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4:48:51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課堂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樟木壩學校 楊立輝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已從“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筆”的傳統教學中走出來。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獨特的內在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CAI進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始終。我們設計的CAI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音響,給學生以多種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
例如《雷雨》一課,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的雷雨的景象:烏云壓下來,狂風吹得樹枝不斷搖晃,與嘩嘩地下起來,一道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空。。。。。。活動的畫面中夾雜著風聲、雷聲、雨聲、蟬鳴聲、蛙叫聲。在省、光、色、鄉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轉向于課文內容的學習了。
二、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個性。
21世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藝術得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
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皾u漸的,漸漸的,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一句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教師讓學生先聽兩組聲音:一組雷聲有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大到小,慢慢變化的。接著,教師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戰士的畫面,而且還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失誤。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實踐證明,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通過人機對話,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卓有成效地進行讀寫訓練,并通過網上教學,實現資源共享。,
素質教育有三個要求:一是面向全體學生,二是全面發展的教育,三是主動發展的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抓好了課堂教學,也就掌握了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實現且掌握素質教育的這些要求和主動權,關鍵在優化課堂教學上下功夫。
一、優化備課方案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備好課,才有可能上好課。
1、精心制定計劃。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按照學期語文教學計劃進行。制定計劃首先因領會大綱、明確教學目的、了解教學內容、掌握教學要求;其次要通讀教材、了解其全貌。掌握每篇課文在全冊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此外,還要盡可能瀏覽全套課本,以便在制定計劃是考慮上下相承、前后銜接的關系。再次是逐步了解班級情況。知道授課班級的學生數、男生比例、學習勁頭和紀律是怎樣的、聽說讀寫能力又是如何。
2、多方了解學生。備課要吃透“兩頭”,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精通教材是解決語文教師人與教材之間的矛盾;了解學生則是解決教和學之間的矛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做遠期備課的一般了解和近期備課的特殊了解。除此之外還應了解本年級學生與上下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的不同,各個班的學生差異、男生的特點,對程度不同學生的要求等等。通過課前、課上、課外多種途徑來了解學生。
3、刻苦鉆研教材。鉆研教材是備課的中心環節。此前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為鉆研教材而打基礎、做準備。因此在鉆研教材的過程中力求突出針對性、體現精細性、把握綜合性、發揮創造性。把作品語言文字轉化為教學語言,從而引導學生吸收與轉化。這樣再經過“三環六步”法程序來實現“鴛鴦繡取從君看,金針還須度與人”。最終實現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己掌握“金針”,自己去刺繡最新最美的圖畫。
4、科學設計教學。語文教學設計是語文教師統籌規劃自己教學活動的總體設想。科學的設計,能使教學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可保證教學活動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固而能有效避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盲目性和隨便性,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設計教學大綱、語文教學的特點、學生的學習基礎來安排教學程序制定課時課題設計。
5、精心編寫教案。教案是鉆研教材、設計教學的書面方案,是教師施教的藍本。它包括“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三個方面。它使教學目標明晰化、教學內容條理化、教學過程序列化、教學方法科學化,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它也是教師總結經驗、改進教學的寶貴資料。
二、 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盤”和“指南針”,也是教學的起始和歸宿。對此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為指導、制定切實教學目標。
1、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一要明確、二要具體。即要提出課堂教學結束應達到的具體要求;三要恰當。要保證教學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又要使絕大部分學生經過努力后達到;四要完整、各個目標齊全且在教學中將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因素整體優化、融為一體。
2、落實教學目標。落實教學目標首先以認識為主線,分層落實、揭示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形成完善的認識結構。避免課堂中的“一刀切”現象。教學做到即面向全體學生、又因材施教;然后以智能目標為核心、主動發展。將教師的主動培養和學生的主動提高結合起來。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同優化整個課堂教學是密切相關的。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主源、以練習為主線、以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的五主原則。因此教師在優化課堂結構、合理分配時間的同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導語設計,巧妙新穎。在傳授新知識之前,教師都應有目的、有計劃的精心設計一段教學語言。我們知道巧妙新穎的導語往往能抓住學生的心靈、喚起注意力、創造良好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導入新課,通前聯后。素質教育的主體中,導入新課應體現“溫故知新的原則”。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將與此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例如我在講授魯迅的作品《孔乙己》時,針對不同文章的題材將他的所有作品進行分類歸結。再根據每篇文章出處的不同將它們分類。讓學生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加以識記。
3、傳授新知,主體參與。傳授新知是教學工作中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人物。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參與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將學生的外部學習活動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協調發展。
4、鞏固練習,多種角度。教師設置練習應有“質”與“量”兩個方面的要求。練習緊扣中心、難點,有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應用客觀性試題與主觀性試題進行測試量化。用多種形式、多種角度讓學生說理、討論、操作。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和技能,且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5、課堂總結,高度濃縮。課臨近結束的短短幾分鐘內,教師要對整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高度濃縮、提綱挈領的歸納概括,給學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引起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的作用。
6、板書設計,精、簡、明、新
好的板書能配合教學直觀形象揭示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學生通過它能夠提綱挈領的掌握文章中心和結構??梢砸罁袟l理地復述課文,而且可以記好筆記,有利于課后的鞏固復習。因而有人將板書比喻為開啟思想的鑰匙、引導形式進入知識勝境的導游圖。從教師方面來說,板書設計如何,就能看出教師對教材把握的程度,甚至可以反映出鉆研精神、工作態度。因此板書設計又成了優化課堂教學的另一舉措。
四、優化教學方法
1、著眼于誘導 變“苦學”為“樂學”。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探究新知的認識活動變為學生的心理需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
2、著力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的根據教材分為層層遞進的若干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使學生獲得“真知”形成自己的“營養品”。使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變“苦學”為“樂學”。例如我在講《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 的時候,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幾個敘述事例,然后讓學生試說幾個事例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誰。他們各代表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們就很快的翻閱課本、查尋資料,自己開始琢磨、自己開始推敲。把教師的這種引導力轉化成了自己的驅動力。
3、著力于疏導 變“難學”為“易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教師指出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思維受阻或偏差。此時教師應指點迷津。撥開疑云,在學生“山重水復”時利用疏導的方式使他們獲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化難為易中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著手于指導 變“學會”為“會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以上“三導”之外,還應著手對學生的學法和認知策路進行指導、使學生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心智技能得到協調發展。將表面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
五、優化教學環境
“環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提高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優化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
1、藝術化的教學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板書語言、體態語言三種。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講究藝術性。在課堂上教師的口頭語言力求作到;精練準確、條理清晰、生動形象、抑揚頓挫;板書語言力求做道;文字規范、布局合理、簡潔美觀、條理分明;教師的體態語言力求做道;整潔大方的穿著、精神抖擻的面貌、端莊穩重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恰到好處的教態。
2、融洽的師生關系。“人非草木、熟能無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學生反過來也會給教師以相應的、積極的情感回報。當這種情感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情感上的遷移,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又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和健全人格、思想品德的形成。
