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4:29:21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全面走向素質教育是當前中學教育的一項大政,然而各學科如何才能走向素質教育,達到思路明確,操作到位,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之目標,則是眾多教育者所關心和感到困惑的問題。面向廿一世紀的地理教學,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多方位地來審視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充分認識和關注學生的“建構性”和“潛在性”?!敖嬓浴笔侵钢黧w在學習活動中,能夠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結構和信念,自主積極建構知識和思維過程,以求解決所面臨的學習問題。“潛在性”是指教學要看到學生存在多方而發展的潛在可能性,尤其要看到學生可持續學習發展的潛在能力。根據這種教育理念,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學科要推進素質教育必須緊緊把握住目標、內容、評價三個著力點。
一、構建教學目標體系,保證素質教育的正確方向
清晰、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是保證素質教育正確方向的前提條件。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全(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一主(主體性)一化(個性化)”。在地理教學中,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就是要落實“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既有豐富知識,又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三維教學目標及其在教學中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知識。知識代表人類的總體認識和經驗結晶,地理知識則是其具體成果。地理教學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需要的最佳基礎知識結構。最佳知識結構就是指地理教材所包含的地理基本事實、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組成的知識系統,并且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能夠被學生所接受、理解、難易適度的知識系統。在任何情況下,地理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這是因為;能力的發展和品德的陶冶,只能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而離開知識,能力和品德就成了空中樓閣。應該把地理知識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如果不經歷真正的認識過程,通過內化掌握知識,而是單純灌輸知識,其結果是難以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更談不上發展能力和陶冶品德。要重視知識的應用,最根本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具有遷移能力的生動活潑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學會分析和整合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進而提高綜合能力。
2、發展能力。能力是指順利完成一定活動的心理特征,客觀表現為順利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就學習而言,學習者獲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可以表觀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內化形式,不斷將人類已有的知識據為已有;二是通過外化形式,主體運用心智技能不斷解決現實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而這兩個方面又是互為基礎、緊密聯系的,它們所構成的關系,實質上也就是知識與能力本身的關系問題。因此,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智能水平往往是通過內化與外化兩種形式的反復交替才逐步得到積累和提高的。地理能力的素質教育是指讓學生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去處理和解決所碰到的地理問題,如小到看地圖、辨方向;大到工業布局、城市規劃和區域開發。能力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只能在動態中形成,必須為學生創造形成能力的時空條件。一般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兩種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舉典型事例分析示范,促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據不斷提高能力的基本方法。能力有其獨特的結構,往往與科學方法,基本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要特別善于挖掘和運用科學方法,并注意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達到熟練自動化程度。
3、陶冶品德。一個人的情操品行,稱為品德。它是以人的情意因素(情感、興趣、意志、性格等)為其心理基礎的??茖W界已提出“情緒商數(EQ)”向“智力商數(IQ)”挑戰,甚至指出一個人的IQ只占成功要素的20%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并非IQ,而是EQ。然而,長期以來,中學各科教學總是實質上陷入“重智輕德”的泥坑。現代教育要求轉變以發展智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智力和非智力協調發展的教育思想;轉變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樹立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一個具有主體性的人,其核心素質是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德育體系的維度,應該包括政治品德、道德情操和科學品德。地理教學中的陶冶品德和發展能力一樣,要挖掘知識的教育價值,結合知識的教學過程進行;同時,要注意“以人教人”,教師應該自覺地運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發揮自救的功能,時時處處潛移默化,感染熏陶,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構建教學體系,保證素質教育的入軌到位
任何一種教學目標都要通過自身特定的內容體系使目標得到具體化、明了化。地理學科是在中學進行人口、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渠道,地理課程又是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根據教學目標分層原則,我們將地理課程劃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三大板塊;必修課以基本學生學習為標準,(目前很多是以優秀學生為標準),重在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選修課以培養個性特長及第二層次學習水平為標準,著重個性培養和創新能力:活動課以學習社會化為目的,強調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培養。
在地理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培養學生六種意識,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l、培養自我意識
中學生年齡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愛表現自己、爭強好勝、自我意識強,他們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為此,我在地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一直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有“自我表現”的環境和機會,使他們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流露真情實感,去創造“自我”的精神財富。我們在初一開設的“我來說家鄉”鄉情教學課,初二的氣象觀測和天氣預報(根據校氣象哨觀測資料),高一的天文觀察與礦石標本采集活動,高三的城市環境調查與科技小論文競賽等活動中,都為學生的“自我表現”開辟了廣闊天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自我意識”得到充分體現。
他們感受到“我”的存在和價值,于是對這些活動傾注了滿腔熱情,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培養審美意識
興趣是一種感情、一種需要的延伸,是一種美的流露。當學生在感知自然和藝術美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身的美,并能對這種美具有贊嘆心情的時候,就產生了不可抑制的興趣。平時人們往往有這樣的體會;凡是感興趣的東西都記得特別牢固。這是為什么呢?這里有一個“感情”和“需要”的問題,是主動進取,而不是被動地吸收。因此,可以說只 有融化在興趣里的知識才是有力的活知識;只有處于審美意識作用下學到的知識,才是有“血肉”的真知識。我們根據《正大綜藝》世界風情知識欄目剪輯電視錄像資料,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學中開設的“環球旅行”課,就是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而進行的教改嘗試。它運用藝術性的語言、形象性的表演、模擬性的聲音、戲劇性的構思,創造出一種立體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交叉活動,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形象記憶和創造性思維去回答問題和完成“旅行”。學生們感到這似乎不是在上課,而是在一條藝術的長河中暢游。在欣賞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在一種愉快的情感中活動,他們的審美意識得到培養和發展。
3、培養創新意識
強烈的好奇心是中學生又一心理特征。他們不滿足現狀,力求創新;反對模式化,希望多樣化;厭惡死板、靜止,喜歡變化、發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對立面,創造想象的條件,以鼓勵學生開展想象,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中國氣候成因”末尾時,我出乎意料地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倘若青藏地區不是現在海拔4000— 5000米 的高原,而是海拔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相近的平原,我國的氣候又將是怎樣呢? 巧妙的設疑,學生自然地進入浮想聯翩的境界之中:①由于高原屏障不復存在,西南季風可長趨北上,給青藏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形成季風氣候;②雖然青藏地區海拔較低,但由于西北內陸地區遠離海洋,到達這里的水氣稀少,氣候仍然以干旱為主要特征;③由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加劇了冬季風南下的勢力和強度,南方的冬季氣候將變得更加干冷。......一些假想合理,布局新奇的氣候狀況都設計出來了。這種另辟思維蹊徑的設疑方法,使學生對地理課保持了新奇感和強烈的求知欲,創新意識得很好的鍛煉和培養。
4、培養競爭意識
根據初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我把競爭意識引入地理教學之中,在初一剛入學的教學階段,就著手進行快速閱讀背誦、快速查找地圖、快速記憶地名、快速設疑答問、快速列表比較、快速讀圖等多種形式的速度訓練和能力培養,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和意識,使之在快中求多,多中求精,精中求準,準中求深。在一節課上,我要求學生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讀到的地理信息講給大家聽,比一比看誰講的信息最多、最新、最有價值,短短幾十分鐘,同學們共列了近200條地理信息,最多者一人達十幾條。
信息課將閱讀與交流結合起來,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各種信息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擴大了知識領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了自己要在很多時間才能學到的知識。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競爭意識被充分表現出來,激發學生向更高層次奮進。
5、培養實踐意識
鄉土地理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和熱愛家鄉,更重要的是將課本理論知識與家鄉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參加家鄉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探討家鄉突出環境問題,樹立責任感和迫切感——三明市(市區)工業布局不盡合理,工業“三廢”造成的環境污染嚴重。二 是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分析家鄉產生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①工業區與居住區混雜在一起,市區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居住在工業區內;②廢水排放量大的三鋼、三化等工廠布設在城區河流的上游;③大氣污染嚴重的農藥、三鋼、三化等工廠位于城區的上風向地帶。三是參與社會實踐,為改善家鄉環境作出貢獻——1986年以來,我校近百名學生裝,以夏令營勤工儉學的形式,參加了“三明市大氣污染擴散規律野外實測取樣”工作。同學們通過聆聽環保專家的報告、監測站技術人員指導,學會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野外采樣、放氣球等實際操作不僅為環保部門提供了較準確的數據,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實際工作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了協調好家鄉人地關系的信心。
6、培養成功意識
成功的意識是指運用自己的才能,克服障礙,完成任務,做出比別人更優異的成就的意識,這是學生心理發展和培養開拓型人才的需要。它給人以自信、自豪、自強的精神力量。對每一個中學生來說,即使是最微小的一次成功,也將被看作智慧的閃光點,永遠珍藏在心靈深處。例如,成功地回答一個問題,成功地進行一次氣象和天氣預報,成功地觀測到一個星云,成功地上講臺講一次課,成功地意識,就能在教學實踐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六種意識,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和挖掘學習潛力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
三、構建科學評價體系,保證素質教育操作落實
在實施地理素質教育中,我們及時建立了對地理教學能起導向、激勵、強化作用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①轉變評價觀念,以全面發展的觀點進行評價;②調整評價標準,運用綜合指標;③改進測評技術,把定量與定性、考試與結合起來,使測評結果反映客觀實際;④強調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全面發展。其具體做法是:
1、建立與培養目標相匹配并能準確地檢驗班級學生群體各方面素質發展水平狀況的指標體系:既有綜合性評價指標,如合格率、平均分、優秀率;又有相對獨立的評價指標,如差生轉化率、自學能力達標率、課外活動開展率、特長生率等。
2、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配合并能準確反映學生個體素質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一是結合學校實施學生素質等級證書制度,在初一、二實行地理結業證書,高一實行會考證書制度,由學校統一組織機構每年評價一次,實行等級晉升,畢業時取其最高等級記入證書內,作為畢業和升學的依據;二是對學習質量采用以“筆試+品試+操作”為形式,以“知識+能力+品德”為內容的方法,進行全面評價以健全學生的文化科學素養;三是減少相對評價,加強個人橫向比較,以進步獎為獎勵主體,激勵學生奮發上進;四是設立促進學生個性素質發展的評估體系,設置各種單項獎勵,如地理板報獎、天氣預報獎、礦大標本制作獎、天象觀測獎、科技小論文獎、社會調查成果獎、家鄉建設建議獎等,鼓勵學生在能夠上進的領域里脫穎而出
1臨床實踐與醫學理論相結合
促使學生做好相關內容的預習。這種模式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處在臨床醫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臨床病例討論,并注意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內容。通過學生預先準備,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討論,最后教師針對病例特點及學生在討論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以加強學生對臨床病例的認識。這種轉換是學生由被動性學習向主動性學習轉變,從機械性學習向思考性學習轉變,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通過“臨床路徑”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臨床路徑”是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是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并縮短療程、降低成本[2]。在臨床實踐教學中,學生應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內容,了解患者入院后應采取的主要診療活動,重點醫囑(包括長期醫囑、臨時醫囑)、主要護理工作及病程記錄等。使學生主動建立臨床動態思維,對學生醫學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加強實踐基地建設保障臨床教學質量甘肅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甘肅省中醫院)、甘肅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共有1500張床位,病源豐富,可以滿足本專業臨床見習與實習的需求,為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中西醫臨床人才提供了臨床實踐的基本保障。目前本專業還與甘肅省人民醫院、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成為我院的臨床教學培訓基地,為本專業的臨床實踐教學提供了有效支撐。使學生快速地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和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2臨床實踐教學與臨床思維培養相結合
