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10:23:53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財務風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經營環境的復雜多變,特別是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小企業目前面臨著嚴重的財務風險。只有認清風險成因,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小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 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小企業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方便群眾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小企業目前面臨著更多的風險。
一、小企業的特點
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小企業是指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伙形式設立的小企業。小企業具有以下特點:
1.經營方式靈活,創新能力強。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企業經營方式靈活多樣,生命力旺盛,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小企業在激烈的競爭條件下謀求生存和發展的一個現實抉擇,就是依靠其靈活的機制和創新能力并選擇合適的戰略。小企業創造和開發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企業經營規模小,資金有限,風險較高。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小,主要體現在年營業額較少,職工人數少,資產總額較少。資金投入量不大,資源有限,資產負債率高,融資渠道單一而狹窄,主要靠內部積累和親朋好友借款,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相當有限、資金成本高且融資成功的機會小。由于小企業自身積累速度慢,融資困難,資金不足是小企業的先天缺陷,加上小企業大多是新興企業,業務比較單一,在發展中面臨著管理、技術和市場的種種不確定,經營失敗的風險較高,經營失敗的可能性較大。
3.行業涉及面廣,業務比較單一。小企業涉及行業門類齊全,有從事產品的批發銷售,簡單的服裝加工、食品加工,還有機械、化工等。但是它們往往只側重于某一項產品或業務,經營活動簡單,投入和產出少,在市場上不占統治地位,競爭力較弱;很少多元化經營,其業務流程相對簡單。
4.組織結構簡單,組織制度缺失,人員十分有限。小企業的組織結構多采用集權制,經營機構和內部組織機構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管理層次,很多小企業都沒有設立相應的管理決策機構,企業決策通常由業主做出,中層管理人員一般不參與企業決策,決策的民主化程度不夠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規范、技術規范等都很少,或不全面。
5.管理水平不高。小企業的業主和管理人員普遍沒有經過科學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現在管理觀念陳舊,人員選用上任人唯親,處在小企業重要崗位、關鍵崗位的或為心腹或為裙帶關系,不注重才能,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其次,管理方式上過度集權,所有權與經營權結合得較為緊密且集中。小企業的利益與業主個人的利益高度一致。家族式管理現象普遍存在,而且管理隨意性強,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獎懲沒有制度,財務不透明,習慣于業務管理,很多在大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之有效、理論上非常完善的會計政策和技術難以采用,不能完全實施或一貫遵循。
二、小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
其實,小企業的優勢很明顯。投資少,經營靈活,管理難度不大,一有風吹草動自我調控能力強。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的各種情況,小企業無論是經營風險還是財務風險都無法避免。相比之下,其抵御風險的能力,遠遠低于大中型企業。就財務風險而言,具體說來,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量少,尤其是現金數量少,是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最普遍表現。小企業的特性決定著其經營管理的局限性。由于資金量少,小企業一般不太注重長期投資,而主要把焦點關注于日常的短線經營活動。也正是由于把短線投資看得太重,因此會隨時把多余的現金投人經營活動,使得現金的持有量很少;另外,如果銷售不暢或雖然銷售狀況良好但貨款回收不力,依然會導致企業現金流的不暢。
(二)資產的變現能力差,是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另一表現形式。資產的變現能力,取決于企業該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受客戶的青睞程度。一般來說,某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越大,可變現的能力就大;受客戶的青睞程度越高,該資產的變現能力也越大。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不注意資產的本身特性,使得資產變現能力不強,也會導致或加大企業財務風險。
(三)企業資信度低下,是小企業財務風險大的又一表現。企業規模小,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不大,各種風險抵御能力較差,是小企業的主要特征之一。這對于那些寧愿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的金融機構來說,顯然會把小企業打入另類。因此,一旦企業陷入財務危機,要想及時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難上加難。
(四)企業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是小企業財務風險大的集中表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無論是股東價值最大化,還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盈利是企業的硬道理。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只能維護企業的生存;只有擴大再生產,并實現企業價值的不斷增值,才是提高企業債務償還能力,降低財務風險的關鍵。
三、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我國小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傮w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而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1.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指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及其變化,主要包括:(1)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發展的快慢,對企業有重大影響。比如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增長比較快,企業為了跟上這種發展,就會相應地增加廠房、機器、工人等方面的投資。普遍的擴充使資金緊張,利率隨之提高,企業背上巨大的債務負擔,財務風險越來越大。過熱的經濟,遲早要冷卻下來,擴充過度的企業很快就會陷入困境。(2)通貨膨脹發生,會導致企業的收支無序和增加簡單再生產的困難。(3)利率的波動,尤其是利率的上升,會使企業籌資更加艱難或增加利息成本。(4)政府經濟政策對小企業支持 與否、支持的力度大小,都直接影響到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2.法律環境。是指小企業和外部發生經濟關系時所應遵守的各種法律法規和規章。具體內容包括:(1)企業組織法規,如《企業法》、《公司法》等,對企業、股東等利益團體和個體的經濟責任劃分;(2)稅務法規對小企業的特殊政策,可以起到支持或遏止的作用;(3)財務法規對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等等。
3.市場環境。寬松的市場環境,可以讓小企業自主經營,靈活管理,增加贏利,減少風險;而緊張的市場環境,則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體內容包括:(1)市場的公平程度,涉及到小企業能否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問題;(2)市場的競爭程度,直接關系到小企業的興衰與成敗;(3)市場的發達程度,則決定著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二)內部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起決定作用的始終還是內因。不同的小企業由于其戰略和戰術的不同,最終企業的命運就迥然不同。經營管理思想、生產經營方式、企業文化建設和人員素質,都會影響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大小。
1.經營管理思想。經營管理思想主要體現為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和科學態度。冒險型領導者傾向于高負債、快發展管理方式,在內外部環境風調雨順的前提下,它能給企業帶來高收益、低風險;但是,一旦內外部環境惡化,則很容易使企業陷入困境,加大財務風險。而保守型領導者更傾向于低負債、穩發展、低風險的管理方式,不過,有可能錯過極好的發展機會。
2.生產經營方式。生產經營方式主要是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問題。例如,對銷售的賒銷態度,對應收賬款的信用標準、信用期限、現金折扣的約束,對應收賬款的催收與管理,等等。
3.人員素質。人是企業的最活躍因素,人員的素質高低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市場經濟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小企業本身沒有人才優勢,如果企業管理當局忽視了人才的培育與吸收,尤其是高尖端財務人才的招聘與使用,企業的短腿行為就不可避免。
4.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是一個團隊,一個組織。緊密的團隊精神,是企業戰無不勝的法寶。財務風險的克服、企業經營風險的防范,也是如此。
四、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在于了解風險的來源和特征,正確預測、衡量財務風險,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一)提高認識,增強業主或管理者的財務風險意識。小企業業主或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隨著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隨時發生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時有發生。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上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十分注意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同時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去,并享有充分的發言權,對他們提出的關于改善經營管理的意見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加強財務人員的風險觀念,提高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的敏感性和準確的職業判斷力。
(二)健全和完善組織結構控制。小企業應推行產權多元化。產權多元化既可以增加企業融資渠道,又能夠吸收更多股東參與決策,使董事會成員能力互補,謹慎決策,減少失誤,從根本上改變由投資者個人或家族組成,既當業主,又當總經理,還負責監督工作的傳統管理模式。健全合理的組織結構,一是由主要投資者組成董事會,決策企業重大經濟事項;二是全部投資者組成股東大會,監督審議企業重大決策;三是企業部門經理實行公開招聘,錄用具有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秀人員對本企業實施全面管理。同時加強組織結構控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科學劃分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三)強化資金管理,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資金或資金短缺,企業則難以運行。在融資管理方面:加強與各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及金融工具等多條途徑籌集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同時努力降低資產負債比率,增加經營中自有資金的比重。在流動資金管理方面:一是加大應收款催收力度,縮短應收賬款的回收期,落實回款責任;二是合理降低存貨,加快存貨的周轉;三是加強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實行流動資金貸款指標考核;四是加強信用管理,合理確定客戶的信用標準,避免壞賬的產生;五是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加強企業財務制度建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由于受規模、財力、人力等限制,小企業內部控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現象,應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從經濟性、實用性出發,注重實際運作控制。包括:1、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不相容職務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小企業應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降低財務風險。2、授權批準控制制度。小企業應明確規定涉及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內容,企業內部的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3、內部審核制度。財務收支嚴格按照企業章程、董事會決議和企業相關制度規定進行審批,設專職稽核崗位,對會計核算工作按工作范圍和流程進行稽核,對財務收支實行全方位控制和審查。建立和完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使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違規必罰,以罰促糾,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降低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五)切實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大多沒有財務風險方面的專門知識,對他們進行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小企業財會人員素質低,應加強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擴充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當好單位負責人的會計參謀;深入基層,掌握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利用自己掌握的財會知識,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強化財會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其法律自我保護意識;強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六)全面推行預算管理制度。通過預算可以預測預算年度的風險點所在,并預先采取某些風險控制的防范措施,從而規避與化解風險。考慮到收入與成本費用間的配比關系,全面預算體系可以為收入水平增長情況下的成本節約提供較為精確的估計。因此小企業一定要建立嚴謹的預算制度,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七)建立財務風險 預警機制。定期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為企業提供現金可用度的預警信號;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如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經營管理效率、投資風險等預警指標,建立長效的財務預警系統;結合企業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應對策略。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當出現風險信號時,應采取預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風險損失的發生或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的程度。
(八)轉變企業經營策略,采取多種經營和對外投資多元化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小企業在做好主業經營之外,可涉足與主業有關的其他行業,實施以主業為依托的多元化經營,相互補充,增強獲利能力。根據企業自身的能力,合理利用資金,在固定資產、股票和債券等多方面進行投資,綜合分析影響投資的各項因素,對于預期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以分散風險。在選擇投資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利潤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高收益、低風險的方案,使投資總風險降為最小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財務風險;原因;控制
論文提要:本文從資本轉換和增值的角度,闡述了財務風險的本質,進而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分析了形成財務風險的原因。
風險是事件的不確定性引起的,由于對未來結果予以期望所帶來的無法符合期望結果的可能性。簡言之,風險是結果差異引起的結果偏離,即期望結果的可能偏離。財務的本質是本金,即資本的投入與收益。
一、財務風險的本質
公司財務收益及財務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即認為存在財務風險。由于來自不同風險源的各類風險綜合作用的結果終究會反映在財務信息上,因此財務風險可以看作是公司風險的集中體現及最終表現形式。
既然財務風險就是財務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那么財務風險的本質應該在資本投入生產后收益達不到預期結果的可能性,是資本價值形態轉換的風險。
財務風險形成于資本的流動過程中。從資本的墊支到資本增值的創造,最后是資本墊支的回收過程。資本循環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財務風險的痕跡:本金墊支伊始,風險就已經啟動;資本價值轉換和增值的過程,就是風險的轉移和積聚過程。所以說,財務風險是資本價值經營的必然產物。
二、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
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財務風險形成的內部原因及內在財務風險分類
1、內部原因。(1)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2)財務決策和管理缺乏科學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企業內部經營活動是指資金從籌集、投入、運營、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
2、內在財務風險分類。在此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生產經營環節內部因素的影響而可能引起財務收益的不確定性,稱之為內在財務風險。內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籌資過程中負債資金數量和籌資成本以及償還時間;資金投入過程中的投向、數量、結構;生產運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經營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過程中收益的確認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數量和形式。上述這些因素的影響引起的內在財務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籌資風險。它是由于負債融資不能如期償還而帶來的風險。該風險可分為收支性風險和現金風險,收支性風險為收不抵支造成企業不能到期償債以至破產的風險;現金風險為企業某一時段上現金流出額超過現金流入額而造成手中沒有現金償還到期債務而帶來的風險。
(2)內部投資風險。它是指企業對內部資金投入所產生的風險。投入資金不足會破壞生產經營的連續性;投入資金結構比例不合理會形成流動比率過高或過低,固定資產閑置或不足;投入資金效益低等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
