徹解析語文教改工作,所以要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實踐工作中去??傊?,只有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長遠。再加上,語文素質教學構建同樣也是以實踐為基礎展開創新教育工作的。讓語文專業教育和教學工作相互融合,展開“互動”活動,我們可以開設綜合性實踐訓練課,強化見習、實習環節,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推進中小學語文專業教改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水準,另一方面,還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
2.語文專業教育應嚴格遵循“新課標”理念,積極參與到中小學語文課程的素質教育訓練跟創新工作中去。怎樣才能將素質教育的整體思想貫徹于語文教學工作中呢?先要有行動做指引,然后再進行實驗展開深入探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行業背景和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等方面對語文教育專業進行比較全面的剖析。從而制定出一套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做好對接準備,構建素質理念
1.創新語文專業新工具,為“對接”做好關鍵的準備工作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小學語文教學都在不斷展開改革策略,進而更高效的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水準。但這些改革都是以“應試教育”或者“知識教育”為前提展開的。在現在新時代里,都強調素質教育工作的實施,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提升,進而培養出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學生。
2.構建專業語文的素質教育理念,貫徹整體素質教育語文課程方針
2.1培養語文專業學生的教育素養。其主要目標就是應該要“學會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接班人,做一位情感智商都很高的文化人,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跟實踐力,從而做一位創新能力跟實踐能力都超強的老師。
2.2鍛煉出數不勝數的語文專業高師。有好的老師,才會培養出好的學生?!懊麕煶龈咄健钡牡览泶蠹叶级W鳛楦邘?,其語文專業素養應比較杰出,我們的語文專業教育必須培養出有一定水準的語文教師,同樣在教改進程中也可以作出一些優異的成就。
2.3提升語文專業學生整體的創新意識。這不僅僅只包括了所謂的心理層面創新,還包括了對事物的認知層面創新以及最重要的實踐層面創新。最主要的,老師應該從質量、從主體、從學生這三點出發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而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語文方面的創新,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找好對接點,展開實驗教學活動
1.做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作為“對接”目的的著重點。
語文專業課程教學要及時改變目前不適應社會、不適應經濟需求的發展狀況。最先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及時轉變整體語文的教育觀念并深化教學的改革事業?,F階段,語文專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未重視培養全面的教育素養以及整體創新能力提升,這跟現在的中小學文化教學事業是不相同步的,整個專業教育應該要掌握住對素質教育及創新能力這一系列核心的培養發展,從而在“如何對接“的這一工作上練好個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功力。
2.語文專業教育應積極解決跟中小學語文知識課程的對接工作,展開一系列高效的教改實驗活動。
2.1構建“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深入調研語文教師行業對本專業人才的具體崗位需求,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要讓學生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在創新的條件下實現素質教育跟創新意識間的對接目的。
2.2調動資源,提供環境和條件,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貫穿教學始終。
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進行有效整合,加強與教師職業能力要求的有效對接。課程設置實行模塊化,每一模塊都能相應實現一定的職業行動能力目標。課程內容的選取整合上突出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對接,同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五、結語
有上述內容可知,想要做好語文專業教育跟中小學文化教學間的對接工作,就應該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需要適時進行創新教學,才能真正貫徹高職高?!耙苑諡樽谥?、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綜合性大學中的語文教育專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要想在真正意義上為國家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要將語文教育專業原有的教學觀念進行深入的改革,在對教育觀念改革的過程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將大學中教學任務加以確定,優化原有課堂結構設置,將原有教學手段加以改進。
【關鍵詞】綜合性大學;語文教育專業;教師教育;教學改革
在人們的印象中,綜合性大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國家培養出從事科學研究的技術型人才。而師范類院校則是培養教師的搖籃。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如今的綜合性大學中,也相繼開設了語文教育專業來滿足社會需求,在綜合性大學中,語文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是按照類似專業來進行設置的。這樣的設置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影響了我國教育事業。要想在真正意義上將語文教育事業加以發展,就要從明確教學任務開始做起。
一、將語文教育任務加以明確,規劃相關培養要求
在綜合性大學中,“語文教育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不同的。語文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的是語文教師,“漢語言文學”專業則為社會培養出從事文秘,編輯等高級人才。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綜合性高校中的“語文教育”專業有著向“綜合性”目標看齊的趨勢,這種發展趨勢,對語文教育專業本身是非常不利的。失去了語文教育專業原有的自身特征。因此,要想在根本上延續綜合大學中語文教育專業原有的特征,就要對高校教師的素質加以培養,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規劃。從當今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科設置上來分析,設置了和漢語言文學相同的語言學科,文學學科兩大學科。但高校相關領導對“語文教育”的內涵并沒有進行深入性的研究。語文教育專業并不是單純的“語文+文學+教育”。從一定角度來講,“語文”是一個以中國漢語為中心,包含了文字,文學,文章等因素的學科體系,因此,在大學教育中,應該把“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專業語文教師的方向。在教育現代化的環境下,該專業要為社會提供優秀的語文教學人才。
二、調整原有教學結構,完善教學組織體系
在語文教育專業的相關教學中,應該將該專業的教育性和學術性加以突出,高教教師在對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對該專業的發展前景做一個詳細的了解。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制定,讓學生擁有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能力。通過“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育”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教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生將語文學好。僅僅一字之差,便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教導學生學好語文,指的是學生經過對語文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與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與綜合運用能力。教導學生教好語文則說的是,通過對語文的基礎知識學習,為社會培養出擁有教育能力的教學人才。總之,要想在真正意義上為社會提供優秀的語文教育人才,就要對語文教育專業中的課程結構進行系統性的優化。
三、尋找有效途徑,改進教學體系
