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7 09:13:45
序論:在您撰寫傳媒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微信、微博、貼吧、論壇等自媒體形態迅速發展,為個人觀點的表達和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自媒體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人們開始將自媒體平臺當作個人品牌工具進行運營,自媒體創業進入井噴時代。本文通過分析高職傳媒專業創業素養培育的現狀,為學生在創業素養的培育路徑上提出了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傳媒;創業素養;培育路徑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使用信息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某個人傳遞規范性或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常的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頭條號等。近幾年來,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為個人提供了廣闊的表達自我觀點的空間,自媒體逐漸由純粹的個人表達工具發展成了以個人品牌為核心的商業手段。越來越多的人運用自媒體開展商業活動,并進行自媒體創業。
高職院校的傳媒專業應該根據自媒體平臺的發展需求,正確認識高職傳媒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有效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創業,從而培養出具備自媒體創業素養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高職傳媒專業創業素養培育現狀
大學生的創業素養既包括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又包括其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實踐等。自媒體發展現狀下,高職傳媒學生創業素養有如下表現。
(一)自媒體創業盈利模式概念不清,創業意識薄弱。當前運用自媒體創業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雙邊市場模式,即自媒體平臺一邊被設計成免費的內容、產品或服務來吸引用戶,另一邊則通過銷售廣告來產生盈利。如當下較火的著名自媒體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定位為“大家身邊的讀書人”,倡導受眾獨立和理性地思考,成功吸引了大量粉絲。這使得廣告也向分眾聚攏。此種商業模式的關鍵業務是內容生產,收入來源主要是定向廣告。
第二,免費增收模式,即通過新媒體手段招募付費會員,構建自媒體社群,向付費會員提供專享內容及權益。該模式最初從分享免費的知識、觀點與資訊等基礎服務開始,以課程和講座的形式聚集社群,繼而提供增值的優質服務。此種商業模式收入來源主要是會員收入,重要合作則是一些相關商家的線下合作。
第三,多邊平臺模式,即“付費會員+廣告商+電商”的形式,這類組合的自媒體不但是一種社群的信息平臺,還是在線交易平臺。它可同時將微信公眾號、微博、APP等作為載體,獲得最大效益。
近年來,盡管相當比例的高職傳媒學生均表示有自媒體創業的想法,但對即將創業的行業領域認識不清,對創業現狀缺乏基本的調查了解,更不用說如何去科學規劃了。
(二)自媒體創業技能滯后,相關師資缺乏專業經驗背景。很多高職傳媒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剛剛進行了新媒體方向的調整,還沒有適應自媒體商業模式的變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體系、師資結構還停留在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窠臼里,也影響到了專業現有的知識結構,導致大學生對創業發展方向定位不清。而且,很多高校的創業指導教師都是由就業指導教師或學生工作負責人來兼任,而這些教師往往不具備相關的創業經驗,只能根據教材或文件照本宣科地灌輸創業知識,傳媒專業知識和自媒體創業知識儲備缺乏,指導學生開展創業的能力嚴重不足。
(三)創業教育在高校地位不高,自媒體創業指導缺乏平臺支撐。國家對創業教育可謂高度重視,教育部也多次要求高校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進行開設。但因為學期短,學時少,師資缺乏等諸多原因,只有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業教育的選修課,大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缺少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這說明創業教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不高。
另外,高校相對于開放的行業和市場,在對新興媒體的認知上相對比較滯后。學生沒有系統而全面的平臺獲得自媒體發展的動態信息,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創業積極性。
二、高職傳媒專業創業素養培育的路徑
對大多數有創業意愿而尚未付諸行動的高職傳媒專業學生來說,要理清自媒體盈利模式,系統分析自身的傳媒專業特長和創業優勢,加強自媒體創業素養的培養,為自媒體商業模式創業開展科學和理性的規劃;有效提升專業教師的師資結構;高校本身也應豐富自媒體創業方式的培養,同時為學生獲得創業信息提供全方位的網絡支持。
(一)準確定位自媒體創業素養的培養內容,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高職傳媒專業要充分開展行業調研,修改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中加強自媒體創業技能的培養,根據自媒體盈利模式的內容分析,教師要增加優質內容生產的教學,如在《新媒體文案寫作》《文案策劃和寫作》等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媒體撰稿能力,加強內容生產的原創性、品牌化、趣味化、視覺化。結合《數字視頻語言》《網頁設計與制作》《視頻剪輯基礎》等課程,培養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上運用圖像、動畫、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豐富用戶視覺體驗的能力。還可以整合現有資源,充分利用實訓設備,成立自媒體工作室,開設微信公眾號、校園貼吧、個人微博等,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打造校內大學生創業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其創業意識。另外還要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中小型傳媒企業參與大學生自媒體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參與創業教育的教學標準、教學模式與方法、考核標準與方法的制定及實施,全方位提升高職傳媒學生的創業素養。
(二)加強自媒體創業師資培養,夯實學生創業技能。由于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創業教育教師,這類課程基本由職業規劃課教師或輔導員兼任,創業素養的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一方面鼓勵傳媒專業教師利用校內微信公眾號、微信服務號、個人微博、專業貼吧或者頭條號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創業實踐,同時帶領學生借助這些自媒體平臺增加用戶社群,鍛煉創業技能;另一方面,要聘請優秀的自媒體創業者輔助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工作,以便他們能及時了解行業動態,開拓其創業視野,活躍其創業思維。
(三)豐富傳媒創業教育培養方式,建立自媒體創業信息網絡。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其根本任務是專業人才的系統培養,教師可以通過“以賽促學”,鼓勵傳媒專業學生參加自媒體創業競賽或者行業競賽,在比賽中鍛煉學生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內容制作上的創新意識。另外高校還可以引進相關的自媒體創業項目,比如企業公眾號、商家服務號等,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傳媒專業技能為行業和企業服務,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高校除了利用招聘會為學生提供創業的“線下”支持外,還可以利用學生“機不離手”的特點,為他們提供自媒體創業信息的“線上”內容推送,如在校園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貼吧、微信群等互動平臺上就業和創業內容,通過構建一個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服務的網絡體系,引導高職傳媒學生了解創業方向,提高創業素養。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摘要:德國是世界工業強國,近年來,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已不斷發展與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并著重對德國雙元制教育對我國高職傳媒類專業教育的啟示進行了闡述。具體包括如何進行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以培養學生傳媒職業能力;改革教學評估方法以保證教育質量;社會的支持與企業的參與共同促進傳媒職業教育發展。
關鍵詞:雙元制;高職;傳媒
德國是世界工業強國,二戰后,德國制造業高速發展,德國的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質量就是生命”的德國,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對提升我國高職傳媒類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德國職業教育概況
德國大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職業學院(BS和BA);一種是頒發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應用型大學(FH),還有一種是可以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型大學(University)。1969年,德國頒布《職業教育法》,從此確定了職業教育在德國的重要地位。
三類學校中的學生,FH與University的學生需要在入學前參加全國統一考試,類似于我們國家的高考。通過了考試的學生才可以進入到FH和University學習。每年中學畢業生中有40%左右學生參加高考,其中70%的學生進入到FH和University。University的學生淘汰率占一半左右,其中文科淘汰率較低(20%―30%),工科淘汰率相對來說高一些(50%以上),淘汰后的學生可以進入到FH再繼續學習。
職業學院BA的學生可以選擇畢業后進入已簽訂合同的企業學習,也可以進入到FH再繼續學習相應的碩士課程。FH淘汰的學生可以進入BA繼續學習,在德國人看來,讀完碩士、博士后所從事的職業與從BA畢業的學生從事的職業也沒有太多不同,前者是以知識性為主的職業,后者是從事生產性的職業,兩者只是工作重點不同而已,工作難度一樣。
二、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
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雙元制與全日制教育幾乎各占一半。雙元制的學生一半時間在企業或是跨企業培訓中心學習,以實踐為主,理論學習為輔;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為輔。學生在這種體系下學習,一方面能夠更加快速的掌握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能獲得企業給予的勞動報酬,減輕家庭負擔,因而受到德國家庭的認可。一半學生從上中學開始,他們在社會或是家長、老師的影響下,已經知道自己將來是從事職業技術工作還是知識性工作,一般從中學開始就進行分流,上實科中學的學生,也就是普通中學的學生畢業后選擇職業學校學習,上文理中學的學生為會考做準備,畢業后進入FH或University學習。在中學學習過程中,如果改變了想法,可以進行轉學。德國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較如表1。
1.雙元制,學校和企業兩套教學計劃。德國屬于窮政府,福社會。德國所有的職業學校都屬國有,德國辦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經濟發展服務,促進經濟發展。雙元制是職業教育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教育模式,在所有的BS和一部分BA中都采取的這種教育模式。所謂雙元制,指的是在學校和企業同時進行職業人才培養,核心是兩套教學計劃,一套是學校的教學計劃,一套是企業或培訓中心的培訓計劃或規則。一般有兩種培訓中心,一種是由中小企業委托的跨企業培訓中心,一種是類似于化工實驗的外部企業培訓中心。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為輔,在培訓中心的學習,以實踐為主,理論學習為輔。在學校的教學內容制定上,由專門的各專業專家組織進行考試,教師只負責教學。在跨企業培訓中心,由專門的監督機構IHK(工商聯合會)與HWK(手工業聯合會)共同審核企業與學生的培訓合同,從而做到維護學生權益,監督企業進行有效的培訓和提供工資。職業學校沒有寒暑假,只有休假制,一般每年會有6周左右的休假時間。
2.具權威性的IHK與HWK。德國的IHK(工商聯合會)與HWK(手工業聯合會)具有重要地位,具體表現在:首先,確定企業是否具備培訓資格。IHK與HWK會考察企業負責人是否人性化,企業和負責人是否有不良記錄,以及企業的硬件設施。其次,確定是否有合格的培訓師,一方面看監督培訓師是否具有專業資質,另一方面看培訓師是否具有職業教育教師資格。
3.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在德國,要成為一名職業院校的老師,除了要經過大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至少兩年的教育學學習,還要具備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德國對職業教師的審查資格非常嚴格,很多職業院校教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企業工程師和技術員,他們在工作很多年以后再次進入大學學習職業師范專業,經過嚴格的審查后再成為職業院校教師,因而所有的職業院校教師都具備極強的企業實踐經驗。因為激烈的競爭,他們享受的社會待遇和經濟待遇也較高。在上課前,教師會準備詳盡的授課計劃;在實施授課和教學時,分析和評估授課;在授課結束后,根據教學對象,進一步修訂授課計劃,針對授課情況改進教學和學習過程。
4.嚴格規范的教學評估。在德國高職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授課過程中,檢測和評定學習成績的作用主要分為教育教學方面的功能和社會性功能。教育教學方面的功能主要有:為教師提供反饋;作為授課計劃和規劃的基礎(情境規劃和中期規劃),促進教師的自我評估;能為學生提供反饋,例如促進學生對自身學習行為的評估,有利于培養生成自我評定的標準和尺度,有利于激活學習過程。此外,τ諫緇嶧咕哂刑峁┬畔⒌墓δ堋
德國教育體系將檢查學習成績的行為種類分為如下幾類:
