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9:25:32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繼續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對策
論文摘要: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不僅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有關會計法規的明文規定。本文借鑒海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經驗,分析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提出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會計理論、會計知識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為了適應新形勢,會計人員以繼續教育的形式提高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顯得十分必要。2006年,財政部頒發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首次明確了會計人員每年接受面授培訓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24小時;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會計人員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繼續教育主管部門將各單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情況列入《會計法》執行情況檢查、會計從業資格情況檢查的內容。但是,在實踐中,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依然存在種種問題,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海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經驗
英國: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職業團體的重要活動在英國,會計師團體紛紛設立了考試制度,職業繼續教育亦成為英國會計師職業團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合格的會計師通過法令強制登記的制度被會計師團體領導人視為最有力的保護措施。因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低水平的會計師,限制從業人數,最重要的是這種辦法能最好地保護公眾的利益。以歐洲最大的會計行業組織icaew為例,該組織的所有會員,不論其所做工作是否獲取收入,均需按規定要求完成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制度沒有強制學時要求,而完全靠會員自覺保持自身的高素質和高水平,以具備滿足自己角色和責任所需要的知識和專門技術。每年所有的會員均被要求就其當年的繼續教育情況做出聲明。為保證會員的聲明不流于形式,icaew將對會員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要求其提供與聲明內容相對應的繼續教育學習記錄。抽查對象主要集中于知識更新頻率較高的“風險人群”,如擔任理事會職位的會員、會計公司的合伙人或負責人等。
美國:以把握培訓需求推進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美國會計人員職業培訓方式分為五種:課堂培訓、在崗培訓、在線課程、遠程教育和自學課程。目前在美國比較普遍的一種做法是:在課前將課程知識部分借助于網絡系統傳播給學員,課堂教育則主要是學員之間的相互討論和交流。這種教育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員聽”的課堂教學方式。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項目,在美國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學位項目和非學位項目。學位項目主要來自于被政府權威組織或市場所認同的學位;非學位項目通常是指短期培訓計劃,包括定點培訓項目和公開培訓項目。定點培訓項目來自于公司委托,學員參與的積極性取決于所在公司對學員培訓的要求;公開培訓項目體現了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只有一流的教育機構所提供的一流的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課程,在社會公眾中才有可能產生廣泛的認同性和號召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性化設計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活動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的繼續教育課程主要由多個專業委員會及個別專業關注小組、參加活動者提出建議,通過需求調查等方式收集會員所需的繼續教育信息,然后由秘書處統籌安排各類課程。香港會計師公會的繼續教育內容和形式非常人性化且與實際工作掛鉤。培訓課程設計、上課時間安排、會員培訓通知、培訓學時提醒等都做得非常細致,力求使會員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及時接受繼續教育。同時,還為有不同興趣愛好的會員組織各類興趣小組,以大小班交叉教學輔以交流會、研討會等方式,為會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建議,增加會員的學習興趣,以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
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不僅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會計法規的明文規定。目前,人們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認識不足。不少人認為會計人員現有的知識足以承擔現有的工作,對于一些新知識、新內容靠會計人員自學也能解決問題,所以會計人員不能主動接受繼續教育。除此之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較高的學習成本對部分會計人員形成壓力很多民營企業所有者不愿意出資讓會計人員帶薪參加培訓。如果會計人員想接受繼續教育,只能自費;民營企業基本不提供培訓時間保證,如果會計人員要參加繼續教育,只能請假,接受扣工資的處理。所以,對于民營企業會計人員來說,參加繼續教育要花費較高的學習成本,這使部分會計人員不愿參加繼續教育。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層次單一,涉及面窄一般由省級會計管理部門出臺一個指導性文件規范繼續教育的內容,各地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培訓課程及內容。由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明確了24小時的學時,各地每年確定的課程不過二三項,相對處于不同行業、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的參訓人員而言,內容顯得單一,指導性不強,造成一些培訓內容不符合實際需要,給培訓組織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另外,會計繼續教育中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教育相對來說比較重視,而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培訓內容則較少。
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國家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包括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形式,且兩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完成。實踐中卻很難操作
:(1)自學形式的時間量化很難掌握與判斷,缺乏可操作性;(2)繼續教育往往采取集中授課的形式,由教師集中講解,學生缺乏交流溝通,并且常常是幾天連續上課,講課效果和聽課效果大受影響。
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不夠規范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有些培訓機構受經濟利益驅使,對培訓內容避重就輕,隨意降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標準,甚至還存在“只收錢蓋章,不參加培訓”的現象。國家對于承擔會計繼續教育教學任務的人員條件作了詳細規定,但在執行時,多數培訓單位為了節約開支,聘請了一些只有中級職稱的教師或專業技術人員,不符合繼續教育對師資的要求。此外,有些培訓機構只強調教學人員的專業職稱或行政級別,忽略了教學經歷和經驗。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對策及建議
改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理念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對一個企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財產安全乃至國家稅收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社會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同時也需要會計人員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忠于職守、敬業愛崗、廉潔奉公,能在熟練掌握業務操作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
成立會計繼續教育管理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會負責認可培訓機構、定期檢查集中培訓課程、監察網上課程等工作。繼續教育專門委員會為每位會員制作ic卡。當會計人員參加被認可的集中培訓時,可以直接刷卡,專門委員會的電腦主機會自動記錄。采用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可以傳真、郵寄或進入會計繼續教育專門委員會主頁界面進行申報,會員可以隨時進入會計繼續教育專門委員會網頁進行查詢。每年的一定時間,繼續教育專門委員會對參加繼續教育學時不足的會計人員進行提醒,并發出書面通知。
創新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方式的選擇方面,充分考慮受訓人員的學習熱情和實用性,也是做好繼續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方式分為集中培訓、自學、撰寫專業論文等方式。集中培訓主要是國家財政部認可的培訓班或研討會。自學方式包括閱讀指定的行業雜志,以傳真或電子郵件方式提交學習心得來完成繼續教育;初級資格考試合格或通過中級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部分課程,也可以視同完成當年的繼續教育。會計人員可通過撰寫專業論文完成繼續教育,專業論文指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或對實踐有指導意義的論文。
不斷豐富繼續教育內容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在培訓內容安排方面,既要考慮把會計專用知識介紹給廣大的會計人員,又要適時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宣傳教育,宣傳誠信的會計理念,做到學以致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應通過需求調查等方式收集會計人員所需繼續教育信息,然后統籌安排各類課程。培訓內容大致分為職業道德、制度、會計、審計、稅務、咨詢等。在繼續教育內容選擇上,還要充分考慮會計的具體工作差異、會計人員層次差異和行業差異,對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應設定不同的繼續教育內容,使每位會計人員都能從培訓中真正受益。要改進培訓方式,實行網絡培訓。網絡培訓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發展方向,便于反復學習、異地學習,也可大大節省會計管理機構的費用,其學員信息、學習進度、測試成績等都可以動態掌握,方便準確。
摘要:
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是非執業會員保持和提高能力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分析其特點及現狀基礎上,從教育機制、培訓經費、組織管理三個方面,研究提出改進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
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現狀;建議
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是非執業會員保持和提高能力素養的重要途徑,歷來受到世界各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2010年11月23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專門印發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暫行辦法》(會協[2010]93號),明確提出:“非執業會員通過繼續教育而保持和提升持續勝任能力,是保持其會員資格的必要組成部分。”[1]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按照該辦法要求,組織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非執業會員的業務能力。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國家會計制度的全面規范,現有的培訓模式漸漸難以適應新形勢、新常態。為此,本文擬從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特點及其繼續教育現狀入手,研究提出了改進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的現狀和特點
注冊會計師作為對單位進行獨立第三方社會審計的執行者,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與之相匹配的職業道德水準。按是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分為執業會員和非執業會員,中注協對兩者職業繼續教育的管理截然不同。執業會員因為主要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審計案例接觸較多,對審計準則、會計準則的把握較準。所以,除中注協規定的每年必備的執業會員封閉學習外,會計師事務所每年會組織額外的學習培訓,大型事務所之間還會有技術交流的機會。這些舉措,有效保持和提升了執業會員的執業能力,使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形成良性循環。非執業會員相對執業會員,是個尷尬的存在。他們有證書,卻不“執業”。雖通過嚴格的考試取得了注冊會計師資格,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勝任能力,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并沒有在事務所執業,缺少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實踐。他們有素質,卻無“用處”。他們所從事的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與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相比簡單許多;他們具有相對過硬的會計業務素質,卻還要在單位通過職稱評聘獲得認可,常?!坝⑿蹮o用武之地”。他們有基礎,卻難“發展”。由于不執業,非執業會員的工資收入也與執業會員相差較大。再加上社會上大部分單位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性質了解不多,注冊會計師證書還不如職稱證書吃香,也極大地影響了非執業會員的職業積極性。另外,受所在行業局限性的影響,職業視野普遍不開闊,這也是影響他們執業能力的關鍵因素。一直以來,中注協對非執業會員采取只繳納年費的寬松管理辦法,對他們的職業繼續教育不作強制要求。培訓往往滿足于完成學時,培訓的實際效果和質量難以全面保證。“業精于勤荒于嬉”,注冊會計師作為含金量比較高的技術行業,是否執業直接影響其執業水平,后續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差異,又加大了其執業能力上的差距。