(3)經營內部風險。它是由于企業經營收入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風險。這里主要指經營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風險。主要有銷售風險、成本風險、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風險等。這些風險與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密切相關,因此稱其為內部風險。
(4)收益分配風險。它是指收益確認是否適當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學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要求等而產生的風險。
(二)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它也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例如,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價格上漲,使運輸企業增加了營運成本,減少了利潤,無法實現預期的財務收益。目前,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供求變化多端,匯率隨之變化,從而產生風險。上市公司哈高科按照分行業的數據計算,該公司大豆深加工行業所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64.28%。
因此,大豆深加工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07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大豆遭受嚴重挫折,榨油行業大批企業虧損,相應的豆粕價格也在高位波動,影響甚大。2008年年初國內外大豆價格大幅飆升,下游生產企業面臨豆粕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企業在原料采購中沒有話語權,處于相對被動地位,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帶來的外部風險。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一)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而言,獲利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指標最具有代表性。
(二)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面臨財務風險,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采取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和分散風險等策略防范財務風險,這對于降低和化解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三)加強企業財務活動的風險控制
1、籌資活動風險控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將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
2、投資活動風險控制。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在決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體現穩健性原則的平衡器作用。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企業財務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常用有價證券利息收入表示)、應收賬款管理成本、壞賬損失成本。應收賬
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使企業產生利潤,然而并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于應收賬款管理,應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并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兩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張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應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由此形成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摘要】本文以房地產企業為例,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分析,早期預測投資者無力償還債務的可能性和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一、引言
房地產業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興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僅有20年的歷史,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一個成長性很高的行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3年和2004年的房地產綜合景氣指數均在2002年之上。2004年,全國房地產行業完成投資1.3萬億元,比2003年增長28.1%。盡管房價上漲增加了普通購房者的負擔,但旺盛的購房需求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依然是房地產行業景氣的主要支撐。國內有學者指出,未來五年,全國整體房價仍會維持在較高位運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增長態勢將會在較長時期內存在,住房供給偏緊,旺盛的需求仍使供求不平衡。未來某些房價上漲較快的大城市將會帶動地區及全國房價的上漲。
在全國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在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指出,“十五”期間我國房地產行業表現出四方面的問題:資金來源相對單一,銀行風險大;房價增長過快,價格和市場風險偏高;城市開發過快,土地成本升高;粗式開放經營,耗能過大。
深萬科、金融街、深振業等30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近5年來的經營發展狀況表明,房地產行業近年來資產規模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較快,發展迅速,期間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百分比逐年下降,經營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同時,主營業務利潤率呈現出下降趨勢,存貨周轉率也放緩,反映出房地產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經營風險也正逐步顯現。5年來,30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總資產由540億發展到841億,增長了55.69%。其中,存貨凈額由264億增長到了442億,增長了67.78%。主營業務收入由141億增長到274億,增長了94.07%。資產負債率2001年最低,為49.08%,2002最高為54.55%,并呈上升趨勢。反映營運能力的存貨周轉率,從1998年的最低0.37次上升到2001年的最高0.48次,2002年有所下降為0.47次。
房地產業的風險,概括起來主要包括政治風險、政策風險、經濟風險、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利率風險、技術風險、經營風險等,這一風險分類,雖便于描述,但給定量分析帶來了一定困難。有的學者把房地產業的風險劃分為商業風險和財務風險,則便于在風險分析中做到定性定量相結合,靜態動態相補充。
在企業風險研究分析中,早期的風險測度方法主要考慮投資者無力償還債務的可能性,因此風險測量師從財務可行性模型出發。隨著資金時間價值日益受到重視,總投資內部收益率和股本內部收益率成了風險分析重點,從而開始對內部收益率的各因子加以細分,出現了敏感性分析。但這些模型和分析方法,都只是分離地給出各個指標,沒能為決策者提供一個判斷標準和預警信息。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房地產企業的經營風險并做出及時預警,本文擬從定量分析的角度,探索運用Z模型風險分析法,對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預警進行初步嘗試。
Z模型最早是由美國學者Altman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用以計量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在實際運用中,模型得到了逐步補充完善。其分析模型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式中, Z=判別函數值,X1= 營運資金 / 資產總額,X2= 留存收益 / 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 /資產總額,X4= 股東權益賬面價值總額 / 負債賬面價值總額,X5= 銷售收入 /資產總額
企業破產臨界值:
(1)Z < 1.23時,企業處于破產的“危險地帶”;
(2)1.23 < Z< 2.9時,企業處于破產的“灰色地帶”;
(3) Z> 2.9時,企業財務狀況良好。
考慮到企業財務數據源于權責發生制原則,可能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現實的財務質量,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增加了兩個有關現金流量分析的指標:
(1)現金盈利質量率。
現金盈利質量率=現金盈利值/凈利潤。其中,現金盈利值是根據現金流量表提供的財務信息計算出來的企業現金凈收益。計算公式為:現金盈利值=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潤收現+債券利息收現+處置長期資產收現一利息及籌資費用付現。
(2)現金增值質量率。
現金增值質量率=現金增加值/留存收益。其中,現金增加值是企業支付了各項現金分配后的留存現金收益。計算公式為:現金增加值=現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現。
由于上述分析模型沒有把行業因素考慮進來,本文增加了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使其更適合房地產企業特色。
本文第二部分根據萬科公司與行業財務效益狀況指標,資產運營狀況指標等進行比較,分析萬科公司經營狀況;第三部分測算萬科公司Z指數值,與指標的臨界值比較得出警情結論,并與行業Z值比較,進行行業分析;第四部分對警度進行分析評價,并采取措施排警。
二、基本財務指標分析
2002年萬科股份的各項財務指標與市場比較為:
與同業相比,萬科公司償債能力較強,負債比例較小,且短期負債比率大于長期負債比率;資產增長高于同業平均,尤其是凈利潤的增長,說明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總杠桿低于同業平均,股價受銷售變動影響也小;其應收、應付、存貨、資產及現金等價物周轉率高于同業平均。但是,其盈利能力要低于同業。
三、Z模型分析
根據Z模型的公式,算得萬科公司2002年的Z指數指標為:
但是,行業平均值 Z<1.23,即處于破產的危險地帶。由此對比可見,房地產行業的財務警情已經很嚴重,風險很大,就連位居第一的萬科公司也亮起了黃燈。
四、警度分析及排警措施
萬科公司財務風險雖然比起行業平均來要小,但是仍然處于危險地帶。就指數模型來分析,權數比較大的指標如果其對應得財務指標值也大,那么 值就會增大。就萬科公司而言,其盈利能力低于行業平均。如果可以增加利潤,就可使其息稅前利潤等增加,這樣 值也會增大,從而排除警情。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知識經濟為主題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愈來愈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熱點問題。為迎合中國會計改革的新形勢,在論述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內涵及構成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設想。
[關鍵詞]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近20年來,隨著對外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國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多變化的市場狀況,存在著各種難以預測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或困難甚至破產清算的現象不斷增加,財務風險給企業,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從構建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方面展開探討。
一、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內涵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預警職能體系,是降低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后盤活企業財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就是把風險預警機制引入企業內部,讓企業、管理者、員工共同承擔風險責任,使責、權、利三者真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一般地,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
1.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為使預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的組織機構。預警組織機構相對獨立于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預警組織機構的成員是兼職的,由企業經營者,企業內部熟悉管理業務、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的管理人員組成,同時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預警機構獨立開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業的經營過程,它只對企業最高管理者(管理層)負責。預警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可由現有的某些職能部門(如財務部、企管辦、企劃部)來承擔。預警組織制度的實施使預警分析工作經?;?、持續化,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2.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良好的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要能夠有效預知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預先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還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每一個相關的財務風險征兆。主要資料包括內部數據和相關外部市場,行業等數據。這個系統應是開放性的,不僅有財會人員提供的財會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這里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企業會計核算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資料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尋找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及時消除財務風險的工作。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分析良性循環的基礎。
3.財務風險分析機制。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經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原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當風險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難制定相應的措施了。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并不帶任何偏見,從事該項工作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預警分析系統一般有兩個要素:即先行指標和扳機點。先行指標是用于早期評測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指標,扳機點是指控制先行指標的臨界點,也就是預先所準備的因應計劃必須開始起動之點,一旦評測指標超過預定的界限點,則因應計劃隨之而動。
4.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在財務風險分析清楚后,就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轉化措施,盡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制度若要能夠有效運作,就必須要有正確、及時且合乎企業所需要的各種管理咨訊系統,提供及時而完整的經營結果數據,供經營者及各部門負責人以實際經營狀況數據體系,來與財務指標數據相比較。當有超出或低于指標數據的情形發生時,就表示企業財務狀況將有不健全的癥狀產生,經營者應及早依數據所代表的經營內涵做進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絲馬跡,對癥下藥,以防財務惡化。例如,應收賬款周轉率過于緩慢,表示企業營銷部門可能不盡心收取顧客賬款。如此,一來資金運轉將吃緊,二來企業將承受更多的交易風險。此時,營銷部門主管應深入探究緣由,并提出對策。
二、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化解和規避風險,使風險損失減至最小。在經濟體制轉型期,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之相對應,預警機制的建立應是多元的。就企業微觀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選擇:
1.回避風險法?;乇茱L險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風險決策時,盡可能選擇風險較小或無風險的投資方案,這實際上減少了風險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損失的程度;二是實施風險方案過程中,發現不利的情況時,及時中止或調整方案。企業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例如,債權性投資如果能夠使企業實現預期的投資收益,企業在選擇投資方式時,應盡可能采用債權性投資,因為債權性投資風險大大低于股權投資的風險。盡管股權投資可能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但從回避風險的角度考慮,企業還是應當謹慎從事股權性投資。當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說企業不能進行風險性投資。企業為達到影響甚至控制被投資企業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權投資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承擔適當的投資風險是必要的。
2.降低風險法。即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降低風險法可以采取三種策略:一是通過支付一定的代價減少風險損失出現的可能性,降低損失程度。如商業企業銷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幣,購置驗鈔機就可大大減少損失的可能性。又如企業可以建立風險預警、控制系統,配備專門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還應比較控制風險的代價與減少損失之間的關系,只有減少的損失大于控制的成本,這種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強風險主體抵御風險損失的能力。如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產品設計、努力開發新產品及開拓新市場等手段,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因產品滯銷、市場占有率下降而產生的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財務風險。三是通過制定有關的管理制度和辦法來減少損失出現的可能性,如企業采購材料時,堅持驗貨付款,就可能減少貨款被騙的可能性。
3.分散風險法。即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元化經營及對外投資多項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
