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8 11:32:05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園教育研究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幼兒園開展“三生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的自然選擇,符合幼兒教育發展大勢。落實“三生教育”策略,需要從具體教育教學細節做起,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三生教育;習慣培養
所謂“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全面落實“三生教育”策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幫助幼兒正確認知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并提升環境適應能力,創生生活能力,符合幼兒成長規律。這也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必由之路。
一、生命教育,培養幼兒道德習慣
幼兒園開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需要整合多種教育資源,以豐富生命教育內容。我國幼兒園使用教材為上海少兒出版社的“幼兒園活動課程”。大班主題為“了不起的我”,這些教材的很多內容都與“三生教育”相吻合,“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內容,與幼兒生命教育密切相關。教師利用多種渠道搜集生命教育信息材料,可以為幼兒生命教育提供更豐富教育資源。教師利用身邊人、身邊事,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也是重要教法選擇。生命教育內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走路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隨便橫穿馬路,不闖紅燈;出行要有家長陪伴。
2.家居安全教育。不隨便玩刀具,不接觸電、煤氣、藥等物品。
3.其他生命安全教育。不和陌生人接觸,不接受陌生人食品,不聽信陌生人;不去危險地方玩耍,不隨便下水洗澡,不在工地逗留;不自己點放煙花爆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案例,讓幼兒獲得更為直觀認知,提升幼兒生命觀。文明道德教育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實際需求,也是每一個人生命成長的重要基本素質。幼兒階段進行道德教育,促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道德習慣,這對規范幼兒社會行為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兒已經掌握一定社會規范要求,對道德品質有一定理性認知,教師要從細節方面進行強化,從行為習慣角度展開教育,這樣可以為幼兒生命教育創造條件。幼兒良好道德習慣包含內容眾多,教師要幫助幼兒厘清相關內容: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主動問候長輩;愛惜東西,注意勤儉節約;學會換位思考,講團結顧大局;能夠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在吃、穿、用、玩等方面不攀比;不向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不無理取鬧;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鬧,不說謊話。
二、生存教育,培養幼兒學習習慣
幼兒大多嬌生慣養,其生存適應能力普遍較低,教師要根據幼兒實際設計教學策略,提升生存教育的針對性。幼兒生存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需要正視其差異,并根據不同群體幼兒需要設計不同教學方案。幼兒家庭環境不一樣,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差別;幼兒身體基礎不盡相同,心理素質更是千差萬別。教師要深入到幼兒之中,對每一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摸排,這樣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如,在大班開展“找朋友”活動,讓幼兒在固定時間內找到更多的朋友,這對性格比較內向孤僻的孩子來說,將是嚴峻挑戰。教師要給這樣的孩子以特別關注,并適時給以引導和幫助,教會幼兒如何行動,找到更多朋友。這個帶有游戲性質的活動,其實是生存教育的具體體現,讓幼兒找到更多朋友,就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這對提升幼兒生存指數有重要幫助。幼兒學習無時不在,教師要注意對幼兒進行科學引導,促使幼兒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這對幼兒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幼兒學習成績并不是幼兒智力水平反映,但一定是幼兒學習習慣的真實寫照。凡是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幼兒,其學習表現就非常突出。因此,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課程?,F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幼兒智力普遍提升,真正腦子笨的幼兒已不多見。其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自然成為重要教育突破點。幼兒學習習慣包括:不沉迷電游、動畫片;能夠進行廣泛閱讀,不需要家長陪伴、督促完成相關學習任務;遇到學習困難能夠獨立解決;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意志;學習時不貪玩、不做小動作;學習時能珍惜時間,有較強時間觀念等。教師要從點滴抓起,通過鼓勵、點評、提醒等手段,幫助幼兒糾正不良學習習慣,或者是組織開展多種實際操作活動,逐漸培養幼兒自覺的學習習慣,對表現突出的幼兒進行表彰,樹立典型和榜樣,這樣可以激活幼兒主動性,提升幼兒學習品質。
三、生活教育,培養幼兒生活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生活教育過程中,要允許幼兒出現反復,只有看到幼兒的進步,才能提升生活教育價值度。幼兒生活教育包含眾多維度內容,讓幼兒懂得生活、熱愛生活、學會生活,應該是生活教育的基本要義和目標。在大班開展生活教育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接受實際進行教學設計??梢圆捎蒙畎咐又v解的方式,對幼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升生活教育力度。教師要利用多種引導手段,讓幼兒對生活有全新認知,生活不只是吃喝玩樂,還有更多豐富內容,要學習、要明理、要做人。教師要利用教材學習內容,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展開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確生活內容,改善生活質量,不僅要自己保持快樂的心態,還要給父母家人和身邊所有的人都送去快樂和幸福,這樣的生活態度才是正確的。同時,教師要從生活細節展開教育,如按時吃飯、睡覺、學習,要求幼兒嚴格遵守作息制度,讓幼兒建立時間觀念。幼兒生活習慣好壞,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影響。如衛生習慣培養,這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有些幼兒不會主動洗手、洗臉、刷牙,甚至有吸吮手指的習慣,這都是需要戒除的衛生惡習。教師要針對性制定教學措施,對不同群體幼兒實施不同教育策略。幼兒生活習慣培養包含內容主要有:不挑食、不偏食;能夠獨立穿衣、系鞋帶、疊被;飯前便后主動洗手;玩具、生活用品擺放整齊;能夠幫助家長打掃衛生,收拾屋子。教師要協助家長對幼兒展開全面生活習慣教育,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叭逃睂儆诂F代幼兒教育理念,作為幼兒教師,要跟上時展節奏,自覺接受貫徹“三生教育”策略,通過科學教學設計,培養幼兒正確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叭逃睘橛變航】党砷L創造良好條件,也為現代幼兒教育指明正確方向。
作者:馬靜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幼兒園