3、合理化的課堂管理?!盎疃粊y、靜而不死”一向是課堂管理的科學體系。因此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合理化的課堂管理勢在必行。施教過程中教師只有科學、合理的組織課堂,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及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實現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活動中學新知、探新知。把學生組織成一個溫暖且富有上進性的“戰斗部隊”,把課堂組織成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大家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順利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而作鋪墊。
4、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事教育事業的人都明白,教學過程是一個由教學任務、教師、學生、和教學手段構成的運動過程。更新教學手段、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對中學語文教師來說,應根據教學內容、設備條件、盡可能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的優化組織,實現抽象問題的具體化、枯燥問題的趣味化、靜止問題的動態化。
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趨勢,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目前,課堂教學仍是我國教育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教育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深化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是關鍵。我們認為,語文學科要深化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必須做到:優化教學的指導思想,優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的教學氛圍。
一、優化教學的指導思想
素質教育是根據鄧小平的教育理論 在新形勢下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F在的 社會已進入到知識經濟的時代。21世紀, 知識經濟將在國際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知 識經濟以知識的生產和利用為核心,“科 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75年《在全 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對小平同志高瞻遠矚,83年為景山學校題詞時提出 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85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 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 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 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 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F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 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彼刭|教育的提出,不 僅是針對“應試教育”的,而且是根據時代的要求提出的。它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具 體體現,是我國教育方針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優化教學的指導思想,就必須使我們的思想統一到鄧小平教育理論上來,統一到我國的教育方針上來,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 語文不只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的教學不能光是傳授知識,培養讀寫能力,為了應試,它還擔負有培養人才的任務。語文學科的教學,應該既有語文知識的傳授,又有生動活潑的人文教育。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把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的教育滲透到教學偽過程中,既教學生學會,又教學生會學,會做人。
二、優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爸挥欣?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鄧小平: 《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教師的主導作用猶顯重要。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課堂教學這幕戲演得如何,關鍵在于“導演”。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
1.確定教學目標。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靈活性”較大,同一課書,教學的指 導思想不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同,學生 實際情況不同,教學目標往往也不同。每 上一課書,都需要教師以正確的教學思想 為指導,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 況確定正確可行的教學目標。上課過程 中,引導學生始終圍繞確定的目標來學習。
2.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確定之 后,就要求教師確定教學的具體內容,通過具體內容的教學來完成教學目標。例 如講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審美 素質教育應是教學目標之一。為完成這 一教學目標,應從結構美、意境美、語言美等方面啟發學生思考,理解課文的內容。具體指導學生學習哪些章節,哪些語句,教師都要預先確定好。
3.確定重點難點,解答疑難問題。語 文教師,需要對教材熟悉在心.對學生充 分了解,這樣才能恰當地確定教學的重 點難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注意理解和 掌握,并給學生以準確精練的解答。
4.設計教學結構,調控教學節奏。教 學目標的完成,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 全過程.直至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的環節。 設計好課堂教學結構,調控好教學節奏. 是優化課堂教學邊要的一環。教學結構 要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教學過程要有 學生的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伸縮性較 大,教師的調控非常巫要。既要放得開. 又要收得攏。教師耍把課堂教學“導演” 很有起有伏,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5.確定教學方法。語文學科教法多 種多樣,“教無定法”,常見的有:朗讀法、 導遠法、講讀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讀寫法、講練法、比較法等等。應根據教 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來確定最佳 的教學方法。無論采用那種方法,都應力 求做到精心設計,一法為主,多法優化配 合,靈活運用。條件允許的學校,要盡量 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
三、優化學生的主體作用
優化課堂教學,必須優化學生的主 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 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 主人。學生既是認知的主體,更是發展成 長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容器、應試的工 具。優化課堂教學,必須以實現學生的發 展為目標,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重培 ’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以適應時 代的要求,迎接時代的挑戰。 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優化學生的 主體作用更為重要,可行性更大。我們應 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盡力做 好以下幾點:
1.優化教師的“講”,把課堂的時間 讓給學生。教師的“講”,要講在重點處、 關鍵處、疑難處,盡量做到少而精,讓出 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討 論、多動筆。
2.優化教師的“問”,啟發學生的創 造性思維。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已成為 生產的主要要素,其所需要的就不能是 死的知識.而應該是創新的知識。因此. 教師的“間”,不應是一些繁瑣淺顯,學生 信口就能回答的問題。教師應精心設計 “間”題,要問得有價值、有廣度、有深度。 “問”還要求因人而異,對尖子學生,要激 勵他們去思考更深的一些問題??傊?師的“問”要達到啟發思維,培養創新思 維的目的。
3.鼓勵學生質疑,把問的權力放給 學生。過去教學總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多, 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既然是 學習的主人
,就應該是學習的主動者。我 們應滿腔熱情,歡迎學生突發奇想,隨時 提出問題。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君子之 學必好問”。教師的“問”,不宜問盡,有的 問題應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想,自己 問。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 應提供閃光的機會。哪怕是極細微的閃 光點,老師也應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使學 生樂于思考,樂于發問質疑。
4.優化課堂的“練”,把“練”納進課 堂教學。課堂教學中,不能光講不練,而要 講練結合。教師要安排好練的內容、練的 時間。語文教學中的“練”,大部分應在課 堂上完成。通過練來訓練學生閱讀、思維、 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讓學生都參 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優化課堂教學的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文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 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眱灮n堂教學,就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 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要優化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氛圍.必須發揮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師的優勢,努力做到:
1.把真愛帶進課堂。教師站在講臺 上,應該看到面前的學生都是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是跨世紀的人才。我們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師應把真愛帶進教學課堂,把春風帶進教學課堂。攬得愛的教師,才能 算得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語文教師應是最懂得愛的教師。我們應把愛的目光投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讓自己的真愛充滿整個教學的課堂。
2.把情境教育引進課堂。語文教師 的感情應是最豐富的,一走進教室.就應 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語文教 材中,有許多寫得很美的情境,蘊含著豐 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我們抓住了這些情 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既 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體驗到其中美好的 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課堂教學 生動活潑。
3.把激勵引進課堂。興越是創造一 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教 師要想方設法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要充分引 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啟發他們 的創造思維。例如巴金的《燈》一文中說: “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那么我們還靠 什么活著呢?對這一問題,學生會產生濃 厚興趣,紛紛議論,爭著發言。對于學生的 發言,教師要用充滿信任、贊美的語言給 予及時的評價和激勵:“你很機靈!”,“你的意見有獨到之見!”,“你的意見非常正確!”,“你說得比老師還好!”,對發言意見不夠完 滿,不太準確的,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加以 啟發和點撥.盡量挖掘他們發言的閃光 點:“你的表述能力很好,再慢慢想想,別著急”,“你的思路很正確,還差一小步 ……?!?,“你前面的意見很好,還差一點點, 先坐下想想,相傳你能想出來……”。有時 教師可搞點“挑撥”性的啟發:“這位同學 的發言很完滿.還有比他說得更深刻的嗎?”“第一組的同學說得很好,相信第二組的同學會說得更好!”