對于風險投資方案,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經營、共同出資、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這樣就將應由本企業獨家承擔的風險,改為由聯營企業之間共同承擔。實際上這種做法也可以說是一種轉移風險的方法,因為它將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其他企業。
多元化經營,是企業分散風險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業同時介入若干個基本互無關聯的產業部門,生產經營若干類無關聯的產品,在若干個基本互無關聯的市場上與相應的對手展開競爭。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的理論依據在于:從概率統計原理來看,不同產品的利潤率是獨立或不完全相關的,經營多種產業多種產品在時間、空間、利潤上相互補充抵消,可以減少企業利潤風險。具體地,當企業生產經營一種產品時,企業的興衰成敗就集中在此種產品上,而在經營多種產品時,若一種產品銷售不景氣,另一種產品卻可能比較暢銷,當一種產品虧損時,其他的產品卻可能盈利。這樣,企業的經營效益就比較穩定,不會因一種產品的銷路不暢而導致企業虧損或破產。因此,企業在突出主業的前提條件下,可以結合自身的人力、財力與技術研制和開發能力,適度涉足多元化經營,分散財務風險。
對外投資多項化,又稱多元投資,是企業分散風險的另一種有效手段,即企業對外投資時,應將資金投資于不同的投資品種,以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一般來說,長期投資的風險大于短期投資的風險,股權投資的風險大于債權投資的風險,證券組合投資可以分散有價證券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其投資風險低于單項證券投資的風險。多元投資可以達到以豐補歉,以盈補虧、取長補短的目的。當然,風險越大,可能產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對外投資多項化進行分散投資風險的前提就是保證預期的投資收益的實現。
4.轉移風險法。即企業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轉移風險通常有多種形式:A,購買保險法。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可將應由本企業承擔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B,簽訂遠期合同。遠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確購銷雙方在一定期限內的權利和義務。C,轉包法。企業可將風險大的業務,采用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的方式,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來經營,企業定期收取承包費或租金。這樣,企業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風險則轉由承包(租)人來承擔。D,租賃法。企業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經常使用的機器設備,若采取購買的方法,需要馬上籌集資金,既要承擔資本成本,還要承擔固定資產無形損耗的風險;若采取租賃的方式取得,則可以避免這一風險。E,轉賣法。它是指企業根據有關信息和風險預測,將經營風險大的資產提前轉讓出售的方法。
5.自保風險法。自保風險,就是企業自身來承擔風險,即企業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預先制定一套自保風險計劃,平時分期預先提取專項的風險補償金以補償將來可能出現的損失。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兩種策略:一種是遵循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為風險較大的長期負債設立償債基金;另外一種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壞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等來降低和緩沖財務風險。目前,我國要求上市公司提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存貨跌價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風險、穩健經營的重要措施。
6.債務重組法。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具體重組方式有:A,以資產清償債務;B,債務轉為資本(債權轉股權);C,修改其他事項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財務風險,以使企業重新安排財務資金,通過進一步調整,強化企業的財務實力。
【摘 要】本文以“中航油”事件為引子,分析了國有企業由于體制問題而具有的特定財務風險,得出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全局性、長期性的問題。因此本文從企業文化角度探索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途徑:就是建立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
【關鍵詞】國有企業 企業文化 財務風險 風險管理文化
引 言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具體是指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企業利潤(股東權益)的可變性,它與經營風險、資本市場風險一起構成了企業所面臨風險的主體。廣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其中不僅包括由使用財務杠桿帶來的狹義財務風險,還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證券投資風險等諸多內容。以上是對財務風險的一般分類。[1] 基于公司成立背景、公司經營目標、公司所處的環境、進入領域、公司領導層的知識結構和素質不同,又使得國有企業面臨著特有的財務風險。雖然這些財務風險最終的表現形式和一般企業的一樣,但是風險成因確是有國有企業的體制問題所引起的。國有企業在歷史的潮流中扮演的角色是國家大工廠的生產車間。隨著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進行,國有企業計劃經濟時代的運營模式不再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國家以出資者身份干預微觀企業的運行管理,產生了國有股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導致公司治理“人治”而非法制;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受計劃經濟影響,其管理思維和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對其多元化知識的需求;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國有企業管理者不具備風險意識。這些都會給國有企業的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甚至使得國有企業毀于一旦。2004年11月中航油破產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第一部分: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回顧
中航油是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簡稱“中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子公司,1993年在新加坡注冊,當時主要從事石油貿易,并爭取到了中航油集團2%的進口權。2000年,中航油進口權增至98%。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主板上市,中國航油壟斷進口商的地位牢固確立。中航油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6年間,凈資產由1997年的16.8萬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億美元。但就在此期間,其業務范圍逐漸擴大,2003年開始從事石油衍生品場外期權交易,這已經超出保值范圍而進入投機領域,中航油從此身陷險地。2004年第一季度,中航油顯示虧損。當年3月28日,公司賬面虧損580萬美元。就在此時油價一路攀升的情況下,中航油選擇了“展期”方案,繼續賣空待跌,在期權交易中的盤位大增。兩天后,公司公布2003年年報,稱全面贏利3289萬美元,對期貨交易的賬面虧損只字未提。到2004年6月,中航油期權交易的賬面虧損已經達3000萬美元,其仍繼續堅持展期待倉,把所購期權的到期時間全部推至2005年和2006年,同時交易量被進一步放大。10月以后,中航油持有的期權交易總量已達5200萬桶,遠遠超過其每年的實際進口量(約1500萬桶)。此時油價仍在大幅上升,中航油需支付的保證金急劇增加,現金流量很快面臨枯竭。10月10日,中航油賬面虧損達到1.8億美元。這時,中航油才向總部匯報,并請求資金支持。中航油集團于10月21日以籌集資金購買新加坡石油公司股權的名義向一批基金出售其在中航油15%的股份,將所得款項1.08億美元全部貸給中航油補倉。在此次交易中,中航油集團和中航油均未向買家披露上億美元的虧損情況。11月12日,中航油在三季度財務狀況中稱,“公司仍然確信2004年的贏利將超過2003年,從而達到歷史新高”。11月25日,中航油的實際虧損已達3.81億美元。11月29日,中航油被迫關閉的倉位,累計損失已達3.94億美元,正在關閉的剩余倉位預計損失1.6億美元,賬面實際損失和潛虧總計5.54億美元。中航油申請停牌。11月30日,中航油向法院申請債務重組。
中航油財務風險分析
從以上案例介紹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關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中航油”作為國有跨國企業中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面臨的特殊財務風險包括:
(一)因公司目標執行不力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是應該基于公司的未來遠景與總體控制能力,考慮企業人員和財力狀況。如果不具備條件盲目擴張,企業進入不太熟悉的行業或從事不了解的業務,不僅起不到預期的增加贏利渠道和分散風險的作用,反而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從1997年起,經歷了兩年虧損和兩年休眠期后的中航油先后進行了兩次戰略轉型:第一次轉型是從一家船務經紀公司重新定位為以航油采購為主的貿易公司,第二次轉型是從一個純貿易型企業發展到以石油實業投資、國際石油貿易和進口航油采購為一體的工貿結合型的實體企業,成為以中國為依托的石油類跨國企業。依此可以看出,中航油集團在海外設立上市公司的初衷是非常明確——取得一個價格相對平穩的國際油價。從陳久霖擔任中航油總裁起,中航油的運作就偏離了這個初衷:中航油從2001年11月在新加坡上市伊始就開始涉足石油期貨。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中航油公司管理層在沒有向董事會報告并取得批準的情況下,無視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將企業戰略目標移位于投機性期貨交易,這種目標設立的隨意性,以及對目標執行的不力,最終將企業陷入驚濤駭浪之中。
(二)因公司組織結構設置不當、內控無效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管理學理論中,組織結構設計的一個原則就是權責對等,職員(包括高層管理人員)被賦予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與權力對等的責任。權責對等的原則使得公司職員在進行某項活動之前,權衡成功得利和失敗責任;在活動進行時,公司職員時刻以所承擔的責任約束自身的行為。另外,組織崗位設計要求執行和監管部門要嚴格區分,不能出現執行、監管集于一身的情況,否則公司的內控制度就會陷入癱瘓狀態,也就談不上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的事中責任監督和追究。中航油為什么會出現歷時如此之長(幾乎貫穿整個2004年度)、虧損額如此之大(賬面實際損失和潛虧總計5.54億美元)的情況,原因就在于“陳久霖就是中航油”這種現象。雖然中航油上級管理部門有明文規定禁止涉足場外交易,中航油內部也有《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手冊》[2],但是這些都不能構成對陳久霖的責任約束,因為中航油集團充當了中航油的資金支持者角色。即使中航油出現了投資重大錯誤、現金嚴重短缺的情況,陳久霖也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這種投機行為將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應承擔的責任。其實早在2000年發生的安然事件中,我們就應該注重內部監控的重要性,安然作為一個在《財富》500強中排名第七的跨國集團公司轟然倒閉,就是因為缺乏實質性的內部監控:安然的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采取了不干預監控模式,沒有對安然的管理層實施有效的監督,包括沒有查問他們所采用“投資合伙”的創新的會計方法。中航油集團對中航油的干預也僅僅限于文字報告,不了解中航油在出現賬面虧損到申請破產這段期間的財務狀況,這也是導致虧損持續擴大的重要原因。
(三)因公司缺乏風險意識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面臨的市場環境,是全球性的、不由中國政府監管的金融市場。相比國內的一般企業,國有企業還要考慮所進入市場當地政府的監管風險、進入新投資領域的技術風險、競爭對手的情況和本公司內部人才配備情況。 1、當地監管部門的風險。經營場所的政府對市場運行管制不力而給公司帶來的風險。期交所身處市場第一線,對于期貨市場違規行為的發現和糾正具有得天獨厚的獲得證據和技術方面的優勢,無疑是最富效率的期貨監管組織體系。從巴林銀行在1995年2月破產的事件中不難相像新加坡期交所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不力,而中航油(新加坡)進入新加坡交易所進行場外衍生品交易本來就是交易所很難涉及的投機方式,再加上新加坡期交所監管本身存在的不足,因此中航油一進入新加坡期交所就面臨了很大的風險。 2、交易方式的風險(技術風險)。場外衍生交易與交易場所內的石油期貨交易相比,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過程密不透風,風險要比交易所內大的多,而且在國際上場外衍生品交易幾乎是不受政府監管的。 3、對市場競爭對手認識不夠。企業進入海外交易所進行投資,外國炒家很容易得到企業的交易成本、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依此鎖定攻擊對象。中航油對競爭對手以及自身實力的估計都有很大的偏差。事實上,國際競爭對手有意擠壓中資企業。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日本三井銀行、美國高盛公司等先是給中航油 “放賬”操作期權(即在一定金額范圍內不用收取保證金),后又允許挪移盤位,對挪移盤位的風險也沒有說明。后來等到油價沖到歷史高點時,突然取消放賬、提高保證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斬倉。在這種極大的外部壓力下,中航油缺乏足夠的保證金支持,從而負債累累。 4、人才風險。國有跨國公司從事海外投資業務,其人員配備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公司職員的中外籍比例。尤其是參與一線操作的職員構成要考慮到中外比例。公司進行跨國投資業務相關的交易成本、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都暴露在國外投資者眼里。中航油參與交易、掌握最核心機密的關鍵位置交易員仍是外籍人士,面臨著極大的風險;(2)公司職員的知識結構。公司進入不同的領域,所面對的技術和知識結構是不同的,如果公司管理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就意識不到該領域的特殊風險,更談不上對這些風險進行規避和管理。理論上,看漲期權賣方的虧損風險是無限的,一般作為期權賣方需要很強的風險管理能力與相當強大的資金實力,或者手中正好具有充足的對應資產可以履約;在業界,看漲期權的賣方幾乎都要另外做一筆反向交易,以對沖風險。中航油管理層缺乏起碼的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知識。作為首席執行官的陳久霖,并沒有受過石油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正規訓練,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更談不上知悉石油衍生品交易的運作以及背后的博弈之道。參與交易活動的職員亦是如此:有關交易員在初期未經公司管理層書面批準的情況下,擅自操作投機性石油衍生品交易等問題出現后,在討論對策時,該交易員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往后挪移倉位須增加交易量,以及在油價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公司必須追加保證金的情況避而不談,以至連連虧損,卻一路沒有斬倉。同時,通過中航油集團輕易通過陳久霖的“內部救助方案”,不難看出中航油集團內部,亦缺乏真正懂得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的人才(3)公司管理人員和職員對風險管理制度的態度 ISO9000管理風險原則是:有包括把風險管理責任寫進雇員的崗位說明中的組織結構的書面材料;書面的風險處理程序;有檢查是否按程序辦事,風險是否受到控制的審計。因此,公司的風險管理有效不但要有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更在于制度的實質性執行。從相關資料,我們知道中航油制定了完善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手冊》,對每位交易員的虧損額都有規定,問題出在中航油的風險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從以上導致中航油破產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不僅公司的目標設定以及執行情況會給國有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而且公司組織結構的設置也是財務風險產生的誘因;不僅是高層領導和風險監管部門的風險態度會影響財務風險的大小,而且一般職員的風險意識也有助于風險的防范;財務風險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貫穿企業運營的全過程。因此,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如果企業全體職員能夠長期保持風險的危機感,那么這也就是形成了一種企業文化——風險管理文化,這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最理想的狀態。那么,為了能達到這種狀態,我們就要探索構建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借助企業文化將風險意識寓于全體職員,借助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業全體齊心合力抵御風險。以下,我們就來探究如何為企業建立一種文化,并且這種文化以抵御財務風險為目的。
第二部分:構建企業風險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在—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決定了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指導企業目標的形成,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約束著企業員工沿著目標行動。從管理學角度看,管理主要依賴于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權力和文化。權力作為一種支配資源的力量,依靠的是一種硬性的制度約束,這種約束是一種被動約束。文化則是一種一般性的規范指導能力,它往往是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包括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行為習慣。對企業職工素質的培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文化的約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因此只有將風險管理依托于一種文化,才能將約束變為自覺。
(一)塑造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象征物
卓越的企業文化是卓越企業家的人格化。卓越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德才、創新精神、事業心、責任感的綜合反映。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企業家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企業家從本企業的特點出發,以自己的企業哲學、理想、價值觀、倫理觀和風格融合成企業的宗旨、企業價值觀,逐漸被廣大員工所認同、遵守、發展和完善。企業家不是投機商,而應該是一個大膽創新、敢于冒險、注重積累的開拓型人才。企業家精神及企業家的形象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一面鏡子,企業家在風險管理方面的身體力行是員工日常風險管理的一面旗幟。卓越的企業家為了挑戰未來,必須時時提高警覺.企業家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重視員工的參與,提高員工的參與意識。員工是風險管理實踐的操作員,沒有員工參與的風險管理只是紙上談兵;(2)產生先見之明。企業家和高層主管必須發掘和利用整個企業的各種意見和合理化建議,借此來建立對未來的共識和認同,以此來形成卓越的企業文化;(3)重視速度。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下,質量、時間、成本是企業獲得并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法寶,企業的文化也要隨著環境的變化做快速的改善甚至是轉變,使得企業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要求趨同。另外,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不僅要求企業家自身具有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專門知識,還要求在高層管理人員的聘用中考慮其知識結構和人員構成,還要考察其風險管理的態度。