在現如今的綜合大學語文教育專業中,除了教學結構需要完善之外,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各高校必須對該專業現有的教學方式加以轉變,將實際教學中的每個教學環節都要加以重視并予以完善,在高校中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教學流程。在我國高等院校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大學教師只要有學術水準就可以,沒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鉆研。從一定角度來分析,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同樣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要將原本生澀難懂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所以說,身為大學教師,不光要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傳授知識。這一點對于從事教育教學的高校教師來講尤為重要。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教學實踐對于語文教育專業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和其他類似的專業相比,因為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的是教育行業,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加以驗證。從現如今的情況來看,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比較重視,但是對實習階段的教師卻沒有相應的指導。這就導致了學生理論與實際不能相結合的現象出現。在綜合性大學中,現行的教學實踐部分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通過播放優秀教師教學過程錄像的方式,來讓學生對教學技巧加以揣摩
在這種方式中,學生雖然也參與到了實際語文教學,但是由于學生們對教學理論認識不清等問題,對實際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不解。
(二)親身參與教學實習
學生在學校學習了教學理論知識以后,高校教師直接讓學生走進課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有著更為深層次的了解,讓學生擁有從事教育工作的能力。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來講,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語文技術知識,;良好的道德修養作為基礎,同時還要具備非常專業的語文結構作為框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中的語文教育專業的教育方針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要想在根本上做到這一點,就要將原有的教學觀念進行改革,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語文教師,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教育人才。
作者簡介:梁琨,女,長春市第九十九中學語文教師,一級教師。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現階段大學體育專業語文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大學語文教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重點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將大學語文教育應用于體育專業教育中,促進學生文化素質提高的措施和途徑,以期為高校體育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育 體育專業 文化素質 作用
引言
近年來,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市場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的就業形勢也變得越來越嚴峻。由此可見,改革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工作,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已刻不容緩。大學語文作為體育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它在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和途徑使其發揮自身的功能是現階段體育專業教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現階段體育專業學生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體育專業語文教育的現狀
現階段體育專業學生的語文素質令人堪憂,通過調查了解發現,體育專業學生在語文素質方面非常欠缺,對文學作品的知曉情況和閱讀情況也僅限于初中和高中語文課本上學習的內容。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基本上都是隨意發揮,知識也存在無序性,對文學作品缺乏真知灼見。在語言文字表達方面,他們的邏輯性比較差,表達缺乏層次感,往往沒有中心意思,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前后矛盾的現象,使人不知所云[1]。另外,在文字水平上也很欠缺,語法錯誤、詞不達意、句子不通順、標點符號亂用以及錯別字多等問題屢見不鮮。
(二)大學體育專業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長久以來,我國都是采用應試教育的模式。高考時對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嚴格,而相對來說文化課的成績就要低得多了,再加上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學習的也主要是體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對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程度就大大降低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學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識淺薄,對文學基礎常識不了解,進行文章寫作的時候存在句子不通順、錯字連篇等問題。
二、將大學語文教育應用于體育專業教育中,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一)大學語文教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對體育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促進作用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社會學科的基礎學科。大學語文作為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礎課,它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其中工具性主要體現在人們在吸收各種新的思想、觀念、知識以及信息時都必須要借助語文這個工具;人文性則主要是因為語文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優秀作品的表達都通過語言文字,它承載著表達者的思想內容。人們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觀念,并受到其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高自身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對美的感知水平,這對培養人的成熟信仰以及完美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大學語文教育在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方面具有積極意義[2]。教育部明確指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使學生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文化環境的熏陶、文化活動和實踐的鍛煉,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不僅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使其形成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在學生的專業學習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強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偟膩碚f,大學語文的教育任務和教育目標就是提高大學生的語文基礎素質,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實現。
(二)體育專業應選擇合適專業特點的大學語文教材
優秀的文學作品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以及情操等都具有積極意義。體育專業應充分認識大學語文的地位和作用,樹立大學語文教育理念,建立大學語文教育的完整體系。然而我們看到,現階段體育專業采用的大學語文教材種類繁多而復雜,大多都是借用本科全日制學生的教材,專業針對性不強[3]。再加上體育專業主要注重的是體育方面的訓練和學習,分配給大學語文教學的時間比較少,而課程教學內容又比較多。因此,體育專業在選擇大學語文教材的時候不僅要選擇具有體育專業針對性的教材,同時還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必要的選擇,只需要對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進行精講就可以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在不影響專業課學習的情況下,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去領悟作品的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在對作品相關的人物以及時代等進行了解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4]。