4.把生活引進課堂。理論聯系實際, 不僅是對議論文而言的。語文教學還應把 教材中描寫的生活、表現的思想和學生的 實際生活、思想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教 材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 了,從而更感興趣,更積極地參與教學。例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寫到抓蟋 摔、挖何首烏、吃覆盆子的情景,我們讓學 生把童年的生活與這一情景聯系起來,學 生會喜形于色.興趣盎然。
當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方法 絕不止于此。只要我們朝著這方面努力, 盡量創設出民主和諧、生動活潑、愉快寬 松的教學氛圍,就能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 完成。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我們教學工作者必須研究的內容。沒有成功的提問就沒有教學的藝術,精彩的課堂提問可以使教學有聲有色,良好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啟發學生領會教學內容,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檢查,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聲有色;積極性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我們教學工作者必須研究的內容。沒有成功的提問就沒有教學的藝術,精彩的課堂提問可以使教學有聲有色,良好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啟發學生領會教學內容,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檢查,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提問呢?課堂提問的方法很多,筆者把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提問片斷經過收集整理,總結,略舉一二展現出來以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予以批評指正。
一、依次設置,化大為小
這種提問根據教材的邏輯順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語文一般是按事件的發生,人物出現的順序,論點論據提出的先后來提問。對一些繁難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它轉化為一系列小問題,特別是在中學低年級,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高,如果問題提得過于寬泛,學生會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對問題產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在課堂中,教師能圍繞教學重點或難點,尤其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應當注意化大為小,循循善誘,由近及遠,由難及易,化大為小,在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到中心問題,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因為文章內容龐雜,有些還不易理解,直接讓學生分析“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給“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難以做到,我們可以就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分別提出一些小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第一:百草園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聽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冬天雪后捕鳥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讀后對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問“怪哉”,先生為什么生氣?第六:寫三味書屋后面的小園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與“我們”讀書的內容苦澀難懂,引出來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寫我畫畫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提問把統領全文的大問題給予分解,便于學生逐步認識學習,自然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當然,問題設置也不能事無具細,問題提問小,太簡單,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度。在課堂提問時,還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提問,要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讓全體學生享有煅練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點,綜合設問,抓住重點詞句設問
重點詞句是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師若能準確抓住重點詞句,并進行適當的歸納綜合,設計的問題,必能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和思想感情,使“文”與“道”的教學融為一體。例如:在教學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時,不按循序提問:為什么于勒本來是全家的“恐怖”,后來卻成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寫了怎樣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說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綜合法提問:于勒耗盡了家產,是個花花公子,為什么若瑟夫會對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學生要得到正確的結論,就必須在掌握全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對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給菲力浦兩封信所表達的思想,透過于勒在船上當水手時的服裝、神情、動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發生的變化,從而認識莫泊桑譴責的那個資本主義社會。在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判斷、推理、分析、綜合,需要速讀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閱讀本領。
三、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它是指為了達到教學上目的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這幾個問題形成一個整體,幾個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就解決了。例如:在教學契訶夫的著名小說《變色龍》時,可設計一些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第一個問題:根據課文的敘述,你認為課文的主人公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在學生準確回答是“善變”后,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從課文中你們知道他“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怎樣表現出來?學生討論后回答:首先是變得快(頃刻間他對狗的態度“變”了5 次),其次是變得蠢(他“變”的理由是愚蠢的,邏輯是荒謬的)。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由此我們知道奧楚蔑洛夫是“變色龍”式的走狗,“變色龍”的色雖然變來變去,骨子里卻隱藏著一個不變的性格內核,你們知道他的性格內核是什么嗎?學生通過分析課文得出結論:奧楚蔑洛夫狗仗人勢、媚上壓下玩忽法律的奴才本性始終沒有變。于是提出了第四個問題:什么原因促使這個執法者一變再變,左變右變?學生基本能回答:這主要是將軍的威勢促使他一變再變。為了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最后還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奧楚蔑洛夫這樣壞,為什么沒有人嘲笑他?而赫留金的手指被咬傷,是受害者,為什么反而遭到人們的嘲笑?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就讓學生反復討論。有的學生說,奧楚蔑洛夫是警官,有權有勢,沒人敢嘲笑他。最后大多數學生認為,奧楚蔑洛夫出場時,“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狗咬了人后,“木柴廠四周很快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從地底下鉆出來的”,這些描寫說明“那群人”是些窮極無聊的庸俗市民,他們沒有正義感,所以不嘲笑執法者,反而嘲笑受害者,這是當時那個畸形社會的真實寫照。
以上的提問步步誘導,環環相扣,使學生不僅清楚地認識到了主人翁的性格特點,而且深入了解到,“變色龍”這個文學形象的諷刺鋒芒不只指向沙皇忠實走狗的丑惡靈魂,而且直指造成這種社會現象的根源。
一、啟發誘導,自致其知,是語文教師課堂角色的定位基本。知識是客觀被動的,而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如何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現在已經不是讓教師去演講,去展示自己多么博學的時代了。所以,教師就只能同主持人一樣,圍繞一節課的主題,用新、其、巧的語言架起知識同學生學習意愿的橋梁,正如主持人一樣,他只能穿針引線,而不是越俎代庖,橋梁一旦形成,教師主導角色便退位給學生主體作用的盡情發揮。
二、口語交際是新課程的重頭戲,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具備主持人般規范的語言。一派暮氣,口語貧乏的語文課堂實在不敢茍同??谡Z交際訓練不僅僅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也是感染、熏陶、模仿的結果。所以教師規范活潑、充滿智慧與激情的口語,不僅僅使用來傳遞信息、啟迪智慧、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載體,更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榜樣。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具有主持人般的規范口語、合理恰當的語調、貼切和諧的語感、大方得體的體態用與煽情,用于說理,用于點睛。對于學生而言,富有啟發性的教學口語就是興趣的催生劑,是自主探究的推進器,是追求成功的長生果。
三、語文教師的課堂角色必須具備主持人般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在目前的課改試驗中,21世紀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自主探究理念的倡導過程中,課堂上的意想不到的問題經常發生,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主持課堂中能做到機智、靈活、得體,既不回避問題,又不會傷及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肯定與鼓勵。
四、正確把握教師的課堂角色是展示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環節?,F代社會的教師所具備的現代教育理念、廣闊胸懷、精誠合作的態度、以及淵博的知識、健全的人格和勇往直前的開拓精神等構成了教師的人格魅力。而今的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加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平臺,正如主持人,在傳奇嘉賓觀點、演員表演的角色活動過程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一般。教師在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推動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這種平等交流、主題交融、雙邊互動的氛圍中,學生思維火花迸濺,自主探究水到渠成,知識內化逐步推進,這樣高尚的人格魅力定會讓學生所傾倒。
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資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內化,提高語文素養。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過程。對教師而言,就是在主持一個節目,是一個導演,把教師和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交流位置。只有這樣,教師能從主持人的角色去思考駕馭課堂,對于我們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展示我們語文學科的魅力,都有積極的作用。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毕绕饋淼耐瑢W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后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袄首x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后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后再美讀,讀后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準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于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于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后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于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后讓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此普n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么?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準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本文作者:姚淑玉 文秘站原創投稿
洼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建議