二、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培訓的需求及現狀
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作為執業會員預備隊,要想保持隨時能夠轉為執業會員的能力素質,必須加強繼續教育學習。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經濟組織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趨于專業化、復雜化、國際化,機關、企事業單位接受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機會增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從自我實現的需求出發,絕大多數非執業會員也希望保持和提高自身會計業務水平,使自身始終具備隨時轉為執業會員的能力和素質。此外,非執業會員的存在,也引起了注師管理部門的關注:執業會員和非執業會員只是單純的證書區別嗎?如何真正有效地發揮非執業會員作為注冊會計師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暫行辦法》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方式、學時等雖然進行了規范,但就目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落實情況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1.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途徑主要以互聯網在線培訓為主,主要開設一些理論課程,如政策法規解讀等,學員完成協會認可的網絡教育課程學時并通過相應的在線考核即可。這種培訓模式的優勢在于學員可在供選擇的課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擇課。它的弊端主要是理論性、法規性內容多,而實效性不足,許多課程信息更新不及時,理論與實際聯系不緊,案例分析題涉及較少,師生也無法互動溝通,學員完全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容易產生枯燥感、被動感。學時的設計看似科學,實際上只要打開網絡刷時間就可以輕松蒙混過關。課后的考核設計簡單,基本上只涉及概念考核和簡單的計算應用,與社會上對注冊會計師的考核要求相差甚遠。
2.重形式,缺實效
在進行網絡在線繼續教育的同時,注冊會計師管理部門鼓勵學員通過自學和專業工作等活動達到保持和提升專業勝任能力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這樣的繼續教育模式要么對個人素質要求較高,要么對學員的時間、能力要求較高。如:公開發表專業著作或論文、講授專業課程等,對于大多數非執業會員來說是難以實現的。又如:在職或脫產學歷教育、通過審計、會計相關資格考試等。以上述方式來推進繼續教育,可操作性較難,非執業會員大都難以達到要求,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3.重倡導,少規劃
繼續教育工作實行屬地原則,由會員注冊地地方協會全權負責。注協本身是一個民間組織,缺少地方財政資金的支持,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改進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因素導致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總體上處于以倡導為主的層面,而未能真正將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納入注師的整體培訓和繼續教育規劃之中。這樣實際導致了非執業會員培訓教育的不良循環,一方面會員花費了金錢,卻無法從繼續教育中獲得足夠的知識更新,緊跟上時代潮流的變化;另一方面注協花精力組織了培訓,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卻未取得實際效果,對會員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意義不大,會員也無法從以后的職業經歷中獲得提升。此外,繼續教育的培訓費也是影響培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調查,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費用基本上公費、自費和單位與個人共同承擔三種形式[2]。執業會員每年上千元的培訓費一般由會員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非執業會員的培訓費則由會員自己解決(目前暫時免費),所在的單位大都不愿承擔此項花費。為了減輕非執業會員的經濟負擔,兩者的培訓費相差較大,低成本也難以保證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三、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培訓的改進建議
非執業會員既然是注冊會計師的后備隊伍,就應當切實作為預備人員對待和管理。同時,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不僅僅是提高注會隊伍整體業務水平,更能有效提高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將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抓實抓好:
1.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繼續教育機制
通過建立健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培訓機制,有效解決當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①積極改進網絡培訓模式。網絡培訓因其操作簡單,學員只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可以開展學習,已越來越成為非執業會員的主要繼續教育方式。但目前的網絡課程內容主要是以政策法規講解為主,學員普遍是上班族,基本上是在電腦上自主學習,缺乏約束性和同伴之間的交流,學員從心理上容易產生孤單感。筆者有過切身體會,一門網絡課學時2-4小時,知識點高度濃縮,學員注意力也必須高度集中,否則稍不留神就錯過重點講解。一個知識點有時要重復聽幾次才能理解透徹,許多知識點缺少實踐應用,時間一長又忘記了。為此,必須在網絡培訓課程設計上下功夫。其一,要適當增加案例講解比重,讓培訓對象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了解政策法規的應用發展及變化,既能加深學員的理解,又能彌補他們在執業見識上的硬傷。其二、要努力探索建立網絡互動平臺,讓學員在線學習的同時,能與網絡教育實施方開展互動,形成在線答疑、遠程實務指導等具有實踐性的互動教育培訓模式。②充分利用好各級會計培訓機構。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工作,目前主要采取由地方協會委托有資質的培訓機構代訓模式。筆者所在的省注協委托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代訓,學員通過登錄其遠程教育培訓網上自主學習。培訓機構代訓的優點是專業,所謂專業人辦專業事,師資力量雄厚是它們最大的優勢。缺點是因距離原因使得教學分離,學習效果只能通過考試分數量化,為了提高培訓通過率,考核的要求較低(一般60分及格、三次考試機會)。其實,地方各級都有一些具有會計培訓資質的機構,如果從國家層面將各級培訓機構的教學場所、師資等適度整合,進而實現資源共享,可以克服地域因素,充分利用本地區培訓機構的優勢。如非執業會員建立地方師資庫、打造示范課程、定期開展繼續教育講壇,將現場教學與網絡培訓有機結合。③積極引進事務所代訓模式。借鑒醫務工作者繼續教育由大型或知名醫院代訓的成功經驗[3],鼓勵信譽度高、有影響力事務所承擔非執業會員的實訓業務,讓非執業會員直接到會計、審計一線學習實踐。正所謂“教學相長”,事務所在承擔繼續教育培訓時,自然會加強對負責培訓的師資的管理和培養,這無形中有利于事務所自身能力素質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為了促進事務所代訓和非執業會員的學習良性發展,還可對雙方從制度機制上予以規范,逐步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從而實現教與學的“雙贏”。④拓展多樣化繼續教育方式。當前的網絡培訓模式,其課程一般是事先錄制好的,其信息滯后是難以避免的。例如:“營改增”政策2012年上海試點,2013年全國試行,2014年網絡課程才推出詳細解讀。網絡課程的設計主要考慮培訓對象的普遍性需求,對于個性化的培訓需求則難以滿足。而相當一部分非執業會員因工作需要,有增長見識、提升能力的愿望,往往愿意主動花費業余時間和精力投入繼續教育并參與有關會計或審計業務實踐,但常常苦于沒有合適的平臺。建議注協在豐富網上培訓內容的同時,為有需求的會員提供個性化實訓培訓的機會,除了讓事務所代訓外,還可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觀摩、交流、見習活動,讓有培訓需求和能力提升愿望的非執業會員走進企業、走進會計、審計、律師事務所,直接見習、觀摩一線執業會員實際操作業務,增長見聞、增加經驗。另外,還可以利用微信等現代信息交流平臺,建立繼續教育微信公眾號,讓非執業會員通過微信等媒介實現繼續教育的交流,及時了解注會行業的發展變化,緊跟新形勢的需要。
2.積極解決繼續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
經費投入是開展繼續教育的基礎,而經費難保證已成為制約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發展的瓶頸。要想解決培訓經費的投入問題,必須轉變傳統觀念,積極引入市場機制。①鼓勵引導非執業會員所在單位分擔部分培訓經費。要鼓勵和引導非執業會員所在的單位轉變觀念,把會員和財會人員兩者的繼續教育培訓同等對待,并有機結合起來,適當的承擔一定比例培訓費用。2013年8月27日,財政部以財會〔2013〕18號印發《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明確了財會人員參加注冊會計的繼續教育培訓的學時可折算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時。通常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費用由所在單位解決,如果能將注師有關培訓與財會人員培訓結合,并視同為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注協組織的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學時可以沖抵財政部門組織的財務人員培訓,那么單位自然愿意承擔相應的培訓費。這實際上也間接地節約了單位的費用,單位承擔一定金額的培訓費也就合乎情理了。②通過非執業會員的學習實踐產生效益,沖抵部分培訓經費。在引入事務所代訓機制后,非執業會員到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師事務所參加實訓,自然要參與有關工作業務。因此,承擔實訓任務的單位可根據會員承擔工作、提供勞動的情況,沖抵或減免有關費用。③非執業會員適當承擔培訓經費。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式,以及會員個人的培訓需求,合理確定會員個人應當承擔的培訓費,應以不增加經濟負擔為前提。
3.切實加強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
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長期以來由注協來負責管理,雖然下發一些文件,組織了一系列的培訓,但總體來說是松散型的管理,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加強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①健全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管理服務體系。注協雖然是非官方,但其為會員提供的行業約束和管理服務卻是實實在在的,對于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如果只停在應付的層面,那么勢必延續過去松散的狀態。為此,應當將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與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同等對待、同步考慮,加強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有關管理制度。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一方面,可以考慮以現有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管理服務體系為依托加強管理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有影響力的會員和事務所參與管理。②加強對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規劃。從表現上看,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只與非執業會員個人的能力素質相關,但實際上每個非執業會員都在影響甚至左右著其所在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毋庸置疑,非執業會員的能力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我國廣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各級注會管理部門應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層面,充分認識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將非執業會員納入國家人才培訓規劃、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整體規劃,使之朝著科學有序規范的方向健康發展。③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繼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充分借鑒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成功經驗,探索非執業會員能力素質培養的規律,積極建立符合非執業會員特點的繼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讓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的成果有確切的量化考核指標,完善考核、評價與使用結合的培訓管理機制[4],避免繼續教育培訓流于形式,確保繼續教育培訓真正取得實效。
結束語
各級財務從業人員管理機構和組織都應站在經濟社會科學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加強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以非執業會員的繼續教育培訓為切入點,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作者:彭曉晴 單位:湖北大學財務處
摘要: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以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工作能力與業務素質為目標,為使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和提高,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再教育、再培訓。會計準則作為世界商業語言,全球趨同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會計人員的執業環境不斷發生巨大的變化,以提高會計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成為了當務之急。本文在對會計準則新變革進行描述基礎上,結合當前主流實證研究結果,并從會計準則變革的多角度出發,來分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受到的影響。
關鍵詞:
