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0:08:04
序論:在您撰寫公司管理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分析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運用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
識別公司盈余管理內部控制是伴隨著現代化企業規模的管理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注冊會計師在利用內部控制制度對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判斷時,要認真分析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從管理當局的思想和經營方式、單位的組織結構、審計監督體系、公司的治理結構、人力資源政策、職權的劃分和責任分配、外部影響等因素來考查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為。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粉飾財務報表與管理當局一定的動機有關。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一般包括管理當局謀取私人利益動機、籌資動機、債務契約動機、避稅動機,政治成本動機等。注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研究和評價時,要綜合考慮管理當局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壓力、自身的素質、公司結構治理、職責劃分情況及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內在動機,為進一步進行審計的實質性測試提供相應的探索。
二、利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為注冊會計師識別公司盈余管理提供相應的判斷線索
注冊會計師利用分析性復核程序分析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比率或趨勢,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據和相關信息的差異,幫助注冊會計師制定有效的審計計劃,為實質性測試提供線索指引,判斷會計報表的整體合理性?!丢毩徲嬀唧w準則第11號――分析性復核》對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審計報告階段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提出了法定要求。在審計的各個階段合理利用分析性復核程序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提高審計效率。而在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時,常常面臨潛在的專業判斷,注冊會計師要利用這種專業判斷來識別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為。
一是對上市公司重要的敏感信息資料進行判斷。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非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應該有足夠的敏感,包括被審計單位的人事變動、事務所的變更、關聯方交易、特殊事件的發生、非常收益、銷售增長、報表使用者對公司業績的期望、會計年度最后一季的會計數據大幅度變化、盈利指標的變動幅度等。對這些敏感信息注冊會計師要有充分的職業關注,要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業務經營范圍的變化、經營環境的改變及宏觀經濟政策等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如公司已有的人才優勢、市場競爭狀況、經營價格優勢、新產品的特點等,分析公司優厚盈利能力是否為公司盈余管理的結果。
二是當注冊會計師發現客戶存在非預期的重大差異時,應該調查這種重大差異產生的原因,此時注冊會計師首先應該判斷差異可能存在的各種原因,然后根據審計測試確定這種差異的合理性。當注冊會計師不能識別差異發生的原因時,應重點關注是否為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從而確定審計實質性測試階段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三是運用相應的財務指標對公司盈余管理進行職業判斷。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時,注冊會計師還應結合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等會計報表項目數據,運用系列財務指標來識別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及結果,從而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
三、利用截止測試判斷公司盈余管理行為
注冊會計師除了利用上述兩種方法對審計單位進行判斷外,截止測試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截止測試作為一種常用的具體審計技術,其目標在于確定交易是否記入恰當的會計期間。在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時,注冊會計師常常發現被審計單位將應記入本期或記人下期的主營業務收入、往來款項、存貨等項目,推遲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入賬,其目的就是人為地調節利潤、虛增資產,從而粉飾會計報表。
截止測試主要用于現金、銀行存款、往來賬項、主營業務收入、存貨、長期投資、短期投資以及期間費用等會計報表項目的審計。應用此方法時,可采用順查法和逆查法,按照會計的核算順序依次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資料,以原始憑證為出發點,從報表日前后原始憑證審查至記賬憑證與賬簿的相關記錄,確定已登記原始憑證的經濟業務與記賬憑證是否在同一會計期間確認并記錄,并查明有無漏記經濟業務的現象。同時也可以按照與會計核算程序相反的順序依次審查會計報表、會計賬簿至會計憑證,以賬簿記錄為起點進行截止測試,從報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賬簿記錄查至記賬憑證,檢查發票存根與發運憑證,從而證實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票并發貨等,有無多記收入的現象。
上市公司由于經營失敗或出于特殊動機,往往人為地調節收入、費用、成本等項目的入賬時點,擾亂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報表的時點勾稽關系,以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審計實務中,注冊會計師運用專業判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檢查現金、銀行存款、往來賬項、主營業務收入、存貨、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等項目在會計報表日是否有異常的變化,如有重大變化,應結合管理當局盈余管理的各種動機,分析其變化的原因,進行相關實質性測試;(2)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發票領購和使用情況,分析其是否存在低估收入的情況;(3)檢查會計報告日金額為零的相關項目,若在會計報告日后這些項目又發生變動,則應分析其變動的合理性。
四、通過查閱公司以前年度審計工作底稿及相關中介機構的公告進行專業判斷
與公司盈余管理相關的交易往往涉及幾個會計年度,中介機構有關的公告中也可能會涉及本期盈余的事項。注冊會計師通過對以前年度工作底稿及中介機構公告的查閱,并進行判斷,也可能發現一些本期公司盈余管理的線索。
總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審計,需要從完善現階段的審計依據、注冊會計師審計經驗的積累、業務素質的提高、審計市場的規范等多方面進行建設和規范,從而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摘要:工商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文章提出一種虛擬公司的課內實踐教學模式。以“虛擬公司”為平臺,構建了包含專業必修課、能力構建課、管理綜合模擬課及畢業論文寫作的工商管理專業課堂實踐教學體系。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虛擬公司 工商管理 課堂實踐教學
一、引言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認為:大學應傳授能力非理論知識。然而,傳統教學的瓶頸就是無法將理論知識轉換成為能力。目前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著創新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的“三差”現象。因此,在高校教學的理論體系和課程結構中,加強實踐教學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這不僅因為實踐教學的設置深刻地體現著一種教育指導思想,更在于實踐教學環節對于鞏固理論教學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具有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尤其應當具備扎實的實踐操作本領以及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針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探索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模式就顯得十分迫切。
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專業實習、綜合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社會實踐和調查等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并與經濟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的地方;課程設計和綜合實訓,由于時間過于集中,形式單一,往往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社會實踐當然是實踐教學最好的方式,既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升華,又能使學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會促使學生重新認識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但目前在高校擴招背景下.受教學經費的影響,相對于學生數量。校外實習基地數還少些。另外,企業處于經濟利益考慮,一般也不愿意承擔額外的負擔,由此實習基地很難接納較多的學生。即使接納了一部分學生,也對實習學生不重視。不安排實際工作,學生也就失去了實踐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加強課內實踐教學,可行性更強,效果更好。
二、基于“虛擬公司”的課堂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一種虛擬公司的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模仿實際公司的情景.創建虛擬公司,在教學中貫穿能力培養的思想和理念。
1 基于“虛擬公司”的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本文設想,以“虛擬公司”作為課內實踐改革的平臺。開展虛擬公司實踐教學不只局限于某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或者某一個實習實訓環節.而要把虛擬公司實踐教學貫穿到大學生活的始終。在專業必修課內。結合虛擬公司的具體崗位,進行崗位訓練;能力構建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可操作能力;再以學生虛擬企業作為管理綜合模擬課程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型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最后,在畢業實習階段,通過在現實企業的鍛煉。既檢驗學生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水平,又在畢業設計(論文)寫作中,盡可能做到應對真題,即結合實習單位實際要解決的問題。
2 基于“虛擬公司”的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思路。
(1)專業必修課。專業必修課旨在形成工商管理學科核心基本理論與基本管理知識,了解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各方面理論、知識及能力與素養。
為了進行課內實踐教學,首先需要聯系一家企業作為伙伴公司。通過參觀等方式。讓學生大致了解企業的運作過程;然后以這家企業為參照在學校建立虛擬公司,設立各個業務部門和工作崗位,并根據伙伴公司提供的真實的市場資料進行模擬商務活動。它涉及到與工商管理專業關系比較緊密的市場調查、商品采購與銷售、進銷存管理、財務核算、人力資源管理等企業活動。對應地設立營銷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以及進行綜合管理的經理部。
教師在相應的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講解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具體崗位的職能及一般的工作流程,然后學生在實踐環節,以企業模擬實際的業務流程作為牽引。針對一個特定企業的業務,由學生模擬該工作崗位,獨立完成業務處理,目的是熟悉企業的職能作用,明晰不同類型業務的處理流程。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相應的“職業角色”的感覺。
(2)能力構建課。能力構建課旨在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與實際的動手能力。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擬分為各八周的兩個階段,上半個小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而下半小學期則停課進行集中實踐訓練。
教學環節主要訓練學生面向市場、面向企業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企業生產運作的基本活動進行合理診斷的能力;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對新項目進行組織策劃的綜合能力。
在實踐環節,學生成為虛擬公司的“正式員工”,根據工作能力競爭上崗,參與虛擬公司的各項模擬業務過程。隨著各項工作的開展,學生會逐漸體會到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及自身工作能力的匱乏,并進一步思考未來就業崗位對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3)綜合模擬課。綜合模擬課旨在培養學生面向市場、面向企業獨立思考問題的綜合能力。該課程擬在工商管理專業高年級(第六或第七學期)開設,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大部分專業課程,有利于學生利用綜合知識解決相關問題。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系統教學的需求。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使學生對整個公司的運作及管理有個全面的認識。學生在實踐環節,需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虛擬公司,按照公司運作的完整程序.制訂出商業計劃書和具體的實施細則。
具體實施步驟:一是學生根據優勢互補進行分組。以6人左右為一個小組;二是組建虛擬公司,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三是制定計劃。由學生按公司運作方式制定一份包括企業概述、業務與業務展望、風險因素、投資回報與退出策略、組織管理、財務預測等方面內容的商業計劃書,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四是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虛擬企業內的分工以相應的崗位職責,并確立相應的工作步驟和工作程序。五是項目考核,以創造性能力考核為主,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測試。
通過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各門課程在整體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能夠打通不同課程之間的脈道。使之能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上下和橫向溝通的能力,以及觀察和思考問題時的全局觀念。
(4)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的撰寫是學生在校期間的最后―個環節。它是課程教學環節的延續,也是以前所學課的一個總結性的成果體現,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畢業論文教學比專業課程的教學更重要。
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設在大四第一個學期.通過學科文獻讀寫議課程提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所需的讀、寫、議能力。實踐環節主要是通過畢
業實習讓學生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熟悉企業的運作過程和各崗位的要求,并將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運用掌握的理論或方法加以解決。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能力在現實環境的綜合檢驗。
三、基于虛擬公司的工商管理專業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的特點
1 注意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和紊質培養。當前,高校教學更多側重于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過于關注一些直接的目標,如學生的考試成績、考級、考證、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就業率、畢業生攻讀研究生的比例等,從而忽略了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追求。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逐漸地從重視知識轉向重視綜合素質。人們已經認識到,一個高質量的人才應該是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統一的人才。知識是基礎,能力是關鍵。素質是根本。因此,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是高校教學的三大目標。
本文提出的基于虛擬企業的工商管理專業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便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從崗位操作能力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等,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一套基于感知的“源于實踐,歸于實踐”的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2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學課堂應是學生樂于參與、勇于爭論、善于反思的場所。可目前高校課堂上,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學生缺乏學習的激情、高質量的思維活動、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積極的參與。通過對筆者所在的浙江樹人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各年級學生的調研發現.造成此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所學的課程不夠了解,不清楚所學知識的用處,導致學生對學習無所謂。
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應用性與實踐性,目前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偏少、實踐內容不充實.課內缺少與本課程內容相關的感性認識與實踐機會,課外缺少使學生理解社會、理解專業、理解知識運用的途徑。使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
學生虛擬企業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通過學生在崗位模擬過程中產生對相關知識的需求,進而主動地去探尋需要的知識,這樣就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很好地發揮內隱學習的能量。