5.BA院校。BA是介于BS與FH之間的能夠頒發文憑的院校,某種程度上類似于我國的高職,但它能夠發本科文憑,并且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FH繼續學習碩士研究生課程。申請進入BA學習的學生,首先要與企業簽訂用人合同,遞交相關的申請材料,才能獲得在BA的學習資格。BA的學生一部分來自下崗再就業的,一部分是希望能夠獲得繼續教育的,由于FH的高淘汰率,還有一部分來自從FH輟學的。在BA學習的學生,每年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工作,同時每月能夠拿到企業給的薪水。他們大多都是對專業有興趣的學生,由于不守紀律企業會扣工資,因而不會有太多不遵守紀律的問題,在BA課堂上,學生與老師可更多的關注理論教學。由于有工資補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比其他性質的學生積極性要強,并且一入校即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政府對BA的支持力度大,能夠促進資金和新技術的推廣。對于企業而言,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培訓成本也低,能夠擁有足夠技能的新員工,并且能夠減少員工流動。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學習時能夠獲得工資,具有更多技能與機會,收入隨著熟練程度而不斷提高,并且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通過學士學位后,拿到本科文憑,還可進入FH繼續攻讀,因而具有高社會認可度。與BS相比,BS是由政府制定教學大綱,BA沒有教材,是由教師自己制定教學大綱,交相關部門審核。
由于學生在企業工作,因此,BA的老師不需要負責實踐指導,只需要進行理論課程的傳授,這樣,老師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教學上。
當然,雙元制教育也會有其不足。例如對企業的^度依賴。如果一旦企業因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倒閉,那么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沒有辦法繼續學業。在德國,GDP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當GDP上升時,企業需要更多人力,因而更多的對職業教育進行投入。反之,當GDP下降的時候,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也會相應減少。在社會上進行再教育的成人也會減少,因而學生的數量也會下降。
三、對我國高職傳媒類專業教育的啟示
1.進行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要進行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首先要了解職業行為能力的組成要素,包括專業知識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點。專業知識是為開展職業行為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性條件。方法是用于實施職業行為。社會能力是促進職業行為中的各種溝通和交流,創建各種社會關系網。在課程設計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例,從教學論的角度出發,項目教學法要注意的幾點有:必須是一個現有的項目;使用項目反映出解決問題的結構;項目應針對學生自身的經驗和興趣;通過完整的行為完成項目;學生自我組織、自我負責的完成項目;集體學習是項目教學的主導形式;項目是跨學科的;項目的結果應有客觀的或主觀的使用價值。以高職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為例,其綜合實訓是一部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在拍攝過程中,要求學生綜合運用電視的策劃、拍攝編輯和制作的能力;在與被攝者及團隊成員的溝通中,需要運用到交流溝通的社會能力;在遇到天氣情況或不確定因素時,如何解決問題,達到拍攝制作的目的則需要用到抗挫折等社會能力。這樣的課程教學設計,不僅僅局限于知識能力的培養,而是更加注重了傳媒職業能力的培養。
此外,教學時應遵循幾點的原則有:首先,教學的有效性,要對教學的結果進行檢驗;其次,教學的學術方法原則。教學的內容應該是學術最前沿的知識,也應該是現代社會需要的知識。第三,教學時應具有方法性和系統性,能夠有科學架構并且能夠為某些決策作出指導。第四,教學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原則。教師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完成,要注意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可以利用機會決定哪些該做哪些不需要做。例如學生進行視頻作品編輯時,先以項目形式讓學生獨立或團隊形式完成。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可進行指導,但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完成項目。第五,說明原則。利用一切感官的和正確的渠道來說明闡述課程內容。現在傳媒教學方法多樣,除在學校學習外,還可帶領學生到傳媒公司或電視臺進行近距離的接觸。第六,理解力原則。嘗試多種方法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式、小組討論式、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學生掌握技能知識。
2.改革教學評估方法,保證教育質量。德國對學生的課程考試形式多樣,有口試、筆試、實踐技能操作考試案例分析和項目工作等。學生的畢業作品還會以海報的形式張貼出來,教授看到這些后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其他學生看到后也可以進行討論。多樣的考試形式都是能相對全面的考察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老師在采取何種形式考試時也會跟學生溝通。采取靈活的考試形式與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傳媒類專業的學生創新能力強,作品成果形式多樣,也可采用海報或作品展映的形式展示出來,或是邀請企業用人單位來參與活動,促進供需雙方交流了解,從而為學生就業提供渠道。
3.社會的支持與企業的參與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1969年,由德國政府頒布的《職業教育法》規定了校企雙方的權利義務,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法規,如《職業教育促進法》、《青年勞動保護法》、《企業基本法》等。在這些制度中,德國政府要求企業切實對學生負起培訓的責任。在我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尚未立法,加上由于長期以來的傳統意識,在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企業不敢對職業教育進行大量投入,主要原因是擔心萬一在學生畢業后學生沒有選擇自己企業而是另有東家。德國學生學生在入學前,需要先與企業簽訂合同,以“準員工”的身份進入學校學習和企業實訓。這樣對企業對學生都有相互約束的效力。在高職傳媒院校,可采取引入電視臺或制作公司進入校園。以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湖南衛視廣播電視生產基地就建在該校園,使在校學生有機會與湖南衛視的節目近距離接觸。學生可以在該節目生產基地進行頂崗實習或輪訓,有機會參與播出節目的拍攝于制作。不過,仍然會存在學生人數過多、實訓時間沖突、崗位對接不適合等問題。
2003年7月28日,經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國家8家重點新聞網站之一中國經濟網正式開通,這也成為今年我國第6家開設傳媒頻道的全國性綜合網站。在此之前,商業門戶網站新浪和搜狐、綜合性新聞網站千龍新聞網和新華網、人民網,都先后創立或改版推出了自己的傳媒頻道。這些網站在推出傳媒頻道時,都表達了為傳媒業和傳媒人提供服務和交流平臺的宗旨,這反映了中國傳媒業在新世紀初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中國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的壯大。
一、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的類型
中國傳媒專業網絡平臺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是伴隨著網絡傳播在中國的興起而興起的。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新資源后,敏銳的傳媒人利用近水樓臺的優勢,逐步在互聯網絡上建立起了交流溝通的新平臺。總的來說,這些平臺包括了印刷媒體的電子版,論壇、專業性學術網站和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等多種形式。
1.印刷媒體的電子版
一些專業性的新聞傳播理論報刊,以電子版的形式將其印刷版的重點內容或全部內容上網。比如,《新聞記者》雜志由上海東方網提供技術支持,推出電子版(http://)不僅提供最新一期雜志的全部內容,還能查看2000年以來過刊的內容。類似的還有《新聞戰線》、《中國記者》、《新聞實踐》、《青年記者》等專業雜志。這類網絡平臺形式上比較簡單,功能也比較單一,可以看作印刷版的補充與輻射。
2.專業性傳媒研究網站
專業性新聞傳播研究網站的出現,使學術理論研究走上了更廣闊的公共舞臺。這類網站在綜合性和全面性上,更表現出了網絡媒體資源整合力量的強大和互動技術的優勢,信息容量明顯增大,內容設置更為全面和清晰,不少網站還具有資料檢索、點擊率記錄等功能,特別受到新聞研究者的歡迎。這類網站中,中華傳媒網(http:///)、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n/)、傳媒觀察(/)等都有比較大的影響。
專業性新聞傳播研究網站中,還有一些是傳媒人出于個人興趣和對傳媒事業的熱愛,創建的個人學術站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且至今運行良好的有:紫竹2000年創立的紫金網(/),尹大強2001年創辦的我寫新傳播資訊(/)等。由于個人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大多只靠創建人自己的業余時間和精力,可以利用的資金也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有不少這類網站也因此開張不久就進入“休克”狀態。
3.傳媒論壇
傳媒專業論壇充分利用了網絡的互動性優勢,為天南海北的傳媒人構筑起跨時空交流的平臺,對同行間交流信息、探討問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西祠胡同“記者的家”討論版(/board/bdh ome.asp?id=6775)和斗牛士“評報論刊版”(/)是業內比較著名兩個傳媒專業論壇。傳媒論壇允許不同級別的網友發貼和跟貼,以傳遞各媒體動態和信息為主,也包括對大家關心的傳媒問題發表議論,學術性不強,但是現實性和針對性很強。因為網上言論具有匿名性,許多貼子或披露內幕,或尖銳批評,引起很多爭論的同時也聚集了人氣。西祠胡同“記者的家”版主牛吃草認為,記者的家正是以一種人文的、平等的、戰斗的、思考的形象出現,才深得網友的喜愛。
另外,在很多傳媒研究網站和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也專門辟出了論壇板塊,供傳媒人或對傳媒感興趣的網友討論交流。如中華傳媒網的傳媒社區就活躍著一批高校新聞專業研究生,一些評論頗有見地。
4.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
綜合性網站正式開通“傳媒頻道”的時間集中在2003年上半年。如國內最大的商業門戶網站搜狐和新浪全新開通了搜狐傳媒頻道(http:///)、新浪傳媒觀察頻道(http://.cn/media/)。具有強大傳統媒體支持和官方背景的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千龍網也新推出或改版了傳媒頻道。
與上述幾類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相比,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資源整合能力更強。借助網站豐厚的信息資源積累和技術保障,傳媒頻道在業內信息收集和梳理上表現得更專業、更敏感。比如,《紐約時報》假新聞事件被曝光后,新浪傳媒頻道很快組織了一個專題頁面,鏈接了事件始末的報道、評論、國內外假新聞層出不窮等相關信息近百條,并輔以網友評論、網上調查等形式,充分展示了網絡媒體的優勢和魅力,讓人獲得更全面、生動、立體和直觀的感受。
其次,影響力更大。出于網站定位的考慮,綜合性網站傳媒頻道更注重追求高讀者流量、高點擊率和高訪問量的人氣維持,他們將業界、學界以及對傳媒發展感興趣的網民全納入讀者對象的范圍,在保持傳媒專業性的基礎上,努力適應大眾和市場的需求。千龍網傳媒頻道也正是從前身“專為新聞從業者服務”的新聞社區,發展為“為普通網民提供一個了解傳媒的頻道,做大眾化傳媒”的專業頻道。因此,這類網站更注重信息提供,而不是理論探討。
第三,商業氣氛更濃。出于商業化生存的考慮和多年市場化運作的經驗,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通過各種形式擴大影響、聚集人氣、獲得利潤。比如搜狐傳媒頻道的“傳媒沙龍”活動幾乎每月一期,邀請業內人士、媒體投資商、專家學者等縱論行業發展全景、評點熱門話題,顯示出很強的策劃能力。伴隨著中國傳媒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傳媒頻道不會滿足于僅僅作為溝通橋梁的“平臺”作用,而將介入到傳媒業改革之中,謀求更大的發展和收益。
二、推動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發展的因素
我國新聞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的迅速成長,是在多重因素推動下產生的。
首先,近年來出現的“傳媒熱”是基礎。從世界范圍來看,傳媒產業是一個規模巨大、利潤不菲的產業,在我國的特殊國情下,傳媒產業更被稱為暴利時代的“最后一塊蛋糕”。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大批業外資本醞釀進入傳媒產業,傳媒投資熱潮一浪接著一浪。正是順應了傳媒業興盛發展的大趨勢,才有更多的投資商關注傳媒業和傳媒人,熱衷于搭建網絡溝通的平臺,積極介入業內市場,希望從“傳媒熱”中分得一杯羹。
其次,網絡平臺的良好運行是技術支持。網絡經濟經歷了萎縮和震蕩后開始復蘇,我國三大商業門戶網站陸續扭虧為盈,證明了網絡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上網用戶一直保持著較強的增長勢頭,截至2003年上半年,我國網民數量已經攀升至6800萬,互聯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技術的數據庫、超鏈接、互動等功能,又形成了專業傳媒網站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大延伸了傳統新聞專業報刊的服務功能,同時也拓展了專業研究論文的讀者范圍,降低了參與的門檻,形成了一個數量巨大的閱讀群體,支持了這些網站的發展。
第三,傳媒研究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強大推動力。傳媒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脫離傳媒實踐的新聞傳播理論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以新聞實踐為主的傳媒人需要理論上的充實,專業研究人員更需要跟上傳媒實踐的迅速發展。傳媒專業網站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構筑了交流的平臺。比如,現在無論專業性學術網站還是綜合性網站的傳媒頻道,占據醒目位置的都是對近期傳媒界熱點問題的專題討論,比如,對《紐約時報》假新聞事件的解讀、對央視“新聞頻道”的解析等,這種結合典型的媒體案例進行學術解析的研究方式,因其針對性強、可讀性強,受到許多媒體從業人員和研究者的喜愛。
三、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發展的不足之處
盡管傳媒專業網絡平臺在短短的時間內,構建了不錯的形式和內容,但是由于剛剛起步,還處在摸索階段,傳媒業和網絡媒體的優勢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平臺的整體運營情況還不夠理想。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目前阻礙傳媒專業網絡平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形式單一,內容趨同。很多網站從欄目設置到頁面形式,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無鮮明個性。其實,除了大段大段的論文外,網絡媒體更適宜用圖表、視頻音頻,甚至是FLASH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開掘的資源也很豐富,如美國新聞博物館()每天都將全世界各地主要報紙的頭版甚至部分版面的PDF版面上網,供讀者瀏覽、下載、打印。