(三)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課程所講述的內容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意境和創造,引導和啟發學生從多個視角對作品進行了解,體會作品創作的基本情感,感受作品當中的情趣和情操[5]。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學生對作品以及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以大學語文教學為基礎,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體育專業的學生在語文表達能力方面存在著欠缺,根據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組織和開展一些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以及文化知識競賽等能夠吸引體育專業學生興趣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人文氣氛,幫助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應用能力,有利于體育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完善。
結語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它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具有積極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高校應充分重視大學語文的教育功能,將大學語文教育與大學體育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完善其大學語文課程教育體系,充分發揮人文課程在大學體育專業學生文化素質培養中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及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摘要]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要善于借助地域文化的平臺,傳播地域文化,汲取語文教學素材資源,與之進行有效對接,借助語文的力量增強導游的表現力、創作出有地方元素的導游詞、整合地域文化資源為素材庫等,更深入地為導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地方旅游經濟、文化經濟的發展提供直接服務,并在其中拓展課程自身的生命力。
[關鍵詞]導游 語文教育 地域文化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旅游服務各種相關產業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由此帶動了旅游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游客對旅游服務的多樣化與立體化需求,社會對旅游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游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期望他們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務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對地方文化習俗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還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學素養,能夠用流暢動聽的表達方式向來自各地的游客們推介本地的民俗風情、優美傳說?;谶@種需求,導游專業、大學語文教育和地域文化,在旅游與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自然而然產生了整合的需要,而這恰恰也是職業教育專業與文化課程改革發展創新的方向。研究職業院校大學語文如何借助地域文化的平臺,在導游專業進行有效對接,更為深入地為導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地方旅游經濟與文化經濟的發展提供直接服務,并在服務過程中拓展課程自身的生命力,成了一個有實際意義的課題。
一、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與目的
1.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全國職業院校中的財經、師范、藝術等文科類院校大多開設了大學語文類課程,有些院校在教學計劃中將其列為文化基礎課,有些則在此基礎上延伸開設文學欣賞、語言表達訓練、應用文寫作之類相關課程;理工科類院校則大多只將其列為選修課程,滿足學生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和語言訓練的需求。在實際的職業教育與專業教學中,由于大學語文類課程對學生的就業服務性不強,大多數教育管理者和學生們認為在大學開設這類課程實際意義不大,認為在學校有更多要學的東西需占用時間去安排,所以對其不太重視。
從目前來看,高等職業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創新不足,沒能做到與時俱進。一方面,從人文教育角度而言,大學語文未能根據青年學生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社會現實,與網絡的普及化和沖擊力結合起來,從新時代新觀念的角度著眼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從實用角度而言,高等職業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仍停留在傳統的人文教育,沒能與專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專業性、地域性、時代性、實用性,缺乏現實吸引力。
2.大學語文教育的目的。語文教育專家于漪將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將語文教育的目的定位為教文育人。筆者認為,這個定位準確地把握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尤其適應于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各相關專業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語文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文化課,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提高思想道德與文化科學素質,適應今后就職崗位的需要,對于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和優良傳統,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與學生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緊密相連,為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高等職業教育的語文課程需要更注重其工具性而非人文性。
另外,就工具性的角度而言,高等職業教育的語文課程在注重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要更注重與專業的結合,強調其針對性與應用性。發揮語文在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方面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并拓展與學生專業特點與就業相關的綜合素質與職業素質。
二、導游與大學語文的密切聯系
1.導游傳播的知識其實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表征,是在特定地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這些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無論是近現展起來的新興城市,還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所以能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興起,就是因為人們在其中從事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亦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現代旅游者旅游的目的,除了消遣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旅游增長文化知識,擴大閱歷,獲取教益。旅游者到某一地旅游,了解的正是當地的地域文化即游覽區域所在地的歷史人物、自然風貌、人情風俗、民間傳說、諺語俗語等各種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導游講解宣傳的基本素材正是這些東西,傳播的內容其實就是地域文化,導游詞就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就旅游地而言,引導游客了解當地、欣賞當地文化,是旅游地向游客展現的旅游價值所在。地域文化以其本土性特色為當地吸引游客,為當地發展旅游業服務,這正是其存在的理由,也是其保持自身生命力之所在。
2.地域文化通過大學語文來傳播事半功倍。游客到各地旅游了解的正是各地獨特的地域文化,作為旅游地政府、居民、從業人員和當地企業,向外來游客推介本地本土文化、民俗風情、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不僅可以弘揚地域文化,還可以獲取經濟效益,將無形的文化財富轉化為現實的物質財富。