3 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并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質量和效率的能力,是教師通過教學實踐表現的一種職業素質。教師的教學能力影響著教學效率,也制約著受教育者的能力結構。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意識,首先是教師要擁有這種培養的能力。但目前高校教師普遍存在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導致教師隊伍整體的實踐教學水平不高。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辦虛擬公司以及指導學生創辦虛擬公司.能促進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實踐教學的能力。
四、結束語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基于“虛擬公司”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模式,樹立起“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能力?!疤摂M公司”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實踐教學的全新嘗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確立中國現代企業年金制度的兩個《試行辦法》(以下簡稱20和23號令)頒布3年以來,中國企業年金發展迅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企業年金制度框架雛形已見;企業年金基金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市場運營機制初步建立;資產規模不斷發展擴大,企業年金資產積累迅速,截止到2006年底,有2.4萬多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達964萬人,積累基金910億元,其中,按新辦法管理運營的企業年金基金已達160億元。
但是總的來說中國企業年金制度仍需不斷完善,市場仍處于幼稚階段,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和最主要的問題是受托人“空殼化”與市場角色“分散化”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導致派生出一些其他次要矛盾,制約了企業年金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受托人“空殼化”與市場角色“分散化”
1、當前外部受托模式中受托人出現“空殼化”現象,核心作用難以形成
上述分析的受托模式現狀可以得出的結論有二:第一,就內部受托與外部受托二者來說,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外部受托上;完善外部受托制度較長時期內既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市場矛盾,也是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第二,就外部受托模式的4個市場角色來說,當前主要矛盾集中在受托人身上:受托人的核心地位受到撼動,出現“空殼化”趨勢,難以承擔起信托制企業年金架構中賦予的法律責任。當前外部法人受托模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權利與義務不對稱,實力與權力不相符,市場資格與實際地位不對等,商業利益與法律責任不匹配,導致生計難以維持,作用難以發揮,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理想與現實相背離。所以,如何將四對矛盾結合起來,這是當前外部受托模式的主要難題。受托人是信托型企業年金的核心概念,是企業年金的第一責任人,是企業年金基金的治理主體,作用十分重大,它包括選擇任命、監督管理、評價更換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以及相應的所有中介服務商,負責制定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策略和與委托人的溝通;在長達幾十年的受托基金資產管理中,受托人全程承擔上述服務提供商出現的任何違約或過失造成的法律責任的最終后果。但是,按照23號令的規定,受托人提取的管理費不得高于受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資產凈值的0.2%,這個比例僅占企業年金管理總成本的1.6%左右,比美國401(K)的受托費少一半左右,加之在惡性競爭中他們不得不壓低收費標準,甚至象征性收費的現象比比皆是;受托人和賬戶管理人建立管理平臺的一次性投入很大,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但如此低價運行不僅不能維持運轉成本,而且還難以體現受托人的核心地位,影響其履行正常職責。
第二,受托人數量有限,單一牌照難以生存,甚至“受托+賬戶管理”的雙牌照機構也自身難保,市場核心作用受到嚴重影響,受托人機構事實上形同虛設。在目前的5個受托人中,1個單牌照的機構和2個雙牌照機構(受托+賬戶管理)利潤空間十分有限,積極性不高,難以發揮年金市場上的主導作用。只有另外2個雙牌照受托人(受托+投資管理)由于其具有投資管理資格而情況稍好,腳跟稍穩,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和市場推動作用。就是說,單牌照的“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捆綁式受托人處于同樣的兩難境地,難以統領“其他人”,受托人的行業信譽和應有的法律地位遠沒有樹立起來,受托人地位被“虛置”起來。
第三,受托人“軟骨病”導致惡性競爭,動搖了以受托人為核心的信托型年金市場結構。在信托型企業年金的市場鏈條中,由于受托人的核心地位幾乎是形同虛設,所以,賬戶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不得不紛紛撇開受托人,徑直追隨委托人或企業主,直接與之打交道,拉客戶,甚至出現個別“程序倒置”的現象即由其他已經“拉到客戶”的市場角色反過來推薦和指定受托人,或者,企業雇主繞過受托人直接指定其他市場角色的現象也不鮮見,這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失去市場核心的信托制必將導致市場秩序的極大混亂,其他3個角色各自為戰,相互殘殺,惡性殺價,自毀長城;長期看,受托人作為治理主體的缺失必將導致長期內對其他市場角色的監控力度下降,蘊藏著極大的資金安全性風險和金融市場風險。
第四,大多數受托人目前處于勉強維持狀態,推動年金市場的龍頭作用不盡人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年金市場的發展。除上述制度設計原因以外,似乎中國的法律文化也可能是導致受托人空殼化的一個環境原因。受托人法中有兩個最根本原則:忠誠原則和謹慎原則。忠誠原則要求受托人管理信托的唯一目的是保障受益人的利益,這就要求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資產時不能自我交易,以防止任何利益沖突;謹慎原則要求受托人負有謹慎管理的義務。目前中國受托人的窘境已明顯構成其對受托人忠誠精神和謹慎精神的嚴峻挑戰,甚至有可能導致繼受商事信托傳統進程的夭折,因為在任何國家,養老金信托都是其最典型、最成功和最廣泛的商事信托的案例代表。
2、受托人缺位導致惡性競爭,市場角色分散導致超低收費,這就是所謂“機構熱”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托人軟弱與市場角色分散既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也是互為因果;市場角色過于分散導致受托人虛置,受托人軟弱又導致對其他角色監管的放縱,進而導致惡性競爭。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目前市場尷尬局面可以將受托人弱化與市場角色分散看作互為因果的同一件事的兩個側面。23號令規定,受托費是0.2%,托管費0.2%,投資管理費1.2%,賬戶管理費每戶每人不超過5元。但實際情況卻是,市場各個主體的取費現狀遠遠低于上述標準:投資管理費根據投資產品的不同,常常在0.4%-1%之間;托管費大多在0.05%-0.15%之間,賬戶管理費也是象征性的,大型企業每人每月往往在1元以下;受托費則大多數只在0.05%-0.1%之間。
目前,企業年金市場群雄角逐,惡性廝殺,自毀長城,猶如春秋戰國。受托人和賬戶管理人初次投入巨大,出于穩定客戶的考慮,以大大低于運營和服務成本的價格“硬撐”下去是出于無奈,他們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擴大當期市場份額以攤薄成本上,寄托于未來擴大客戶來源以期盡早收回成本上,他們強烈地期待著市場的擴大與繁榮,拼命地跑馬占地,這就是所謂當前“機構熱”的原因之一。于是,惡性競爭和價格戰愈演愈烈,甚至出現個別零收費現象,在表面上看,機構顯得“越來越熱”,而在本質上,受托人越來越受到擠壓,難以形成專業化和職業化,進而又加劇了市場角色之間的價格戰和低收費的無序競爭。
當前,信托型企業年金制度下的受托人十分重要的市場地位只停留在理論上,現實中的景象是,外部受托人既面臨著自我生存的考驗,又面臨著市場的嚴重擠壓;外部受托人既是中小企業舉辦企業年金的必由之路,又是目前的一個瓶頸。
3、受托人“空殼化”和市場角色“分散Pc"~利于
中小企業參加集合企業年金,這就是所謂“企業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受托人“空殼化”不利于生產集合年金產品,不利于中小企業參加企業年金。眾所周知,企業年金目前的舉辦人都是壟斷性行業和高盈利性國企,這種被媒體稱之為豪門盛宴的現象廣受詬病,而占GDP55%和占全部就業人口75%的230萬家中小企業則與之無緣,舉辦年金的不到100家,僅占0.4%,資產總額不到1%。中小企業站在企業年金門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例如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多為非國有企業,規模有限,缺乏集體協商機制,強資本弱勞工現象較為明顯,利潤率不如壟斷性國企高,經濟實力難以允許他們向員工提供足夠的福利待遇,等等。國際經驗告訴人們,克服這些困難的一個途徑在于由市場為他們提供一些專門設計的“集合企業年金計劃”;一般來說,提供這些產品的供應商是受托人或其他服務商。但是,在當前受托人空殼化的市場條件下,在“泥菩薩過河自身難?!钡木骄诚拢麄儾豢赡苡凶銐虻膭恿拓斄ν顿Y開發集合年金計劃,換言之,專業化程度較低的受托人在實力和能力上都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市場的這個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說,這是目前中小企業難以舉辦企業年金的一個重要原因。
規模經濟效應是指由于規模的擴大導致年金計劃本身長期平均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經濟效率和收益的不斷提高。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管理成本的高低與公司規模的大小成反比,公司越小,參加企業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這是中小企業站在企業年金門檻之外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美國低于100人的小型公司401(k)計劃的管理成本占到全部資產凈值的1.4%,甚至1.6%,比正常的平均值高出62%左右,而較大型公司只有0.5%-0.8%左右。
外部經濟效應是指無須增加管理成本而對其他年金參加者產生的外部經濟收益,因為在年齡結構、收入水平和繳費能力等很多方面具有一定同質性的中小企業可以由受托人建立一個“資產池”,建立一個集合計劃,這有利于保障集合年金計劃對參與職工公平和效率預期的實現。所以,對中小企業來說,加入集合年金計劃會降低單位管理成本,使受益人的福利增加;對監管部門來說,監管部門由監管數個主體變為主要監管一個集成的主體即“資產池”,監管成本得以降低,監管效率將會提高,監管便利性也大大增強;對運營商來說,管理運營聯合企業年金計劃這個“資產池”,將有利于其規模經濟的實現,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管理的收益和便利性。
第二,市場角色“分散化”不利于集成信托產品的市場供給,不利于企業年金市場的深度開發。市場角色的“分散化”,致使外部受托人“空殼化”,進而導致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管理環節多、流程長、效率低、成本高,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積極性,既不利于啟動企業年金市場,又不利于中小企業參加集合企業年金。這便是企業年金“企業冷”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法人受托模式開發集合企業年金計劃的方向應主要是“前端集合”計劃:參與計劃的成員企業,須接受受托人統一制定的集合年金計劃,與單雇主法人受托模式相比,集合計劃法人受托是一種“標準化”的計劃,在國際上它包括多雇主企業年金計劃、區域聯合企業年金計劃、聯盟企業年金計劃等,最典型的集合計劃是香港強積金的“集成信托計劃”,它允許接受多個企業的信托,在這個意義上講它也是一種“零售年金”計劃,可對小企業甚至自雇者開放,一般來說企業員工在受托人統一制訂的產品清單中享有選擇產品的決策權。所以,從國際上流行的集成信托計劃上述“前端集合”與“零售年金”這兩個特點來看,其提供商一般來說是不同角色捆綁程度較高的受托人。簡化市場角色,打造具有投資資格的捆綁式專業化受托人,并不排斥投資管理人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可以促其提升供給集成信托產品的能力。投資管理人的直接客戶本來就不應是委托人即企業主,而應是受托人。但在受托人“空殼化”的情況下,投資管理人只能繞開受托人,這不利于投資管理人對集成信托產品的開發和銷售,不利于投資管理人企業年金的投資功能的正常發揮,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專業基金投資公司的產品供給能力,因為受托人的品種開發不是萬能的,需將相當一部分投資外包給投資管理人,投資范圍和品種的限制使之只能自行開發設計特定的某些產品,而大量的集成信托產品只能來自外包。
二、建立“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1、當前改革的思路是:垂直整合市場主體資格,建立以受托人為市場核心的養老金管理公司
如前所述,市場呈惡性競爭帶有某種必然性:第一,一方面在市場啟動初期,過于分散的角色劃分自然導致過低收費競爭和市場價格扭曲的傾向,另一方面非專業化的受托人作為市場角色之一同樣受到價格扭曲的擠壓,難以發揮信托型年金市場中的核心作用,進而加劇了市場無序競爭;第二,一方面非專業化受托人不能發揮集合年金市場的拉動與主導作用,只能被動地圍著那些經濟效益較好的大型國。企和集團公司轉,甚至聽命于其他市場角色的擺布,另一方面受托人沒有能力開發潛力巨大的集合年金市場的資源,加劇了不斷增加的市場主體對市場份額的無序競爭,這又進一步壓低了市場價格;第三,一方面中小企業進入企業年金的門檻太高,集合企業年金難以在市場產生,進而減少了受托人的市場資源,另一方面受托人不能成為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主渠道,作為年金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面臨無“人”開發的市場斷裂態勢,進而導致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積極性不高,新的市場進入者不是非常踴躍,市場年金存量還主要以歷史遺留下來的行業年金為主導,“豪門盛宴”的詬病難以消除。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外部受托制度當前存在的諸多矛盾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受托人資格成為一個棄之不舍但又食之無味的“燙手山芋”。解決這些矛盾的焦點在于強化受托人的核心功能,具體思路是疊加資格牌照,使受托人逐漸走向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捆綁型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
對此,勞動社會保障部已注意到這些問題,表示進行第二批機構認定時將不再單獨設立受托人和賬戶管理人資格,而試行“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并考慮“托管人+賬戶管理人”的2+2模式,這充分說明,下次資格審批將有可能成為企業年金制度發展史上一次重要轉折,促進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2、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是實施信托制企業年金的一個制度創新
無論從國外的經驗教訓看,還是從國內的市場前景需求看,受托人的發展方向應予以強化,應考慮到專業化和職業化問題;專業化和職業化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賦予其更多一些的功能;較多的市場資格的捆綁,其直接途徑就是建立真正的養老金管理公司;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是實施信托制企業年金的又一個制度創新。
根據國外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實踐,養老金管理
公司作為一個外部法人受托人,其核心要素在于其具有投資管理(包括其分包)功能的一體化,就是說受托人資格與投資管理人資格是捆綁在一起的,這既是受托人在市場上的生存之本,又是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本質特征之一,更是養老金管理公司得以發揮其核心作用的關鍵所在。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的運行模式與現代信托理念不僅不是相悖,恰恰相反,而是對堅持信托制的一個創新:早在20多年前拉丁美洲十幾個國家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成功實驗、中國香港地區7年前強積金的正式運轉和澳大利亞超年金近年來取得的業績,都是對盎格魯、撒克遜信托傳統的發揚廣大,其他歐美許多國家捆綁式受托人的誕生也是一個明證。
3、建立捆綁式的養老金管理公司制度安排完全符合現行政策的規定
一部三會共同簽署的23號文件《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明確提出了“養老金管理公司”這個概念,并將之規定為受托機構之一,這是建立養老金公司的基本政策根據。第23號令第十條明確規定:“本辦法所稱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的企業年金理事會或符合國家規定的養老金管理公司等法人受托機構”。
所謂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就是指“捆綁式”服務,也稱之為“一站購齊式”或“全天候服務提供商”,在國際實踐中,就是指市場不同角色和機構功能的垂直整合,即由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兼有多種市場角色或功能,包括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等,在有些國家和地區甚至還包括托管人的資格。兩個部令規定中只是提出投資管理人與托管人。不得為同一人兼任。將投資管理人資格捆綁在受托人之內,在首批機構中已經有過實驗,2年來的結果證明,這個實踐基本是成功的;這說明,它不但沒有超出23號部令關于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法人受托的捆綁規定,而且也符合國際發展的潮流,適應目前中國促進企業年金市場的需要。
4、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符合中國的國情
建立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之所以符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和年金市場的需求,是基于以下幾點分析的:
第一,捆綁式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建立,可以降低我國企業年金的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提高各個環節的服務效率和準確性,有效克服提供商各自為政、片面宣傳和誤導委托人和受益人的現象,以“一站購齊式”全天候服務商的方式和專業化的產品設計,推動集合企業年金的發展,提高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積極性和熱情,成為拉動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旗艦和綜合服務管理的核心平臺。
第二,純粹的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除具有一攬子綜合服務能力以外,還具有對資本市場與年金市場二者關系充分理解和深入研究的專業結合能力;在資本市場上,養老金產品設計是最人性化、離資金源頭最近、游離于其受益人(賬戶資產所有者)時限最長的金融資產;以受托人為核心的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無論在投資管理系統還是在其他各項專業服務上,都可通過及時把握和監督具體的市場運作來識別每一個市場主體的運行準確性、收益合理性及其價值內涵。
第三,在缺乏信托精神的大陸法體系下,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可彌補單一資格受托人短視的缺陷,這是目前中國堅持和推動信托型養老金的一個捷徑,因為它可克服僅從表面投資結構和收益數據來分析判斷投資管理人的膚淺判斷,能夠避免單一提供商容易陷入程式化管理的誤區;個性化的方案設計和收益回報的長期性,既是養老金投資與其他基金投資之間最大的區別,也是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受托人)與其他投資公司之間最大的區別。
第四,毫無疑問,“分拆式”存在一些優勢,也是“捆綁式”所不可比擬的,例如,價格是透明的,責任是清晰的,主體是確認的,專業化程度較高,任何帶有利益輸送和損害受益人利益的決策傾向都受到各司其職的市場主體的監督和審議等等,但同時其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明顯的,例如,不同行業和不同機構之間的分工合作問題,不同市場主體價值鏈的成本收益平衡問題,尤其是受托人成本收益低下導致的核心作用缺位問題,等等,反過來,“捆綁式”的優勢也是“分拆式”所難以替代的,例如,它的成本相對比較低,信息相對來說是對稱的,成本可以內在化,可以避免受托人法律地位的弱化及其責任重大與盈利空間狹小的矛盾。