第二,原創內容少。專業傳媒網絡平臺的大部分內容轉載于平面媒體,并且是你轉我摘,原創內容非常少。究其原因,還是專業傳媒網站還沒形成氣候,還沒形成傳媒研究的強勢地位,難以爭取豐富且高質量的稿源。很多網站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千龍網傳媒頻道主編張國偉提出,原創內容以及話題策劃等獨家內容是一個頻道最為重要的內容,因此,千龍正在努力開拓思路,爭取打出差異化,做特色欄目和特色內容。
第三,網絡版權保護不力。網絡的開放性及對著作權的漠視,使網上侵權問題十分嚴重,專業傳媒網站同樣如此。例如一家打著“中國新聞研究中心”旗號的網站在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時除極個別的文章外,絕大多數不注明出處,且標榜來源為該“中心”,多次受到同行和作者的指責,卻依然我行我素。版權保護不力,不僅令作者和原載媒體蒙受損失,也會嚴重影響網絡平臺本身的聲譽。因為這個問題,國外一些學術研究項目甚至禁止在注釋中以網絡媒體為引用來源,認為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必須找到引用內容的原始出處。我們的理論研究也在走向規范,網絡版權保護的問題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第四,人才匱乏。傳媒專業網絡平臺所需人才既要真正了解傳媒業,又要對網絡技術相當熟悉,而目前這方面的人才相當稀缺。例如,“中國新聞傳播評論”責任編輯從創辦至今只有一人,千龍網傳媒頻道從原先的“新聞社區”開始也只有一個人在總體操作。人才匱乏,將成為制約傳媒專業網絡平臺深入發展的重要因素。
摘 要: 2014年9月S岡師范學院被湖北省教育廳列為全省轉型發展首批試點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試點改革專業之一。隨后,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這一新興概念,使“互聯網+”成為熱點話題。這一新興的理念提升了傳統行業的層次,而教育在此背景下將如何變化呢?信息技術早已走進課堂,卻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未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 互聯網+ 傳媒專業 實踐教學
一、“互聯網+”改變傳媒教育生態
教育要緊跟時代潮流,“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不可忽視。它促進了文化傳媒行業的發展,同時對影視文化內容的生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在做加法的話,那么如今要達到的是“1+1>2”的整合效果,打破傳統守舊的教育生態,重塑一個開放創新的教育生態。如今傳媒行業發展迅速,在“互聯網+”及國務院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兩轉兩改”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我院以“形象好、氣質佳、能說會寫強制作的應用型傳播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轉型發展之下,借助互聯網資源提升品牌意識及影響力;提高實踐教學的科學化、系統化;構建課堂教學與專業賽事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既契合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又進一步推動學校的轉型發展。目前我院結合傳媒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從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角度出發,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思維,利用大數據手段等實現社會人才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三者間的深度契合,改變以往理論教學偏多實踐教學少而不規范等問題?,F與多家媒體深度合作,深化校企、校地融合,加強課堂教學與專業賽事的結合,增強學生自我認同及就業信心。如今不僅大四的學生有校外實習教學環節,針對大二及大三的學生也進行輪崗輪訓,讓學生感受一線的傳媒工作,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對傳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認識,熟悉工作崗位及工作流程,同時在實踐中,學生會深刻感受到自身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等方面的不足,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我院也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傳媒精英走進課堂及大力開發實習實訓的教育基地,給更多的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大力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等。
二、傳媒專業實踐教學轉型發展的創新策略
“互聯網+”滲入教育,必定要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于傳媒專業而言,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傳媒專業都存在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實驗設備的缺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單一、評價模式不規范、師資力量匱乏等多方面原因,使實踐教學的效果不佳,這與現代傳媒發展的需求嚴重脫軌。因此,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一)整合課程資源,構建課堂教學與專業賽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大多數地方高校傳媒專業學生的實踐僅限于課堂,而且是完成老師已經設計好的實驗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同時,重理論輕實踐及多門課程的交叉重復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整合課程資源,構建課堂教學與專業賽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可取之道。無論是課程內容還是師資力量的整合,在教與學上都會得到發展。以我院的學位課程《電視節目策劃》,方向課程《電視廣告策劃》、《電視欄目與專題》、《經典電視欄目策劃分析》等為例,教師在授課前進行研討,歸納每門課程的側重點,進而做到教學內容的不重復,不斷將內容深化、細化,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更能提高學習興趣。在不斷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看到,《電視節目策劃》這門課程由32學時增加到48學時,《攝影技術與藝術》由16學時增加為32學時,而增加的均為實踐課時??梢?,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是發展方向,實踐鍛煉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能。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熟練掌握電視節目策劃行為的基本步驟、技巧和方法,讓學生的編、導、攝、制等能力在實踐中提升,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實踐課的安排上,我們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課堂練習,而是結合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攝影大賽、DV大賽等專業賽事進行實戰,針對賽事命題運用策劃學、傳播學、社會學、營銷學等理論對參賽作品進行創作,在近兩年的比賽中獲得省級及國家級獎。真題真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相互激發智慧和創造力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新時期復合型傳媒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以影視大賽為契機,創新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開端之年,也是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規范創新的關鍵時期。目前國家教育部提出各大高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并記入學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媒體市場對新型傳媒人才的需求推動傳媒教育的改革。目前,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群體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新媒體平臺傳播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借助互聯網資源關注專業的影視大賽,如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科訊杯、CCTV公益廣告大賽、微電影大賽、電視節目創意大賽、攝影作品大賽等,將賽事要求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學生有針對性地策劃及制作相應的影視作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近年來,經過師生的努力創作的《守望》、《瘋狂的錢包》、《大醫》及《國畫》等多部紀錄片和DV劇榮獲全國“科訊杯”大獎。《懂愛篇》、《“寵”愛零距離》、《親情篇》、《一啟魔力》等30多個作品在第七屆及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獲獎。
2015年10月14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如何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文藝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營造良好創作環境?”等系列問題。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開展豐富的專業賽事活動,如11.8記者節系列活動、以地域文化即經濟發展為主題的電視節目策劃大賽、品味紅色經典的朗誦比賽,展現青春、夢想的主持人挑戰賽、傳承孝道文化的攝影作品大賽等,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提升了專業的品牌,擴大了社會的影響力。參與專業賽事的比賽及創辦專業賽事活動都是考核學生實踐技能的方式,這比以往憑借簡單的平時出勤成績、實驗報告成績等進行評定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如《攝影技術與藝術實驗》、《電視畫面編輯》等課程,采用專題攝影比賽及微電影或微欄目比賽的方式進行評價。《電視節目策劃》的考核方式我們將借鑒暨南大學譚天教授此課程的評價方式,考核會上邀請電視臺的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擔任考官,模擬電視臺的節目策劃立項評審會,學生通過方案陳述和現場答辯完成考試。這樣的考核遵循了電視節目策劃的規律和方法,采用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給學生創造了一種更有成效的、更有創造力的學習環境。創新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我們追求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實踐作品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評估及反思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吉林省撫松縣是久負盛名的人參之鄉,撫松電視臺開辦專業頻道――人參頻道,一方面搭建起宣傳撫松、推介撫松的平臺;另一方面,媒體亦可借“人參”這一特色符號,打造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有影響的頻道品牌。吸納商家注入的資金,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從這種意義上說,人參頻道將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特色頻道。
一、開辦人參專業頻道的客觀要求
1.從定位的角度看:撫松縣是全國著名的“人參之鄉”,世界最先榮獲人參第一枚金牌的是撫松縣,撫松縣人參產量居全國之首,以人參為題材形成的諸多文學作品在國際上廣為流傳。撫松縣被批準為全省人參產業園,人參業是“十一五”期間全省經濟發展的希望產業之一。撫松縣的人參種植、產量、出口量均在中外享譽盛名。
2.從市場的角度看:全國最大的人參產交易市場“長白山人參市場”就在撫松縣的萬良鎮。每年人參豐收季節商賈云集,洽談人參貿易,年均成交額25億元。市場是推動地域經濟發展的杠桿橋梁、紐帶。我們要花大力氣宣傳人參市場,讓大市場濃縮在小屏幕上,讓世界人共睹中國的人參交易市場。人參頻道要對人參制品的質量、價格、信息傳遞、誠信程度、金融、電信、交通服務等進行分門別類的細化宣傳,增強可感性、可信性和可看性。
3.從受眾的角度看:從事人參種植產業和經營人參的人群,將近占撫松縣總人口的1/4,全國上下有許多人關注撫松縣人參發展勢態。這部分人需要有專業化、系統化、深層次、滾動式、高頻率傳介人參的專業頻道,需要內容詳盡,涵蓋知識豐富,感染力強,可看點多的電視節目。這就必然要求廣播電視要調動主要力量,精心策劃,認真實施,使人參頻道形成撫松電視產業的拳頭產品,服務于參鄉經濟建設。
二、開辦人參專業頻道的視野追求
展現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純樸的民俗、民風和廣泛的投資開發前景,搭建撫松與全國乃至世界交流的平臺,讓世界了解撫松,讓撫松走向世界,激發人們建設家鄉的熱情,同時成為撫松人傳遞科學致富經驗的平臺,為打造快樂和諧撫松發揮媒體功能。頻道欄目定位在傳承百年參鄉文化,傳遞科技致富技能,打造快樂和諧撫松。
1.大力開展人參文化宣傳
撫松縣有豐厚的人參文化,這是參鄉人歷展人參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是人參與民俗風情,人參與文化藝術,人參與生活等方面的展現,是對栽培、加工人參等科技知識的傳承。我們要把人參文化理論變為活體,融進多體裁節目中進行宣傳,讓受眾在鮮活的影像、有聲語言中領略人參文化的魅力,提高對參鄉、對人參綜合價值的再認識,增強建設參鄉的主人翁意識。
人參文化是參鄉人勞動物化的精髓。人參文化不僅是特有的文化現象,它還滲透到其它領域。民間文學、詩詞歌賦、書畫攝影、影視劇、剪紙、石雕、都洋溢著人參文化的芳香。在節目編排中,要大膽創新,把節目辦到觀眾心里去,給人以審美享受,推進參鄉精神文明建設。
旅游業應該是參鄉很大一筆財富。長白山是我國八大名山和五大山水風光旅游區之一,推介以長白山為旅游主體,把長白山的神奇,人參之鄉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設法通過人參頻道打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去,拓展旅游空間,吸引中外游客,推動參鄉旅游業的發展。
2.大力宣傳人參科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參頻道要把推廣人參科技作為主要內容,本著“解決本土化問題”,引進國外(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內先進的人參種、管、加工技術。
解決看真摸實問題。扶松縣在人參栽培、管理、加工運作中,技術獨到之人已形成隊伍。我們要典型引路,現身傳技,請行家里手,上鏡演示,傳授識別人參制品真偽技巧,并與觀眾建立聯系,使科技傳出成效。
解決參土再利用問題。保護森林與老參地不能在短時間內再栽植人參這一矛盾急待解決。作為中國人參之鄉,我們應該有信心探討、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縣人參研究學會,民間老參農,部分科技人員等都在不斷尋求解決辦法。人參頻道對他們取得的經驗要跟蹤報道,引進推廣成功經驗,為人參發展尋求后續資源。