會計準則變革;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一、引言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使全世界范圍內的會計發展逐漸統一化。我國于2006年正式頒布新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接軌。會計準則變革,使我國的會計準則逐步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這意味著會計人員要學習更多的會計知識,更快掌握新的會計準則。為了會計人員更快地適應這一新形勢,更好地理解新準則規定,迫切需要相關部門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從不同視角來看會計準則變革,包括會計觀念、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規范。對企業行為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會計行為、財務行為、業績評價方面等等,較之前的會計準則都有重大變化。因此,從多視角分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變化,會使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變革內容的認知更加深刻。
二、會計觀念變革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影響
新建立的會計準則體系不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更有意義的是更新了會計觀念。具體來說,會計目標從受托責任觀轉換為決策有用觀,計量屬性從歷史成本觀轉換為公允價值觀,收益確認從收入費用觀轉換為資產負債觀。這些會計觀念的變化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理念,進而需要企業會計人員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一)受托責任觀轉為決策有用觀
“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相關會計信息給財務報告使用者”,新會計準則將此作為會計目標,這樣不僅幫助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準確的經濟決策,還能及時反映出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觀的履行情況。在受托責任觀下,企業管理層主要提供一些計量企業經營業績的信息,反映了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而決策有用觀下,企業管理層提供一些與信息使用者經營決策有關的信息,反映了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我國的會計規范首次明確了決策有用觀,這是會計觀念的一種突破。
(二)歷史成本觀轉為公允價值觀
歷史成本觀是受托責任觀的計量理論基礎,公允價值觀是決策有用觀的計量理論基礎,會計目標的轉變決定了計量屬性的轉變,由以前的歷史成本觀轉換為現在的公允價值觀。相比歷史成本觀而言,公允價值觀更能及時地反映相關價值變動的信息。
(三)收入費用觀轉為資產負債觀
會計目標、計量屬性和收益確認,三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前兩者的轉變同樣影響著會計收益確認的變化,逐步從收入費用觀轉換為資產負債觀。從資產負債觀來看,收益屬于一種綜合收益。一方面,為了顯示收益來源的多樣性,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兼顧企業日常與非日?;顒拥膿p益報告;另一方面,為了體現企業未來風險的不確定性,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兼顧已實現和未實現損益的報告。人們更加關注一個企業的綜合收益,而不局限于傳統的凈利潤。所以,會計人員提供給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會計信息也要著眼于資產負債表,而非之前的利潤表。隨著市場變化的加劇,無論是正在推動管理變革的企業管理層,還是擬定具體行動方案的執行人員,都迫切需要企業會計人員能夠迅速提供及時有用的會計信息,作為專業支撐為制度創新和行動執行提供高效的財務配套方案,確保企業利益最大化。針對現實需求的變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模式調整應首先著重于會計觀念的變化。
三、會計程序變革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影響
會計具體規范直接受會計觀念轉變的影響,緊密結合我國現行的具體會計準則,從會計程序中的不同角度,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逐一進行分析會計繼續教育是如何受會計準則變革的影響。
(一)繼續教育如何受會計確認規范變化的影響
1.確認資產要素的變化。
第一、對投資的分類進行修改,并且明確規定了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適用范圍。第二、明確投資性房地產的具體準則,并對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單獨提出規范,為投資性房地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第三、針對特殊行業里的特有固定資產,規定在其初始確認時,應當考慮其預計棄置費用。第四、規定一些長期資產,一旦計提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其中包括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長期股權投資。
2.確認負債要素的變化。
第一、重新規范了職工薪酬的范圍,提出在確認職工薪酬時,要著重體現成本補償原則。第二、針對股份支付,提出具體準則,分別明確了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第三、將公允價值計量引進到債務重組,將原來計入資本公積的差額改計入當期損益中。
3.確認收入要素的變化。
收入確認時點是收入確認的主要改變,只有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才能被確認為收入,而不是按過去的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
4.確認費用要素的變化。
第一、就借款費用來說,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原來只有固定資產,現又將存貨和投資性房地產納入到范圍中;另一方面,擴大了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例如一般借款。第二、將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確定。
(二)繼續教育如何受會計計量規范變化的影響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描述,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可變現凈值、重置成本、公允價值和現值。企業應首先采用歷史成本來計量會計要素,如果采用其它會計計量屬性,應滿足金額能夠可靠計量這一條件。
(三)繼續教育如何受會計報告規范變化的影響
1.個別報表列報規范的變化。
第一、修改了財務報表的構成。一方面,將原來作為附表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改為主表;另一方面,在對各個行業財務報表進行整合時,補充考慮了有關行業的特殊性。第二、對利潤信息的列報進行修改。一方面,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規入營業利潤,擴大了營業利潤的組成范圍;另一方面,補充兩個項目,,將“其他綜合收益”和“綜合收益總額”列入利潤表中,將每股收益指標由原來的表外披露改為表內列示,并需要計算稀釋后的每股收益。
2.合并報表列報規范的變化。
第一、調整了合并范圍。確定了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應當以控制為基礎,母公司應當將其全部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除非有證據明確表明子公司不能被母公司完全控制。第二、改變了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的列示。《新企業會計準則》以“實體觀”為導向,將所有股東權益一視同仁。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少數股東權益也要作為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并在“所有者權益”項目中列示;在合并利潤表中,少數股東損益也要作為“凈利潤”的一部分,并且列示。新的會計準則在專業技能方面,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僅能進行日常賬務處理,還要為企業提供策略,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中,發揮會計的管理作用。因此,對于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應明確新舊會計準則之間的不同之處。在繼續教育中,要求會計人員努力夯實理論基礎,掌握變革的相關業務知識,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
四、新會計準則下對會計人員的新要求以及應因對策
(一)新會計準則下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新要求
通過以上部分針對會計準則變革,從多角度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出如下新的要求:
1.強化自學能力,主動并積極學習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知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理論、新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各學科之間融會貫通的趨勢也越來越顯著。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要求,會計人員不能僅學習關于本專業的知識,而應該去主動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只有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發揮會計工作真正的作用。
2.更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操作時,有很大可自由選擇的操作空間。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要更加注重建設職業道德修養,否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后果。由于新會計準則在許多業務的處理方面不像以往的會計準則。尤其是規模較大、經濟業務比較復雜的企業,會計人員更應深刻把握報表編制原理并準確列報報表項目。
3.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應明確新舊會計準則之間的不同之處,加強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提高。涉及會計政策如何選擇時,如在確認和計量負債、資產時、確定計提壞賬準備時、確定固定資產折舊時,會計人員要利用自身職業判斷能力,做到客觀、公正。
(二)新會計準則下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應因對策
1.將繼續教育上升到法律高度。
由于現實中存在對繼續教育的許多約束,因而有必要將繼續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制定關于繼續教育的法律條文,針對未及時組織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相關單位,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這樣才可以使繼續教育得到重視,進而能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將繼續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配套教材的多樣性及針對性。
首先,突出教材重點。用比較法介紹新舊準則之間的差異,新舊準則之間如何過渡;其次,突出教材實用性,結合理論知識,列舉案列,使理論與實際有效地結合;再次,突出教材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應有對應的配套教材。
3.將固有的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逐步過渡。
通過引進信息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并結合傳統的面授式教學模式,逐步進行過渡。例如采用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多樣的教學模式,來滿足不同類型會計人員的需求。五、結語本文以理論為基礎,結合新舊準則之間的不同之處,經過多角度進行分析,突出了對會計人員之后進行繼續教育的重點,并提出了新會計準則下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及相應對策,幫助之后的繼續教育工作順利進行。在經濟的全球化的時代,會計工作也應該全球化,逐步過渡,進而做到國際趨同。會計是一門商業語言,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的地位舉足輕重。會計人員應更加重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的步伐,勝任時代的要求。
作者:王金榮 王迪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摘要:
在進入新時期,我國會計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類會計準則及法規相繼出臺,會計管理模式也有所更新發展,這都使會計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素質能力,以有效應對會計行業基于會計人員的高要求。本文圍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析其重要性,探究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此基礎上,總結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對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類經濟業務及活動趨于增多,在此趨勢下,社會行業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現階段,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會計工作環境,提高自身理論及實踐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應得以研究及解決。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當前階段,在社會各行業中,會計職能的重要性得以凸顯,而會計人員作為行使會計職能的主要載體,其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會計核算及會計監督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在此背景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顯得必要且重要。具體地說,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我國近年來實施的各項會計新準則及新制度要得到有效貫徹落實,需要會計人員在遵循原有的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對新準則及制度加強學習,及時消化吸收。第二,現代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使財會工作在內容及形式上趨于復雜,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通過繼續教育,掌握必要的會計處理技巧。第三,各類會計信息問題頻發,反襯出我國會計人員素質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需要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來對其從業行為加以規范矯正。
二、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凸顯出的問題和不足
1.基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我國在2006年頒布實施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當前,多數會計人員能夠意識到繼續教育及培訓工作基于自身的重要性,能夠自覺參與到繼續教育中,但也有少數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會計從業人員的部門領導將會計人員的職能簡單等同于記賬、報賬及報稅等,從思想上不重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會計人員參與繼續教育的時間被壓縮。其次,會計從業人員將繼續教育視為自身職位晉升的渠道的現象較為普遍,盡管參與到繼續教育中,但沒有認真領會相關內容,繼續教育形式化嚴重。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內容及形式上過于單一化。