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臨床資料。通過臨床實踐的啟發、引導,逐步建立用一種疾病解釋多種臨床表現的一元化疾病原則;用最新的發病率和疾病譜觀點選擇疾病;先器質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優先考慮可治性疾病,再考慮不可治疾病等臨床診斷原則[3]。不斷提高臨床思維水平和運用臨床思維的能力。臨床實踐與科研訓練相結合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為目標,讓學生經歷選題、文獻檢索、課題設計、如何進行課題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分析、課題具體實施和總結等具體科研步驟。臨床實踐與科研訓練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醫學生科研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提倡醫學生早期接觸科研活動,逐步加強科研實踐能力[4]。
3滲透人文社會科學思想
在學生進入臨床前夕,邀請知名醫學專家相繼開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實習醫生”的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自身的責任和義務;通過開展醫、患溝通模擬,讓學生進行“醫”、“患”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引導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文宗旨。通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培養本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個性,通過人文素養的內化過程,學會從一個更富有人性意義的層面上來理解醫學的意義,學會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和社會責任[5]。加強臨床技能考核進一步提高臨床教學質量自2010年起,在畢業論文答辯的基礎上,對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增加臨床技能考核,參照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核方式,對2010~2011屆434名畢業生臨床技能考核。2011屆總評成績高于2010屆,2011屆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績較2010屆提高了1.44分,2011屆專升本平均成績較2010屆提高了2.04分,同屆畢業生專升本學生考核成績高于普通本科生。雖然該考核方式仍有諸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但加強臨床技能考核,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也增加了學習的動力,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以考促學,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目的。
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是今年檢察機關的一件大事,是一項全局性的工作。筆者認為,基層檢察院要在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邊學習、邊實踐、邊排查、邊整改,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檢察隊伍。
針對“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進行學習,圍繞“服務作表率、合力促發展”進行討論,開展“心系群眾、執法為民”大實踐
始終堅持法律監督屬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把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作為履行檢察職能、服務發展大局的重要體現,自覺立足本職崗位,深入踐行執法為民。
深入開展檢察人員群眾觀念再教育。組織干警開展“如此做好群眾工作”大討論,引導廣大干警在此基礎上,制定服務群眾的工作意見。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檢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把執法辦案的過程轉變為服務群眾的過程,真正做到“民有所思、我有所知;民有所需,我有所幫;民有所憂,我有所為”。
深入開展青年干警掛職鍛煉工作。金壇市檢察院下派青年干警到基層掛職鍛煉,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的做法,得到了省院領導和市委領導的充分肯定,我們將通過完善務實有效的制度規定,有選擇地在鄉鎮設立實踐基地,讓新進干警有計劃、分批次地掛職鍛煉,促進青年干警了解基層、熟悉基層、服務基層,提升青年干警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使青年干警鍛煉一次、受益一生。
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密切關注群眾需求,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的社會治安問題、最關切的權益保障問題、最關注的公平正義問題,加大法律監督力度,嚴肅查辦民生領域職務犯罪,依法監督糾正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
以開展“集中下訪、走訪年”活動為載體,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對近年來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鄉鎮、村、社區進行疏理分析,檢察長帶隊下訪,深入基層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預防新矛盾,進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達訴求、及時有效解決問題的社會環境,實現檢察機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良性互動,加強對群眾工作的研究、規劃、部署和推動。
針對“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進行學習,圍繞“為什么從檢、為什么奮斗”進行討論,開展“崗位練兵、提升能力”大實踐
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做人民滿意的檢察干警”為主題,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激發干警愛崗敬業的熱情,樹立干警勇于奉獻的精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入踐行“四個帶頭、八個一”,即班子成員“帶頭學習、帶頭轉變作風、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正視存在問題”的“四個帶頭”和黨組成員“提出一個工作上臺階的意見、抓出一項特色亮點工作、支持出庭公訴一個案件、每月確定一項重點工作、每月召開一次分管工作推進會、每月與分管部門干警談一次心、每月到分管部門辦公一天”的“八個一”。評選表彰典型。通過評選表彰“公正廉潔執法之星”、“爭先創優標兵”等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大力開展選樹身邊先進典型活動,進一步凝聚檢心、弘揚正氣、鼓舞士氣。比學趕超先進。充分發揮先進檢察院、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學習身邊典型、學習《政法群英錄》、《檢察英模風采錄》教育讀本、撰寫心得體會、圍繞“如何爭先創優”開展座談討論等,引導檢察人員對照先進,找差距,明確努力方向,進一步掀起比學趕超先進的熱潮。
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組織檢察人員執法規范輪訓,按照高檢院《關于認真學習貫徹〈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版)〉的通知》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好檢察人員執法規范輪訓。組織干警參加全省、全市業務技能競賽,通過百庭考核、析案明理、實務調研、優秀法律文書評比等活動,加大對年輕干警教育、培訓、鍛煉力度,培養各類既有理論功底更具實踐經驗的檢察人才。
針對“堅持從嚴治檢、公正廉潔執法”進行學習,圍繞“加強作風建設、強化自身監督”進行討論,開展“修身養德、廉潔奉公”大實踐
按照為民、務實、清廉、高效、人民滿意的要求,以治理庸、懶、散、躁問題為著力點,強化自身監督、深化作風建設,進一步提能力、增效率、正風氣,塑造檢察機關良好的執法形象。把治理庸、懶、散、躁問題作為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建設的著力點,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效能建設配套措施,規范檢察人員的行為,以規范促公正,以規范促廉潔;改進機關作風,健全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和各項制度,加強考核管理。按照“四個一律”的要求和從嚴治檢的各項紀律規定,嚴肅查處檢察人員違紀違法問題;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常態化管理,把“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檢察機關自身反腐倡廉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隊伍建設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密切跟蹤工作進度,切實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強化四種能力 當群眾貼心人
當前,全黨正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其實質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同時,教育實踐活動還提出了提高群眾工作應具備“四個方面能力”,即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能力;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能力;宣傳群眾、組織群眾能力。
一、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能力。強化調查研究在工作創新和服務群眾中的基礎性地位,完善群眾工作調研機制。一是勤下基層多調研。要真正深入群眾,而不能把下基層作為一種例行公事,甚至是擺樣子。要掌握調查研究的一般規律,遵循正確的方法步驟,圍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切實提高調查研究工作的質量。二是勤聽民意多思考。深入群眾,就是要真正與最基層的群眾接觸,看問題,聽不同的聲音。在與群眾拉家常、聊心事中掌握基層實情。三是勤動筆頭多總結。對調研的情況認真總結,寫出對策性、針對性強的高質量調研報告,總結出適合基層的工作方法。
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對于年輕同志來說,這方面的能力主要還是要體現在學習力上。歌德說:“人不只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可見,不斷的學習對于我們青年的成長是何等的重要。年輕干部更是要將學習作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牢記學習的重要性。一是政治理論的學習。認真學習黨的最新理論精神,利用聽講座輔導學、看書籍個人學等形式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黨的群眾路線相關文獻、論述,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堅定政治立場。二是業務知識的學習。作為紀檢監察年輕干部,要認真學習上級紀委有關文件、會議等精神,經常翻閱紀檢監察工作相關書籍、報刊,強化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為更好服務群眾做好業務準備。三是工作方法的學習。注重向領導、同事學習,不斷優化工作方法。以出色等式為指導,做到勤學善思,提高工作表現力。
三、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能力。總理那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標準”,再次將群眾觀點、群眾觀念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抓好機制建設。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必須切實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二是做好“三民”走訪。開展以“增進與百姓的感情、增強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與百姓的距離”為主要內容的“走親連心”活動。除認真落實“四必到、五必做、六必聯”外,委局要求領導干部和各室參加一次聯系鎮、街道村監會主任例會,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包案解決一起疑難信訪件;收集一批民情意見,在聯村(社區)、聯戶、聯企業中解民情、解民憂、解民困。三是聽好群眾意見。采取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網絡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同時,在廉潔海寧網站上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了解群眾對我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建議。
四、宣傳群眾、組織群眾能力。一是學習領會政策。要向群眾宣傳政策,首先自己要懂政策,要認真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要緊緊圍繞中心任務和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特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是樹立自身形象。組織群眾,就是要求黨員干部不僅要通過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感化群眾,更要以優秀的品德修養、過硬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公仆形象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三是注意工作方法。鄧小平曾說過“只要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眾講清楚,就能得到群眾的同情和諒解,再大的困難也是能夠克服的”。服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證,關鍵是一個“實”字。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把黨的群眾路線及各項政策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就是最大的群眾滿意。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只有在工作和學習中加倍努力,主動貼近群眾,為民辦實事,才能與群眾感情更深、距離更近、百姓在心中的份量才會更重。(編輯:圓圓)
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全國“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城鄉廣泛開展,這是貫徹中央20__年8號文件,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舉措;也是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的良好平臺,這次實踐活動成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亮點,有力地促進家庭教育工作的提高和發展。
一、“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現實性。“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加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素質教育,堅持“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性。“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體現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徑,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體性,突出了對廣大家長的素質要求;同時也把家庭,特別是家長的教育作為育人工程的前提。從而營造了學習型家庭的良好氛圍,達到兩代人學習,兩代人提高,兩代人雙贏的效果。
(三)社會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主題鮮明、要求明確。這項活動不是一般的創先達標活動,標準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準則為依據,普通家長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動計劃,從而促進社會群體的進步,這一活動抓住宣傳、教育、實踐三個環節,能夠得到廣大家庭的積極參與。
(四)創新性。“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創新。這一活動與“六個一”工程、“五小”活動結合在一起,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果。“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還為家長學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長學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時,拓寬了企業家長學校、新市民家長學校、流動人口家庭學校的空間。
(五)指導性。家庭教育工作經過20多年努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知識健全、理念更新、宣傳普及等方面都有了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引起關注:社會的炒作、商業化的運作、家庭教育誤區也還困擾著家庭教育?!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個適合廣大家長教育實踐的良好平臺,對指導家長科學教子,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差距
“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由于我國的地區、城鄉、職業等諸多生存狀況不同,也造成了明顯的差異,制約著這項活動的發展,表現出這項活動的不平衡性和間斷性。