3.加強對人參使用的宣傳
科技推進了社會進步,人參的各種有效成分逐步被人們認識,人參得到了充分利用。人參制品上千種,食品飲料系列,茶葉藥膳系列,菜肴名酒系列,美容護膚、洗滌凈化系列琳瑯滿目。人參頻道要加大宣傳力度,對平面廣告、立體廣告人參制品廠、名牌、名人、名廚主灶大力宣傳,各種產品使用方法,分析利弊,鑒別真偽等都要宣傳到位,讓人參利用范圍擴大到每個人。讓人參和人參頻道一起伴隨人們生產、生活。通過頻道的整體沖擊力、影響力,促進人參出口和內銷,形成人參頻道推動參業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輿論氛圍。
三、開辦人參專業頻道的展望
人參頻道還應當放開思路,將人參的定位符號化,小到人參種植,大到參鄉巨變,均在人參頻道的涵蓋之列,使其擁有廣闊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媒體娛樂大眾、推介城市、宣傳政策的功效。
辦成政府行為代言的頻道。我們領先在全省乃至全國開辦人參頻道符合縣委、縣政府的意愿。參業是撫松縣的支柱產業,電視竭盡全力為參業服務,就是緊跟了縣委、縣政府的主要工作。人參頻道將通過多種表現方式和節目形式,系統、完整、系列化地反映全縣參業及參農的生產狀況,為廣大參農和政府部門提供參謀.并為全國部分省、市提供優秀節目,把參鄉宣傳輻射到祖國各地,提高人參之鄉撫松的知名度。
辦成經濟價值熱線頻道。人參頻道要努力實現品牌頻道。通過媒體,把人參產品變為商品。參鄉人也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獲得經濟價值。我們還可以在人參頻道中招商引資,請在外地的故鄉人、友人和名人上頻道節目,吸引觀眾拾柴點燃撫松經濟發展的圣火。
辦成觀眾喜聞樂見的頻道。人參頻道依托于觀眾的細分化。我們播出的節目由過去整體研究觀眾,變為深入細致地研究觀眾心理需求,這是專業頻道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同時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專業頻道的人才隊伍建設,直接決定著頻道產品的質量,因此,我們著力提高主持人及節目創作隊伍的素質和創新精神。節目編排要針對頻道定位的受眾群的收視習慣、收視愛好和收視時間展開分析、研究,滿足其消費需求,在體現人際互動的傳播模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受眾群對頻道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實現與受眾的心靈互動、情感互動,進入其心智。同時,逐步改善頻道的傳輸覆蓋狀況,提高對目標受眾的頻道到達率,從而實現目標市場份額,把握觀眾特定的收視行為,興趣和需要,抓住觀眾的心理特征,制作出最貼近他們的節目。
欄目是頻道的生命。沒有精品欄目,頻道形象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要加強頻道欄目的創新、創優工作,追求欄目特色化、節目精品化、主持人魅力化,提高欄目的收視率和美譽度,形成品牌效應,塑造頻道形象。
人參頻道將在設計、包裝、形態、內容上,擴大信息量,豐富節目內涵,提高節目傳播效果。
開辦人參頻道,是撫松縣委、縣政府依據地域特色做出的決策,從2006年11月25日試播以來,以其豐富的科技含量,精彩的節目內容,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人參頻道將以多種形態的節目,贏得參鄉人的信賴和認可,把節目辦出水平,讓人參頻道走進觀眾心里,走出縣門、省門,久盛不衰。
【摘 要】作為一門以視覺形態與技術表現形式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數字傳媒可以說具有非常久遠的發展史。而相對作為新興發展專業的數字傳媒,包含了影視、動畫、交互等眾多極具技術含量的展現形式,對于從業者有著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不僅要有操作相應軟件、工具、設備的能力,更需要從業者有著與數字傳媒專業相匹配的特殊素質,在審美方面要有區別于一般大眾的鑒別能力,非常多的數字傳媒從業人員,構成了創意產業領域中的精英主力,用各種形式攀登著人類想象力的一個又一個高峰。
【關鍵詞】數字傳媒;人才培養;改革設想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技術教育中層次最高的教育,是技能型、應用型和訂單式人才培養的主體,是一種具有較強職業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中職教育主要為培養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識,有別于以學術型、學科型和研究型為培養目標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門集文理、藝術、技術綜合型的專業,需要有相關專業的知識作為理論背景來進行藝術創作,許多院校開設了大量的軟件操作課程,專業學習過多停留在技術層面上,而忽視了在藝術層面上的藝術創作,難以深入從事數字藝術和設計本質的研究和學習;種種因素制約著我國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發展。
在中職數字傳媒基礎教育階段以及學習之后的時間,為了激發學生內心深處更加自我的創造力,教師們遇到了一些難題。在此,筆者做出一些歸納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為傳媒類職業教育帶來可供參考的理論支持。
一、行業發展的現狀
數字傳媒類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是發展兼具智力密集、勞動密集、科技密集以及資金密集等方式的新興產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尤其在重視知識產權,第三產業成熟的發達國家中占據重要地位。以動漫為例,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生產和動漫產品輸出國,包括動漫業的文化產業早已名列6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僅次于軍事工業,位居第二,動漫及其衍生產品的出口額甚至超過了汽車和航空航天工業的出口。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動漫生產國,動漫產品出口額是其鋼鐵出口額的4倍,包括動漫業在內的文化產業成為僅次于旅游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由于目前我國與傳媒類相關的產業起步不久,相關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完全跟上,所以數字傳媒產業出現了優秀人才不足的狀況,在今后幾年內,從事傳媒設計、交互設計等產業中高端人才需求都將持續旺盛,其薪資也將保持較高水平。
筆者為此走訪調研了一些傳媒類一線的企業作為參考。ARMED FORCES(武裝游戲美術)工作室是調研中的第一站,工作室的教師團隊均具備游戲行業4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在公司里擔任組長以及主美等職務。成員來自維塔士(VTS)、無極黑、唯晶科技、英佩EPIC、GameStar(迪士尼全球第六家工作室)以及預言軟件等著名游戲公司。
通過對AF武裝游戲培訓的走訪,其中的馮忠亮主任就提出了自己對目前行業人才需求的一些見解。就目前的市場需求看,精通藝術與制作技術的復合型數字藝術人才最受企業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數字化產業的發展重點在漸漸轉向中國,對于數字媒體藝術應用需求的企業必然會增多,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成為必然趨勢。
本次調研中重要的一站還有熹微文化創意,這家公司以其獨特的設計語言已經在上海市多個創意產業領域嶄露頭角,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家公司安身立命的資本是優秀的作品,而非營銷。通過走訪創意總監徐宸熹,本人也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但當今中職乃至高職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式、定位都與市場有所差距,市場上人才的定位兩極分化明顯,從業人員多以低端制作、熟練操作工和純研究人員為主,而未來需求量最大的中高端層復合型人才卻是較少的。
二、傳媒專業實訓與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大量的人才需求之下,培養適應市場的優秀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就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認為優秀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應有“科學+技術+藝術+團隊合作”的特點,因此,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價值定位就不能等同于技工,而應提升為既有科學創造精神又有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根據走訪調查各位相關從業人員得到了許多來自一線崗位的信息反饋:學校培養學生更傾向于技術培養,但在創意產業領域不適合學生后期的晉級發展;學生對于專業領域內,美學與形式感的把握能力基礎較弱;團隊配合意識較弱。
其他院校教師也反映了一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學習興致不高;部分學生在學習當中仍未掌握一定的技巧與方法,導致對專業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一般,影響了其在職業發展中的基礎;教材適應性不強。
(一)教學內容缺乏專業的實踐性。
中職教育專業課程的實訓課程中,對于學生的知識點更多局限于教材中操作類案例,以案例制作成功與否作為評判標準,但教材相對市場一線制作案例有一定的滯后性,加上學生個體不同也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學過程更多將精力放在工具與軟件的使用上,難以模擬實際工作流程,教學質量也與預期差距較大。
(二)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局限性。
職業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便是以職業為導向,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教與學的環節,都還停留在傳統的“填鴨知識學習”思維當中。教學案例與實際生產脫節;教學過程“緊扣”大綱限制學習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這種學習的過程方式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點”,卻不能讓學生學到行業實踐中的做事思考方法;難以建立學生對于行業的基本認識。
(三)評價標準缺乏對應的專業性。
專業課程設置應當及時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要快速適應,從而能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具時效性的學習環境。但很多課程的評價仍然只是基于所謂的知識“點”,缺乏對于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最后得出的評價有些片面,不能綜合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生個體差異,也為數字傳媒專業的學習實踐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
1.被動的學習態度。大部分學生并不具備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知識結構,并將其融會貫通到設計實踐中的能力。多數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探索專業。
2.較弱的分析與再創造能力。由于原因1,造成部分學生多數情況下更愿意“有樣學樣”,制作一些“現成”的作業,無法創作出富有個人烙印的作品,對于學習的認知也更多停留在軟件操作的階段。
三、對中職傳媒類制作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職業教育歸根到底是以職業為導向,培養內容和方式要以企業和行業需求特點作為依據,最終的畢業生若想更快適應職業需求,學校的教育方式就要及時調整。筆者試著從以下幾點提出教學方式變革的建議。
(一)反向定制,制定以企業需求為依據的考核標準與專業定位。
對于學生真正對接市場的職業能力培養,應是職業教育的重點。作為緊跟商業經濟趨勢,又與科學技術發展緊密相關的數字傳媒行業,它的教學要求考核與人才培養標準一定要由市場和行業主導。企業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描述更能提高教學目標實現的效率。特別是實際實訓項目的案例引進,應當更具系統化,而非簡單軟件操作。這也是更能培養學生具有專業與職業思考方式的方法。
同時專業方向定位相當重要,應當明確以企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注重近期行業發展趨勢,使得所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相應崗位群的需求。在“實用,夠用”的原則指導下,根據對應的崗位能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整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將學生有限的精力盡可能地集中到本專業、本方向的核心課程、核心技能的學習中去。
(二)真實實訓,建設基地培養學習專業工作方法。
中職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需加強教學當中的實踐操作環節,這個環節更多是在校園當中開展,因此校內的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注重專業性,以滿足學生開展相應的攝影、攝像等專業學習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能訓練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礎,同時增加實驗實訓課時和訓練強度,引進企業真實案例、真實項目作為實驗實訓課題,使得實踐內容緊追行業最新發展和應用。
此外,穩定優質的校外實訓基地能為教學帶來更接近真實的工作環境,這一過程中,“產學結合”不僅針對學習的學生,相對應的教師也可以積極投入,以學習的姿態參與其中,開展實踐鍛煉。校企合作的關鍵在于尋找雙方的優勢,以及多方的利益平衡點。
(三)“雙師”建設,提升連接學校與企業的教師素質。
由于數字傳媒類是基于技術發展的新型專業,對于師資的培養與傳統有別,一方面部分教師是從純藝術專業轉型到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的,相對缺乏媒體藝術較高的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按照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大部分院校教學設備和新軟件不能更新換代,缺乏對教學執行的強有力保障。
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梢圆捎幂営柕姆绞綄I教師推薦到企業中去煅煉,這是迅速提高教師專業水準的一種方式,同時緊密跟隨市場變化,而且除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對于企業思維方式的學習;教師本身也應當制定明確的發展計劃,明確個人成長目標,全方位增強自身素質。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教師進行兼職授課,也是增強教學力量的重要手段。
(四)適應變化,建立多種形態的教學標準考察形式。
教育需要實踐,但也需要加強考核,沒有正確的考核方式,教學結果將無法得到保障。傳統的考察方式難以滿足新興的傳媒專業教育。因此,必須針對專業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這一標準應注重考察本專業中知識技能、學習過程、思維方法以及更多體現數字傳媒專業職業需求的能力,并循序漸進,對不同的學習階段開展考察。
