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03:12:30
序論:在您撰寫低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最重要的目標。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要學會學習,其中包括樂學善學這一點。本文指出小學語文課堂應該充滿學生的聲音,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愛上語文,學會說話。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說話練習 創新
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統一的。因此,語文教學最終的歸宿都是以字詞句篇為外顯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學生的核心素養中也指出學生要學會學習,其中包括樂學善學這一點。教師要勇于創新,讓課堂充滿學生的聲音,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愛上語文,學會說話。
對于處在啟蒙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除了我們一直關注的識字寫字本領,說話訓練也很重要?!罢f”的能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能說,二是會說。在教學實踐中,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說話訓練。
1 立足文本,分層設計
1.1 貼近生活,樂于表達情感
教師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f話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說話的機會。例如觀察課文插圖練習說話,尤其是低年級中的識字課,插圖都非常優美,像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識字1》就是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快樂的節日圖,孩子能結合自己過節時的感受進行說話練習;也可以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說話練習,如情節的補白、環境的補白、人物的補白等等,像《沉香救母》,讓學生想象沉香和母親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就把自己當成是文中的沉香;還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文來模擬情境,學生邊表演邊解說,這尤其適合故事類的課文,例如《狼和小羊》。
1.2 層層遞進,提高說話能力
小學階段的知識跨度也不小,低年段的較簡單,要明確處在一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學習什么才是最合適的,這是由孩子的心理發展決定的。孩子能夠學會什么,能夠學會多少,這些都受到他們思維水平的制約。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不同學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口語交際能力發展的規律,制訂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1)字、詞語的說話練習。例如,在教學《這兒真好》時,筆者發掘出一個“真”字進行說話練習,先以填空形式,例如:夏天真――,冬天真――,媽媽真――,學生們爭先恐后發言。接著我又找出本課中一個詞語“極了”,它和真的用法一樣,這樣同學們一下子就學會了這兩個字詞的用法了。又如《烏鴉喝水》中的“終于”、“漸漸”,《小鷹學飛》里的“已經”等詞語都是要求學生學會怎么使用的。字詞的練習,相對比較簡單,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絕大多數學生有話可說,表達較為準確。
(2)固定搭配的說話訓練。低年級要學會的固定搭配可不少,例如,有的……有的……還有的……,一邊……一邊……,無論……都……,不是……而是……等固定搭配,這些固定搭配妙處不少,在教學課文時會讓學生理解要怎么用,接著就出示相應的提示進行指導,例如教學有的……有的……還有的……時,我會出示:大掃除開始了,同學們有的……有的……還有
的……干得滿頭大汗。漸漸地,他們就都會自己說上幾句了。
(3)看圖說話訓練。這是比較難的,重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觀察圖上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怎么做呢?想一想這幾個問題后,學生就能把這幅圖大致的意思講出來了,再加上些修飾,例如怎樣的什么,學生就會越說越好,也不害怕不會說了。
2 表揚鼓勵,大膽表達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愛說愛動,平時在家里在小伙伴中無所不談,但在課堂上他們怕自己說得不好,說錯了,會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漸漸就不敢說了。勇氣是成功的希望,只有鼓起學生說話的勇氣,才有希望提高學生說話的能力。在說話訓練中,教師要因人而宜,分別對待,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評價的時候也不要過早肯定哪個學生說得好,而要表揚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說不同句子的學生。對于說話能力弱一些的學生來說,首先不能打擊他們說話的積極性,為了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即使是答非所問,也不馬上給予批評,甚至打斷他們的回答,而要肯定他能積極舉手,敢于說自己的話。然后,再逐步引導,讓他再思考,直到說出符合要求的話。通過這樣的鼓勵,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說,說話的興趣越來越濃。教師的鼓勵是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也是提高說話能力的好幫手。
3 強化意識,說漂亮話
感興趣固然重要,但也不是漫無邊際的亂說、胡說,教學中發現教師對孩子說話回答的評價非常重要,有的回答順序顛倒,有的漏詞,有的嗦,教師總是有意識地進行點撥,并讓其他小朋友模仿著說,甚至重復老師剛剛教他說的。例如,在教蘇教版二年級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誰也會來,來做什么。”有學生說小貓來了,那么小貓很重,荷葉是撐不起來的,在評價中教師就準確告訴他:“小貓太重了,荷葉托不起來哦?!焙⒆勇犃?,對哦,馬上想出了另外一個句子來。再如,教小朋友描寫一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學生會說:“春節到了,我們拜年,包餃子?!蹦敲垂P者就會說:“我們去給誰拜年,包出來的餃子怎么樣?”從而讓學生說出:“春節到了,我們去爺爺奶奶家拜年,一起包又白又胖的大餃子?!边@句話說的就漂亮多了。如果每一次的說話練習都是這樣有準備、有目的,那么學生說話的形式就越規范,說出來的語言更加優美。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說話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具有熱情、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語言的訓練要從小學低年級就抓起,由簡到難,相信每個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下,都會愛上說話,真正變得樂學善學,讓說出漂亮話成為自己的一項學習本領。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在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情感,鍛煉他們的意志,發展他們的個性,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學生的認知活動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而變得感知敏銳,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從而達到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認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謂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種心理功能狀態,即能夠使人們所具備的全部心理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的理想狀態。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毙W生處在少年時期,他們思想單純,活潑好動,自理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環境、不良現象的影響,加之他們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大多受到雙親家庭的溺愛,在幼年期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對以后的成長相當不利,心理素質脆弱,必須對他們進行心里素質的培養,進行愛國主義、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紀等教育,使他們逐步成長起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克服個人主義,文明禮貌、遵紀守法,養成學習、生活及日?;顒拥暮昧晳T,為此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心理素質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實踐中對德育內容的拓寬,是對德育對象的深刻了解,同時也是時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質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教育。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內容
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幾種標準:一是要有正常的認識能力,能客觀地反映外界事物,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并能進行正常的判斷和推理;二是要有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與周圍人友好相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五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觀念,了解自我,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保持適度的自尊與自信;六是智力正常,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為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包含:智能發展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環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智力發展規律,挖掘智力潛能,優化智力結構,培養創新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良好的情操和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積極的進取精神、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要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把自身融于集體之中,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適應環境的改變和所遇的各種困難。
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提高自身修養,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的,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與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意利用人格的張力感染和教育學生,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以逐步增強學生對人、對社會、對自然強烈的責任感和建設未來的使命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不僅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力求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營造和諧氛圍,優化心理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這一精辟見解不僅強調了師生交往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師怎樣才能善于與學生交往。