(一)認識差距?!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問題,缺乏廣泛宣傳。不少群眾、不少家長還不甚或不了解“雙合格”的活動要求。有些地方這項實踐活動還僅限于婦聯組織實施落實。黨委、政府部門還沒有將這項活動與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學習型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缺乏應有的重視。
(二)城鄉差距?!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城市開展較為廣泛,在農村卻不盡人意。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約有六成家長外出打工,這些為父母者,迫于生計基本上或完成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給兒童衣食上照顧。一些農村除貧困外,受到重男輕女和讀書無用論影響,使兒童、特別是女童輟學,家庭教育出現弱化或虛化現象。由于農村基層干部的壓縮,有些農村村一級婦聯組織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成了空中樓閣。
(三)實踐差距。“教無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異,它只能有普遍的認知規律,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近來,由于媒體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簡單化、教條化的趨勢。如媒體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狀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學。我們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導所有的家庭,成為教育兒童一成不變的模式。
(四)理論差距。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論呈多元化態勢,也不乏商業運作,有意作秀,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理論“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協議書”等等。這里在有的僅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論目前還存在著“老方法不靈,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讓家長有普遍的認同感就要建立科學的理論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斷章取義,使家長處于難辯真偽,無所適從的境地。
(五)家長差距。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家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現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流動人口兒童家庭、特困兒童家庭等,這些家庭在一些地區約占兒童家庭總數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兒童更需要關愛,一些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或母愛,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計,兒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條件。一些失去雙親的家庭,有的與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據;有的與叔叔等親戚生活,受到歧視等等,更談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特點缺乏足夠重視,這些捧出來的兒童往往感情脆弱,經不起挫折。
(六)兩種教育差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應對,始終對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戰。應該說: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兩種教育,素質教育更側重人的德與才的培養,而應試教育注重識記、理解力的培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目前,兒童學習沒有徹底減負,過重的升學負擔使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顯得蒼白 無力。
三、開展“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點嘗試
我們運用科學的“雙合格”教育實踐活動家長、兒童測試表,提高兩代人素質。《測試表》中內容以自評為主。在檢測中,找出不足,接受評比。測試表中的要求覆蓋了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部內容,提出了“雙合格”的基本要求,其中絕大部分內容是家長、兒童能夠做到的,因此,它不是一般的評優創先條件,而是做合格家長、合格小公民的基本條件。我們通過在廣大家庭中運用推廣,使這項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
1、案例違景
職業教育必需走校企合作之路早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鳴。二00五年《國務院關于鼎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抉擇》中明確提出:“要鼎力推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育模式,逐漸樹立以及完美半工半讀軌制?!表攳弻嵙曈善髽I、學校、學生3方介入,擁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擴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色,是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首要體現。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二00七年起,以電子商務專業為突破口,履行教學性頂崗實習并獲得了較大成效,博得了企業、家長以及學生的贊譽,電子商務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示范專業。
2、案例的內容及成效
依據市場調研分析,學??隙?年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3個主要就業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以及電子商務營銷。繚繞這3個就業方向,在第四~七學期各支配兩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到超市、物流、商務、網絡等公司進行教學性頂崗實習。實習內容主要是與專業對于應的職業崗位的輪崗見習。在實習以前,學校與企業共同約定實習規劃,包含崗位培訓規劃、指點師傅職責、實習工作考查方案、學生分組輪崗支配等內容。實習期間,學校派出指點教師不按期到各實習企業了解學生情況,調和解決實習中的問題。同時,企業有專人負責實習工作,并為每一組學生配備了指點師傅。實習收場時,企業給每一位學生從出勤、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服務態度、工作質量、職場抗壓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第八學期,學生結合前期實習情況以及個人興致,在教師指點下明確未來的就業崗位,進行強化訓練。第九、一0學期,通過雙向選擇進行就業性頂崗實習。畢業時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正式員工。教學性頂崗實習收場后,學生普遍反應優良。良多學生當初選擇專業是聽從家長的支配或者初中班主任的舉薦。不少學生根本弄不清這個專業將來要干什,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到企業1實踐,他們發現知識不夠、能力欠缺,需要“惡補”。老師們普遍反應他們回校后學習的踴躍性更高了,更愿意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流動了。同時,展開教學性頂崗實習有益于學生了解專業內涵以及企業崗位的請求,了解本身的興致以及特長,并據此選擇合適自己的職業方向,加以針對于性地學習以及提高。實結中,有學生說:“實習讓我看到了與學校不1樣之處,認識到這是1個競爭劇烈的時期。通過選擇不同的實習單位,我但愿找到自己最感興致也最合適的職業道路。
3、案例的啟示與思考
教學性頂崗實習獲得較大勝利,源自下列因素:1是合作企業高度注重學生實習工作。企業負責人親身介入實習規劃的制定,并支配專門部門以及人員負責具體工作,還給予實習學生適量的實習費以及午飯補貼。2是商貿類企業的崗位技巧相對于請求不高。學生通過必定的培訓,在師傅的指點下能很快上崗。同時,企業在某些特定時段,如周末、節假日等用工需求量較大,臨時招工不便,接管學生實習可以部份解決這些難題,因而樂意接管學生進行教學性頂崗實習。3是學生及家長對于教學性頂崗實習能理解并給予支撐。由于選擇了該專業象征著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以外,還必需具備市場調查、與客戶交換溝通等方面的技能與能力,而這些技能與能力需要在課堂以外經由屢次實踐磨煉才能逐漸累積以及提高,教學性頂崗實習恰是加強實踐鍛煉的有效途徑。4是學校選擇的合作企業大多位于學校周邊地區,交通便利,住宿以及走讀學生上下班利便,家長不需操心孩子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教學性頂崗實習相符目前職業教育的方向,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人材培育擁有10分首要的意義。1是有助于學生選擇職業方向;2是校企雙方通過合作可以共同增進學生發展;3是可以達成學校、企業以及學生3贏局面。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學性頂崗實習要獲得實效,最癥結的是在落實進程中,作為施行主體的企業、學校、學生3方都要正確認識頂崗實習的首要性,并切實實行應盡職責,承當相應工作任務。
4、政策建議
1是要盡快樹立職業教育新體制,調動企業介入職業教育的踴躍性。要樹立各級政府職責明確、各部門親密配合、社會各方共同介入的職業教育新體制,立異政府、行業、企業、社會集團以及個人共同介入辦學的多元化辦學模式。2是應科學設計實習流程,將教學滲入到頂崗實習進程中。學校應答頂崗實習的全進程進行系統設計,制定好實習規劃,讓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能學到在學校學不到的技巧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立異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共同增進學生道德素質、職業素質、技巧素質的培育模式。3是要加大輿論宣揚 ,引導家長以及學生正確理解聘業教育的內涵。應著力營建社會輿論氛圍,鼎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認知度,使家長以及學生認識到,走進車間是職業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增進學生成才的必經之路。要通過教學性頂崗實習讓學生提早感受競爭劇烈的企業環境,熟識崗位規則,了解企業文化,及時轉變學生以及企業員工的角色,主動學習企業文化以及精神,適應企業的環境以及請求。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規模擴大,質量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教學質量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問題,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有所欠缺,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變革,這已經在高等教育領域達成了共識。
實踐教學環節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關鍵,對于繼續教育,尤其如此。繼續教育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們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希望獲得技能方面的訓練和提升,因此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顯得更為重要,關系到培養質量。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繼續教育經管類主干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而根據目前各高校該專業開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來看,存在實踐教學嚴重不足、教學方式和手段落后的問題。因此,繼續教育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怎樣定位?如何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如何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本文以重慶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探討這個問題,并提出適應新的社會需求、以加強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學院和專業概況
重慶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重慶大學直屬二級學院,是重慶大學各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以及高層次繼續教育的歸口管理部門和辦學實體,系重慶市成人高等教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和雄厚的師資力量,校園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正式在職教師40人。
學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形成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業余、函授)、自學考試、非學歷培訓等辦學形式,設有理、工、文、管、藝等多學科30多個本科和??茖I,在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建有14個函授站。學院現有在冊成教、自考、應用本科學生約2萬人。學院還設有“重慶大學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重慶大學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中心”、“重慶大學西永微電子研究院集成電路設計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每年有5,000余人在學校接受高層次繼續教育。近十年來,已為社會輸送成教、自考本畢業生5萬余人,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培訓學員4萬余人。
工商管理專業是學院管理類學科的主干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現代管理理論知識,系統掌握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具有企業綜合管理的基本素養和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專業特色是適應面廣,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可以同時通過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可獲項目管理師資格證書、助理職業經理人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人力資源師證書、秘書、資產評估師、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證券業從業資格等證書。
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包括高中起點本科、??破瘘c本科、高中起點??迫齻€教學層次,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培養體系,共12個教學班,目前在校人數500人;每年畢業200人,招生200人。畢業后學生均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專業特點分析。工商管理專業是學院的老專業,優勢專業,生源基礎深厚,其專業特點如下:
1、大專業,招生規模大,每年在讀各種層次學生人數均保持在400~500人左右。
2、教學層次豐富,包括高起本、專升本、高起專三個層次。
3、本專業大部分在讀學生都同時從事工商管理類工作,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能力,不少學生已經承擔企業中高層管理工作,學習興趣濃厚,對教學內容、方式要求較高,尤其是實踐環節。
4、工商管理專業可以同MBA等專業碩士相連接,我院每屆畢業生都有不等人數繼續攻讀MBA,而MBA對實訓環節要求較高。
5、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
因此,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型應用性人才,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
(二)實踐教學環節現狀分析。目前,在本專業的實踐環節學時設置上,現狀如下:
據統計,工商管理專升本層次學制2.5年,其中理論課時752學時(不含自學學時,下同),而實踐教學環節共12周,以課程大作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主,按1周12學時計,約144學時,與理論學時的比例是1∶5;高起本層次學制5年,理論教學學時1,994,實踐教學環節26周,約312學時,也以課程大作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主,與理論學時的比例為1∶6。高起專層次是2012年才開設的專業,學制2.5年,根據新制定的計劃,理論學時為950,實踐教學環節共計15周,約180學時,與理論學時的比例為1∶5.2。
(三)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v觀近幾年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和教學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存在一些問題:
1、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目標是以職業培訓、技能訓練為主,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繼續教育學院學生90%以上為在職學習,從近幾年的反饋和調查來看,學生除了要求系統性地學習相關專業基礎理論,更注重職業培訓和技能訓練,這就決定了繼續教育應該以技能訓練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增強其在工作中的競爭力。但目前學院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