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文化綜合性,把它作為媒介來傳播地域文化事半功倍。通過語文這個媒介平臺來宣傳弘揚地域文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發展家鄉的責任感,還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本土地域文化資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探索與深入發掘。通過語文課程教學內容本土化,可以使鄉土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實現有效整合,實現地域文化的有效傳播。此外,地域文化的本土性和廣泛性特征,決定了全國各地都蘊藏著各種鄉土文化資源,而這正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素材之一。大學語文課程可以借助地域文化補充和豐富語文教學資源,突破自身的發展困境,拓展生命力,盡最大的可能發揮它的潛在作用。
三、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教育改革途徑
就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應發揮的作用而言,就是要通過拓展專業語文的空間與生命力來傳播地域文化,提升導游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而其自身則要善于借助地域文化的平臺,實現大學語文課程教育的專業化與本土化。具體而言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借助語文的力量增強導游的表現力。為了適應游客了解當地風俗民情和地方推介地域文化的需要,優秀的導游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社會知識,要涉獵廣泛,知識全面,對語言文學、歷史地理、社會心理、生活保健、交通旅行、政治經濟乃至國際形勢都要有所知曉;要對所導景點涉及的自然人文知識多作積累和體驗,增長本地域的文化知識。
導游服務集語言、表演和綜合藝術于一身,但其表現主要通過導游的講解展示出來,實質上是一種語言藝術。這就要求優秀的導游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顯然,在現代旅游中,四平八穩的介紹式導游講解已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只有那些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與語言文字功底的導游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在講解中善于借助文學的形象性賦予原本平凡的景物以不尋常的意義,善于借助語言的生動性增強講解的趣味性,做到語言流暢,繪聲繪色地對地方上的名勝古跡進行充分的藝術展現,自然能夠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深度化的旅游需求,增強地方自然與歷史人文景觀對游客的吸引力。
2.利用當地文化素材創作出有地方元素的導游詞。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教育專業化改革的方向就是以導游詞作為教學內容,以提高導游語言水平為目的。
高質量的導游語言是導游詞和導游口頭創作的高度統一。導游講解服務的目的決定了在內容上的選擇應該是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相對正統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但抱著放松休閑目的而來的游客又不希望旅游過程太過正經,總希望導游在作講解時不是簡單地對當地名勝古跡的歷史、規模、景觀素材做堆砌,而是能突破平庸與常規,滿足他們那種“獵奇”的心理訴求。
導游詞作為導游人員在旅游景區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解說詞,是導游與游客交流思想和傳播地域文化知識信息的工具。它既可引導游客觀光游覽,又是旅游景點的傳播載體,在整個游覽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游詞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地域文化是導游詞的重要來源和素材寶庫。地域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物生活、情感、秉性、愛好、逸聞趣事和民間風俗等,導游員應該善于借用野史資料和神話傳說來豐富導游詞的內容,塑造生動而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做到正史與野史結合,提升導游詞的趣味性、可傳播性和可接受性。
在旅游實踐中,導游是一門人際交往藝術。導游詞不是各種資料的文字堆砌,而是歷史、自然、人文社會知識的融合和再創作過程。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景區和景點的講解沒有固定不變的權威版本,既有的導游詞是素材和基礎,可起輔助參考作用,但導游員必須根據所帶團的具體情況對導游詞進行調整和進行二次創作,并內化為自我的導游詞。
3.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教育本土化的途徑是整合地域文化資源為素材庫。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教育要實現本土化,就要通過語文教學與導游專業的深度有機結合,將地域文化資源整合為導游專業大學語文課程教育內容,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導游專業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
要把導游專業學生知識面的提高建立在導游詞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語文課外閱讀資源的充分拓展上,豐富旅游專業的課外閱讀資料。通過在旅游地人文歷史遺跡中的史實、人物和“野史”中的各種神話傳說、民間傳錄、雜記等故事趣聞中,選取既富文學性,又富趣味性的篇章,編寫出適合旅游專業學生、從業人員及對當地文化、旅游感興趣的愛好者的課外閱讀資料,不僅可以達到傳播地域文化的目的,更可拓展語文的發展新空間,豐富導游詞的創作素材。對旅游專業學生而言,可增加課程樂趣,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拓寬專業知識面與視野,在課內外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立足課本、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打開一扇扇鄉土文學的窗口、歷史文明傳承的窗口、地域文化的窗口,使學生在閱讀中豐富對家鄉的認識,為其專業知識的積累和語言文字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等職業院校應組織從事語文課程教學的教師形成研究團隊,大力開展相關研究,探索如何改革語文課程教學,在為專業課程服務中找到突破大學語文課程發展困境的方向,并以點帶面,將研究成功的經驗推廣到各類專業,在弘揚國學、弘揚傳統和為提升專業能力奠定基礎的過程中找到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過程中對語文課程教師的建設要求與方向。
[摘 要] 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綜合素養的現象較為嚴重,雖然偶爾會開展一些專業素養建立和培養的課堂,但效果并不明顯,從而使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普遍較低,所以,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不可忽視。而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使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上都實現了多項的突破,讓學生不在沉溺于傳統的模版式教學中,向更多層次的培養上去發展。
[關鍵詞] 高職語文; 專業素養; 培養建立
加強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建構與培養,是我國高職教育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且,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不僅有利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和實現高職教育價值的重要途徑。本文針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的建構與培養進行分析,并提出以下看法:
一、我國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學生的現狀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雖然經國家高考后錄取,但屬于第三批此的錄取,所以在其文化成績和知識掌握程度上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還是有些差距,而且再加上入學后的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對專業課呈現出一種不重視的學習態度,從而導致了文化水平愈加低下,人文知識不足,精神資源也是較為匱乏。其次,很多的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與其它專業學生一樣,在學習中會不知不覺的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總是覺得只是學好專業、拿好學分,順利領到畢業證便可以,但由于其專業性質的特殊,使此專業的學生更需要的是實踐應用的能力;所以在學習的一開始,便走錯了方向,辨別錯了重點與側重點,對學生日后的實踐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此外,高職院校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承擔著未來國家基礎教育的重任,但在高等師范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在大批量本科生的涌現下,使其在畢業之前就面臨著就業的壓力,長此以往,不但對知識的學習造成了影響,同時還嚴重的干擾到了學生的內心,對其行為上更容易出現偏差。
二、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建立的改革方向
(一)加強語文基礎技能的培養力度