以朋友的身份走進課堂。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板著臉不與學生溝通的教師,怎能讓孩子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與你接觸?又怎會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呢?小學生心理狀態還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就更需要教師做他們的知心人,耐心傾聽他們傾訴,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那樣,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于面對挑戰,適應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發言必將積極許多,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顧慮。他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是完全不拘束的,膽子特別大,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沒有了心理負擔,思考的環境也輕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以長輩的身份開導學生。教師的身份應是多重的,教師的責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習上的困難等還會使他們產生憂慮。如有的孩子,父母對其學習的期望值很高,這些學生每次考查前都會憂心忡忡,怕萬一“失手”,該如何是好?教師此時就應以長輩的姿態出現,告訴學生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們平時學習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檢查,況且,語文這門功課不是一個分數或等第所能測量出來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學得能力,學到本領,不要太在乎這一兩次成績,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會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會的。細心開導,孩子們逐漸會對此憂慮慢慢減輕。然而,解開了束縛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 隨著新課程的廣泛推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積極采取對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才能真正意義上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摘要: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當前影響最廣泛的科學技術之一?,F代教育技術將對現存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聾校學生由于聽力的缺失,在語言習得上存在著諸多困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為學生學習語文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為契入點,從引入到分解重點難點等做細致研究。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聾校語文教學 整合
由于聾生主要靠視覺進行學習,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常常用實物和圖片來開展直觀教學,然而受到了諸多限制。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引入到教學中,使語文中的教學難點更加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圖文并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使聾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習很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特點,可以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在引入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動畫技術,引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想學樂學。
二、化解難度,突出直觀
由于聽力的缺失,信息量難以與正常學生相比,對于課文中的一些詞句不好理解,特別與學生關聯不大的句子,讓學生摸不著頭腦,難以內化為知識。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近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對于一些句子,多媒體可以將其轉為動畫的,通過視覺一目了然。
1.運用多媒體學好拼音。漢語拼音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失去聽力的聾生發音很困難。過去教學中,一般采取演示、觀察法等進行教學,但由于拼音可見性運動范圍小,舌面、舌根不可見,所以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把每個字母的發音部位簡易清晰地表現表現出來,色彩自然逼真,氣流形象可視。加上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會很快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大大減輕了老師教和學生學的困難。
2.運用多媒體理解字詞。聾生擅長于形象思維,課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就會成為教學的難點。而多媒體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現力,能夠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突破難點。在沒有多媒體前,通過圖片、實物和老師的表情、演示來幫助學生掌握字形,理解字義,通過多讀來記住生字的發音。而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圖、文、音、像并茂的優點。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更能得心應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風、雨、雪這幾個字,這是三種自然現象,利用刮風、下雨、下雪的視頻,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做成課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很有興趣。特別是“雨”字,畫面上顯示的是珠簾似的雨水從天而降,逐步演變成一個“雨”字,學生很好奇,很興奮,這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把畫面和字形比較,找出它們相聯系的地方,這樣很容易把字形和字義記牢。
3.利用多媒體理解句子。比如學習“麻雀從樹上飛走了”一課時,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單靠看一幅掛圖,憑借學生的印象來學習、組織句子、用語言表達圖意,就比較單調,學生由于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想象能力不夠豐富,很難表達出完整和準確的句子,即使教師提示、啟發,始因學生的親身體驗不足,感受不到這一靜一動的變化,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麻雀飛走;樹葉落下;燕子飛出的景象制作成有情節、動靜結合的動畫片反映出來,讓學生觀看,從形象上感知、從心理上體驗。再如:在學習樹葉落下來時,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茂密的大樹,金黃的樹葉從樹枝上一片一片落下,到微風吹過許多的樹葉邁著舞步飄揚而下,聾生猶如身臨其境,被深深得感染,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在這種狀態下,教師準確的提出問題,學生各抒己見,在學生不同的回答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說出切合圖意的句子。
4.運用多媒體理解課文。聾生由于有耳不能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其思維發展也受其影響。借助多媒體手段,充分利用聾生的視覺功能,對課文的理解有極大地幫助。到《到海邊去》一課時,若單憑語言文字和課文插圖,學生很難領會海浪聲和海的廣闊壯麗。教學時,可利用多媒體對課文相關內容進行捕捉、剪輯,制成課件。對于從未見過海的聾生來說,這壯觀的景象及洶涌澎湃的海浪,一下子就把他們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盡情地欣賞美麗的大海,讓聾生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文字與音像的完美結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讓學生把課文牢牢記住。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難度,化解了低年級拼音、字詞、句子等難點,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力度,學生學習效果顯著。
【關鍵詞】 插圖;興趣;觀察;想象力;表達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開發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材中的插圖就是最直接的資源。在教學中,插圖對學生理解課文、訓練能力等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文本插圖,充分挖掘插圖中的有效因素,使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發揮最大化。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為例,淺談插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插圖,激發興趣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趣味性強,內容豐富多彩,更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找準引入插圖教學的切入點,因勢利導,通過對插圖產生的表象認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把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如教學《一分鐘》,一上課筆者就讓學生先看插圖,學生一下子就被圖中的畫面吸引了,有的說:“公共汽車已經開走了。”有的說:“元元沒有趕上公共汽車!”于是,筆者順勢提問:“是啊,元元上學要遲到啦,本來元元可以不遲到的,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學生興趣被調動,情緒高漲地投入到課文閱讀中。因為有了插圖的吸引、教師語言的引導,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厚。這種教學方式既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自主看圖閱讀的快樂,又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獲得了語言實踐,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運用插圖,培養觀察力
在語文教學中,借助插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在借助插圖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磮D,是學生憑借畫面去感知客觀事物;學文,是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圖意的。前者訓練觀察能力,后者訓練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對學生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和表達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回鄉偶書》一詩,插圖生動,色彩鮮明,把“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景盡情地描繪出來,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先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學生一開始有些凌亂,看到哪兒說哪兒,筆者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再有順序地說說,有的學生說作者牽著馬回到家鄉,有的說幾個小孩子在議論紛紛,最后他們結合想象理解了詩意。利用插圖,學生的觀察變得有序,條理較清楚,以后遇到類似的圖也能有條理地觀察描述。