2、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單一。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大作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主,而案例教學、管理實踐、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新方式和手段較少運用,不能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環節訓練薄弱,案例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課程論文等比重太低,不符合繼續教育和工商管理的特點。目前的教學體系是大大偏重于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比例過大,實踐教學比例過小,各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基本上為理論教學學時的1/5~1/6。根據國內外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的情況看,與理論教學學時比較合理的比例是1∶3~1∶2之間,而學院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實踐教學環節嚴重偏低,這不符合繼續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讀學生中進行廣泛調查,選擇樣本涵蓋三個層次,每個年級,調查樣本數為150人次,獲得有效的問卷124份。調查結果顯示:①在目前開設課程中,70%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環節課時偏少,應該增強;②有80%以上的學生想得到更多的應用性技能訓練;③在目前開設課程中,更多地希望獲得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訓練和學習,而這些課程是實踐性要求最高的課程;④在實踐教學方式中,50%以上的學生偏向于課程大作業與實訓、管理實驗、案例分析與討論、社會調查,尤其對管理實驗和案例教學感興趣,而對畢業論文普遍認為難度太高,希望能降低。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亟待改革。
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社會新發展的要求,體現繼續教育的特點,辦出自己的特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都亟待改革;鑒于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以及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實踐環節是教學改革中的最重要一環,實踐環節必須增強。
三、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方案
(一)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目標、方向和原則。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將理論課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通過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帶動學生進一步溫故理論知識和認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理論知識;通過課程討論、大作業和實訓、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教”與“練”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也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更能適應社會,動手能力更強,更具職場競爭力。
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原則是“突出崗位,結合證書,注重實訓”。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和專業崗位要求,與專業崗位緊密相關,減少重復性實訓;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實訓課程,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繼續教育應用性教學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在具體實施時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崗位,體現崗位要求與特點;同時,實踐教學可以與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比如項目管理師資格證書、助理職業經理人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人力資源師證書、秘書等資格證書,這樣把教學與學生的職業前景掛鉤,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實踐教學方式包括集中性實踐教學和專業性實踐教學兩方面。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般指需要單獨開設一門課程,設置獨立的課時、學分、教學大綱、課程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包括社會調查、管理實踐、模擬實驗、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式。工商管理專業的集中性實踐環節必須具有專業特色,活動內容應當在經營決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生產運作管理、財務管理、投資計劃和管理等范圍內。
專業性實踐教學指不需要單獨開設課程,包含在其他專業課程之中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大作業、課程實訓、案例分析與討論等。
1、管理實踐。是指學生實地從事一項管理、營銷實踐活動,也可以是進行一項模擬實踐活動,類型可以是市場分析、制定商業計劃、進行市場分析或營銷策劃、推銷或談判等。學院在這方面比較薄弱,應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和需要,積極建立和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為圓滿完成管理實踐創造有利條件。
2、模擬實驗。當前企業實際運作中,越來越多地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學院可以搭建一些管理系統平臺,構建一個樣本企業的動態經營模擬平臺,學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參與到企業的各種活動中去,完成其選定的一項任務。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通過參與平臺的運作,幫助學生模擬訓練,使他們在模擬中體會并學習企業運營管理知識,提前了解企業運營環節,熟悉企業業務流程,不需要到企業就可以直觀地熟悉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增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實施時,可以選用以下管理軟件:(1)用友T3人事通(人力資源管理軟件);(2)用友ERP企業沙盤模擬;(3)用友軟件— 物流管理模塊;(4)用友財務總賬模塊T3;(5)廣發證券模擬投資系統。
3、案例分析與討論。工商管理專業中案例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置身真實案例的環境,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經營問題,有利于提高其學習興趣,鍛煉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在專業課程中,均應安排相應的案例分析環節和課時。
4、課程大作業、實訓實驗。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均應安排相應的課程大作業或實訓實驗。在形式上可靈活處理,可以單獨安排學時,也可以在理論教學中隨機安排,或是留作課后作業,甚至作為課程考試的內容。
5、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
(三)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置方案。根據上述實踐教學改革原則和依托平臺,以高中起點本科層次為例,工商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上建議做如下安排,見表1。(表1)專科和專升本層次可以學制和課程設置情況酌情削減。方案考慮到了課程之間的內容承接性和協調,以及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訓??偣布s580學時,與理論教學的比例約為1∶3。
四、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建議
一個科學合理、完整全面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統籌規劃和安排,才能保證實踐教學體系的切實履行,保證達到預定的效果,為此提出以下的建議:
1、充分重視,建立完善、科學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要多方面學習各種先進的管理經驗,補充和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如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管理集中性實踐教學,可以掛靠教務科;實踐教學各課程任課教師需要制定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和《考核辦法》,以及相應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和細則,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時間、教學場地及教學進程,明確專人指導、專人負責;加強實踐教學過程控制,確保實踐性教學計劃的實施和保證教學質量。
2、加強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結構合理、富有奉獻精神和較高層次的教師隊伍是實踐教學質量控制的關鍵。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要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高尚的師德和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應加大力度對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逐步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
3、在具體課程的安排上。對于集中性實踐教學,應單獨設置一門課程,設置單獨的學時、學分;同時,鼓勵授課教師增加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和學時,尤其是各專業課程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課程大作業和實訓。
4、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效果,建議增加投入,建設專門的管理模擬實驗室,配備相應軟件。如會計模擬實驗室、ERP實驗室、證券投資模擬系統、電子商務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實驗室等;同時建立一些固定的實習基地,便于學生進行認知與專業實習。
5、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教學學習的積極性,學院可以把實踐教學和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實踐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格考試的實訓部分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并組織學生參加資格考試。
五、結束語
考慮到繼續教育層次的定位以及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是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大方向,工商管理專業存在實踐教學學時偏低、教學方式和手段落后的問題,亟須改革。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社會調查、管理實踐、模擬實驗、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案例討論與分析等,應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靈活采用。在課程和學時具體設置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學時比例一般為1:3左右較為合理。同時,可以把實踐教學和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實踐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格考試的實訓部分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師資配置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影響實踐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應加大力度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
論文還存在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地方:1、由于條件所限,所列的實踐教學方式并沒有一一進行嘗試和實踐,有些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實際效果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2、受教學運行體制以及專業教學計劃的限制,實踐教學體系的方案并沒有完全和學院教務的課程設置和安排接軌,因此在具體課程和時間的安排上,可能會發生一定的沖突,這有待進一步的調整和細化
對于教育理論的本質我是這樣理解的,教育理論的本質就是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理論化的計劃,對于課堂內容合理的安排,對于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設想到然后在書面上進行記錄,對于課堂上的各種狀況,運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教學積累的方法去設想其解決方法并將其記錄在書面上作為課堂實踐的備用方案。
一、教育理論的基本特性
教育理論的實質是通過一些教育的發展的概念、教育的主觀判斷或者是對教育的各種命題,通過運用一定的推理以及各種形式構成的關于教育問題的相對比較系統性的概括。教育理論具有這樣三個基本的特征點:
第一,教育理論是由教育概念、教育想法一些對教育理論的命題以及推理構成的。因為任何教育理論都是通過概念、主觀的想法或判斷等基本的思想方法來組成的,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教育概念、教育想法,只是對教育方法籠統概括,即使是正規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論,而只是對教育出現的現象的各類看法。
第二,教育理論是對教育本質或教育課堂的大體的概括。教育理論在實質上超越于課堂上實際的狀況與現實的,盡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種概括的體系,但是它在內容上是一書面的形式來敘述教育實踐和經驗的,而不是對教育實踐和現象的直接看法,而是間接的書面的抽象的大體的反映。
第三,教育理論具有整體性,連貫性。單個的教育概念或教育想法,不會通過一定的思想上的邏輯形式,不能形成一定的整體性、連貫性,也不能形成教育理論,即使它是對教育實踐與教育實施的系統性的反應,那也許只是一種通過四面八方組織的一些各種教育的想法或教育的概括。
二、教育理論中應注意到的問題
首先,教育理論對于我們教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這樣才會投入十分的精力去設想教育理論的方方面面。如今,教育發展越來越重要了,教育理論對于教師來講是教育實踐的發展也是對課堂教育質量的保證。意識教育理論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人的主觀是意識想法得到了重視,行動上才會得到相應付出,人們的行動往往會受思想上的支配,只有思想上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行動上才會為之付出相應的努力。
其次,教師對于教育理論要做好設想,對于課堂實踐的內容進行各方面的設想,這樣,教師想要傳授的知識才會相對順利的讓學生接受。設想教育理論的時候在注意把課堂上能發生的各種狀況都要想到,并將其在書面上作好記錄,以備不時之須。例如,教師應該做到的是把備課內容背得滾瓜亂熟,這樣在課堂上才有可能更深層次的發揮,盡可能多的給學生講一些別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填充學生們的知識面。課堂上,學生們往往會針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問題,而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準備教案,這也體現出了教育理論的重要性,將教育理論記錄在書面上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把教育理論記錄下來對任課教師來講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
三、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作用
教育實踐是教育理論的體現,是對教育理論的反應,教育理論的好壞可以通過教育實踐來反應出來,所以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二者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生相依的。在現在的教育觀念看來,教育理論不僅僅是古板的課堂教育了,而是向著創新課堂的發展,這樣看來教育理論的好壞,決定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有創新課堂的形成,學生們新型課堂的成立,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理論都占著非常大的比重。教育理論對于教學實踐的重要性也是不明而喻的,只有把教育理論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實現教育實踐,因為教育實踐是教育理論系統性的體現,把教育理論的條條框框都想到,教育實踐也會進行的相對順利一些,教育實踐就是教育理論實施的舞臺,只有把舞臺組建的金碧輝煌,才會吸引學生們的眼球,讓課堂上的45分鐘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理論就是組建舞臺的材料,只有充分的利用這些材料,舞臺才會被裝飾的氣勢宏偉,學生們才會在這樣的氣氛與環境中目不轉睛的盯著教師表演的內容,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