當前會計人員參與繼續教育的方式主要為網絡遠程學習,通過下載課件及參與網絡測驗的方式對繼續教育的成效加以考核。在這一教育模式下,雖然相應的教育課件質量有所保障,但過于單一化的教育內容及形式欠缺實效性和針對性,沒有認識到會計人員所處的單位和行業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由此也導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標。而過于簡單的網絡考核,又為會計人員的舞弊提供了機會,考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市場較為混亂,師資水平高低不均。
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實施方式上,主要有培訓和自學兩類。在培訓環節,一些不具備會計培訓資質的單位及企業通過開設會計人員培訓班的方式,擾亂了培訓市場秩序,導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市場混亂。此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在師資水平上也呈現出高低不均的現象,外加各類會計考試種類較多,使得相當部門也無法集中精力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加以監管和整治,阻礙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目標的實現。
三、提高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水平的相關對策
1.轉變觀念,強化宣傳,提高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首先,作為會計管理部門來講,其應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加以明確,一方面,要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一起,結合我國出臺的各類會計準則及制度,制定出詳細的繼續教育內容及計劃,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要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做好宣傳,強化企業及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視性的理解和認識。其次,作為會計人員任職部門的管理者,應認識到會計人員在促進其企事業單位有序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轉變對會計人員的固有觀念,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時間參與繼續教育,在企事業單位內部形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良好氛圍。第三,作為會計人員自身來說,其應積極響應國家相關的規定,自覺認真地參與到繼續教育中,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質能力,為更好地應對復雜的會計工作內容。
2.豐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模式方法,注重教育成效。
要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成效,完成繼續教育的基本目標,應對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過于單一乏味的教育方式加以補充和改革,在有效兼顧繼續教育內容和時間的基礎上,豐富繼續教育方式方法。一方面,應采用網絡教育和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劃出培訓的重點和關鍵,結合培訓人員的來源、職務、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訓方案和培訓方式。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信息技術,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小組交流、案例探討、情境模擬等方式,使培訓內容及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既有效調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的熱情,又能夠有效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3.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考核及評價制度加以優化。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考核及評價機制是鞏固及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考核及評價制度加以優化。首先,要嚴格執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涉及到的關于繼續教育考核的相關標準和指標,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培訓權和考試權加以分割,由我國財政部門統一對繼續教育培訓人員進行考核,其考核結果與其本人的職務,崗位流轉掛鉤,從而起到強化會計人員學習積極性,凈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市場的作用。其次,在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成果加以考核的同時,針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也要開展相應的資質考察及篩選工作。在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考核時,著重對其師資水平、培訓質量加以考察,獎勵資質優秀的培訓機構,處罰培訓資質不足,培訓質量差的培訓機構。
4.強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市場的監督管理,提高培訓機構師資水平。
首先,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要充分尊重會計人員的自主選擇,對會計培訓函授機構及會計培訓社會機構同等對待。其次,要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市場進行監管和疏導,一方面對培訓機構的軟硬件設施進行監督考察,確保其滿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季度及年度考核,為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有序競爭創造條件。其次,要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加以提高,以省為單位,開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師資培訓進修班,集中培訓師資隊伍,通過教學評比,研討等方式,從整體上提高培訓機構師資水平。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社會企事業單位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財務管理及會計人員的作用及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和顯現。針對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會計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領導、會計從業人員自身應強化對繼續教育工作的認識,通過多種途徑,多方聯動,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為促進企事業單位持續發展提供會計人才保障。
作者:孫海麗 單位:凌源市非稅收入管理局
【摘要】
本文就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對策
會計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技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有效途徑。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積極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單位管理者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同志對會計工作有較高的認識,鼓勵和支持會計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培訓。而少數單位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主要負責同志對會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思想上有偏差,認識上有誤區,簡單地認為會計人員只是管管錢、記記賬、付付款,不會給單位創造價值,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漠不關心,甚至百般阻撓,不提供便利條件,不出培訓經費,不安排學習時間,導致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困難重重。
(2)會計人員積極性不高。
有的會計人員對參加繼續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遲到早退、缺勤曠課、上課不注意聽、作業不認真寫、考試互相抄等現象普遍存在。有的會計人員對自身要求不高,盲目自大,認為自己已有的會計知識完全能夠勝任在職工作,對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持無所謂的態度,得過且過,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有的會計人員本身有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愿望,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單位領導不批準,也只能望“學”興嘆、束手作罷了。
(3)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從多年的培訓實踐看,會計人員分布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其他組織,不同性質、不同單位的會計人員崗位職責不同,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和疑問各有不同;但是會計人員集中培訓所用的教材基本相同,老師講的內容不是有些會計人員想學的內容,或者有些會計人員想學的內容不是老師講的內容,造成教與學脫節。有的承辦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授課老師沒有經過深入細致地考察了解,隨意聘請一些沒有實踐經驗的老師授課,導致教學內容索然無味,質量不高,效果不好,學員意見較大。
(4)培訓形式缺乏創新性。
在授課方式上,有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單向灌輸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缺少雙向互動環節,缺乏溝通交流意識。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一般一年集中安排2—3天,時間短,任務重,沒有做到彈性化管理和人性化關懷,有的會計人員因為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原因,可能無法抽出時間參加培訓或無法參加全程培訓,錯失學習機會,不能按時結業。在學員管理上,疏之于寬、疏之于松,對如何調動會計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方面方法不新、措施不多。
2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1)提高單位管理者認同感。
一是以宣傳提高管理者的認識。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工作績效的優劣,而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要大力宣傳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工作的意義和作用,改變管理者認為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就是浪費時間、增加單位額外費用的錯誤認識、偏見看法和抵觸情緒,爭取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營造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濃厚輿論氛圍。二是以實績贏得管理者的信任。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后,讓管理者深刻認識到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前后的變化,切實感覺到會計人員業務能力再增強、工作水平再提高、工作質量再提升、工作實績再顯著。三是以督查倒逼管理者的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各單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督促檢查,對沒有按照規定完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單位,給予一定數額的經濟處罰,對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
(2)創新培訓形式。
一是實行網上培訓。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逐步由集中授課轉為網上授課、網上考試。每年年初,將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必學課程和選學課程放在網上,明確一定的學分、具體要求和完成時間。會計人員只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課程,修滿一定的學分,并通過課程考試即可結業,減少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將大受會計人員的歡迎。二是實行雙向互動式授課方式,改變老師“一言堂”和“滿堂灌”。在每次集中培訓之前,會計人員將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前交給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對問題經過梳理匯總后交給授課老師準備,這樣老師在授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防止“教”與“學”脫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豐富培訓內容。
針對當前會計行業違法亂紀行為時有發生的現狀,會計繼續教育的課程安排上應由側重會計業務知識的培訓向側重會計業務知識和會計職業道德并重方向發展。會計人員時刻與金錢為伴,要牢固樹立黨紀國法意識,不觸碰底線,不逾越紅線,不觸及高壓線。一方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時刻甭緊法治這根弦,懂規矩,守紀律,不合法的態度不表,不合法的事情不做,不符合程序的事情不辦,警鐘常鳴,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堅決抵制一些不合法事情的苗頭和傾向,堅決同徇私舞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另一方面要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勤作為、善作為、快作為,不怠政懶政、不好大喜功、不諉責推過,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勇于爭先進位,敢于揮刀亮劍,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辦事流程在社會監督下展開,全力打造誠信個人、透明財務。