三、運用插圖,培養想象力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具有情節濃縮性的特點。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會受到插圖內容的局限。因此,在結合插圖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插圖想象插圖背后的故事,從而使畫中的人物活起來,學生的頭腦動起來。如在教學《我們成功了》一課時,文章主要寫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時群眾在天安門廣場上歡慶的場面,相應的,在文中配了一幅插圖,這一幅插圖的畫面是靜止的,而對群眾的呼聲在插圖中并沒有體現,因此,在教學時結合教材插圖和文中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想象“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結合插圖讓學生想象,可以使學生透過插圖看到插圖背后的情景,不僅使學生明白了編者的意圖,激發了學生想象力,而且使學生深深明白了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深厚感情:熱愛祖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觀察插圖,學生的想象力被激活,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一個個文字在畫面的映襯下變得有聲有色。
四、運用插圖,培養表達能力
二年級學生由于閱歷不豐富,知識面狹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而借助教材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這個媒介,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習作時的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可請學生在讀圖之后,用一個詞語、一句話來概括畫面或表達所感,強化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如:教學《一株紫丁香》一文時,筆者指導學生先看圖后總結,圖中小女孩的體態和神態是怎樣的,她們為什么透過窗戶爭著向屋里看,她們在門外深情地等著、看著,說明了什么?由此體會到學生對教師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受到尊敬師長的情感教育??梢哉f,插圖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用好插圖更有益于教學。
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教師應利用好插圖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它的內涵,為課堂教學添一抹亮色。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會讀書、不會思考、不會表達等種種問題。教師如何應對?緊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自創“藕斷絲連”“蜻蜓點水”“鸚鵡學舌”“添油加醬”四種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小學 低年級 語文教學 改造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學生讀書時一字一頓、拖腔拖調;發言時不會傾聽,人云亦云;寫話時語言蒼白,缺乏生機……細細觀察,我們又會發現:一些學生正在使用的詞和詞組,在他們的意識里并沒有鮮明的印象。他們僅僅是在重復別人的思想,讓人聽到的也僅僅是一些被他們硬擠出來的、笨拙的、背誦下來的句子和詞組。
對于這類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一些教師說這是“愚笨”,學習不努力。靜心觀瞻,不能不說是我們教師慣用的傳統教學方式造成了學生智能的局限,從而導致學生不會學習、不會觀察、不會思考和表達,只能死記硬背,人云亦云。
如何改造我們的教學?如何面對這些形象思維占優勢,對復雜抽象的道理還難以理解的低年級學生,引導他們在語文學習的殿堂中成功地邁出蹣跚的第一步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現代學校的整個教學體系需要加以科學的改進,應當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鮮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語言”和“兒童的創造”??磥斫處熢谡n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加強思維訓練,讓學生學會思考。因此,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喜歡接觸形象、具體、有趣的東西,對新知識的學習也依賴于自身具體經驗的心理特征,在實踐中,筆者嘗試用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語言及與學生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容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常見的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藕斷絲連”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朗讀聲:“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睂W生在朗讀時或一字一頓地讀,或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讀,但不會把詞與詞連起來讀。
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學生剛開始朗讀時,注意的范圍較狹小,隨著他們朗讀技能的不斷提高,漸漸地眼動較快,看先于讀,就能逐步把一個詞組作為一個認讀單位,進而達到連貫、流利地朗讀的程度,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實驗觀察表明:如果只是教師帶領學生反復機械地練讀,而不在意創新方式方法,啟發、幫助他們如何理解什么是詞語連讀,該怎樣才能讀得好聽?那就不但會抹煞他們的朗讀熱情,還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所以,在小學低年級這個培養語感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以人為本,盡出妙招,帶領學生體會文字的韻律之美,促進語感的形成。
在對比研究的教學中,筆者把“藕斷絲連”這一現象遷移至句子的朗讀中,形象地引導學生:“小朋友,看見過‘藕斷絲連’嗎?藕切成一片一片后當中有絲連著(出示實物,當場演示),這些詞兒就像這一片片‘藕’,讀的時候我們要把他們連在一起才好聽。一個詞一個詞讀就等于把這些藕片間的絲兒扯斷了(實物演示)。”這樣,學生結合看到的藕斷絲連畫面,把心中的感受加至朗讀中,很快就獲得讀好句子、讀好課文的法寶了。久而久之,他們感悟到了朗讀的節奏、韻味,語感顯著增強。
二、“蜻蜓點水”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朗讀,除了不會連讀,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那就是不會朗讀“的、了、著”等輕聲字,朗讀時經常會出現重讀、拖調現象,這也是令語文老師非常頭疼的問題。盡管大家經常提醒學生注意這些輕聲的朗讀,不斷強調讀時要“輕輕地”,但因為學生的語感還不強,一拿起書本,他們很快又會忘記得一干二凈,只顧順著自己的感覺朗讀起來。
為了改造原有的教學,筆者在對比研究教學中,引入了成語“蜻蜓點水”?!膀唑腰c水”是學生都見過的,依據他們對這一現象的已有認識,筆者先讓他們來說說蜻蜓是怎樣點水的,并用手輕輕地做做動作,“對,蜻蜓點水就是這樣輕輕地在水面上碰一下(做動作),這個‘的’是輕聲,讀的時候也應該輕輕地,就像蜻蜓點水一樣?!比缓笾笇W生邊讀邊用手做動作。幾次練下來,學生就基本能掌握輕聲的朗讀了。
另外,為加強教師“指導執行力”的落實,進而提升訓練效益,教師還要對輕聲的讀法從嚴要求。遇到學生重讀輕聲,應立即予以糾正,千萬不可姑息遷就,聽之任之,否則,一旦壞習慣養成,即為痼疾,到那時再想“治療”也就十分困難了。
三、“鸚鵡學舌”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大多受父母、長輩寵愛,是家庭“一言堂”的“小堂主”。而到了學校,進入了新班級,有了新環境,這些孩子又往往不能實現角色轉換,不能認清自己的學生身份,不能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于是在課堂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講課或同伴發言時,他“自我中心”,不認真聽講;教師要他回答問題時,他“鸚鵡學舌”,喜歡重復別人的話。于是,課堂上就出現了一只只“小鸚鵡”。
趕跑“小鸚鵡”的最佳方法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因為善于傾聽是學習態度積極的外在表現。怎樣才能不做“小鸚鵡”呢?要讓學生明白:“傾聽比發言更重要”;要讓學生記住:“你聽別人的,大家才會聽你的”;要讓學生知道:“回答問題的時候,要說自己的想法,不要重復人家說過的話?!痹谡n堂這個學習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上,學生只有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開啟智慧的大門,迸發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否則再到位的講解、再精彩的討論,如果學生沒能認真地聽,效果就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傾聽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還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當然,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善于表達,不是引導幾節課就能奏效的,這需要老師加強引導,時刻提醒。
四、“添油加醬”
小學低年級是寫話教學的起步階段,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有童趣,但語言不生動,讀來讓人感覺很蒼白。
有一次,在“師生共享日記”的環節中(筆者與學生每天抽時間一起交流日記),一個學生剛讀到“春姑娘來了,柳樹發芽了,小蜜蜂在花叢中飛……”筆者就聽到下面響起了一個聲音:“沒勁,就像是吃了一盆沒有味道的菜?!迸?,原來寫話是有“味道”的。筆者靈機一動,讓全班學生一起來討論,怎樣讓他的日記有“味道”?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要加上幾個成語;有的說把他筆下的柳樹當作小姑娘的長辮子來寫;還有的說“把小蜜蜂在花叢中飛”改成“小蜜蜂在花叢中快樂地跳舞”……學生說完后,筆者讓那個學生當堂修改,再大聲朗讀,結果,驚喜從學生們的臉上流淌了出來。“現在還沒有味道嗎?” “不了,好像加了調料,有味道了。”“味道好極了”。從那天起,學生們在寫完日記后,總要先自己讀一讀,是否加入了“調料”?是否讓讀者有“美味”的感覺?是否讓讀者有“吃”了還想“吃”的感覺?無形中,“添油加醬”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話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寫話水平,同時也讓學生自己修改日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蹣跚學步“趣”為先,面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如果教師能蹲下身子,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敏銳地發現,充分地關注,智慧地解決,不懈地引領,就一定能在教學中聽到學生生命拔節的聲音。
【摘要】1917年,陶行知先生回國后,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創立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非常豐富,“活”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點。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對中國教育的獨特貢獻,我們應該把它繼承發揚開來 。
【關鍵詞】 生活;教育;語文