數字傳媒類的藝術專業是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它充分體現了社會分工的細化、融合和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加強校企合作,走向市場,不斷對教學進行改革,確保我們培養的學生能為社會所用,努力成為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專業。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趨勢為河北傳媒類畢業生帶來良好的就業契機,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河北高校在培養傳媒人才的過程中存在突出問題,本文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為主要方式的就業對策。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 傳媒類專業人才 就業對策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傳媒類人才的良好就業契機
(一)協同發展加強對河北人才的需求
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圈形成之后,2014年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并提出具體目標。其實早在2011年,京津冀三地聯合的《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宣言》中已經提出,三地人才一體化發展將使京津冀合作形成三地聯動機制,加快發展。而今三地多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多項合作任務的下達,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使得人才發展的步伐也亟需加快。
(二)傳媒類人才迎來就業良機
在人才需求方面看,從京津冀三地的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可窺見一斑。北京的人才需求為“聚集一大批教育、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天津也提出“在教育衛生、文化藝術、宣傳思想等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培養和引進一批急需的緊缺的專門人才”。
京津對文化類人才的需求都存在較大程度的渴求,因此河北畢業生向外輸送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趨勢。
傳媒產業本身更是文化產業中的朝陽產業,隨著三網融合的深入研究,3G技術的逐漸成熟,傳媒行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進程加快,受眾也將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參與媒體內容的傳播。與傳統傳媒行業的人才飽和相比,人才稀缺已成為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河北高校在轉變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必將迎來傳媒人才就業良機。
二、河北高校傳媒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人才需求與河北傳媒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矛盾
傳媒領域里全媒體時代的興起,使傳媒人才需求領域、結構、類型、規格、層次、數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為傳統媒體提供和制作單一形態內容產品的采編人才急需向全媒體化轉型;另一方面,涵蓋全媒體運營和全媒體傳播各個領域的,以創新精神和知識服務為特征的,以新技術和融合技能為手段的創意、策劃、經營、管理等各類復合型高端人才正成為市場的翹楚。
而河北傳媒教育在轉型的過程中并未走在行業發展之前,仍存在傳統傳媒專業擴大規模、盲目擴張,新興傳媒專業鮮有出現的狀況。
(二)專業設置不合理
(1)專業不專。2015年3月,導演馮小剛錄制一檔電視節目時,評價一名選手在中國農業大學讀傳播“都哪跟哪啊”,演員張國立也在一旁調侃農大傳播系應為“播種系”,引發觀眾不滿。該節目組負責人回應稱,二人并非惡意攻擊選手,而是從專業角度做客觀點評。這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校在專業設置中的問題。
(2)專業陳舊。河北省內設置傳媒類專業的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石家莊學院等,在專業設置方面仍偏傳統,如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盲目擴張,供大于求,而適應新媒體和全媒體發展的新專業發展緩慢,教育規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3)專業差異性小。有些高校專業門類雖豐富,差異性較小也是突出問題。例如,某高校在十余個傳媒類中,設立諸如動畫、動畫特效、影視動畫等專業,與其劃分如此細致,不如將專業設置在傳媒類專業的其他新興領域。
總體來看,河北高校在傳媒人才培養規格與層次上開始出現錯位、落差與斷層。
三、河北高校傳媒類專業人才就業對策分析
(一)教育觀念的轉型
人才就業與人才培養密不可分。2014年2月,國家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隨后各省相繼確定了轉型大學名單。其中河北、四川等地均把傳媒類院校列入其中,這種做法考慮到傳媒類專業的專業特點,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最終目的是力求畢業后學生與用人市場實現零距離對接。
(二)建立公開公平的教學平臺
(1)學生“走出去”實習。上文中分析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在教育資源持有方面是弱勢,因此高校人才培養可以選擇“走出去”的方式。河北省目前有多個高校都設有國際交流中心,促進省內高校與國外一些大學聯合開發,資源互助。我們也同樣可以聯合北京和天津的高校,通過合作辦學等方式,輸出我們的優秀學生,到京津的高校實地學習,共享他們豐富的資源和優質的師資,快速提升學生的學業和綜合能力。
(2)利用“慕課”等教學平臺。慕課指的是“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由高校提供課程。通過注冊,全球人士都可學習,實現了全球范圍內高校資源共享,而且成本低廉。
這樣的教學平臺尤其合適傳媒類專業學生。因為新媒體實務課教學陷入困境,而現實恰恰需要他們掌握這些行業內新技術進而成為就業的敲門磚。
(三)大力發展自主創業
近兩年,國家圍繞“大學生投資創業優惠政策”推出一系列具體措施。
各省市紛紛行動起來,石家莊市政府在2015年出臺《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確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從事創業活動,允許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首次出資額為零。高校也通過啟動創業空間、創辦產業園等方式鼓勵學生創業,甚至獲得高額資助。
筆者在《當前河北省傳媒類專業就業現狀分析――以河北某高校為例》這篇文章中闡述到,傳媒類專業畢業生兼具文科專業與藝術專業素質,具有就業面較寬泛的特點,這使得他們在自主創業中獨具優勢。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創意園啟動之后,在校大學生開辦了播音主持信息網站、傳媒文化公司等結合專業特色形成的創業團隊,為自身發展帶來機會,為自身以及其他同學的就業帶來契機。
摘要:在如今全媒體自媒體飛速發展的科技洪流中,作為媒體人,一定要有道義擔當而非只會嘩眾取寵。高校作為培養媒體人成長的搖籃,除了有學術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授課以外,更應加大對傳媒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和重視。因此,本文著眼于探討大學當中媒介倫理學課程普及的必要性,以此對未來的媒體人才和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有一個全新的期盼和展望。
關鍵詞:媒介倫理學;擬態環境;人性價值;高校教育
1擬態環境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傳播學當中有一種叫作“擬態環境”的理論,主要是指人們沒有對客觀環境直接做出行為反應,而是依據媒介機構遴選和的信息形成對事物的腦海影像,從而被動地構建出受媒體“再加工信息”影響的思維意識。李普曼提出這種理論重點是要說明在很多情況下媒介傳播對公眾甚至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是非判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媒體人對大眾傳播的責任之重大。
媒體在社會輿論傳播中既能起到正面作用,也能帶來負面影響。2013年12月轟動國內的“老外撞大媽事件”“2015年十大假新聞事件”等都引起了社會的諸多關注和譴責,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媒體人并沒有將事實本身還原給大眾,而是讓原本客觀公正的“鏡子式再現”消息變成了虛假謬誤的“非真實性存在”。
造成這些虛假新聞報道的根本原因就是媒介機構過分追逐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自身所承擔的社會使命。隨著傳統紙媒的逐漸沒落,媒體人受市場利益驅使,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電視、網絡和手機公眾平臺上。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的惡性競爭屢禁不止。不少媒介機構時常選擇一些粗制濫造和博人眼球的媚俗題材傳播給大眾,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媒介傳播為了迎合大多數受眾的需求,甚至忽略了什么樣的題材和內容才是真正有益于受眾和整個社會的。因此,當前媒介倫理所面臨的嚴峻考驗應該是如何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做出權衡與取舍。
2人性價值與道德標準
人性價值和道德標準是維護社會文明向前發展的基本法則。無論科技如何變革,都不能以侵蝕人類的精神凈土為代價。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行業律令和法規可以讓媒體更懂得自我約束。
在把握媒體職業道德尺度時,有幾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尋求真相。每個從事媒體行業的人員都該正確對待“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真正優秀的新聞報道應當著眼于實事求是。第二,職業道德不能遷就利潤底線。很多人在學校或者走上工作崗位之初都滿懷信心,誓愿懷揣公平正義之心。但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由于市場利益的誘惑而逐漸失去媒體道德良知。第三,掌握好藝術和娛樂的倫理尺度。最近還未播出便被迫下線的《太子妃升職記》,就是因為畫面和部分情節內容有傷風化,被廣電總局勒令整改。所以,視覺濫觴已成為媒體傳播的弊病,亟待扶正傳播之風。
3媒介倫理學與高校教育
倫理學屬于哲學范疇,而現代教育應該融合倫理學知識形成交叉專業學科。關于媒介倫理方面的教科書,目前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威爾伯?施拉姆在1957年編寫的《大眾傳播的責任》。路易斯?阿爾文?戴在2004年寫過一本《媒介傳播倫理:案例與爭論》。之后,2006年菲利普?帕特森在他自己的專著《媒介倫理學》當中提出了信息倫理學、圖片和視頻新聞倫理學、媒介經濟學以及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等方面的種種思考。2014年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和馬克?法克勒也編寫了一本關于媒介傳播倫理案例教學的專著。國內相關方面的主要代表著作有2009年鄭根成寫的一本《媒介載道:傳媒倫理研究》,書中論述了傳媒倫理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還有2010年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軍編寫的《媒介法規與倫理》。該書十分具體地從媒介與國家安全、媒介與社會秩序、媒介與司法程序、媒介實務等諸多方面探討了媒體行業的職業素養和應該遵從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還有展江和彭桂兵編寫的《媒體道德與倫理:案例教學》等。在卓越亞馬遜搜索“媒介倫理”這個關鍵詞,相關著作總數也不過區區十余本。同樣在中國知網上按篇名搜索這幾個關鍵字,學術文章總數也只有不到180篇。可見,媒介倫理學研究目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專門研究此類專題的相關教科書及論文數量較少,可以說明專門的媒介倫理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都不算十分普及。第二,國內此類專題的研究和普及時間相比于國外較晚,也就僅僅是從最近的五年左右才開始逐步興起的。
同樣的,作為教育機構,學校依然未能克服淺表式教學的困境,學科教育僅僅成為一種工具和手段,還無法滲透到品德和操守的專門性、強化性理論。大多數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僅有專業及學術知識,沒有足夠的職業素養教育和培訓。所以,弱化功利思想、加強道德教育亟須成為今后高校教學當中的一個側重點。無論任何學科,大到航空航天領域,小到人文社交范疇,都應該開設針對本專業的相關倫理學課程。尤其是作為對社會輿論影響力最大的傳媒專業后備人才,廣泛普及媒介倫理學的任務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國內開設媒介倫理學相關課程的主要高校有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大學和蘇州大學等。很多大學都未專門開設有關媒介倫理學方面的課程。早在2009年,浙江傳媒大學就擬定了媒介倫理學的5個學術方向,具體分為媒介倫理學的歷史與理論研究、媒介法的歷史與理論研究、媒介生命倫理與生命教育研究、思想傳播與大眾倫理研究以及媒介傳播的倫理學批判研究。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牛津大學媒介政策與法研究中心合辦的“‘媒介倫理與法治’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
4結語
海德格爾指出:只要思想還沒有上路,還沒有踏上那條由返回步伐指示給它的道路,那么,一個依然到處流傳的謬誤就還會胡作非為。因此,現代教育不能簡單地成為信息工業化大生產的流水線,而是應當被喚起它的原始靈魂。這是全球媒介倫理與技術劃時代的大挑戰。曾說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边@正是當今媒體人應該肩挑重任的職業信條。只有在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就具備和熟悉媒介倫理學方面的知識與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正確地向社會公眾傳播積極的正能量。
編導專業實際上是影視傳媒類專業的統稱,它包括導演、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電影攝影、圖片攝影、電視攝像、廣告導演、影視學、文化產業管理、影視制片管理、文化經紀人、國際文化交流等專業。考生不要把自己局限到一個狹隘的小分類里,編導專業的可選擇性是非常大的,因此考生需要多了解一些相關情況,以便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影視傳媒類專業藝考的報考條件也會因為專業和院校的差異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身高、視力等。
備考時間
高二升高三的這個暑假是專業課學習的黃金時間。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高考的影響還在校園中彌漫,這時學校往往會為準高三的學生安排補課。同時,電視媒體、校園橫幅、家長里短等都會跟高考有關,再加上高溫天氣,文化課的學習效率處于最低狀態。若在此階段選擇學習專業課,接觸新鮮的領域,往往最容易入門和提高。自信心建立起來后再回到學校學習,目標和定位同時具備,學習文化課也會更有勁頭。
很多考生會問,如果錯過了專業課學習的黃金時間,那么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呢?當然沒有這么絕對,畢竟很多考生在高三甚至報名前才決定參加藝考。無論怎樣,只要你決定參加藝考,就要盡快進入專業課的學習,根據自身的情況科學備考。