語文的基礎技能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工?!叭忠辉挕睘榉酃P字、毛筆字、鋼筆字和普通話是中小學教師的基本功,同時也是畢業生走上教師崗位的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要素。但由于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壓制下,使目前的很多新教師過于看重理論和紙面上的知識,對于一些最基本的專業素養問題并不重視,且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也是不盡人意。
如在寫粉筆字的時候不符合教師的基本功要求,不是寫的歪歪妞妞,就是書寫的速度較慢,非常影響教學質量;其次是鋼筆字和毛筆字方面,由于現代信息技術較為發達,人們對文字的使用多是用電腦來打字,所以對文字書寫上會長出現提筆忘字、書寫不規整、不規范的問題,尤其對于毛筆字,基本只有少數的人還在進行毛筆字的練習,而且也僅僅是把它當成興趣愛好,并沒以真正的專業技能來看待;此外,在普通話的講述上,很多新教師都沒有達到普通話的要求標準,特別是一切偏遠的縣、市地區,用普通話教學更是少之又少,從而對學生日后的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加強語文基本工的練習,不但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為以后的從業崗位體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更是為下一代教育的良好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興趣練習課的開展
在高職語文的教育上,要將基礎技能的練習化為常態。如可在大一、大二的學習中開設三筆字班、講故事班、美術基礎班和音樂舞蹈基礎班等,為了不耽誤正常課程,可將這些訓練班的開設時間都安排在晚上或是在周六、周日,一周開設1到2次的課程。而這些課程練習的教師可從大二的學生中進行招募,而且被招募的教師必須有本班教學方向的特長,并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基礎。而且,要有專業的教師對招募老師進行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及授課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而通過這種訓練課程,可使招募老師和學習互相學習,起到了彼此促進的作用,使學生在日后的從教中更加得心應手。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力度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多項教育改革計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正朝正確的道路去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使教育改革事業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所以在現代教育改革中,首先應從思想觀念進行改革,思維思想決定行動,只有教學觀念改變了,才能破除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的高職專業教學還存在著以課程為本的現象,仍是沿襲著大學本科的教學體系,僅僅成了本科教育的壓縮版,從而違背了高職教育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定位,失去了高職教育的特色,況且,不論是在技能的掌握程度上還是在學習體系的安排上都很難與本科生競爭。因此,高職語文的教學應該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力度。
結語:
高職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形成真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所以,在高職教育的工作上必須對知識傳授和人文素養建立同時來進行,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理念,并有效的掌握教育的實踐性知識,從根本上催生他們的內在品格與實踐能力,為其日后發展提供更多有利的保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對于師范院校的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真正提升師范院校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因為語文知識要在生活中獲得,在生活中運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語文素養,使小學生真正喜歡語文、愛好語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專業 實踐性教學 創新 思考
2011年10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正式頒布實施,為師范學校培養學生提出明確標準和方向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同時也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師范院校在教授教育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教育水平,不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1]
一、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內涵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并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深化知識,在知識中認識實踐。教師要將書本上抽象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將知識逐漸消化,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現階段,許多師范院校都以立足實踐為教學方針,以提升小學教育能力為導向,將小學語文教育引入大學課堂,在課堂中體驗小學語文教育,真實感受小學語文教育的氛圍和環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搭建一個真實的教學實踐平臺。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意識,掌握小學語文教育的的策略和技巧。但是這一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和解決。
二、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創新
1.建立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育數據庫
教育部門要聯合科研部門和師范院校共同建立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育數據庫,這一數據庫包括教材、視頻、案例、試卷等資源,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增強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數據庫,進行備課和教學設計,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利用這一數據庫,搜索相關的知識鏈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和學生在利用數據庫時,對發現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集中討論,在探究中進行學習,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
2.改善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環節和模式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在課堂中主要是規定一定學時的實踐性教學課程,在有限的學時中開展實踐性教學研究,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教師傳授教育知識,忽視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師范院校要不斷創新和改革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教學環節和模式,不斷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應用和理解學到的知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教師要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推動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發展。
3.加強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育實踐
要想真正提升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育水平,就要為學生創建一個實戰環境,在實踐中檢驗自身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模擬真實教學情境是一方面,還要加強與各小學的聯合辦學,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通過真實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小學語文教育整個過程,更真實地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實踐性教學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
1.加強聯合,優勢互補