陶行知先生曾給生活教育下過定義:“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來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學做合一’生活法亦是教育法?!鐣磳W校’這一原則要把教育解放出來。‘即知即傳’這一原則要把學問從私人的荷包里解放出來?!惺侵?,知是行之成’是教人從源頭上去追求真理。工學團或集體主義之自我教育是在團體生活里爭取自覺之進步?!逃敲褡褰夥?、大眾解放、人類解放之武器’,這種教育觀是把教育從游戲場、陳列室解放出來輸送到戰場上去。”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我們所過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須的一切東西,便是我們的教育內容;二是生活與教育必須一致,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必須與生活相聯系,甚至必須與生活打成一片。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我們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理論,著力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運用生活化教育資源,開展生活化語文熏陶。
一、創設情景,在生活中觀察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的語文就是從生活中來的。學習語文,我們要結合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探索,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回憶生活經驗或模擬生活中經歷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學習語文。其實,書本中很多的內容都是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常見的,或者是經歷過的,但是他們經常會習慣性地忽略掉這些。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用觀察去重新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從而深化理解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能夠去發現語文和生活的聯結點,真正讓我們的生活成為學生的“課文”。
傳統封閉的課堂往往只關注書本的內容,沒有與生活相結合,學生學起來很枯燥。其實,教師不僅要關注生活,也要關注學生的眼光,要用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課堂上,我們要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的“經驗”之下,放松地去觀察、去學習,讓他們能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活。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1》時,正好是春天。校園里有些花已經開放了,教師可以帶著孩子們在校園里走一圈,看一看小草,瞧瞧小花,呼吸一下春天的空氣,感受自然,這一切都與普通的封閉課堂很不一樣。教師可以再帶著孩子們唱唱春天的歌曲,他們的心情也跟著一起開心起來。他們快樂地學習語文,發現語文的樂趣。
二、引導實踐,在生活中體驗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同樣,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就該是這樣。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并將“知行”之名改為“行知”,可見其態度之堅決,立場之鮮明。“教的方法,應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應根據做的方法?!薄霸谧錾蠈W,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使學生自己會做?!?為此,他還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教學《懷素寫字》時,我讓孩子自己想一想、做一做,再舉辦寫字比賽,最后再將結果公布出來。孩子們都很積極,由自己去總結懷素寫字好的原因,從而發現寫字好的“秘密”,再用這個“秘密”去自我實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秋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校園、公園中尋找秋天,畫一畫,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想象訓練,爭取讓他們能夠用自己最美麗的語言去形容找到的秋天美景。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了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他們在參與中得到了課本的知識,也收獲了生活經驗。
三、學會創造,在生活中感悟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生活,有的課文貼近學生現在的實際生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有的課文內容比較久遠,距離現實生活也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作為教師,我們要能夠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課文內容,再去有意識地把課文內容創設成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這樣學起來,學生也會感到更加容易,更加快樂。
對于有些課文,我們可以把課文的故事情節改編成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課本劇,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表演來再現故事,這樣就可以將枯燥的語言文字有效地變成形象的生活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教學《誰的本領大》一文時,我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表演。通過風和太陽比本領過程中的語言、動作、神情的演繹,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入地理解、領悟他們的各自的本領。在教W《狐貍和烏鴉》時,學生帶上課前就已經準備好的頭飾,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境,進行演繹。學生們身臨其境,聯系實際,在體驗中感悟課文內容,激發了他們的形象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這比我們平時的說教所起的教育效果顯然要好得多。
四、貫通融合,在生活中溝通
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為教學的素材,從其他學科中去悉心開采,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素材,讓課程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
語文中可以有數學、有體育、有美術……語文可以與其他的學科密切結合起來。陶行知提倡寫日記,認為日記“是學做文章的一個最好方法”,“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夠使每天的文字不同。要有活的日記,就要有活的文字記載。進步一定比以前死的‘作文’當然好得多?!钡湍昙墝懺挘恢笔抢蠋熀秃⒆觽冾^疼的項目。大家往往找不到互相感興趣又能順利下筆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看一看,再動手做一做、玩一玩,引導學生議一議、說一說,甚至,可以課后再把這些過程寫下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懂得了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又激發了樂于說話、寫話的主動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與寫話的水平。
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去滋養,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去探索語文知識,也能讓他們發現生活的樂趣。我們教師也能在其中去探索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真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熱愛生活、創造生活,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學科,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作為學習的起步階段,對于學生的后期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是教學的基本功。當前,各教育者的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但是最重要、最常用的途徑,依然是課堂語言,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將從教師在引領學生讀書以及教師教學中的語言表達方面進行思考,為其他教師提出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低年級;語文教學;教師語言
課堂教學是教育學生的重要場地,也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形式。對于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教師要在時間較短的課堂上,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和讀書活動,進行科學的引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獲取知識,從而更好地成長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學習發展的需求來實施教學。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低年級的小學生是具體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知識的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學生讀不懂的地方,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讀書、學習
小學生的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淺顯,而且與孩子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但是由于學生思維的特點,還是對一些句子和詞語不能理解,對讀懂這些字句的時候,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1.引領學生聯系詞句和具體事物
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書本上有這樣一句話:“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掙”是什么意思?學生只有充分了解當時的現狀,才能真正領會“掙”的含義。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呈現壁虎的尾巴的樣子(細長),讓學生觀察課件呈現的小壁虎“掙”的動畫畫面,將這一動作進行放大展示,學生在這個鏡頭里能仔細地觀察到這一動作,將詞語和事物聯系起來,就能想象出“用力往前的掙脫的樣子”。
2.引領學生區分近似物
在《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中,文中用“搖”“擺”“甩”幾個詞語來描寫尾巴的動作,但是對于它們的區別,小學生難以區分開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分別呈現出小魚、燕子和老牛的尾巴,讓學生注意觀察,并分別展示出相應的“搖”“擺”“甩”的動作,之后,再指出它們的不同,通過這些形象地對比,準確而又鮮明地將它們區分開來。
二、學生讀不透的地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動腦
學習新課文,小學生不能搞清楚字詞句之間的聯系,也難以感悟文中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常說的讀不透。
1.引導學生弄清詞句的含義
在學習《兩只小獅子》時,文中出現“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其中“非??炭唷边@個詞語,學生很難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整天”“滾、撲、撕、咬”和“非??炭唷甭撓灯饋?。
2.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
小學地低年級階段,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抓住文中的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應該設計好與課文相關的問題,使得學生在思考時有方向感,抓語言文字之間的聯系時,有具w的方法,幫助學生準確地認識事物,逐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中需要注意語言表達