換言之,分拆式和捆綁式之間的分析比較顯示,他們各有春秋,問題僅僅是個選擇的問題,即哪一個模式更適合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發展階段。權衡利弊,在當前階段,打造幾個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明確受托人法律地位和市場作用,可起到推動市場發展和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的作用。
5、國外“捆綁式”養老金受托人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按法律組織性質,受托人可分為內部理事會受托制和外部法人受托制;按受托人與其他市場角色的組合形式,可將其分為分拆模式和捆綁模式;分拆模式是指受托人將賬戶、投資、托管人角色(部分)分給其他個人;捆綁模式是指受托人將其他市場角色集為一身,為計劃發起人提供“一站購齊式”服務。
法人受托捆綁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成明顯不同的兩種形式,一種是單個法人受托捆綁模式,另一種是傳統的金融集團下的捆綁模式,即服務提供商均屬同一個金融控股集團。9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第三種新型的介于分拆和捆綁式兩個極端之間的捆綁模式即“法人受托聯盟模式”,這是受托人與其他專業法人機構以建立戰略聯盟的方式共同提供服務的一種折衷方式,是在法人受托模式下引入的一種變通的分拆模式的做法,其目的在于以分成和提成為基礎,為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單個法人機構捆綁模式中,國外目前主要存在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強勢金融機構為軸心建立的捆綁模式,例如以投資管理能力強大的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為核心的機構,這些機構作為受托人提供捆綁的一站購齊式服務;另一種是80年代以來在拉美十幾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出現的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根據法律重新組建的專門養老資產管理公司,是一種嶄新的全天候的一站購齊式捆綁模式。
以拉丁美洲國家的養老金管理公司為代表的高度捆綁模式和以中國香港地區的單一金融機構為捆綁模式是企業年金受托管理的最新模式。這個模式隨著DC型計劃數量的膨脹和DB計劃的衰落,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發展和壯大,金融機構開始傾向于提供捆綁式服務,并逐漸成為養老計劃信托管理的一個主流模式,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捆綁模式開始逐漸取代分拆模式的主導地位。
三、中國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基本原則及其政策建議
1、中國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定位
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重要目的或最大特征應該是,它是專門致力于兩個部令規定的企業年金這個第二支柱資產的專業化公司;客戶群既包括廣大的中小企業,為其提供集合年金計劃產品,又可
為大型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的一攬子業務,這既可體現政府的社會責任也可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因為,培育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就意味著培育這個市場,就意味著為企業和市場服務,為國民福祉服務。
2、中國組建養老金管理公司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和歷史潮流
毫無疑問,前文論述的是旨在推動面向中小企業的集合計劃的拉美國家建立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香港強積金計劃捆綁式受托人和澳大利亞等案例,其實,即使在被稱之為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聯邦政府也不遺余力地通過修改立法等各種手段,采取提供捆綁式一站購齊的服務方式,向中小企業提供價格低廉和手續方便的集合計劃和零售產品,最典型的就是前文所述的“簡易職工養老金計劃”和“簡易個人退休賬戶”;對此,美國聯邦政府是通過修改《稅收法》第408(k)條款的方式建立起這種簡易的捆綁式服務養老計劃的,以便為中小企業舉辦簡便和低價的退休計劃提供法律根據;所以,該項捆綁式的簡易計劃普遍被學術界看做是政府與市場通力合作的結果,看做是聯邦政府對中小企業潛在需求快速反應的結果。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聯邦政府為高度捆綁式的專業金融機構擔當受托人設置的門檻很低,規定凡是具有提供年金產品資格的銀行、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均可擔任受托人。
3、中國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目的在于構建“三層級”的市場結構,優化市場資源
第一,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與目前的雙牌照和單牌照提供商之間的關系不僅只是競爭性的關系,他們之間還具有互補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養老金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構建一個“三層級”的市場結構:單牌照與雙牌照提供商-金融控股集團背景的提供商-捆綁式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以發揮不同市場主體的優勢,達到優化市場結構和提高市場效率的目的;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實現構建“三層級”企業年金市場的制度創新;通過專門化的道路,把企業年金市場帶動起來,對做大做強養老金管理公司進行試點,使之成為企業年金市場中的旗艦。
第二,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與發展金融控股集團旗下企業年金供應商角色可齊頭并進。在考慮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同時,要采取緊急措施,繼續推動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受托人為開拓市場發揮作用。金融控股集團旗下金融機構作為企業年金服務提供商目前存在一定優勢,在集團內可形成明顯的價值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投資,較高的投入成本可以受到一定的補償。發展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企業年金提供商與建立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是并不矛盾的,他們具有一定互補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拉美26年來實踐養老金管理公司的一個重要結果:拉美國家養老金管理公司的股東大多都是金融控股集團(例如:BBVA),但這些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專有性、專業性、信托性和捆綁性等特征,是其金融控股股東所無法可替代的。
4、應合理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根據國情,吸取所長,為我所用
從宏觀上講,中國香港和拉美的專業化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建立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新生事物,他們是強制性第一支柱基本社保制度的產物,參與率有法律保障,能夠“吃得飽”,與中國自愿型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制度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是,在微觀操作層面卻具有較多的可比性,可資借鑒的東西較多,尤其在風險控制方面。
第一,在高度捆綁模式下,應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托管人的監管作用。香港強積金條例規定合格的受托人可以兼任托管人,對此我們應采取更為嚴格的態度。2004年兩個部令規定,投資管理人和托管人不能兼任,受托人和托管人也不能兼任。在制度設計上,這些規定是發揮托管人對捆綁式公司的監管作用和對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用的重要法律保證。托管人以外部第三方的角度對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合規性的監督是企業年金監管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優勢在于,托管人的外部監督可以從安全性和專業性上起到審計部門難以發揮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規避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在受托和投資這兩個程序在同一個法人主體中的道德風險。
第二,要加強公司治理和完善風險內控機制。在養老金管理公司架構下,按照信托管理模式,要通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嚴格的隔離制度,保證在同一法人體系內受托職能與其他管理職能的共存,加強風險內部控制,對受托資產與自有資產實行有效隔離,對受托人內部和外部管理的獨立性進行有效的監督,保障受托資產安全,避免利益沖突。對此,在拉美國家養老金管理公司運行的26年中,人們幾乎從未發現由于投資管理功能與受托功能捆綁在一起而導致的資金安全性風險的記錄,他們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中國的基金管理公司在這方面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并總體來說是成功的,良好的治理結構和透明的運行機制使利益沖突得以避免,這是近年來基金管理公司數量膨脹速度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投資工具和品種要做出某種適當的安排與限制,以防止“權力濫用”,保證資金的安全性。拉美國家總體來說對其投資管理外包沒有任何硬性規定;考慮到現階段中國的市場環境,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應對其投資功能設立某種比例的外包最低限制,對不同產品品種的外包數量設置某種外包最低限額,甚至對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投資管理也須設立類似的外包比例下限。對養老金管理公司財務透明性問題和利益沖突等潛在風險,須通過行政與財務上的獨立核算予以規避。
5、養老金管理公司與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關系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的性質與企業年金賬戶資金雖然都具有強烈的私有性,但還是存在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國家舉辦的強制性基本保險,國家應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應建立一定程度的補償機制,制定一套相應的政策,對投資機構國家要做出一定的制度安排,對受益水平應承擔一定財政責任。而企業年金則不完全如此;按照國際慣例,企業年金作為自愿型補充保險,應完全進行市場化營運;作為DC型信托制,目前階段無須建立官方的補償機制。鑒于此,養老金管理公司的任務應是專營企業年金資產,基本養老保險賬戶資金應由中央政府另行單獨制定投資管理政策,在管理營運上不應與企業年金合二為一。
6、關于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待遇補償機制
國際慣例顯示,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某種補償機制,但在實踐中各國采取的做法各有不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種情況:一是以立法的形式強制性從自有資產中扣除一個比例,建立風險基金,例如,智利法律要求養老金管理公司從自有資金中提取養老基金凈值的1%,以此建立一個儲備金,并允許將之與養老基金資產一起進行投資。二是強制性從運營商管理的基金資產中扣除一定比例,例如,香港強積金條例規定,為保護受益人的利益和彌補受益人的潛在損失,香港強積金管理局在受托人管理的強積金資產中強制性扣除0.03%,將之作為一個補償基金,以彌補受托人由于不法行為
和違規操作所造成的損失;法律還規定,當該補償基金的數額不足以彌補損失的時候,財政司將有可能提供相應的援助和貸款。三是強制性要求受托人購買保險公司的責任險。澳大利亞的實驗具有一定啟發意義:為建立一個補償機制,澳大利亞引入了商業再保險機制,強制性要求受托人必須購買“受托人保險”,以補償當受托人在履行其職責時可能發生的經濟責任,但規定對受托人發生欺詐行為或民事判決的罰款處分行為,保險公司則有權不履行賠償責任。四是強制性對投資回報率做出最高限額,超出部分作為風險儲備金予以提取。例如,智利在做出上述扣除一定自有資產的規定的同時,還規定養老金管理公司實際投資回報率必須要達到一個最低標準和最高標準,對于超出最高標準的部分予以強制性提取,據此建立一個“利潤儲備金”,用于以豐補歉,以彌補實際投資回報率與最低投資回報率之間的差額。
鑒于商業保險的國際發展趨勢和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可以考慮澳大利亞的補償思路,將養老金管理公司的補償機制與商業再保險機制結合起來,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由保險公司設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特種“受托責任險”。
7、對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進行立法
與美國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條件相比,為保證企業年金資產的安全性及其受益職工的權益,推動和規范受托人提供商市場的有序發展,中國應盡快立法,加快建立捆綁式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步伐;這完全符合國際慣例,也是中央政府應該承擔的一個社會責任。
四、中國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根本障礙在于監管體制關系不順
1、建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法律依據與立法缺位
2004年兩個部令允許養老金管理公司模式的捆綁式制度安排;2004年6月29日國務院令第412號的《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保留并設定行政許可500項,其中第92項為勞動社會保障部負責“補充保險經辦機構資格認定”。這是勞動社會保障部審批企業年金營運商牌照的法律依據。
但是,發放牌照不等于審批機構,養老金管理公司的審批主體問題目前還沒有解決。在“一部三會”(勞動社會保障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監管制度安排下,養老金管理公司作為一個信托性質的機構,其審批似乎應由銀監會負責核準,但由于種種原因,意欲建立專營企業年金的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愿望卻未能實現,所以,他們只能“曲線救國”,轉向保監會審批建立“XX養老保險公司”。眾所周知,在世界各國“職業退休金計劃”近百年的實踐中,職業退休金計劃的融資工具主要有兩種:“養老信托基金”和“養老保險合同”。2004年兩個部令的規定十分明確,中國實行的是屬于盎格魯一撒克遜傳統的“養老信托基金”,而不是“養老保險合同”;“養老信托基金”與“養老保險合同”之間的本質區別就是資產型與負債型、信托型與公司型、市場型與合同型、DC型與DB型之間的區別;2004年兩個部令確立的中國職業退休金計劃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而冠以“XX養老保險公司”字頭的營運商盡管簽字畫押,但仍有兼營后者之嫌,不利于企業年金由養老金管理公司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專司其責。
2、養老金管理公司“難產”的關鍵在于企業年金監管機構關系沒有理順
根據企業年金“誰監管、誰審批”的國際慣例,企業年金的監管機構與審批機構應為同一機構。例如,在拉丁美洲,養老金管理公司由政府行政監管部門審批成立,如在智利就由“養老金監管局”批準建立,墨西哥是國家退休儲蓄計劃委員會審批,在性質上它是公共有限責任公司,并要符合這些國家的“公司法”的相關要求,拉美的養老金管理公司監管機構一般都是獨立自主的,向上對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負責,向下對養老金管理公司實施監管和注冊審批的職能。香港強積金制度實行的是牌照審批制度,受托人的審批發放機關是其行政監管部門強積金計劃管理局,只是在審批強積金中介機構和強積金計劃及其產品時,則由強積金管理局、金融管理局、保險業監督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合執行。澳大利亞政府對經營超年金業務的機構實行的也是經營許可證制度,由“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負責審核批準經營執照。
勞動社會保障部作為企業年金行政主管部門,要同時成為其行業監管和機構審批的主體,最好應將監管部門單獨設置,予以實體化,擴大和強化監管隊伍。這樣的監管改革思路是符合目前中國金融監管總體框架的,也符合企業年金的監管體制。目前世界上企業監管模式大致有三種:第一是“聯合模式”,即由一個機構負責監管所有金融部門,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德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等采取這種模式。第二是“半聯合模式”,即只有保險資金和企業年金這兩部分資金由同一個機構聯合監管,其他金融部門由其他機構負責監管,捷克、波蘭、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時等采取這個模式。第三是“專業模式”,即設立多個監管機構同時專門從事企業年金的監管,整個監管過程涉及到三個以上的監管機構,采用這種模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和愛爾蘭等。
3、將企業年金監管機構實體化,符合國際慣例和制度屬性
目前我國的監管模式采取的是“專業模式”,即由勞動社會保障部負責監管,證監會和保監會等相關部門予以協同監管。企業年金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金融行業監管,這完全符合企業年金的市場發展要求。要達到上述目的,改革企業年金監管體制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在目前階段充實監管力量,擴大監管隊伍,逐漸使企業年金監管專業化,建立一個類似美國勞工部下轄的“雇員福利保障局”;第二步是在條件成熟時將之單獨設置,成為一個單獨設置的行業監管和機構審批的實體部門。
摘 要:為了在電力公司更好地做好通信與信息專業融合工作,更好的發揮信息通信技術支撐作用,文章從班組建設角度闡述目前現狀和專業管理舉措,通過對設備可持續性的改造,加強班組運行資料管理,提高運維人員技能培訓,加強班組制度管理,提倡一崗多能及專業融合等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適應信通專業運維工作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電力公司;信通融合;專業管理
引言
隨著“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化和完善,縣公司信通管理機構調整,信通運維班作為新成立的班組,人員來自原通信班和信息班,班組人員技術素質參差不齊,運維人員緊缺與運維工作量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主動適應新的運維管理體系,創新管理舉措,提升專業管理水平,全面做好技術支撐和優質服務,是目前信息通信專業必須解決的課題。面對此課題文章提出創建學習型班組,提倡一崗多能及專業融合,保質保量把各項工作做好。
1 專業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加快傳輸網絡工程改造,全面提升傳輸網絡硬實力
江陰電力通信網最早是在2002年開始建設的,采用東信光傳輸設備建設統一的光通信傳輸網。設備至今連續運行時間已達12年,故障頻繁發生,導致運維壓力大增,同時因廠方備品備件儲備不足,嚴重影響到本地區通信網絡的可靠運行。根據江蘇省網絡歸并方案的要求,江陰地區結合十二五規劃,對現有光傳輸網進行了逐步調整,組建以中興設備為傳輸主體的光通信傳輸網絡。
1.2 加強班組運行資料管理,提升班組管理軟實力
開展傳輸設備的技術改造是確保網絡穩定運行的硬件建設,那么準確完善的運行資料就是提升班組運維管理的軟實力。信通設備資源管理是一項龐大的數據系統工程。班組近年來在運行資料的管理方式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專設專業資料FTP服務器,實現資源的共享。建立并及時更新所有信通設備臺賬,做到對信通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推行設備狀態檢修,確保設備運行的可控在控能控,有效促進設備健康運行水平。進一步加強班組運行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各類圖表資料做到繪制精細化,修改滾動化,現場同步化,大大提高了班組運維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全公司提供一個安全可靠高度穩定的通信平臺。
1.3 加強運維技能培訓,創建學習型班組
根據統計,公司從事通信專業人員無論從年齡結構,還是學歷層次、職稱級別、技能等級來看,均處于弱勢地位,整體技能素質偏低,制約公司信息通信運維創新的發展需求。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有效途徑,來切實提高運維人員的綜合能力和通信網絡的運行管理水平,確保電力通信網絡的安全、可靠運行。