(4)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一是完善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考核評價機制。將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情況列入會計人員年度目標任務進行績效考核,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條件之一;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訓任務的會計人員,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連續兩年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會計人員,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調離財務崗位。二是完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考核評價機制。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對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實行公開招標,將競聘單位的資質條件、師資力量、具體要求等事項向社會予以公開,符合條件的單位公開競標,優勝劣態,擇優錄取。對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實行以會計人員為主體的百分制考核評價機制,將培訓機構的管理情況、課堂效果等指標設置一定的分值,交由會計人員評判,管理質量好不好、老師水平強不強,會計人員說了算。會計培訓主管部門根據會計人員的綜合評價,決定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去留,會計人員滿意的繼續留用;會計人員不滿意的予以取消資格,下一年度重新招標。
作者:王梅 單位: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學院財務處
【摘要】會計人員承擔繼續教育的責任,不光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同樣是我國相關會計法規的明文規定。會計人員務必不斷接受繼續教育,才能夠為多元化的會計使用者以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反饋。所以,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高財務人員的全面素質勢在必行。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法律法規的要求。《會計法》明確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務必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同時作為《會計法》中規章之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對會計人員資格證書進行按期年檢制度。若持證人員無故不進行繼續教育的,或者不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將無法通過年檢;會計持證人員沒有參加或未通過會計從業資格管理部門年檢的,其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證書注明的有效期限終止之日起自動失效。因而可知,我國把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的相關工作已經歸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準則條款中,會計人員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繼續教育。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是為了改善和加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道德需要。無論是完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工作的秩序,增強會計核算和管理水準,都有著重大意義和影響。我們身處著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換代、意識不停發生著轉變,這在客觀上對企業從事會計的人員提出新的挑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就算是一些會計“科班”出身的精英,在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沖擊下,也不得不繼續深造更新儲備,那些“打好珠算,當好會計”的鐵算盤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
一、新時期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會計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
統計資料指出技術人員90%的知識是從后期再教育中獲得的。而會師是一個技術性十分突出的職業,會計人員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才不會被知識經濟社會淘汰,而繼續教育就是最主要的途徑。多數企業并不會安排會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調查發現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比率只有50%左右??梢娢磪⒓永^續教育的會計人員大有人在,而有的即使參加了培訓班,也不能做到認真聽課,敷衍了事,只是為應付課時數。此外,還有很多人認為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只是向培訓機構支付一定費用而已,沒有將繼續教育意識提升到應有的高度去認識。
(二)缺乏時效性而且培訓時間短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該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講求實效,學以致用,要貫徹落實財政部頒發的新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但是當前環境下存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時間安排與其日常工作時間沖突的矛盾??赡苡绊憰嬋藛T的正常工作,造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到課率和聽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培訓時間較短。會計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中明確寫到:會計人員每年的培訓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24小時,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時間是一年一次,一次1-3天。據了解有的培訓單位為了自身利益節約費用,培訓時間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完成,這與財政部門規定的時間大相徑庭。
(三)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
第一,在繼續教育內容方面,即使《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規定很明確,大多培訓機構根據規定設置相關課程,但工業、商業、金融、稅務等具體工作細則內容卻鮮有涉及,無法把理論實際貫穿,沒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不同行業,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他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不同,市場中培訓的一般是大一統的專業理論,這就忽略了具體到行業的會計內容,導致水平層次高的不愿聽,層次低的學不懂,無法達到聽課目的。
(四)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
管理方面,未形成完備的考試和監督以及檢查制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到底需不需要考試,目前無法達成共識,但是實踐檢驗發現,考試是保障繼續教育效果和質量的重要舉措。我認為,高級會計人員應采用開卷考核法,中級和中級以下的會計人員應閉卷考試。無論是哪種方式,考場紀律嚴肅,將貫徹到位。
二、解決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加大宣傳力度必不可少。特別注意的是,宣傳對象不僅有會計相關人員,還應包括企業領導者。只有企業管理層關注了會計對企業的重要性,資金才能到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實問題才能解決,會計人員自身也要充分認識到當代經濟社會對于他們能力的要求,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落后就要挨打,跟不上時代將會被淘汰。要通過繼續教育培養自己終身學習的能力?;畹嚼?,學到老。
(二)豐富繼續教育培訓內容,改善培訓效果
靈活采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會計人員提高學習效果。方式如下:(1)課堂面授。引導第一、講授第二,會計人員先明白“是什么”然后是“為什么”。(2)案例講課。帶著學員從理論到實踐,通過不同案例充分領悟專業知識。(3)聘請行業專家教授。實時掌握行業領先的思想和動態。也可邀請國際公司和500強公司總會計師、財務總監、會計事務所及院校專家開展講座。(4)派遣精英人才至國外或國家會計學院學習和進修強化能力。
(三)嚴格管理,強化考勤考核
企業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較短,任務比較繁重,另外參訓學員有些年紀較大,并且參加工作和有孩子的家庭,受外界的影響更大,紀律渙散且觀念意識淡薄,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的管理,經常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與監督,嚴格執行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與日常管理責任制,學員檔案管理制度和評價方法,成立班委會員組織,指定有能力者管理班級,做好學員家庭和單位的溝通,聚集社會力量參與管理工作,把每個學員的參訓情況記錄下來并且歸檔。在參加完一個周期培訓后要進行考試測試,并且嚴格考試紀律,結合學員的到課情況,對每一個學員進行綜合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培訓證書,不合格的學員還要進行再繼續教育培訓并考試。
(四)建立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
(1)加強對培訓單位的監督考核與評估。培訓機構是實施會計繼續教育的中間者,它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水準直接關系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量的問題,所以,對培訓機構要加強監督和審核,實行競爭制度,建立健全對培訓單位的考核、評估體系。如以下幾點:(1)、事前核準,培訓機構進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市場實行核準制度。(2)、事中監督,監督執行的跟蹤系統。(3)事后考核評估,每次培訓結束后,訓練單位及時組織學生填寫反饋表,并記錄繼續教育管理局的記錄。(4)、公布的考核結果應合適的采納繼續教育管理委員會提供的意見、對信息進行披露,通過市場手段實現培訓機構實行獎勵和處罰及優勝劣汰的方式。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行業在變革。會計這個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得到關注,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任重而道遠。國內會計人員這個隊伍想變得優秀和領先,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強制的、定期的繼續教育培訓,才能使企業得到發展,經濟得到增長。
作者:米浩然 單位:西京學院會計學院
為了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推廣網絡教育,根據《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會號)等有關規定,我們今年開展會計人員網絡遠程繼續教育。網絡遠程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形式之一,主要是方便異地流動、大中專院校在校生等持證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網上繼續教育開通方式。由省級繼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開通全省網上繼續教育培訓網絡系統,全省各設區市、縣(市、區)繼續教育主管部門按權限均可使用網上繼續教育系統。
二、網上繼續教育對象。持有省各級財政部門頒發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
三、網上繼續教育網站為:。網絡繼續教育由威特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四、網上繼續教育方式。會計人員登錄到指定網站,選修繼續教育課程,參加網上繼續教育學習。會計人員學滿規定的學時,參加在線考試,成績合格后頒發繼續教育證書。
五、網上繼續教育流程。
(一)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登陸“會計”網后,進入繼續教育系統,注冊會員并詳細填寫從業資格證號、身份證號,確定學員資格。
(二)學員繳納繼續教育費用,開通學習課程。
(三)學員在線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系統自動記錄學習的課程和時間。
(四)學員完成規定的課程和學時后,參加在線考試。
(五)系統自動對學員考試進行評判,成績合格,頒發繼續教育證書。
(六)流程圖
注冊報名繳納學費開通課程網上學習
辦法繼續教育證書實時判卷網上考試學滿規定課時
六、會計人員持網上繼續教育證書,逢單年份按規定到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財政部門進行繼續教育登記。
七、會計人員因故當年未能參加繼續教育的,原則上以參加網上繼續教育的方式,補足相應學時。
八、網上繼續教育收費標準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執行。
【摘要】為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稌嫃臉I資格暫行辦法》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實施和檢查作了明確規定。但是,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是對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建議
1.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培訓內容層次單一,方法單調。
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未充分考慮會計人員的層次,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培訓內容往往相同,缺乏針對性,由老師集中講解,學生聽課,缺乏交流和溝通,這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一定影響。課堂效果不理想。而平時的自學,往往各自為政,時間和效果均得不到保證。
1.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有待加強。
繼續教育中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教育比較重視,而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內容較少,并且平時不少單位忽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這是部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1.3缺乏培訓與會計專業知識相關的知識。
對與會計人員密切相關的計算機、外語等知識,缺乏培訓,特別是會計電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缺乏往往對工作有較大影響。
1.4對繼續教育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會計從業資格暫行辦法》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實施和檢查作了明確規定。但是,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與規定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問題:①部分會計人員不重視,只是為了應付會計從業資格年檢。②具體培訓機構管理不嚴,甚至簡單應付了事。使得培訓質量很難得到保證。③考試要求不嚴??荚囎哌^場;有的甚至不組織考試,發一個證了事。