為培養學生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職業能力,就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師范院校要與其他院校加強聯系,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和發展的平臺。在開設相應課程的基礎上,采取集中訓練和分散訓練這兩種形式培訓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把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結合起來,逐漸形成專業特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加強科研,不斷創新
要在學生讀書的四年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一年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學術興趣,在期末布置簡單的學術論文;二年級為學生教授科研的程序和方法,增加科研訓練,使學生初步具有獨立自主完成科研任務的能力;三年級為學生指定輔導教師,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要完成一篇學年論文的寫作;四年級結合教育實習經歷和畢業論文設計過程,進一步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輔導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能夠解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開放教學,多元交流
師范院校要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建一個綜合平臺,利用這一平臺為學生創建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開展在線互動交流,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對各種實踐性教學的問題進行探討;還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的自測功能對自身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學生可以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自身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計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網站上開設虛擬課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學習,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培養學生歸納、重組知識體系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3]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師范學校在培養學生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創建合適的學習和發展環境,加強學生的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夠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具有一定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不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摘 要: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再加上新課程的改革對小學語文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師資素質已經不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現如今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專業課程 改革 意義
新課程的改革對小學語文教育各方面的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改革與更新內容,而最主要的就是對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師資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要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前提。師范類高等院校的課程建設主要主管本專業課程的規劃和了解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狀況,而小學語文教師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卻是容易被各教育部門所忽視的,這也是導致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水平普遍提不上去的關鍵。
一、小學語文教育師資現狀
1.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淡薄
小學語文教育課程現狀已經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以新的觀念、新的理念去看待目前的小學教育課程。現有的一些小學教育師資素質出現了一些問題,這種現象現象讓學生家長無法放心將他們的孩子交給學校,也給小學生的心理成長帶來不利影響,這種現象是所有的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比如說:現在一些老師的觀念存在一定的偏見,并沒有把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貫穿于教育界,在講課的過程中出現了照本宣課的現象,在課堂上沒有設計恰當的問題,只是讓學生回答是與不是,這就讓學生缺乏了一種探索的精神,讓學生沒有了動腦思考的機會,學生在上課時有一種無聊的感覺,從而使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去聽課,還有一些學生愛發言、愛提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問題,而此時一些老師認為是與課堂無關的就置之不理,這便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就屬于老師權威性的課堂,學生沒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2.教材照搬書本或教案內容
教案本是用來教師輔助教學用的,書本本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而現實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把教案當做是課堂主講的內容,按步照班的把教案上的內容講給學生,對新課改中提倡的“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新的理念并沒有徹底貫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本不應該是枯燥的、無味的,而現存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現象確是拿一本書或是一本教案,就可以講一節課的時間,這本是不該有的課堂教學現象,而且這種惰性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毫無興趣去聽課,教師也就很難真正的講好一篇課文或是一本書。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不是聽客,而是要和教師共同合作的條件下上好每一節課,而不是教師把教案或是課本的內容按步照班的“講”給學生,這樣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很難對語文學習提起興趣,更別說要認真學習了。
二、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建議及其意義
針對小學語文專業課程教育現狀,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師資素養著手,改變現存在的不良師資現象,并引起各師范院校的高度重視。要想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目標,學校不僅要對師范生進行全面的培訓,而且還要對師資進行嚴格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師范生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不僅如此,師范生更要做到對課程安排的熟練掌握,對其內容要理解和對課程設計目標的明確,從而把握小學生課程教育新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育的新課改要求以年輕的師資為主體,因為他們具有活力,更能隨社會發展的改變去發現并解決問題,且年輕人不受傳統教育理念的約束,能夠更快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規定。
1.明確“以人為本”的教育事業核心
明確“以人為本”是教育事業的核心,建立網上評教和課程安排評價,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更需要高等師范院校在培育師范生的過程中把握好主觀思想和客觀行動相結合的內容,這樣才能做到全面發展師范生的德、智、體、美,加強師范生的專業素養。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就要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加強師范生對學生教育課堂中的準確度和良好的教學態度,這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敏感度,比如說要創建小學生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網上評教,這就需要小學教育專業老師頻繁參與,在網站上參加小學語文教育課堂安排的設計和授課后學生對教師課堂建議活動,教師對網上的評價要認真對待,并且認真統計學生所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對意見多的作出特別標注,經改變后組織一些相關領域的老師進行鑒定,看其效果的好壞,這樣能以最真實的方面展示給學生,也能分辨出每個老師教學方法如何,挑選好的方法供各個老師參考學習,其次要設置輔導教師,促進老師自由發展,激勵老師勇創好的教學方案,以優秀的教學方案帶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有幫助。