(二)建立風險管理高級管理班子
企業家作為企業文化的象征物,也是企業文化的最初載體。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要靠高級管理職員分解,要靠高級管理職員向職員詮釋,要帶領著企業職員將之付諸行動,引導職員如何體現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收集職員對該文化的感受,對職員偏離該文化的行為糾偏,激發職員為改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出謀劃策,該文化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貢獻也要靠高級管理職員來總結:如果說企業家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締造者,那么高級管理職員就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推行的士卒,而職員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土壤。 (三)構建風險管理文化的組織結構
如果—個企業的組織結構能夠使每個人對實現企業目標有所貢獻,那么這樣的組織結構就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能夠使每個人對實現企業目標有所貢獻,那么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是有效的。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能使不必要的后果與代價降至最低,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則這樣的組織結構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能使不必要的后果與代價降至最低,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則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是有效的。在組織結構中,為建立靈活性而制定的規定越多.組織結構就可能恰當地實現它的目的。在每一組織結構內,必須建立能預料變革并能作出反應的措施和方法。每一企業都是在變化中的內、外部環境中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的。如果—個企業變得僵化,而這種僵化不管是否會成為變革的阻力.程序過于復雜的或部門之司的界限過于固定不變,則該企業就沒有能力去迎接經濟、技術、政治和社會變化的挑戰。構建企業風險管理文化,不但要注意企業內控部門的設置,而且要注重各部門承擔相應的風險;在崗位設計上首先要有風險責任的規定,而后才能賦予其權力,做到權責對等;同時還有注意企業組織結構因風險變動而靈活變動的適應性。 (四)風險管理文化注意力集中在市場
市場是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也是企業風險最終暴露的場所。企業必須制訂一些日常條例來不斷提醒自己。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必須把時間花在外面,花在市場上:監測市場的波動以及時預測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市場以找到分散財務風險的途徑;跟蹤市場發展趨勢以估計企業財務風險損失的發展態勢;權衡企業財力和風險造成的最大損失額度。市場的風險產生是單個企業不能控制的,企業對市場的研究是決定企業是否進入風險領域,或者是已經置身于風險之中時,是保持謹慎態度繼續拼搏還是果斷退出。就中航油事件而言,如果中航油在出現虧損到最終破產這一階段的任一時刻,退出石油期權場外交易,都不會釀成5.54億美元的巨虧,更不會遭致破產。 (五)風險管理文化要有金融上的遠見
企業能夠持續經營,最重要的是現金,而不是賬面上的利潤。財務風險最終的表現都是資不抵債,償還債務只能是企業的現金或者能轉換成現金的財產物資(服務),因此利潤只是虛數。企業如果缺乏現金,就會產生金融上的危機,克服金融危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風險管理文化在金融上的遠見,要求企業量“存”為出。強大的資金后盾不是抵御財務風險的盾牌:風險來源于市場眾多的原因,風險是無限的,但是現金卻是有限的。對于特定企業來說,現金永遠也不能填補因風險產生的“無底洞”。中航油集團給中航油的1.08億美元的貸款未能緩解中航油的財務危機,同樣,即使再給陳久霖提供“5億美元”[3],也改變不了中航油破產的局面。
結束語:
國有跨國企業由于體制上的原因使其存在與一般企業不同的財務風險: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國有跨國企業沒有風險管理的意識;行政上的審批制使得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沿用國有企業改制前的高層管理人員使得國有企業缺乏具備現代金融和風險管理專門技術知識的人才。因此,構建國有跨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不是某個部門就能達到的,也不是某個領導人就能解決的,更不是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就能建立的,當然,依靠引進先進的監控系統[4]來抵御風險也是不現實的。只有建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文化,以企業家的風險管理精神為指導,配合高層管理人員對風險管理文化的執行和組織結構的靈活應變,輔之現代化的風險監控系統,將財務風險管理融入全體職員的意識,滲透到員工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才能形成對企業全局的財務風險抵御的盾牌,才能長期減少或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損失。
摘要 財務風險作為一種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要求企業經營者進行經常性財務分析,防范財務危機, 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Q策。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1 從微觀企業收益狀況考察財務危機
近年來,亞洲經濟動蕩不安,無論從宏觀或微觀方面,都應防范風險,建立預警系統。
首先,從微觀的企業收益來講,有三個層次:其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后的經營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后為經常收益.其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已近破產。即使期間收益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營業務或偶發事件所形成凈資產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價證券及土地。但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可以說已經出現危機信號,這是因為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若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問題不太嚴重的話,是可以正常經營。如三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2 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危機的重要原因
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
3 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
然而,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3.2 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資產獲利能力看: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
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對償債能力,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
上述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二大部分,而經濟效率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帳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
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對企業發展潛力方面選擇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殖率.這里采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對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設計并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運用特爾菲法等確定各個指標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或者加權幾何平均得到平均數即為綜合功效系數,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
然而,企業為適應未預料的需要和機會,應該具備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現金流的流量與時間的能力,這就是財務彈性。主要與企業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有關。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有:用于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與總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其中:
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本金+現金利息支出)
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計算如下
(資產-負債-待處理資產損失-未禰補虧損-潛虧)/(固定資產凈值+在建工程+長期投資)。
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指標有:
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
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
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雖然,上述指標可以預測財務危機,但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于舉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己酥笜擞?;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資產留存收益率以及債務股權比率。其中:
債務股權比率=平均總負債/(平均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無形資產-待處理資產損失)
3.3 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后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采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于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
4 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二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上。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I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及防范有幾方面:由于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一旦籌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資金,可爭取提前還債等補救措施。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并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由于存在風險反感,投資者所要求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用于回報承擔投資風險的那部分額外報酬,稱為收益。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著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企業財務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帳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機會成本,常用有價證券利息收入表示。2)應收帳款管理成本,3)壞帳損失成本。應收帳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使企業產生利潤,然而并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于應收帳款管理在以下幾方面強化:1 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2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3 確定合理的應收帳款比例。4 建立銷售責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摘 要] 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企業的財務決策幾乎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應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和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機構,進一步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 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其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也就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具體來說,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資金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中國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國有企業財務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業中凈資產同比增長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資本積累嚴重不足;過度負債的有52家,不少企業流動比率不足國際警戒標準(200%)。有的企業資產負債率達80%以上,還有的甚至超過100%。一旦市場銷售縮減,很難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資金運轉。從企業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很大。企業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梢?中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另一方面,在中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資金1.42萬億元,占流動資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業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流動資金比重超過50%的有37家。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國企業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中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二、中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存在財務風險是難免的,關鍵是必須了解風險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處于不敗之地。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傮w來看,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的理財活動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
企業財務活動是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下,并受這些環境的制約,包括國民經濟整體的形勢及行業景氣度,國家信貸以及外匯等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及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程度等等。企業理財環境的變化莫測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因為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預見和難以改變的,這必然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活動,比如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利率風險,包括支付的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而中國企業大多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市場觀念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應變能力,面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后,措施不力,財務風險必然產生。
(二)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決策缺乏科學性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也是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在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高,造成負債比重加大,財務風險增高。
(三)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獨特的系統,為使其更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企業不僅應該設置獨立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才能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而中國企業大多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也不嚴格,特別是有的企業管理與監督合而為一,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難以進行有效的約束,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四)企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風險意識
任何系統的運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更是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企業的理財人員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和受專業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都有待提高,他們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法,特別是職業道德和職業判斷能力,還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筆者認為,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首先必須準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企業財務風險的識辨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運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基于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他利用逐步多元鑒別分析逐步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建立起了一個類似回歸方程的Z計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面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總資產。