2.改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2.1嚴格按照規定管理和組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首先,財政部門要選擇有實力、有責任心的培訓機構來實施培訓,并加強對培訓實施的監督檢查;其次,變集中培訓為分散培訓,可以分地點、分時間段、分批次進行培訓,增強培訓的效果。第三,要保證培訓的時間,嚴格按照規定的學時進行培訓;第四,嚴格培訓期間的考勤,保證出勤率;第五,嚴把考試關,對于確實成績不合格的,應重新參加培訓。
2.2有針對性的安排教育內容,實施分層次教學。
培訓內容應根據會計改革的變化不斷調整,并保證培訓的及時性,讓會計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會計改革的最新內容。對不同層次、崗位、職位的會計人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例如:對于初級職稱會計人員,應把培訓重點放在對會計理論和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強日常會計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討;對于中級職稱會計人員,應重點放在會計制度的難點分析和財務管理等內容;對于高級職稱會計人員應主要放在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培養,不僅對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還要了解和掌握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等。
2.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
采取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視培訓的同時,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自學積極性,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網絡、錄象等形式組織學習;充分發揮會計學會或單位的組織作用,通過組織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學習交流;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鼓勵會計人員參加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學習,提升學歷層次,提高綜合素質。
2.4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近年來,會計人員假賬不斷,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忽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提升,靠幾天的培訓不能解決,需要常抓不懈,財政部門、各單位應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樹立典型從正反兩方面,加強教育,會計人員應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2.5加強與會計業務相關知識的培訓。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經濟交流的增加,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對于會計人員越來越重要。首先,應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培訓,除一些常規計算機操作和知識外,應重點掌握操作系統和財務軟件的安裝和日常維護,有條件的應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和設計方法;其次,要有針對性的掌握一定外語知識,要重點培養一定數量的會計人員,使其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達到一定的書面和對話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強其他相關知識如經濟、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超級秘書網
2.6加強財政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財政部門對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繼續教育活動要加強監管,對培訓的內容、方法、手段、過程以及教師進行全方位審查、監督,并聽取會計人員的意見,督促繼續教育機構按照規定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對不符合要求的繼續教育機構取消其資格。
總之,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摘要]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對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的全面檢閱,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和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特點、重要性及改進措施提出以下拙見。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
一、會計繼續教育的特點
1.強制性,嚴要求。財政部頒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學習內容、學時由財政部會計司擬訂,具體實施由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批準認可的學校、單位組織開展,其運作格局是由培訓單位培訓,由各級財政部門發證,每個會計人員每年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繼續教育,《山東省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施辦法》第十九條:持證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不得少于24小時。未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議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予以公告。
2.在職性,層次性。會計繼續教育,根據會計專業技術資料(職稱)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級別,按文化學習、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來劃分。
3.大量性,大規模。據資料介紹我國有1200萬會計人員,我們招遠市就有4500多人,每年都要按照財政部和省財政廳確定的教育內容進行了一次教育,培訓工作量是比較大的。
4.長期性,循環性。會計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循環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漸進,循環往復,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訓師資、教材、場地、質量、制度及管理,應長計劃,短安排,綜合配套。
5.新穎性、專業化。繼續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卻是一項新工作,尚無經驗可尋。要向會計知識更新為主內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轉化。
6.開放性,實用性。會計繼續教育以自學為主,培訓為輔;以專門培訓為主,其他學習形式為輔。既可以是讀學位拿文憑,也可以為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既可以是拿會計證、會計電算證,也可以搞會計學術課題研究,還可以為考注冊會計師;既可以脫產學習,也可以半工半讀,長期性與短時性相結合,屬于開放型學習模式。
7.現代性,多形式。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一般有:①函授學習;②電話會議形式學習;③有線電視形式的學習;④電教錄像形式學習;⑤衛星傳授電視接收形式的學習;⑥計算機為主的學習;⑦網絡為中心的網上教育。尤其是“以網絡為中心”的網上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標志。
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由于高校會計隊伍龐大,并分散在全國的大、中專院校,加上高校會計人員學識水平參差不齊,給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加強高校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快速提高其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造就一批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決策層會計工作者,仍是當前乃至今后我國高校會計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
1.高校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強調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相協調,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對會計從業人員所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一些新經濟事物不斷涌現,都給會計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會計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如不及時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就會逐漸落伍被淘汰。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會計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會計具體準則陸續頒布實施的今天,現代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四個轉變”。(1)由報賬型向管理型、決策性轉變;(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過程轉變;(3)由被動型向能動型、自主型轉變;(4)由傳統手工方法向現代高科技、網絡化、規范化轉變。適應形勢,更新知識,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尤為重要,是科教興國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繼續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開始,我國每年都有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出臺,至今財政部已了為數不少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而且現在仍然有新的會計準則和制度在研究制定之中。這些新會計制度是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但如果不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及時更新會計知識,會計人員勢必要落伍,會計信息技術性失真將難以避免。加強會計人員是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第一,通過繼續教育可以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及業務水平使其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堅持政治方向,著力提高學習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第二,通過繼續教育使會計人員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的新技術新知識,較嫻熟的業務操作能力,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創新能力,才能適應新世紀的要求。第三,通過繼續教育使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忠于職守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工作嚴謹、廉潔奉公,團結協作,謙虛謹慎。
3.繼續教育是扭轉我國會計隊伍落后狀況的現實要求。原財政部長項懷誠曾對會計指出了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合格的會計人員數量不夠;二是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三是行業風氣不好,做假賬、造假賬,違反財會制度和職業道德。只有扎實穩妥地推進會計繼續教育準入制度,實現會計繼續教育的全面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會計隊伍素質落后的局面。因此,會計繼續教育模式要從知識增長型向素質提高型轉變,改以制度為本的專業培訓為以人為本的創新教育,協調好會計繼續教育的現實性與前瞻性的關系,既要注意教育內容調整和教育模式轉型過程的銜接,更要注重會計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既要滿足目前縣域內經濟發展需要,立足于發揮會計繼續教育在我縣經濟發展中的整合作用,更要以長遠的發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積極吸收和借鑒其他縣市先進的教育經驗,培養會計人員向中高級會計專業和技能水平發展,才能提高會計人員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4.繼續教育是深化會計教育改革,與國際會計教育接軌的時代要求。利用現代科技的遠程繼續教育形式,能擴大教育規模,甚至形成教育產業,減少國家投資,解決工學矛盾;實現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術手段成為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的自我奮斗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使學習成為不斷探索的動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續教育、終身教育、持續專業教育、教育深化、非傳統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以教育為基礎,擴大人才培訓的貢獻率,實現勞動者知識化和學習終身化。
三、改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1.嚴格按照規定管理和組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首先,財政部門要選擇有實力、有責任心的培訓機構來實施培訓,并加強對培訓實施的監督檢查;其次,變集中培訓為分散培訓,可以分地點、分時間段、分批次進行培訓,增強培訓的效果。第三,要保證培訓的時間,嚴格按照規定的學時進行培訓;第四,嚴格培訓期間的考勤,保證出勤率;第五,嚴把考試關,對于確實成績不合格的,應重新參加培訓。
2.有針對性的安排教育內容,實施分層次教學。培訓內容應根據會計改革的變化不斷調整,并保證培訓的及時性,讓會計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會計改革的最新內容。對不同層次、崗位、職位的會計人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例如:對于初級職稱會計人員,應把培訓重點放在對會計理論和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強日常會計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討;對于中級職稱會計人員,應重點放在會計制度的難點分析和財務管理等內容;對于高級職稱會計人員應主要放在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培養,不僅對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還要了解和掌握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等。