杜郎口教學改革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種主體地位的體現,更多的表現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落實上。學習杜郎口,不可能照搬照抄,我們在借鑒的基礎上要走自己的路。從我們學生現狀來看學習,一是學生學習參與意識差,二是不愿參與,不會學習。從我們教師課堂現狀來看,雙基訓練需要更好落實。所以,建議我們把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定位于:一、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真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二、努力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好雙基訓練。
增強小組合作意識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在課堂上都實施過小組合作學習,但我們每位教師失望的感覺到:流于形式。下面就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談一談個人看法:
一.分組不科學。
對策:在進行學習小組分組時,將全班同學按優秀、良好、一般、較差進行合理搭配。每個學習小組都有自己優勢科目的同學,都有自己劣勢的同學,便于小組內開展“兵教兵”活動。而且,在每個小組中進行排位時也是按照“一幫一”的原則合理搭配小組的力量(優秀與一般結合,良好與較差結合)。以上做法,可以為學生的合作交流創造條件。鑒于我校班容量和排座方法,前后座四人一組為宜。選出有能力的一名學習小組長負責分配學習任務并監督完成。我們語文學科上課時完全可以打亂班主任所安排的座次,完全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坐。注意的是,每個小組要確定固定的位置,在上課前一定要坐好,且準備好學具,以免亂堂。
二、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差。
對策:要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軌”。
目前我校語文教學中 “啟而不發”、“導而不行”、“互而不動”的現象,相當普遍。要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轉變,教師需要向學生實施各種“催變術”。即除了相信學生一定能行,還要有“對付”學生不發言的辦法。
要想讓學生踴躍參與,激發他們參與的欲望是關鍵。提供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1.創參與氛圍。讓同學放松下來,大家都說,不愛說的也就跟著說了。那么怎樣去創設這種氛圍,則靠我們逐漸摸索、總結。
2.身先士卒是關鍵。一開始,讓他們大聲朗讀,他們都不讀,教師可以領著先讀,讀出感情,感染他們,讓他們也想讀,產生讀的愿望,然后大家齊讀,再一個一個讀;讓他們表演,他們都不演,教師可以先表演;有的同學找不到合作伙伴,教師就當他的伙伴。
3.抓住機會多表揚,評選課堂參與積極分子。如可以給愛參與的學生買獎品,幾毛錢的本子、筆,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勵,讓全班同學給“參與”有進步的同學鼓掌,給他獻歌;可以發喜報、畫“智慧星”進行鼓勵;或者臨下課抽出時間對于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選出課堂表現“秀”。
4.多表揚,少指責。一開始千萬別批評發言的學生,要表揚好的方面。題目做得不對,就說,你看,表達很流暢,語言很規范,等等,題目的解法不對,還有別的同學補充更正,他自己就會明白。老師一指責,就會打擊他的積極性。
5.運用競爭法。如對各小組課堂發言次數在黑板上進行排名;對學生課堂發言次數在本上進行記錄,表現好的就表揚;男生、女生進行競爭,看看誰發言次數多,等等。
6.培養參與積極分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每個學習小組中,教師要先培養一批積極分子,給其他同學一個榜樣帶動作用。老師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將那些成績優秀、敢于表達自己見解,性格外向的同學集合在一起,讓這些同學組成課堂交流和展示的排頭兵,其他同學在榜樣的帶動下,也不免躍躍欲試。
7. 一節一統計,一天一評比。要求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統計出自己負責的三個同學一天中參與課堂展示的次數,根據次數的多少排出名次。參與次數多的同學用紅顏色的筆在學習園地上表揚出來。參與次數少的,組長進行記錄,老師了解情況,進行思想教育,讓這部分同學自己定出第二天參與課堂展示次數的目標,第二天進行跟蹤。通過這種做法,用一個月的時間,班級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參與氛圍。
8. 評選課堂參與積極小組。在此項評比中,給各個小組制定統一的評比標準,根據各組參與人次的多少、參與積極性的高低、參與質量的好壞評選積極小組。此活動可以用于一節課的學習表現小組評比,也可以用于一周的學習表現小組評比。
9.為了提高課堂參與效果,教師還應該熟知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主動交流自我展示的學生教室就不用重點管理了,對那些課堂上不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學習效率低的同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及時的觀察他們的動態,并且應該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展示,以提高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10.課后抽查法。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應對他們進行檢查。每組抽取一名學習程度相當的同學,由老師出一兩個小題進行檢測,三四分鐘就可以做完,教師立即打出相應的分數,讓同學看一看自己的成績,為什么出錯、錯在了那里,是自己不會,還是自己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教師及時的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督促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對于優秀生,可以以一周為單位,每周抽一定的時間,把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和展示的內容進行篩選匯總,進行測試,看同學們誰的得分率高,目的在培養學學生的滿分意識。特別是要注重對學困生每天的抽測,這樣這些同學從預習課開始他們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主動去問,展示課也積極爭取參與,有效地促進了學困生的學習達標。通過這個環節,差生每天都在轉化中,每天都在幫扶中,能取得大面積的豐收。
11.培養學生學會點評。這一手段,可以培養學生集中精力聆聽的習慣??梢詮膬热?、形式、規范等方面點評,不宜過多、過濫。
12.重視達標測評??梢允腔A知識檢測,可以是閱讀訓練,可以是展示自己的寫作片段,可以是展示自己的積累。
記住“相信學生,放手發動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你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三、怕慢,往往學生沒把文章看透,就急于進行文本分析。
對策:預習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條件。同樣對一篇文章的第一感知往往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勵他們的求知欲,而這一切歸根于預習。預習的時間完全根據學生理
解的難易而定,可以擷取一節信手可得剩余時間,可以用晨讀的時間,也可以是單獨的自習課時間,隨時、隨機、隨堂預習。閱讀課文,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真正理解。在杜郎口中學,對于每一篇現代文的閱讀,第一個問題幾乎都是: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要求學生或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簡要復述課文內容,或按教師的學案理清文章脈絡等。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達到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感知。對文本獲得整體感知,才能走進文本,發現、學習、收獲。
四、合作探究問題,沒有方向,不知從何下手。
對策:教師備課時一定要研究透教材,預設好課堂問題,設計好課堂思路和環節,斟酌好突破重點和難點的方法。教師的參考書或其他講解性材料可以部分印給學生參考,鼓勵學生購買語文講解資料;教師要有必要的提示、點撥,要教給學生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要給學生示例,更要不斷總結規律和技巧,督促學生掌握規律和技巧。開始,給學生的探究題要把大問題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從易到難,逐步深入??梢砸詫W案的方式呈現,可以用媒體展示。最重要的是小組內部合作交流的時間一定要充分。
五、完不成教學任務。
對策:在小組達成學習目標時,要講究策略。
1.各組不同目標,組內相同。一篇文章確立目標后,各個學生涉及大概后,可以分配給不同的組來重點研究,這樣學生的各種參閱資料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各個學生都積極配合本組的研究課題,有利于問題的深入和達成簡單的共識,也分解了繁瑣內容的難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對語句的品析教學。
2.各組相同目標,組內不同。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的合作優勢,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形成不同的見解和主張。例如杜郎口課堂學習《詩詞曲三首》時,可以讓組長在組內分配任務,兩名同學負責查閱作者簡介,另兩名負責積累整理作者的其它資料,剩余幾名同學共同探討詩詞的內涵之所在。
3.能夠自學的學習任務要從節省教學時間和提高學生掌握效果的角度選擇教學策略。如重點字詞的音、形、意和文學常識的處理,可以在課堂上以學案形式直接“給”學生,不求形式,重在掌握;可以小組合作解決;可以讓學生把重點板示等。比如杜郎口的文言文教學,詞句的理解和翻譯可以以學案的形式“給”學生或提供學習資料,學習目標定位于“掌握”,完全可以走捷徑等。
4.小組內展開‘兵教兵’活動,清掃疑難障礙。要做到這一點,除了通過分組為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條件外,還要通過主題班會等途徑引導學生實現“雙贏”。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差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成績好的同學愿幫助差生嗎?差生遇到困難時愿意向成績優秀的同學尋求幫助嗎?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幫助別人會使自己倒退嗎?”“遇到學習困難怎么辦?”等問題討論,讓全班同學通過這樣的主題班會統一認識:合作交流會實現“雙贏”。一贏:學困生因為被成績優秀的同學幫扶而得以提高;二贏:成績優秀的同學因為幫扶學困生而使自己理解知識的水平進一步深化。同時可以利用近幾年優秀畢業生因為合作交流而取得成功的典型榜樣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使班中出現差生愿學,優秀生愿教的合作交流氛圍。還有重要的一點,通過“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將合作交流落到實處。在每個學習小組中讓優秀生與學困生結成“一幫一”學習對子,讓他們彼此之間簽定幫扶責任狀,明確幫扶的目標、措施、具體做法。在進行成績評價時,只要學困生取得進步,那么幫扶他的優秀同學也要受到表揚和獎勵。在學困生不能進步時,那么就需要找幫扶她的優秀同學和她共同分析原因。幫與扶要捆綁評價,效果才好。通過這種做法,學生的合作交流落到實處,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六、展示機會少,形式單一。
對策:沒有一個學生愿意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承認自己不行,所以課堂展示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動力。所以應該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展示:主題班會、演講大賽、對話比賽、課本劇表演、漫畫展覽、書法比賽、書法展臺等。展示的內容和形式要打破僅僅停留在口頭回答問題、匯報討論結果上,可以多內容、多形式,要從不同角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如展示搜集的資料,展示積累的作文,展示自己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展示板演等。盡可能人人參與,而不要成為一部分或精英的舞臺。展示盡可能喚起學生主動展示的意識,主動展示代替點名。
杜郎口中學課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里說心中想,脫稿不再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能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
七、要求不嚴謹,點撥、總結不到位。
對策:教師要善于要求,善于點撥,善于總結。要求學生干什么,怎么干,注意哪些等,對學生在合作前一定做嚴謹具體的要求,一定要想細。千萬不要在學生合作交流中不斷打斷全體學生的思路,不斷“豐富”要求。寫在教案上的內容不是講解的,是備學生之“需”進行點撥的,是備教師進行總結的,所以教師要吃透教材。這樣,點撥、總結才會到位。
落實“雙基”訓練 提高語文能力
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本身搞好?!闭Z文教學的這個“主”,或者換句話說,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賴以自豪和驕傲的經驗是強凋“雙基”的落實,盡管這一點曾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進入了誤區。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雙基”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部分。新課程實施以后,“雙基”這一概念已經逐漸從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頭腦中淡出。很多研究課,包括一些名師的觀摩課,早已把字詞教學的落實、文章結構的把握、表達方法的揣摩等拋之腦后,過重地偏向了人文性,人為的深化文本內涵,拔高教學要求。
新課程下的“雙基”與傳統意義上的“雙基”有所區別。傳統意義上的“雙基”強調語法、文體知識、修辭手法、詞語解釋、段意歸納、中心概括等。然而,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新課程所強調的“雙基”應該是“像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的知識以及詞句段篇等基礎性的知識,怎樣聽、說、讀、寫等策略性的知識,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開展綜合性學習等所必需的新知識”以及各種語文能力等。
在落實“雙基”的方法上,過去一個時期,語文教學依賴于“訓練”,但由于缺乏科學的方法致使訓練變成了填充、灌輸,它是以喪失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冷漠人文關懷為代價的。那么,新課程下的“雙基”又該怎樣落實呢?我們說,依然是"訓練”。
一、訓練要注重學生母語的學習和發展
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平實、樸素的語言訓練,“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使“雙基”真正得以落實。不能熱熱鬧鬧走過場,而是要認認真真把語言訓練落實到位,難認的字多念幾遍,難寫的字多寫幾次,該解釋的詞要解釋,該辨析的詞要辨析,該品味的句子要反復品味,該體會的特色要認真體會,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不能一溜而過。
