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10:17:06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創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的決定因素,而創業意向是由創業態度、主觀規范以及知覺行為控制決定的。因此,為了提高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促進女大學生的創業行為的實施,需要從三方面入手:優化創業環境,轉變女大學生的創業態度;拓寬女大學生創業支持渠道,降低女大學生的創業壓力;開展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業信心。
論文關鍵詞:創業意向;計劃行為理論;女大學生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開放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女性創業成功的比率逐漸提高。據GEM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女性創業的增長率是男性的3倍,女性創業已成為一股新的經濟力量。目前,中國女企業家約占全國企業家總數的20%,中國女性自主創業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7個百分點,達到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Ⅲ。而這殷女性創業的風潮為在校女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為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
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任何需要規劃的行為,如自主創業的行為,是可以從個體的行為意向來預測的。Kolvereid(1996)以挪威人為研究對象,證明了TPB理論應用于創業意向選擇時,是一種適當的研究框架。因此,本研究以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作為基礎,探討在校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從而來了解在校女大學生自主創業行為。
一、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源自于Fis~m&zen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該理論認為行為意向是決定行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為態度和主觀規范的影響。由于理性行為理論假定個體行為受意志控制,嚴重制約了理論的廣泛應用,因此為擴大理論的適用范圍,Ajzen在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知覺行為控制變量,形成了計劃行為理。
計劃行為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個人采取某一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就是行為意向,而所有其他可能影響該行為的因素都是通過此行為意向間接地影響行為表現。個人的行為意向是由三個重要因素所共同決定的:一是屬于個人本身內在的因素,即執行某項行為的態度;二是屬于個人外在的因素,即影響個人執行某項行為的主觀規范;三是屬于時間與機會的因素,即對知覺完成某行為難易程度的知覺行為控制。
行為意向是指個人想要采取某種特定行為的傾向程度。行為意向可從個人是否愿意去嘗試、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去實現該行為來測量;行為態度是指個人對特定行為所采取的一種持續正向或負向的評價,行為態度主要受行為信念的影響;主觀規范是指個人欲采取某種特定行為時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包括:是否支持、是否希望以及是否喜歡個人所欲采取的某種特定行為,它會受規范信念和依從動機兩種因素的影響;知覺行為控制指的是個體感知到的執行某種行為的控制能力,它受控制信念和知覺強度的影響。計劃行為理論已經廣泛應用于行為研究匕,如教育行為、管理行為、醫療行為、消費行為以及職業行為等多個方面。
二、基于TPB模型的女大學生創業意向分析
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運用計劃行為理論來研究女大學生創業行為是非常合適的。依據計劃行為理論的觀點,女大學生創業意向決定著其創業行為,而創業意向是由女大學生的創業態度、主觀規范以及知覺行為控制決定的。女大學生創業態度越積極,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知覺行為控制能力越強,創業意向就越高,進而執行創業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反之,創業意向就會越低,進行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創業態度對女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創業態度是個人對創新事業的正向或負向評價。例如,“對于創業,我有很高的熱誠”。相關研究發現闈,性別對創業態度有著顯著影響,男生較女生的創業態度更為積極。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創業態度對創業意向有著較強的預測作用,女大學生創業積極性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創業態度的問題。創業態度是在創業信念的基礎上產生的,而創業信念包含信念強度和結果評價兩個方面。創業信念強度是指對創業行為發生可能性的評估;創業結果評價是指對創業結果的評估。例如,“我認為創業可以增加財富收入”,“我認為創業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等。女大學生如果認為通過創業能實現自己理想,改變自己的未來,而且認為創業成功的概率較高,那么她們就會對創業持積極評價,其創業意向就會越高,實施創業行為的概率也就越高。
(二)主觀規范對女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創業者的主觀規范是個體在決策是否采取創業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即當個人實施創業行為時,其創業意向不但會受自己的創業態度所影響,還會受到重要他人或周遭環境是否認同其行為所影響,重要他人可以包括:父母、師長、同伴等,例如:如果父母親在創業的過程中曾經有過負面的經驗,就會施予小孩壓力希望他們不要創業,則小孩可能因為父母親不支持或不希望而放棄從事創業行為。創業者在決策時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實施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感受到的壓力越小,實施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創業過程中榜樣的作用十分明顯。所謂榜樣包括:父母、同伴、師長及著名的人物等。良師益友或者合伙人,是個人知覺創業可行性的一種決定性因素,對女性創業亦具有決定性或潛在的影響力。
(三)知覺行為控制對女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創業者的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創業者預計有哪些因素對其執行創業行為起促進或者阻礙作用,是對自己執行創業行為的難易程度的評估。創業者的知覺行為控制可以區分為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指采取創業行為時所需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意志力等;外在因素是指采取創業行為所需的時間和機會,及與他人的合作協調等。當個人能夠控制更多執行創業所需的機會與資源,即具有較高的知覺行為控制,那么其創業意向也會越高,實施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
學生對創業有濃厚的興趣,然而囿于創業知識的匱乏而且其并未準備好為實現創業夢想承擔風險,以致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創業行動。當學生清楚如何獲得創業所需要的資源,以及不確定因素怎么予以控制時,則他們就會產生創業意向。對剛剛走出校門的女大學生而言,由于被孤立或排除在傳統男性主宰的非正式網絡之外,缺少許多信息、資金的來源,這使得她們在創業過程中處于較為不利的位置。因此為了達到創業成功的目標,女大學生必須提升本身的知覺行為控制,增強創業成功的自信心,以克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基于TPB模式的創業意向分析,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創業行為態度、創業者的主觀規范以及知覺行為控制影響著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進而影響著女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因此,為了提高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促進女大學生的創業行為的實施,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一)優化創業環境,轉變女大學生的創業態度
雖然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商場領域嶄露頭角,實現理想,但是,不可否認女性在就業、創業上仍然面臨著歧視。“男尊女卑”的性別偏見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角色模式深深根植于許多人的頭腦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應對種種性別門檻,步履維艱。這就使得一部分女大學生覺得創業過程過于艱險,就算付出努力,最后卻不一定能收獲成功,所以她們會對創業持消極態度,在各種創業實踐活動中表現得消極。良好的創業環境是激發女大學生創業熱情的前提。因此,為了轉變女大學生創業的態度,就需要我們摒棄傳統的性別歧視觀念,積極鼓勵女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
(二)增加女大學生創業支持渠道,降低女大學生的創業壓力
女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具備較多劣勢,面臨諸多困難,造成她們缺乏創業成功的信心。這就要求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拓寬女大學生創業支持渠道,增強其創業信心。首先,政府應不斷完善專門針對女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法律,建立女大學生創業發展的專項基金、貸款擔?;穑∪髮W生創業的社會保障體系。其次,高校應鼓勵女大學生積極參加各式各樣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同時應不斷加強與企業單位的合作,為女大學生創造較多的鍛煉和實踐機會;再者,除了政府和學校的支持,女大學生更看重的是家長的物質或精神支持。作為家長應該轉變傳統觀念,對自己的孩子創業應持寬容的心態,多一份包容心,在她們遭遇挫折時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少一些批評和抱怨。
(三)開展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業信心
男性與女性在創業過程中表現出較多的性別差異,例如,女性較男性具備韌性、細心、靈活的特點;女性重感情、偏感性,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并不斷強調要自我實現的特點;還有對于人際關系、健康、養生、環保等議題十分關切的傾向,這些特征都使得女性在創業過程中比較偏好服務性行業。創業教育是發展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及冒險精神,以備從事某項事業規劃的教育。創業教育應根據男女性別不同的身心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但是,目前國內所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是男女合班上的,并沒有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因此,開設專門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訓課程,培養創業理念、降低女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風險,是很有必要的。
論文摘要:筆者以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為研究對象,以社會網絡分析法為研究視角,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建議政府制定政策,大學生拓展社會網絡,推進高校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海西
一、研究區域概況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相互銜接,依托沿海廈門、福州、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的地域分工明確、經濟聯系緊密、市場體系統一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筆者走訪了海西各重點高校、創業活動相關的部門,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狀況,并以社會網絡理論為指導,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科學分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二、問卷分析
(一)創業環境方面
1、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本調查有效對象156人,在問及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這個問題的時候,回答已經進行創業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經成功創業的僅為1人,占0.64%?;卮鹂紤]過可還沒著手的有94人,占60.26%。據訪談了解,許多創業的大學生希望通過搭建成功創業者的網絡交流平臺,拓展自己的關系網絡。搭建交流平臺,對于帶動創業氛圍,促進創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回答完全沒有考慮過的有24人,占被調查者的15.38%;2、對國家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學生對國家相關政策比較清楚,只是偶爾關注的在此次調查中有72人,占被調查著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這兩者相加起來占被調查人數的80%??梢姶髮W生在創業的過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較少,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創業政策的普及。而同時對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政策持肯定態度認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僅占12.5%。
(二)創業實踐方面
1、創業的方向。在對已經創業的調查者進行統計的時候,在選擇創業的方向上,選擇經營實體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開網店的有22人,占14.1%。這當中主要是浙江某學院的自主創業的學生,因為該學院的學生自主創業主要以開網店為主,并且將開網店設為大學選修的課程之一,擁有學分激勵,鼓勵學生經營網店,在此導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學校構建的制度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2、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來源問題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過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梢娂彝リP系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學生創業獲取資源來源,相對產生影響較??;3、解決創業資金問題。關于創業資金的問題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同樣在回答創業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回答資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調查者的64.1%。通過深度訪談,了解到在解決創業資金問題上,很多同學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網絡在遇到創業的資金危機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創業教育方面
1、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認為創業教育有無必要的問題上幾乎是一致的。認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請成功人士講授創業經驗,到創業成功企業實地參觀考察,請專家講授理論,創業模擬訓練,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這些方式來增長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學校搭建的關系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2、創業教育的開展。針對當前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情況,85%的人對學校的創業教育持很一般的態度,認為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好的創業課程。許多受調查大學生希望通過引入創業導師這個平臺,拓展大學生創業理論指導的社會網絡,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3、創業課程的內容。針對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調查者希望能夠開展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34%的同學希望能夠得到創業建設的個性化輔導,也有部分同學希望在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上能夠有所收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創業課程內容,有創業經驗的教師來給他們授課,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三、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對策性建議
(一)政府制定各項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政府政策層面上看,應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力度與開展實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政府行為,將大學生創業“燎原行動”品牌化,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的先行先試典范,為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后援隊伍。通過搭建網絡交流平臺,提高創業優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創業導師機制,在社會資源層面上,為拓展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提供政策性幫助。
(二)拓展關系網絡,提高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
作為創業者的大學生必須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鍥而不舍,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網絡,拓展自身人際關系,為創業打好堅實的基礎。關系網絡的建立對于豐富大學的人脈,遇到問題能夠多應該關系網絡來解決,對于大學生自身創業很有幫助。通過社會網絡的拓展,對于抵御創業風險,創業資金的不足,分享創業經驗,有效提升自身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不斷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從學校層面上看,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高校的教育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促進關系網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關系價值。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項教育的系統工程。它的教育過程是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并最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業素質和能力。高校也可以通過邀請企業家做高校的創業導師,通過校企合作,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搭建平臺,拓展社會網絡,為大學生創業成功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和發展方向。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創業活動己經成為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崛起在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大學生“自主創業”困局也日益顯現,許多人依然愿做“白領”而不敢做“首領”。以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走訪,實地調研的方式,結合大學生創業與地方發展的實際,在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并給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性建議,以期大學生在創業之路上少走彎路,同時也為政府、學校等相關部門有效推進本地大學生創業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海西
自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接近610萬,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讓這批畢業生求職境況突遭陰霾,“創業”隨之再度成為關鍵詞。
創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的各項創業實踐活動,其功能指向是成就國家、集體和群體的大業。大學生在校園里組織開展的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第二課堂活動、創建社團、班級主題活動等都可以認為是廣義的創業。而狹義的創業則是指創業者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是開創個體經營和家族式經營。本文所討論的大學生創業是指狹義上的“創業”概念,即經濟學意義上的創辦實業活動。因此將大學生的創業定義界定為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個人或者合伙設立公司、開辦企業的過程。
一、研究區域概況與研究過程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托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系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浙南與閩南地區同屬于海西經濟圈,城市及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質性,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可資互相借鑒與促進的可能性。為全面而充分地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狀況,筆者于2010年6月至9月分別走訪了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義烏工商管理學院、阿里巴巴中國總部、浙江杭州大學生科技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創業實踐見習基地以及福建省內華僑大學等各重點高校、泉州團市委、青商會、YBC等部門組織,以浙閩等高校大學生創業相對活躍的地區為調研地,透過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及學校的支持力度進行類比分析。這對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突破,切實貫徹執行高校及大學生服務海西建設的時代號召。
二、問卷分析
通過實地走訪,發放問卷調查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回收率為90%,共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問卷有效率為78%。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涉及創業環境、創業實踐、創業教育等。具體包括了創業意愿調查、創業的出發點與創業方式、創業的方向、資金的主要來源和遇到的問題、應對資金不足等問題的處理、對創業政策的了解、創業選擇的依據、創業教育等內容。
1.創業環境