培訓現狀
近年來,開設影視傳媒類專業的院校大量增多,院校水平、專業考試的難度參差不齊,由此簇生出大量藝考培訓班,其中不乏魚龍混雜之徒,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不少藝考培訓班打著各大著名藝術類院?;蛎麕煹拿?,但實際上連老師都是臨時招聘的。許多藝術類院校也為此發表過聲明,不會辦任何藝考培訓班。相比在師資上的投入,很多培訓機構更愿意花大價錢購買搜索引擎的排名,從而在搜索結果中占得先機,賺取家長和考生的信任。
例如北京的一些藝考培訓機構,其招生簡章寫得天花亂墜,不斷強調拿證的情況,實則無處可查,并且為了讓考生覺得其教學環境優異,他們將教學地點安置在四五環外,看上去裝修豪華、設施齊備,但事實上交通極不便利且安全無從保證,更不用提所謂的藝術氛圍了。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睜大眼睛,通過高質量的社會化媒體渠道求證,并根據培訓機構招生資料的質量來判斷其優劣。
考慮到影視傳媒類專業藝考的特點,在保證良好課堂互動氣氛的情況下,只有會議式的課堂才能使老師和學生進行充分交流,使教學質量最優化。因此,選擇培訓班時,小班制最佳,人數不宜超過八人。不少地方性的培訓班價格低廉,每班招生五六十人,甚至有招生二百人的,課堂占據整個階梯教室,沒有互動,只有填鴨式的授課,像這樣的專業課學習如何專業?
近幾年,部分培訓班試圖向考生贈送書籍資料,表面上免費贈送,實則只為獲取考生的聯系方式,從而進行課程的推廣。其書籍沒有合法的書刊號,內容以拼湊及生搬硬套為主,有些書籍錯誤的地方太多,校對不足,內容九成年年相同,只增添了當年新的熱點分析而已。
學前準備
很多考生在藝考論壇里問,學習影視傳媒類專業平時應該做什么、看什么書、看什么電影等??忌鷤兒薏坏糜腥私o他們推薦的書和電影全是一些專業書籍、名家名作、大師電影,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專業考試和名校都想象得太過神圣化,這僅僅是一次入學考試,老師的選拔標準并不是你懂多少專業知識、看過多少大師的電影、看上去多么文藝等等,你在考試中所要表現的僅僅是作為一名高中生應有的真實面目。
就業前景
相比普通類考生的就業情況,影視傳媒類考生的就業選擇范圍要更廣,我國僅電視臺、電臺就有幾千家,其中各大欄目與廣告的人才缺口與日俱增。很多大學畢業生希望能夠留在大城市發展,甚至非北京、非中央電視臺不去,因此造成了人們的一種誤解:藝考生就業難。
影視傳媒類學生畢業后主要有以下就業領域:全國近千家電視臺以及節目制作公司,全國每年上萬集電視劇以及相關制作公司,全國上萬家各類廣告公司、各大型集團公司,全國數千家娛樂媒體,全國各著名網站、各動漫公司以及網絡游戲公司、演藝經紀公司、制作公司、發行公司、跨國影視公司、電影院發行、經紀、制片、企宣等。
藝考優勢
1.很多考生都有一個關于影視藝術的夢想,影視傳媒類藝考為此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追逐和實現夢想的機會。
2.影視傳媒類專業不像美術、音樂、舞蹈等對專業基礎要求甚高,一般高中生在經過一至三個月的專業學習就可具備考入專業名校的實力。
3.影視傳媒類專業的學習可以提高考生的綜合素養,使考生在就業時具有一定的優勢,與此同時,影視傳媒行業的就業前景廣闊,考生可以在多個領域施展自己的才能。
4.影視傳媒類院校大多屬于藝術類提前批次錄取,不影響普通文理高考錄取,所以該專業的藝考生就比普通文理考生多了一次選擇人生道路的機會。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推動著教育的發展,而工作室教學模式就是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傳媒策劃專業更加注重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工作室教學模式以其鮮明的特征,能夠更好地滿足傳媒策劃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工作室教學模式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這種教學模式在傳媒策劃專業技能培養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技能培養
1.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概述
工作室教學模式起源于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包豪斯在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設計制作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與此同時,包豪斯還與企業以及各界實踐單位積極聯系,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技能之后,就能夠進入企業跟著教師進行實踐研究,從實踐中來提高自身的技能。這種知識與技能同步發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領域得到大家的認可,隨即便在世界各國教學中逐漸得到推廣應用。
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驅動力是項目設計,其中起導向作用的是市場,該教學模式的核心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所以說,這是一種集教學、實踐和研究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工作室教學模式通過弱化傳統教學形式,進而為學生營造一種自由、輕松的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將工作室作為自己的實習基地,可以參與到每一個實踐環節中,針對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獨特意見,從而展示學生自身的個性魅力和創造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其注重知識與技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學特征更符合傳媒策劃專業的發展和需要。
2.工作室教學模式在傳媒策劃專業技能培養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提供了專業平臺,這種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項目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他們提供實踐題材,讓學生能夠在策劃中不斷創新,在實踐中不斷進步,利用不同學科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策劃技能。學生逐步脫離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具體的實踐中能夠自主學習,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具體的項目中遇到問題能夠自己想辦法解決,發現問題能夠自己獨立解決。工作室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習慣。
(2)豐富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傳媒策劃專業技能人才要從事婚禮策劃以及影視策劃等創作工作,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開拓思維,需要豐富的文化藝術素養才能夠使策劃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策劃專業人才需要有嚴謹的理性思維,掌握相關技術,同時還需要豐富的感性思維表現藝術,具備靈活的商業頭腦,以促進市場運作,這些思維能力的培養都需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工作室教學模式通過項目設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訓,在項目設計中主要通過調查、信息收集以及實際分析、方案設計等過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工作室教學模式中有作品展出經驗交流環節,這一環節是工作室與外界的交流,傳媒策劃人員所策劃的作品可以通過展出的方式實現與外界的交流,這一過程也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作品的探討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對展出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讓他們看到別人的思維構想,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豐富其藝術想象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策劃出更有個性特征的作品。
工作室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同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豐富學生的創作思維。傳媒策劃作為一項實踐性技能要求極高的專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是教學的根本所在,其教學過程中采用工作室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作品,可以大大增強傳媒策劃專業人才的職業競爭力。
摘 要:高校學生黨員是我國黨員隊伍的補充與承繼。文章從高校傳媒專業學生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其學生黨員發展現狀與問題,并提出了保障傳媒專業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傳媒;學生黨員;質量保障機制
高校學生黨員作為一支重要的隊伍,在我國黨員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補充和繼承。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中強調,要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不斷提高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1]?!伴L期以來,大學生黨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任務,大學生黨建工作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大學生黨員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高校傳媒專業學生的特點
新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日漸豐富,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得復雜。傳媒專業學生的個性和基本特征總結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敢于擔當,有愛國情懷,追求上進、積極入黨
“作為未來的媒體從業者、作為優先掌握公眾話語權的傳媒人,傳媒專業大學生身上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3]90后的大部分群體是敢于擔當,具有愛國情懷的青年。當有人落水時,幾個大學生勇敢地站出來,不顧生命危險,完成生命的接力。面對身邊孤寡老人的無助,他們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例如,傳媒專業的學生能夠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在焦裕祿干部學院義務擔當講解員,參加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思維活躍、易受沖擊,見解深刻、易走偏鋒
傳媒專業的學生思維活躍,做節目和新聞傳媒類的策劃往往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進行大膽創新,不受約束地激發創意靈感和工作熱情。但是這種性格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難題,他們不太愿意接受原有既定的管理方式。比如受到批評時,不虛心接受并改正,不服從管理。但是這一類學生思維敏捷,對政治、新聞具有很強的敏感性,憑借傳媒專業的專業特性對一些社會現象,關注熱點,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旦從事傳媒行業工作的話,很容易創造出新點子,能很快適應工作,以極飽滿的熱情高效率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受社會負面現象的影響大
傳媒專業學生會有很多實踐的機會,尤其是播音主持、廣播電視等與社會實踐掛鉤較多,利用專業優勢兼職主持晚會、現場活動,出入各種企業單位和商業現場,而這些工作是與社會聯系較為密切的。學生長期在校園里生活,思想比較單純,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很容易受到影響,出現的負面現象極易干擾自身的判斷。比如,有些學生遇見事業成功的人奢侈消費,他們很可能就會走入誤區,扭曲自身的價值觀,從而形成拜金主義的心理。
二、高校傳媒專業學生黨員發展現狀
(一)質與量的矛盾
在我國開設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大學有600多所,傳媒專業學生黨員數量也不少。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質和量的矛盾尤為突出。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員都是優質的具有優秀品格、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的。總體上說,教育部門還是以“把優秀的大學生吸納到黨員隊伍中來”為原則[3],高校規模逐漸擴大,作為代表學生的青年黨員隊伍也在逐年擴大,高校不僅有??粕?、本科生,更有一部分研究生。研究生相對來說更為復雜,年齡和閱歷都比較豐富,思想也比較復雜,“信息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建設帶來新的沖擊?!?
(二)入黨程序不規范
部分學生在入黨方面存在人情因素,通過熟人減少入黨的程序,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為自己入黨謀取私利,入黨動機不夠純潔,缺乏黨性思想,思想偏離正確方向,認為入黨能為個人未來增加籌碼。傳媒專業學生的專業性和善于交流溝通的性格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人情因素破壞了大學生入黨機制的權威性和信任性,踐踏了入黨必須履行的神圣程序。
(三)學生個性與黨員立場持久性的矛盾
傳媒專業學生富有激情,充滿理想,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與理想發生沖突時,很可能會無法堅持原有的規則。經常與社會上的人和事接觸,難免會受到一些物質誘惑和思想偏離的影響。個性對他們來說很重要,能夠打破常規進行革新,但也容易走偏路。崇尚自由的個性很容易與黨員的堅定立場的持久性產生矛盾。比如有的主持人長期以正面勵志的形象激勵人們,但是由于沒有黨性原則而犯了錯誤,前途毀于一旦。
三、保障高校傳媒專業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對策
(一)夯實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基礎
“前移工作重心,做好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夯實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基礎?!盵6]必須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考察,其次密切關注老黨員的生活學習情況,實現前期工作發展黨員的標準,和后期老黨員堅持模范帶頭作用的監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嚴格控制黨員隊伍的數量,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掌握新媒體技術,根據不同年級的情況和專業特色,對傳媒專業學生多接觸、多了解他們的訴求,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進行適時引導。