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視培訓的同時,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自學積極性,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網絡、錄象等形式組織學習;充分發揮會計學會或單位的組織作用,通過組織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學習交流;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鼓勵會計人員參加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學習,提升學歷層次,提高綜合素質。超級秘書網
4.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近年來,會計人員假賬不斷,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忽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提升,并不是靠幾天的培訓所能解決,需要常抓不懈,財政部門、各單位應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樹立典型從正反兩方面,加強教育,會計人員應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5.加強與會計業務相關知識的培訓。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經濟交流的增加,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對于會計人員越來越重要。首先,應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培訓,除一些常規計算機操作和知識外,應重點掌握操作系統和財務軟件的安裝和日常維護,有條件的應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和設計方法;其次,要有針對性的掌握一定外語知識,要重點培養一定數量的會計人員,使其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達到一定的書面和對話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強其他相關知識如經濟、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6.加強財政部門的檢查和監督。財政部門對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繼續教育活動要加強監管,對培訓的內容、方法、手段、過程以及教師進行全方位審查、監督,并聽取會計人員的意見,督促繼續教育機構按照規定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對不符合要求的繼續教育機構取消其資格。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摘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以提高會計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是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會計準則作為世界商業語言全球趨同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會計人員的執業環境不斷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了使會計人員的知識不斷的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分析,具體闡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方法和方向,以期會計人員能夠與時俱進,在新的會計環境中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二十條之規定:持證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水平。
新會計準則從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盡管在實施新會計準則之前我國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訓,業務素質也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確切準確執行對于會計從業人員來說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現狀
1、會計從業人員結構失衡
現階段,我國會計從業人員達1200多萬,從學歷上來看,低學歷或無學歷的會計人員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受過大專會計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沒有受過專門的會計教育;從職稱上來看,高級會計師的比例只有1.16%;會計師只有8.51%;助理會計師和其他高級資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從業人員沒有從業資格證書。雖然有的會計人員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但整體知識結構遠遠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會計人才匱乏,與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實施人員要求不相適應。
2、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存在問題
就會計從業人員而言,其綜合素質包括: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會計業務素質、綜合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五個方面。其中業務素質指的是一個會計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熟練的記賬、算賬以及會計電算化技術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編制財務計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等方面的能力。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質量。有的會計人員雖然經過正規的學習,但由于滿足于現狀,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導致業務知識貧乏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有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導致業務處理的估計、判斷偏差較大,會計信息失真,給經濟管理決策者帶來了失誤;有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老化、更新較慢,不認真學習新知識,繼續教育學習不積極參加。
3、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法制意識不高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在我國一些企業沒有建立一個能夠保證會計從業人員具備優良品質的機制,內部牽制制度不健全,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監督較為松懈。通常情況是只要從業人員通過會計資格考試之后拿到頒發會計證,之后的工作就沒有相應的再對從業人員進行考核的機制,有的會計人員缺乏理想信念和敬業精神,有的會計人員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特點
1、科學性。新會計準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科學性主要體現在會計理念上,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加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更加強調對企業資產負債表日財務狀況進行真實公允地反映,更加強調企業的盈利模式和資產的營運效率而不僅僅是營運效果,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
2、全面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從縱向看,是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從橫向看,38個具體會計準則和兩個應用指南基本上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既有各類企業一般的、共同的會計業務處理規范,又有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規范。有了這套新會計準則系統,即使現在沒有,將來可能出現的新會計業務,也可以根據基本會計準則進行判斷和處理。
3、可操作性。從1992年至2005年底,我國先后頒布了16個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也經歷了從13個行業會計制度、股份公司會計制度和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統一為三個企業會計制度,還了一些補充規定,對會計教學和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都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會計政策變更要調賬、調表問題,增加了會計人員實務操作的難度,使得處理出來的會計信息由于經常調整,其嚴肅性也大打折扣。新會計準則對這一現象作了徹底的改觀。不僅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了一般原則指導,而且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會計準則體系出臺,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學性有助于該準則的運用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性。
4、可持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
在結構方面,新會計準則體現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體例合理,定義科學,表述清楚。整個準則體系,兼顧各方面利益,著眼于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和保障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不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實際國情,在很多方面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全面系統地進行新會計準則培訓
會計人員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前都習慣于執行會計制度,會計業務發生時直接套用“借”與“貸”的相應科目,但新會計準則規范的是確認計量和列報的一般原則,甚至沒有具體的科目名稱,這從客觀上就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對會計準則有較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培訓過程中,加深學習者對新會計準則頒布的背景和意義理解,明白會計準則制定的目的和出發點,全面系統地進行新會計準則的培訓,明確新會計準則的體系結構和各層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從報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讓報表使用者更真實地看到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
2、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人員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律、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會計慣例等會計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用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即:對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會計一般原則的應用進行判斷與選擇。
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強調“商業實質重于法律形式”,對某些交易或事項不再規定具體的會計處理法,而是給出某些判斷的標準和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對具體事項的處理只能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再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經營風險的加大,企業的會計環境和經濟活動日趨復雜,使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日益增多,職業判斷的難度加大。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在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必須依據現有會計法律規范和制度,對會計政策和方法做出選擇。
3、更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由于新會計準則在許多業務的處理方面不像以前的會計準則規定的那么具體和清晰,從而給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選擇的空間,如果不注重職業道德的修養,這些空間會成為他們做假賬的一個理想場所。這樣做將給企業、會計人員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提高職業道德觀念,嚴格按照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財務處理,客觀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為重、不做假賬。
4、強化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加突出,會計從基礎的會計核算服務向單位經濟預測、決策、控制等高端服務轉變,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精通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熟知財務管理、審計、金融、證券、人力資源等相關學科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立體經濟知識,才能從較高的視角上把握財會工作運行規律,才能根據客觀環境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選擇適當會計政策,做出合理會計估計,提供真實會計信息。
5、開展廣泛的、分層次的培訓活動
新會計準則培訓過程中,要針對不同財務人員進行分層次的培訓,其中企業領導層應重點關注準則新變化對企業經營策略的影響;中層會計管理人員應深入了解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背景和特點,實現對企業內部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法的合理選擇;基層會計工作人員應認真學習和掌握新會計準則應用方面的相關內容,認真學習與會計實務緊密聯系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改革,將其切實貫徹到今后的實務操作中去。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改革是我國會計準則同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它的理念、體系結構及具體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必須從改變會計人員思想認識出發,從加強新會計準則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出發。