(1)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本調查有效對象156人,問及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這個問題的時候,回答已經進行創業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經成功創業的僅為1人,占0.64%?;卮鹂紤]過可還沒著手的有94人,占60.26%。而回答完全沒有考慮過的有24人占15.38%。總的來說,包括已經進行創業在內的有想過自己創業的有131人,占84%左右,可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有創業的意愿。這或許與當前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是分不開的。但與大學生日趨強烈的創業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創業資金、創業場地、扶持政策和創業實踐經驗等原因,大學生的創業率依然很低,創業項目成功實現成果產業化的比例也非常低。
(2)創業選擇的方式。有關創業選擇的方式上,回答合伙創業的有99人,占63.46%,想自主創業的52人,占33.33%,其中有4人選擇家庭創業,這與其家族經商的背景分不開,而有一人選擇了其他方式。合伙創業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合伙創業不僅有利于資金的壯大,有利于共同承擔風險,而且在應對風險時,能夠互相依賴,一起共同解決問題。
(3)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學生對國家相關政策比較清楚,只是偶爾關注的在此次調查中有72人,占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這兩者相加起來占被調查人數的80%。而同時對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政策持肯定態度認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僅占12.5%??梢?,國家的相關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并未有效的產生良好的效用。
(4)政府在創業扶持的具體措施。在回答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應該做哪些扶持問題時,有70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創業基金的投入,占被調查人數的46%。浙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說:“政府財政并沒有設立專項資金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無息貸款,也沒有吸引廣大的社會資本來參與這項事業,目前僅有少量有意識的企業設立了零星的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但相對創業群體所需的資金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2.創業實踐情況
(1)創業的方向。在對已經創業的調查者進行統計的時候,在選擇創業的方向上,選擇經營實體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開網店的有22人,占14.1%。這當中主要是浙江某學院的自主創業的學生,因為該學院的學生自主創業主要以開網店為主,并且將開網店設為大學選修的課程之一,擁有學分激勵,鼓勵學生經營網店,在此導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創業領域的選擇。在創業領域的選擇依據上,調查中有81人選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領域,占43.7%,還有43人是以對行業的熟悉程度為依據,占22.87%。只有16人選擇以所學的專業為創業的依據,僅占8.51%。專業方向對于創業者創業領域的選擇沒有較強的關系。
(3)資金的主要來源和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在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來源問題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過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在就業壓力逐年趨緊的大勢下,一邊是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日益增多,求“錢”若渴;一邊是政府專項貸款少人問津,資源閑置。癥結何在?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優惠為何不能為大學生帶來真正利好?這應該成為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的問題。
關于創業資金的問題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同樣在回答創業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回答資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調查者的64.1%。也就是說64.1%的大學生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在此次調查中浙江某大學2008屆畢業生李某奔走了兩個多月,等候了半年多,而他在所在街道申請的小額貸款卻仍然沒有被受理。
(4)如何應對創業過程中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當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對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時,被調查者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達55人,占28.5%;其次是向銀行貸款的46人,占23.83%;而只有21人會選擇向政府部門申請資金,僅占了一成略高點的比例。泉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難以貸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貸款的瓶頸沒有突破。比如說,小額貸款規定,貸款主要是創辦個體經營項目或合伙經營項目。但如果大學生創辦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請小額貸款了。還有小額貸款規定,要先辦企業才能申請貸款,但辦企業就得先辦執照租場地,按一月租金兩月押金規定,辦執照成本就得好幾萬,這幾萬元的啟動資金難倒了不少創業的大學生。
3.創業教育
(1)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認為創業教育有無必要的問題上幾乎是一致的。認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請成功人士講授創業經驗,到創業成功企業實地參觀考察,請專家講授理論,創業模擬訓練,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這些方式來增長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也有非常成功的,這些佼佼者往往在上大學時就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例如浙江某學院開網店,已經是皇冠級的羅某說:“上大學期間他就非常注意報紙雜志上關于創業和市場分析的相關報道,并在假期的社會調查中積累經驗,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大學生不是盲從的一代,有著更為渴望成功的動力,只要進行充分的引導,培養好各方面的才能,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將不斷的涌現出來。
(2)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針對當前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情況,85%的人對學校的創業教育持很一般的態度,認為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好的創業課程。
(3)創業課程的內容。針對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調查者希望能夠開展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34%的同學希望能夠得到創業建設的個性化輔導,也有部分同學希望在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上能夠有所收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創業課程內容,有創業經驗的教師來給他們授課,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三、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主要面臨的問題分析
1.創業項目資金不足
這是影響大學生自主經營創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許多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很多創業者在項目選擇和經營管理方面都沒有問題,并且經過努力市場也在逐步打開,但是由于資金周轉的匱乏,輕則造成創業項目運作周期拉長前景難料,重則迫使項目停滯不前中途下馬,更加陷入創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幾乎所有的創業大學生都是在資金相當匱乏的前提下起家的,資金的主要來源主要是父母、親戚和朋友,以及少量的銀行貸款,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可以得到少量的風險投資,可以說依靠這些資金來進行創業是風險相當大的,因為創業的風險系數很高,如果失敗了,對于這些白手起家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無法承受的。很多時候由于資金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只能選擇小成本經營,小成本經營的選擇余地十分有限,利潤小、成長時間相當長,無法立竿見影見到效果,也沒有達到大學生創業的目標。
2.政府對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到位
政府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畢竟這確實是解決就業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很多相關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創業不單單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它涉及到很多相關部門,如勞動就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以及投資融資等部門,所以大學生創業所涉及的問題很多,也很繁瑣,政府的政策雖然已出臺,但卻難以落實,這就使大學生創業愈發困難,舉步維艱。
3.審核步驟繁雜
大學生創建一家公司需要到工商、稅務等多種部門去注冊,注冊以后還需要通過層層審核,林林總總的各項手續過于繁雜。這對于還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現階段開設一家公司市場準入的成本太高,很多有想法又有策略的大學生往往在此望而卻步,這無疑又成為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又一阻力。
4.創新教育的缺失
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到了大學階段,傳統教育的后遺癥開始顯現。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缺乏動手與實踐能力,學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只注重書本知識,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創造力的培養,而不是社會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很多創業大學生都是傳統應試教育的“成果”,他們往往創業初期心潮澎湃,但是經歷了一個階段就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在碰到挫折之時,容易產生動搖的情緒。
四、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對策性建議
1.政府給力,制定各項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政府政策層面上看,應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力度與開展實效。各級政府應該大力加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將大學生創業在國民經濟發展格局中重新定位。通過政府行為,將大學生創業“燎原行動”品牌化,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的先行先試典范;成立海西大學生創業工作站,集合政府、企業、中介、媒體、高校五方的政策、資金與資源優勢于一體,使之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綜合服務平臺;成立大學生創業咨詢團,集合各方精英,進行點對點、一對一幫扶助,為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后援隊伍。
2.大學生應不斷提高自身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應該調整好心態,增強風險意識。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任何一種事業必然經歷一定的挫折,對于大學生來講,由于自身創業優勢并不明顯,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創業者的大學生必須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鍥而不舍。創業可以看作是一種長遠的投資,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從長遠看,資金和人脈并非創業首要因素,知識、信念和能力的積累才是創業者最重要的資本。大學生創業首先應該腳踏實地地去積累,心態切忌急躁。創業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起步要好,后勁更要足。
3.學校應不斷推進創業教育的發展
從學校層面上看,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項教育的系統工程。它的教育過程是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并最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業素質和能力。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納入到整體育人體系中。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定期舉辦一些創業大賽,做好學生的組織與指導工作,激發大學生創業的意識和創造力,為將來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認證制度,完善學生自主創業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創業認證的實施是創業教育的檢驗。
五、結論與建議
海西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觀在逐漸發生變化,認為創業不再是高不可攀,絕大多數人能夠理性地定義創業、慎重地選擇創業。海西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較為活躍,充滿挑戰的創業之路成為他們奔向前程的重要選項。眾多大學生把創業作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及在社會中實踐所學知識的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目前在營造大學生創業環境方面存在一些錯位,政策的導向與創業者的期望相偏離,而這種偏離嚴重影響政策的效果。盡管政府非常支持創業,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但對于創業者來說這些政策起的作用很小,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在所有影響大學生創業的要素中,優惠的創業政策、稅收優惠力度與享受范圍、融資渠道多樣性、職業技術培訓、家人支持程度、政府行政辦公效率、行業進入壁壘、大學創業實踐活動等要素的重要性排在最前列,被認為是對于創業有重要影響的要素。大學生創業者目前最需要改善的三項創業舉措主要是創業資金籌集、稅收等政策扶持以及創業和商業技能培訓。
[摘要]創業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界的一個新的熱點話題,高等財務與會計教育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從高校、社會和學生個人三個角度闡述了加強對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財務與會計專業引入創業教育的優勢和機遇,探討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開展創業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對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高校的發展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愈加嚴峻。財會職業是人才市場出現頻率較高、供需量較大的職業之一。很多綜合類院校、理工科院校不顧師資力量,紛紛增設財會專業,造成財務與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應引入創業教育,讓學生盡早做好擇業與就業的心理準備,鼓勵畢業生創業開辦中小企業,通過創業來解決就業問題,形成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進出通暢的雙贏局面。
引入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長遠任務。通過教育使學生在了解社會產業狀況與前景的基礎上了解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掌握基本從業、創業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基礎上,樹立服務社會的職業理想與創業意識,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質財會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為社會的穩定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這是高校財會人才培養改革的要求。
(二)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我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以適應時展的要求。而入世后給中國帶來了發展的機遇,這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創業,才能將眾多的投資機會轉化成社會財富。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們實施就業創業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更主動地促進全社會就業形勢的改善,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作出貢獻。
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也表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美國,高校的創業活動已成為美國經濟的直接驅動力。在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創業上,中國的平均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在我國,發展中小企業同樣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會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創業,這有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并將有力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三)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學生個人的發展
創業素質是人的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受創業教育,財會專業畢業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將會大大提高,他們不僅具備財會知識,而且有經濟管理能力,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就業融入到自己的創業活動中,使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擁有主動權,既可應聘就業,也可以走上創業之路。而一旦創業成功,那么對個人的發展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既實現自身價值,又為社會創造財富。
二、財務與會計專業引入創業教育的優勢和機遇
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與市場經濟活動的聯系最密切,財務與會計專業教育在引入創業教育方面具有專業優勢。該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創業和經營企業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創業實踐中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等措資金和進行資本積累;如何分析市場銷路和成本核算;如何運用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及財務和稅務的規則;如何進行商品銷售,賬款核算,貨物盤點,記賬,核算利潤;如何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等。經濟的發展要求會計與財務管理主要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經營實施管理。通過價值形式,把企業的一切物質條件、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規劃與控制,達到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財產不斷增加的目的。會計的觸角,常常伸向企業經營的各個角落。由此可見,財務與會計知識是創業者必備的創業基礎,各行各業只要有了懂財會、會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創業行動就會少走彎路。
目前,我國具有良好的創業環境。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扶持和鼓勵興辦個體私營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已頒布了《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資企業法》等法律,對個人投資辦企業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對設立非法人企業也沒有明確注冊資本金的要求,為普通人創業降低了門檻,提供了創業的法制通道。各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也提供了優惠政策。無論畢業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均有機會創業。
三、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開展創業教育的措施
(一)整合教學計劃,將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
一是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增設《中小企業創業指導》課程,課程側重于系統介紹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通過該課程,讓學生了解現代創業的發展歷程,國內外創業教育的現狀,成功創業者的創業成長經歷及其特征;使學生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組建創業團隊的重要性以及創業團隊具備的特征,創業需要的環境和條件。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讓學生了解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案,向每位學生印發《創業教育指南》,指南的內容應包括:創業教育的目的和措施、創業教育課程安排、創業教育途徑和方法、創業教育指導小組的聯系方式等。
二是將創業教育滲透到財務與會計專業課程和相關課程中,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必要的整合和優化,使各課程之間相互配合,形成創業教育的各有機組成部分。使學生不僅懂得資金使用的規劃、預測、控制、考核、評價等,而且學會規避風險的方法,市場分析的方法,經營管理的能力等,并能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教學方式應體現創業教育特色
先進的教學方式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一是運用模擬企業等新型教學方法,通過設置ERP實驗課程,加強ERP實操,讓學生分組練習,分別循環扮演企業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強學生對不同崗位職責的認識和掌握,加強學生職業經驗的訓練;二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演示教學和案例教學,將敘述講解性與互動練習性結合起來,發揮互補效應和立體效應;利用電視錄像及其他媒體,播放一些企業家報告會實況,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調動他們的潛能。