(二)完善考察機制
堅持“團推”制度: 推薦優秀團員做黨的培養對象,保證積極分子的選拔質量。建立黨支部小組,實現老黨員帶新人的模式。定期開展黨課學習制度:在培養考察入黨積極分子期間,定期開展黨課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實行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制度:在思想方面,定期向培養人匯報自己生活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預防思想偏離正確的路線。在政治素養方面,關注國內外熱點時事,與老黨員交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業方面,保證學習成績的優異,積極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最后,根據各方面的綜合成績,量化成分值,成績合格者通過。
(三)規范黨員發展程序
基層黨組織尤其要重視黨員發展程序的規范性,堅決抵制個人情感用在發展黨員過程中。實行發展對象公開答辯制,就是要進行黨的理論知識、時事政治的考察,了解綜合表現嚴格把關;黨員發展公示制,在發展黨員時,做到公開透明,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表決制,根據黨內小組成員的推薦,綜合評議表決通過;談話制,定期與發展的學生黨員談話,了解其心理變化,及時引導黨性思想的正確方向;承諾制,記錄黨員入黨前后的承諾,保證學生黨員對黨性立場的堅定,控制黨員數量,確保黨員質量。
(四)黨員的再培訓學習機制
提高黨員發展質量,不僅發展前、預備黨員考察期需要重視學習,成為正式黨員后的培訓學習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發展學生黨員之前,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思想政治方面是否具有堅定的黨性修養,學術成果等;其次,預備考察期間注重跟進思想進度,老黨員關注新成員的思想動態,時刻向黨組織匯報情況;最后,轉正后還要加強定期做思想匯報制度,更要和培養人定期談話,長期考核黨員,終身學習。也就是說,“學生黨員的教育要貫穿于培養、發展、管理的全過程”[7]。
(五)創設網上文化思想陣地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站,大多數只是新聞信息,內容綜合性不夠強,學生對網站關注度低?!盵8]以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
例,該院利用微信公共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1.在微信平臺中設置“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專欄;2.微信在線互動活動,如“我向黨旗許個心愿”、“學院模范青年黨員推選”等,并定時進行在線問答;3.向有關專家、學者約稿,收集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有關文字素材,并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專題推送;4.約訪本院優秀的青年教師及學生黨員,以人物專訪的形式呈現其事跡,宣傳其精神;5.成立黨員教育微信宣傳小組,實時采訪、跟進本院及學校的線下黨員活動,如群眾路線專題教育活動等,在微信公共平臺上進行圖文直播。將微信公共平臺納入基層黨建的工作范疇,更加貼近青年黨員及黨員后備軍,更有利于溝通和開展工作,利用網上活動形成文化思想的陣地建設,引導學生和學生黨員的思想方向。
高校傳媒專業的學生黨員的發展不同于一般的黨建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避免入黨程序中的人情因素,把傳媒專業學生的個性同黨員的立場的持久性結合起來。夯實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基礎,堅持團推優完善培養考察機制,公開透明規范黨員發展的程序,注重黨員的后續學習制。在新媒體時代,根據現實需要建設網上文化思想陣地,讓基層黨建工作貼近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保證黨員思想的先進性,保障黨員的發展質量。
摘 要 合理有效的規劃配置高等職業教育資源,設置當前和今后適應國民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教育教學制度是今后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傳媒藝術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探索正是順應這種改革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傳媒藝術專業群 工作室化教學模式
1重要性
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體系是指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將真實項目引入課堂,以工作室為單位,借鑒企業的管理流程,建立專業標準、課程體系標準、教學模式、師資標準,并以此進行課堂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考核的教學體系。合理有效的規劃配置高等職業教育現有資源,設置當前和今后適應國民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今后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及考核評價體系改革方面的重要目標。我院藝術設計系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如何進行定位與建設,構建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又符合傳媒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
2目標計劃
(1)項目工作室制的教學體系是應對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新的要求而探索、實施的。目前,市場對傳媒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在不斷變化。傳媒設計行業、企業的崗位在不斷地細化,各崗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處于相對獨立的態勢,甚至有些企業為降低運行成本,將一部分崗位的任務進行外包完成,整體的項目實施由項目負責人進行各崗位的協調與整合,待所有崗位任務完成再整合為一個完整成果提交給業主。由于設計行業的特殊性,設計企業越來越傾向于一種非集約形式,這意味著崗位點不斷細分的同時,設計企業還要求設計從業者具備整體的設計能力、項目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市場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給予了我們新的命題。因此,構建新的傳媒藝術設計專業標準,成為我院傳媒藝術設計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重中之重。
(2)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標準成為整個教學體系改革的關鍵。項目工作室的設立應以藝術設計行業、企業的崗位點作為依據,每個項目工作室及一個崗位點,為應對設計行業、企業分工日益細分的趨勢,我們必須將整個設計工作流程按工作實際解構成為多個崗位點,并按照其崗位點能力培養作為課程內容的標準,從而形成崗位能力點課程,再將各崗位點能力課程構建成為整個項目工作室課程體系。項目工作室課程體系是以真實項目作為課程載體,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真實項目的儲備成為課程開發的重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題真做”;由于項目的時效性(例如,每年的項目工程都是從春季開始),一些項目的引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可能與課程同步。從而,也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工作室必須具備相關項目的深度開發能力,完善項目工作室的課程體系,即能夠做到“真題假做”。
(3)在新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建立的同時,我們還要建立相匹配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管理上,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常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統現狀,通過“小組教學”的模式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一種交互式、互動性教學。一方面,“小組教學”模式符合現代設計企業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據項目來組織團隊進行設計,這對于學生提前感受企業工作氛圍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小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和團隊精神得到訓練。而老師置身于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師生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學習?!靶〗M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堅持“賞識教育”,即用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的操作原則來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擺脫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業的形式,而是用任務書的形式將課程內容合理地分解為一個或數個項目,用導入真實項目的手法開展教學。真實項目的導入必須是針對相應職業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與企業實際工作過程有直接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此外,一些有針對性的設計競賽也可以導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在項目教學中可以成為設計公司的經理,引導學生組成的設計小組進行項目設計,也可以成為甲方的設計顧問,督促和監督學生組成的設計小組的項目設計,給予指導。學生在項目教學中成為設計師,需要在團隊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項目的完成貢獻智慧。在這里,工作室的空間氛圍為實現教學設計提供了環境保證。
在教學評價上,一是采用課程展示制,將一門課程完成后學生所做的項目作業集中展示出來,用以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客戶選擇”的方法,進行學生的教學評價,這側重于讓學生表達、分享自己都學會了什么,總結項目工作室對他們的意義。這兩個方面的評價都基于發展性教學評價觀,包含過程性的評價和終結性的評價。過程性評價應包含工作態度的評價、工作過程步驟與方法評價、知識的應用評價等。終結性評價應包含項目所涵蓋的應知部分的評價、應會部分的評價、設計成果的評價等。
(4)作為一個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教學體系,要求的是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我們對專任教師的要求是,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水平,而且要具備較高的實際項目操作能力。對專任教師的培養是整個教學體系得以實現的基礎和關鍵,兼職教師是學校與社會企業溝通的優質通道,我們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引進企業優秀設計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我們所需要的是相對穩定的、高規格的,在行業有影響的兼職教師隊伍。
3構想與策略
圍繞我院傳媒藝術專業群的內涵建設,構建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的專業標準、課程體系標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師資標準、以及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由“適應能力”向“建構能力”的戰略性轉變,使之成為具有較強職業素養的高技能型職業人才。隨著我院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不斷推向深層,傳媒藝術專業教育已從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轉向教學體系、培養模式等內涵建設。教學體系內涵建設圍繞的是專業標準、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師資培養等整個教學體系的建設,隨著“傳媒藝術專業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傳媒藝術專業職業發展教育體系” 、“傳媒藝術專業職業技能教育體系”計劃的落實和完善,就此,藝術設計系傳媒藝術專業群工作室化的教育教學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質培養的體系,進一步完善了以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證書引領專業教育核心課程體系的初步建立,形成以專業群工作室項目化教學過程為導向的專業教學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標準,培育打造一支“雙師型”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高素質教師隊伍等。傳媒藝術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體系的初步建立以及在今后的專業建設和實踐教學中將逐步得到檢驗和完善,專業的教育教學和實訓教學體系建設與研究還將進一步探索和發展。
藝術設計系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模式及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應該借鑒優秀專業建設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個成功的專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都是經歷了初步建立轉向深化發展的過程。在現有條件下,如何盡快建立和形成符合我院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工作室化教學體系,成為我們傳媒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重點任務。構建我院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項目工作室化教學體系涉及到兩個核心概念,即專業教學群體系和工作室化教學實訓。對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教學體系我們已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已初步得出研究結果,即我院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教學體系應面向職業崗位,與企業相結合,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這是符合當前我院我系發展現狀的,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群關于項目工作室化教學實訓的研究也已展開。在專業群的整體教學體系中,工作室教學應該逐步加大比重,使其具有重要地位。課程設置上應該先進行專業基礎教學,后進行專業設計教學,專業教學大多是以項目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工作室化教學是開展項目化教學最好載體。構建傳媒藝術專業群項目工作室化教學體系,是一次新的定位。構建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又符合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是一項緊迫且富有挑戰的艱巨任務。營造與實際工作崗位高度一致的學習實訓環境和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實現學生由“適應能力”向“建構能力”的戰略性轉變,使之成為具有較強職業素養的高技能型人才。