針對于教學來說,教學理論對于教學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應對課堂上的各種突發狀況,因為對于課堂上會發生什么突發狀況是誰都無法設想到的,所以,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對課堂實踐也是很有幫助的,對教師課堂內容的完成與課堂質量的保證也是必要的。對于課堂實踐的本質我的看法是,課堂實踐的本質就是課堂上的45分鐘,而教師要充分運用課堂上的這45分鐘,把教師想要講授的知識講給同學聽,還要解答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疑問,讓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內真正能夠學到知識,得到收獲。課堂實踐,對于一個好的教師來講,是充分展現自己實力的課堂,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在短短的課堂實踐45分鐘內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把自己的教育理論的想法在課堂實踐展現出來。那么,這樣的一個課堂對于教師來講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天地,對于學生來講是吸取知識的天地。教師就好比是廣闊的藍天,學生就是在藍天上翱翔的鳥兒,鳥兒之所以能夠豐富羽翼展翅自由翱翔,是因為老師知識的灌輸讓他們有強壯的翅膀可以暢游于藍天之中。
上述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了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教育理論是教育改革后,教育創新實現的重要的因素,同時也對教育實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好比魚離不開水一樣,要想教育實踐進行的順利與輝煌也同樣離不開教育理論的幫助。只有二者相互幫助,相互扶持才可以把教育事業推向美好的明天,才可以讓教育事業的創新得到完善,同時,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2010年3月威寧縣縣委書記楊興友在教育工作會議上針對全縣德育現狀,要求全縣開展“五心教育”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三生、四愛、五心、五好”等德育和法制教育內容。
新課改和新課標理念要求歷史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學生品德的場所。充分挖掘歷史素材,寓德育和法制教育于歷史教學中,培養出德才兼備,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懂法制和身心健全的現代型人才,是今天學校教育當務之急。
歷史學科貫穿古今中外,涉及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領域,挖掘歷史素材,寓德育和法制教育于歷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歷史課德育德育優勢。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文化等歷史素材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德主刑輔、為政以德和以德服人”的治國思想,“利民、富民、愛民和惜民”的民本思想,“忠、信、仁、義、禮、義、廉、恥”的道德規范思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和“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主義思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立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格意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要有那股不甘落后的天生傲氣”的積極進取精神,“制天命而用之”、“小國寡民、清靜無為也,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的和諧社會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博愛平等教育思想等,這些中外歷史文化中德育精髓,充分體現出先賢哲人的超群智慧和德行操守。灼古照今,對當前和今后學生德育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三生(生命、生存,生活)
人的一生一定要去過三個地方:一去過醫院,才明白健康的重要;二去過監獄,才曉得自由重要;三去過殯儀館,才領悟“活著真好”,生命只有一次。通過《鴉片戰爭》學習,讓學生知道吸食的危害,明白“拒絕、規勸他人吸食,從我做起”和“反對邪教,不迷信,信科學”的道理。在歷史課堂透過歷史事件和人物宣講“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全班同學都是兄弟姐妹”,“中華燦爛的五千年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要求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和諧的班集體。在《昌盛的秦漢文化二》中,講解司馬遷在遭到恥辱刑罰后忍辱負重,以堅強的意志最終寫就《史記》,完成父親的遺愿,名垂千古,彪炳史冊,讓學生領悟司馬遷面對挫折,不幸和苦難選擇的不是退縮氣餒自殘,而是珍惜生命,學會生存,懂得生活。
二、四愛(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師長)和五心(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
1.挖掘歷史科素材,寓德育于歷史課
“忘記歷史,就是意味著背叛”,中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黃金時期。歷史學科可以通過歷史英雄人物,歷史事件滲透“四愛”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屈原縱身跳入奔流直前的汨羅江、文天祥抱著小皇帝投入洶涌波濤的大海、鄧世昌與日艦同歸于盡、錢學森放棄了高薪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懷抱、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切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等都是鮮活的愛國主義題材。歷史課上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沖出亞馬遜》《錢學森》《仰望天空》《開國大典》等愛國影片,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影片中,教師運用歷史知識給學生解說影片,學生認真寫觀后感。要求學生會唱幾首愛國歌曲,比如《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等。明白國歌國旗國徽的含義,舉辦“知我中華,愛我中華”歷史課讀書會等等,使德育“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使學生身為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2.挖掘鄉土歷史教材,親近德育環境
利用鄉土歷史讓學生知道我們威寧縣情,了解家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理環境等,強化鄉土歷史認識。開展“祖國好,家鄉美”主題班會活動,落實“愛家鄉,愛學校”演講和書法比賽,出好黑板報,列舉家鄉和學校歷史上名人及其事件,唱幾曲家鄉歌曲,寫幾篇頌家鄉散文,帶領學生參觀石門坎柏格里傳教遺址,讓學生知道柏格里在石門坎“豐功偉績”。組織學雷鋒活動,到養老院送祝福,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等,使學生明白“愛心獻給社會”內涵。帶領學生參觀馬擺大山、百草坪等景區,陶冶情操,增強愛家鄉,愛學校情感,深化為家鄉,愛學校動力。
三、五好(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知興衰和得失。中國現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面對民族危機,各階層有識之士奮起反抗,尋找救國救民之路;地主階級“洋務運動”,資產階級“”和“辛亥革命”都宣布他們選擇的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機。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人民成為當家做主的主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說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四、法制教育
依法治國是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馬加爵事件、望安事件等都體現了一部分學生是法盲,把學生培養成知法、懂法、用法的人,也成為教育緊迫任務之一。歷史科要充分運用得天獨厚優勢滲透法制教育。在上《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中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時,可以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讓學生有意無意間通過歷史學科學習到相關法律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只要廣大教師堅持在歷史學科中滲透“三生、四愛、五心、五好、法制”德育教 育,一定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才。
教育文化建設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亦是以人為本的時代。以育人育才為根本任務的學校教育,應樹立何種教育理念,建造怎樣的文化氛圍,倡導什么樣文化精神,不僅關呼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反映著時代的要求與精神。面對如今滾滾的經濟大潮沖擊和基礎教育階段日趨嚴重的升學教育壓力,不少學校在夾縫的艱難生存環境中大有“棄育唯升”的勢頭;家長、學生也越來越顯著地表現出一切“唯分數是瞻”的傾向。因而便出現了子女弒父母、室友自相殘、博士不知禮,無德便是錢的社會變態現象。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聯合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重新修改和頒發了《中小學生守則》及《中學生行為規范》、《小學生行為規范》等一系列文件。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亦重點強調:要以人為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力求在現代教育中突出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全面發展的宗旨。
以人為本就是指在不違背社會群體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為每個個體的發展創設良好氛圍,充分涵養和發掘個體優勢,使其自主發展,不斷凸顯,從而在每個個體都得以充分發展、充分施展的情形,使社會得到推動其前進的各種人才。人是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是動態的,它不可能像生產機器那樣,一經造成便可固定使用,它在發展中成熟,又在成熟中不斷提高,獲得新的發展,如此循環,直至生命終結。所以人文精神的培養注定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學校,應該從戰略的高度著眼,充分利用學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成為人文精神弘揚與實踐的主陣地,而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在課堂教學傳道授業之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
校園文化是一種既體現時代與社會又是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發展環境,它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著不容忽視、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聰明的校長,一所想有作為的學校,無不以注重校園文化為突破口,輻射影響并帶動其它領域,從而實質性地獲得素質教育的全面突破。常規地講,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凸現人文主義就是要將人本思想有機地滲透于這四個方面的建設中。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呵呼人性
我校是一所山區高中,落后的經濟文化注定了教育的滯后和生源思想、文化層次的嚴重不平衡。這種具有濃厚生態特色的教育現狀一方面造成了升學教育的艱難,另一方面更為緊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們一旦落入升學教育的窠臼,那結果勢必是竹籃打水,最終將學校引入死胡同。為此,我們確立了“為學生的一切負責,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明確提出: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口號,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面向全體,針對個體,因材施教,各獲所需的方針,教學中由重學會變為重會學、重樂學,從知識灌輸變為培養能力,從一切為考試變為一切為發展;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構建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教育學生不必為自己因某方面欠缺而沮喪,應該樹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偏就有專;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適時巧妙鼓勵,由自信獲取主動,由自信彌補缺陷,由自信心引向成功。將高中三年教育視為終身教育的根基來對待,不搞急功近利,不妒后人乘涼;只求于生有益,甘為土下根基,既使在一些很細小的環節,也不能舍本逐末,挫傷學生自信,如在學期末的鑒定中,學校明確規定:只給家長通報成績,不排名次;操行評語一律使用第二人稱,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要用客觀的態度,巧妙的方式指出,讓學生在愉悅中受到雕琢,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二、在環境中熏陶,自塑人性。
一所成功的學校,總會伴有一種和諧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不僅具有為學校發展和師生進步提供服務的功用價值,而且具有師生精神需求并為之提供自塑方向的精神價值。我校雖然占地不足30畝,是個典型的袖珍式校園,但我們還是冥思苦想,合理開發,充分發揮每一寸土,每一面墻的育人功能。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氣息的校園建筑群,領之以拔地擎天的狀元柱之后,抱之于綠瓦青磚的“結義畝”古建筑群之懷,玲瓏之中透出的莊重與神圣;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知識殿堂”大型不繡鋼雕塑,不可遏止地讓人遐想未來之輝煌;七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塑像有序環列于教學主樓和東西宿舍樓前。既是諄諄教誨的長者,又像一周次第伴讀的先哲者,讓人頓感古今中外文化,文理史哲精萃在這里匯聚洶涌波濤;教學主樓正面的校訓、東西宿舍樓墻面的四幅醒目標語,既有砥礪意志的勉勵,又有殷殷囑托的教誨,教學門樓的楹聯更是給學生每日的警勉;每個教室里各種特色的班訓既是班級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更透射著學生自我雕琢的追求;懸掛于各室的名言警句、教育、思想、科學等名家的畫像和格言,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時與先哲們進行心靈的對語;室外花草綠樹旁、宿舍過道、床頭、水房、餐廳等等,凡是學生有可能去的地方,我們都因地造語,就景思教,共懸掛張貼各種畫像、警示語三百余條(幅)。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校長、教師的言行是教育,優美整潔的校園也是教育”,我們就力求通過發揮校園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讓學校育人的目標,變成滴滴春雨,化為學生自覺的修養行為。
三、健全規章制度,規范人性。
以人為本,不是拋棄原則,自由發展。人既具有自然屬性,更具有社會屬性,任何廢棄社會屬性,片面追求絕對個性的人本主義,不僅是極其錯誤的,其最終必然會因違背群體發展而失去個性發展的機會。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就是要規范人性,保護人性的健康發展,所以規范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又折射著學校自身的特色,是育人、成人的基本保證。近年來,依據學校實際,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從領導到職工,從教師到學生
,從學生到生活,對凡是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有定性的方向性要求,有定量的業績評估,從德、勤、能、績方面考評教職工,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權衡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校為教工建立檔案,搭建校本業務培訓平臺;班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為學生自主發展查因號脈。通過制度約束,師生的個性發展有了方向不偏倚;通過制度規范,使教工的點滴汗水都能閃出光輝,學生的絲絲進步均可收獲成功的喜悅。
四、開展豐富活動,豐滿人性。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是濃郁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滲透人文關懷的良好契機,隨著當今社會運行節奏的日漸加快,各種競爭日趨激烈。高考升學的沉重負荷,使這些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經受著超乎尋常的壓力。因此,厭學、煩躁、性情怪僻、父子矛盾、母女沖突屢屢出現。人們只埋怨當今孩子難管,卻不知為何難管,老師、家長只體會到自我角色的難當,卻不理解孩子們的苦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尖銳地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脆弱無比的中學生心理,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負荷,他們需要更多的精神撫慰,需要豐富的發泄窗口來予以緩釋和調節。因此,適時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同學們的各種情感需要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和發展,避免各種形式的“異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遵循針對性、全員性、平等性、實效性和導向性原則,即:針對某階段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活動不能只針對局部或個體來舉行,應面向全體,在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學生可自主、平等地參與,不搞厚此薄彼的做法;凡準備要開展的活動,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具體的方案,扎實的過程,不可泛泛而談,似搞非搞,流于形式;所有的活動都務必服務于學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方向,弘揚時代的主旋律。