(三)整合第二、三課堂,培養學生的創
業能力
第二、三課堂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載體。通過邀請一些中小企業創辦成功人士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通過開展一些模擬創業活動,如跳蚤市場與財會實務大賽、科技創業計劃大賽等,激發財會學子的創業熱情,同時使學生積累制定創業計劃書的經驗。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其他各類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處事態度、正確的行為方式、嚴謹的工作作風、堅定的自信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協調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合作性、緊密性等心理品質。此外,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成立創業教育網絡服務中心,建立財務與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業網,為學生創業提供交流心得和資源共享的平臺。
(四)注重創業實踐,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全社會創業資源
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創業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業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職業道德觀念,可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還應積極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形成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種創業資源。因此,高校應主動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讓學生參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會計咨詢和服務等工作,訓練他們的職業經驗。與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等合作,共享信息與資源;成立創業者校友聯合會,設立專門的創業風險基金,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延伸社會服務職能,成立立足于為社會服務、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管理咨詢機構,密切與政府和企業的聯系,開展財務管理、可行性分析、項目策劃、市場調查等方面的咨詢和策劃服務,不斷積累、豐富創業教育的案例。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關鍵所在。因而必須采取一切可行的辦法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積極的探索精神、開闊的人生視野、扎實的創業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一是要鼓勵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教師提供參加國際國內創新創業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研究的條件;二是選派有潛質的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創業教育水平;三是可以聘請一些有學術背景的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到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或作為創業教育的客座教授,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四是要建立寬松和諧的教育管理環境,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與教師“對話”,形成互動、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過程中不致于處于被動的狀態,不易于形成自卑的性格和唯唯諾諾的處世態度,以利于學生今后的創業。
論文關鍵詞:就業教育;創業教育;創業素質
論文摘要:創業教育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方面共同實施。從學校來講,要改革培養模式,全方位滲透創業教育,要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創業教育是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創業意識,形成創業生存能力的教育。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專院校順應時代潮流,服務社會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成立初至改革開放期間,我國屬于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的就業也就同樣是按計劃包干。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實行畢業包分配政策,學生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60分萬歲”是流行于那個時代的時髦口號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的改革也逐步提上議事日程。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拉開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序幕;1989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臺,轉變畢業生包分配政策為公費生畢業推薦,自費生畢業自主擇業的“雙軌制”,極大地推動了就業教育的發展;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深化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改革制度,克服了“雙軌制”,先后在部分高校試行了畢業生全部自主擇業;199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全部實行自主擇業的“雙向選擇制”。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促進了就業教育的繁榮。
其實,就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有的一切教育形式都屬于廣義的就業教育,而狹義的就業教育是指對即將畢業的中高等教育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實施擇業方向、就業心理和就業指導教育等,本文所涉及的是狹義的就業教育。
目前,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就業政策和就業指導等方面采取切實措施外,從現實發展來看,擴大就業道路的主要方式應該是自主創業,就業教育的優勢地位也正逐步向創業教育過渡。黨的十六大報告在指出政府責任的同時,明確要求要“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強調指出:“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重大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單純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以實現就業為目標的教育,已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未來趨勢與終身學習的需要,不能積極應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創業教育”就正是順應改革潮流而誕生的嶄新的就業教育理念。
“創業教育”一詞最早被提出是在1989年11月于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研討會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事業心與開拓技能教育”(Enterise Education),后來便稱之為“創業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1991年東京會議報告《通過教育開發創業能力》中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因為用人機構和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倍摵蠂炭莆慕M織于1999年4月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也突出強調了要加強創業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會議指出,為了適應21世紀新的挑戰和變革的需求,教育和培訓必須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因為創業能力是一種核心能力,它對個人在各種工作領域中激發創造力和革新性至關重要。
說到底,創業教育實際上就是一種培養自我謀職的教育活動,是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它不是教育學生如何被動地去接受別人的挑選,如何去適應別人,而是為你指出一個方向,開發一種素質,培養一種能力去廣闊的天地里遨游和飛翔。也就是說,它不是直接幫助學生去尋找工作崗位,而是重在教給學生尋找或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因此,創業教育是增強創業意愿,提高創業能力,促發創業活動的催化劑,也是構建就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和造就千百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成為推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驅動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因此,在學校里就開始進行創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創業培訓和教育會在學生的心中播下為事業闖一闖的信心和勇氣。如果在校園里大學生就能受到這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把創業作為今后就業的一種途徑,并為此盡早做好準備,將更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的就業道路。自主創業在大學生就業中所占比重較低,學校創業教育的缺乏也是其中一個較大的原因。在如何引導大學生理性創業的問題上,各高校應盡快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為眾多的有志于創業的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獲取創業知識的平臺。
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廣西各高校的創業教育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所有的高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然而所有高校都沒有正式開設創業培訓課程,創業教育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由學生自發組織的“創業協會”幾乎承擔了傳播創業意識的全部重擔,而實際上該協會的活動也僅限于開一兩場非正規的創業知識講座而已。因此,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業只是處在想的程度上,而非動手去實踐,敢想不敢做的癥結所在就相當明了啦12004年,廣西才開始舉辦第一屆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的也僅僅是廣西的幾個老牌的本科院校;通過走訪有關院校和網絡信息查詢,廣西僅僅有廣西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桂林工學院等幾所本科院校參加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并獲得過較好的成績。筆者曾經瀏覽了廣西所有高校的就業網站,其中大多是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素質測評、提供就業政策、公布就業信息等等,創業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
其實,創業教育是大有可為的。筆者所在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就較為重視創業教育,除舉辦“校園創業計劃競賽”、“創業沙電”“創業論壇”,成立“創業俱樂部”外,還率先將國際勞工組織SYB培訓項目引人大學校園,于2005年6月在校園中開設廣西第一個SYB創業培訓班,首批26名大學生參加了系統的SYB創業培訓,省級教育和勞動部門負責人在開班典禮上對此作了高度的贊揚。雖然這個項目目前還沒有對學生貸款的政策,但在大學校園中進行系統的SYB創業培訓,為開辟大學生就業新天地作有益嘗試的做法,不能不說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的一條新路。
作為在就業教育中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創業教育來說,它的基本目標其實也就是適應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趨勢,結合我國國情,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企業家思維的新一代復合型經濟與管理人才,教給學生捕捉機會的眼光和組織資源的能力,為學生發展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那么,什么是創業基本素質呢?總體來說,它包含了四個部分:
一、創業意識。它是指創業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傾向,包括創業需要、動機、創業理想、信念、責任感等等。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畢業生,不僅要樹立自我的創業意識,實現自身價值,更要樹立為社會服務和創業意識,為國家艱苦創業的偉大理想與堅定信念,以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父母、學校和接收單位上,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動機和信念,凡創業成功者莫不如此。
二、創業品質。它指的是創業者的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創新性等心理品質,是創業者個性人格特點的展示。其實,“創業”對于很多畢業生而言是充滿成就感和誘惑力的,但你是否適合走這條路甚或選擇一條什么樣的創業道路,那就與個人的心理品質有關啦。具有自信心、進取心與事業心和敢于創新、探索的精神是成功創業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在物質方面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與挫折,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具備艱苦奮斗、敬業愛崗、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以積極樂觀、百折不撓的心態去創業。
三、創業知識。包括了創業基本知識、職業發展知識、職業認識、職業向往、職業體驗、職業實踐、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社會發展知識等,雖然它是創業發展的基礎,在創業過程中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但卻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而獲得的。例如可采用創業案例教學,加強對學生“三心五力”的培養(即:進取心、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動手能力、搜索信息能力、創造毅力),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創業知識。
四、創業能力。在樹立了創業信念,具備了果斷、堅韌、創新的心理品質,掌握了創業的基本知識后,如何將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變成現實,就要有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力,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未來職業的能力和不斷提高生產與經營的能力,獨立生存和終身不斷學習的能力來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了。而實踐教學是創業教育中強化這些能力培養的重要過程,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技能和技術水平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筆者的調查中,有72%的學生認為在創業中遇到實際操作困難的比率比專業知識缺乏更高。因此要將單一的課堂教學活動擴展到學生自學活動、科學研究活動和現場的生產實踐中去,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當然,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是離不開課堂的,但決不能拘泥于課堂知識的灌輸,而應構建起傳統的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三種基本類型之外的更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即“創業實踐活動課程模式”。它由三種形式組成:
一是“課堂+窗口型”,即創業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里進行,同時也要通過學校的“窗口”(創業知識窗口和社會觀察窗口)進行。具體形態表現為開設選修課、講座、培訓班和各種社會觀察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基層單位、工礦企業、工程項目、商務促銷、社區服務、結對扶貧、模擬創業等形式圍繞科技難點和社會熱點等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使教學過程更加貼近社會和生產的實際;
二是“課堂+社會實踐型”模式,這種完全實踐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擇業與創業并重,專業與創業結合,邊學邊干,注重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社會實踐基地,有計劃、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實地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實務操作技能;或參與項目開發與研究,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創造性才能的社會平臺;
三是“x+1”模式(x根據??坪捅究品謩e為2或者3),即大學生在前3(或2)年完成課程學習,最后一年讓學生進入預就業狀態:或參與導師的科研及技術推廣,由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自己的研究課題、實際建設項目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又可為社會及企事業解決實際問題;或以員工身份進企業、做實習,讓學生在準創業的實踐中,體驗創業的快感、磨練創業的意志、學習創業的知識;甚至可以制訂相關政策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業的思考與實踐,如設立創造發明成果獎,允許學生停學、休學辦企業,給予校內企業的政策優惠等。這是創業教育最卓有成效的模式之一,它最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迅速提高創業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說過:“創業教育不是用嘴說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體會,學校有責任和社會建立多種聯系,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與社會接軌,幫助學生到一些單位去實踐體驗?!彼鼫蚀_地指出了培養學生創業素質的途徑。
我們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大使命,任務重大。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宣言《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的第七條就明確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是求職者,首先將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隨著創業教育在就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顯著和卓有成效,我們相信,培養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會成為中國大學就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摘 要 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高校發展問題,加強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培養學生科技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擴大就業,通過創業、就業成功,提高學校信譽,達到擴大招生,促使學校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創業就業 創業教育理論研究
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爆炸時代,人類社會正迎來生產力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只有抓住知識經濟興起和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成功地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地位。在這樣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更加莊嚴的歷史使命。
畢業生就業問題,既是對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挑戰,也是促進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歷史機遇。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把挑戰轉變為機遇,轉變為變革和創新的動力。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質量、結構和體制機制甚至組織機構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在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從培養質量和培養模式上看,過去主要強調學科標準、教師主導、靜態評估,對實際能力重視不夠,使學生難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從學科結構上看,專業劃分、招生結構和教學組織長期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缺乏適應性和彈性;從學校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上看,學校重培養輕就業,重管理輕服務,學校管理機構行政化。從高等教育總體上看,學校缺乏明確的定位,培養目標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多層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創新,推動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才能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起一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學科結合,加強高校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學生創業成功,提高學校聲譽,為學校發展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1 以就業為導向,轉變高等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
對于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學生。學校的聲譽歸根結底來自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實力及就業、創業后做出的成績。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隨著時代的前進,高等學校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原來純粹的教學開始走向育人為本,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協調發展,然而,其根本任務仍然是培養人才。而人才的價值,必須在現代化建設中體現出來,如果培養出來的都是就不了業的人,那高等學校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高等學校也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高等學校必須樹立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新的人才觀。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但不是畢業了就是人才,要成為人才,就要能就業、創業,并且有能力創造出較多的社會財富。