2.建立“實物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根據“實物性與人文性相結合”這一教學模式的建立,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應該重視對漢語、心理學和全面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教育,因為這是小學教育課程的基本課程,這就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熟練,能夠有最基本的理解,掌握課本知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基礎的東西,所以這是不能夠缺少的一個步驟,這一方式是屬于實物性的東西;還有一方面是文學教育,文學對于我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包含了一個國家發展的歷史過程,學習這門課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和認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還能陶冶自己情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使自己的文化素養有所提升,以此來豐富自己,使自己得到全方面的發展,充實自己的精神領域,讓學生更好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2]
結語
據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說,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改變現在不良的小學語文教育課程現狀,努力向新課改的要求邁進,爭取早日把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提升到新課改要求的目標。
[摘 要] 專業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本文對貴港市語文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狀況等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語文教育專業發展建設的構想。
[關鍵詞] 語文教育專業;人才需求;人才質量;建設構想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指出,高校要辦出特色,根據辦學歷史、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確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設置。在文件精神指導下,我院于2012年重新恢復3年制語文教育專業的招生。為了加快我院語文教育專業的發展建設,更快地適應我市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對語文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我院語文教育專業發展建設構想。
一、語文教育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來,我市的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師隊伍大大擴充。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學校及民辦學校,人才流失現象特別嚴重,所以基礎教育師資缺口比較大,學歷達標還有較大距離,這就為我院發展語文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機遇。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鄉鎮、社區甚至村委等基層行政工作的不斷規范及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各類企事業單位大量需要具有較強的漢語語言運用能力、精通各種實用文書寫作,并且熟練掌握計算機及其它現代辦公設備的文秘從業人員。
語文教育專業具有基礎性、廣適性的特點,它培養的學生既可以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又可以從事新聞、宣傳、文秘等工作。通過對我校語文教育專業及相關的漢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調查得知,有52%畢業生在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48%畢業生在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從事辦公室文員、宣傳、編輯人員、銷售等工作,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南寧、貴港、柳州等地,此外還有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從就業率統計看,語文教育專業的就業率也比較高,均在90%以上。語文教育專業培養的能夠從事各種文職工作的實用型人才,較好的發展前景。
根據對走訪單位的調查,發現所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都強調要求應聘者既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有92%的用人單位甚至把良好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素養放在首位。
二、加快語文教育專業建設的舉措
1、準確定位語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我校畢業生的情況以及采納用人單位的建議,準確定位語文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具備小學教育要求的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主要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新型師資,同時又能夠勝任企事業單位文秘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是小學語文教師、小學管理及輔助人員、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秘書、公關、組織宣傳、行政管理、編輯、新聞傳播人員等。
2、對應的職業崗位,制定人才質量要求
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考慮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質量的要求制定人才質量要求。
語文教育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人才質量要求一覽表
3、根據人才質量要求,科學構建“二維”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用人單位提出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質量要求,本專業可構建由“內容”和“形式”兩個維度構成的課程體系。
內容維度,包括“基本素質教育體系”和“專業能力培養體系”。
“基本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主要內容應以學生思想品德、職業素養、身心健康、應用基礎等方面基本素質的培養為主,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提高人文素質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專業能力培養體系”:主要內容以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系統化培養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專業基礎課模塊和專業實踐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和秘書工作所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在開展實際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和基本能力。專業實踐課模塊: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
形式維度,包括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第一課堂側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課堂教學為主,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第二課堂側重實踐鍛煉和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為主。
4、加快實習就業基地的建設
我院2012年恢復語文教育專業招生,為保證教學能按計劃順利進行,要建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積極與小學、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建設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從而形成學校與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5、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語文教育專業教學團隊應以專業為建設單位,努力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及專業素養,與小學、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臺,形成一支教學成績卓著,在小學語文教育、秘書專業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協作性強,梯隊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