二、訓練要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語文教學強調雙基訓練,并不是說要“另起爐灶”,而是要求與閱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讓閱讀過程成為訓練的有益載體,讓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一位教師在教 學《鳥的天堂》時,先讓學生認真讀文,弄清鳥的天堂的特點后,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我來當導游。(請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鳥的天堂。)這個訓練融于閱讀之中。這種改變人稱的講述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在現行的語文課本很多課文后有這樣的問題: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給狩獵者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要想回答這一問題,學生必須在對文本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的寫。在閱讀教學中,有時可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在杜郎口中學把兩周一次的大作文課,變成了天天寫作和朗讀課。每天的預習課,根據所學不同題材的文章,輔以相應的小寫作,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聯系生活,但在字數上往往是限定的,以養成學生及時完成任務的好習慣。如在學習《故鄉》一文時,建議學生聯系中考,結合魯迅的名言,以“路”為話題,抒寫自己對前途的憧憬,對生活的追求,對生活的向往。小寫作完成后立即以小組為單位朗讀,前面的寫作立即轉化為公開透明的朗讀。習作的展示,共同的比較,推選佳作班內的展示及評比,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還可以進行仿寫,如當學生明白了課文句子的某個表達特點后可以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仿寫,再如借鑒寫作手法的仿寫等。此訓練絕不是在走教學的過程,而是著眼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訓練要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這主要是改變過去以學科為本位進行教學的觀點。訓練中,我們要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理解得到加強、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華,語文整體素養才能得到相應提高。
四、訓練要培訓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
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注重質疑,讓學生想問、敢問、善問。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發現,重視學生的質疑,正確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質疑問難中得到發展。
五、訓練要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的積累
掌握豐富的詞匯,并能正確運用,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掌握豐富的詞匯,需要平時多讀、多看、多思、多練,也要善于積累,并正確運用于寫作上。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每人配一本《詞匯本》,按時間描寫、季節描寫、氣候描寫、人物描寫、活動描寫等進行分類,編好目錄、頁碼,學生既便于每天積累,又便于掌握豐富的詞匯。還可以以課本為依據,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詞品句,讀背好詞好句,并摘抄在《詞匯本》上。根據課文中各種不同的描寫,讓學生分類摘抄,日積月累,詞匯自然就豐富了。通過進行閱讀與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使閱讀教學達到良好效果,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總之,“雙基”之于語文,猶如基石之于大廈。我們必須明白,如果學生接觸語文的起始階段,沒有通過大量科學、扎實的語言訓練以夯實其基礎,沒有使其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語文基本能力,就不可能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當然,我們的教學質量就難以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落實“ 雙基”訓練是重中之重。
以上所述作為我們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建議,因為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總結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不斷總結落實“雙基”訓練的操作策略。下學期,我們將以改革較好的典型作為突破口,逐漸鋪開,把小組合作學習和“雙基”教學訓練落到實處,以此形成我們自己的語文教學特色。 20__.5.10
二十一世紀,我們進入了數字化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及計算機的大量普及給現代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體學科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由開始時在優質課、示范課上的 “表演”,正式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可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無疑給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改變傳統的注重認知、灌輸、封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然而,如果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會喧賓奪主,違背了多媒體 “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過多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不能由表及里,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件作為一種用來控制計算機實現教學功能的計算機軟件,應該以人為本,關愛教學雙方,充分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既方便教師演示,又方便學生自學。
一、圍繞教學目的、內容設計,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為切入口。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A、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五冊《蜘蛛織網》一課時,學生對于蜘蛛織網的過程缺乏了解,這兒是學生認知理解的難點,可以制作蜘蛛織網的相關CAI課件(主要是動畫),再加上聲音的渲染,從空間概念上展示過程,讓小學生仿佛來到了蜘蛛織網的現場,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溶入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為學生突破難點。
B、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剁辍芬晃闹?,琥珀的形成既是課文的重點,又是理解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視聽一體化的特點,借助CAI課件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再現當時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經過清晰而具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課文重點部分。然后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容易得出四個必備條件:a.夏天,強烈的太陽光。b在松樹林里c.蜘蛛撲向蒼蠅,松脂下滴,正好將它們包裹。d松脂不斷下滴。由此進一步懂得了這些條件缺一不可的道理。文章的難點迎刃而解。
C、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學習。
課件設計時要充分體現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特點。利用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多感觀,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海底世界》,作為內陸地區的小孩子,他們對于海洋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利用形、聲、色俱備的現代信息技術—— CAI課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視聽,給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一個最佳的情緒背景。播放的聲音從“海面波濤澎湃”逐漸轉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靜謐;視頻圖像從“廣闊的海面”再到“閃爍的‘小星星’(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的深?!?,在極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學生的思維立刻就活躍起來。這樣,CAI課件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再現課文情景的氛圍。使文字、聲音、動畫等聲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課本插圖、投影圖片等靜止畫面。學生觀看著活動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孩子都溶入到了奇異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駕御著潛水艇或穿著潛水衣來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當看到海底“五彩斑斕的魚群”時,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進行朗讀和說話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能充分到位,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四十分鐘的效率極高。而且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昂然。
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币虼宋覀儜酁閷W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時,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如學習《頤和園》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功能,領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設計類似“電子公告板”的一個“課堂討論區”,由學生自學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先選擇任意一自然段學習,并且點擊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尋找正確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課文。視頻文件上的精美的圖片、美妙的音樂,使學生驚喜地發現了課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內容,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他們興趣盎然地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高潮迭起。
四、課件必須科學合理。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擬實驗,更符合科學性。課件中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準確。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宣粗不宜細,要做具體分析。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于多媒體課件應用發展。所以,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事實證明多媒體技術與小語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從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的轉變,有利于從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有利于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多媒體教學課件既是現代教育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教學的完美和補充。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將會發揮更大的優勢。
【論文摘要】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處處可見教學機智,本文就自己的經驗,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應表現的四種教學機智:1、敏銳的觀察能力;2、理智的自控能力;3、靈活的調適能力;4、睿智的幽默能力。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教學機智 觀察能力 自控能力 調適能力 幽默能力
課堂教學機智,《教育大辭典》定義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能迅速、準確、敏捷、靈活地做出判斷、處理,并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課堂教學機智是扣動學生心弦的共鳴力與感染力,意味著教師在教學展開中的應變力、組織力、表現力和說服力。日本著名教育實踐家齋藤希波認為:教學機智是在教育教學展開過程中時時刻刻對學生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決斷和組織力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一般呈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學流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學的信息,如學生的發言、學生間的評價、學生的閃光點、教學中生成的新的教學內容等,以此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發展;二是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靈活改變教學進程和教學手段,以維持教學過程的動態平衡,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偨Y自己的經驗,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要表現教學機智應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一、敏銳的觀察能力