中低年級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語言質量,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面對他們,教師要注重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規范性,為小學生學習語言創造良好的條件。
1.語言的生動性
生動性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充滿活力。對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生動性要求,既符合了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特點,與教材的內容特點也不謀而合。教材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的,教師通過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繪出一幅幅畫面,將他們帶到作品創造的境界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和事例以及其中的感人情節,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解,能讓學生如見其人。生動的語言,能夠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將深奧變得淺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語言的淺顯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用口語化的語言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用兒童熟悉的、習慣的方法來教學。比如形象思維、通俗易懂的詞語,并且語速要慢,盡量使用較短的語句,以及有趣的表達,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
3.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能對小學生的語言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在語音、詞匯、語法等各個方面要進行規范,用普通話教學,對于把握不準的讀音或詞義,要查詢工具書。講課時候,盡量做到吐詞清晰,抑揚頓挫。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應該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利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將字詞和生動的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加深對事物的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逐步培養起抽象思維能力。同時,講課期間,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應用,注意正確性、生動性以及淺顯性。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梁完全小學)
摘 要:小學語文識字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兩大亮點,亦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不僅可以為小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從當前識字和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識字;研究;策略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知識體系相對簡單,教師要耐心指導,從識字抓起,一點一滴地提高小學生的識字閱讀能力,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對于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課堂作為教學的第一陣地,教師也一定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抓住小學生的興趣和心理,積極開展有效的識字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教學的開展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全面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讓學生多識字,讓識字成為學生的快樂旅程。從內心喜歡語文,是識字教學的目標之一。小學生的語文水平正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教師往往在識字教學的階段失去耐心,沒有系統新穎的識字教學方法。
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很多老師都比較認可。在日常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理解有失偏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生怕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不到位、不準確,因此教師把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文章解讀中,忽略了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意識的培養。一篇文章寧愿花大量時間去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思想等,而忽略了學生自己對于文章本身的理解和看法。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學生可以流暢地說出一大堆道理,卻感悟不到文章本身的美。長期運用這樣枯燥的教學方式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限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
由于小學生底子薄,加之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過于強制,因此很多小學生都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有限的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也更傾向于了解這本書的指導意義,對于閱讀的體驗和閱讀中碰到的字詞關注度^低,課余時間學生把精力都用在了錯誤的矯正過程中,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一本書。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升。
二、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1.嘗試識字教學的多種方法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識字教學“高耗低效”現狀,真正實現“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目標,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教學一直都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漢字從字形結構以及讀音方面就有著很多差異,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每天都要認讀將近十個左右的生字,的確存在難度。作為低年段的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嘗試和實踐,逐漸發掘識字教學的好方法,使識字活動變得更主動、更輕松。
2.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閱讀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本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多樣化穿插領讀、默讀、分角色朗讀等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加強對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還可以通過設置閱讀問題等途徑增加閱讀的難度,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教師要養成學生主動尋找、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創建一個師生、生生融洽相處的和諧閱讀環境。依照課文內容,利用圖片、音效、視頻等多媒體來設置教學情景。教師要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渲染下,主動融入課文內容,融入文章主角,感悟文章的情感和內涵,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閱讀。
3.重視培養小學生的閱讀意識
教學設計無疑是課堂展開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新穎靈活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巧妙地穿插一些細節來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小學階段的很多詩詞都較為有趣,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自己多多閱讀就可以順利理解詩詞的意義,因此在這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復給學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心底建立閱讀意識。同時,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創新型的作業,讓學生試著把課文改寫成一首詩歌,或者畫一幅家鄉秋天的圖畫,再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出來。通過設計新穎的教學情境以及創新型作業,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
4.注重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
對于小學生而言,提高其課外閱讀質量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擴大他們的課外閱讀數量,在學生廣泛閱讀的基礎上,他們就會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實現閱讀質量的提升,因此,我們要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素材來擴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例如,每天半個課前用故事吊足學生的胃口,每周為學生推薦一本書,在學習廣角定期更換優質的課外書籍,以畫面溫暖、文質兼美的繪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等都是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的良好方式。
總之,小學階段是識字能力培養和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綜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摘要:運用暢言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變,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持,巧妙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將枯燥無味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電子白板;學習興趣;直觀性