《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應當加強?!边@就明確了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必要性。隨著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對繼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各地的繼續教育工作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繼續教育培訓及教材沒有體現分層,缺乏針對性;二是繼續教育工作缺乏總體規劃和中長期計劃,管理力度不足;三是課程設置、師資配備、資料選編等方面仍有缺陷;四是考試考核制度不嚴,學員的學習自覺性不夠等。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對如果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進一步明確繼續教育工作的目標,增強繼續教育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關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財政部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痹诘谄邨l又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聯系實際、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原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會計理論與實務;(二)財務、會計法規制度;(三)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四)其他相關法規制度?!薄稌盒幸幎ā穼嬋藛T繼續教育主要內容的規定從總體上講是合理而明確的,它涉及到了對會計人員工作勝任能力各項要求的要素。同時也不難發現《暫行規定》對繼續教育目標的規定不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在現實培訓過程中往往把不同級別的會計人員和不同對象的會計人員混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從而出現教學內容(包括知識結構和知識深度兩方面)不能很好地適應培訓對象的現象,進而影響培訓工作的實效。因此,基于聯系實際、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原則出發,筆者認為繼續教育必須做到分層次、分對象地進行。
分層次培訓是指把所有會計人員分為三層:第一層次是具有高級會計師資格的會計人員和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上市公司等單位的財務機構負責人、總會計師、財務總監以及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相關領導。對于這一類會計人員的培訓內容最多,可由財政部門單獨組織培訓;第二層次是具有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會計人員,對他們安排的學習內容比第一層次稍少,可由財政部門認可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第三層次是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以下的會計人員,對他們安排的學習內容最少,亦參加財政部門認可的培訓機構培訓。
分對象培訓是指把所有參加培訓的會計人員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金融企業的會計人員,培訓內容的重點放在金融企業制度和相關規定及知識上;第二類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培訓內容的重點放在行政事業單位特定的會計制度和相關規定及知識上;第三類為上述兩類以外的所有會計人員,培訓的內容重點放在各類新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規定及知識上。
二、成立會計繼續教育委員會,增強對繼續教育管理的力度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畢竟是一個教育問題,而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和經驗因職責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實踐中有的培訓單位給學員講完課后而學員不知所以然,那是因為培訓資格的確定上出了問題;有的由于只培訓一天半甚至一天,效果不佳,但也得到了財政部門的認可,那是因為培訓計劃上出了問題;有的培訓單位在培訓過程中出了教學或管理方面的問題,有時卻無人過問,仍然擁有培訓資格,那是因為培訓監督和評價上出了問題;如此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在財政部門中設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委員會將有利于加強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管理力度。該委員會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智囊團和決策機構,由教育界、會計界和財政部門的高層次人員組成,總體上以教學、科研單位的會計專家為主,同時吸收部分大中型企業高級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參與,財政部門本身(會計管理處)也要有專人參與,除財政部門人員外,其他成員可以采取個人自薦、財政部門審核聘任的辦法。辦公室可設在財政部門的會計管理處。
成立會計繼續教育委員會,不僅可以減輕財政部門培訓任務重、人手缺的壓力,而且繼續教育委員會成員都是專家,他們建立在豐富專業基礎上的運作,既便于突出教育的專業水平,又可以集思廣益地吸收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并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當然,繼續教育委員會的工作不能事無巨細地包攬,繼續教育的日常管理還是應該由財政部門的會計機構承擔,而繼續教育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職責則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的制定和修訂;(2)培訓單位資格的審查;(3)培訓教材的確定或編寫、培訓計劃的制定,包括長、短期教學內容計劃和項目教學要求計劃的制定;(4)培訓過程的監督檢查;(5)培訓效果的分析和評價。
三、改進教學方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培訓質量
關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在《暫行規定》中明確有自學和接受培訓兩種,并規定兩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必須同時進行,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不能少于20小時(初級會計人員不少于24小時)。但在實踐中自學形式的量化很難統計,因此培訓班的培訓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們的教學多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筆”的集中面授的單一形式,教學效果和培訓質量不盡人意。筆者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應盡快完善以下工作:一是授課方式應靈活多樣,如課程教學、案例教學、實例演示、問題討論、多媒體教學等;二是培訓形式應多式多樣,如研討會、座談會、交流會、專題講座以及利用音像教材進行遠程教學,出去參觀學習、實習等形式也可以嘗試;三是注重培訓的班前服務質量,如提前下發培訓通知,通知中應明確培訓內容及授課人,以便會計人員及時安排好本職工作,安心參加培訓。提前下發培訓教材和資料,便于會計人員事前預習、自學;四是做好班中服務,如提供較系統的培訓資料,培訓期間組織學員對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研討等;五是做好班后服務,如對培訓期間學員提出的問題和改進意見進行研究,并作出答復,還可以建立學員意見反饋制度。
四、加強繼續教育教材編寫工作,提高教學培訓效果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教材資料水平的高低往往會影響到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因此編寫出實用、高水平的培訓教材是繼續教育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據筆者了解,廣大會計人員對教材內容要求最多的是:其一,前次繼續教育年至本次教育年財政部新出臺的各項會計制度;其二,本地區貫徹執行財政部新會計制度的具體實施辦法;其三,本地區辦理各項會計事務的程序和方法。所以,這些內容應成為培訓教材的重點,盡可能寫得全寫得細些。但作為會計主管部門,對會計人員應學習的內容還要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即使一些會計人員自認為不重要的內容也應該寫進教材。如一些新的會計理論與實務、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其他相關法規制度和知識等??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的內容,應既有近期的新會計制度,也有本地區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還有其他有助于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內容。另外,從培訓教材的形式上也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根據不同層次會計人員的職責需要研究較系統的繼續教育教材總體思路,如高級會計師應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應配備何種教材體系等,這實質上是教材資料編寫的目標和核心;二是注重教材資料的實用性,采取系列教材、專題教材、案例教材、參閱資料等多形式、多品種的教材資料;三是注重綜合資料的收集整理,以滿足會計人員查閱需要,這些資料包括法律、法規等相關信息;四是出版的設計要盡可能便于學習和保存。
五、健全繼續教育考試制度,增強會計人員學習的自覺性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不要考試,目前仍有爭議,但實踐證明,考試是保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效果和質量的重要措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考試有考試和考核兩種形式,筆者認為,對于第一層次的高級會計人員宜采用開卷考核形式,而對于中級和中級以下的會計人員宜采用閉卷考試形式。對閉卷考試的題目不宜太難,中等難度以下的題目應占80%以上,但考場紀律一定要嚴肅?,F在有的培訓單位的考試說是閉卷,但監考老師都是睜一眼閉一眼,實質上是開卷,而且相五抄襲現象嚴重。本來就一兩天的面授,有的學員就考試時來抄一下試卷,有的索性叫同事代抄一份了事。這樣,考試就成了“意思”一下,形式而已,這極大地削弱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效果和會計人員學習的自覺性。因此,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對繼續教育考試紀律的嚴格管理,同時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情況及其成績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年檢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即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及考試成績合格者,才能通過本年度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年檢。實踐證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情況及其成績管理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年檢掛鉤,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應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行業發展新要求、會計環境變化新趨勢為出發點,以學習掌握新會計理論、會計知識、會計準則為重點,以提高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主線,注重繼續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不斷改進培訓的方法,努力提高培訓效果。
第一,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理念,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積極性。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人的素質非常重要。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不僅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有關會計法規的明文規定,更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起學無止境、終身學習的理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適應工作需要。
第二,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針對性??茖W設計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是確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和關鍵。選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聯系實際、講求實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將重點放在會計人員急需的知識更新、技能補充、思維變革、觀念轉化、知識結構調整等方面。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理論與實務;會計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和會計職業道德等。在具體繼續教育的內容選擇上,要充分考慮會計的具體工作差異、會計人員層次差異和行業差異,對不同層次、不同行業會計人員應設定不同的繼續教育內容,使每位會計人員都能從培訓中真正受益。
第三,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方式,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適用性。應在集中培訓和自學兩種形式基礎上,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繼續教育的開放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既可運用傳統的面授、函授、研討會、講座等方法,也可運用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方式。在教學方法上,要針對在職人員的特點,盡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形式,增強內容的可聽性、教學的互動性,提高培訓效果和質量。
第四,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效性。為保證繼續教育質量,應做到管理、培訓、檢查與考核相分離。財政部門會計職能處(科)應強化宏觀控制和指導,制定有關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強對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準入、部門辦班、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條件、培訓收費和培訓質量等各環節的監管;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層實施,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學術團體的積極性和優勢,逐步建立會計人員培訓基地網和社會力量辦學網、遠程教育網;要著力抓好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定期培訓制度和學員評教制度;建立健全教考分離制度和考核激勵機制,嚴肅考試紀律,確??己速|量。具體的教學可委托有關會計院?;蚺嘤柣氐葐挝唤M織開展,考試可由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命題,由教學單位在完成學時教學任務后組織考試,考試內容除面授內容外,還應包括一定比例自學的內容,以確保會計人員的自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