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部分,更應該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三至六歲的幼兒正是個人道德情感和是非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加強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幼兒的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幼教工作者應該將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發育成長相結合,發現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提高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幼兒園是一種學前教育機構,通常是對三至六歲的幼兒進行統一的德育和智育,讓幼兒的身體、智力、心理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僅能夠讓幼兒學到簡單的知識,還可以讓幼兒從小就接觸集體生活,體會交朋友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教育作為教學體制的基礎部分,對孩子的一生的發展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的身心成長和道德品格培養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肯定。就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來說,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知識教育為主要工作,經常會忽視對幼兒的心理教育,認為幼兒年紀太小,不適合進行心理的教育,即使部分幼兒園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只是走形式,或僅僅對性格內向和存在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教育,然而事實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來說非常重要,能幫助幼兒順利的度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銜接時期,并且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
(二)個別幼教自身素質不高
近幾年,幼兒園頻頻出現虐童事件,在各界人士揪心的同時,也反映出部分幼教自身的素質問題。很多幼兒園都認為幼兒課程都是些基礎知識,幼教不具備專業教學水平也可上崗,恰恰相反,幼教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愛心、耐心,很多幼教僅僅是中專畢業,自身素質不高,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耐心,甚至打罵學生,給幼兒的心理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心理教育課程的單一
幼兒園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內容形式單一,而且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嚴重脫軌,導致教學成果不理想。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局限在心理健康課堂上,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教學和游戲活動教學,使得幼兒對心理健康課程完全沒有興趣,課程效率不高。
二、加強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心理教育與課程教學的融合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獨的,而是應該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教學工作當中。幼兒對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如果僅僅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講述理論性問題,幼兒必然理解不了,因此,完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幼兒教師在日常上課的過程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例如:在上體育課時,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加強團結合作,相互幫助,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學習如何與同學進行情感呢溝通,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的相處,消除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
(二)師生情誼的建立
要想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F在的幼兒大都獨生子女,深受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寵愛甚至是溺愛,不僅會養成孤僻的性格,還會有自私的不良心理。孩子剛剛融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會感到難以適應,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交新朋友,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融入到幼兒當中,主動與幼兒交朋友,并且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建立友好的情誼,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環境中學習,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
(三)心理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十分關鍵。幼兒園的小學生都處于三至六歲,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幼教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幼兒年紀較小,比較貪玩,教師應該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接受心理健康課程,利用多媒體、游戲教學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提高幼兒心理教育的成果。
(四)家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不僅學校要加強教育,更需要家庭的關懷教育。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在幼兒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更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成長。我國有關數據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可見,家庭教育對幼兒的身心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生活壓力的加大,讓很多父母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首先,父母應該在工作之余,多抽空陪伴在孩子的成長程中,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其次,父母不應該在孩子的面前爭吵,以免給幼兒造成心理陰影。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對幼兒的身心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心理教育的不足之處,通過心理教育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師生情誼的建立、心理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等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心理素質,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
作者:齊明華 單位:河北省青縣金牛鎮大杜莊中心園
一、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施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對于基礎教育建設的加強以及對于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音樂教育也普遍被幼兒園所重視,但是我國廣大的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卻不盡人意。通過對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實施狀況的調查以及綜合其他學者的研究,不難看出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存在一些誤區:第一,農村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嚴重,音樂教育不被重視,幼兒園音樂課程所占比例極少;第二,音樂教學設施不足;第三,教師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素質亟待提高,開展音樂教育的能力有限;第四,音樂教學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形式過于單一,主要以歌舞表演為主;第五,幼兒園音樂教育方法過于單一,主要為機械的模仿和重復練習;第六,音樂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對幼兒藝術的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開發和利用農村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豐富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