高等學校要樹立新的發展觀,把滿足社會需求作為發展的動力。滿足社會需求包括科研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但最基本的還是通過人才培養促進就業和提高就業水平。必須看到,今后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觀愿望,而是社會需求。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有競爭力,學校的社會聲譽就好,生源就更好,各方面的投資就更多,學校的發展就更快。
2 以適應就業工作需要為前提,加強畢業、就業教育
如果說“無業可就”反映的是就業制度、政策與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那么,“有業不就”反映的就是畢業生的職業觀念方面的深層次問題。要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對學生加強畢業、就業、創業教育。
加強就業教育,就是在學生畢業這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和社會需求的關系,確立正確的人生信念,主動將自己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將個人建功立業的志向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聯系起來,自覺地主動地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和行業去就業、創業,把個人的聰明才智融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斗的洪流之中。就是要幫助畢業生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與大眾化高等教育相適應的職業觀、擇業觀。
開展畢業教育,就是要通過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使他們的思想和境界得到進一步升華,進一步堅定服務于祖國、奉獻于人民的意識和責任感。要認真抓好和嚴格實施畢業教育的每一個程序,妥善安排畢業生完成實踐、答辯、鑒定等工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3 以就業為導向,堅決調整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十幾年來,在調整高校培養結構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學科專業結構同過去相比,培養層次更加豐富完善,大批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需求的專業發展起來了,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高等學校要適應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需求,科學定位,進一步加大調整、改革的力度。以就業為導向,深入思考和推進專業設置、學科結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以社會需要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4 以創業為導向,多學科結合,加強創業理論研究,促進高校發展
“創業教育”正式作為一個教育理念提出來,無論是實踐活動還是理論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隨著20余年來的總結性和研究性的文章、專著不斷問世,創業教育可以說是已經歷史地、必然地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并日益顯現出成為獨立學科的趨勢。創業教育理論框架的初步構建,為日后創業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也要采用多學科研究的方法,是創業研究的必然選擇。其一,科學研究的綜合化和集成化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無論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已逐步走出精細化和專門化的老路,日益成為“復雜科學”。其二,“創業教育”本身就是一門橫向學科或交叉學科?!皠摌I”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活動,創業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智能結構,如果說,在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時代,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創業尚能成功的話,在以信息資源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占主導地位的是知識密集型創業。作為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創業教育因此而不能由某一學科來獨立承擔,多學科的參與已是歷史的必然。其三,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應該與高等教育的研究同步。既然多學科研究方法已走進高等教育,并給高等教育研究勃勃生機,那么,多學科研究就應該是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圍繞創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應該吸納和融合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文化學、人才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觀點,通過借鑒和移植,形成血肉豐滿的創業教育學和創業教育學科群?!皠摌I”對創業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道德品質、牢固的法制觀念和豐富的法律知識,而現時高校的創業教育對受教育者在這些方面的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將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非正常的創業“成功”現象當作普遍和永恒,那將是十分危險的!通過創業教育研究,特別是科技創業的研究,實際上就是對科學技術如何轉化成生產力,科技如何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變革的研究。通過創業教育研究,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科技知識,通過畢業創業找到科技與生產的結合點。因此,在創業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方面的教育極為重要。同時,創業成功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對創業過程與創業環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用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人才學等學科的觀點來研究高校的創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不長的時間內,在用多學科研究方法構建較為成熟的高校《創業學》的同時,還創建諸如《創業哲學》、《創業經濟學》、《創業人才學》等一批交叉學科群,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這樣創業教育必將成為高等教育百花園中光彩奪目的一朵奇葩,高校就會培養出大批的優秀創業人才。畢業生創業成功將大大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為學校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
摘 要 從創業教育的內涵和特點出發,借鑒國際經驗,提出我國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創業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創業教育氛圍的社會性、創業教育課程的系列性和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教育 實現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提出了“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組織指出:從廣義上說,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組織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將它提高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本質上說,創業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大計,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展。
2 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經驗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一直深受重視,至今已頗具規模。在美國上百萬名學生從小學開始即接受創業教育,還通過“青年商業社”(Junior Achievement)等形式進行實質性的經營活動來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美國的第一個創業教育課程誕生于1970年,到1980年,第一個本科創業教育專業誕生在百森(Babson)商學院、貝勒(Baylor)大學和南加州大學。1979年至1986年間,中小企業與創業課程成長迅速,并蓬勃發展。如今,美國至少有400個學院和大學提供一種或多種創業課程,許多頂尖大學現在提供創業方面的課程和學位。著名的哈佛商學院亦在這一股潮流壓力下,將必修的“一般管理學”改為“創業精神管理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創業相關課程更是高達24門,其他如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著名大學,目前都在傾力專注于這一領域,以求在新經濟的趨勢中站穩腳步。伴隨著大學課程的增加,由私人咨詢公司、社區和行會提供的創業研討班也膨脹起來。美國大學教育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方式靈活多樣,舉行“校園創業計劃”大賽就是其中的一種。1983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首次舉辦,此后,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大學每年都舉辦此類活動。Yahoo公司就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創業氛圍中誕生并迅速成長起來的。麻省理工學院自1990年該校首屆創業計劃競賽活動開展以來,其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個新公司,最新統計表明,該校的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 000多個公司,這些公司僅1994年就雇傭了110萬人,創造了2 320億美元的銷售額,為推動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到2004年,開設創業課程的美國大學和學院已超過1100所,其中50%以上開設并提供了至少4門創業方面的課程。美國在探索和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業教育特點:①注重學生就業觀點的轉變,促使學生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②注重創業教育有關內容的體驗,使學生體驗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③注重對教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業體驗、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④創業教育組織非?;钴S;⑤創業教育得到了社會部分資金的資助。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很重視創業教育。除了美國,還有26個國家也開展了類似教育。在澳大利亞,大學里的創業教育已經進行了40年左右。事實上,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些不發達國家也很重視創業教育??夏醽喸趯嵤﹦摌I教育、推動小企業發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第一,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機構。肯尼亞政府規定,凡是有條件的職業學校都要設立“創業教育研究室”和“小企業中心”。第二,開發創業教育課程。肯尼亞政府已經開發出了一個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大綱。該大綱主要涉及創業和自謀職業、創業機遇、創業意識、創業動機、創業能力、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側重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第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政府通過舉辦創業教育有關課程進修班等形式來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3 大學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
3.1 創業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創業是一項十分艱巨、具有挑戰性的社會活動,高校要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創新能力,就是要讓他們擁有創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強烈意識,因此必須豐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體系,為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優秀的創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1)創業意識的養成。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業意識是大學生能動地掌握創業知識并具有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應該培養他們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競爭意識和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創業心理品質的教育。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對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創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為他們日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礎。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環境及社會生活、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是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是創業人才成長中所需培養的重要因素。
(3)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通過創業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懂得與創業有關的國家政策法規,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尤其是市場調查和預測市場走向的能力。
(4)創業知識結構的建構。一個人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結構越合理,創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除了安排系統的專業職業知識外,還要針對性地開設一些文化課、創業課,形成多元化課程體系,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3.2 創業教育氛圍的社會性
從全國范圍來看,高校對學生的創業教育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鑒和推廣,沒有引起普遍重視和廣泛關注。其實,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也需要營造一種創業氛圍,形成一種合力。李嵐清同志曾經指出:“要探索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和相應的措施。通過政府設立小額貼息貸款,或借助社會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學生開辦、承包和改造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科技型民營企業?!贝髮W生創業教育要真正實現,必須探索鼓勵高校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和相應的政策措施。我國在創業環境方面,諸如市場機會、文化和社會規范、政府稅收、有形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市場經濟規則、創業教育、商業金融支持、研究開發轉移、商務環境管理方面則很落后。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創業教育、培訓、商務環境等軟件建設方面存在缺位。因此,政府部門充分利用信息優勢和行政職能傳遞國內外創業信息,推進和督促創業教育有序、有效地進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協同制訂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激勵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例如,大學生創業的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可以嘗試通過政府設立小額貼息貸款,或借助社會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學生開辦、承包和改造企業,特別是小型科技民營企業。
學校也要為在校生的創業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要創造條件設立創業基金和創業促進會、聯誼會等組織機構,在資金和咨詢輔導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開展創業設計、競賽活動,并創造條件,盡可能地將競賽中選拔出來的成果向應用端延伸,使學生成果走向產業化。要建設高校創業示范基地,組建學生創業策劃與咨詢機構,引導學生創業,使學生明白自主創業有一個鍛煉培養與適應期,可以先去企業打幾年工,然后再自主創業;也可以利用彈性學分制,暫時離開學校先自主創業。
3.3 創業教育課程的系列性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載體是課程的內容和體系,必須發揮教學主渠道——課堂教學的作用,才能將創業教育落到實處。西方國家的大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開設系列課程,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美國的某些大學中開設“企業經營計劃”等課程;法國的某些大學設有“企業創辦學”等課程。而我國尚未在高校中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因此,必須把創業教育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增設一些創業教育課程,并在原有的相關課程中增加創業教育內容。
首先,課程設置改革,在教育內容上進行延伸和拓寬。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如“創造學”、“科技發明學”等課程,應依托教材列入學校的課程,并編寫相關的教材。教材內容應包括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理論、創業指導、創業法制常識等不同的內容。并以創業需要為切合點,結合創業教育介紹一些相關且必須掌握的市場經營和生產管理知識、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課堂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其次,結合專業課教學,通過滲透、結合、強化的方式,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創業教育不要求打破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專門的創業教育,主要是在現有課程中挖掘、開發、增強創業教育的內容。在課程建設上提倡“文理互補”等多科協作方式,加強“通才”培養,為創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最后,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教育課程。常見的具體做法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創業課程;為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創業教育的師資;成立學生創業俱樂部;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
3.4 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業教育的特定課程模式,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具體途徑。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以社會實踐活動為紐帶,組織學生考察企業創業的經歷和經營狀況,讓他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明白創業的艱辛、感受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貪圖安逸的懶惰思想。同時,學校要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便利,如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學校對建設創業實踐基地應給予人力、物力、財力上的保障。要擴大對創業實踐基地的投入,從經費上給予保證;要給予重點扶持,從場地上給予保證;要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在人力上給予保證。要充分調動師生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創業實踐氛圍??梢栽诮處煹闹笇?,組織學生面向社會參與科研開發和技術服務,或協助教師共同進行課題研究;也可以適當吸收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產業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指導學生按程序體驗創業過程的演練。同時在現有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增加創業經營方面的內容,使學生不僅掌握某些專業生產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會生產、市場營銷、規劃運籌、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接受鍛煉,提高創業能力。此外,“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等活動,也有助于把一些創業活動的優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場,大大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熱情,使之在創業實踐活動中接受創業教育,并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 要 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將面臨著嚴峻考驗,大學生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從大學生創業群體角度,去分析理解大學生創業者的內涵、分類與能力特征。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 創業內涵 創業分類 創業能力特征
1 大學生創業者的內涵
“創業者”就是自主創業,在追求個人富足和自身價值實現的同時,創造社會財富和吸納勞動力,切實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的群體。大學生創業者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
(1)大學生創業者既是創新者,又是繼承者。大學生創業者不論是創建新企業,還是在原有企業中采用新戰略、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引進新技術或運用新資源,都是不同程度的創新活動,因而創業者首先是創新者,要具有創新的思維和能力。同時,任何創新活動都不能脫離實際,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原有條件、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去進行;其次,創業活動也是創業者本人的知識、經驗和文化觀念的反映,因此創業具有傳承性,創業者也是繼承者。