近年來,我校結合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以及種種困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為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開展了“我為鄉中添光彩、鄉中因我而靚麗”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入手,時刻想到我是一中一分子,不能因我而蒙羞,從而樹立和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人生發展中的社會性;港、澳回歸、十六大召開等每每遇到國家有重大事件之時,我們都不失時機地開展一些系列活動,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培養其關注社會,弘揚時代旋律的意識;每年都舉辦“班級小節目比賽”、“隊列隊形廣播操比賽”、“歌詠比賽”、“書畫大賽”等;兩年一次“校運會”,三年一次“校園文化節”期間還不時穿插各學科自主舉辦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活動;學生自發成立“雛鶯文學社”,定期出刊,并成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學生會成立了紀檢部、學習部、勞衛部等機構,全方位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參觀德育基地,觀看具有針對性的文藝演出和電影等。20__年國慶前夕,我們舉辦了規??涨暗囊浴昂霌P時代旋律,展示青春風采”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園文化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共進行了“大型文藝節目演出”、“綜藝游園”等五大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五彩繽紛的形式,既有師生個性的張揚,亦有集體主義的熏陶;既有啟迪、考驗知識和思維的睿智競賽,又有突出語言、形體的才藝展示;既有反映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的榜樣示范,又有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體驗艱辛的社會實踐模擬……廣大師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包括不少離退休教師也紛紛參與,獻藝展才。我們在幾乎沒有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憑靠師生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使第二屆校園文化節成為本縣歲末最具誘惑力的一個亮點,縣委政府等五大班子的全體領導也都興趣盎然地到場助興,市、縣電視臺多次進行了報道,并制作了專題節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文化氛圍得到空前濃郁,而且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同學們也通過活動既緩解了由于巨大壓力而產生的厭學情緒,更激發了自信和對知識的渴望,這真是關注人文激發自信,濃郁文化推動教學。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方面,而校園文化建設中凸現人文教育,體現人文精神則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趨勢。依照我們的實踐,其體會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盡量回避用行政命令,刻意死板的說教,去影響、改變和培養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想行為和心理情緒等。而應從人性出發,通過創設和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春風化雨般去影響、熏陶、啟迪師生去追求人生之真諦,完善美好人格。只有通過師生在學校提供的環境下,自主發展、自我塑造,才能真正使校園文化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不僅僅是形式,也才能使師生共同進步協調發展而不是徒勞無獲。
工業大學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中央決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稱教育實踐活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按照工信部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部署,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我校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緊密結合中心工作和黨員干部思想實際,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建設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鮮明導向,以校級、處級領導班子及其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聚焦點,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提高工作能力,為實現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譜寫中國夢的南理工篇章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二、目標要求
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要貫穿中央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罢甄R子”,主要是學習和對照黨章,對照廉政準則、群眾期盼、先進典型,對照改進作風要求,查找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主要是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敢于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改正缺點、端正行為,維護良好形象?!跋聪丛琛?,主要是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剖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既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爸沃尾 保饕菆猿謶颓氨押?、治病救人的方針,區別情況、對癥下藥,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提醒,對問題嚴重的進行查處,對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根據總要求,對照為民務實清廉的內容要求,針對我校實際,教育實踐活動要緊緊圍繞“三抓三促”這條主線,抓聯系服務師生,促宗旨意識增強;抓工作求真務實,促各項事業發展;抓干部清正廉潔,促執行能力提升,大力加強黨員干部教育,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努力實現“五個進一步”目標: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中心工作進一步推進。具體要求為:
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對校級、處級領導班子及其黨員領導干部要著力解決“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反對形式主義方面,主要解決在理論學習中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能把所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學風問題;工作不實、浮躁,急功近利,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的問題;責任意識淡薄,遇到難辦的事不敢擔當,推諉扯皮,執行力不夠的問題,使黨員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學校建設事業上,把精力用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努力創造出推動發展、服務師生、廣泛認可的業績。在反對官僚主義方面,主要解決不調查研究、不深入基層,自我意識過剩的問題;聯系師生、聽取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建議不夠的問題;服務師生效率低、應付多、不作為、事難辦的問題,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時常深入基層,廣泛聯系師生,真心服務師生,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在反對享樂主義方面,主要解決自滿懈怠、不思進取、不求創新、墨守成規、貪圖享樂等問題,使黨員干部牢記建設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歷史使命和共同追求,克已奉公、勤政廉政、干事創業、爭先進位、追求卓越,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反對奢靡之風方面,主要狠剎大手大腳、鋪張浪費、驕奢淫逸的不良習氣,使黨員干部牢記“兩個務必”,堅守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清廉自守,為節約型校園建設貢獻力量。
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做到抓黨風促教風帶學風,使全校黨員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校風,堅守“進德修業,志道鼎新”校訓。對教職工黨員,重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著力提升師德師風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學術風氣,使教職工黨員牢記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踐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樹立優良教風。對大學生黨員,重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著力深化“百時奉獻”實踐活動,積極推進學生黨建“標桿管理”,使大學生黨員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同學樹立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優良學風。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強化理論武裝。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公仆意識,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和服務宗旨。
(二)堅持講求實效,解決突出問題。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健康的思想斗爭,敢于揭短亮丑,請師生員工參與,讓師生員工評判,受師生員工監督,努力在解決“四風”問題上取得實效,在推動學校中心工作、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改進服務師生員工質量上取得實效,真正讓黨員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風得到改進、行為更加規范。
(三)堅持分類指導,突出工作重點。結合“作風建設年”活動,針對學校領導班子、機關職能部處、直屬單位和學院,黨員領導干部的不同情況,采取分類指導,找準作風建設特別是“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要求和解決突出問題的辦法措施。
(四)堅持領導帶頭,踐行以身作則。上級帶下級、主要領導帶班子成員、領導干部帶一般干部、一般干部帶普通黨員,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首先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以實際行動為廣大師生員工樹標桿、作示范。
四、方法步驟
按照上級要求,教育實踐活動的集中教育時間一般不少于3個月。整個活動過程中著力抓好以下3個環節。
(一)學習教育、聽取意見(1月中旬—2月中旬)
這個環節主要進行教育實踐活動的 宣傳動員和思想教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1.制定方案,成立機構。學校黨委按照中央精神和工信部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成立學校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見后)、制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報工信部督導組審閱。
2.加強動員,開展評議。學校召開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并對學校領導班子和黨員學校領導進行民主評議。
學校動員大會后,各二級黨組織要及時傳達學校動員大會精神,并按照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認真安排好本部門本單位教育實踐活動。
3.理論學習,思想教育。學校黨委制定理論學習宣傳教育方案,通過建立教育實踐活動專題網頁、組織校院兩級中心組學習和個人自學等形式,組織和引導黨員干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章和黨的十八大報告,學習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重點學習《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必讀材料,開展交流學習心得活動,加強理想信念、黨性黨風黨紀、黨的群眾路線等教育。同時要加強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學習,統一黨員干部思想,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為高質量地實施和完成“四大工程”、“兩個行動”和“一項計劃”,實現黨代會確定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共同思想基礎。
各二級黨組織要按照學校學習宣傳教育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采取個人自學、集體研討、專題學習交流會等靈活多樣、務實管用的形式,組織本單位黨員、干部深入開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
4.深入調研,聽取意見。在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分工和聯系單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領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入基層一線,貼近師生員工進行調研。通過座談交流、個別談話等形式,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為對照檢查、開展批評和解決問題打好基礎。各學院、直屬單位要結合實際做好調研。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結合工作和學習進行自查。
(二)查擺問題,開展批評(2月下旬—4月下旬)
這個環節主要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查擺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1.認真做好準備工作。在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前,要通過師生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對前期調研反映出的突出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對照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認真查擺問題,有針對性地剖析思想。學校領導班子要聽取工信部督導組意見和建議。學校要制定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方案并報工信部督導組審閱。
2.精心撰寫對照檢查材料。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與班子成員逐一談心,班子成員之間要互相談心,班子及其成員都要對照為民務實清廉要求撰寫對照檢查材料。對照檢查材料的主要內容為:個人作風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分析、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等。對照檢查材料要緊扣主題,開門見山,突出重點,既要聯系工作實際,又要觸及思想靈魂、正視矛盾和問題,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要認真思考、正面回應師生員工所提意見,提出實實在在、明確具體、便于實施的整改措施。學校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的對照檢查材料報工信部督導組審閱。處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同志要與班子成員談心,撰寫班子對照檢查材料,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審閱。
3.組織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在撰寫好對照檢查材料的基礎上,按照民主生活會的規范要求,組織召開學校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會上,既要進行深刻的自我批評,又要進行誠懇的相互批評。學校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召開要與工信部督導組溝通,督導組全程參與,并進行評價。會后,適時通報學校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并將通報情況報工信部督導組。各處級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要參照學校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要求進行,在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開好本單位專題民主生活會。
4.組織召開黨員專題組織生活會。各二級黨組織要認真組織所屬黨支部或黨小組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使黨員學習領會教育實踐活動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和目標要求,并結合工作實際,對校處、處級級領導班子及其黨員領導干部在作風建設特別是“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意見。
(三)整改落實,建章立制(3月上旬—6月下旬)
這個環節主要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建立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