近年來,徽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合理配置資源,投入1555.9萬元為118所學校購置音體美器材、為36所學校配置電子白板270套、為20所學校購置計算機699臺、安裝計算機教室19個。97所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實現了寬帶接入“校校通”,17個教學點接入了寬帶網絡,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實現了“班班通”。特別是全縣各學校及教學點配備了暢言電子白板,極大優化城鄉教育環境,縮小了城鄉教育環境差距。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學?!鞍喟嗤ā钡拇罅颗鋫洌瑫逞噪娮影装遢o助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今年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任務,一年級新生剛從幼兒園里玩出來,剛到小學會非常不適應小學里的條條框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常用漢字3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暢言電子白板提供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創造最理想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無意識記變為有意識記,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為形象的識記,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在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作為信息主要載體的語文,它的輔助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和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從而適應今天的信息化社會,否則就會失去它在基礎教育中的應有地位。所以,語文學科、尤其是一年級語文學科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解決以往語文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優化語文教學,推進課程改革,這是時展對語文學科的必然要求。下面,根據自己的實踐和理解談談暢言電子白板在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巧用電子白板,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存在多動、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現象,而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新課伊始,學生從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中走進課堂,心情不可能馬上平靜下來。這時,如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引導其進入學習的狀態至關重要,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能創設情景,渲染氣氛,再現場景,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特定意境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共鳴,為學生學習創造了條件,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導語的設計非常重要,一種好的導入方式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暢言電子白板中電子書提供的課文同步的圖文,結合先進的電子白板教學輔助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閱讀期待。魔術筆、聚光燈功能的運用,讓復雜的畫面變得清晰;聚焦和遮蓋的巧妙利用,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
二、巧用暢言電子白板教學,讓拼音教學更具直觀性。
拼音是一年級新生認知、學習的第一道難關,在拼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直觀性,借助形象直觀富有情趣的多媒體的動畫來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正確感知,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漢語拼音。例如在學習聲母j、q、x、與?相拼,n、l和?相拼規則中時,我在網上下載了一段關于這些字母之間的故事片段,動畫里的每一個字母扮演一種不同的角色,用擬人的方法形象地把這些字母相拼的規則展現了出來,真沒想到這僅僅這樣一段動畫就可以讓我不費吹灰之力,讓學生準確地掌握了這個拼音難點。
三、巧用暢言電子白板教學,記識生字更輕松有趣。
識字教學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傳統教學中,老師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或加幾張圖片,單調地、抽象地教學生“讀字、認字、記字”。學生學起來無趣,教師教起來沒勁。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悅耳動聽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畫等形式,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眾所周知的優勢。因而,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利用這一優勢,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更富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剛剛開始接觸漢字的學生對學習母語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象形字“鳥”字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觀看一只機靈的小鳥停在樹枝上吃蟲子的動畫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問題:看看哪位同學能用最簡單的筆畫畫出小鳥的形狀?話音未落,一雙雙小手就開始動起來了。大部分學生能照著屏幕動畫中的小鳥畫出鳥的基本形狀,有幾個畫的好的同學的作品還被投影放出來給大家看。接著我再隨機放映“鳥”字的演變過程,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后來我又舉了一些象形字的例子,然后再讓他們自己想想還認識那些象形字,讓他們加深對象形字的理解 。在同學們的努力還有我的提示下,大家還研究了“日”“月”“?!薄把颉薄榜R”“雨”等字 。這堂課上的非常充實,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非常高漲。一個動畫,一段漢字的演變過程,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
總之,運用暢言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使語文課堂變得靈活多樣,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持運用,巧妙運用,可以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不斷探索,語文教學之花必將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作者簡介:馮永軍,男,漢族,甘肅省徽縣人,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想要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可以囊韻氯個方面入手:養成預習習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指引方向;培養學習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定會事半功倍;尊重欣賞學生,為語文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關鍵詞:語文教學;預習習慣;興趣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始終引領著我們的教育教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關鍵在于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下面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養成預習習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指引方向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覺得語文預習對于上好一堂高效的語文課起著非常重要的鋪墊作用。語文老師精心設計預習要求,將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引領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下面將我設計的一年級上學期的預習要求與大家分享。我把一年級的語文預習分成五個關,第一關:標(即標好自然段)。要求學生在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前面標上序號。這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弄清楚課文的脈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上課時方便學生聽講。第二關:讀。第一,讀準生字詞。書后綠線格中的二類生字和田字格中的一類生字,都要能在課前借助拼音準確認讀,這是課文中的“攔路虎”,如果不能準確認讀,課文就無法朗讀了。第二,讀通順課文。在讀準生字詞的基礎上,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很重要,一般來說,課文至少讀三遍,讀到正確、流利為止,只有讀通了課文,才有可能理解課文。第三關,劃(即劃出生字詞)。把書后田字格、綠線格中的生字在課文中找出來,在相應的詞語下面劃線或圈出來。第四關:描(書空或描一類生字)。書后田字格中的一類生字要求會默寫,所以在預習的時候,請學生用手指按筆順書空生字,了解寫字的筆順,避免倒筆畫寫字。第五關:提小問題。學貴有疑,會讀書的學生應該會提問,會提問的學生一定會善于學習。教會了學生這些預習方法,學生的語文預習就有章可循了,長此以往,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就可以養成了。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定會事半功倍
要想讓學生輕松地學好語文,就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寫字興趣、寫作興趣等。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可以從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入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課文《識字1》時,根據這篇課文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我設計了加動作讀的閱讀形式,先讓學生站起來,就像音樂課打拍子一樣拍著手掌讀,由于學生從未嘗試過這樣的讀書方法,覺得很新鮮,興趣盎然,讀得津津有味。接著我又讓學生改變讀的形式,改為邊讀邊伸出指頭表示所讀到的數字,由于一年級小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還不是很好,剛開始往往讀到這個數字但手指出示的卻是另一個數字,學生覺得很有趣,都想快點把“口”和“手”練成一致。這樣一來,學生的情緒更加高漲了,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只讀了三四次,不但記住了“四、五、六、七”等數詞,連手指都變靈活了,而且大部分學生居然還能把課文背下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如同交給學生一把閱讀的鑰匙,讓他們利用這把鑰匙,去開啟一扇扇知識的大門。
三、尊重欣賞學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僅要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還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
那么,教師怎樣才能讓低年級的學生坐在教室里聽你講學習的方法呢?為此,教師首先要尊重欣賞學生,只有這樣,低年級的學生才會喜歡你,小耳朵才會靜靜地聽你講語文知識,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前提,應該是愛學生。誰愛學生,誰就能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誰的教育才有力量。正因如此,在教學中,我恪守愛學生,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的信條,主要表現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如,學生說:“老師好”,我會發自內心地回應一句“你好”,而不是置若罔聞,或目不斜視。若不小心弄掉了學生的小盒,我會說聲“對不起”;對學生的幫助,我會說聲“謝謝”。是的,教育的真諦不僅是教書,更是在育人,師生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正是在這點點滴滴的碰撞中,身為語文教師的我,贏得了學生的心。愛學生還表現在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欣賞上。記得在一次單元測試后,我在班中年齡最小且學習很用功的琪琪試卷上寫道:你刻苦學習的精神令老師欣賞,如此努力下去,老師相信,你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而第二天的家長簽字中就有了這樣一段話:琪琪,看到你的成績,媽媽真為你高興,繼續努力,別辜負了如此愛你的老師對你的一片期望!