(2)大學生創業者既是實踐者,又是宣傳者。創業是創建或運營經濟實體,固而具有實踐性。其生產的產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質產品,也可以是無形的精神產品,但都應具有滿足社會和人某種需要的特性,否則,創業就是無價值的和無意義的,也就不能稱之為“創業”。另一方面,創業既然是從事生產實踐活動,他的行為就是一個模范、榜樣。而創業過程是生產實踐活動和宣傳活動的統一體,創業者也就成為實踐者和宣傳者的統一體。
(3)大學生創業者既是管理者,又是參與者。創業者通常在企業中居于管理者的位置,從事企業的日常經營與戰略決策。但同時,創業者又是普通的創業團隊成員,具有普通勞動者的需要和特征。如希望通過誠實勞動獲得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博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承認與尊重,在勞動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等。
2 大學生創業者的分類
2.1 按照大學生創業者的人格特質分類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麥納(John B.Miner)對100位事業有成的創業者經過長達7年的跟蹤調研,發現這些創業者存在共同的人格特質,約翰·麥納根據特質的不同,將創業者分為四種類型:成就上癮型、推銷高手型、超級主管型和創意無限型。
(1)成就上癮型創業者。這類創業者的人格特質主要表現,必須擁有成就;渴望回饋;喜歡擬定計劃和設計目標;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對組織忠誠;相信以己之力可以改變生活;相信工作上應該由自己制定目標,不能受制于他人。對認定的事業表現出執著而不放棄的決心,堅持到底,不達目的不死心,是目標非常確定的上癮者。
(2)推銷高手型創業者。這類創業者的人格特質主要表現,善于觀察和體恤他人的感受;喜歡幫助他人;相信社會互動很重要;需要與他人發展良好的關系;有良好的交際能力;有強烈的合作意識,相信銷售對執行公司經營戰略十分重要。
(3)超級主管型創業者。這類創業者的人格特質主要表現在很講信用、很負責任,他們的能力、力量來自于貫徹目標的決心,期望成為企業中的領導人物;具有決斷力;對集體持肯定態度;喜歡與他人競爭;期望享有權力;渴望能夠出人頭地。
(4)創意無限型創業者。這類創業者的人格特質主要表現為熱愛創新,富有創意;相信新產品的研發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執行十分重要;聰明過人;希望避免風險。有創意有主張,絕對與眾不同,鶴立雞群,有著強烈的冒險性及好奇心。
2.2 按照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內容分類
(1)生產型創業者。生產型創業者是指通過創辦企業推出產品的創業者,是以生產技術為主體,通常這種產品科技含量較高。比如,愛多的創業就是以生產VCD產品打開家電市場的。
(2)管理型創業者。管理型創業者就是指那些綜合能力較強的創業者,他們對專業知識本來十分精通,而且對企業管理、運作、市場、財務等十分熟悉,能夠通過各種有效的企業管理手段,帶動企業前進。
(3)市場型創業者。市場型創業者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市場,善于把握市場變化機會。在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涌現出大批的市場型創業者。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有一句名言:“三只眼晴看世界”。其意思就是計劃經濟時期企業只要一只眼,即盯住政府就可以了;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則需要有兩只眼,一只盯住市場,另一只盯住員工;而轉型期的企業則需要具備第三只眼,也就是說盯住市場和員工之外,還要盯住政府出臺的政策。
(4)科技型創業者。科技型創業者多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相關聯,以高科技為依托創辦企業。20世紀80年代之后,為了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國家推出了一系列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創辦企業的措施。如今的許多知名科技企業的前身就是原來的“校辦企業”和科研機構創辦的“所辦企業”,如北大方正、清華同方以及聯想集團等。
(5)金融型創業者。金融型創業者實際上是一種風險投資家,他們向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專業特長和管理經驗。他們不僅參與企業的經營方針和規劃的制定,而且還參與企業的營銷戰略制定、資本運營以及人力資源管理。
3 大學生創業者的能力特征分析
3.1 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種對未知世界、未知領域的探索性活動。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動力,是人才脫穎而出的搖籃。中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把創新人才的素質歸結為六點:廣博的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好奇心和興趣,直覺或洞察力,勤奮刻苦,集中注意力,被社會接受的素質(包括誠實、責任感和自信心)。
創新的實質是通過科學研究、生產活動和管理實踐,創造新的理念、產品或服務成果并轉化為生產力,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不論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創新的主體是人,創新的成果都要靠人來完成。創新能力是創業人才的核心。在創業者的創業過程中,無論是發現新的創意、捕捉新的機遇、尋找新的市場,還是撰寫一份有潛質的創業計劃,以至于創業融資、創辦公司和企業運作、管理和控制,都包含著創新的內容。所以,作為一個創業者或創業團隊,必須具備市場、技術、管理和控制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又來源于創造性思維,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定具有獨立性、求異性、想象性、新穎性、靈感性、敏銳性等人格特質。因此,創業能力是指影響創業實踐活動效率,促使創業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主體心理條件,主要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性能力,創業能力是直接影響創業實踐活動效率的主要操作系統,因此是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3.2 策劃能力
“狹路相逢,智者勝,勝在策劃?!弊鳛閯撔滤季S、創造市場競爭奇跡的技術手段,作為科學的思維方法,作為企業競爭中最有力的新武器——策劃,對每一位創業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根據外部環境和掌握的創業機會,進行富有創意的策劃,對創建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創業者發揮策劃能力必須注意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創業者必須弄清策劃項目的價值所在、所涉及的范圍和有關的限制因素,創建企業市場服務的定位;第二,確定由誰負責該項目的策劃負責人、策劃團隊;第三,創業者必須考慮策劃的時機。創業者要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從而發展壯大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競爭實力有多強;才能充分衡量自己把握的新武器在市場競爭時的真正威力;才能不斷地去補充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地為別的企業進行量體裁衣的策劃方案制定。它主要體現在制定戰略、確定目標、擬定計劃、組織指揮和調配人員中作出果斷的科學的決定。領導者決策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著領導活動的績效,它是衡量領導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3.3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創業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創建新的企業中組織顯得十分重要,組織是創造價值的源泉。組織能力是指領導者為了組織的利益和實現組織制定的目標,運用一定方法和技巧,把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系統、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性別、年齡等均不相同的人組織在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之中,使大家朝著一個共同方向和目標去努力、去奮斗。組織能力包括合理選擇下屬的能力、粘合能力、架構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激勵下屬的能力、授權能力、應變能力和合理分配資源(人力、財力、物力)的能力等。組織能力包括三個層級:個人能力、項目/團隊能力、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公司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其包括:核心流程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組織文化能力。任何組織必須建立基于能力的管理,不斷增強個人、團隊、組織的能力,通過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管理,形成公司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3.4 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在字典的意思,就是“指導和統率的能力”。同志說:“從21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看,我們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到國際市場的大海中去游泳,并且要奮力地去游,力爭上游,不斷提高我們搏風擊浪的本領?!币虼?,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的領導能力通常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體現:①活力,巨大的個人能量,對于行動有強烈的偏愛,干勁十足。意味著不屈服于逆境,不懼怕變化,不斷學習,積極挑戰新事物的充滿活力的人才;②鼓動力,激勵和激發他人、員工的能力。能夠活躍周圍的人,善于表達和溝通自己的構想與主意;③銳力,競爭精神、自發的驅動力、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主張。堅定的意志與注意力,還要有清除那些礙手礙腳的人的勇氣;④實施力,提交結果,能夠將構想和結果聯系起來。不僅僅是口頭說說就完了,將構想變成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并能夠直接參與和領導計劃的實施。
3.5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每一個創業者必備的重要能力,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培養、積累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管理能力與組織能力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激勵的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幽默的能力、演講的能力、傾聽的能力等。創業者不僅要善于激勵團隊,還要善于自我激勵。要讓團隊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就要把員工的“要我去做”變成“我要去做”,實現這種轉變的最佳方法就是對員工進行激勵。優秀的創業者都有很好的演講能力,特別是那些著名的創業者、企業家,無一例外是演講的高手。演講的作用在于讓他人明白自己的觀點,并鼓動他人認同這些觀點。從這點出發,任何一名創業者都應該學會利用演講表達自己。管理不僅是對自身的管理約束,更是對創業團隊的管理,管理能力高對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非常重要。
3.6 公關能力
創業面臨的是高度競爭的壓力,成功與否的條件之一在于自身的公關能力。也就是說,本身的知識結構與公關能力是否符合社會的需求,而且是否有能力發現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勢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是關鍵因素。正是由于在自身力量的積累方面并不具有優勢,對于決心創業的人來說,如何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并在這種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種有利于事業發展的因素,就成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個人公關交際能力對于創業成功非常重要,這種能力實際上是善于獲得和利用社會支持的能力,有時候這種支持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經濟上的支持。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招聘單位特別看中應聘者社會活動能力的原因所在。善于與別人進行互利互惠的合作,實際上也是公關交際能力強的表現,對于立志商業上成功的人來說,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能力非常重要。
大學生創業實踐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者各項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內涵、分類和能力特征的分析研究,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創業教育將更加完善。
摘 要 從創業教育的內涵和特點出發,借鑒國際經驗,提出我國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創業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創業教育氛圍的社會性、創業教育課程的系列性和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教育 實現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提出了“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組織指出:從廣義上說,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組織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將它提高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本質上說,創業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大計,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展。
2 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經驗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一直深受重視,至今已頗具規模。在美國上百萬名學生從小學開始即接受創業教育,還通過“青年商業社”(Junior Achievement)等形式進行實質性的經營活動來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美國的第一個創業教育課程誕生于1970年,到1980年,第一個本科創業教育專業誕生在百森(Babson)商學院、貝勒(Baylor)大學和南加州大學。1979年至1986年間,中小企業與創業課程成長迅速,并蓬勃發展。如今,美國至少有400個學院和大學提供一種或多種創業課程,許多頂尖大學現在提供創業方面的課程和學位。著名的哈佛商學院亦在這一股潮流壓力下,將必修的“一般管理學”改為“創業精神管理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創業相關課程更是高達24門,其他如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著名大學,目前都在傾力專注于這一領域,以求在新經濟的趨勢中站穩腳步。伴隨著大學課程的增加,由私人咨詢公司、社區和行會提供的創業研討班也膨脹起來。美國大學教育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方式靈活多樣,舉行“校園創業計劃”大賽就是其中的一種。1983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首次舉辦,此后,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大學每年都舉辦此類活動。Yahoo公司就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創業氛圍中誕生并迅速成長起來的。麻省理工學院自1990年該校首屆創業計劃競賽活動開展以來,其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個新公司,最新統計表明,該校的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 000多個公司,這些公司僅1994年就雇傭了110萬人,創造了2 320億美元的銷售額,為推動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到2004年,開設創業課程的美國大學和學院已超過1100所,其中50%以上開設并提供了至少4門創業方面的課程。美國在探索和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業教育特點:①注重學生就業觀點的轉變,促使學生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②注重創業教育有關內容的體驗,使學生體驗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③注重對教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業體驗、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④創業教育組織非常活躍;⑤創業教育得到了社會部分資金的資助。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很重視創業教育。除了美國,還有26個國家也開展了類似教育。在澳大利亞,大學里的創業教育已經進行了40年左右。事實上,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些不發達國家也很重視創業教育??夏醽喸趯嵤﹦摌I教育、推動小企業發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第一,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機構。肯尼亞政府規定,凡是有條件的職業學校都要設立“創業教育研究室”和“小企業中心”。第二,開發創業教育課程。肯尼亞政府已經開發出了一個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大綱。該大綱主要涉及創業和自謀職業、創業機遇、創業意識、創業動機、創業能力、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側重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第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政府通過舉辦創業教育有關課程進修班等形式來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3 大學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
3.1 創業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創業是一項十分艱巨、具有挑戰性的社會活動,高校要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創新能力,就是要讓他們擁有創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強烈意識,因此必須豐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體系,為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優秀的創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1)創業意識的養成。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業意識是大學生能動地掌握創業知識并具有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應該培養他們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競爭意識和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創業心理品質的教育。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對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創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為他們日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礎。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環境及社會生活、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是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是創業人才成長中所需培養的重要因素。
(3)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通過創業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懂得與創業有關的國家政策法規,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尤其是市場調查和預測市場走向的能力。
(4)創業知識結構的建構。一個人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結構越合理,創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除了安排系統的專業職業知識外,還要針對性地開設一些文化課、創業課,形成多元化課程體系,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3.2 創業教育氛圍的社會性
從全國范圍來看,高校對學生的創業教育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鑒和推廣,沒有引起普遍重視和廣泛關注。其實,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也需要營造一種創業氛圍,形成一種合力。李嵐清同志曾經指出:“要探索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和相應的措施。通過政府設立小額貼息貸款,或借助社會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學生開辦、承包和改造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科技型民營企業?!贝髮W生創業教育要真正實現,必須探索鼓勵高校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和相應的政策措施。我國在創業環境方面,諸如市場機會、文化和社會規范、政府稅收、有形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市場經濟規則、創業教育、商業金融支持、研究開發轉移、商務環境管理方面則很落后。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創業教育、培訓、商務環境等軟件建設方面存在缺位。因此,政府部門充分利用信息優勢和行政職能傳遞國內外創業信息,推進和督促創業教育有序、有效地進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協同制訂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激勵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例如,大學生創業的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可以嘗試通過政府設立小額貼息貸款,或借助社會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學生開辦、承包和改造企業,特別是小型科技民營企業。
學校也要為在校生的創業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要創造條件設立創業基金和創業促進會、聯誼會等組織機構,在資金和咨詢輔導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開展創業設計、競賽活動,并創造條件,盡可能地將競賽中選拔出來的成果向應用端延伸,使學生成果走向產業化。要建設高校創業示范基地,組建學生創業策劃與咨詢機構,引導學生創業,使學生明白自主創業有一個鍛煉培養與適應期,可以先去企業打幾年工,然后再自主創業;也可以利用彈性學分制,暫時離開學校先自主創業。
3.3 創業教育課程的系列性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載體是課程的內容和體系,必須發揮教學主渠道——課堂教學的作用,才能將創業教育落到實處。西方國家的大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開設系列課程,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美國的某些大學中開設“企業經營計劃”等課程;法國的某些大學設有“企業創辦學”等課程。而我國尚未在高校中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因此,必須把創業教育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增設一些創業教育課程,并在原有的相關課程中增加創業教育內容。