1.制定整改方案。校級、處級領導班子要在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針對作風建設特別是“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任務書、時間表。明確整改落實項目、目標和具體措施,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分管領導和分管單位,落實整改責任,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整改落實方案制定后,采取召開座談會、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作出公開承諾,接受師生員工的監督。學校整改方案報工信部督導組審閱,處級領導班子整改方案報學校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堅持邊學邊改。把抓好整改貫穿于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發現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對那些需要解決但目前不具備解決條件的問題,要確定解決時限,明確責任,盡快推動解決。當前,為進一步加強與師生員工的聯系與溝通,增強師生員工主人翁意識,學校將進一步完善校園網信息交流平臺,全方位、多渠道地方便廣大師生員工隨時隨地反映思想、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和校園環境等的問題、意見和建議,共建“美好南理工”。
3.強化正風肅紀。對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發現的不作為、亂作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侵害群眾利益以及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費娛樂活動等“四風”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典型事例進行嚴肅查處。對軟、懶、散,工作不實、執行力不夠的領導班子進行整頓;對存在 一般性作風問題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進;對群眾意見大、不能認真查擺問題、沒有明顯改進的干部,要進行組織調整。
4.加強制度建設。按照為民務實清廉要求,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梳理,經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群眾認可的,要長期堅持,狠抓落實;對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要修訂完善;對總結教育實踐活動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進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制度體系,推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師生員工、熱情服務師生員工常態化長效化。
三個環節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后,撰寫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報告,召開總結大會,并對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民主測評。
五、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本次教育實踐活動在工信部黨組領導下,在工信部督導組督導下開展。學校黨委對教育實踐活動負領導責任,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工信部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工作部署,領導我校教育實踐活動。成員如下:
組 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落實教育實踐活動日常工作。成員如下:
主 任:
各二級黨組織要積極參加學校教育實踐活動,負責本單位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實踐活動。各二級黨組織書記是本單位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責任人。
(二)進行分類指導。要針對校級、處級領導班子、黨員領導干部、教職工和學生黨員的不同情況,找準各自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和辦法措施。要堅持“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特色”,把中央要求和工信部黨組的部署與我校實際結合起來、與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結合起來,靈活掌握時間進度和教育實踐活動安排。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積極探索有效形式,確保全體黨員干部全程參加。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和學生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傾聽他們對教育實踐活動和密切聯系群眾、改進作風的意見建議,支持他們配合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宣傳活動。要堅持群眾路線,組織師生員工積極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真誠接受師生員工的監督,把師生員工滿意作為衡量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
(三)堅持統籌兼顧。要把組織教育實踐活動與推動中心工作結合起來,與黨員干部履職盡責結合起來,使活動每個環節、每項措施都為中心工作服務,把黨員干部在活動中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兩個行動”和“一項計劃”的動力,把活動成果轉化為學??茖W發展成果,促進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早日實現。要把教育實踐活動與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結合起來,踐行“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依靠師生、服務師生、關愛師生,建設寬松、包容、和諧的校園。
(四)營造良好氛圍。要利用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專題網頁及報紙、板報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中央關于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時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進展情況、成功經驗和實際效果,及時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教育實踐活動上來。(編輯:圓圓)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總結過去工作的時候指出:我國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國家博物館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館百年為新起點, 以繼 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性文化教育為己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內涵與現狀
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十八大報告的論述,指明了博物館作為傳播和解讀歷史文化知識、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無疑要在面向大眾開放,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的同時,必須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亦即社會教育功能。博物館是進行社會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教育主體)。通過自己的活動實施一定的教育影響,促進觀眾即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館服務社會最主要的職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館,必定是面向公眾開放、提供知識與思想的場所。這是近現代以來人類對博物館的一個普遍共識。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眾,也正是國博人不懈的追求。
為此,國家博物館設有專門的社會教育宣傳部,下設開放服務工作室、宣教服務工作室、影視制作工作室、影劇院管理科,可以說是博物館對廣大觀眾實施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的制定者和實踐者之一。那么觀眾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館進行社會教育活動的對象。社會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等。經過改擴建以后的國家博物館,無論從整體建筑,展品數量、質量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社會教育項目的策劃、組織和實施中,積極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發揮博物館重要文化基礎陣地的作用,做了可貴的實踐 。
1、百年國博紀念活動讓公眾更加認知博物館
20__年7月是國家博物館為建館一百周年。為了紀念國博,宣傳國博,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并高調亮相媒體。國博社教部與央視聯手合拍攝了六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時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連續播出,該片以詳實的史料和許許多多彌足珍貴的鏡頭,展現了國博走過的滄桑之路;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簡史》及《紀念國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間正式出版,國博百年紀念郵票也上市發行,在這值得紀念的時刻,國家博物館還適時推出了眾多各類大展,意大利文藝復興名畫展“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此外,來自世界知名博物館的館長數十人齊聚北京祝賀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并舉行論壇,研討世界范圍內博物館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圍繞國博百年的紀念活動前后開展了近一年的時間,確確實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使得公眾再一次通過關注博物館,而深情的回望歷史,回望祖國,凝聚思考,展望未來。
2、《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展激勵公眾--實干托起中國夢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展是國家博物館改擴建以后推出的第一個大型基本陳列和愛國主義教育陣地,陳列展通過1280多件珍貴文物好870多張珍貴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100多年間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進行的種種探索,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復興宏大主題的陳列展。《復興之路》開展以來,北京和全國有超過100萬人觀看了展覽。
3、《國博講堂》歷史與藝術并重,讓大師與觀眾面對面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正是基于此,20__年6月,《國博講堂》恢復開講?!秶┲v堂》是國家博物館舉辦的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學術講座平臺。它以“歷史與藝術并重”為舉辦宗旨,分為歷史、藝術和文物考古三大系列。誠邀有興趣的聽眾參加《國博講堂》的學術講座活動。國博講堂讓一大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與觀眾面對面,主講專家為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包括國內外專家、藝術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講堂聽眾由團體和社會聽眾兩部分構成。其中與“啟蒙的藝術”大型展覽同步進行的“啟蒙之對話”"啟蒙與近現代"系列講座先后進行了五講,中外專家共同探討啟蒙運動與知識文化之間的關聯以及對知識文化的深入影響;啟蒙運動對近現代社會的影響,包括啟蒙的利弊以及啟蒙的現世和未來等等,展示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到目前為止,《國博講堂》已舉辦和擬定舉辦過博講堂19場,聽眾超過萬余人。
4、設立觀眾體驗區注重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天性活潑,好奇、體驗、求知構成了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點,但中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忽略了應該多教會青少年立足社會的基本技能,以及正確地欣賞“美”、體驗“快樂”。個性和創造力明顯缺失。國家博物館所設立的觀眾體驗區正是讓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給他們開辟另一個課堂,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審美趣味和認知特點,與青少年對話、交流和互動。激發青少年的參與意識,引導青少年感受博物館的氛圍,逐步養成參觀習慣,進而實現博物館與青少年的相互認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幫助他們去認知歷史、認知祖先,認知真善美的真諦。比如:音樂與美術、舞蹈、游戲、文學、戲劇等等不同的藝術形式的結合,使年輕觀眾能夠從多個藝術領域,多個層面接受藝術的熏陶,提高整體藝術素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實踐證明:把展覽 內容與親身實踐融為一體,動靜結合的互動體驗形式會吸引青年群體觀眾。通過與展覽互動的形式感和現場感,不僅深化了展品乃至整個陳列的藝術性,而且使得整個展覽形象變得更加鮮活生動、更具感染力,使青少年在深入了解展覽內容的同時潛隱默化地受到了多重藝術的熏陶,給觀眾得到全新立體式的藝術體驗。例如,印刷術和造紙術都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與保存做出了重大貢獻。觀眾體驗區印制版畫這個活動的設計,就是結合了國家博物館中《古代中國》的展覽內容,使體驗者利用這兩大著名的發明,學會版畫的印制過程,并且能夠印制出具有特色的版畫。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激發體驗者的動手與創造潛能。 還比如在體驗活動的制作環節,安排體驗者親自動手設計、制作郵票、制作徽章。據統計,目前國家博物館在觀眾體驗區設置美術、音樂、科技、考古等體驗項目有6大類,青少年陽光活動課程設置14項,體驗活動近50余個,
二、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探索與深化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十八大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辟闡述,為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和提高我們的社教工作。
1、 進一步擴大博物館參觀群體和社會教育的受眾面。
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為了使公益性博物館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普及,應該著力借助大眾傳媒;學校、、單位、社區、家庭的配合;旅行社團的合作等渠道,發掘和延伸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特別是重視和想辦法使城市化的博物館向農村和農民工開放和普及,這個教育普及的空間真是太大了,當然,難度也是大的。如同一個來自農村的家長參觀了國家博物館后留言那樣:“真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我是外地農村的,如果我小時候,有人帶我去這些地方,該多好??!”。這位觀眾的話從某種程度上說,頗具代表性。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國家博物館在觀眾普及廣度和范圍上有所偏失,這同西方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對于博物館來說,參觀群體的數量和范圍越多、越廣,則博物館的利用率和教育面則越高、越廣??梢栽陴^內經常性的搞一些觀眾有獎現場主題觀后感比賽;觀眾有獎博物館調查問卷;還可利用特有的節日和紀念日,宣傳、組織參觀博物館。例如每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就可以藉此大做文章,大勢宣傳,推出主題;還有諸如“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重陽”老年節、“七一”、“十一”等節日都可以利用之不同特點,提升公眾對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和關注度。應當拍攝國博系列影視作品,以國博本身、國博藏品、國博展覽、國博特展、國博專家等為題材,拍攝系列影視作品,全面系統介紹國博。從而,“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背袚鸩┪镳^應有的社會教育責任。
2、進一步增強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國家博物館的建館職能是,為適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國家博物館要建設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歷史和文化知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接受審美教育與文明熏陶的生動課堂。
青少年是有待開發的潛能市場,這個群體關乎國家的未來。為了不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留下“從未看過博物館”的遺憾,國家博物館和國博人有義務承當起這份社會教育的責任。為青少年開辟和利用好第二課堂??梢酝ㄟ^溝通學校、共青團、學生會渠道,等,來鼓勵中小學生、大學生集體參觀博物館;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會、文博知識競賽方式等,來調動青少年關注博物館;還可以利用增強現有觀眾公共體驗區資源的利用率,最好免去提前申請環節,如同電影院循環放映形式一樣,直接和隨時參加體驗活動,這將大大方便參觀者,尤其是外地參觀者的參與;同時,通過開辟公眾體驗區,如同開辟了第二課堂,給青少年觀眾以趣味性、多樣性的全新體驗,調動青少年觀眾參觀和參與的積極性,某些活動亦可嘗試收費體驗。一位從杭州來北京的老師看完國博后說:我覺得《瓷之韻》(大英博物館瓷器)和《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非常不錯,不出國門,就可看到外國著名博物館的珍品。打算周六帶學生來。