在制度上,將標準化班組建設與學習型班組建設有機結合,以班組建設系列管理標準規范和統一班組各項管理要求,搭建交流共享的學習平臺。構建班組內豐富的圖書資料庫,建設開放的學習分享模式,廣泛收集積累外、內部信息和知識,討論分享,在班組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推廣培訓工作,確保班組全體運維人員了解并掌握先進的技術。同時班組建立常態崗位練兵運行機制,深化培訓,通過班務活動和民主生活會加大學習理念的宣傳教育力度,采取問答、考試、比武的方式,激發員工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同時,高起點全面規劃搭建運維實訓基地平臺。在現有較小規模的通信運維實訓平臺基礎上,完善配置,逐步組建功能強大的信息通信運維實訓平臺。實訓平臺設備宜選配系統在線運行主流設備,并適當選用部分超前設備。通過實訓基地平臺的建立,運維人員不僅能及時掌握傳輸、交換、電源、光纜維護等信通各分支領域的相關原理和技術,還可以全面掌握信息網絡交換數據配置、信息安全運維等必備技能。通過實訓基地,有效模擬故障現象,查找現場罕見告警,確實提高運維人員的動手能力,提高對實際設備的應用能力、操作水平及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電力生產。
1.4 完善班組管理制度,提倡一崗多能及專業融合,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4.1 制定分工制度,責任到人
文章首先梳理了信息通信兩個專業的主要工作方向,主要有光纜、電源、電話、網絡、計算機、服務器、系統、搶修等不同分工,而整個班只有11個人,還有3個值班人員,4個50歲以上人員,為了協調好11個班員的工作責任性和積極性,通過溝通,首先取消了值班制度,這樣富余了3個人員,可以參與更多工作.然后針對每個人員的特點進行工作分包,50歲以上的負責一項工作,50歲以下的負責兩項工作,這樣可以保證每項工作都有人負責。
1.4.2 制定結隊制度,不同分工簽訂結隊合同
確定了分工,不是說只要對自己的分工負責就可以了,還要對其余相關的工作進行輔助,簽訂結隊的人員要進行專業幫帶,負責結對人員對自己分工的熟悉及運維,負有連帶責任.確保每個分工至少有1人精通,1~2人熟悉。
1.4.3 制定輪訓講學制度,全面提升運維技能水平
在確保分工,簽訂結隊合同后,班組還制定了講學制度,利用周五安全活動的時間,開展分工技能大講堂活動,在活動期間,輪訓人員需要對自己的分工進行基礎普及,運維技能講解,并進行測試,每人兩周時間,一周講堂,一周測試并講解。經過基礎知識普及,運維技能測試的過程,班員的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4.4 制定階段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度
班組引導員工在客觀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合理設定個人愿景及階段性的職業發展計劃。每個人員都需要制定1~3年的階段性職業生涯計劃,做到近期有目標,長期有愿景.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設計輔導、溝通交流及定期檢驗活動,促進員工在日常的積累進步中實現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
1.4.5 制定績效考核制度,鼓勵技能提升,專業融合
針對分工完成情況,結隊幫帶效果,技能大講堂測試成績,職業生涯規劃完成情況,班組制定了確實可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每項制度完成情況進行打分,當月完成情況好的給予績效加分,與工資獎金掛鉤,鼓勵員工對各項制度的落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專業工種的融合,全面提升班組運維技能水平。
2 結束語
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信通運維班人員已經進入各自的角色,每項工作既是信息又是通信,進行了真正的專業融合,各項指標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組現有人員11人,人才當量密度為0.96。雙師型人才共5人,占總人數的45%;技師8人,占73%;黨員5人,占45%,高級技師1人,高級工程師1人。
信息通信專業融合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經歷持續發展完善的過程,涉及對環境、網絡、系統、業務等各層次的管理,以及對人員的培訓教育和管理,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為此,需要進一步深化信息通信一體化管理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管理機制,切實提高信息通信系統運維水平和工作質效,確保信息通信一體化管理體系在電力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看到成效的同時,也看到自身在班組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差距。主要體現在班組年齡結構分布不均,平均年齡超過46歲,有14年未進新進員工,與日新月異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無法同步,技術更新存在一定難度。信通運維班應迎難而上,繼續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不斷持續深入的把專業融合工作做好,為公司發展提供高速穩定可靠的網絡傳輸平臺。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市場不斷變化,近年來電力保障作為新興專業直接以電力市場“延伸服務”的新姿態登上了舞臺,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優質服務的理念。由于電力保障是改革后的新興專業,沒有具體的管理體系可循,本文通過對電力保障在成立之初的現場情況調查和情況分析,提出“制度化、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的“四化”管理體系,讓電力保障高效、有序的運轉,保證電力保障有章可循。
【關鍵詞】電力保障;制度化;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
一、前言
電力保障專業是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后營業及電費部新建專業,重點負責66戶高危及重要客戶;重大政治、宗教活動場所以及其他高壓電力客戶電力保障工作,電力保障專業是公司為了維護正常的供用電秩序,保障供用電安全,以國家有關電力供應與使用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電力行業標準為準則,對用電客戶的安全、經濟、合理、可靠用電實施專業性檢查的全過程。
二、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市場不斷變化,電力客戶已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通過供用關系,使電力用戶能夠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經濟的電力商品,并得到周到、滿意的服務。電力企業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力營銷策略實施的結果。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一強三優”的總體工作思路,明確了“須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來適應電力市場的快速發展”這一要求。建設高效、嚴謹、靈活的服務體系也是現代電力企業適應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應對各類電力市場變化的有效途徑。繼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實行后,電力保障作為新興專業直接以電力市場“延伸服務”的新姿態登上了舞臺,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優質服務的理念。
由于電力保障是三集五大后的新興專業,沒有具體的管理體系可循,電力保障作為公司營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服務面廣、點多,既包括高危及重要用戶;人員密集型企業如商場、醫院;重大政治、宗教活動場所,還包括急難險重突發事件如救災、搶險任務。二是電力保障用戶設備復雜多樣性,各種設備新舊不一,為電力保障接入造成困難。三是電力保障專業成立時間短,保障隊伍年輕、經驗少,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工作實踐較為缺乏,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如何在管理制度一片空白的情況下讓電力保障高效、有序的運轉成為當務之急。
三、主要做法
電力保障是順應電力客戶服務發展趨勢,在有重大政治活動、重大宗教活動、突發事件過程時為客戶提供應急電力保障后備支持,一旦發生停電情況零間隙提供電力支持,保障客戶重要負荷。即電力保障是供電企業安全可靠供電的有效延續。
在成立之初經過現場情況調查和情況分析,致力于提高電力保障管理水平,提升人員素質,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管理創新之路,提出“制度化、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的“四化”管理體系,即保障管理制度化、資料管理科學化、人員管理精細化、物資管理規范化。讓電力保障高效、有序的運轉,保證電力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安全、高效的服務客戶。
1.以制度促管理,以考核促工作,推進電力保障管理制度化
以制度促管理。首先在成立之初,撰寫了編號為BDG07-2301-2012的《電力保障管理》。管理中從電力保障客戶端管理中的接受保電任務到下達保電任務,到客戶端安全檢查,到制定方案,到現場落實保電措施,到最終資料歸檔,都具有詳細的制度規定,并將其流程化。
其次應急電源車是電力保障班的生力軍,在重要保電情況下必不可少。確保應急電源車可以穩定運行是電力保障工作的核心,針對應急電源車的使用制定了《應急電源車使用管理辦法》,辦法中從應急電源車的型號、工作方式、安全守則、到應急電源車的常規檢查、應急電源車的管理職責分工、應急電源車使用要求、到應急電源車的保養和維護及考核,均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為應急電源車的使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證。
以考核促工作。根據“工作項目化、目標責任化、責任考核化”,制定績效考核制度,積極探索精細化考核工作。按照日常工作項目,將其分為7項:保障次數、保障質量、培訓、資料整理、安全、創新、5S物資管理,針對每一項制定相應的考核細則(見圖1)。將保障質量納入考核之中,不能光憑保障次數的多少來判定員工工作的態度,而是以完成質量的高低來衡量,以此鼓勵員工工作積極性,高質量完成保電任務;用績效考核的方式來鼓勵員工進行創新,創新能力的增強有助于員工素質的提高,這種細化的考核制度為工作的全方面進行提供了制度保證。
圖1 績效考核表
2.資料管理科學化
以資料完善為基礎,以信息共享為保障,促進資料管理科學化。
(1)以資料完善為基礎。對經常保電或有可能保電的重要客戶進行統計分析,依照客戶類別及重要程度分為政治活動一級保電、政治活動二級保電、突發事件保電、搶險救災保電和生產保電,完備對重要用戶信息的搜集。資料的完善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下面一一介紹。
一為最優路徑的完善。應急電源車體積較大,駕駛起來較一般車輛較為困難,如果路況好,更有利于車輛的安全和保養,且若為非緊急保電,保電的時間確定,只需在定點時間以前趕到即可,但是,突發事件發生時,需爭分奪秒,因此如何安全、快速的從應急電源車位置出發到達用戶地點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此情況,特成立“路徑優化小組”,對在冊的每個重要用戶進行實地考察,按不同時間段車輛擁堵情況不同來制定不同的路徑選擇,將詳細路況備案,完善到用戶資料夾中,以備查用。
二為保電方案的完善。保電方案包括用戶配電室位置、應急電源車停放位置、重要負荷大小、接線柜位置等,都影響著電力保障完成的質量。在非緊急電力保障情況下,可提前勘查現場,向用戶配電室工作人員了解相關知識,為方便下一次保電,在每次保電后,對保電方案進行整理,將用戶配電室位置、應急電源車停放位置標記清楚,記下重要負荷大小,需要接入的柜號,電纜型號等,完善到用戶資料夾中,以備查用(如圖2所示)。
圖2 保電車輛位置圖
三為用戶配電室資料的完善。對重點用戶應當掌握用電設施基本情況,建立并及時更新變(配)電設備清冊、電氣接線圖、設備試驗報告、二次設備整定參數等檔案資料。重點用戶應當根據電力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明確工作目標,制定重大活動期間用電設施運行方案等,明確活動期間用電設施操作要求、巡視檢查規定、自備應急電源運行方式,保證用電安全。同時建立用戶電工或管理人員的電話號碼簿,以方便具體聯系,第一時間掌握用戶現場情況。雖然完善了重要用戶的資料,但是對用戶情況最清楚的還應該是用戶的電工或值守人員,能夠隨時與用戶聯系,掌握用戶情況建立聯系人檔案是必要的。
四為應急預案完善。針對突發事件,形成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構建完備的應急預案流程。根據“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的原則,統一編制了包括1個總體應急預案,4類突發事件,健全應對各類事故的應急預案流程,從預控、預警、響應、恢復、總結改進5個應急階段,建立了災害預警機制,健全應急預案流程,確保應急工作“反應快速、運轉高效”。實戰出真知,把重要用戶按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的小組,以此按不同周期排出應急演練次數,制定應急演練方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從實戰案例、案例研討、持續改進3個方面,做好應急實戰工作,快速應變、確保安全。
(2)以信息共享為保障?,F實中用戶的配電室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用戶用電量的需求而不斷變化的,對此,提出與用電檢查專業形成信息共享。因用電檢查專業需定期對用戶配電室情況進行檢查,對用戶情況的了解具有時效性,而電力保障專業對用戶情況的了解比較全面,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對信息進行共享,及時對用戶情況進行更新,為資料的完善提供保障。
有了資料的完善,使得資料的管理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真實有效的管理手段,打破了原有用戶提供資料的單方面壁壘,主動收集用戶資料,使得用戶資料具有完整性,而信息的共享,使用戶的資料實時更新,不等用戶提供,就掌握了第一手的資料,這種科學化的資料管理,促使用戶資料具有時效性與完整性。
3.人員管理精細化
以專業培訓為抓手,以專業技術人員上講臺為亮點,依靠信息化建設手段,鼓勵技術創新,全面推進人員管理精細化。
(1)以專業培訓為抓手。為人員細化層次,針對每個人層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因電力保障專業擔任著社會應急搶險的工作,當發生應急突發事件時,有人員可用、有技術可循是關鍵所在。而電力保障為新興專業,專業人員較少,特建立以電力保障班人員為主,以高低壓檢查班人員為輔的人員保障機制。針對保障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特制定培訓計劃,將人員分為三類,一類是專業電力保障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技術熟練;第二類是后備電力保障人員,經驗不足;第三類為用電檢查人員(即緊急情況下輔助保電人員),電力保障經驗相對缺失。根據這三類人員的情況,以第一類為主導,一對一幫扶第二類人員,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現場經驗為主導,加強與第三類人員工作的交集,每兩周一次技術交流會,為保障人員開辟二次學習的機會,積極拓寬電力保障專業技術水平。
(2)以專業技術人員上講臺為亮點。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專業知識固然重要,現場經驗亦不可忽視,獨自探索很久,不如專業人員的一句點睛之語。對此,提出把講臺讓給專業技術人員,每周一安全例會后,請電力保障經驗豐富的員工,為其他員工授課,此外針對電力保障人員不太熟悉應急電源車車況的問題,特與廠家聯系,邀請專業人員到現場指導培訓,對應急電源車的基本操作、日常保養、注意事項等一一進行了講述,并將指導培訓過程錄制下來,作為課件定期培訓,使保電人員更快掌握應急電源車的操作使用及日常保養。“上講臺”這一舉措,激起了學習的熱情,為技能鑒定人員提供了學習的便捷途徑,定期向學習人員征集問題,針對這些常見問題來做講授,使得講課有重點,有針對性,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對專業技術人員也提出了挑戰,要上講臺就要求“講師”不光要會干,還要會說,為了能給“學員”們講清楚問題,講師們也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拓寬視野,提升境界。
人員管理精細化,為電力保障人員提供了再學習的平臺,查漏補缺,蓄力未來,潛心內練,不斷提升電力保障專業水平再上新臺階。
4.物資管理規范化
在具體操作中彰顯規范化,在實際效果中體現規范化,在不斷完善中注重規范化,全面推進物資管理規范化。
(1)在具體操作中彰顯規范化。以5S管理為標準,整齊清潔的物資擺放,是提升員工士氣,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將電力保障專業物資庫按類別擺放物資,把常用物品和應急物品分開,定期打掃,并制定管理規范:電力保障班人員負責庫內應急搶修工器具的保管和出入庫記錄工作;要掌握應急搶修工器具的用途、性能及相關情況;要對庫存應急搶修工器具建立《應急搶修工器具出入庫記錄》,要認真登記,做到帳卡物相符,堅持日賬日結,月賬月清;按月對常用應急搶修工器具盤點,逢季對重點應急搶修工器具盤點,每半年對所有應急搶修工器具全面盤點一次;應急搶修工器具要定置擺放,整齊有序。
(2)在實際效果中體現規范化。制定了防風、防水、防干旱、防洪澇應急工具表,明確應對各類突發應急事件的急應物品清單;制定了應急裝備配置標準,明確個人、車輛、班長的必備應急物品名稱和數量;針對電力保障的工作性質,應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建立個人快速取用物資庫。個人物資庫為個人常用及應急搶險必備物品庫,方便個人取用,以最快速度取得所需物品及安全工器具,為突發事件提供便捷條件。在電力保障班庫房內開辟一排儲物柜,為每個電力保障人員準備一套安全工器具及應急必須物品,除按照安全工器具的正常檢查周期檢查外,對所有工具物資進行定期檢查更換。如有突發應急事件發生,可以第一時間取得所需物品,縮短應急處理時間,為有效保障電力提供便利條件大大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制作應急工器具廠家聯系表,方便隨時與物資配送廠家聯系,及時做好應急物資的維護與補充,為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四、結束語
保障管理制度化、資料管理科學化、人員管理精細化、物資管理規范化,這四化管理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構建起了科學統一的電力保障管理體系,確保了電力保障高效、有序的運轉。自“四化”管理體系實施以來,電力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作者簡介:董楠楠(1984―),女,河北承德人,國家電網保定供電公司電力保障員。
摘 要: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國內專業貿易公司普遍性的遇到了利潤下滑、市場萎縮的經營困局,在此條件下,本文結合專業貿易公司的業務特征,對貿易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核心部分客戶管理進行了分析,在提出當前我國專業貿易公司存在的問題同時,對構建高效客戶管理體系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貿易公司;供應商;客戶管理
作為專注于進出口貿易的專業貿易公司,隨著近年來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對貿易商服務要求的提升,都使得傳統的基于信息優勢的貿易中間服務其獲利空間日益逼仄,業務規模不斷萎縮。
一方面,貿易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跨國企業為進一步壓縮成本均加強了制造中心的采購端伙伴關系建設,將采購鏈逐漸延伸到了生產企業,同時進一步調整了全球產品價值鏈分配格局,利潤向設計、包裝和運輸環節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這使得專業貿易公司基于信息優勢的采購優勢難以維持,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另一方面,作為本土制造企業,也在成本上升、利潤微薄的背景下紛紛引入供應鏈管理措施,縮減了產需端的對接流程,同時壓縮了貿易中間環節的可分配利潤水平。兩方面作用下,作為專業貿易公司,其既不能從生產制造環節上節省開支也不能在銷售環節上完全掌控市場,難以再通過常規的方式和路徑保持業務規模和利潤水平。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嘗試結合當前國際貿易的新變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專業貿易公司的供應鏈管理現實,從貿易公司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客戶管理上,分析和闡述貿易公司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弊病。并為公司建立專業貿易服務型高效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出優化措施,為我國眾多貿易公司降低經營費用、增加效應規模,形成行業優勢競爭力提供幫助。
從目前我國眾多專業貿易公司的業務實際看,其供應鏈管理中客戶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過分強調價格優勢的供應商選擇標準