農村不僅具有植物、動物、特產、石頭、泥土、沙子、山川、河流、田野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具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質文化包括飲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農機具文化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英雄人物事跡、傳說、民間藝術、民間兒歌、民間童謠、民間游戲及民間風俗等。把這些資源都充分的應用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上,不僅豐富了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豐富了藝術的多元表現形式,還有助于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二)彌補幼兒園音樂教學設施的不足
農村幼兒園一般既沒有雄厚的經費有缺少現代化的音樂教學設備,但是農村具有豐富的自然和物資資源都能為幼兒園音樂教學所用,換句話說就是幼兒園可以引進農村當地的自然資源、農用產品、廢舊的農具等來制成簡易的樂器等音樂教學設施,這種方法不僅節省了資金,而且還彌補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設施不足的情況。
(三)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效果
將農村鄉土資源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取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一方面,不僅有助于提升幼兒對家鄉的認識了解,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有效利用農村鄉土資源不僅貼近農村幼兒的實際生活,還有助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培養幼兒對生活以及音樂的敏銳觀察力,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施的效果。
三、選擇農村鄉土資源的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原則
(一)適宜性原則
兒童是生活在現實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人,兒童的認知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對自身經歷的事物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農村鄉土資源是農村幼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選擇教育資源開展幼兒音樂教育方面,必須以地域性和適宜性為原則,充分發揮老師的自身特長以及專業能力,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挖掘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且具有教育價值的鄉土教育資源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
(二)趣味性原則
一切的藝術都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因此,為了調動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積極效果,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就必須遵循趣味性的原則,選擇跟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幼兒感興趣的、具有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能激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
(三)教育性原則
幼兒階段是個體想象、思維、情緒、個性、氣質和能力等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學前教育對于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幼兒階段的美育對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及創造力具有極大的作用。而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農村幼兒園選擇鄉土資源開展音樂教育時,要遵循教育性原則,選擇有積極引導作用的民間藝術資源,使之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促進農村幼兒園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開展音樂教育的建議
(一)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
農村學前教育尤其是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發展滯后很大原因都取決于教育主管部門的忽視。要想讓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走出誤區,教育主管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就要提高其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視。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于農村學前教育尤其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對農村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舉辦多種形式的農村幼兒教師學習培養活動,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深造的機會,鼓勵農村幼兒教師積極參加職前職后的學習培訓。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對于農村鄉土音樂資源的開發,鼓勵學前教育和音樂教育方面的專家定期到農村進行鄉土音樂教育資源的開發,結合農村特有的鄉土音樂教育資源以及農村幼兒的發展特點編寫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教材。最后,為農村幼兒園輸送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鼓勵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支援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投入到農村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
(二)幼兒園的管理
目前我國農村呈現著以私立園為主公立園為輔的現象,其中私立園大多都是依托于家庭的形式辦園。農村幼兒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大多數都是沒有接受過正規師范院校的培訓的非專業人士,因此大多數的幼兒教師都沒有或極少擁有開展音樂教育的專業技能。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培養教師音樂教育的能力,提升其專業素養。首先,農村幼兒園的園長要重視音樂教育,提高音樂課程所占課時的比重,投入資金購買音樂教學設施。其次,幼兒園要鼓勵并支持幼兒園教師脫產進修和短期培訓,尤其是學習音樂教育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另外,幼兒園也可以邀請音樂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到本園進行講座或者對本園的老師進行音樂教育的培訓指導。同時,幼兒園要成立音樂教育教研組,任用幼兒音樂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組織全園的老師們共同學習,一起探討音樂教學實踐的相關問題,討論解決在開展音樂教育中的常見的問題,解答老師們的困惑,從而促進教師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更進一步說幼兒園也要秉承節約的理念,鼓勵教師們到鄉村去考察研究,了解農村的生產生活,感受農村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文化,從而更深入地挖掘音樂教育的資源。鼓勵本園的教師結合農村的本土化特征以及當地的鄉土音樂資源創編適合本園的音樂領域園本課程。
(三)教師的努力
不僅幼兒園要鼓勵并支持教師挖掘音樂教育資源,教師自身的努力實踐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施更為重要。首先,教師自身要學習關于教育學、心理學、音樂等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其次,教師要與家長建構友好合作的家園共同體,積極與家長互動交流,以便深入農村的具體實際,體察當地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培養其敏銳的觀察能力,以更充分地挖掘農村鄉土音樂教育資源。教師自身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提高自身挖掘音樂教育資源的能力。教師自身要多欣賞和感受藝術活動,還要具有創新意識把農村鄉土資源融入到自己的音樂表現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把音樂學習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將自身的音樂學習融于一日生活,從而培養其自身對于藝術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農村幼兒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習音樂教學法,例如,教師可以將奧爾夫音樂法應用到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其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倡導利用簡易音樂教學設施開展音樂教學。因此,為彌補農村幼兒音樂教育設備不足的現狀,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和獨特的物質資源來創造音樂教學用具。