3、進一步塑造充滿活力面向未來的國家博物館。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增強國有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边@為國家博物館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強國家博物館品牌建設十分重要。努力締造一條聯系文化藝術、塵封歷史與現代文明的紐帶,使博物館從傳統意義中、從封閉中解放出來,是國博人特別是新一代國博人的愿望。
國家博物館改擴建以后,充實了一大批充滿活力并富有專業知識的青年力量,新入職青年不能因為相對清靜、穩定的工作環境而消磨了自身;博物館內部也要形成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使青年自身與國博共成長??梢蚤_展國博知識競賽或考試,促使青年熟知國博,熟知藏品,熟知歷史,熟知職能。還可以開展如:《我與國博》、《我與觀眾》、《大師在我身邊》等一系列座談會、演講和征文比賽,促使青年靠近學術,活躍思維,提高素養,回饋觀眾。
國家博物館在無論收藏、研究、展示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但是應當看到,傳統的瀏覽性參觀和導覽性講解已無法完全滿足觀眾的文化藝術需求。促進并活化博物館與觀眾多元的互動關系,研究觀眾需求,亦是未來博物館發展趨勢之需求。因此今后博物館要進行文化創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提供的服務可以考慮文化、知識與休閑、娛樂兼顧,可以考慮開發旅游、休閑等多種附加功能,使博物館不再僅僅收納展品,而成為文化休閑與消費的 綜合場所。薈萃館藏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金銀器、錢幣等種類的國寶精華為設計元素,開發一系列蘊涵著獨特文化意味的文創產品。一位觀眾在微博上寫道:7月9日是國博百歲生日。我第二天第七次去了那。很想買一件紀念T-shirt,但去了一看:175元。坑爹、傷不起…”這位觀眾的話或許說的有點過,但也提醒我們,國博紀念品要高端與低端兼顧,使大多數觀眾能夠接受,之成為“流動的博物館”,“將國博帶回家”多好。
致力打造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加強國內各地博物館館際間交流,形成以國博領軍的文化產業群,打造“文博系統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增進與世界各博物館間的交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把更多體現中華魅力的藏品介紹給世界,把現代博物館的管理方法與科技吸納引進。力爭使國家博物館在世界上不僅面積最大,而且實力最強。最終實現“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宏偉目標,讓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通過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平臺傳播得更遠、更廣、更久。
“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教育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談問題多,分析原因少”;“擺現象多,接示本質少”;“重經驗交流,輕理論學習”;重實用技能,輕理論素養等現象,無不是教育實踐脫離教育理論的反映。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有效結合,有賴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兩方面的雙重自覺。從教育學術界就“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論題進行的一系列探究看,由最初“中國現有的教育理論為什么總是脫離實踐,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到“教育理論如何與實踐相聯系”、“不同層次的教育理論如何與實踐相聯系”及“教育理論如何成為可運用到實踐中的理論”,反映出人們認識的深化,卻也暴露出深刻的不足:從教育理論實踐一方立論較少。教育遠離教育生活,不能有效指導教育實踐,這只是論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教育實踐主體在認識上的誤區,使得教育實踐脫離教育理論也是論題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1教育理論與教實踐的聯系
1.1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聯系將教育理論研究方向定位為解決所有教育現實問題:教育理論既然來源于教育實踐,又最終指向教育實踐,那么教育實踐中的所有教育現實問題就應是教育理論關注的焦點。然而,教育理論一方面不能直接解決教育現實問題,為教育實踐提供處方,另一方面,教育理論研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育理論不能達到實踐主體的期望,勢必導致教育實踐疏離教育理論。
1.2“教育理論不能拿來就用”拿來就用的東西就仿佛是醫生開的處方,能夠藥到病除。而任何一種教育理論都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而教育理論是無用的。這就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的邏輯。這一邏輯將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做了片面、狹隘的理解。在他們看來,教育理論常是不便于操作的。因此,他們不愿參加教育理論的學習,尤其是教育基本理論的學習,卻愿意聽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愿意學習操作技能。這種認識下的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育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向背離的。
1.3“經驗遠比教育理論有用”這一認識認為教育經驗直接來源于教育實踐,遠比教育理論有用,從而推崇教育經驗,用教育經驗排斥、取代教育理論,否定教育理論的必要性。這是最普遍的一種淡化理論作用的教育實踐。
1.4端正認識,走出誤區認識陷入了誤區,必然妨礙行動上的理性自覺。因此,必須端正認識。教育實踐主體必須對教育理論及其功能有一個正確認識。從教育理論自身產生、發展過程來看,它是對教育實踐的一種由具體上升到抽象的理論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所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教育理論作為一種理性認識,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質及規律,因而掌握了教育理論就擁有了一雙從本質上、全局上透視教育實踐的眼睛:一方面可以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看到其背后的癥結所在,一方面可以根據教育規律預測教育發展趨勢。這正是教育理論的認識功能?!袄碚摰氖滓δ堋闭谟谒恼J識功能,“在于是否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有價值”。但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改造世界。教育理論用于改造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就是教育理論的應用功能。對教育理論的應用功能和認識功能不能做簡單、片面的理解。事實證明,許多教育理論對當下教育實踐的直接指導作用不大,但卻從長遠上對教育實踐發揮了巨大作用。對這樣的教育理論不應該由于暫時看不到其價值而予以否定。有的理論“可以為實際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還有相當一部分理論“通過對實際工作者的思想觀念發生影響,從而間接對實際工作發生作用。
2對教育實踐主體之于教育理論的認識誤區做出分析
2.1把教育理論研究的方向定位于所有教育現實問題顯然是不正確的。教育理論既然對教育實踐由具體到抽象的理性認識,那么其對教育現實問題的關注就是必須的。問題出在哪兒?怎么出現的?如何解決?教育實踐需要教育理論做出回答,答案確實也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教育現實問題畢竟是形形色色的、多變的,教育理論研究過去注重現實中單個的問題,就難于觸到整個教育問題的實質。況且,諸多教育現實問題的表象后面,很可能反應映的是一個或幾個同樣的實質,只是表現形式多樣罷了。這就需要教育實踐主體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提高理論素養,增強鑒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去怪教育理論不能解決所有現實問題,繼而放棄理論。同時,教育理論作為對教育實踐抽象思維的產物,究其自身而言,是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教育實踐較教育理論更為活躍,更為生動。當教育理論就現階段教育實踐有了一定的系統化的理性認識后,教育實踐已經又向前發展了。尤其是在教育領域、教育內容、方式和教育手段發生質變的前提下,教育實踐中新出現的許多現實問題將是原有教育理論體系所不能覆蓋的。就這層意義上,指望教育理論解決所有現實問題顯然不可能。
2.2教育理論不能拿來就用的認識,忽視了教育理論的認識功能,對教育理論的應用功能作了片面、狹隘的理解?!澳脕砭陀谩耙馕吨环娇梢灾苯訉α硪环桨l揮效用。但教育理論的抽象性和教育實踐的具體性決定教育理論對于教育實踐的指導只能是間接的。教育理論是抽象思維的產物,抽象性是其特點。而教育實踐是具體的,表現在:教育實踐的目的是具體的:而教育理論則是前人的教育實踐、現實的教育實踐的抽象,更是對未來教育實踐的預測,這些都是對教育實踐起原則的指導作用,而不能代替實踐主體自己的思考、選擇、運用和創造。因此教育實踐主體需要充分張揚自主精神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深刻理解教育理論精神,加深對人的理解,從而對教育實踐發生作用。
2.3教育經驗之于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不少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績的人,主要是靠經驗的摸索和積累獲得成功。相反,師院的大學生最初遇到教育現實問題也束手無策,缺乏教育經驗。教育經驗對教育實踐具有直接現實作用。作為對教育實踐的感性、直觀認識,教育經驗是教育理論的初級產品。
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的結合,是實現教育終極目的之必須。教育實踐失去了理論的作用,就會缺少對現實教育活動的內在批判,導致種種短視教育行為。功利主義就是短視教育行為的一種表現。教育實踐本質上是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人的發展活動。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結合,正是實現人的發展的有力保障。
一、校長是校園政治的領導者
蔣夢麟還設立了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和事務會議等完善北大的行政管理秩序。蔣夢麟將教務處改為課業處,將總務處改為秘書處,課業處與秘書處各設分組,設主任一人、事務員若干人,均有校長聘任。蔣夢麟將學系制改為學院制,由校長直接領導,強化了校長管轄權,并且在蔣夢麟指導下北大率先設立文、理、法學院,每院設一名院長,由校長直接聘任,負責學院事務的管理。此外,學院設院務會議按照計劃審議本院一切教務事宜。院長在校長處備案后,有權自行從本系教授中聘任各學系主任,教授、副教授以及助教等職務。
二、教授是校園政治的參與者
蔣夢麟為營造北大學術氛圍,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出了“教授治學”的方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環環相扣的制度改革,為北大學術積累提供了扎實的基礎。1.推行研究教授制度。蔣夢麟身兼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副董事長,能與該會進行密切合作,并獲得充足的經費支持,在該會資金支持的基礎上,蔣夢麟在北大推行研究教授制度,被聘教授必須在每年年終的時候提出研究工作報告。蔣夢麟與基金會簽訂了合作協議,并且在協議中明確了教授聘任的原則和程序。教授應該在其所治學術領域中有突出貢獻,并且有專著問世,教授的聘任應該由顧問委員會審定,最后由校長聘任。由于蔣夢麟的不懈努力,北大獲得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能夠每年聘任一次研究教授,北大給予研究教授每月高達400—600元薪水,因而吸引了當時國內大批優秀的學術人才。在蔣夢麟治校期間,平均每年聘請15位教授擔任研究教授一職,這些人都是國內外各學科的一流專家,激發北大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有效地營造北大學術氛圍,不斷提高學術水平。2.實施教授專任制度。20世紀20年代后期,由于北洋軍閥政府內部爭權奪利,斗爭非常激烈,政府對教育的撥款基本上處于一種無序狀態,迫于生計,很多大學教授不得不在外校兼課,耗費了教授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北大教授也無心向學,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程序,影響了教學質量,導致北大學術質量連年惡化。1931年,蔣夢麟在北大開始實施教授專任制度,一方面要求教授只能夠在北大任教,另一方面給予教授更高的薪酬待遇。蔣夢麟還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有效解決了北大教授校外兼課問題,專任教授制度成為提高學術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有效舉措。3.改善學術研究條件。1934年7月,蔣夢麟率先制訂并實施了《資助助教留學規則》。根據規定凡事在北大服務滿5年或是5年以上的勤干職務者,并且能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確有相當成績的人員,學??梢再Y助其留學,學校不僅提供其薪水,而且保留其工作崗位。該制度對于留住人才,培養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底,蔣夢麟又制訂了《北大教授休假研究規程》。根據該規定凡是在北大任教滿5年的教授,均可以向學校申請休假一年。休假期間,學校支付其赴國內或是國外從事研究活動中的旅行費,并且支付全額薪水。對于已經申請過休假的教授,再連續服務6年后,可再申請休假。蔣夢麟所實施的這些福利制度,對于保障教授權益,改善學術研究環境,提高學術研究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學生是校園政治的局外人
1.學生應該專心求學。蔣夢麟倡導讀書救國,認為學生應該以求學為職志。1919年7月,蔣夢麟初到北大的歡迎會上發表校長就職演講,就苦心勸導學生研究學術救國,要求學生當以學問為莫大的任務。蔣夢麟在演講中指出,救國之道在于從事能夠推進文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因此學生應該將學術作為自己職業發展的立足點,光是吶喊是沒有用的。蔣夢麟一再強調學生應該專心學業,從自身出發,反省自己是否盡到了學生的職責,如果自己都沒有盡到職責,就不要去責備人家。因此,蔣夢麟對于學生的學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蔣夢麟在繼承和發展蔡元培“通才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并且與胡適一同在校內進行了考試制度的改革,率先采用學分制作為學生考核的依據。1932年12月,蔣夢麟為了確保學生專心求學,主持制定頒布了《國立北大學則》,力主推行嚴格管理學生的措施。通過開設基礎課程和必修科目并重,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掌握專門化課程的要求,教學向精細化方向發 展。
2.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后,蔣夢麟對學生團體進行了深入觀察和思考,蔣夢麟并不反對學生從事社團活動,并且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完善學生團體,引導學生開展有益的團體活動。蔣夢麟將學生團體的組織與校園政治的結構進行了系統思考,認為學生團體之所以會存在問題,是因為學校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自治能力。就此問題,1919年10月,蔣夢麟在北京高等師范的一次演講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蔣夢麟認為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治精神。精神是一切活動的基礎,是一種公共意志,沒有這個公共意志,就不會存在自治。沒有這個精神,團體也就不能夠成立。因此,蔣夢麟認為應該將學生自治問題作為校園政治活動的基本問題,讓學生運動成為校園政治運動的基本形式,成為一種愛國運動,能夠移風易俗的運動,培養學生健康精神的運動。其次,應該明確學生自治的責任。蔣夢麟指出學生自治應該落實到實處,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在蔣夢麟看來民主若想實現,每個人就要擔負起民主的責任,成為一個對自身,對社會負責的人。因此,蔣夢麟提出了四個基本責任:提高學術程度的責任;提供公共服務的責任;產生文化的責任;改良社會的責任。第三是學生組織的管理問題。蔣夢麟認為學校應該將學生組織視為學校組織的一部分,應該將學生組織納入到學校組織的管理范疇之內。學生組織的行為必須對學校負責,學校也應該對學生組織負責,共同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第四是學生與學生團體的關系問題。蔣夢麟在一次和學生代表的談話中,明確指出,學生與學生團體之間是平等的,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團體不應該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也應該以一種平心靜氣的態度去協商解決問題??偠灾?蔣夢麟履行了一個把學生的長遠利益放在心頭的教育者的責任,然而,在“國將不國”的時代背景下,蔣夢麟對學生強化自治的呼吁顯得很不合時宜。
3.反對學生罷課。蔣夢麟對于學生罷課持保留態度,他并不贊成學生動不動就以罷課的形式發泄對政治的不滿。在《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一文中,蔣夢麟指出罷課是一種最不經濟的方法,是一種最無效的斗爭武器,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運動才屢屢破產。在這篇文章中,蔣夢麟不厭其煩地羅列了學生罷課,不僅不能夠起到積極的社會意義,反而會讓學生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如無故逃學的壞習慣、倚賴群眾的壞習慣、缺乏自控的無意識行為的壞習慣等。在蔣夢麟看來學生參與罷工就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表現,因此他努力勸誡學生要自我克制,教導學生將參與社會政治的精力用到對學校內外都有益和有用的學生活動上去。蔣夢麟在對學生培養和發揮自治能力進行勸勉之外,反對學生過多地投身于校園政治之中,因為雖然他認為學生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他不相信學生完全具備了積極參與學校政治的自治能力。在北大校長和正式擔任北大校長的17年,蔣夢麟強化對校園政治的控制,提高北大學術水平,培養合格人才。蔣夢麟通過聘請優秀師資,推行教授專任制,設立研究所,組織學術團體,重視學術交流,繼續大力發揚北大的學術傳統,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學術研究方面碩果累累,為延續百年名校付出了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