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是我們語文教師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語文教師,都應該珍視這筆財富,去深入學習和研究,去廣泛傳播和不斷實踐。希望更多語文教師能以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為指導一路前行,促進語文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有一些其特有的側重點,這個時期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能力水平也還不夠全面,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指導方式一定要合適。低年級語文教學側重基礎部分,這個時期首先需要學生將拼音掌握牢固,還需要讓學生一定程度掌握一些實用的學習方法與技能,并且要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要意識到學生的具體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解答。這樣才能夠保障知識教學的實效,并且可以促進學生慢慢豐富自己對于學習方法的良好掌握。
一、組織學生有效展開拼音學習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一個很大的模塊是拼音的教學,這也是學生認字、識字乃至記憶漢字的重要依托。拼音的學習教師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并且要能夠對于一些重難點知識找到良好的化解方法。隨著學生掌握的拼音知識的慢慢增多,他們很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拼音的混淆??赡苁亲帜刚J識、拼讀和記憶的混淆,也可能是韻母記憶的錯亂。這些狀況都十分普遍,也是大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會發生的問題。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總結,尤其是對于這些難點內容,要找到突破的引導方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于拼音形成清晰的學習印象,才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緒,梳理自己的記憶體系,保障學生對于拼音有全面而系統的掌握。
拼音的學習并不復雜,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難點部分。比如,學生一開始接觸拼音時經常會將各種相似或者相近的拼音弄混,還可能在拼讀和記憶上發生混淆,這些問題都十分普遍。韻母中也有學生易混的字母組合,如uo-ou和ie-ei前后字母的順序是個大難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些典型問題找到區分方法,幫助學生化解這些問題障礙,比如,這兩組中的頭一個可以拼讀:u-o-uo,i-e-ie;后一個卻拼讀不成,這就是它們的區別。至于iu和ui是iou和uei的縮寫形式,也可以拼出。只是學生太小,為了不給他們增加額外的負擔,可以只簡單告訴學生快速連讀i-u-iu和u-i-ui,也是可以由語流的連續進行分辨。小學低年級的拼音教學,指導方法和模式非常重要。教師要找到有效的對于學生的指導策略,并且要善于結合這個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找到針對性更強、適用范圍更廣的指導方法。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好的掌握拼音知識。
二、讓學生掌握課本背誦的方法
低年級時期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積累知識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記憶,這是語文課程學習的初期,需要學生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很多學生對于記憶存在很大障礙,甚至對于文章記憶等有很強的抵觸心理,這其實和記憶的方法技巧不正確有直接關聯。教師在實施課程的教學中,很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記憶和課文背誦的方法,降低文本背誦的障礙,幫助學生更輕松高效的完成記憶過程,豐富自身知識和語文素養的積累。教師在組織和設計教學展開形式時同樣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最好是結合學生特點設計針對性更強的指導過程,這樣教學模式的效用將會更好的發揮。
教師要善于找尋一些能夠被學生理解與接受的記憶方法,在這里介紹一種簡便實用的教學方法一一三遍背課文法,具體來說,實踐過程如下。首先在學生初讀課文時,第一遍想形象,即讓文中描述的圖景浮現在腦海中,看看里邊都有哪些形象:第二遍記關鍵詞,重點是文章中的謂語、定語、狀語的成語好詞;第三遍查漏補缺,做些記憶的修補。因為有了畫面的導引,圖片中形象的順序就會自然呈現,加上學生學齡前語言功底的積累,學生一般只需三遍就會輕松記牢文章,并且不容易忘記。增強文本記憶和背誦方法的講授,這比簡單的讓學生一遍遍記背,效果要顯著的多。學生如果能夠理解與掌握這些方法,記憶的效率也會更高,對于文本背誦的抵觸心理也可以很大程度消除。
三、技巧性的展開寫作教學指導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同樣存在寫作訓練過程。雖說低年級的寫作要求不高,但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能,并且訓練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與技巧,這還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指導要找到明確的側重點,這個時期的寫作訓練通常是以句子或者段落練習為主,學生還不具備完整的組織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師首先可以訓練學生的造句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結合一些大家熟悉的主題,讓學生進行段落的寫作。技巧性的進行對于學生寫作教學的指導,這可以讓教學的實效更好的得到發揮,這也可以給后續學生完整的進行習作打下相對堅實的基礎。
比如讓學生結合《母親》進行寫作時,教師首先要進行相應的寫作指導。雖說大家對于母親都很熟悉,并且有很深的感情,但是,真正要讓學生來進行寫作,學生可能會覺得千頭萬緒,但是不知道應當從何說起。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M行一些思路上的引導,比如,從母親的眼神里,我們想到舐犢情深的愛:從母親的皺紋和白發里,想到母親的蒼老何以回報,子女要有孝心:從母親的枯手上,想到母親一生的辛勞:從母親的補丁秋褲上,想到母親的儉省、生活的不易:從母親的眼淚里,想到母親對孩子前途的憂慮,懺悔自己的不懂事;從母親的笑容里,想到母親病中看著孩子吃掉自己省下的營養品的欣慰,感受母愛的無私……當我將這些細節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很多學生的眼睛都在放光,我的描述可能擊中了他們的內心,不少學生都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騰飛校區)
摘 要: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能力發展、身心成長等多個方面的培養,其符合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巧妙的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的教學,真正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素質教育;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低年級的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與幫助,而課堂是師生進行交流的主要場所,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的內容滲透情感教育與道德品質,為小學生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在設計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的激發,從而使其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下進行積極而高效的學習,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設計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玩有趣的東西才會引起他們的關注,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設計教學的形式,采用恰當有效的手段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坐井觀天》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片《坐井觀天》,直觀形象的視頻播放會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初步建立語言和形象的聯系。然后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所看的視頻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可以是講故事的形式,也可以是兩個人表演的形式。這樣豐富的教學形式與環節會大大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并能真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引入新穎內容,增強課堂活力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其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設計語文教學時,教師僅僅講授教材上的知識既枯燥乏味,又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從而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也可以切實地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就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入教學內容:“同學們知道有一個民族在過節時會往人身上潑水嗎?并且潑水越多越歡樂,代表祝福的意思?!睂W生聽到這個習俗就會十分好奇,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然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學習。在教學告一段落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適時的拓展,如蒙古族的“馬奶節”、彝族的“火把節”、藏族的“采花節”等,這些豐富的內容會激發出學生內心的好奇心,也會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有助于高效教學的實現。
三、鼓勵贊賞學生,增強學習信心