目前貿易公司的供應商選擇過程中,雖然引入了信用評價和供應商風險識別系統,但是在具體業務的供應商選擇上,依然以價格最低化和利潤最大化的選擇標準為最高追求,而總是有意無意的淡化風險、信用、綜合資質等方面的選擇權重?;蛘哒f,一般的貿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對供應商信用、價格、供應能力、應急能力的綜合評價系統從而實現合理價格選擇,特別是供應商的價格、信用與供貨能力等相關參數出現矛盾時,公司現有的評估體系尚缺乏一種科學的綜合分析能夠在多家供應商中進行識別與選擇,這使得供應商的選擇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同時處于供應鏈內的各企業,由于作為合作伙伴的加工貿易企業與供應商,為了各自企業的利益,在價格和信息方面經常處于搏弈狀態且存在利益沖突,也容易積累違約風險。
二、貿易公司海外分銷的終端需求客戶培養能力偏弱
一般的貿易公司依托本土化優勢,在國內直接需求客戶的挖掘與關系網絡建設方面均表現出較強的能力與經驗,但是在相關產品的海外分銷上,由于對市場的熟悉程度差、資金投資能力限制、海外貿易服務競爭優勢較弱等原因,貿易公司在出口貿易中往往愿意選擇海外貿易商進行產品海外渠道銷售,而很少能夠直接針對海外終端客戶進行貿易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銷售速度與資金周轉速度。但是以國外貿易商為主構建海外銷售網絡,會因為貿易商的競爭激烈、價格波動巨大等原因導致銷售網絡的穩健性極差,同時即使選擇進行分銷,也往往由于國外貿易商處于買方市場,而難以簽訂到符合公司預期的長期合同。或者說,國內的貿易公司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種良好的模式,能夠直接發掘海外終端需求,這與一般公司長期以來忽視海外終端客戶培養有關,當然也與國外產品銷售市場渠道銷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關。
三、共贏為基礎的伙伴關系有待強化
貿易公司的供應鏈由于其業務特征決定了供應鏈模式屬于共生網絡模式,其客戶較為松散,在此條件下加強伙伴關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就是公司與客戶間共贏機制的形成。從這一點上講,當前貿易公司業務中,為客戶提供增值能力而體現公司核心價值的服務尚相對缺乏,公司服務的可替換程度高,無法體現出獨有優勢。共贏機制的缺乏,使得公司業務部門和高管必須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與客戶關系的經營中。多年前高管滿天飛拜訪客戶、靠人際關系維持伙伴關系的經營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戶流失度依然較高。
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和相關伙伴關系管理理論,未來國內貿易公司提升客戶忠誠度,擴大客戶網絡覆蓋能力的關鍵點就在于建立高效供應鏈模式下的客戶管理體系,具體的方向可歸納如下:
1.建立基于供應商綜合評價的選擇模式
以往以價格為標準選擇供應商和采購商的策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最大化利潤的經濟目標,但是這種策略選擇會形成一種相對松散和碎片化的供應商網絡,特別是在供應商的價格、信用、應變能力、技術能力等指標存在差異的條件下,以價格最優為標準在可能造成違約風險的同時,難以培養客戶的忠誠度與粘性,也不利于建議一種長期伙伴關系,難以保證供應鏈的穩定與客戶網絡的成熟。
因此,國內貿易公司應該將供應商選擇的重心從價格策略向價值策略轉移,加快建立能夠綜合反映供應商情況的評價系統。對供應商的選擇,不但要審查所提供產品的價格、合格率、交貨期、合作態度,還要了解供應商經營產品的狀況,經營效益,生產設備、技術水平,服務狀況,市場占有率,發展潛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員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需要注意企業文化是否有沖突,合作的積極性等,并構建能夠綜合評估供應商的評價體系。評估體系可參考“Q.C.D.S”系統,即質量,成本,交付與服務四維評估系統,供應商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可按表1設計, 通過該評估體系企業對所有供應商有一個公平、客觀、統一的評判標準;然后在優選出來的供應商中與他們簽訂長期合作合同,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對企業內部不合理的購流程進行優化,加強公司供應鏈系統的協調性、集成性、同步性。
當然,上述綜合評價體系在執行初期存在一個較高的信息搜尋成本,需要公司對具體供應鏈的信息做全面了解,這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可以考慮綜合系統與現行系統實行并行運轉一段時間再實現全面過渡。
2.加強供應商管理,提升供應商粘性
在科學選擇供應商基礎上,公司應進一步重構貿易供應鏈中的伙伴關系模式,與經過綜合選擇評價后遴選出的目標供應商簽訂合同后,應致力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保持多層面的信息共享,通過高效信息網絡的有機連接,使得供應商能夠及時使用相關信息來協調他們的供貨與買方的需求和計劃相匹配,以實現信息對接的無縫一體化,加強企業供應鏈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可以參考的策略包括:
(1)長期合同管理
與優選供應商簽訂一份較長期合同。長期合同的簽訂使得供應商把公司的生存與自己的公司聯系在一起,可以為公司儲存一部分原材料,不會因為原材料漲價,找不到貨源,而影響供貨。供應商也不會擔心產品滯銷的現象出現。如有一些產品市場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進行提貨,暫時存放在供應商處,以節約庫存成本。
(2)引入競爭機制
有意識地引入競爭機制以加強供應商管理強度。因為考慮到只選擇一家目標供應商,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應商無法供貨,公司將出現違約與資金損失,因此常規產品與銷量大的產品的目標供應商可以選擇2-3家,這樣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還可以有一家備選供應商。而且可以戰略性的讓供應商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努力提升技術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服務。
(3)建立供應商長效溝通機制
公司可以根據往年的銷售記錄,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購計劃,并把這一預測報表分享給供應商,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做好準備提高產能。并在每個月月底與供應商開電話會議,對每月的購量進行總結,比較全年采購計劃。對供應商在技術,生產方面的問題給予支持如產品更新等,這樣不僅顯示了對供應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場,提升了采購效率。
(4)建立積極有效的供應商績效考核體系
公司應該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系統績效考核分析,考評周期可以設計為一年兩次,考評內容包括來貨批次合格率、來貨抽檢缺陷率、來貨使用報廢率、準時交貨率、交貨周期、訂單變化接受率、采購價格成本率、表現的合作態度、參與本公司的產品改進與開發項目、售后服務等,對考評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問題點,分析不可控因素。對于需要改進的問題提出限期改進意見。通過績效考核,不斷改善整供應商管理強度,增加T公司與供應商的緊密度。
3.加大與客戶間的雙贏分享強度
在公司的共生網絡供應鏈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共贏機制的建立,提升客戶忠誠度以保證伙伴關系網絡的穩定。公司應該高度統一思想,特別是高管層,要有意識的進行共贏機制建設,要能夠接受暫時的利潤下滑和出讓,應該從總經理高度制定與客戶與供應商的雙贏分享機制,并有意識的加大分享的強度和范圍。通過加大分享,形成適當的供應商激勵,提高客戶忠誠度,刺激供應商與T公司合作的積極性,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具體的激勵措施可以考慮價格激勵、訂單激勵、商譽激勵、信息激勵、淘汰激勵、新產品、新技術的共同開發激勵等方面(詳見表2)。
4.拓展海外終端客戶的銷售網絡
海外分銷環節終端客戶開拓能力不足,意味著海外分銷網絡的不穩定和利潤水平的相對較低,這既不利于T公司提升競爭力與利潤水平,也無法為國內客戶提供有效的銷售渠道從而降低服務質量,T公司應該有意識的加大海外終端客戶的培養,可以考慮通過海外供應商網絡實現對銷售網絡的推廣,加大終端客戶訂單的利潤分享強度,借助于國外市場專業渠道開拓商的能力加大分銷網絡建設,也可以針對重點市場和重點產品通過設立外國分公司實現國外市場的本土化,以提高對海外市場的熟悉程度。
摘 要:中央企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信息化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深度融合和深化應用為主線,以企業管理提升活動為契機,以強化信息安全為保障,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中交路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已趨于成熟,但集團內部分公司架構發生變動后,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覆蓋不到新增的專業化分公司項目部層級,為了保證公司對生產經營情況的全面了解,同時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保證專業化分公司項目部實現信息化管理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專業化分公司項目部;信息化應用;管理創新
1 實施背景及面臨的問題
1.1 建設原因
1.1.1 配合國家部委對信息化提高的需要
《關于加強“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資發〔2012〕93號)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底中央企業信息化的總體目標是,信息系統要實現所有層級和主要業務的全覆蓋;系統集成、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與戰略決策、經營管理、生產過程、風險管理深度融合;組織體系、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運維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化應用水平全面提高;大多數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達到A級,達到或接近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1.1.2 實現信息化建設全面覆蓋、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從2008年開始,中交路橋已經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項目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風險管控系統等管理系統正在普及,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已經深入人心。華北公司專業化公司成立后,相應的也需要有一種針對專業化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也對華北公司整體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面臨的問題
1.2.1 中交路橋已經擁有成熟的項目管理系統,但原有信息管理系統為三級管理模式,即集團總部-分公司-項目部?,F分公司成立專業化分公司后,整個集團的管理模式相當于變為四級管理模式,即集團總部-分公司-專業化分公司/項目部-專業化分公司項目部。因此,現有的項目管理系統并不能實現對專業化分公司的信息化管理。
1.2.2 為了保證公司生產經營進度,專業公司成立后業務急需展開。已經習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各層管理人員,沒有信息系統不能及時掌握和批復專業公司各項業務信息,在影響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存在著管理風險。
1.2.3 由于專業化公司的性質決定建設信息系統的預算不會太多、建設的時間不能過長,因此如何通過合理的投入和規劃來保證專業化分公司實現信息化科學管理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2 解決思路及應對措施
2.1 信息系統建設的思路及目標
2.1.1 思路
以PDCA模式、全面預算和“六個集中統一”管理思想為指導,以現場實際情況、施工設計圖紙和業主合同條款為依據,進行項目總體策劃,按合同工期制定項目管理的質量、工期、安全、成本等計劃目標,并將其各項指標量化后輸入信息系統。
2.1.2 目標
(1)實現數據集中、工作標準統一、業務規范統一的目的。
(2)通過該系統的建設,建立平面透明的監管和考核機制,實現了從上到下的規范、透明化管理。
(3)通過信息系統的實施,對專業化公司業務的全過程進行了更為有效的控制與管理。
2.2 信息系統主要構架及功能
系統技術構架:系統開發架構采用J2EE技術,開發平臺采用eclipse框架,配置連接mysql數據庫系統,采用了一個三層結構的分布式的應用程序模型。該模型具有重用組件的能力、基于擴展標記語言(XML)的數據交換、統一的安全模式和靈活的事務控制。
系統主要功能:專業化項目管理系統從業務功能角度主要劃分為五大模塊:合約模塊、物資模塊、技術質量模塊、工程進度模塊、安全管理模塊。每一個大模塊下又細分為一到三個不等的子系統模塊,實現對施工項目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2.3 系統建設的關鍵保障措施
(1)成立了高效的系統建設團隊,吸取現有信息系統的建設經驗,縮短系統調研、測試、實施等過程所需的時間,保證系統建設進度。
(2)采用與現有系統相同的技術構架和代碼,大大減少重新開發軟件和實施所需的時間及費用,同時為系統集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3)選擇有技術、有實力,熟悉現有系統的軟件開發商,縮短系統開發周期。
(4)建設新系統的同時,對原有系統的組織機構程序進行了優化,遵循唯一性原則,共享一套人員數據庫,有效地消除內部存在信息孤島、數據不一致等問題。
2.4 上線測試、完善功能、優化程序
2.5 集中培訓、全面推廣
系統啟用后,為了保證能夠順利推廣使用,召開系統啟用動員會和推進會;定期召開信息化工作例會,各業務部門在會議上匯報階段性工作進展及成果,同時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內容,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6 加強系統運維管理,促進管理提升
根據各公司的反饋意見、管理需求不斷的完善信息系統,使信息系統真正成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工具。
3 實施效果及創新結果
3.1 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立,促使管理信息的處理方式向業務處理集成化、業務流程標準化方向轉變,極大的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3.1.1 業務處理集成化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立,使業務處理集成化成為可能。業務的集成化處理,節約了大量人力,使管理人員從大量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從事數據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
3.1.2 業務流程標準化
業務流程標準化不僅是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的前提,也是管理制度規范化的必然結果。在分包管理方面,從分包單位的選擇、分包合同的審批、分包結算的審核及審批方面均設置了相關流程,必須在流程全部通過、且根據修改意見修改完善后項目方可進行實施,否則該業務將無法進入下一個環節。通過業務流程的審批及鎖定功能,實現了公司對項目管控的無盲點覆蓋,有利于管理層及時發現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干預。
3.2 成本管理能力得到加強
3.2.1 材料管理方面
信息系統統一規范了材料管理流程和材料消耗出庫成本單價計算方式,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系統通過統一的材料管理流程最終可以自動生成各種管控表單,支持項目管理者或被授權人實時掌握整個項目的材料物資收入、發出、結存及材料用量節超等信息。
3.2.2 合同管理方面
分包合同簽訂后,合同單價被自動引進分包單價資源庫。該數據庫經授權給項目相關人員,當項目進場后需深入了解某一區域分包單價的行情時,只需進入資源庫進行信息檢索即可獲得詳細信息。一方面大大縮短了分包成本測算的時間,另一方面可對同區域內分包單價進行對比分析。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央結算公司,下同)作為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于2012年歲末向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推出了一套滿足于眾多金融機構資金管理業務的應用系統。該系統目前已在河北銀行成功上線并平穩運行,并引起廣大市場成員的廣泛關注和興趣。為此,《債券》雜志專訪了中央結算公司紀委書記、資金管理系統負責人梅世云,請其暢談系統的開發初衷、功能架構、作用特點等。
《債券》:中央結算公司為廣大金融機構建設了這套滿足機構內部資金管理業務的應用系統,請問貴公司開發系統的初衷是什么?
梅世云:近些年來,以商業銀行、農信社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資金業務不斷發展,尤其是以債券為主的投資、理財業務發展迅猛,與此同時金融市場新品種、新業務不斷推出,為金融機構資金營運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渠道。然而,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內部資金管理仍然處于人工操作、手工復核、層層文件審批的階段,一方面效率較為低下,另一方面內部風險管理薄弱、人才和經驗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業務的發展。而不斷涌現的金融產品的推出,又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新的技術要求,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公司在近兩年的直聯客戶端推廣工作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非常愿意與我公司進行系統直聯,但由于自身沒有一套獨立的資金業務管理系統,如果單獨開發或外購,成本昂貴,加上自身對業務流程的理解、需求撰寫及系統的總體設計能力有限,可以說,還不具備獨立建設一套業務系統的能力。在多次直聯推廣工作會議上,這些金融機構非常希望市場上能推出一套價格低廉、功能豐富的標準化系統,同時認為中央結算公司作為中介服務機構和基礎設施的提供者,在市場上有公信力和影響力,由我公司為市場建設一套包括債券、票據、同業等金融市場全業務的資金管理系統最為合適。
中央結算公司一直秉承“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從滿足金融機構需求的角度出發,也為了配合國家加強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及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要求,全力打造出一套將集合債券、票據、同業、理財、衍生品等金融市場相關業務為一體的標準化資金業務管理系統――“中債金聯系統”。
《債券》:中債金聯系統的總體目標和功能架構是怎樣的?
梅世云:中債金聯系統的總體目標定位于滿足客戶資金管理業務的多方面需求,建設一套既融合了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又具有本土化特性,功能全面、過程覆蓋、控制風險、有助提高效率的金融機構資金業務管理體系。
中債金聯系統在功能方面,立足債券業務,涵蓋了現券、回購、公開市場業務等幾乎所有債券業務品種,并將逐步擴展至票據、同業、理財、衍生品等金融市場其他資金業務;流程方面,涵蓋了資金業務的前臺交易、中臺風控、后臺結算和會計核算全過程;風險控制方面,機構可以依托系統來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系統解決方案;在效率方面,可以有效解放人力,減少手工操作,提高業務處理的電子化和自動化程度。
《債券》:聽您剛才的介紹,中債金聯系統功能涵蓋了銀行前、中、后臺,那么,這些功能具體是如何實現與運轉的?
梅世云:目前每種業務的工作任務都可以在機構內部前、中、后臺部門間自動流轉,實現了過程的全覆蓋和業務數據的共享。為了有效控制風險,系統對權限管理、審批流程設置、持倉管理、風險參數檢查、界面要素錄入合法性都實現了電子化和參數控制,避免操作的隨意性;對余額對賬、會計分錄的生成、計提和攤銷等工作量大、易出錯的后臺核算相關功能,系統進行自動處理,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風險。
考慮到在資金業務共性原則下各機構自身的特點,中債金聯系統功能設計上適當地考慮了靈活性和可配置性。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交易場所和結算模式,個性化設置前、中、后臺的崗位功能權限、審批流程、業務限額、會計科目和會計分錄等參數。此外,由于系統實現了電子化和參數化管理,使得機構前、中、后臺的協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部門之間甚至部門內部都可以實現異地辦公。例如,中臺人員可以在千里之外對前臺業務的授權、審批進行實時動態管理,后臺人員也可以在另外一個城市完成債券交割和記賬,而系統依然能夠實現工作任務的實時流轉和完整記錄。
《債券》:中債金聯系統在業務操作及系統功能上具備哪些顯著特點?