五、教師有效利用農村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建議
(一)組織資源,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
教師要豐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不要僅局限于歌舞表演等傳統單一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適當的將農村的民謠、戲曲、傳說和舞蹈等引入到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地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創編兒歌、音樂活動、角色扮演活動等。另一方面,教師不要將音樂教學活動僅局限在幼兒園內,可以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到鄉村、田地、大自然等場所去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小朋友去大自然,如聆聽自然中的鳥鳴、水流聲等不同的聲音來感受聲音的差異性以及聲音的高低不同等等。同時,教師的教學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積極調動幼兒與教師一起改編已掌握的音樂素材,以及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和引導幼兒創編自己的音樂表現形式。例如,在樂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廢舊的易拉罐里裝上沙子代替沙錘,用鐵絲將啤酒蓋穿起來當做串鈴等等,也可以利用廢舊的桶、鍋以及鐵質農用具用三角鐵等打擊樂樂器。
(二)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將幼兒園音樂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
農村的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可以將音樂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相結合,而且也要將幼兒園音樂教育回歸幼兒的生活,將音樂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使抽象的和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有趣味性,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還提升了音樂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例如,在幼兒入園時可以選取歡快的小兒歌,在幼兒盥洗時可以選用相關的律動或民謠等等。同時,在進行其他領域的教學時,可以將音樂教育與其他領域教育相結合。例如,在開展關愛牙齒的健康課時,老師可以引用刷牙的小兒歌、律動的等來讓幼兒學習清潔牙齒。還可以在開展體育活動課時,可以讓孩子在拍球的同時感受節奏的不同以及音域的高低等。
(三)創新音樂教育方法,將游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
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鄉土資源,將音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游戲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應該用游戲的形式開展音樂活動。將游戲與音樂教學活動相結合更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學習音樂興趣,尤其將農村的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音樂教學上,不僅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還有助于幼兒對音樂教育有更充分的理解與感受,有助于提高幼兒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水平,從而使幼兒更好的學習和體驗音樂,提高幼兒對藝術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農村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時,要用游戲的方式組織幼兒園音樂教學。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民間兒童游戲擊鼓傳花來讓幼兒感受音樂節奏的快慢以及聲音的高低。
作者:盧婷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一、幼兒園教育課程的改革研究、思考
第一,科學教育。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該適當的利用一些教學道具,將科學教育與游戲有機結合,滲透簡單的科學理念,促進幼兒逐漸形成科學意識,培養其從小就對科學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多多姿多彩的世界,永遠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環境教育。目前諸多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乃至世界生存發展的難題,在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時,要使其逐漸懂得怎樣認識和對待環境,并且培養幼兒產生正確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第三,心理教育。對于幼兒的早期教育,部分家長都較為重視培養孩子的特長,希望孩子出類拔萃。孩子個性和特長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將幼兒的早期教育只局限在特長和智力的開發培養上,還要重視起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以及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其從小就能夠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與對待學習和生活。我國幼兒言課程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規律和特點,促進其全面健康的成長。
二、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思考
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的改善,要符合幼兒教育的規律、特點和要求。幼兒階段的早期教育,就像是建筑物的地基一樣,任何細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對孩子的未來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甚至徹底改變幼兒人生的發展方向,因此幼兒的基礎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很多國家對于幼師的專業水平和學歷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還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夠上崗執教。但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由于人們對教育的需求逐漸提升,從前對于幼師的要求和標準早已不適用。隨著時代的進步,幼師的培訓渠道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很多地區幼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普遍下降,師資隊伍中也有不少幼師已經難以勝任幼兒教育工作。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對于社會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對于幼師學習的要求,至少要達到大專的標準。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對于幼師學習的要至少要達到本科學歷的標準。并且要求各幼師要積極發展和提高自身在音樂、美術、舞蹈方面的特長,不斷提高幼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幼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思考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國幼師的教學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并且在教育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與發展。