首先,課程設置改革,在教育內容上進行延伸和拓寬。開設專門的學科課程,如“創造學”、“科技發明學”等課程,應依托教材列入學校的課程,并編寫相關的教材。教材內容應包括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理論、創業指導、創業法制常識等不同的內容。并以創業需要為切合點,結合創業教育介紹一些相關且必須掌握的市場經營和生產管理知識、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課堂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其次,結合專業課教學,通過滲透、結合、強化的方式,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創業教育不要求打破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專門的創業教育,主要是在現有課程中挖掘、開發、增強創業教育的內容。在課程建設上提倡“文理互補”等多科協作方式,加強“通才”培養,為創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最后,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教育課程。常見的具體做法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創業課程;為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創業教育的師資;成立學生創業俱樂部;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
3.4 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業教育的特定課程模式,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具體途徑。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以社會實踐活動為紐帶,組織學生考察企業創業的經歷和經營狀況,讓他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明白創業的艱辛、感受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貪圖安逸的懶惰思想。同時,學校要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便利,如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學校對建設創業實踐基地應給予人力、物力、財力上的保障。要擴大對創業實踐基地的投入,從經費上給予保證;要給予重點扶持,從場地上給予保證;要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在人力上給予保證。要充分調動師生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創業實踐氛圍。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面向社會參與科研開發和技術服務,或協助教師共同進行課題研究;也可以適當吸收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產業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指導學生按程序體驗創業過程的演練。同時在現有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增加創業經營方面的內容,使學生不僅掌握某些專業生產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會生產、市場營銷、規劃運籌、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接受鍛煉,提高創業能力。此外,“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等活動,也有助于把一些創業活動的優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場,大大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熱情,使之在創業實踐活動中接受創業教育,并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論文摘要:筆者以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為研究對象,以社會網絡分析法為研究視角,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建議政府制定政策,大學生拓展社會網絡,推進高校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海西
一、研究區域概況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相互銜接,依托沿海廈門、福州、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的地域分工明確、經濟聯系緊密、市場體系統一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筆者走訪了海西各重點高校、創業活動相關的部門,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狀況,并以社會網絡理論為指導,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科學分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二、問卷分析
(一)創業環境方面
1、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本調查有效對象156人,在問及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這個問題的時候,回答已經進行創業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經成功創業的僅為1人,占0.64%?;卮鹂紤]過可還沒著手的有94人,占60.26%。據訪談了解,許多創業的大學生希望通過搭建成功創業者的網絡交流平臺,拓展自己的關系網絡。搭建交流平臺,對于帶動創業氛圍,促進創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卮鹜耆珱]有考慮過的有24人,占被調查者的15.38%;2、對國家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學生對國家相關政策比較清楚,只是偶爾關注的在此次調查中有72人,占被調查著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這兩者相加起來占被調查人數的80%??梢姶髮W生在創業的過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較少,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創業政策的普及。而同時對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政策持肯定態度認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僅占12.5%。
(二)創業實踐方面
1、創業的方向。在對已經創業的調查者進行統計的時候,在選擇創業的方向上,選擇經營實體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開網店的有22人,占14.1%。這當中主要是浙江某學院的自主創業的學生,因為該學院的學生自主創業主要以開網店為主,并且將開網店設為大學選修的課程之一,擁有學分激勵,鼓勵學生經營網店,在此導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學校構建的制度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2、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來源問題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過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見家庭關系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學生創業獲取資源來源,相對產生影響較??;3、解決創業資金問題。關于創業資金的問題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同樣在回答創業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回答資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調查者的64.1%。通過深度訪談,了解到在解決創業資金問題上,很多同學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網絡在遇到創業的資金危機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創業教育方面
1、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認為創業教育有無必要的問題上幾乎是一致的。認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請成功人士講授創業經驗,到創業成功企業實地參觀考察,請專家講授理論,創業模擬訓練,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這些方式來增長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學校搭建的關系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2、創業教育的開展。針對當前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情況,85%的人對學校的創業教育持很一般的態度,認為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好的創業課程。許多受調查大學生希望通過引入創業導師這個平臺,拓展大學生創業理論指導的社會網絡,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3、創業課程的內容。針對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調查者希望能夠開展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34%的同學希望能夠得到創業建設的個性化輔導,也有部分同學希望在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上能夠有所收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創業課程內容,有創業經驗的教師來給他們授課,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三、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對策性建議
(一)政府制定各項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政府政策層面上看,應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力度與開展實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政府行為,將大學生創業“燎原行動”品牌化,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的先行先試典范,為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后援隊伍。通過搭建網絡交流平臺,提高創業優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創業導師機制,在社會資源層面上,為拓展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提供政策性幫助。
(二)拓展關系網絡,提高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
作為創業者的大學生必須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鍥而不舍,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網絡,拓展自身人際關系,為創業打好堅實的基礎。關系網絡的建立對于豐富大學的人脈,遇到問題能夠多應該關系網絡來解決,對于大學生自身創業很有幫助。通過社會網絡的拓展,對于抵御創業風險,創業資金的不足,分享創業經驗,有效提升自身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不斷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從學校層面上看,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高校的教育網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促進關系網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關系價值。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項教育的系統工程。它的教育過程是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并最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業素質和能力。高校也可以通過邀請企業家做高校的創業導師,通過校企合作,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搭建平臺,拓展社會網絡,為大學生創業成功指引一條正確的道路和發展方向。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創業活動己經成為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崛起在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大學生“自主創業”困局也日益顯現,許多人依然愿做“白領”而不敢做“首領”。以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走訪,實地調研的方式,結合大學生創業與地方發展的實際,在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并給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性建議,以期大學生在創業之路上少走彎路,同時也為政府、學校等相關部門有效推進本地大學生創業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海西
自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接近610萬,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讓這批畢業生求職境況突遭陰霾,“創業”隨之再度成為關鍵詞。
創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的各項創業實踐活動,其功能指向是成就國家、集體和群體的大業。大學生在校園里組織開展的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第二課堂活動、創建社團、班級主題活動等都可以認為是廣義的創業。而狹義的創業則是指創業者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是開創個體經營和家族式經營。本文所討論的大學生創業是指狹義上的“創業”概念,即經濟學意義上的創辦實業活動。因此將大學生的創業定義界定為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個人或者合伙設立公司、開辦企業的過程。
一、研究區域概況與研究過程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托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系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浙南與閩南地區同屬于海西經濟圈,城市及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質性,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可資互相借鑒與促進的可能性。為全面而充分地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狀況,筆者于2010年6月至9月分別走訪了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義烏工商管理學院、阿里巴巴中國總部、浙江杭州大學生科技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創業實踐見習基地以及福建省內華僑大學等各重點高校、泉州團市委、青商會、YBC等部門組織,以浙閩等高校大學生創業相對活躍的地區為調研地,透過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及學校的支持力度進行類比分析。這對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突破,切實貫徹執行高校及大學生服務海西建設的時代號召。
二、問卷分析
通過實地走訪,發放問卷調查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回收率為90%,共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問卷有效率為78%。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涉及創業環境、創業實踐、創業教育等。具體包括了創業意愿調查、創業的出發點與創業方式、創業的方向、資金的主要來源和遇到的問題、應對資金不足等問題的處理、對創業政策的了解、創業選擇的依據、創業教育等內容。
1.創業環境
(1)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本調查有效對象156人,問及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這個問題的時候,回答已經進行創業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經成功創業的僅為1人,占0.64%?;卮鹂紤]過可還沒著手的有94人,占60.26%。而回答完全沒有考慮過的有24人占15.38%??偟膩碚f,包括已經進行創業在內的有想過自己創業的有131人,占84%左右,可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有創業的意愿。這或許與當前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是分不開的。但與大學生日趨強烈的創業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創業資金、創業場地、扶持政策和創業實踐經驗等原因,大學生的創業率依然很低,創業項目成功實現成果產業化的比例也非常低。
(2)創業選擇的方式。有關創業選擇的方式上,回答合伙創業的有99人,占63.46%,想自主創業的52人,占33.33%,其中有4人選擇家庭創業,這與其家族經商的背景分不開,而有一人選擇了其他方式。合伙創業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合伙創業不僅有利于資金的壯大,有利于共同承擔風險,而且在應對風險時,能夠互相依賴,一起共同解決問題。
(3)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學生對國家相關政策比較清楚,只是偶爾關注的在此次調查中有72人,占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這兩者相加起來占被調查人數的80%。而同時對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政策持肯定態度認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僅占12.5%??梢姡瑖业南嚓P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并未有效的產生良好的效用。
(4)政府在創業扶持的具體措施。在回答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應該做哪些扶持問題時,有70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創業基金的投入,占被調查人數的46%。浙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說:“政府財政并沒有設立專項資金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無息貸款,也沒有吸引廣大的社會資本來參與這項事業,目前僅有少量有意識的企業設立了零星的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但相對創業群體所需的資金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2.創業實踐情況
(1)創業的方向。在對已經創業的調查者進行統計的時候,在選擇創業的方向上,選擇經營實體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開網店的有22人,占14.1%。這當中主要是浙江某學院的自主創業的學生,因為該學院的學生自主創業主要以開網店為主,并且將開網店設為大學選修的課程之一,擁有學分激勵,鼓勵學生經營網店,在此導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創業領域的選擇。在創業領域的選擇依據上,調查中有81人選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領域,占43.7%,還有43人是以對行業的熟悉程度為依據,占22.87%。只有16人選擇以所學的專業為創業的依據,僅占8.51%。專業方向對于創業者創業領域的選擇沒有較強的關系。
(3)資金的主要來源和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在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來源問題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過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在就業壓力逐年趨緊的大勢下,一邊是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日益增多,求“錢”若渴;一邊是政府專項貸款少人問津,資源閑置。癥結何在?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優惠為何不能為大學生帶來真正利好?這應該成為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的問題。
關于創業資金的問題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同樣在回答創業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回答資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調查者的64.1%。也就是說64.1%的大學生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在此次調查中浙江某大學2008屆畢業生李某奔走了兩個多月,等候了半年多,而他在所在街道申請的小額貸款卻仍然沒有被受理。
(4)如何應對創業過程中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當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對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時,被調查者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達55人,占28.5%;其次是向銀行貸款的46人,占23.83%;而只有21人會選擇向政府部門申請資金,僅占了一成略高點的比例。泉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難以貸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貸款的瓶頸沒有突破。比如說,小額貸款規定,貸款主要是創辦個體經營項目或合伙經營項目。但如果大學生創辦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請小額貸款了。還有小額貸款規定,要先辦企業才能申請貸款,但辦企業就得先辦執照租場地,按一月租金兩月押金規定,辦執照成本就得好幾萬,這幾萬元的啟動資金難倒了不少創業的大學生。
3.創業教育
(1)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認為創業教育有無必要的問題上幾乎是一致的。認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請成功人士講授創業經驗,到創業成功企業實地參觀考察,請專家講授理論,創業模擬訓練,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這些方式來增長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也有非常成功的,這些佼佼者往往在上大學時就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例如浙江某學院開網店,已經是皇冠級的羅某說:“上大學期間他就非常注意報紙雜志上關于創業和市場分析的相關報道,并在假期的社會調查中積累經驗,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大學生不是盲從的一代,有著更為渴望成功的動力,只要進行充分的引導,培養好各方面的才能,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將不斷的涌現出來。
(2)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針對當前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情況,85%的人對學校的創業教育持很一般的態度,認為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好的創業課程。