4目前進展
(1)專業群初步建立。組建的傳媒藝術專業群由廣告設計、攝影攝像技術、等專業組成,核心專業為廣告設計專業。通過重點專業的建設,提升專業群的整體水平,帶動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概括起來說,就是“資源共享、重點突出、優勢互補、靈活發展”。
(2)公共課程組初步建立。專業群公共課程組主要有: 廣告文案與策劃、 字體與版面設計、 計算機應用基礎、廣告設計、印刷工藝、圖形創意、 基礎攝影、 商業攝影等。各個課程組根據專業特點, 開設不同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
(3)專業群教研室成立。專業群教研室主要負責專業課程的教學、 專業技能培養、 專業實驗實訓室的建設和管理等。
(4)工作室化實訓中心初步建立。專業群現有四個工作室和一個多功能展示廳,分別是攝影攝像工作室、數字影像工作室、圖形圖像工作室、廣告設計工作室、多功能教學展示廳。
[摘要]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分為九類。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和智能組合,每個個體都有各自的強勢智能及強勢智能組合。本研究著重探討多元智能理論在傳媒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如何充分發揮傳媒專業學生的特點及強勢智能,進行優化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傳媒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多元智能 傳媒專業大學生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設計
一、關于多元智能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1983)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于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中國。他提出:智力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以語言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作為核心評判標準,而是多元化的、能夠彼此獨立的各種智力組合。加德納將其歸納為九個種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覺內省智能、肢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理念(加德納后來加上的)。加德納還認為,智力并非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培養和發展的。現實生活中,每個個體都同時擁有以上八種智能,并且都有各自的優勢智能類型。個體之間的差異也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不同的智能類型以及組合方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表現方式,每一種智力也有多種表現形式。我國的素質教育被教育工作者們總結為“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梢?,多元智能的整體性、情景性、發展性、多元性和開發性與國內的素質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二、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
近年來,一些教育理論工作者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探討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思路,為我們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多元智能的開發過程,實際就是學生素質的培養過程。大學英語教學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但我們不能因為重視發展語言能力而忽視其他智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如果語言學習者能善于發現并運用自己擅長的智能或智能組合來學習語言課程,會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多元智能的豐富活動形式可以用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而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協作者,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想方設法激發其潛在的能力,將其強勢智能中的優勢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從而促進其弱勢智能的發展。利用智能組合及智能優勢互補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能夠使語言教學得到較好效果。相應地,在英語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各種智能也會得到開發。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習語言的能力低下并不意味著智能低下,這一點十分重要。人的各種智能是以復雜的方式在人腦中運作的,由于沒有一種智能會單獨存在,只有當各種智能被積極地運用時,學習語言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而,多元智能理論給外語教學帶來很大的啟示。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工具,教師能了解學習者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從學習者的長處和潛能方面去看待每個學習者,能認清學習者以不同的方式展現的對學習材料的理解。認清個體的優勢智能,可以讓學生更易于接受非傳統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成功,從而建立自信。多元智能理論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了系統的方式、多元的方式。對于某個主題或技能,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行探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各種智能會通過搭檔的采訪、需求的評估等方式自然呈現出來。當有多種多樣的活動時,更多的學生能找到參與學習語言的方式。有了多元智能理論的課程設計,學生們能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長處,每個人都能做出各自的貢獻。這也跟任務型學習法正好相吻合。在任務型學習法中,小組里的各個學生根據各自的特長完成不同的任務,比如說一個人可能喜歡做計劃,另一個人更喜歡寫作,還有一個人則擅長在全班匯報小組的任務。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會遇到習慣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的抵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關注通過這些活動訓練的語言本身而不是理論。
在課程設計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喜好及特長有更深刻的認識。多元智能理論為學習者提供了多元的學習方式和展示方式。而學生運用與他們的強勢智能一致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也更利于學生對學習的專注。此外,學生定期對學習進行反思,拓寬了他們對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定義的內涵。學生逐漸增長的學習熱情和成功愿望,也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提高他們對學生的期望值,營造出一種有效的“期望―回饋”的良性循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也可以調整語言教學活動,以此滿足學習者在課堂上的需求。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傳媒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傳媒專業大學生的特點
傳媒專業學生和其他藝術專業學生一樣,都是經過藝考和普通高考選拔出來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他們有與其他專業學生不一樣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點。傳媒專業(如播音、編導等專業)的學生大都思想活躍、情感豐富、觀察力強,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但也會顯現出容易沖動、欠缺理性、忽視現實等方面的不足。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強調藝術素質的發展、忽視文化素質的發展,傳媒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現象。英語作為他們的文化基礎課之一,普遍基礎很差,總體水平偏低。傳媒專業的學生在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上還有注重自我、彰顯個性、強烈直露、善于表現自我等特點。
長期以來,傳媒專業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遠不盡如人意。本研究旨在抓住傳媒專業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智能發展特點和學習風格差異,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理念,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構建傳媒專業學生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模式,提升其英語綜合應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傳媒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元智能理論給教師在選擇教學策略時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引導教師設計出更多的作業形式和教學活動。教師必須設計各種教學活動來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而不僅僅是那些擅長讀寫的學生。教師要結合傳媒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導向,進行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教師要充分發揮傳媒專業學生的優勢智能,以此帶動弱勢智能。他們普遍在音樂節奏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覺內省智能及身體運動智能等方面比較突出,而語言邏輯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等方面則處于相對劣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來發展他們的能力。
1.利用視覺―空間智能,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編導專業的學生創造力、想象力豐富,結合這一特點,可以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改編成短劇進行表演,正是這類學生的興趣所在。如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二單元課文《Deep Concern》,就可以讓學生把母女間的對話改編成短劇并表演出來。在繪聲繪色的表演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的語言知識,并且對代溝、對父母與子女的愛,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2.利用音樂―節奏智能,增強語感和語言文化的熏陶。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擅長演講、音樂、表演,擅長模仿,可以說多才多藝。教學中可采用英文演講、演唱英文歌曲、模仿電影片段表演配音等形式,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才藝,也能在模仿中使所學語言知識內化吸收,并訓練聽說等語言技能。
3.結合身體運動智能,在英語教學中體現“在做中學”。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活動及大量的信息的獲得,都是通過與肢體動作相關的活動實現的,因而,在課堂設計中我們應盡量為學生創造動態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運用運動智能,通過多種渠道吸收、接納知識。如經常采用游戲、討論等形式,運用眼、耳、口,以及肢體來感受及操練語言,讓學生至始至終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4.利用人際關系智能,開展合作學習。傳媒專業學生由于受專業影響,本身就重視人際關系的培養,加上這類學生本身性格開朗,所以適合發揮這一優勢智能,開展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個人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中,運用所學語言,使語言的形式和意義相結合,使語言學習更有交際意義,符合語言學習和運用的規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英語技能,還應傳授交際策略,因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交際。
5.發展自覺內省智能,積極開展自主外語學習。在自主學習中,積極引導并啟發學生對不同階段的學習進行深刻的認識、分析及反省,并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任務類型、明確學習目標,讓他們主動認識并剖析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培養計劃、監控和調整學習策略及學習行為的習慣,以提高自我認知智能,同時帶動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對傳統智力及人才的評判標準是個巨大的挑戰,科學的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探索為我們提供了教改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方針,為我們研究教學策略和實踐以人為本的理念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值得廣大英語教師進一步深入實踐、探討。在針對傳媒專業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智能狀況,靈活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多元的教學設計以及相應的教學評估方式,創造良好的、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信學生們一定能在英語運用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