但是,還是有部分地區的幼師對幼兒早期教育的認識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為,將早期教育視為識字教育。在這類教育理念背景下,往往會在幼兒園出現小學教育化的狀況,較早的將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灌輸給幼兒,特別是像外語、美術、心算等學科幾乎成為了孩子的必修課,過早的讓幼兒背負起學習的重擔。這種拔苗助長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甚至給幼兒造成心理的陰影,嚴重影響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同時,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應該享有神童教育,為孩子不斷的增加學習負擔,并且很多幼兒園也在著重培養小神童,而很多家長又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所謂的神童。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不斷的阻礙著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得幼兒能夠自由快樂的學習和成長。另外,由于我國城鄉間的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對于幼兒園的教育要適應地區的發展水平,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幼兒園進行實踐教學,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的幼兒園的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同時,對于一些民辦幼兒園要實施鼓勵政策,以實現幼兒園教學法的標準化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城鄉區域教育的共同發展,縮短城鄉之間的距離感。幼兒教育作為教育中的基礎教學,要不斷地加強對幼兒園的教育手段,縮短城鄉間幼兒教育發展的距離,以便于促進我國的經濟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目前我國正處在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階段。確立好幼兒教育改革的方式和方向,不斷提高我國幼兒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成長環境,從而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內容,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柏麗彥 單位:疏附縣中心幼兒園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學前教育必須和杜會教育、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影響著教育整體功能的發揮,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杜會教育、家庭教育互動,使幼兒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
當代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各自無法替代的職能。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感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資源缺乏有機整合,脫節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出現了學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隨意、社會教育無力的尷尬局面。要改變這一現象我們應該首先從幼兒的教育開始。
在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挖掘家庭教育資源促進家園互動
(一)密切家園之間的聯系,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
家庭訪問是家園聯系常用的一種重要方式,更是情感、觀念溝通不可缺少的途徑。孩子們平時大多時間都是在學校里,而家長也基本上都是忙于工作,因此容易忽略了孩子們的種種差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孩子們學習、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經??梢园l現,由于孩子們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所以他們在活動中對出現的各種問題理解能力也是非常不同的,正是由于他們各種差異的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家訪不僅讓我們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時讓家長親身經歷教師和孩子的言語交流和行為指導。家訪時從教師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長看到了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喜歡,看到了教師不惜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了自己孩子而獻出的真情。有到幼兒家中進行訪問,有電話訪問,也有家庭聯系本,這樣無論是節假日我們的老師都可以和家長進行情感和教育方面的溝通,使我們家園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對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全面了。
(二)引導家長挖掘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
家庭中的資源包括家庭文化氛圍及其成員的職業、經濟條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觀念等,家庭成員和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幼兒具體指導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協助幼兒園搞好不同的主題教育活動,從而讓家長真正走進幼兒園,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優勢。
首先,教師通過各種渠道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本身對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如:家長到幼兒園對教師、其它家長、幼兒等主動問好,主動關心幫助,引導家長創設溫暖、寬松、愉快的家庭環境,激發家長共同創設良好的班級學園活動氛圍,對幼兒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教師引導家長多方支持幼兒的主題活動,奉獻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種資源。如:在一次談話“誰來陪我洗澡”主題活動中,許多孩子說出了小鴨、球、小魚等,教師乘機引導幼兒將它們帶來并進行展示,大多數家長們了解后十分支持,孩子從自己帶來的玩具中學會了交換和共享,為主題“玩具”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條件。
第三,發揮家長職業資源優勢,為幼兒教育服務,并增強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例如:我們得知李富陽的爸爸是交警,就讓他來班上講解交通安全方面的一些常識,并讓全班的孩子一起玩“交通警察”的游戲。課堂上笑聲盈盈,樂趣融融,孩子們興致很高。
(三)家園的改革、互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我們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面臨著重大問題,那就是改革,作為幼兒園教育來說,我不僅僅是教幼兒一些基礎的知識,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幼兒怎樣做人,做一個以德為先,為社會所用的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作為幼兒的表率,我們應該從自身全面調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同時在孩子們的集體生活中培養他們活潑、喜歡與人交往的個性和團結友愛;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們自強、自信的品格,對孩子要以自己最大的耐心、愛心去關心愛護他們,并能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多和孩子們交流、談心,和他們一起玩耍,在教育教學中,應打破以往那種固定不便的死板教學方式,不要把孩子固定在凳子上,讓孩子們活起來,動起來,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特點,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學會自信,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使孩子們的學習變成一種壓力,不要再去搞所謂的測評,這對孩子毫無益處,多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玩,去放松,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與豐富多彩,我想這才是孩子們需要的。