這種觀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計劃、、有目標的觀察,而是一種適時的、動態的觀察。觀察能力強的教師細致敏銳,能迅速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并及時分析,正確判斷,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調整教學容量和教學方法,進而謀求學生學習的最佳狀態,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課堂教學實際中,教師若對學生上課時反常的行為舉止、言語形容熟視無睹,就會造成師生不和諧,教學效率低的局面。反之,如果教師能機智教學,善于觀察分析教學對象,就能保證教學效益的進一步提升。有一次,我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發現有位學生目光游離,面容泛紅,我發現情況不對,猜想可能是病痛影響了她聽課,但是又不能中止課堂教學,于是利用學生自主活動的機會,輕輕詢問了情況,而后請其同桌陪她到辦公室。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如果我此時只顧上公開課而“全神貫注”于自己的教學,可能會導致誰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二、理智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種約束、律己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擯棄感情用事而崇尚理智地處理問題。泰戈爾說,沒有理智的情感就像一把沒有手柄的劍,它讓握著的人傷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理智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能迅速判斷事情的性質,盡快思考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盡快引入正常教學中。
我有一個學生,經常不好好完成作業,且脾氣暴躁,。有一次我在課堂上檢查作業,發現他又沒有做,我很生氣,就責問他:“你為什么又不做作業?”可沒想到他卻頭一昂,眼一橫:“我不想做,你能怎么著?”我一聽,頓時只感到血一陣一陣往臉上涌,半天說不出話來。此時的教室靜悄悄的,所有學生似乎都在看著我怎么應對。我盡量控制自己:“不能發火了,他情緒反常,必定有其他原因?!庇谑?我慢慢調整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用平靜的語調在全班學生面前對他說:“老師看得出來,你今天心情不好,是嗎?沒關系,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老師也是。不過老師的經驗是,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有一個辦法,你試一試如何?”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似有所動。我順勢說:“一個人的情緒不好時,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接下來我們正好要學新課文了,請你靜靜心,用你的朗讀長處,為大家讀一遍課文如何?”他慢慢站起來開始讀課文了,雖然聲音不大。教室也終于恢復了應有的寧靜。
面對課堂中的“節外生技”,我盡量控制情緒,冷靜理智地分析,通過同情、理解,機敏睿智地調控了課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面對課堂的偶發事件,教師若不能自控,而一味感情用事,課堂就可能形成兩種局面:一是學生被老師壓制,敢怒不敢言,口服心不服;二是師生對峙,陷入僵局,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完成。無論哪種局面都是在教學中要極力避免的。
三、靈活的調適能力
調適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運用一定手段對學生的聽講狀態和老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調適。其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調適學生聽課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二是調整教師講課速度、方式、步驟和環節,保持傳遞知識信息的渠道暢通無阻。
我在講授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讓學生體會詩人筆下清新優美的自然風光時,忽然有位學生舉手站起來說:“詩人筆下又是雞又是狗的,臟亂不堪,我覺得毫無美感可言。陶淵明當官當不成,就說官場不好,這不就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么!”此時,我發現下面有人在竊笑,還有人點頭表示贊同。怎么辦?這位學生的發言明顯背離了我的教學思路。我靈機一動,語氣緩緩的,順著學生的思路說:“是呀,我也有這樣的疑問。詩人筆下的景物再平常不過了,可他為什么會覺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學可以揣摩一下詩人當時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吹綄W生這樣的表現,我沒有貿然予以否定,通過及時的調適,學生說話的欲望頓時被調動起來,思路也隨之被打開……這樣順水推舟之后,我不僅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還使原本有點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
四、睿智的幽默能力
教師的幽默能力分為語言幽默能力和形體幽默能力兩種,即能夠運用豐富、生動、形象、準確的具有幽默氣息的語言調控課堂,完成傳遞知識信息和釋疑解惑;能夠運用表情舉止及具有象征意義的無聲語言傳遞知識信息,調控課堂,組織學生學習活動。
著名語文教師錢夢龍有一精彩例子:錢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教說明文,由于時間倉促,未能進行從容的課前談話,學生們都很緊張,嚴肅的氣氛籠罩著整個教室。如果立即進入新課的學習,準會一上課就悶。于是,錢先生即興說了一段風趣幽默的“導入語”:“同學們,你們課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長問起:今天給你們上課的那位錢老師是什么模樣?假若有位同學這樣回答:‘錢老師嘛,不戴眼鏡,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臉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頭部兩側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齊全……’”錢先生的話還沒說完,教室里已經笑聲不斷。于是,錢先生接著問:“你們說這個學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頓時,學生爭著舉手,要求發言:“這是每個正常人都有的
長相,他說的全是廢話?!薄八麤]有抓住特點來說,說了等于沒說。”錢先生順勢一點:“由此可見,要把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介紹給別人,首先必須抓住特點。這堂課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就是:怎樣抓住特點說明事物?!痹谶@里,錢先生從具體的課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風趣的話語,巧妙地扭轉了上課之初由于學生情緒緊張而造成的沉悶局面,同時又毫不費力地導入了新課。這種幽默機智的語言,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好。
值得指出的是,課堂上教師表現出來的這種機智,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通過某次學習或看過某本相關的書就能擁有的,而是一個教師專業素養的綜合體現。這種綜合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一靠教學實踐中經驗的不斷積累,二靠理論學習的知識積累,三靠對學生的深刻理解和滿腔熱情的關愛。因此可以說,一個教師教學機智的提高,就是其教學能力的提升,就是其教學境界的提升,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已進入了新的千年。新時代的學生有許多新的特點,培養適合社會競爭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是擺在新時代教師面前的歷史責任。我作為年輕教師,更應該走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我深知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于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文教育。課堂組織形式過于嚴密、封閉,約束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阻礙了學生的創新,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我進行了“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所謂“開放式 ”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改變傳統教學的統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師少設一些限制,多給一些自由,使學生在盡可能多的時間內,盡可能大的空間內,發揮人的潛質,獲得成功與滿足。
一、“開放式”的學習內容
我們所教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個個有頭腦、有思想、有個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以他們為主體,根據他們的需要確定教學內容。老師不再提出問題,學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是老師以親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語調試問學生:你們想知道什么;你們對那些問題感性趣……?從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課文,理解課文。
如《語言的魅力》一課,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后,理解課文時,請同學說出他們最想知道的問題。有的提出 :盲老人在木牌上寫上“我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沒有人給他錢,而詩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見”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以后給他錢的人多極了?有的提出:語言的魅力是指誰的語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兒?怎樣才能寫出有魅力的語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討論,交流,最終問題得到解決,學生獲得成功與滿足。
以學生的問題做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們對事物的積極態度,增強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程度。
在課堂教學中 ,要解放學生的嘴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凡是他們不懂的、不會的都可以提出來,與同學和老師一起探討。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生動腦思考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發散思維培養的過程,同時也為學生的創新提供可能?!皶釂柕膶W生會學習”也說明了質疑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歐陽海舍身救列車》一課,學生在讀課文后就提出:課文開頭是清風撲面,細雨沾衣,為什么到了課文后就變成了風聽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麗的彩虹?學生能提出這樣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既體現了學生讀書細致能發現問題,又體現了學生能認真動腦思考問題。課堂上對于能發現問題、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應給予表揚,對于不能發現問題,不能提出問題的學生要不斷的啟發、指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盡量使每個學生成為問題“專家”,從而進行創新活動。
在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支持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激發他們的多元思維,肯定他們的新思路、新見解、新觀點,不強求一致性,允許多種答案并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安排一些開放的、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在充分動腦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達到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目的。
如《果敢的判斷》一課,小澤征爾“經過再三考慮”果敢的作出自己正確的判斷。針對“小澤征爾再三考慮了什么“這個問題,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認為:小澤征爾在想如果提出樂譜中的錯誤就可能落榜。有的認為:小澤征爾在想樂譜中的錯誤是不是評委們特意安排的……。學生把自己置身于整個事件中,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換位感受,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各有各的想法。這時候學生像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小知音,又像研究人心理學的大學問家??傊?,一個問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大腦。使學生有意識的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的解決問題。
“開放式”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關注了人自身的發展,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素質。
二、“開放式”學習形式