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量(五種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用一個多元的線性函數公式有機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阿爾曼認為:若Z值小于1.81,則企業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若Z值在1.81~2.99灰色區域,企業財務狀況不明朗;若Z值大于3,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阿爾曼還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斷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2. 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趨勢的惡化來進行預測和監控。通常,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有:(1)現金債務總額比。它等于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負債總額。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流動比率。它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有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3)資產凈利率。它等于凈利潤除以資產總額。它是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好,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同時,資產凈利率又是一個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入或舉債形成的,凈利的多少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密切的關系。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和資金占用量的大小等。(4)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并反映企業對債權人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該比率應以低為好,但當企業經營前景較為樂觀時,可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以獲取負債經營帶來的收益;若企業前景不佳,則應減小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5)資產安全率。它是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差,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計資產變現金額與資產賬面價值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總資產變現償還債務后剩余系數的大小。系數越大,資產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否則反之。
企業可以應用比較、比率分析法來考察其自身歷年以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并借鑒行業指標的平均值與先進企業的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
3. 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當然,一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則即使最先進的預警系統也得不到正常的運轉。由于各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規模等存在差異,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為了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防御機制。(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比如參加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分散機制。(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回避機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的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業上下一心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只有在文化層面上加強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自我無關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處處時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同時,管理層應致力于調查和規劃本企業的風險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雙管齊下,努力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企業領導人員應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擯棄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等主觀決策習好,降低財務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另外,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會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五)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相應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摘要 財務風險作為一種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要求企業經營者進行經常性財務分析,防范財務危機, 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Q策。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1 從微觀企業收益狀況考察財務危機
近年來,亞洲經濟動蕩不安,無論從宏觀或微觀方面,都應防范風險,建立預警系統。
首先,從微觀的企業收益來講,有三個層次:其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后的經營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后為經常收益.其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已近破產。即使期間收益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營業務或偶發事件所形成凈資產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價證券及土地。但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可以說已經出現危機信號,這是因為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若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問題不太嚴重的話,是可以正常經營。如三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2 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危機的重要原因
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
3 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
然而,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3.2 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資產獲利能力看: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
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對償債能力,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
上述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二大部分,而經濟效率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帳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
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對企業發展潛力方面選擇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殖率.這里采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對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設計并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運用特爾菲法等確定各個指標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或者加權幾何平均得到平均數即為綜合功效系數,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
然而,企業為適應未預料的需要和機會,應該具備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現金流的流量與時間的能力,這就是財務彈性。主要與企業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有關。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有:用于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與總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其中:
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本金+現金利息支出)
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計算如下
(資產-負債-待處理資產損失-未禰補虧損-潛虧)/(固定資產凈值+在建工程+長期投資)。
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指標有:
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
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
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雖然,上述指標可以預測財務危機,但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于舉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己酥笜擞?;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資產留存收益率以及債務股權比率。其中:
債務股權比率=平均總負債/(平均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無形資產-待處理資產損失)
3.3 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后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采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于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
4 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二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上。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I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及防范有幾方面:由于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一旦籌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資金,可爭取提前還債等補救措施。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并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由于存在風險反感,投資者所要求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用于回報承擔投資風險的那部分額外報酬,稱為收益。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著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企業財務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帳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機會成本,常用有價證券利息收入表示。2)應收帳款管理成本,3)壞帳損失成本。應收帳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使企業產生利潤,然而并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于應收帳款管理在以下幾方面強化:1 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2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3 確定合理的應收帳款比例。4 建立銷售責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當前勘察設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勘察設計企業面臨著日益增大的財務風險。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建立和完善風險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已成為勘察設計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結合勘察設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對財務風險的來源和成因進行分析,對勘察設計企業如何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作一些探討。
一、勘察設計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和成因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的財務收益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企業財務活動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就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對于勘察設計企業而言,由于其業務主要是提供勘察設計咨詢等勞務服務,能否及時完整地回收貨幣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因而其主要的財務風險是資金回收風險,即勘察設計服務完成以后,所形成的貨幣資金收入在收回時間和金額上具有不確定性,這是勘察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另外,勘察設計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人工智能成本所占比例較高,只要大幅度提高職工工資獎金,分配過多利潤給投資者,就會使企業承擔過高的生產成本和資金成本,收益分配過高從而引發財務風險,可能無法保證企業在預計的經營期間內持續經營。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市場信息的不對稱??辈煸O計企業的經營決策有賴于企業外部的各種市場信息。一般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發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市場信息透明度偏低,勘察設計企業又面臨買方市場、同行業競爭、會計信息失真等諸多因素導致的市場信息不對稱,這將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同時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過高,或者因為有些信息根本無法取得,使得勘察設計企業管理者在做出經營決策時對許多情況不甚了解,從而導致了對客戶的信用評估誤差,產生財務風險。
二是國家政策的復雜多變。國家政策的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風險涉及到相關政策的穩定程度和完善程度。勘察設計企業承擔的多是投資大、時限長的大中型建設項目,相關政策的變化會影響資金回收的確定性。例如,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在建工程后續資金能否及時足額到位;國家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影響項目業主支付貨幣資金的能力。此外,有些地方的政績工程、地方保護主義也會影響順利地回收資金,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是企業的決策者不能控制客戶的未來狀況。例如,客戶的違約??蛻艟芙^按照合約規定履行支付,雖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但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使得勘察設計企業不是被沒完沒了的官司纏身,就是陷入“贏了官司卻要不回錢”的為難境地,并且有可能造成與區域性客戶關系僵化,影響后續工程的承攬。此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客戶經濟狀況惡化、喪失支付能力,這也是勘察設計企業所難以預計和控制的。
二、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無論企業處于生存、發展、盈利的任一階段,財務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控制、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是確保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的前提條件。因此企業必須深入調查、分析和判斷風險程度,采取各種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和規避由企業內部影響因素和主觀因素造成的風險,減少風險損失,提高經營的有效性。
1、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
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既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企業財產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風險責任制。企業主管領導對單位經營風險要負總責,注重風險管理,重點把握重大財務收支決策。二是發揮財務經理的監控作用,防范財務風險。財務經理作為第一管理者的參謀和助手,財務管理是財務經理的重要職責,要嚴格履行職責,注重調查研究,參與重大經營決策,完善財務制度,防范財務風險。三是發揮財務部門的監控作用。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完善資金管理,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成立資金結算中心,集中開戶,統一管理,完善管理辦法,規范結算紀律,增強防范風險意識。
2、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對客戶進行科學的信用評估
信用標準是企業信用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對客戶的信用要求所規定的標準,通常用壞賬損失率作為標準。在應收賬款成本中,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的是客戶拒絕支付或者客戶由于無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壞賬。如果企業財務部門能根據實際,制定合適的信用標準并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將會減少壞賬發生的可能性。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時要注重評估對方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評價其償債能力和信譽,謹慎簽訂合同,有效防范資金回收風險。