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系統工程的起點和根基。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當前家庭教育的需求,確實提高家教的質量,我們的家長應該多參加幼教專家開設的家庭教育研討會、專家報告會等,了解學習國內外先進、前沿的教育觀念,提高與子女溝通的能力。幼教專家采用理論結合身邊的實例方法,及時總結和推廣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能夠幫助家長解決疑難問題,改善家長的教育行為、教育方法、優化家庭環境。
以這樣一種通過家長學校的形式,可以將以前相對獨立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對孩子全方位的教育網絡,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能在家長、社會和幼兒園老師密切配合的關懷和幫助下健康成長。同時,幼兒園、社會、家庭三結合網絡的形成也有利于學校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二開發并整合園內外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幼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社會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庇變簣@、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微觀環境,作為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它對幼兒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我們積極嘗試開發并整合園內外的教育資源,開展幼兒社會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一)親近自然,開拓視野,陶冶性情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社會認知提供了天然的場所。幼兒喜歡大自然,眷戀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充滿神奇的自然現象,所以大自然是她們最好的課堂。我們讓幼兒多親近自然,與大自然交朋友,去觸摸、嘗試、探索、發現和游戲,得到自由的體驗,創造的樂趣。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花兒盛開的季節。春天,我們帶領幼兒去月亮灣公園,風兒輕拂柳枝,陣陣鳥語花香,孩子們被迷人風景所吸引,盡情嬉戲,玩耍,并與同伴分享著自己帶的食物。
秋天是色彩繽紛的,我們帶領幼兒走出校園,來到廣闊的草坪,孩子們自由想像、突破創新,用自己對秋天的觀察與感受作筆,為秋天畫出了它的絢麗與生機。,
冬天,白雪皚皚,我們和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感受冬的詩情畫意。幼兒盡情領略自然的豐富多彩,在認知自然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愛家鄉的草草木木的情感,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陶冶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情。
(二)參加社會活動,增進幼兒情感素質教育
我們利用生活中大量的自然真實的情境對幼兒進行社會情感的培養。同樣也因地制宜地設計社區活動,為幼兒創造大量地實踐機會,使其產生的社會情感得以鞏固,并逐步內化,滲透到社會行為中去。如:小班的社會活動《去同伴家做客》,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發帶上一份禮物,來到同伴家,通過同伴熱心的招待,與同伴家人的相互交流,贈送禮物,使幼兒明白了與人交往應用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大班社會活動《參觀博物館》,正值張家港市建縣(市)四十周年之際,幼兒在博物館的展廳里觀看港城巨變的攝影展,觀看港城文物展,孩子們專心致志,聽管理人員的介紹,了解了港城的變化,為港城的繁榮感到驕傲,并為建設港城的明天而立志努力!中班社會活動《農民伯伯真辛苦》,我們帶領幼兒走入田野,觀看農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鼓勵幼兒幫助農民伯伯拾稻穗,孩子們飛舞在金色的農田之中,忙得不亦樂乎,從小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了她們熱愛農民,從小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在重陽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開展了《爺爺奶奶,我愛你》的教育活動,事先和敬老院聯系,邀請老人來園,引導幼兒將自己省下來的零食送給爺爺奶奶,并為她們獻上自己的節目,和爺爺奶奶合影等活動,增強幼兒熱愛老人的情感。
總之,幼兒園教育應當順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教育不再等于幼兒園教育,要樹立大教育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資源觀,讓幼兒教育跨越圍墻,向傳統的教學模式宣戰,開發并發揮好幼兒園自身、家庭、社會教育資源的最大功能,去探索——幼兒園與家庭、社會三體合作的教育新模式,不斷的擴展教育的天地,去求得自身的持續發展和飛躍。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結合中國實際,創造出了“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的理論。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就是將“生活教育”理論做指導,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以幼兒發展為本位的美術教育,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創造;就是將幼兒的興趣、能力、心理需要及生活能力為中心,以各種美術表現手法為基本手段,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體現陶行知思想生活化的特征,實現其生活化的價值。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生活化,主要是通過“主題的生活化”、“各活動環節的生活化”、“環境創設的生活化”等策略,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美術手段表現周圍的生活世界。所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幼兒園美術活動;幼兒美術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結合中國的實際,創造出了“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的理論。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活動,就是將“生活教育”理論做指導,在美術活動中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以幼兒發展為本位的美術教育,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創造;就是將幼兒的興趣、能力、心理需要及生活能力為中心,以各種美術表現手法為基本手段,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體現陶行知思想生活化的特征,實現生活化的價值。
一、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最初源于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約翰?杜威。陶行知先生結合中國實際,創造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論”,其核心內容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部分組成,這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吧罱逃崩碚摰暮诵氖牵荷顩Q定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給生活以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
讓孩子“回歸生活世界”,成為近年來教育界最為熱切的呼聲。幼兒與生俱來就熱愛藝術,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是滲透于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動。幼兒教師通過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引導他們以美術的形式表現周圍生活,喚醒對生活的感受,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因此,我們應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做指導,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尊重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創造出以幼兒發展為本位的美術教育模式。