(3)創業課程的內容。針對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調查者希望能夠開展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34%的同學希望能夠得到創業建設的個性化輔導,也有部分同學希望在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上能夠有所收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創業課程內容,有創業經驗的教師來給他們授課,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三、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主要面臨的問題分析
1.創業項目資金不足
這是影響大學生自主經營創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許多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為10萬元以下。很多創業者在項目選擇和經營管理方面都沒有問題,并且經過努力市場也在逐步打開,但是由于資金周轉的匱乏,輕則造成創業項目運作周期拉長前景難料,重則迫使項目停滯不前中途下馬,更加陷入創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幾乎所有的創業大學生都是在資金相當匱乏的前提下起家的,資金的主要來源主要是父母、親戚和朋友,以及少量的銀行貸款,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可以得到少量的風險投資,可以說依靠這些資金來進行創業是風險相當大的,因為創業的風險系數很高,如果失敗了,對于這些白手起家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無法承受的。很多時候由于資金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只能選擇小成本經營,小成本經營的選擇余地十分有限,利潤小、成長時間相當長,無法立竿見影見到效果,也沒有達到大學生創業的目標。
2.政府對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未完全落實到位
政府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畢竟這確實是解決就業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很多相關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創業不單單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它涉及到很多相關部門,如勞動就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以及投資融資等部門,所以大學生創業所涉及的問題很多,也很繁瑣,政府的政策雖然已出臺,但卻難以落實,這就使大學生創業愈發困難,舉步維艱。
3.審核步驟繁雜
大學生創建一家公司需要到工商、稅務等多種部門去注冊,注冊以后還需要通過層層審核,林林總總的各項手續過于繁雜。這對于還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現階段開設一家公司市場準入的成本太高,很多有想法又有策略的大學生往往在此望而卻步,這無疑又成為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又一阻力。
4.創新教育的缺失
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到了大學階段,傳統教育的后遺癥開始顯現。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缺乏動手與實踐能力,學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只注重書本知識,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創造力的培養,而不是社會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很多創業大學生都是傳統應試教育的“成果”,他們往往創業初期心潮澎湃,但是經歷了一個階段就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在碰到挫折之時,容易產生動搖的情緒。
四、海西高校大學生創業對策性建議
1.政府給力,制定各項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政府政策層面上看,應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力度與開展實效。各級政府應該大力加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將大學生創業在國民經濟發展格局中重新定位。通過政府行為,將大學生創業“燎原行動”品牌化,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的先行先試典范;成立海西大學生創業工作站,集合政府、企業、中介、媒體、高校五方的政策、資金與資源優勢于一體,使之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綜合服務平臺;成立大學生創業咨詢團,集合各方精英,進行點對點、一對一幫扶助,為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后援隊伍。
2.大學生應不斷提高自身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應該調整好心態,增強風險意識。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任何一種事業必然經歷一定的挫折,對于大學生來講,由于自身創業優勢并不明顯,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創業者的大學生必須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鍥而不舍。創業可以看作是一種長遠的投資,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從長遠看,資金和人脈并非創業首要因素,知識、信念和能力的積累才是創業者最重要的資本。大學生創業首先應該腳踏實地地去積累,心態切忌急躁。創業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起步要好,后勁更要足。
3.學校應不斷推進創業教育的發展
從學校層面上看,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是一項教育的系統工程。它的教育過程是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并最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業素質和能力。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納入到整體育人體系中。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走校企聯合的模式。定期舉辦一些創業大賽,做好學生的組織與指導工作,激發大學生創業的意識和創造力,為將來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認證制度,完善學生自主創業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創業認證的實施是創業教育的檢驗。
五、結論與建議
海西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觀在逐漸發生變化,認為創業不再是高不可攀,絕大多數人能夠理性地定義創業、慎重地選擇創業。海西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較為活躍,充滿挑戰的創業之路成為他們奔向前程的重要選項。眾多大學生把創業作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及在社會中實踐所學知識的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目前在營造大學生創業環境方面存在一些錯位,政策的導向與創業者的期望相偏離,而這種偏離嚴重影響政策的效果。盡管政府非常支持創業,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但對于創業者來說這些政策起的作用很小,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在所有影響大學生創業的要素中,優惠的創業政策、稅收優惠力度與享受范圍、融資渠道多樣性、職業技術培訓、家人支持程度、政府行政辦公效率、行業進入壁壘、大學創業實踐活動等要素的重要性排在最前列,被認為是對于創業有重要影響的要素。大學生創業者目前最需要改善的三項創業舉措主要是創業資金籌集、稅收等政策扶持以及創業和商業技能培訓。
論文關鍵詞:就業教育;創業教育;創業素質
論文摘要:創業教育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方面共同實施。從學校來講,要改革培養模式,全方位滲透創業教育,要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創業教育是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創業意識,形成創業生存能力的教育。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專院校順應時代潮流,服務社會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成立初至改革開放期間,我國屬于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的就業也就同樣是按計劃包干。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實行畢業包分配政策,學生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60分萬歲”是流行于那個時代的時髦口號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的改革也逐步提上議事日程。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拉開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序幕;1989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臺,轉變畢業生包分配政策為公費生畢業推薦,自費生畢業自主擇業的“雙軌制”,極大地推動了就業教育的發展;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深化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改革制度,克服了“雙軌制”,先后在部分高校試行了畢業生全部自主擇業;199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全部實行自主擇業的“雙向選擇制”。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促進了就業教育的繁榮。
其實,就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有的一切教育形式都屬于廣義的就業教育,而狹義的就業教育是指對即將畢業的中高等教育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實施擇業方向、就業心理和就業指導教育等,本文所涉及的是狹義的就業教育。
目前,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就業政策和就業指導等方面采取切實措施外,從現實發展來看,擴大就業道路的主要方式應該是自主創業,就業教育的優勢地位也正逐步向創業教育過渡。黨的十六大報告在指出政府責任的同時,明確要求要“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強調指出:“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重大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單純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以實現就業為目標的教育,已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未來趨勢與終身學習的需要,不能積極應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創業教育”就正是順應改革潮流而誕生的嶄新的就業教育理念。
“創業教育”一詞最早被提出是在1989年11月于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研討會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事業心與開拓技能教育”(Enterise Education),后來便稱之為“創業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1991年東京會議報告《通過教育開發創業能力》中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因為用人機構和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倍摵蠂炭莆慕M織于1999年4月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也突出強調了要加強創業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會議指出,為了適應21世紀新的挑戰和變革的需求,教育和培訓必須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因為創業能力是一種核心能力,它對個人在各種工作領域中激發創造力和革新性至關重要。
說到底,創業教育實際上就是一種培養自我謀職的教育活動,是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它不是教育學生如何被動地去接受別人的挑選,如何去適應別人,而是為你指出一個方向,開發一種素質,培養一種能力去廣闊的天地里遨游和飛翔。也就是說,它不是直接幫助學生去尋找工作崗位,而是重在教給學生尋找或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因此,創業教育是增強創業意愿,提高創業能力,促發創業活動的催化劑,也是構建就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和造就千百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成為推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驅動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因此,在學校里就開始進行創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創業培訓和教育會在學生的心中播下為事業闖一闖的信心和勇氣。如果在校園里大學生就能受到這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把創業作為今后就業的一種途徑,并為此盡早做好準備,將更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的就業道路。自主創業在大學生就業中所占比重較低,學校創業教育的缺乏也是其中一個較大的原因。在如何引導大學生理性創業的問題上,各高校應盡快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為眾多的有志于創業的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獲取創業知識的平臺。
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廣西各高校的創業教育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所有的高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然而所有高校都沒有正式開設創業培訓課程,創業教育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由學生自發組織的“創業協會”幾乎承擔了傳播創業意識的全部重擔,而實際上該協會的活動也僅限于開一兩場非正規的創業知識講座而已。因此,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業只是處在想的程度上,而非動手去實踐,敢想不敢做的癥結所在就相當明了啦12004年,廣西才開始舉辦第一屆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的也僅僅是廣西的幾個老牌的本科院校;通過走訪有關院校和網絡信息查詢,廣西僅僅有廣西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桂林工學院等幾所本科院校參加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并獲得過較好的成績。筆者曾經瀏覽了廣西所有高校的就業網站,其中大多是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素質測評、提供就業政策、公布就業信息等等,創業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
其實,創業教育是大有可為的。筆者所在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就較為重視創業教育,除舉辦“校園創業計劃競賽”、“創業沙電”“創業論壇”,成立“創業俱樂部”外,還率先將國際勞工組織SYB培訓項目引人大學校園,于2005年6月在校園中開設廣西第一個SYB創業培訓班,首批26名大學生參加了系統的SYB創業培訓,省級教育和勞動部門負責人在開班典禮上對此作了高度的贊揚。雖然這個項目目前還沒有對學生貸款的政策,但在大學校園中進行系統的SYB創業培訓,為開辟大學生就業新天地作有益嘗試的做法,不能不說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的一條新路。
作為在就業教育中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創業教育來說,它的基本目標其實也就是適應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趨勢,結合我國國情,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企業家思維的新一代復合型經濟與管理人才,教給學生捕捉機會的眼光和組織資源的能力,為學生發展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那么,什么是創業基本素質呢?總體來說,它包含了四個部分:
一、創業意識。它是指創業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傾向,包括創業需要、動機、創業理想、信念、責任感等等。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畢業生,不僅要樹立自我的創業意識,實現自身價值,更要樹立為社會服務和創業意識,為國家艱苦創業的偉大理想與堅定信念,以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父母、學校和接收單位上,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動機和信念,凡創業成功者莫不如此。
二、創業品質。它指的是創業者的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創新性等心理品質,是創業者個性人格特點的展示。其實,“創業”對于很多畢業生而言是充滿成就感和誘惑力的,但你是否適合走這條路甚或選擇一條什么樣的創業道路,那就與個人的心理品質有關啦。具有自信心、進取心與事業心和敢于創新、探索的精神是成功創業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在物質方面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與挫折,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具備艱苦奮斗、敬業愛崗、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以積極樂觀、百折不撓的心態去創業。
三、創業知識。包括了創業基本知識、職業發展知識、職業認識、職業向往、職業體驗、職業實踐、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社會發展知識等,雖然它是創業發展的基礎,在創業過程中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但卻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而獲得的。例如可采用創業案例教學,加強對學生“三心五力”的培養(即:進取心、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動手能力、搜索信息能力、創造毅力),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創業知識。
四、創業能力。在樹立了創業信念,具備了果斷、堅韌、創新的心理品質,掌握了創業的基本知識后,如何將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變成現實,就要有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力,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未來職業的能力和不斷提高生產與經營的能力,獨立生存和終身不斷學習的能力來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了。而實踐教學是創業教育中強化這些能力培養的重要過程,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技能和技術水平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筆者的調查中,有72%的學生認為在創業中遇到實際操作困難的比率比專業知識缺乏更高。因此要將單一的課堂教學活動擴展到學生自學活動、科學研究活動和現場的生產實踐中去,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當然,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是離不開課堂的,但決不能拘泥于課堂知識的灌輸,而應構建起傳統的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三種基本類型之外的更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即“創業實踐活動課程模式”。它由三種形式組成:
一是“課堂+窗口型”,即創業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里進行,同時也要通過學校的“窗口”(創業知識窗口和社會觀察窗口)進行。具體形態表現為開設選修課、講座、培訓班和各種社會觀察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基層單位、工礦企業、工程項目、商務促銷、社區服務、結對扶貧、模擬創業等形式圍繞科技難點和社會熱點等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使教學過程更加貼近社會和生產的實際;
二是“課堂+社會實踐型”模式,這種完全實踐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擇業與創業并重,專業與創業結合,邊學邊干,注重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社會實踐基地,有計劃、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實地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實務操作技能;或參與項目開發與研究,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創造性才能的社會平臺;
三是“x+1”模式(x根據專科和本科分別為2或者3),即大學生在前3(或2)年完成課程學習,最后一年讓學生進入預就業狀態:或參與導師的科研及技術推廣,由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自己的研究課題、實際建設項目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又可為社會及企事業解決實際問題;或以員工身份進企業、做實習,讓學生在準創業的實踐中,體驗創業的快感、磨練創業的意志、學習創業的知識;甚至可以制訂相關政策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業的思考與實踐,如設立創造發明成果獎,允許學生停學、休學辦企業,給予校內企業的政策優惠等。這是創業教育最卓有成效的模式之一,它最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迅速提高創業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說過:“創業教育不是用嘴說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體會,學校有責任和社會建立多種聯系,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與社會接軌,幫助學生到一些單位去實踐體驗?!彼鼫蚀_地指出了培養學生創業素質的途徑。
我們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大使命,任務重大。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宣言《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的第七條就明確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是求職者,首先將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隨著創業教育在就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顯著和卓有成效,我們相信,培養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會成為中國大學就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摘要]創業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界的一個新的熱點話題,高等財務與會計教育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從高校、社會和學生個人三個角度闡述了加強對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財務與會計專業引入創業教育的優勢和機遇,探討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開展創業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對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高校的發展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愈加嚴峻。財會職業是人才市場出現頻率較高、供需量較大的職業之一。很多綜合類院校、理工科院校不顧師資力量,紛紛增設財會專業,造成財務與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應引入創業教育,讓學生盡早做好擇業與就業的心理準備,鼓勵畢業生創業開辦中小企業,通過創業來解決就業問題,形成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進出通暢的雙贏局面。