本專業可從以下四方面建設教學團隊:1.建立教師進修培養制度,鼓勵教師業務進修和學歷提高;2.每學年開展“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活動”、“說課”評比、信息化教學大賽、教學基本功大賽平臺等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本團隊教師的教學水平、綜合能力;3.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并實踐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訓練;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如實踐訓練法、討論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等,注重實踐教學,把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訓練結合起來,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改革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電腦、網絡信息資源、優秀教學資源等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改革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為重心,采取多種考核形式,注重過程考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4.要求團隊成員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每年撰寫教育教學論文1篇以上。
6、開展教材和課程建設
以課題研究為引領,開展優秀教學資源建設,如開發教材的配套教案、教學課件、課堂實錄、優秀篇章片段誦讀、試題庫等資源,團隊內實現資源共享,建立網絡信息資源庫。
以精品課程和特色課程為切入,積極鼓勵教師投身到課程建設中來。完善課程體系,積極開發適合區域發展,適合學生實際的實踐型的課程,提高育人效果。
7、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落實職業技能訓練
1.在人才培養方案落實實踐教學項目,編寫相關的課程大綱,爭取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和校外的實習實訓基地認真組織實踐教學課程,按制度要求檢查和落實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2.開展組織專項職業技能競賽,通過技能競賽,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使教學更貼近用人單位需求,貼緊職業崗位要求;二是通過競賽檢測教學成果,發現教學中存在問題,并及時改進;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專業知識、苦練技能 ,提升職業素養。本專業可結合語文教育專業的職業崗位(群)所必備的職業能力開展一系列技能大賽,如朗誦比賽、漢字注音比賽、三筆字比賽、漢字錄入比賽、說課比賽等。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角度去看,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學語文老師的師資素質普遍不高,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師范類院校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設計的改革,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綜合素質,推動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措施;師資素質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尤其是對小學語文老師的師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師范類院校對于小學語文老師在專業課程上的培養,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水平較低的現狀,要求高校要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多方面、有針對地培養新一代的小學語文老師。具體措施如下: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課程改革的進行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主要體現于建立專業課程評價系統和導師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具體要求是在實際教育培養過程中要注重主觀思想與客觀行為的統一,促進師范生的多方面發展,從而滿足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要努力提高師范生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專業素質,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客體,對學生實施最專業化的教育,盡可能地提高師范生的專業水準。
1.建立健全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網絡系統
要積極鼓勵廣大師生經常性地參與到這一評價系統中去,及時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可以成立相關課程的專家組,不定期地到課堂上聽課,并結合聽課的情況,綜合匯總,認真分析研究,進一步鑒定評級系統的實際效果,這種做法能夠更好地了解實際的效果,確定好老師與好課程的標準。
2.建立導師制度,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
導師制度是促進師范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倡導老師的自由發揮,以名師的身份進行教育。學術界有句話叫“學術是生命”,這一口號在具體的實踐中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必須加以落實,要求學校積極鼓勵和激勵高學歷、高素質、高職稱的教師帶頭搞學術研究,老師只有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才能帶領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進行必要的探究性的學習。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會激發學生的潛能,老師的思維方式、角度及個人思想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去效仿。
二、構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核心課程體系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教育的主要特點,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讓學生打基礎,必須要實事求是,抓好兩大方面:(1)漢語言課程、教育學、社會學等多種從教技能的訓練課程,增加小學語文老師的知識儲備,掌握基本的從教技能;(2)文學課程,這是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必須承擔的內容之一,通過文學作品中的文學思想來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完善和提高,拓寬精神世界,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增強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性導向,增設研究性課程
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很多假探究性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改革的初衷,必須加強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性導向,弘揚真正的學術研究精神,增設研究性課程。
1.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倡導科學研究的精神
在語言課程中,可以穿插進行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比較性學習,引出趣味性的言語以及具體句子中的語法和句式,并研究這些方面對語言發音的影響。在技能課程教學中多增設一些具體案例的研討。這些內容的增設能夠起到很大的好處,(1)有利于改變師范生的思想,促進其在具體的教學中從教學效果需要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教學質量;(2)有利于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養成會思考、勤思考、多思考的好習慣,提高他們對專業課程研究的興趣和動力,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面。
2.增設具有研究性的課程
可以適當增設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課程,這一課程以語文教學理論為基礎,并進一步加深了這一理論,具有加強獨立性的作用,是一門技術性的課程。其教學的過程老師應該設置真正的、具有研究意義的問題,形成正確的研究意識,提出的問題或者設置研究課題具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的功能,最終的效果是提高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與能力、獨立思考與團結協作的能力,
有利于將老師、教學資料、學生緊緊結合在一起。
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正視小學語文老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著力建設一支專業素質強、教學技術精、教育理念先進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