老師站講臺,學生一人一位的學習形式整齊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形式也需“開放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自由學習等。改變傳統的單行單列,把學生座位擺成四人一組、五人一組、六人一組,擺成方形、圓形、花形……,平時根據男女差異分成幾個小組,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讓學生自由結組,結成“問題小組”,即研究相同問題的同學一組;結成“伙伴小組”,即研究問題最為默契的同學一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與他人合作學習,說說自己的意見、觀點,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觀點,集他人之長補給之短。老師作為課堂學習中的重要一員,也參與到學生小組中去,與他們一起思考、討論、交流。學習形式的開放,給學生創造了自由活動的空間,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如《參觀人民大會堂》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人民大會堂各個地方的特點,我把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分別寫在小紙牌上,放在教室事先擺好的桌子上,每一處代表人民大會堂的一個地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參觀”,也就是學生自愿到任何一個地方,與那里的同學交流參觀的感受。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極高,紛紛行動起來,走到教室各個角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宛如同學們真的來到了人民大會堂。這節課,學生在自主的意識下,在自由的形式下,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到了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感受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創造力,感受到了北京人的自豪。
“開放式”的學習形式使學生獲得了自由,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讓語文課堂充滿了青春活力。同時,增強了學生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性格。
三、“開放式”的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中只是讓學生作為應答者,作為練習者,顯然是把學生放在了客體的位置上,不利于對人的培養。在教學中,老師靈活多變的運用教學手段,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語文課文大多是精選一些文質兼美的名家名作,語言文字中所蘊涵的美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感悟理解。學生可以用讀的方式體會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深刻內涵,可以用演的方式表現語言文字的神情意韻,可以動手實踐,可以配樂演唱,可以著色繪畫……。運用多種學習方
法學習語文,在特定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學生自然其樂融融。如《一次成功的試驗》一課,我找來“瓶子、鉛錘”等物品,在學生了解課文后,讓學生到前臺做試驗。學生有滋有味的親身實踐 ,深深體會到在危險時刻,只有大家團結協作,心中有他人,才能擺脫危險,把事情辦好。課文中所蘊涵的思想內涵,不用過多的語言,讓學生親身實踐一下,其理自明。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我們的軍長》時,讓學生演一演,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的膽量。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海濱小城〉〉時,讓學生根據所描繪的畫面想一想、畫一畫,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時,讓學生嘗一嘗楊梅的味道;學習〈〈琪琪的心事〉〉時,讓學生辯一辯,是爺爺愛鳥,還是琪琪愛鳥。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或是老師指引,或是學生自己選擇,都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開放式”的語文課堂教學以“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使他們逐漸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做人……。將“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到底,我想一定會摸索出長此下去,我們所培養出的學生將是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引言
問題是思維產生火花的根源,是創新的基石,一切的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如蘋果為什么會掉地上而不是掉天上?于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策略的有效應用,能夠不斷的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藝術性提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以下,筆者就此話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發表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判斷推理鞏固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提問的藝術水平越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課文的掌握就越深,教學質量也就越高。
二、提問內容要有思維價值
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那些精于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
例如在執教《凡卡》一文時,以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么?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如果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么?這又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又如,在教學《我們家的大花貓》時,提問“為什么作者說貓的腳印像梅花呢?”很多學生說道是因為貓的腳印像梅花,其實通過老師進一步的引導,最終得出是因為作者對大花貓具有一種喜愛之情,不然怎么會把骯臟的腳印比成美麗的梅花呢?
三、充分做好提問設計
有道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亦是如此。筆者認為,要做好語文課堂的提問,任課教師不能遇到問題再思考如何發問,而應當提前設置好本課的問題。例如,在教《回鄉偶書》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了一個主問題——“什么是鄉情”,并圍繞這一主要問題設計了其他幾大分問題,首先,從詩文本身來講,作者是如何寫“自己老了”?作者的鄉音沒有改變是為什么、又說明了什么?兒童為什么會“笑問”?其次,從全詩的主題思想出發,向學生提問“中國人有怎樣的故鄉情結?”怎樣看待中國人“葉落歸根”的情懷?在這整組問題的設計過程中,主問題是經過提煉和概括之后著眼于全詩,整體的帶動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的,而分問題則是著眼于細節和課后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進行長時間、深層次的自主學習。通過著設計這種以主問題聯動分問題,以系統的提問框架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大大減少了那些一般性的、膚淺的提問,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主旨的認識。
四、提問要明確具體
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在執教《窮人》一文時,我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題目,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回答:“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薄耙驗樯D仁震B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憋@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于是,我接著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么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后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薄罢n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痹诖嘶A上,我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么?”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五、在教材的精華處創設最佳時機
1、在內容的關鍵處提問
在教材重要的地方即學生不易理解的詞、句、段進行提問,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如學習《詹天佑》一文,教師可以圍繞中心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重點寫了什么?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思想表現在哪里?弄清了這些問題,就能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課文的中心。
2、在內容的變化處提問
內容的變化處往往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是讀者發掘其內涵的關鍵之處,也是學生由于受知識、閱歷的局限容易忽略之處。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設疑激思,引導學生的理解向縱深拓展。如《豐碑》一文,作者抓住將軍錯怪軍需處長的一系列細節,從側面雕塑。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將軍兩次發愣有什么不同之處?將軍的動作神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讀課文,就能體會到軍需處長的那種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3、在內容的空白處提問
作者寫作時為了行文簡潔,會將文章的某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文章的這些空白之處,正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空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以此為源點,輻射式展開,深層次發揮,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的創新能力。
六、提問要適度適量
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太膚淺,學生不用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不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沒有挑戰性,諸如什么“對不對?”“好不好?”“行不行?”這樣的問題提出來就是廢話。反之,問題過難,學牛顰而卻步,沒有思考的興趣,反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的設計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高頻率提問不等于高效率提問,因為提問的數量不等于質量。一節課下來,教師提問的時間多,學牛思考的機會少。教師在吃透文章全部內容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找出文章前后之間的關系并提問。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尤其重要。所以要認真地對待,領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性設計,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使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發揮真正的功效,達到 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最佳效果。
[作者] 廉德忠
[內容]
一、“隨意”及其表現
隨意,即憑自己的意愿來教,來做,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境界。過去,我們認識評價教學工作一貫只注重了教學的常規性特點。領導檢查備課,要看教學步驟的設計是否齊全,聽教師講課,要看是否緊扣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識點(字詞、結構、主題、特點等),面面俱到;在練習、考試中,只注重了題目的標準答案??傊?,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太強調了條條框框,而忽略了最能體現教師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學生智力水平的“隨意性”問題。這是對語文教學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語文學科的獨特教學規律的。
其實,認真分析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就不難看出,他們在注意教學常規要求的同時,都有很多“隨意性”的閃光處。每個語文教師的閱歷、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認識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教學過程多具有“隨意性”的特點。
首先,教學語言的“隨意性”。有的教師沉著老練,四平八穩;有的教師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師處事圓滿,兼及各個方面。他們選擇的教學語言,當然也就風格邊異。上海的于漪老師閱歷豐富,知識面廣,教學語言風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師,教學語言極富感染力,聽他講《出師表》,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流淚;魏書生老師上課緊扣教材,語言簡潔明快,極為凝煉。
他們在“傳道、授業、解惑”時,所運用的教學語言隨意而為,各有機智,令人贊嘆不已。
其次,處理教材的“隨意性”。因為每個教師對教材的認識不同,面對的學生情況不同,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不同,在處理教材時,也就各有側重。同樣講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師側重于思想內容的分析,有的老師側重于藝術特點的探討,有的老師注重通過字詞的分析帶動課文的講析,各自都具有極強的“隨意性”。因此,每個教師盡可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自身特長,對教材作出“隨意”的處理。但有一個要求,這種“隨意”,必須有利于傳授知識。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課堂教學過程的“隨意性”。我們強調教學過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其中有個怎么學和怎么導的問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對事物的認識,對教材的理解也是“活”的。任何一個教師不可能在一堂課前,就考慮到學生會提出的所有問題,會產生怎樣的情緒,這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才能產生的。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活”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只能在學生的“隨意而為”中發揮出來。說到底,對于教師而言,每一堂課都是“隨意而教”的過程。