二、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指導意義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根本特征是,以幼兒的興趣、能力、心理需要及生活能力為中心,以各種美術表現手法為基本手段,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體現陶行知思想生活化的特征,實現生活化的價值。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對學校與社會割裂、書本與生活脫節、勞心與勞力分離的傳統教育的反抗。
1.生活教育理論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感知。幼兒豐富的情感和體驗,往往是他們參與各種藝術活動的原動力。幼兒總是用一種十分感性的方式來理解世界,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幼兒美術教育恰好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強調發掘幼兒情感表達和情感體驗的教育。幼兒對美術活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需要,他們喜歡涂畫、做手工、評論美術作品,將美術活動作為表達情感的一種途徑。
2.生活教育理論能夠培養幼兒寬松的心理環境。寬松的心理環境是指幼兒在情緒良好的狀態下進行美術活動。美術活動是表現幼兒內心的藝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自由去主動操作。擁有寬松的心理環境,是幼兒熱愛和專注美術創作活動的前提。試想,如果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瞻前顧后,唯唯諾諾,則顯得遲疑猶豫、不敢下筆。如果幼兒充滿自信心,就會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快速表達。
所以,教師應具備正確的生活教育價值理念,設計出具有生活性、創造性的教學形式。通過內容的生活化、形式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策略,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美術手段表現周圍的生活世界,在貼近生活的主題中任意舞動創意、揮灑畫筆。
三、幼兒園生活化理論的美術教育實施策略
陶行知先生對教學內容提出一個總的要求:“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因此,美術活動應盡可能多地選擇孩子樂于接受、喜愛的,能引發孩子積極情感體驗的內容。同時,注意內容的適度新穎,即從孩子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他們現有經驗有一定聯系又有適度拓展的內容,使孩子有足夠的興趣用已有的經驗,探索、積累新經驗,表現新的感受和認識。
1.挖掘生活化的美術活動主題。在幼兒美術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生活化的主題與活動,十分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如何讓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順利實施?首先,應以陶行知理論為引領,挖掘生活化的美術活動主題。有關幼兒美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來自幼兒現實生活本身的刺激,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要強烈。如果這種知覺刺激是幼兒親身體驗過的,那將會為他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美術活動中所表達的效果也會更加生動和形象。所以,幼兒園美術活動主題的選擇和表現方面,一定要以幼兒的先期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的周圍生活為背景,以幼兒熟悉的人物事物為元素,注重生活教育與美術教育的緊密結合。若在美術活動中貫穿生活化取向,則幼兒會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
2.以生活化理論優化美術活動環節。幼兒園生活化的教育理論,需要在美術活動的各個環節上加以體現,并以此優化美術活動各個環節。在每個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生活教育理念進行活動的實施和引導。一個完整的幼兒美術活動,按照順序應分為“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現”、“創作與表現”、“欣賞與評議”等四個環節。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造型規律,運用自由的表現形式,使用各種美術材料的方法等。
對幼兒來說,一切教育理念應貼近實際生活。美術活動正是這樣一種貼近幼兒生活的快樂游戲。例如,在“探索與發現”環節,教師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導、要求幼兒,而應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創作想法,鼓勵他們的想法是有價值的。要運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論,尊重幼兒的創作欲望,不強迫幼兒接受教師的指導意見,以免用各種條條框框限制孩子的創作思路。o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順應幼兒的心理發展需要,鼓勵他們在創作活動時,享受過程,充滿想象,富有生氣,大膽用色。
3.設生活化的幼兒園環境。在教室環境和材料選擇上,應體現生活化理念,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生活,回歸真實世界,回歸自我,在周圍生活化的環境中“動”起來。通過感受生活、融入生活,獲得美的體驗,形成自然、真實的審美情趣。例如,將教室或區角布置成孩子熟悉的超市、農貿市場、游樂場、街道等,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的同時,更進一步完善生活經驗,加深對事物的印象,鞏固已了解的知識。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的審美能力能夠得到提高,藝術情操能夠得到陶冶,達到認知、情感、操作、創造各方面的整合。所以,進行生活化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引導幼兒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時時處處重視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樹立主體觀念,增加在生活中的主體感體驗,呈現對生活中客觀事物認識的態度和情感。
四、結論
關注幼兒及其周邊生活,是當今幼兒教育的重要觀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充分強調各領域的教育活動與幼兒生活的聯系,強調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教育內容,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無疑對此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加強教育與社會生活和幼兒生活的聯系、改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式、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和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嘗試將生活化的教育活動滲透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感知和體驗美的機會,讓孩子親身感受生活,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真實、單純、熱情的美術創作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摘 要:我國將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的教育方針,并且將德放在最前面,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幼兒階段是個體品性、道德觀念及行為意識養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有責任承擔幼兒的德育教育啟蒙工作。幼兒園實施德育教育需要采取合適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在幼兒園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兒園需要將德育教育作為幼兒培養的重要內容,不斷探索創新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進一步完善幼兒園德育教育體系。
一、實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師的技能技巧
幼兒園實施德育教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幼旱乃嘉主要是形象思維,通過恰當的情感引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并取得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充分調動幼兒的情感,通過情感教育保障幼兒德育教育的效果
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日活動,將德育教育融入一日活動中。如在喝水、吃飯的時候,教師可以強化幼兒的秩序性,讓幼兒養成自覺排隊的習慣和意識;在上學和放學的時候,讓幼兒禮貌用語,養成主動向他人打招呼的好習慣。