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時,通常采用5C評估法:品德,指客戶的信譽,有沒有按期支付勘察設計款的誠意,這是信用評價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戶的支付能力,主要通過對客戶以往經營活動中的支付行為,以及資產負債表來分析判斷;資本,指客戶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主要根據資本金和所有者權益的大小和比率來判斷;抵押品,指客戶拒絕付款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作抵押的資產,這一條尤其適用于信用狀況有爭議的客戶;條件,指可能影響客戶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主要了解在經濟狀態發生變化時或一些特殊的經濟事件發生時,會對客戶的付款能力產生什么影響。
3、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應收賬款內控制度。首先,建立合同審查簽證制度,每份經濟合同須經合同管理部門和法律咨詢單位審查簽證后,才能加蓋合同章。嚴格簽約資格,嚴格法人委托制,嚴禁無授權、無資格簽約。其次是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應收款項并提供相關方面的信息,將信息及時準確地反饋給單位領導。再者,建立內部責任考核制度,相關業務人員必須對所發生的業務承擔責任。對以前年度的欠款,要加大清欠力度,組織一支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清欠隊伍,實行承包催收責任制。
第二,制定適宜、有效的收款政策,規避財務風險。企業應定期分析應收款項帳齡,緊密跟蹤應收款項的還款情況,根據不同特點制定收款政策。例如,應收賬款拖延時間越長,發生壞賬損失的概率就越高。企業應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資金回收方式,如債務重組、債務減免、實物抵債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壞賬發生的風險。
4、合理制訂利潤分配率,防范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的主觀隨意性較強,沒有一個客觀的控制標準。既要使投資者滿意,又要控制資金成本,考慮擴大再生產,是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的矛盾,其核心體現為利潤分配率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有計劃地建立價格變動補償基金,保證收益分配不影響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堅決制止短期行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爭取使投資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遞增趨勢。三是考慮企業下一年生產情況和資金使用來源,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需要,盡力降低資金成本。四是結合企業償債能力強弱,確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5、建立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
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是指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功能體系,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應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抓好有效控制點,將企業財務與經營管理、發展戰略聯系起來,密切關注可能會引發經營與財務風險的“事故多發地帶”,由此形成針對風險隱患的風險控制點、資金成本控制點,投資項目中的投資回報、投資回收期控制點,股東權益、利潤分配等方面的利益關系控制點。企業財務風險的失控會引發財務危機,財務危機的加劇最終會導致經營危機。應當對上述各項控制點進行預警分析,施加有效控制。
當然,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方法還應包括重視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堅持積極穩健的財務會計政策、建立財務危機警戒系統等,但這些方法難以防范和化解道德風險,因此,勘察設計企業應揚長避短,考慮成本效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企業激勵和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運作,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摘要】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經營中所不可避免的問題。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復雜和多變。然而現實中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仍有分歧,本文針對現實理論中對財務風險的不同的認識觀點來探討財務風險,通過比較明確企業財務風險的真正涵義,從而達到指導實踐的目。
【關鍵詞】財務風險、籌資風險、生產經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財務風險便隨著企業外部競爭的加劇應運而生。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財務風險更是企業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對企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實中無論理論界還是實踐工作中都片面的強調了如何有效的規避和防范風險卻忽視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最基本的認識。
一、財務風險認識中的幾種不同觀點
現論界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三種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它是企業在籌集資金過程中,由于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風險。財務風險的實質是企業負債經營所產生的風險。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借入資金,這個企業就不會發生財務風險,而只有經營風險;如果企業有借入資金,這個企業就存在著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企業借入資金必須按期還本付息,在未來償還債務能力不確定的情況下,就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壓力和負擔,使企業面臨著資不抵債的潛在風險,這也就形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達到規模經濟,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又不得不想方設法籌借經營性資金,進行負債經營。
第二種觀點認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個方面和某個環節中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動四個方面,相應的,也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財務風險需要企業去面對。籌資風險即借入資金而增加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投資風險即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的使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而發生的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即產品銷售出去,其貨幣資金收回的時間和金額的不確定性;收益分配風險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后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而帶來的風險。財務風險與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密切相關,是企業生產中所不可避免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是資本流通過程中的產物。從資本運動的角度看,在G—W……P……W’—G’的資本運動過程中,資本流通的始極是貨幣本金的墊支,終極是得到價值量增加的貨幣本金收回,財務是為了重新獲得貨幣而墊支貨幣所進行的運動。所以,財務的風險萌芽于本金墊支之時,只要籌集貨幣并把貨幣作為資本來使用,資本就具有無法得到價值增值的風險。資本的流通過程,既是財務風險的轉移過程,又是財務風險的積聚過程,某一資本形態的風險不僅接納了上一資本形態的風險,同時又吸收了本形態新的風險。一個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業績如何,必然會體現在企業資金運動的狀況和結果上,表現為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和財務成果的大小。因此,企業的財務風險包括財務狀況的風險和財務成果的風險。財務成果即財務收益(或現金凈流入)及獲利能力等;財務狀況即企業的資產結構、資本結構及償債能力等。從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偏離的趨勢看,出現偏差的結果只有兩種,即財務狀況的變好或者變壞,財務成果的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既表現為財務結構不合理而可能面臨的償債壓力,也表現為企業利潤的不確定性。于是財務結構是財務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是財務的靜態表現;財務成果則是財務運動的過程表現,這兩者要共同構成了財務風險,在管理企業財務風險時,這兩者同時要納入到財務風險的監測體系中。
上述三個觀點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主要有:1.對風險的描述是一致的即認為風險是當一項活動會產生幾種不同的可能結果且這些結果的概率和可能性可以推算時,則認為這種活動是有風險的。2.都包括籌資活動所帶來的風險。它們的區別只要是:1.三種觀點對財務風險的內涵認識不同。第一種觀點只是強調了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企業負債經營帶來的籌資風險,認為籌資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全部而忽視了企業其他方面所帶來的財務風險;第二種觀點從企業資金運動的整個過程來認識企業財務風險,較全面的涵蓋了企業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實踐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第三種觀點認為從企業資本墊支開始就產生了風險,隨著企業生產程序更替而產生和積累了其他方面的風險,最后從影響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習性劃分為財務狀況風險和財務成果風險。2.三種觀點對財務風險認識的外延不同。第一種觀點僅認為企業貨幣資金無法償還企業到期債務時而產生的風險,第二種觀點則是從財務活動的各種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來全面認識財務風險的,將財務風險產生的各種可能因素都包括進去。第三種觀點同樣也是從企業資本流通的各個環節全面認識財務風險,將影響企業財務運作的各種財務風險因素都予以考慮。
本文認為第一種觀點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認識帶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種觀點分別不同的角度認識企業的財務風險,帶有全面性和指導意義。
二、產生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對企業財務風險認識問題明確之后那么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因此只有清楚認識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在實踐工作中也就能更好的防范財務風險,從而達到規避風險提高效益的目的。在這里根據上述后兩種觀點概括出以下幾種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
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這種過高的負債比率不但使企業有利息負擔而且到期要償還高額債務本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
2.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弱。
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使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3.企業的財務決策失望導致企業經營管理不善。
由于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的籌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威脅到企業到期債務的償還,從而加大了企業財務風險。通常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經營不善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導致各種不同財務風險的產生。
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企業所無法控制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由于這些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增大了企業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財務風險是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然而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個復雜的問題,面臨各種各樣不同的風險,主要有企業內部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外部風險: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等。這些不同的風險構成了企業需要面對的復雜的風險系統。各種不同的風險之間也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于企業。例如當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增大時,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有增大的趨勢,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全面分析各種不同的風險產生原因,增強企業抵御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的競爭力,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當前勘察設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勘察設計企業面臨著日益增大的財務風險。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建立和完善風險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已成為勘察設計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結合勘察設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對財務風險的來源和成因進行分析,對勘察設計企業如何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作一些探討。
一、勘察設計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和成因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的財務收益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企業財務活動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就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對于勘察設計企業而言,由于其業務主要是提供勘察設計咨詢等勞務服務,能否及時完整地回收貨幣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因而其主要的財務風險是資金回收風險,即勘察設計服務完成以后,所形成的貨幣資金收入在收回時間和金額上具有不確定性,這是勘察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另外,勘察設計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人工智能成本所占比例較高,只要大幅度提高職工工資獎金,分配過多利潤給投資者,就會使企業承擔過高的生產成本和資金成本,收益分配過高從而引發財務風險,可能無法保證企業在預計的經營期間內持續經營。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市場信息的不對稱??辈煸O計企業的經營決策有賴于企業外部的各種市場信息。一般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發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市場信息透明度偏低,勘察設計企業又面臨買方市場、同行業競爭、會計信息失真等諸多因素導致的市場信息不對稱,這將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同時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過高,或者因為有些信息根本無法取得,使得勘察設計企業管理者在做出經營決策時對許多情況不甚了解,從而導致了對客戶的信用評估誤差,產生財務風險。
二是國家政策的復雜多變。國家政策的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風險涉及到相關政策的穩定程度和完善程度??辈煸O計企業承擔的多是投資大、時限長的大中型建設項目,相關政策的變化會影響資金回收的確定性。例如,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在建工程后續資金能否及時足額到位;國家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影響項目業主支付貨幣資金的能力。此外,有些地方的政績工程、地方保護主義也會影響順利地回收資金,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是企業的決策者不能控制客戶的未來狀況。例如,客戶的違約。客戶拒絕按照合約規定履行支付,雖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但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使得勘察設計企業不是被沒完沒了的官司纏身,就是陷入“贏了官司卻要不回錢”的為難境地,并且有可能造成與區域性客戶關系僵化,影響后續工程的承攬。此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客戶經濟狀況惡化、喪失支付能力,這也是勘察設計企業所難以預計和控制的。
二、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無論企業處于生存、發展、盈利的任一階段,財務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控制、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是確保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的前提條件。因此企業必須深入調查、分析和判斷風險程度,采取各種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和規避由企業內部影響因素和主觀因素造成的風險,減少風險損失,提高經營的有效性。
1、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
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既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企業財產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風險責任制。企業主管領導對單位經營風險要負總責,注重風險管理,重點把握重大財務收支決策。二是發揮財務經理的監控作用,防范財務風險。財務經理作為第一管理者的參謀和助手,財務管理是財務經理的重要職責,要嚴格履行職責,注重調查研究,參與重大經營決策,完善財務制度,防范財務風險。三是發揮財務部門的監控作用。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完善資金管理,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成立資金結算中心,集中開戶,統一管理,完善管理辦法,規范結算紀律,增強防范風險意識。