梅世云:中債金聯系統最大的特點在于,融入中央結算公司的各項業務服務??蛻魺o需進行二次開發,就可以不斷分享中央結算公司各項服務所帶來的便利。包括以下主要特色:第一,系統率先實現了與中央結算公司系統的直聯,債券業務數據從交易商到我公司實現“不落地”處理,客戶在系統內部即可進行相關的指令確認、查詢、撤銷等操作;第二,系統可以自動進行結算指令要素的比對和持倉債券的對賬,從而減少手工干預,大大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和準確性;第三,依托中央結算公司的資源,客戶可以通過直聯接口自動獲取中債價格產品、債券資料等及時而全面的資訊。第四,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系統運營模式和靈活的收費方案,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中央結算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專家委員會、智囊團,通過系統建設進一步傳播科學、先進的資金業務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債券》:您剛才提到不同的系統運營模式和收費策略,請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梅世云:為了滿足市場上不同客戶的需要,中債金聯系統提供了兩種運營服務模式,分別是分散部署、獨立運行模式和集中部署、托管運行模式。
分散部署、獨立運行模式是指:資金管理系統的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由客戶購置并部署在客戶本地??蛻糌撠熛到y的硬件、網絡運維,并在中央結算公司的配合與支持下完成系統應用部署及運維。客戶通過直聯接口機與中央結算公司直聯服務器進行通訊,完成直聯業務的辦理。
集中部署、托管運行模式是指:資金管理系統的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均由中央結算公司提供,系統硬件集中托管于中央結算公司,由中央結算公司負責系統的硬件運維、應用部署及升級等操作??蛻糁恍柙诒镜夭渴鹂蛻舳顺绦?,通過網絡專線與置放于中央結算公司的服務器進行通訊,完成業務辦理和系統操作。
針對不同的運營模式,我們為客戶制定了不同的收費方案,并提供了租賃方式便于客戶使用系統,使客戶在選擇產品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量身定做、靈活的選擇適合的服務模式。
《債券》:您在介紹中還提到了專家智囊團,請問智囊團是由哪些專家組成的?他們對系統安全性、穩定性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梅世云:為使系統功能更加貼合國內外金融市場業務的通用、具體規范和市場需求,有利于引進先進的理念、經驗、技術,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債金聯系統根據專業性與權威性相結合、機構代表性與重要性相結合、業務與技術人員相結合、中資機構和外資機構相結合的原則,邀請了來自主管部門、政策性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省農信聯社、外資銀行、投資基金公司等機構的30余名領導和專家,組成了一個經驗豐富、專業性強、覆蓋面廣、陣容強大的專家委員會,建立了經常性的專家咨詢、論證制度,為系統的建設工作提供了強勁的政策指引、業務指導和智力支持。專家智囊團對系統設計、構建提出了許多好的設想與建議,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先進性、專業性、安全性和通用性。專家智囊團的認可也證明了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去年首家客戶河北銀行的順利上線運行,標志著中債金聯系統在服務金融機構資金管理業務、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事業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近期已有許多機構聯系,計劃、安排采用該系統,完全可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通過中債金聯系統這個平臺共同分享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摘 要】為貫徹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要求,切實做好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不斷探索和實踐縣公司安全專業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縣公司始終把安全穩定和優質服務作為檢驗和衡量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通過開展分析調研、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以及進行專業指導等多種措施,切實確保安全生產、隊伍穩定、優質服務,確保工作不斷、秩序不亂,不斷加強縣公司安全專業化管理工作,提升縣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三集五大 安全管理 專業化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改變機制,構建專業化管理新模式
“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中,縣公司安全監督管理的職責從綜合辦公室整體劃出,與生產技術部合并,組成安全運檢部。市公司營銷(農電)、調控、運檢、基建等部門作為安全保障體系成員,將安全管理范圍延伸至縣公司,實現了對縣公司安全垂直管理,充分利用市公司的管理優勢,不斷提高縣公司的專業管理水平??h公司亦對應成立安全運檢部、發展部、調控中心等專業管理部門,原供電所分離為供電所、配電檢修中心,并作了具體的職責分工,組織機構上滿足了安全生產專業化管理的需要。
(二)深入調研、分析縣公司安全管理現狀
“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后,市供電公司制定《“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等3個方案,將“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缺失風險、安全管理弱化風險、員工注意力分散風險、常規安全生產風險及其他不可預知的安全風險逐一分析評估,確定了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以安全責任為主體,縣公司對涉及機構調整、人員調配等可能影響電網安全和隊伍穩定的問題,加強宣傳和風險防控工作,按照“不立不破”原則,超前分析試運行階段人員思想動態變化,逐步開展業務交接,杜絕管理真空;按照“現任負責制”、“工作隨職能走”及“責任追究”三原則,全面梳理各專業部門需移交的職能及業務,出具書面交接清單,明確交接的權限、職責和工作內容。
(三)完善制度框架,統一制度標準,打造一體化制度體系
由于歷史原因,縣公司安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縣公司缺少清晰有效的規程制度體系框架,二是市縣公司之間、各縣公司之間規程制度存在較大差異。為此,公司組織市、縣公司開展安全規程制度的梳理工作,及時公布有效的規程制度清單。針對市縣公司和各縣公司規程制度差異性較大問題,啟動了縣公司安全規程制度標準化建設工作,先后組織制定并了《縣級各類人員主要安全生產崗位職責》、《縣級供電公司安全工器具管理細則》、《縣級供電公司安全稽查管理規定》、《縣公司調控中心標準化工作細則》等規程制度,明確了一批可直接適用于縣公司的規程制度。在制度規范化中,突出安全管理的同質化,市、縣公司在管理的流程、執行標準、檔案資料等方面均按統一模式執行,最大限度減少制度執行的差異性。
(四)強化監督、提升對縣公司安全風險管理能力
市供電公司將縣公司的安全管理與市公司基層部門同等對待,在安全監督管理中全面覆蓋縣公司。市公司每月組織開展對縣公司的安全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和考核,對嚴重違章現象組織召開現場會,而且邀請其他縣公司相關人員共同分析討論。在各類安全專項隱患排查、監督檢查活動中,如外包工程、防誤閉鎖裝置、安全工器具管理督查等方面,市公司對縣公司按同步督查、同步通報和同步考核的原則進行監督管理。
市公司運檢部每周組織縣公司參加的生產協調會,統一審查縣公司生產計劃的科學性和作業風險點及預控措施,并協調相關問題;市公司安監部每月組織縣公司參加的隱患排查例會,各縣公司按模板匯報隱患排查工作開展情況及隱患的管控、治理措施,推進隱患排查工作在縣公司的常態開展。
以完善預案體系為渠道,縣公司對四大類的32個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方案進行編制,建立起簡便、實用、可操作性強的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方案體系。在“三集五大”導入磨合期間,為及時、準確、有效地讓一線員工了解“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情況,確保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縣公司利用網絡,實施飛信群發信息的方式,發送以“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期間員工思想動態、“事故案例分析”、“施工現場危險點、危險源辨識”“爭創文明員工事跡”等為內容的信息,將班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與“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緊密結合,并使此法常態化、經常化,以每日一溫馨提示,極大帶動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有效避免了各類事故的發生。同時公司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共開展應急演練12次,參演人員300余人,查找出“安全生產”、“交接工作”、“人員失誤”等9大部分12個風險點并同步制定了應急措施,為降低電網安全風險打下堅實基礎。
(五)開展培訓工作,提升縣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針對“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后,縣公司安全組織機構和監督管理人員變動較大的情況,市公司積極開展縣公司專業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縣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以培訓為先導,致力夯實安全“內驅”??h公司累計參加安全教育培訓536人?次,開展全員安規考試,合格率100%。進入新模式導入階段后,縣公司編制了《“三集五大”體系全員崗位適應性及轉崗培訓考試實施方案》,開展適應性及轉崗培訓考試,培訓計劃完成率100%,培訓覆蓋率100%,考試參與率100%,實現了三個百分百目標,有力保障了“五大”體系導入新模式后相關生產工作流程的安全實施。
市公司制定調度監控人員的持證上崗管理辦法,規范市縣公司監控人員的上崗培訓和考核。市公司調控部門組織開展了縣公司調控員的崗位技能培訓和持證上崗考試工作,選調縣公司方式人員到市公司進行輪訓,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縣公司安全管理專業化的思考和建議
(一)縣公司安全監督和保證體系劃分不夠清晰
“三集五大”后,縣公司組織機構設置將安全與運檢部合并為安全運檢部,造成實際工作有交叉情況,不利于安全監督人員獨立行使監督管理職能。(原因是縣公司都有內部考核機制,如監督人員發現了保證體系的問題,自己所在部門被考核,自己亦受牽連。往往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際工作中,安全監督的外因作用倒逼安全保證體系的內因作用,甚至有的人既從事生產管理工作亦從事安全監督工作。(安全運檢部副主任兼安監員)
建議:縣公司設置獨立的安全監督部門。
(二)專業化管理尚需更加細化的清晰的管理界面(職責分工)
從大的層面看,縣域110千伏變電站、110KV線路資產上繳,資產界面清晰,縣公司營銷、生產管理界面亦明確,但真正實現安全的專業化管理,很多細節的管理界面還需明確。如:目前縣公司10千伏及以下電網設備運維管理采用營配分離模式進行,即配電檢修中心負責10千伏線路和配變運維管理,供電所負責低壓線路和客戶運維管理,但對于高低壓同桿架設線路電桿的運行、檢修管理,配電變壓器與JP柜的運維,實際工作中存在交叉或真空管理。又如:110千伏變電站上繳后,縣公司運維的10千伏\35千伏線路的運行、檢修、故障處理,負荷轉移,專線用戶供電方案的制定等問題與市公司的流程銜接都存在問題。
措施:進一步討論、分析,科學制定流程,再培訓實施。
(三)農網工程建設安全風險點多,管控難
這些年,縣公司所承擔的農網工程任務十分繁重,安全風險凸顯。一方面,工程進度要求加快,另一方面,物資供應不及時(原因是一個項目物資往往來自不同供應商,供貨時間相差很大,材料不齊又無法施工)、民事協調越來越難。施工隊伍為了減少成本,造成工程集中趕工期、短期搶進度,甚至不按照縣公司統一計劃施工,便失去了監控。因而出現無票工作、監護不到位,許可手續、停送電聯系缺失等嚴重違章現象。
建議:參照基建工程的全過程管理辦法,形成一環套一環的科學管控機制,立項、可研(設計)、招標、施工等環節要能銜接,特別是解決好材料供應難題。
(四)現場作業標準化差距較大
近些年,省公司花很在力氣推進現場作業標準化,對規范現場作業行為,控制作業風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通過對縣公司作業現場的檢查來看,離標準化差距還很大,如標牌、圍欄設置不正確,安全交底不開展或留于形式,工作監護人參加工作失去監護,三措一案編制留于形式,倒閘操作中單人操作、唱票復頌不進行、解鎖隨意等。這些違章現象在安全規程、制度中都有明令禁止的規定,但就是不能完全執行,究其根源,還是專業化管理開展不深入,需要在實施專業化管理時推進標準化作業,達到規范化目的,從而杜絕違章現象。
措施:將安全規程、制度的相關規定進行梳理,制定標準化作業的指導文本,再進行培訓、推行,特別是在配電線路、臺區的工作,要結合縣公司的現狀,做到可操作、易執行。
三、結束語
近年以來,縣公司強化“大安全”意識,全面搭建起覆蓋“全業務鏈”的“大安全”協同管控機制,首次將安全管理從傳統的保電網安全、人身安全、設備安全為主,擴展到安全生產、建設質量、隊伍穩定、優質服務、依法治企及品牌建設六大領域,滲透到電網規劃建設、生產運行、經營管理、營銷服務和隊伍建設各方面,實現安全管控覆蓋“全業務鏈條”,構建起安全穩定立體防線,以“全”保“安”。
[摘要]“模擬公司”是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工作經驗的有利“武器”。本文從“模擬公司”的起源與涵義出發,敘述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用“模擬公司”的意義,并提出了設置突發事件、發行虛擬貨幣、聯系其他模擬公司、輪崗、聘請顧問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開拓眼界,累積經驗,與社會和酒店用人單位接軌,以此來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競爭力。
[關鍵詞]模擬公司 高職 酒店管理專業 經驗
在“重經驗而非學歷”的服務行業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應聘時,并沒有突顯出足夠的優勢?!敖涷灐笔敲總€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的巨大障礙,而“模擬公司”就是解決這個障礙的有利“武器”。
一、“模擬公司”
“模擬公司”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德國,1993年由于歐共體和德國政府資助的“歐洲模擬公司”的成立獲得世界性影響。[1]
所謂“模擬公司”,是指該公司除贏利是虛假的以外,其余都與真實公司相同。[2]學生在“模擬公司”和在真實公司一樣工作,承擔公司所有的業務往來,“模擬公司”要像真實公司一樣辦理注冊手續、交納稅收、依法為雇員投保,與其他公司做合作,進行業務往來。其主要目的是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參與商務活動,提高學生能力。
“模擬公司”主要通過實踐來強化理論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溝通等能力。“模擬公司”還與多家真實公司合作,從真實公司那里獲得行業信息和設備援助。同樣,“模擬公司”在模擬市場上為真實公司廣告,宣傳品牌。這樣的合作,也使學生與各公司建立聯系,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應用“模擬公司”的意義
酒店服務業的產品主要是“服務”,這種產品非實態、不可儲存、不可轉移,其特殊性更要求服務人員的應變能力和正確處理突發性事件的敏捷度,這更需要處理人經驗的積累,這也是酒店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重經驗而非學歷”的主要原因。但在校的高職酒店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很難兼顧到工作經驗的獲取。即使是利用假期的時間到酒店實習,也很難找到短期的實習單位,而且實習時間短,實習崗位單一。
“模擬公司”更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是真正的“做中學”。學生在“模擬公司”中工作,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也可以在不同部門,甚至是不同的管理崗位輪換,這促使學生有更多經驗的積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可以促進學生在處理事情時的多角度思考,提高事件處理的完美程度,更有利于學生更快的適應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
三、“模擬公司”的應用與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為公司的模擬形態與真正的公司相比,“模擬公司”的環境與存在更加靈活,限制條件也相對低一些,所以更適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模擬公司”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存在形態可以是多樣的,比如模擬餐廳、模擬賓館、模擬咖啡廳、模擬康樂等。
(一)人為設置突發事件,訓練學生應變能力
“模擬公司”的常態經營只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該職位的工作職能和熟練工作技能。更多的人為添加突發事件,更有利于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虛擬的世界不怕失敗,失敗遠比成功給我們的更多。這樣的教訓使學生在進入到真正的工作中時,處理事情更得心應手。
(二)發行虛擬貨幣,與其他的“模擬公司”進行工作往來
其他的“虛擬公司”不僅僅是本?;虮拘袠I的。現實的公司也不可能脫離其他而獨立存在,與其他公司的聯系可以使學生對其他行業有所了解,開擴視野,加大挑戰。
(三)定期輪崗,培養學生的綜合實力
在“模擬公司”中,學生定期輪崗,有利于學生在各部門的經驗積累,以及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還有利于學生了解各部門的工作狀態,快速的給自己將來進行工作定位,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及時補正,縮短學生尋找工作的茫然期,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四)聘請酒店行業的資深人士為“模擬公司”的顧問,參與考核
聘請酒店行業的資深人士來指導“模擬公司”的經營,有利于“模擬公司”與社會和行業接軌。以酒店用人單位的標準來培養學生,更有利于酒店用人單位對未來人才的發掘和選用。
其實,高職畢業生是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學生的培養更需要學生、學校、社會和用人單位等多方的努力,學生在“模擬公司”里獲得的經驗,更需要用人單位的檢驗和認可。
【摘 要】“公司制管理模式”對于重視加強和改進中職教學工作,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引導中職教學沿著正確的科學的方向邁進。對于創建中職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中職的教學質量,促進中職學校規模發展與內涵發展相結合,促進中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公司制管理模式;中職;電子專業;教學
“公司制管理模式”適應金融類、機電類等理論性強、技術含量高、實踐性強的專業,在某些層面上完善了“半工半讀”的教學方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實行公司制管理和教學,把學習、實習、工作融為一體。時下,有關“公司制管理模式”的話題不斷,各個職業學校也相互仿效,互相競爭,以下就是本人對“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中職電子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而提出的一些個人想法。
一、“嚴峻”的就業形勢,促成“公司制管理模式”的產生
2007年3月5日,國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一時間,實行校企合作,建立“訂單式”教學模式,成為了各職業學校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本科生就業不如高職生,高職生就業不如中職生”。據統計,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職業學校(含職高、中專、技校)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早已突破95%。中職學校針對企業生產一線培養的有技能“藍領”成為就業新寵。有些中職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與大學生“就業難”截然相反,中職生就業出現了越來越吃香的趨勢,這就要求中職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突出能力培養。進而“公司制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二、“公司制管理模式”是一種什么模式?