引入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長遠任務。通過教育使學生在了解社會產業狀況與前景的基礎上了解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掌握基本從業、創業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基礎上,樹立服務社會的職業理想與創業意識,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質財會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為社會的穩定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這是高校財會人才培養改革的要求。
(二)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我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以適應時展的要求。而入世后給中國帶來了發展的機遇,這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創業,才能將眾多的投資機會轉化成社會財富。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們實施就業創業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更主動地促進全社會就業形勢的改善,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作出貢獻。
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也表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美國,高校的創業活動已成為美國經濟的直接驅動力。在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創業上,中國的平均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在我國,發展中小企業同樣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會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創業,這有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并將有力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三)實施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學生個人的發展
創業素質是人的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受創業教育,財會專業畢業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將會大大提高,他們不僅具備財會知識,而且有經濟管理能力,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就業融入到自己的創業活動中,使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擁有主動權,既可應聘就業,也可以走上創業之路。而一旦創業成功,那么對個人的發展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既實現自身價值,又為社會創造財富。
二、財務與會計專業引入創業教育的優勢和機遇
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與市場經濟活動的聯系最密切,財務與會計專業教育在引入創業教育方面具有專業優勢。該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創業和經營企業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創業實踐中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等措資金和進行資本積累;如何分析市場銷路和成本核算;如何運用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及財務和稅務的規則;如何進行商品銷售,賬款核算,貨物盤點,記賬,核算利潤;如何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等。經濟的發展要求會計與財務管理主要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經營實施管理。通過價值形式,把企業的一切物質條件、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規劃與控制,達到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財產不斷增加的目的。會計的觸角,常常伸向企業經營的各個角落。由此可見,財務與會計知識是創業者必備的創業基礎,各行各業只要有了懂財會、會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創業行動就會少走彎路。
目前,我國具有良好的創業環境。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扶持和鼓勵興辦個體私營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已頒布了《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資企業法》等法律,對個人投資辦企業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對設立非法人企業也沒有明確注冊資本金的要求,為普通人創業降低了門檻,提供了創業的法制通道。各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也提供了優惠政策。無論畢業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均有機會創業。
三、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開展創業教育的措施
(一)整合教學計劃,將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
一是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增設《中小企業創業指導》課程,課程側重于系統介紹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通過該課程,讓學生了解現代創業的發展歷程,國內外創業教育的現狀,成功創業者的創業成長經歷及其特征;使學生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組建創業團隊的重要性以及創業團隊具備的特征,創業需要的環境和條件。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讓學生了解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案,向每位學生印發《創業教育指南》,指南的內容應包括:創業教育的目的和措施、創業教育課程安排、創業教育途徑和方法、創業教育指導小組的聯系方式等。
二是將創業教育滲透到財務與會計專業課程和相關課程中,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必要的整合和優化,使各課程之間相互配合,形成創業教育的各有機組成部分。使學生不僅懂得資金使用的規劃、預測、控制、考核、評價等,而且學會規避風險的方法,市場分析的方法,經營管理的能力等,并能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教學方式應體現創業教育特色
先進的教學方式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一是運用模擬企業等新型教學方法,通過設置ERP實驗課程,加強ERP實操,讓學生分組練習,分別循環扮演企業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強學生對不同崗位職責的認識和掌握,加強學生職業經驗的訓練;二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演示教學和案例教學,將敘述講解性與互動練習性結合起來,發揮互補效應和立體效應;利用電視錄像及其他媒體,播放一些企業家報告會實況,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調動他們的潛能。
(三)整合第二、三課堂,培養學生的創
業能力
第二、三課堂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載體。通過邀請一些中小企業創辦成功人士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通過開展一些模擬創業活動,如跳蚤市場與財會實務大賽、科技創業計劃大賽等,激發財會學子的創業熱情,同時使學生積累制定創業計劃書的經驗。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其他各類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處事態度、正確的行為方式、嚴謹的工作作風、堅定的自信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協調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合作性、緊密性等心理品質。此外,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成立創業教育網絡服務中心,建立財務與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業網,為學生創業提供交流心得和資源共享的平臺。
(四)注重創業實踐,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全社會創業資源
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創業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業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職業道德觀念,可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還應積極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形成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種創業資源。因此,高校應主動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讓學生參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會計咨詢和服務等工作,訓練他們的職業經驗。與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等合作,共享信息與資源;成立創業者校友聯合會,設立專門的創業風險基金,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延伸社會服務職能,成立立足于為社會服務、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管理咨詢機構,密切與政府和企業的聯系,開展財務管理、可行性分析、項目策劃、市場調查等方面的咨詢和策劃服務,不斷積累、豐富創業教育的案例。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關鍵所在。因而必須采取一切可行的辦法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積極的探索精神、開闊的人生視野、扎實的創業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一是要鼓勵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教師提供參加國際國內創新創業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研究的條件;二是選派有潛質的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創業教育水平;三是可以聘請一些有學術背景的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到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或作為創業教育的客座教授,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四是要建立寬松和諧的教育管理環境,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與教師“對話”,形成互動、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過程中不致于處于被動的狀態,不易于形成自卑的性格和唯唯諾諾的處世態度,以利于學生今后的創業。
摘 要 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高校發展問題,加強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培養學生科技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擴大就業,通過創業、就業成功,提高學校信譽,達到擴大招生,促使學校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創業就業 創業教育理論研究
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爆炸時代,人類社會正迎來生產力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只有抓住知識經濟興起和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成功地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地位。在這樣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更加莊嚴的歷史使命。
畢業生就業問題,既是對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挑戰,也是促進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歷史機遇。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把挑戰轉變為機遇,轉變為變革和創新的動力。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質量、結構和體制機制甚至組織機構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在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從培養質量和培養模式上看,過去主要強調學科標準、教師主導、靜態評估,對實際能力重視不夠,使學生難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從學科結構上看,專業劃分、招生結構和教學組織長期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缺乏適應性和彈性;從學校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上看,學校重培養輕就業,重管理輕服務,學校管理機構行政化。從高等教育總體上看,學校缺乏明確的定位,培養目標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多層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創新,推動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才能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起一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學科結合,加強高校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學生創業成功,提高學校聲譽,為學校發展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1 以就業為導向,轉變高等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
對于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學生。學校的聲譽歸根結底來自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實力及就業、創業后做出的成績。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隨著時代的前進,高等學校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原來純粹的教學開始走向育人為本,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協調發展,然而,其根本任務仍然是培養人才。而人才的價值,必須在現代化建設中體現出來,如果培養出來的都是就不了業的人,那高等學校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高等學校也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高等學校必須樹立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新的人才觀。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但不是畢業了就是人才,要成為人才,就要能就業、創業,并且有能力創造出較多的社會財富。
高等學校要樹立新的發展觀,把滿足社會需求作為發展的動力。滿足社會需求包括科研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但最基本的還是通過人才培養促進就業和提高就業水平。必須看到,今后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觀愿望,而是社會需求。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有競爭力,學校的社會聲譽就好,生源就更好,各方面的投資就更多,學校的發展就更快。
2 以適應就業工作需要為前提,加強畢業、就業教育
如果說“無業可就”反映的是就業制度、政策與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那么,“有業不就”反映的就是畢業生的職業觀念方面的深層次問題。要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對學生加強畢業、就業、創業教育。
加強就業教育,就是在學生畢業這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和社會需求的關系,確立正確的人生信念,主動將自己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將個人建功立業的志向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聯系起來,自覺地主動地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和行業去就業、創業,把個人的聰明才智融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斗的洪流之中。就是要幫助畢業生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與大眾化高等教育相適應的職業觀、擇業觀。
開展畢業教育,就是要通過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使他們的思想和境界得到進一步升華,進一步堅定服務于祖國、奉獻于人民的意識和責任感。要認真抓好和嚴格實施畢業教育的每一個程序,妥善安排畢業生完成實踐、答辯、鑒定等工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3 以就業為導向,堅決調整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十幾年來,在調整高校培養結構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學科專業結構同過去相比,培養層次更加豐富完善,大批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需求的專業發展起來了,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高等學校要適應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需求,科學定位,進一步加大調整、改革的力度。以就業為導向,深入思考和推進專業設置、學科結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以社會需要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4 以創業為導向,多學科結合,加強創業理論研究,促進高校發展
“創業教育”正式作為一個教育理念提出來,無論是實踐活動還是理論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隨著20余年來的總結性和研究性的文章、專著不斷問世,創業教育可以說是已經歷史地、必然地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并日益顯現出成為獨立學科的趨勢。創業教育理論框架的初步構建,為日后創業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也要采用多學科研究的方法,是創業研究的必然選擇。其一,科學研究的綜合化和集成化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無論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已逐步走出精細化和專門化的老路,日益成為“復雜科學”。其二,“創業教育”本身就是一門橫向學科或交叉學科?!皠摌I”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活動,創業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智能結構,如果說,在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時代,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創業尚能成功的話,在以信息資源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占主導地位的是知識密集型創業。作為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創業教育因此而不能由某一學科來獨立承擔,多學科的參與已是歷史的必然。其三,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應該與高等教育的研究同步。既然多學科研究方法已走進高等教育,并給高等教育研究勃勃生機,那么,多學科研究就應該是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圍繞創業教育的內容,主要應該吸納和融合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文化學、人才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觀點,通過借鑒和移植,形成血肉豐滿的創業教育學和創業教育學科群。“創業”對創業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道德品質、牢固的法制觀念和豐富的法律知識,而現時高校的創業教育對受教育者在這些方面的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將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非正常的創業“成功”現象當作普遍和永恒,那將是十分危險的!通過創業教育研究,特別是科技創業的研究,實際上就是對科學技術如何轉化成生產力,科技如何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變革的研究。通過創業教育研究,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科技知識,通過畢業創業找到科技與生產的結合點。因此,在創業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方面的教育極為重要。同時,創業成功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對創業過程與創業環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用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人才學等學科的觀點來研究高校的創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不長的時間內,在用多學科研究方法構建較為成熟的高?!秳摌I學》的同時,還創建諸如《創業哲學》、《創業經濟學》、《創業人才學》等一批交叉學科群,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這樣創業教育必將成為高等教育百花園中光彩奪目的一朵奇葩,高校就會培養出大批的優秀創業人才。畢業生創業成功將大大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為學校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