2、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對客戶進行科學的信用評估
信用標準是企業信用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對客戶的信用要求所規定的標準,通常用壞賬損失率作為標準。在應收賬款成本中,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的是客戶拒絕支付或者客戶由于無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壞賬。如果企業財務部門能根據實際,制定合適的信用標準并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將會減少壞賬發生的可能性。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時要注重評估對方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評價其償債能力和信譽,謹慎簽訂合同,有效防范資金回收風險。
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時,通常采用5C評估法:品德,指客戶的信譽,有沒有按期支付勘察設計款的誠意,這是信用評價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戶的支付能力,主要通過對客戶以往經營活動中的支付行為,以及資產負債表來分析判斷;資本,指客戶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主要根據資本金和所有者權益的大小和比率來判斷;抵押品,指客戶拒絕付款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作抵押的資產,這一條尤其適用于信用狀況有爭議的客戶;條件,指可能影響客戶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主要了解在經濟狀態發生變化時或一些特殊的經濟事件發生時,會對客戶的付款能力產生什么影響。
3、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應收賬款內控制度。首先,建立合同審查簽證制度,每份經濟合同須經合同管理部門和法律咨詢單位審查簽證后,才能加蓋合同章。嚴格簽約資格,嚴格法人委托制,嚴禁無授權、無資格簽約。其次是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應收款項并提供相關方面的信息,將信息及時準確地反饋給單位領導。再者,建立內部責任考核制度,相關業務人員必須對所發生的業務承擔責任。對以前年度的欠款,要加大清欠力度,組織一支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清欠隊伍,實行承包催收責任制。
第二,制定適宜、有效的收款政策,規避財務風險。企業應定期分析應收款項帳齡,緊密跟蹤應收款項的還款情況,根據不同特點制定收款政策。例如,應收賬款拖延時間越長,發生壞賬損失的概率就越高。企業應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資金回收方式,如債務重組、債務減免、實物抵債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壞賬發生的風險。
4、合理制訂利潤分配率,防范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的主觀隨意性較強,沒有一個客觀的控制標準。既要使投資者滿意,又要控制資金成本,考慮擴大再生產,是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的矛盾,其核心體現為利潤分配率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有計劃地建立價格變動補償基金,保證收益分配不影響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堅決制止短期行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爭取使投資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遞增趨勢。三是考慮企業下一年生產情況和資金使用來源,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需要,盡力降低資金成本。四是結合企業償債能力強弱,確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5、建立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
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是指在財務風險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功能體系,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應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抓好有效控制點,將企業財務與經營管理、發展戰略聯系起來,密切關注可能會引發經營與財務風險的“事故多發地帶”,由此形成針對風險隱患的風險控制點、資金成本控制點,投資項目中的投資回報、投資回收期控制點,股東權益、利潤分配等方面的利益關系控制點。企業財務風險的失控會引發財務危機,財務危機的加劇最終會導致經營危機。應當對上述各項控制點進行預警分析,施加有效控制。
當然,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方法還應包括重視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堅持積極穩健的財務會計政策、建立財務危機警戒系統等,但這些方法難以防范和化解道德風險,因此,勘察設計企業應揚長避短,考慮成本效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企業激勵和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運作,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摘 要】本文以“中航油”事件為引子,分析了國有企業由于體制問題而具有的特定財務風險,得出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全局性、長期性的問題。因此本文從企業文化角度探索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途徑:就是建立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
【關鍵詞】國有企業 企業文化 財務風險 風險管理文化
引 言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具體是指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企業利潤(股東權益)的可變性,它與經營風險、資本市場風險一起構成了企業所面臨風險的主體。廣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其中不僅包括由使用財務杠桿帶來的狹義財務風險,還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證券投資風險等諸多內容。以上是對財務風險的一般分類。[1] 基于公司成立背景、公司經營目標、公司所處的環境、進入領域、公司領導層的知識結構和素質不同,又使得國有企業面臨著特有的財務風險。雖然這些財務風險最終的表現形式和一般企業的一樣,但是風險成因確是有國有企業的體制問題所引起的。國有企業在歷史的潮流中扮演的角色是國家大工廠的生產車間。隨著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進行,國有企業計劃經濟時代的運營模式不再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國家以出資者身份干預微觀企業的運行管理,產生了國有股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導致公司治理“人治”而非法制;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受計劃經濟影響,其管理思維和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對其多元化知識的需求;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國有企業管理者不具備風險意識。這些都會給國有企業的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甚至使得國有企業毀于一旦。2004年11月中航油破產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第一部分: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回顧
中航油是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簡稱“中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子公司,1993年在新加坡注冊,當時主要從事石油貿易,并爭取到了中航油集團2%的進口權。2000年,中航油進口權增至98%。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主板上市,中國航油壟斷進口商的地位牢固確立。中航油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6年間,凈資產由1997年的16.8萬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億美元。但就在此期間,其業務范圍逐漸擴大,2003年開始從事石油衍生品場外期權交易,這已經超出保值范圍而進入投機領域,中航油從此身陷險地。2004年第一季度,中航油顯示虧損。當年3月28日,公司賬面虧損580萬美元。就在此時油價一路攀升的情況下,中航油選擇了“展期”方案,繼續賣空待跌,在期權交易中的盤位大增。兩天后,公司公布2003年年報,稱全面贏利3289萬美元,對期貨交易的賬面虧損只字未提。到2004年6月,中航油期權交易的賬面虧損已經達3000萬美元,其仍繼續堅持展期待倉,把所購期權的到期時間全部推至2005年和2006年,同時交易量被進一步放大。10月以后,中航油持有的期權交易總量已達5200萬桶,遠遠超過其每年的實際進口量(約1500萬桶)。此時油價仍在大幅上升,中航油需支付的保證金急劇增加,現金流量很快面臨枯竭。10月10日,中航油賬面虧損達到1.8億美元。這時,中航油才向總部匯報,并請求資金支持。中航油集團于10月21日以籌集資金購買新加坡石油公司股權的名義向一批基金出售其在中航油15%的股份,將所得款項1.08億美元全部貸給中航油補倉。在此次交易中,中航油集團和中航油均未向買家披露上億美元的虧損情況。11月12日,中航油在三季度財務狀況中稱,“公司仍然確信2004年的贏利將超過2003年,從而達到歷史新高”。11月25日,中航油的實際虧損已達3.81億美元。11月29日,中航油被迫關閉的倉位,累計損失已達3.94億美元,正在關閉的剩余倉位預計損失1.6億美元,賬面實際損失和潛虧總計5.54億美元。中航油申請停牌。11月30日,中航油向法院申請債務重組。
中航油財務風險分析
從以上案例介紹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關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中航油”作為國有跨國企業中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面臨的特殊財務風險包括:
(一)因公司目標執行不力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是應該基于公司的未來遠景與總體控制能力,考慮企業人員和財力狀況。如果不具備條件盲目擴張,企業進入不太熟悉的行業或從事不了解的業務,不僅起不到預期的增加贏利渠道和分散風險的作用,反而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從1997年起,經歷了兩年虧損和兩年休眠期后的中航油先后進行了兩次戰略轉型:第一次轉型是從一家船務經紀公司重新定位為以航油采購為主的貿易公司,第二次轉型是從一個純貿易型企業發展到以石油實業投資、國際石油貿易和進口航油采購為一體的工貿結合型的實體企業,成為以中國為依托的石油類跨國企業。依此可以看出,中航油集團在海外設立上市公司的初衷是非常明確——取得一個價格相對平穩的國際油價。從陳久霖擔任中航油總裁起,中航油的運作就偏離了這個初衷:中航油從2001年11月在新加坡上市伊始就開始涉足石油期貨。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中航油公司管理層在沒有向董事會報告并取得批準的情況下,無視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將企業戰略目標移位于投機性期貨交易,這種目標設立的隨意性,以及對目標執行的不力,最終將企業陷入驚濤駭浪之中。
(二)因公司組織結構設置不當、內控無效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管理學理論中,組織結構設計的一個原則就是權責對等,職員(包括高層管理人員)被賦予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與權力對等的責任。權責對等的原則使得公司職員在進行某項活動之前,權衡成功得利和失敗責任;在活動進行時,公司職員時刻以所承擔的責任約束自身的行為。另外,組織崗位設計要求執行和監管部門要嚴格區分,不能出現執行、監管集于一身的情況,否則公司的內控制度就會陷入癱瘓狀態,也就談不上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的事中責任監督和追究。中航油為什么會出現歷時如此之長(幾乎貫穿整個2004年度)、虧損額如此之大(賬面實際損失和潛虧總計5.54億美元)的情況,原因就在于“陳久霖就是中航油”這種現象。雖然中航油上級管理部門有明文規定禁止涉足場外交易,中航油內部也有《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手冊》[2],但是這些都不能構成對陳久霖的責任約束,因為中航油集團充當了中航油的資金支持者角色。即使中航油出現了投資重大錯誤、現金嚴重短缺的情況,陳久霖也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這種投機行為將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應承擔的責任。其實早在2000年發生的安然事件中,我們就應該注重內部監控的重要性,安然作為一個在《財富》500強中排名第七的跨國集團公司轟然倒閉,就是因為缺乏實質性的內部監控:安然的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采取了不干預監控模式,沒有對安然的管理層實施有效的監督,包括沒有查問他們所采用“投資合伙”的創新的會計方法。中航油集團對中航油的干預也僅僅限于文字報告,不了解中航油在出現賬面虧損到申請破產這段期間的財務狀況,這也是導致虧損持續擴大的重要原因。
(三)因公司缺乏風險意識而誘發的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面臨的市場環境,是全球性的、不由中國政府監管的金融市場。相比國內的一般企業,國有企業還要考慮所進入市場當地政府的監管風險、進入新投資領域的技術風險、競爭對手的情況和本公司內部人才配備情況。 1、當地監管部門的風險。經營場所的政府對市場運行管制不力而給公司帶來的風險。期交所身處市場第一線,對于期貨市場違規行為的發現和糾正具有得天獨厚的獲得證據和技術方面的優勢,無疑是最富效率的期貨監管組織體系。從巴林銀行在1995年2月破產的事件中不難相像新加坡期交所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不力,而中航油(新加坡)進入新加坡交易所進行場外衍生品交易本來就是交易所很難涉及的投機方式,再加上新加坡期交所監管本身存在的不足,因此中航油一進入新加坡期交所就面臨了很大的風險。 2、交易方式的風險(技術風險)。場外衍生交易與交易場所內的石油期貨交易相比,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過程密不透風,風險要比交易所內大的多,而且在國際上場外衍生品交易幾乎是不受政府監管的。 3、對市場競爭對手認識不夠。企業進入海外交易所進行投資,外國炒家很容易得到企業的交易成本、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依此鎖定攻擊對象。中航油對競爭對手以及自身實力的估計都有很大的偏差。事實上,國際競爭對手有意擠壓中資企業。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日本三井銀行、美國高盛公司等先是給中航油 “放賬”操作期權(即在一定金額范圍內不用收取保證金),后又允許挪移盤位,對挪移盤位的風險也沒有說明。后來等到油價沖到歷史高點時,突然取消放賬、提高保證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斬倉。在這種極大的外部壓力下,中航油缺乏足夠的保證金支持,從而負債累累。 4、人才風險。國有跨國公司從事海外投資業務,其人員配備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公司職員的中外籍比例。尤其是參與一線操作的職員構成要考慮到中外比例。公司進行跨國投資業務相關的交易成本、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都暴露在國外投資者眼里。中航油參與交易、掌握最核心機密的關鍵位置交易員仍是外籍人士,面臨著極大的風險;(2)公司職員的知識結構。公司進入不同的領域,所面對的技術和知識結構是不同的,如果公司管理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就意識不到該領域的特殊風險,更談不上對這些風險進行規避和管理。理論上,看漲期權賣方的虧損風險是無限的,一般作為期權賣方需要很強的風險管理能力與相當強大的資金實力,或者手中正好具有充足的對應資產可以履約;在業界,看漲期權的賣方幾乎都要另外做一筆反向交易,以對沖風險。中航油管理層缺乏起碼的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知識。作為首席執行官的陳久霖,并沒有受過石油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正規訓練,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更談不上知悉石油衍生品交易的運作以及背后的博弈之道。參與交易活動的職員亦是如此:有關交易員在初期未經公司管理層書面批準的情況下,擅自操作投機性石油衍生品交易等問題出現后,在討論對策時,該交易員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往后挪移倉位須增加交易量,以及在油價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公司必須追加保證金的情況避而不談,以至連連虧損,卻一路沒有斬倉。同時,通過中航油集團輕易通過陳久霖的“內部救助方案”,不難看出中航油集團內部,亦缺乏真正懂得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的人才(3)公司管理人員和職員對風險管理制度的態度 ISO9000管理風險原則是:有包括把風險管理責任寫進雇員的崗位說明中的組織結構的書面材料;書面的風險處理程序;有檢查是否按程序辦事,風險是否受到控制的審計。因此,公司的風險管理有效不但要有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更在于制度的實質性執行。從相關資料,我們知道中航油制定了完善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手冊》,對每位交易員的虧損額都有規定,問題出在中航油的風險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從以上導致中航油破產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不僅公司的目標設定以及執行情況會給國有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而且公司組織結構的設置也是財務風險產生的誘因;不僅是高層領導和風險監管部門的風險態度會影響財務風險的大小,而且一般職員的風險意識也有助于風險的防范;財務風險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貫穿企業運營的全過程。因此,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如果企業全體職員能夠長期保持風險的危機感,那么這也就是形成了一種企業文化——風險管理文化,這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最理想的狀態。那么,為了能達到這種狀態,我們就要探索構建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借助企業文化將風險意識寓于全體職員,借助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業全體齊心合力抵御風險。以下,我們就來探究如何為企業建立一種文化,并且這種文化以抵御財務風險為目的。
第二部分:構建企業風險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在—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決定了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指導企業目標的形成,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約束著企業員工沿著目標行動。從管理學角度看,管理主要依賴于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權力和文化。權力作為一種支配資源的力量,依靠的是一種硬性的制度約束,這種約束是一種被動約束。文化則是一種一般性的規范指導能力,它往往是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包括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行為習慣。對企業職工素質的培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文化的約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因此只有將風險管理依托于一種文化,才能將約束變為自覺。
(一)塑造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象征物