“公司制管理模式”是一種將公司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勞動計酬、勞動合同關系等因素與學校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量化考核相結合的創新教育形式,在這種模式下,每個班級為一個小公司,在公司中班主任是公司總經理,而每位學生都是這個公司的員工。學生每天面對的不再是老師和同學,而是公司的領導和同事,學生每天要做的也不是簡單意義的上課聽講,而是要認真地操作手中的“業務”。
學校完全模擬公司操作,各公司設立了員工考勤卡,教室里的擺設也以公司部門為單位。另外,學校特別設置了“實訓幣”,“公司”里所有“員工”都按標準薪酬制度進行考核。
三、“公司制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義
實行“公司制管理模式”,是為了通過“公司制管理模式”,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肮局乒芾砟J健弊罡镜暮锰幘褪强梢晕龑W生對企業的了解,對文化、專業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工作紀律觀念。學校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學校與用人單位針對性地開展畢業前崗前培訓。這種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并讓學生積累到了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中,技能性專業占據了大部分如:機械制造、計算機、機電類、酒店服務類專業等,這種邊工作邊讀書的方式深得人心,而且十分有效。
“公司制管理模式”的應用更積極地調動了學生干部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學生們被分配到“公司”各個崗位,親身體驗做為經理、業務員、培訓師等負責公司經營和管理,每個學員都可以嘗試到各個崗位,這樣,一旦真正地踏入社會崗位,就能輕車熟路,立刻進入到崗位中去了。經過公司制管理模式實訓,上手快,實踐能力強,而且對各個崗位都有認知,節約了公司的成本和時間。
四、“公司制管理模式”在電子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一種管理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積累、總結,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才能最終建立起較為完善、較為合理的模式?!皣袊?、校有校情”,每所學校有自己辦學的特點和特色,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的專業也有不同,筆者就“公司制管理模式”在電子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以下幾點想法:
1.專業教師、專業班級班主任要進企業
學校與企業聯系后,專業教師、專業班級班主任相繼到企業里去培訓和學習。一來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增進了交流,使學校真正邁出了“校門”;二來讓教師了解企業的文化制度,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專業教師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掌握了更好、更多的技能技巧,尤其是最新技術更新、新型產品研制等方面的內容。尤其是電子專業,現在社會,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稍不留神,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專業老師需要時刻關注企業,關注社會。
2.建設一批實訓基地,進行模塊教學
為了探尋新的模式,促進學生就業,學校需要建設一些集多重業務功能于一身、學生可操作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工作職責就是幫助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具備從學生到員工角度轉變所必須的實踐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學生們進入實訓基地前已經在學校本部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理論知識,這是實訓基地行公司化管理的前提條件,沒有理論基礎的實踐是沒有潛力的。經過實訓基地的有針對性的實訓,學生們畢業后進入公司,便沒有了轉變的過程,可以直接上崗,從而為公司節省了培養時間。
實訓基地實行模塊教學,每個大模塊由多個小模塊組成,實訓基地除了要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實際做業務外,實訓基地還要聘請一些業內專業人士現場指導學生做業務,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訓練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用企業進行二次培訓,節省了用人單位的時間、人力、財力、物力。
3.組織開展技能比武、評比“優秀公司”等各項活動
技能比武,是展示學生技能技巧的舞臺,體現學生精神風貌的舞臺。既可以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得到加強,又是經過了一次人才選拔的比拼,看到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增強了競爭意識。每個班級為一個小公司,學校每學期會從各公司的盈利以及員工的基本素質等方面來對各個公司進行排名比較,“愛拼才會贏,競爭才會進步”,這樣促進學生的成長和能力的提高。
同許多新事物一樣,“公司制管理模式”在剛開始推行的時候,也遇到了較多困難。但職業學?!肮局乒芾砟J健钡目梢酝怀雎殬I技術學校的特點,豐富學校辦學的內涵,強化專業的專業程度,真正讓學生能夠“走”得出去!
作者簡介:肖娟(1985—),女,畢業于淮陰師范學院電子專業,助理講師,江蘇省漣水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團委書記,主要從事電子專業教學研究工作。
摘 要 本文從預算管理的內涵和作用入手,分析了電信企業集團預算管理的閉環管理模型以及模型各個組成部分的特點,并從該閉環管理模型上分別指出目前電信企業集團下屬專業公司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 電信企業 預算管理 閉環模型
一、預算管理的內涵與作用
預算管理是全面落實企業戰略目標的具體行動方案與控制制度,是對未來的一種管理,預算管理的思路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導向,是按企業組織架構的具體形態,將企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分解為由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來共同承擔的多個子目標,這些子目標都是以企業的總體發展目標為最終的導向,通過使用預測、協調、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手段來實現對企業各戰略目標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預算管理對企業的經濟運行的意義是很顯著的,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理想工具。預算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幫助企業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管理水平。通過預算管理的運行,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以預算的形式,從各個細節層面上來體現和進行控制,從而使得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為企業管理層考核各責任部門提供了定量的參考指標,是企業單純的戰略宏觀管理和細節管理之間的橋梁。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可以實現出資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制衡,預算來自企業的戰略導向,也就成為出資者授權的形式。
二、電信企業閉環預算管理模型
從預算管理的內涵和作用的角度看,目前大多數電信企業均采取的是閉環的預算管理模型,該模型包含五個基本部分,居于中心位置的是企業的戰略目標,該目標是基礎、是導向,其他四個部分是圍繞這一中心目標而展開,包括:經營計劃、預算編制、預算跟蹤分析和報告、預算績效考核,之后又回到企業經營計劃,由此形成一個閉環的運行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制約、互相協調。1戰略目標:是企業根據其內部資源和能力的狀況以及外部環境,為求得企業生產和長期穩定發展,并為不斷地獲得競爭優勢,對企業發展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手段以及創造長久價值的總體謀劃。企業戰略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一種定位、是一種商業模式、是高層領導人的一種價值觀、是企業管理的一種創新、同時也是一種行動計劃。2經營計劃:企業經營計劃是圍繞一定時期內的企業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具體框架和實施計劃,是對一定時期內企業戰略目標的分解,是預算編制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工作涉及到電信企業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對企業運行數據的分類整理、對完成既定目標所需資源的預測、對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和分析、對具體方案實施細節的規劃與管理,如市場推廣計劃、成本與費用的管理計劃、財務管理計劃等; 3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是建立在經營計劃之上的,預算編制既是對經營計劃提供資金支持,又是對經營計劃以數據的形式來進行資源配置。這一階段的管理內容包括:構建企業預算組織體系、預算制度體系、預算指標體系、某一時期的預算指引、預算表格等,同時通過預算布置會、預算討論會、預算質詢會確定年度預算; 4預算跟蹤分析和報告:是對預算實施情況的反饋和管理,主要針對預算使用情況的核查和企業現金流的管理和監控,并在此基礎上編制預算分析報告,為企業管理層提供適合其既定目的準確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層決策和對營運活動及業績的監控; 5預算績效考核:預算考核是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選擇合適的績效考核指標和總體評定指標,對預算責任部門進行考核,以此來作為未來編制企業規劃、經營計劃、全面預算以及對部門與員工獎懲措施的可行性參考。
三、電信企業集團下屬專業公司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電信企業集團雖然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時間不短,但由于電信企業是個集團企業,有很明顯的行政區劃特征,大的主體是以省為預算單位,該編制主體相對比較成熟,業務比較類似,集團比較重視,預算指引也一般針對的是該類主體,但除此之外,電信集團還有很多的下屬專業公司,由于各專業公司開展的業務各不相同,差異較大,很難用統一的預算指引指導編制工作,使得在這方面的管控力度較小,現從預算的閉環管理模型上分別指出目前電信企業集團下屬專業公司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戰略:存在集團戰略與下屬各專業公司戰略不相協調的矛盾。集團戰略制定后需分解到各下屬企業,但往往存在上級對下級企業戰略的指引力度不夠,下級對集團戰略的領悟和分解能力不夠。戰略激進點的,將配置較多的資源,而戰略保守點的,資源配置上也會相對保守些,一旦基礎確定,將影響到后續幾年的發展,戰略定得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企業規劃和經營計劃:沒有理清與預算編制的內在關系,存在預算編制在先,規劃和經營計劃制定在后的矛盾。往往企業預算啟動時,企業的規劃和經營計劃還未制定,有的甚至將預算編制的數據作為制定企業規劃和經營計劃的參考依據,這將導致預算的編制缺乏合理的指引性規劃,編制依據不足,主觀性較強,大多是參考歷史數據,而依據該數據制定的企業規劃和經營計劃顯然不具科學性和持續發展性。
(三)預算編制:主要表現在:1集團預算與下屬專業公司預算的矛盾,集團是統籌整個預算的集合體,每年都會根據戰略、計劃以及國家政策導向,確定來年的預算編制指引,因電信集團各專業公司業務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地域也不同、企業的性質也不同,不能完全靠單一的原則分配各項資源,而在總盤子確定的前提下,如何均衡各企業的資源分配成了集團預算應重點考慮的問題。2大多采用的是增量預算編制。企業往往很重視第一個年度的預算編制和使用的情況,長期采用此方法會導致鼓勵將當年的預算全部用光以便明年能保持相同或更多的預算,同時不能激發企業降低成本的動力,也不利于業務與能力等各方面的創新。3企業管理層重視不夠,預算宣貫力度不夠,各部門參與不夠,編制依據不充分。預算應是全員參與的一項企業管理工程,但大多數企業認為預算編制、匯總、匯報是財務部的事情,各部門只需要將各自的預算數據上報即可,數字背后的支撐證據不充分,存在拍腦袋現象,第一版上報的預算數據跟最后定稿數據能相差30%~60%。4在預算目標值確定的前提下,預算成了財務與各部門的博弈,而財務缺乏足夠的業務知識,不能真正起到預算審核及決策的作用。財務審核預算往往僅從趨勢分析和對比分析來判斷,或做簡單的匯總上報企業管理層決策,這將導致部門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會有拆東墻補西墻的情況,使預算可操作性不強。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指高職院校多渠道整合資源建設的具有生產功能的實訓基地,通過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等生產經營過程,使基地實現經濟效益,并通過該基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生產性實訓基地應具備兩個目標:經營目標和實訓目標。經營目標是實現企業的自主經營、優化組織結構、實現最優成本控制、保證服務質量、實現利潤最大化。實訓目標是提供具有真實而綜合的職業環境,按照專業崗位對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要求,使學生得到實際有效的操作訓練。而要有效地完成這個目標,實訓基地必須能夠自給自足,積極參與市場活動和經營,這樣才能提供真實的、可持續的項目供學生開展實訓。因此生產性實訓基地必須具有企業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開展公司化的運作。
一、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歷程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度重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態勢,我院理工科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成效顯著,但經管類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由于資源有限,發展相對緩慢。從2006年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共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開設了微格實訓室。在這一階段,僅能利用現有的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為學生進行導游模擬講解、能力測評提供場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互交流、觀摩的機會,無法達到真正的實際訓練的目的。二是學校主導,企業參與組建了海聯旅行社營業部,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雙贏,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環境的實踐教學場所,為學生提供了頂崗實習的機會。但企業偏重經營與生產,生產實訓質量難以保證。三是旅游管理專業于2011年8月成立了途樂旅行社有限公司。這是學院獨立出資,具備完整的公司組織架構,能對外獨立承接業務開展活動的獨立法人實體。該旅行社自成立至今,共承接了學院近20次旅游培訓活動,創造營業收入近20萬,實現了盈利。
二、生產性實訓基地經營的問題
該旅行社考慮到經營與管理成本問題,無任何專職人員,所有員工均由專業教師兼任,因此對外開展業務不多,主要依賴于學院的業務。為了兼顧企業利益,保證對客服務質量,實訓教學的靈活性相對較小,對于學生的實訓目標完成有限。
首先,由于學院設置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目的更側重于完善教學體系,借助生產性實訓基地這一載體,傳授專業知識,使學生具備職業思維,慢慢養成職業行為,而在真實的企業經營中,更強調效率,在具體的崗位,只要求員工會操作,因此,企業側重培訓,不斷地訓練動作,不允許出錯,也無法承受出錯。這兩種制度的不兼容,導致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不敢讓什么都不懂的學生貿然操作。因此,借助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訓項目大多仍然停留在假想狀態。
其次,公司組織結構單一,能提供實訓的有效崗位不多??紤]到經營與管理成本,公司的組織結構非常簡單,無任何專職人員,總經理由專業教師兼任,并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和業務拓展。財務由專業教師兼任,負責公司的日常財務管理和稅收登記。其他的市場、外聯、計調、銷售崗位均無明顯設置,由于學生并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為了保證對客服務質量,維護企業利益,在開展業務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采用發包的形式,外包給其他公司進行操作。目前,旅行社為學生提供了較多實訓機會的崗位,集中于全陪、地陪崗位,而由于業務量有限,這些崗位的實訓也不能實現人人頂崗。作為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所需要的市場、外聯、計調、銷售崗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訓目標的完成。
最后,缺乏市場意識,業務量不穩定。即便組織結構完善,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給實訓機會,還需要持續的業務。而目前,旅行社的經營基本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所有的業務量均來自院方的支持,而且院方對旅行社管理者并沒有給出任何業績壓力,企業管理制度對于業績開發也無相關的激勵措施,因此,企業業務僅局限于整個學院的旅游培訓活動項目。這些業務大多集中在7、8月份和國家法定假期,在2、3、11、12月旅行社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無任何業務開展,更無法保證以業務開展為項目的實訓課程的正常進行。
三、生產性實訓基地公司化運作方法
要達成實訓目標和經營目標,生產性實訓基地必須參與市場競爭,實現真正的公司化運作。在主動參與市場活動,打造企業品牌,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將企業規?;?,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員工,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真正實現實訓目標。
首先,讓學生成為公司主體,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和控制。當前旅行社業務量少,專職人員不多,這看似是個問題,實際上,學生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源。讓學生成為公司的主體,鼓勵學生創業,各個崗位的具體工作完全由學生負責進行操作,專業教師起場外輔導作用。安排一些學生能夠做得比較好的崗位,接到項目后,由1―2名同學負責,安排導游過程的各項事務,結束后,形成書面的實訓體會報告。專業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指導和控制。在把主要工作內容讓與學生負責的同時,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可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之間推行梯隊負責制,“老帶新”,“師傅帶徒弟”,對崗位新進學員的培訓輔導本身也是學生實訓鍛煉要考核的重要能力,通過責任制,保證工作的延續性,一旦學生畢業離職,該職位不會出現斷層或缺口,借此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
其次,以業務為教學項目,按真實工作過程和任務開展教學。傳統的實訓,大多數因為缺乏真實感,學生無任何壓力,得過且過,因此,很多同學反映自己畢業后在公司待1個月比大學3年學的東西還多。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以業務為教學項目,將真實的工作過程細分成教學模塊,為《導游實務》、《旅行社管理》、《市場營銷》、《計調實務》等課程提供教學輔助,為學生提供頂崗實踐的機會。因此教學內容的組織應以企業工作任務為中心,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的融合,實現學習與工作的一致性。以市場活動營銷模塊為例,教學課時2課時,實訓課時8課時,4個課時用于策劃方案的制訂,學生按項目分成小組,當了解到具體的業務信息后,以團隊的形式形成策劃方案,在團隊間進行評比,推選最優的策劃方案;4個課時用于市場活動的實施,讓學生在公司現場進行一邊學習,一邊頂崗實習。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直接對客服務,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專業教師對發現的問題隨時給予解決,實現教學做合一。因為企業規模較小,崗位有限,可將學生分成團隊形式,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崗位的頂崗實習,各個團隊實行責任制。團隊內部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每2個月對崗位進行一次輪崗培訓,保證每個學生對每一個崗位和職級有一定認識和體會。