二、“隨意”并非任意
強調語文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并不是語文教師就可以沒有拘束,不加限制,愛怎么樣就怎么樣實施教學過程?!半S意”只是相對“有意”而言,它有自己的特點。
“隨意”有目的性。教授一篇文章或一堂課,總要有教學的過程和目標,“隨意”服從于教學目標的需要,適應于教學過程的流動性。如果將“隨意”誤認為任意,一堂課下來,學生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么,甚至連教師本人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教了些什么,那就談不上“隨意”而教,且有百害而無一利了。
“隨意”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學校與學校不同,班級與班級不同,學生與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多變,使“隨意”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A較好的班級,學生自讀能力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增多教學內容,增加教學難度;反之,基礎較差的班級,如果用同樣的內容和難度教學,那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一段時間內這種“隨意”有效,而另一段時間內,另一 種“隨意”或許行之有效,只有充分注意“隨意”的時效性,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隨意”有思想性。“隨意”的“意”,即指思想,意愿,“隨意”而教不是愛怎么就怎么,想當然教學?!半S意”應當有思想性,要緊跟時代步伐,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教育。甚至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都要蘊含積極向上的思想性。有一位老師上課時,一只小燕子飛進了教室,東碰西撞飛不出去,部分同學的注意力跟著小燕子飛來飛去,不能專心聽講。老師停下課問:“‘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出自哪篇文章?”同學們回答:“《匆匆》?!崩蠋熡謫枺骸啊洞掖摇犯嬖V我們什么?”同學們答:“時間一去不回?!崩蠋燅R上肯定,并說有去無回就應倍加珍惜時間。學生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打開窗子放走了小燕子,又專心地聽課了??此啤半S意”的問答,其實蘊含了強烈的思想內容,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表現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抗敏性。
“隨意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征之一,是一種嶄新的境界,它區別于任意,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目的性和思想性的特點。所以說,“隨意”是有限制的,不是愛怎么樣就怎么樣,沒有一點約束的教學行為和過程。
三、“隨意”的必要條件
語文課堂教學可以“隨意”而教,能否達到“隨意”的境界,標志著一個語文教師的能力和水平。但不是可以隨便“隨意”的。要想達到“隨意”的境界,首先要正確處理“有意’與“隨意”的關系。“隨意”和“有意”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實際,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是“隨意”的先決條件。做好了這些“有意”的工作,才能“隨意”處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隨意”而教,也就不枉為人師了。
語文教學要想達到“隨意”的境界,教師就要有扎扎實實的硬功夫。標準的普通話,工整的粉筆字,是語文教師的“門臉”,豐富的語文修養,扎實的寫作基本功,是語文教師的“內涵”?!伴T臉”顯露于外,“內涵”蘊含其中,二者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同時,還應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這些硬功夫,是“隨意”而教的必要條件,沒有這些硬功夫,何談“隨意”的境界!
語文教師要有“敢當教育家,不做教書匠”的追求和勇氣。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僅僅滿足于教授字詞,分解段落,歸納主題,為考試升學而架設梯子的話,那不僅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更談不上語文教學的“隨意性”了。新形勢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教學和科研并行的路子。任何一個語文教師都應是教學的骨干,科研的能手。只有如此,語文教學的“隨意”境界才會洞開,才能產生語文課堂教學的勃勃生機。
一、認識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特征
創造性。語文教學藝術的主要特征在于創造,主要體現在:
(1)超前思維。備課時,教師必須從課文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著手,對課的導入、過程、結尾等進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斷和推測,從而得到預見性的認識。此外,在制定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計劃時,對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超前思維,以便在行動之前及早看到潛在的有利因素、困難因素和各種機會,更加清醒地采取對策。
(2)應變機制。課堂上,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思維著的頭腦,盡管教師在課前作了慎密的構想,但“偶發事件”時時會找上門來。因此,教師必須隨機決策,巧于應變,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3)創新方法。小學語文課的教學對象、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在不斷變化。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課文,即使是教過幾十遍的同一篇課文,也永遠是新課。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方法,創造新方法。
(4)講究效率。要減少無效勞動,盡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學任務的單位時間降到最低限度。學生看書可解決的,就不必動筆;練兩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復第三遍。教師講述語要精當,要知道,講課中輸出的無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費的課堂教學時間就越多,教學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單位時間內教學的信息量過多或過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學。
2.表演性。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于其它任何表演藝術。
其特征主要體現在:
(1)儀表風度。教師在課堂上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表情態度等對學生有著極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師應樸實、整潔、穩重、端莊、瀟灑、活潑、熱情、善良、和藹、謙遜、文雅并富有個性,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
(2)表演技巧。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課文聲情并茂的朗誦,對課文中人物語言神態維妙維肖的模仿,對課文展示的典型環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對課文的立意深入淺出、絲絲入扣的剖析,會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而震蕩學生的心靈。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政治家的素養,科學家的頭腦,哲學家的嚴謹,演說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詩人般的激情,童話大師的幻想,相聲演員的幽默,舞蹈演員的身姿……(3)感召效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種種表演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情感和理智,對其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發展。
3.審美性。課堂教學中充滿著美,教師和學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賞者,又是美的創造者。審美性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體現在:(1)情感轉移。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課堂教學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學生三位一體,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做到導之以情,情理一體。
(2)多樣統一。應做到知識、智力、能力訓練的統一,聽、說、讀、寫訓練的統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統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養的統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語言教活,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會用。它包括啟發的技巧、批評的技巧和訓練的技巧。這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磨礪而成的。教學技巧越豐富,越熟練,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越高。
二、實施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方法
1.藝術因素的發掘。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體是一篇篇范文,教師充分發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學藝術因素,不僅為語文教學所必需,而且有利于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朗讀、講述、圖示、音響等教學手段,強化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情節、語言等產生的藝術沖擊力和感染力,從而使學生感同身受,如臨其境,學生的鑒賞力和語言修養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
2.通感藝術的運用。人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是通過人體各種感覺器官來實現的,而各種感官又是相互聯系和溝通的。語文課堂教學,借助文字讓學生看到畫面,聽到聲音,體味到情感,從而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3.教學設計的藝術。衡量一堂語文課的設計最重要的就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主要有幾條規律:(1)目的方法統一律。方法服務于目的,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就要采用符合其需要的方法,做到教學目的與教學方法和諧統一。
(2)最優方法選擇律。選擇最優教學方法的意義在于:A、找出達到教學目標的最合理、最簡捷的過程;B、科學地組織教學,減少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量;C、使學生的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大的效果。
(3)教法學法協調律。教學永遠是一個統一體,教的規律要根據學的規律。
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的教,又要指導學生的學,讓教法與學法協調起來。
4.教師的語言藝術。衡量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水平,有以下幾條指標:一是學術性,二是規范性,三是邏輯性,四是集中性,五是鼓動性,六 是趣味性,七是啟發性,八是體態語言。
5.課室提問的藝術。其實質是教師揭示出學生的認識與教材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理解意義,分析綜合,欣賞評價等等,從而獲得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要明明白白,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聯系實際,難易適度。
6.課堂指導的藝術。它涉及的問題頗多,有幾點應特別講究:(1)抑制判斷。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時,教師要為學生的思考留有回旋的余地,為學生的反思、再思提供時間,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糾正錯誤創造機會。
(2)先探后導。即先讓學生進行嘗試性學習,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之所在,然后給予指導。
(3)多向交往。它的好處至少有:一,教師能及時地多方面地獲得學生接到指導信息后的反應,從而及時對自己的指導方法進行調節;二,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向交往,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往往是對教師最初發出的指導性意圖的生發、擴展和延伸;三,在交往中滲透教師的指導意圖,自然和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教師的指導。
(4)評價適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隨時對學生的回答或討論發言作出評價。這種評價,應準確、具體、富有啟發性,兼顧思想教育因素、語言訓練因素、寫作訓練因素和
思維訓練因素。(5)富有情趣。課堂指導,一定要理解學生,體察學生的喜怒哀樂,學生才樂于接受。教師要善于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兒童喜愛的形式去指導,使學生不僅跟隨教師思路走,而且還能借助教師的思路自己摸索著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