卓越的企業文化是卓越企業家的人格化。卓越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德才、創新精神、事業心、責任感的綜合反映。因為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企業家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企業家從本企業的特點出發,以自己的企業哲學、理想、價值觀、倫理觀和風格融合成企業的宗旨、企業價值觀,逐漸被廣大員工所認同、遵守、發展和完善。企業家不是投機商,而應該是一個大膽創新、敢于冒險、注重積累的開拓型人才。企業家精神及企業家的形象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一面鏡子,企業家在風險管理方面的身體力行是員工日常風險管理的一面旗幟。卓越的企業家為了挑戰未來,必須時時提高警覺.企業家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重視員工的參與,提高員工的參與意識。員工是風險管理實踐的操作員,沒有員工參與的風險管理只是紙上談兵;(2)產生先見之明。企業家和高層主管必須發掘和利用整個企業的各種意見和合理化建議,借此來建立對未來的共識和認同,以此來形成卓越的企業文化;(3)重視速度。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下,質量、時間、成本是企業獲得并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法寶,企業的文化也要隨著環境的變化做快速的改善甚至是轉變,使得企業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要求趨同。另外,企業的風險管理文化不僅要求企業家自身具有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專門知識,還要求在高層管理人員的聘用中考慮其知識結構和人員構成,還要考察其風險管理的態度。
(二)建立風險管理高級管理班子
企業家作為企業文化的象征物,也是企業文化的最初載體。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要靠高級管理職員分解,要靠高級管理職員向職員詮釋,要帶領著企業職員將之付諸行動,引導職員如何體現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收集職員對該文化的感受,對職員偏離該文化的行為糾偏,激發職員為改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出謀劃策,該文化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貢獻也要靠高級管理職員來總結:如果說企業家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締造者,那么高級管理職員就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推行的士卒,而職員是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土壤。 (三)構建風險管理文化的組織結構
如果—個企業的組織結構能夠使每個人對實現企業目標有所貢獻,那么這樣的組織結構就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能夠使每個人對實現企業目標有所貢獻,那么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是有效的。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能使不必要的后果與代價降至最低,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則這樣的組織結構是有效的。同理,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能使不必要的后果與代價降至最低,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則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是有效的。在組織結構中,為建立靈活性而制定的規定越多.組織結構就可能恰當地實現它的目的。在每一組織結構內,必須建立能預料變革并能作出反應的措施和方法。每一企業都是在變化中的內、外部環境中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的。如果—個企業變得僵化,而這種僵化不管是否會成為變革的阻力.程序過于復雜的或部門之司的界限過于固定不變,則該企業就沒有能力去迎接經濟、技術、政治和社會變化的挑戰。構建企業風險管理文化,不但要注意企業內控部門的設置,而且要注重各部門承擔相應的風險;在崗位設計上首先要有風險責任的規定,而后才能賦予其權力,做到權責對等;同時還有注意企業組織結構因風險變動而靈活變動的適應性。 (四)風險管理文化注意力集中在市場
市場是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也是企業風險最終暴露的場所。企業必須制訂一些日常條例來不斷提醒自己。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必須把時間花在外面,花在市場上:監測市場的波動以及時預測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市場以找到分散財務風險的途徑;跟蹤市場發展趨勢以估計企業財務風險損失的發展態勢;權衡企業財力和風險造成的最大損失額度。市場的風險產生是單個企業不能控制的,企業對市場的研究是決定企業是否進入風險領域,或者是已經置身于風險之中時,是保持謹慎態度繼續拼搏還是果斷退出。就中航油事件而言,如果中航油在出現虧損到最終破產這一階段的任一時刻,退出石油期權場外交易,都不會釀成5.54億美元的巨虧,更不會遭致破產。 (五)風險管理文化要有金融上的遠見
企業能夠持續經營,最重要的是現金,而不是賬面上的利潤。財務風險最終的表現都是資不抵債,償還債務只能是企業的現金或者能轉換成現金的財產物資(服務),因此利潤只是虛數。企業如果缺乏現金,就會產生金融上的危機,克服金融危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風險管理文化在金融上的遠見,要求企業量“存”為出。強大的資金后盾不是抵御財務風險的盾牌:風險來源于市場眾多的原因,風險是無限的,但是現金卻是有限的。對于特定企業來說,現金永遠也不能填補因風險產生的“無底洞”。中航油集團給中航油的1.08億美元的貸款未能緩解中航油的財務危機,同樣,即使再給陳久霖提供“5億美元”[3],也改變不了中航油破產的局面。
結束語:
國有跨國企業由于體制上的原因使其存在與一般企業不同的財務風險: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使得國有跨國企業沒有風險管理的意識;行政上的審批制使得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沿用國有企業改制前的高層管理人員使得國有企業缺乏具備現代金融和風險管理專門技術知識的人才。因此,構建國有跨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不是某個部門就能達到的,也不是某個領導人就能解決的,更不是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就能建立的,當然,依靠引進先進的監控系統[4]來抵御風險也是不現實的。只有建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文化,以企業家的風險管理精神為指導,配合高層管理人員對風險管理文化的執行和組織結構的靈活應變,輔之現代化的風險監控系統,將財務風險管理融入全體職員的意識,滲透到員工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才能形成對企業全局的財務風險抵御的盾牌,才能長期減少或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損失。
[摘 要] 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企業的財務決策幾乎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應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和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機構,進一步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 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其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也就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具體來說,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資金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中國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國有企業財務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業中凈資產同比增長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資本積累嚴重不足;過度負債的有52家,不少企業流動比率不足國際警戒標準(200%)。有的企業資產負債率達80%以上,還有的甚至超過100%。一旦市場銷售縮減,很難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資金運轉。從企業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很大。企業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梢?中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這可以增加企業利潤,但相當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另一方面,在中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資金1.42萬億元,占流動資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業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流動資金比重超過50%的有37家。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得企業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國企業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券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中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二、中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存在財務風險是難免的,關鍵是必須了解風險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處于不敗之地。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傮w來看,中國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的理財活動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
企業財務活動是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下,并受這些環境的制約,包括國民經濟整體的形勢及行業景氣度,國家信貸以及外匯等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及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程度等等。企業理財環境的變化莫測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因為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預見和難以改變的,這必然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活動,比如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利率風險,包括支付的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而中國企業大多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市場觀念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及應變能力,面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后,措施不力,財務風險必然產生。
(二)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決策缺乏科學性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也是中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在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籌資綜合成本高,造成負債比重加大,財務風險增高。
(三)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獨特的系統,為使其更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企業不僅應該設置獨立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才能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而中國企業大多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也不嚴格,特別是有的企業管理與監督合而為一,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難以進行有效的約束,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四)企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風險意識
任何系統的運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更是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企業的理財人員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和受專業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都有待提高,他們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法,特別是職業道德和職業判斷能力,還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筆者認為,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首先必須準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企業財務風險的識辨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運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基于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他利用逐步多元鑒別分析逐步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建立起了一個類似回歸方程的Z計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面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總資產。
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量(五種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用一個多元的線性函數公式有機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阿爾曼認為:若Z值小于1.81,則企業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若Z值在1.81~2.99灰色區域,企業財務狀況不明朗;若Z值大于3,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阿爾曼還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斷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2. 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趨勢的惡化來進行預測和監控。通常,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有:(1)現金債務總額比。它等于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負債總額。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流動比率。它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有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3)資產凈利率。它等于凈利潤除以資產總額。它是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好,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同時,資產凈利率又是一個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入或舉債形成的,凈利的多少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密切的關系。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和資金占用量的大小等。(4)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并反映企業對債權人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該比率應以低為好,但當企業經營前景較為樂觀時,可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以獲取負債經營帶來的收益;若企業前景不佳,則應減小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5)資產安全率。它是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差,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計資產變現金額與資產賬面價值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總資產變現償還債務后剩余系數的大小。系數越大,資產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否則反之。
企業可以應用比較、比率分析法來考察其自身歷年以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并借鑒行業指標的平均值與先進企業的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
3. 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當然,一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則即使最先進的預警系統也得不到正常的運轉。由于各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規模等存在差異,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為了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防御機制。(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比如參加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分散機制。(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回避機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的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業上下一心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只有在文化層面上加強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自我無關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處處時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同時,管理層應致力于調查和規劃本企業的風險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雙管齊下,努力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企業領導人員應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擯棄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等主觀決策習好,降低財務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另外,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會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五)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相應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