最后,實行課程考核與工作表現相結合。課堂教學以學習成績作為考核結果,而企業經營以業績作為評價指標,生產性實訓基地要想持續發展,兩者必須兼而有之。課程考核采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提高評價結果的可比性與可靠性。以《導游實務》課程地陪服務規程為例,前期準備、接站服務、入住服務、核定日程、參觀游覽、送站服務、善后服務8個步驟的考核,從工作態度、工作任務完成度、工作能力、合作精神4個方面實行專業老師考評與客戶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完成度和量的考核。專業老師占60%,客戶考評占40%。另外,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鼓勵創業,學生既然作為企業員工,應同樣納入企業的考核,享受企業的獎勵。如果在企業工作過程中,注重企業品牌推廣、接待服務、成本控制、設備保養等方面表現突出,能夠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為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做出了較大貢獻,給予實際的獎勵,如業績提成或者是課程考核A等。
途樂旅行社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必然要擔負起生產和實訓的雙重責任。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公司化模式運營,實現教學合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 要:股利政策一直以來都是財務管理課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雖然存在諸多的股利政策理論,但是中國上市公司實際的股利支付情況如何?哪種理論能夠很好的解釋現實中的股利政策?應該在財務管理教學改革中突出和重點介紹這部分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理論分析和理解現實。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改革;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的研究雖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是迄今為止,理論界和實務界尚未取得一致認可的結論。正如Black(1976)所感慨的那樣,股利政策仍然像謎一樣,人們難以尋找到它的真實答案。一直以來,股利政策的內容也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重點,對于本科生而言,雖然可以較快的掌握和接受相關的理論,但是真正能夠利用這些理論分析和深入理解中國公司的股利政策卻并不容易。因此,需要從理論背景和內容講解,現實中的股利政策特點,以及對目前國內公司股利政策的評價三個方面,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1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教學中股利政策講解存在的問題
1.1 股利政策理論背景的介紹不夠
現代意義上的公司股利政策理論,始于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的那篇著名的“股利政策、增長和股票股價”的論文。此后,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眾多學者的重視,引發了財務學界對股利政策理論的全面探討,包括MM無稅理論、稅差理論、追隨者效應理論、信號模型、理論、迎合理論等。國內的教材雖然在課程內容上都涵蓋了對這些理論的介紹和基本結論的歸納,但是卻很少提及股利政策理論的沿革與發展的內在邏輯,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使得他們僅僅只是形式上記住了這些理論,而沒有真正理解股利政策理論之間的邏輯承繼關系。
1.2 現實中公司股利的派發特點和趨勢講解內容不足
從財務管理學科的教學特點來看,對本科生而言最好是通過演繹的方法講解理論。那么,在介紹了相應的股利政策理論之后,就需要從兩個層次上講解現實中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特點,以及在一定的時間區間內股利政策的變化情況,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比較現實中股利政策的變化與理論研究之間的關系。但是,目前國內的教材往往忽略了現實股利政策的內容,既沒有詳細和深入的介紹西方發達市場中公司股利政策的特點,也沒有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進行可靠和詳細的數據統計,造成了學生理論學習和現實情況分析相互脫節的結果。
1.3 缺乏對現實中公司股利政策的評價
對本科學生而言,應該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對理論內容的掌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遺憾的是,在目前的財務管理教學中仍然缺乏對國內公司股利整體評價。
2 財務管理教學改革中股利政策授課內容的變革
2.1 增加股利政策理論背景的介紹
首先,財務管理理論從根源上來講,源自于經濟學的學科內容。在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上,財務管理論也多借鑒經濟學。因此,每一次經濟學理論的突破和革新都會帶來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內容的變化。其中,股利政策的研究就非常多的引入了每一階段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從股利政策理論的內在邏輯性來看,從MM股利無關理論、稅差理論、追隨者效應理論、信號模型、理論以及迎合理論,基本上契合了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發展。其次,從股利政策的假設條件來看,理論的沿革是在逐步放松假設條件的情況下對公司股利政策做出解釋的。例如,MM股利無關理論在無摩擦以及無稅的條件下,提出了股利政策對公司價值并無影響。但實際上,MM股利無關理論的假設與現實情況相差甚遠,這也直接導致了該理論的解釋和預測股利政策的效果。股利政策理論研究假設的逐步放寬,使研究變量更接近于實際,從而能夠更好地對現實中公司的股利政策做出解釋。
2.2 增加現實中股利政策特點和趨勢的介紹
毋庸置疑,股利政策理論是基于現代公司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股利政策的講授應該關注到現實中公司股利政策的特點以及在不同時間段中所表現出的趨勢。
一方面,增加對西方發達資本市場股利政策的特點和變化趨勢的內容介紹。實際上,西方發達市場的公司股利政策具有以下特點:(1)經營穩定的大公司常通過發放現金股利和股票回購的形式分配其可觀的公司盈利;(2)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發放現金股利始終是公司分配盈利的主要形式。股票回購直至20世紀80年代后才成為相對重要的形式;(3)在采用現金股利形式分配盈利的公司正在逐漸減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多數首次以現金股利形式分配盈利的公司也正在轉向更多的采取股票回購形式(Fama和French,2001);(4)處于較高稅率的個人在獲得可觀現金股利的同時,也為這項收益支付了相當可觀的稅收;(5)與公司的盈利情況相比,現金股利政策一直較為平穩,而股票回購卻不那么穩定;(6)對于股利和股票回購的增長,市場往往會有正面的反應,但是削減股利卻會引起市場的負面反應。通過對西方發達資本市場幾十年來股利政策的特點,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對現實中股利政策有一些直觀的感受,同時,結合股利政策的變化趨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股利政策理論研究的沿革、變遷過程。
另一方面,增加對我國公司股利政策的特點和變化趨勢的內容介紹。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與西方發達市場相比,存在迥然的差別。首先,國內上市企業很少派發股利或以非常低的比例派發股利;其次,高額派現的背后往往是公司大股東利用控制權進行利益的攫取;第三,一些上市公司派發現金股利的目的是為了再次融資而滿足監管層的派現要求。通過總結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點,可以使學生對比西方和我國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的差別,引導他們思考和運用理論分析這一現象。
2.3 增加對現實中公司股利政策的案例分析與評價
案例教學無疑應該在財務管理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利用案例分析使學生加深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認識,是需要在財務管理教學改革中重視和思考的問題。根據一些媒體報道和文獻研究的結論,可以有針對性的結合如馳宏鋅鍺、用友軟件、五糧液等案例,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案例企業在股利派發過程中的背景和動機。這樣一來,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緊密的結合了股利政策理論,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案例了解上市企業派發股利的真實動機,使學生將委托理論、成本等理論應用于現實中公司行為的分析。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類專業傳統教學過程中重理論,分割式的模式和流于形式的商務實習使得學生在工作之初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工作的需要,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相差甚遠。本文系統探討了“模擬公司教學法”在管理類專業高職教育中的意義,并從實際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探索了這種職業教育的新模式的應用與發展。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模擬公司 行為導向
一、模擬公司教學法的理論研究
(一)模擬公司教學法的發展概況
“模擬公司”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德國,是指模擬真實企業,在仿真的商務環境中,由受訓學生自主組建公司并作為公司的雇員開展工作。公司的業務也可以模擬一家真實的企業(稱為背景公司或贊助公司)來進行。在一個封閉的網絡中,學生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而又不必承擔任何經濟活動風險。根據產品和服務項目的不同定位,學生在此可以進行工商注冊、人事管理、營銷、財務、金融、貿易、稅務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高等職業學校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相繼建立了財會模擬實驗室、商務模擬辦公室等,引入了“模擬公司”這一實踐教學的新形式。
(二)模擬公司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1.行為導向的教育思想
行為導向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的行為。在教學中,行為導向意味著:知識的傳授和應用取決于學習目標、內容、方法和媒體等因素的重組,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質上創造出教與學和師生互動的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的交往情境,從而產生一種行為理論的假設?!澳M公司”的建立正是為了創設有助于師生互動,特別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他們通過反復練習,進而會預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現實經濟活動要求的行為方式、智力活動方式和職業行為能力,即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方面得到發展。
2.“模擬公司”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模擬公司”運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崗位”上的學習,采用的正是行為導向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
上述教學法的共同特點有三個:一是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性學習為主;二是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收集信息、制訂計劃、作出決策、實施計劃、反饋控制、評估成果;三是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和伙伴。
教學組織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獨立作業、小組制訂計劃獨立作業,以及小組作業等多種形式,具體采用哪種形式要視培訓目的、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學習任務的不同而變換。例如,要突出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則要求較多地采用小組作業形式,這樣可使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使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決矛盾,等等。
3.“模擬公司”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勞動現場等環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澳M公司”就是從改善教學環境入手,達到教學目的的。建立“模擬公司”首先要考慮環境布置問題,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真實。
(三)模擬公司教學法與我省高職教育結合發展的現實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向基層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學生的現實操作能力是其在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條件,而實踐教學模式也成為高職教育有別于其他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通常技術類專業的學生可在一體化教室、實驗室、工廠、車間等實際操作環境中進行“手腦并用”的學習,以此提高操作能力技術水平。但管理類專業因其特有的學科特點難于開展卓有成效實踐教學,適合其教學的實踐場所在現實中很難找到。而社會對熟悉商務活動運作、能夠熟練處理商務活動各環節具體業務的各級應用型、技術型人員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時企業為回避因人員經驗不足而導致的經營風險,更是強調員工的上崗能力。如何培養高層次的商務應用型人才,成為高職教育管理類專業亟待解決的課題。將行為導向教學方法嘗試與高職經管類專業教育相結合,是探索改革的可行之路。
二、模擬公司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一)模擬環境的建設――建立“現代商務技能實訓中心”
模擬公司教學法實施的首要問題是教學環境的建設,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真實,環境的改變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以此達到教學目的。為此,我們成立了“工商管理系現代商務技能實訓中心”。實訓中心的建立就是要通過提供仿真的業務活動環境,為受訓學生的各種模擬職業行為建立勞動組織依托和歸屬感,促使受訓學生把模擬公司當成真正的經營機構。在學習商貿規則,熟悉市場機制,追求公司最大利益的同時,受訓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實訓教學目標所預期的職業角色。
(二)模擬公司實訓教學方案
1.編制實訓教學講義
模擬公司教學法作為一種實踐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是解決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訓教學不足的現實問題。結合我系的專業設置,我們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實訓內容,并編制了部分教學講義?,F有講義共分緒論、模擬公司成立、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策劃、商品銷售、財務管理六部分。緒論部分內容包括模擬公司的概念、發展介紹,以及這種教學方法的介紹,目的在于幫助閱讀者對課程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其他五章則針對模擬公司的運行并結合我系所設專業設計了相應內容。
2.模擬公司實訓課程教學安排
“模擬公司”實訓教學方案應充分體現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教學思想,即行為導向思想和注重職業性要求。其關鍵點是:注重職業經驗的直接獲取和職業能力的實踐培養。為充分貫徹這一思想,結合我系的專業特色,我們在探索中嘗試實訓教學方案的設置。
實訓時間為期四周,受訓學生自主結合創建模擬公司,行業不限。
受訓期間學生應根據“模擬公司工作流程”,并依據指導老師的教學安排完成工作。
實訓第一周,首先幫助學生理解模擬公司的意義與實訓課的形式,其次要完成模擬公司成立的部分內容。重點在于學生對模擬公司的理解,對自身及教師身份轉換的接受。在此教師是實訓教學的咨詢者、指導者,受訓學生是模擬公司實訓教學的主體,經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或決策者。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討論是實訓教學的重要形式。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是受訓者形成良好自信的商務習慣的重要條件。基于此,學生應以積極、自主的心態對待實訓課,破除在傳統理論課中對教師的依賴心理。
實訓第二周設置了兩項內容:完成模擬公司的建設,并進行組織架構建設和人力資源的配置。為營造課程環境的真實氛圍,組織學生到河南省工商注冊大廳觀摩學習,并將這一活動納入到教學計劃之中。在第二部分中,各公司要根據業務開展的需要設計組織結構圖和職位設計書。
實訓第三周要求各公司完成有針對性的營銷策劃案,熟悉市場調研、營銷策劃的內容與程序,能夠獨立設計調研方案并實際實施,在此基礎上熟悉各種營銷策劃的實際操作技能,掌握策劃書的撰寫要點及技巧。
實訓第四周設置了兩項內容:第一部分進行不同公司間的決策對抗,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在仿真經濟環境下的經營決策能力。第二部分進行成果匯報,各公司將實訓期間的工作展示回報,并回答指導教師及其他公司成員的提問。
受訓期間的工作過程要求進行文檔表述,按照《模擬公司文檔管理制度》的規定,以公司為單位進行文檔管理。該制度的建立對提升學生辦公自動化的應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各個模擬公司在受訓期間要制定相應的人員管理制度進行自我管理,開展團隊文化建設,提升團隊凝聚力。引導每位團隊成員以模擬角色嘗試與其他成員協調關系,從而更好地實現公司運營的目標,提升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
3.建設仿真教學環境――模擬教學軟件的應用
“模擬公司教學法”在我國推廣已有多年,許多經貿管理類的職業技術學校都在不斷嘗試,卻也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仿真性差。市場背景、工作環境完全是虛擬的案例,沒有創造一個真正的企業工作環境,學生很難進入角色。二是規范性不夠。各個公司都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在機構設置、運作規則等方面各行其是,缺乏統一性。三是局限性較大。每個公司都局限在校內公司間的交易,外部交易(校與校、不同地區間的“模擬公司”)無法進行,沒有統一的“模擬中心”進行協調。而模擬公司教學實訓方案的實施對建設仿真環境要求極高,國外成功的案例往往建有模擬公司網絡,其職能是使模擬公司之間互為模擬市場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可以進行聯絡協商與虛擬談判,最終進行交易。受限于我國現狀,依靠規范的“模擬中心”建設教學環境暫不可行。為此,我們選擇了利用教學軟件營造仿真環境。
實訓課程選擇了兩套軟件:一是競爭型的企業經營決策平臺――企業經營管理電子沙盤,營造各公司間的仿真經營競爭的博弈式教學環境。二是流程化的企業辦公管理平臺――ERP教學模擬系統,對真實企業的經營流程進行模擬,營造模擬的企業運作環境,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日常運作,培養操作能力和決策能力。
教學軟件的應用較好解決了仿真環境的建設問題,對模擬公司實訓課程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教學效果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
三、前景展望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些國家近年來培養職業行為能力的有力措施,以“模擬公司”的形式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是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成功探索。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培養商務實用型人才,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任務與挑戰。模擬公司教學法正是探索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可行之路,其在我國的探索與應用必將擁有一個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