賞識性教學是當前眾多教師都倡導的一種教學觀念模式,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肯定、贊賞和鼓勵。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的肯定與鼓勵會激發學生內心的潛能,使其更好地進行學習。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語言給予學生評價。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教師一味的責備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習欲望,那么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就可以先做個噤聲的手勢,如果學生改正了,那么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這樣評價:“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好,雖然有點學生在中途開小差了,但是幸好懸崖勒馬,找到學習的大隊伍了,希望同學們下節課也能表現這么好”;如果學生仍然沒有改正,嚴重地影響了課堂的教學,那么教師就可以以教育性的故事來引導學生,并說:“我相信同學們都會像故事中的人一樣,好好學習,在課堂上遵守紀律,那讓我們一起加油吧”。這樣充滿信任的語言會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可以促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四、布置趣味作業,豐富學習內涵
作業布置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都是讓學生在課下寫生字、讀課文,這樣單調的作業形式逐漸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厭煩情緒。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身心能力的激發尤為重要,那么語文教師可以布置趣味性的實踐作業,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并在實踐中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內涵,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了《趙州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將趙州橋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上搜查其他橋的資料,甚至還可以觀察回家路上的橋等,這樣開放性與趣味性的作業形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主動地完成作業,并享受這個過程。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的方法,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從而真正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為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教學經常會被教師所忽略。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卻忽略了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課外閱讀對于小學生同樣擁有著很大的作用,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了解不同的知識,發展自己的個性,但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一些學生選書不恰當,不認識書上的一些字或者對書中的情節不感興趣,這容易導致學生對課外閱讀失去興趣。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輔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本文便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進行一個淺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一個人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閱讀對于學生的重要性。閱讀分為課內閱讀以及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指的是教科書中的一些文章,而課外閱讀則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教科書之外的一些文章或者名著。對于小學生群體,學生在課內閱讀中汲取的知識有限,學生想要拓展自身的知識,還需要通過課外閱讀。故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方式,帶領學生正確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為學生選取合適的閱讀書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沒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也沒有過多地推薦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平時想要閱讀書籍,只能自己去學校的圖書館或者是去書店購買,小學生在選擇書籍時會偏向于一些故事類的小說,如:《魯賓遜漂流記》、《格林童話》等。但現在書籍良莠不齊,在書店中有著許多不利于小孩子身心健康的書籍,書店中這些小人書以及一些小說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并無益處,并且其中涉及的一些暴力因素會帶壞學生,將學生引入歧途。故教師在平時教學時,要為學生對課外書進行篩選,將一些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書籍排除在外,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師在篩選書籍時,要注意書籍中的故事情節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要注意書籍的知識點是否處于學生能理解的范圍之內,例如:高爾基所著的《我的大學》顯然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小學生的知識水平還不足以理解書中作者所描述的事情以及情感。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仔細為學生挑選閱讀書籍。避免學生閱讀一些“小人書”,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誤入歧途。
二、合理為學生推薦書籍
教師在為學生推薦書籍時,經常會出現學生對教師推薦的書籍置之不理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合理地使用教學策略,讓學生對教師推薦的書籍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去閱讀。教師可以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在講課本中的文章時,便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書籍,讓學生將對課本中文章的興趣帶入到課外閱讀中,教師需看準時機,在學生對課本中文章有興趣的時候向學生推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白雪公主》時,便可以向學生推薦去看《格林童話》,在講《一粒種子》時,便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科普類的書籍,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識。
教師在推薦書籍時也可以先選取故事中一些比較精彩的片段,創設一個情境,將學生帶人到情境中,讓學生對書本中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但選取的情節需要有懸念,在情境中設置懸念可以讓學生產生去閱讀書籍的欲望。例如:教師要向學生推薦《魯賓遜漂流記》時,可以先為學生創建一個情境:魯賓遜在出海時碰到了大風浪,結果他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周圍全是海,又沒用船只從附近的海域經過,魯賓遜應該怎么辦呢?通過這樣的一個情境,學生便會在課外主動閱讀書籍,查看故事的后續情節。
三、建設舒適的閱讀環境
學生閱讀課外書需要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細細品味書中的故事,體會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教師可以每天為學生安排半個小時,讓學生專門閱讀課外書籍,這樣學生便可以每天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閱讀書籍,對于一些不閱讀書籍的學生,也會產生從眾心理去閱讀書籍。當然,對于一些吵鬧的班級,教師需要嚴格約束學生行為,整肅班級紀律,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給予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
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一個最大的區別便是課外閱讀的自由時間更多,課內閱讀中學生只能閱讀課本中的文章,并且無論是學生喜歡的類型或者是學生不喜歡的類型,學生都需要去閱讀、理解。對于課外閱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類型自主選擇書籍,當然前提是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自由發展自身的思維,發展自己的個性特征。
五、分享讀書經驗
“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相互交換,每個人便有了兩種思想。”這句話正說明了分享的好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定期舉辦一個讀書經驗分享大會,讓學生總結近期閱讀課外書的一些經驗,然后在班上進行分享,即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學生,并間接地為班上同學推薦自己所看的書籍。分享讀書經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教需要注意的便是堅持舉辦,并且要控制分享過程中的節奏,讓學生的分享達到一個最好的分享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幫助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年齡特征為學生推薦書籍,并且課外閱讀并不同于課內閱讀對學生有一些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課外閱讀,教師需給予學生適當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本閱讀,發展自身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