2.提高教師的教學技巧,借助現代化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
在日?;顒又?,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一些游戲和故事中,使幼兒沉浸于故事情節中,同時有效啟發幼兒的思維。在講完故事后,教師對幼兒進行道德啟蒙。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故事情節的播放,更加形象直觀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教師要注意保持幼兒的主體性,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盡可能地讓幼兒建立正確的認知。
二、積極實施引導,建立激勵評價機制
1.加強教師的行為示范引導,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教師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模仿對象,在與幼兒的日常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言行示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持之以恒地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教育過程中。
2.建立標準規范的評價機制,對幼兒德育教育進行有效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鞏固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自我認可,不斷強化和鞏固德育教育效果。所謂激勵機制,就是通過教師的言語、表情等,對幼兒正確的行為進行肯定和贊揚。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小紅花等獎勵形式,對幼兒進行行為激勵。
三、加強家園聯系,充分挖掘各種資源
在幼兒園進行德育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幼兒園也需要加強德育教育環境的創設,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帶給幼兒更直接的現實引導。
1.加強家園聯系,保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
家庭是幼兒獲得經驗認知的重要場所,也是對其行為產生直接影響的關鍵誘導因素。德育教育效果的實現,是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標。很多情況下,家長會向幼兒園教師反映,幼兒在幼兒園比較乖巧懂事,一回到家里就完全變了樣,包括一些品行方面的行為舉動。這就說明,幼兒園通過環境創設,對幼兒的德育行為產生了影響,而家庭沒有與幼兒園和德育教育保持同步?;蛘哒f,家庭給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提供了條件,如過于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等。因此,加強家園銜接,如家園聯系手冊、家長會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的近期表現,以便及時引導。另外,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講座等形式,對家長的德育教育技能技巧提供幫助。家長在掌握德育目標的基礎上,對幼兒實施有效策略。
2.利用社區資源,創設幼兒德育教育的大環境
借助社區的豐富資源,幼兒園可以開展主題性活動,讓幼兒更加直接地體驗和認知。比如,開展幼兒園情感關愛的活動,組織幼兒去敬老院幫著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在與敬老院老人的互動中,幼兒會產生關愛他人,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得快樂的認知;舉辦“變廢為寶――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活動,讓幼兒將紙盒、瓶罐等廢棄品轉化為點綴品,感知公民意識和環保意識,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總之,德育教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構成要素,需要從幼兒園開始抓起。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簡單粗暴的說教或形式化上,需要從一點一滴抓起,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努力挖掘各種資源。德育教育工作離不開良好德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投入和言行示范,離不開家長和社會的資源支持及配合。為了順利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師要從具體問題著手,不斷探索德育的有效策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摘要:民間游戲對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梢酝晟曝S富幼兒的人格、開發幼兒智力,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幼兒園需要大力開發民間游戲資源,教師要組織適合幼兒的游戲活動并提供指導,從而挖掘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本文淺析了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并探討具體的實施措施,提高幼兒園教育中民間游戲的利用程度。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教育;開展
1.前言
民間游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的發展過程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幼兒園活動當中可資利用的重要文化教育資源。由于民間游戲的內容通常源于現實生活以及勞動,并且游戲活動當中的歌謠往往使用當地人習慣語言進行表達,從而使得民間游戲更加貼近自然同時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
2.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2.1能夠激發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
幼兒園的集體活動是推動幼兒認知發展以及社會性發展最為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對民間游戲來說,因為民間游戲有著比較強的現實性以及區域性,這就使得民間游戲往往可以有效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集體活動當中,誘導他們同教師以及同伴共同進行游戲娛樂,同時在游戲當中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和要求,增強幼兒的體質,實現發展心智以及增進合作交往等方面的教育目標。
2.2能夠激發幼兒對鄉土文化的熱愛
民間游戲可以說是有目的以及有意識地借助于想象和模仿反映生活的一種活動。當前社會環境下,部分幼兒對娛樂性以及商業性的流行文化高度關注,但是卻忽視生活在其中的鄉土文化,因此挖掘鄉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游戲,可以將鄉土生活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在游戲當中潛移默化受鄉土文化資源熏陶,激發他們對于鄉土生活以及鄉土文化的關注和熱愛。
2.3有利于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聯系
民間游戲可成為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溝通的橋梁。民間游戲來源于生活,許多家長都會玩,幼兒園在開展民間游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向廣大家長請教,征集民間游戲;家長通過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民間游戲,也可以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發展情況。這樣,幼兒園和家庭有了一個共同關心的事情,使家長和幼兒園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
2.4能夠改善幼兒綜合素質
一方面民間游戲的引入可以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求知欲。很多民間游戲在玩的過程中,都配合著歌謠、繞口令,這些游戲能增強幼兒對語言的辨識能力和口齒清晰的表達能力,能讓鍛煉幼兒的發聲。另外民間游戲可以反映出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傳統游戲多數都是很的對抗性,對體能和體質都有一定要求,如蕩秋千、打沙包等等,不僅能幫助這些不愛運動的孩子們成功減脂,而且還能使孩子們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一舉兩得。
3.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措施
3.1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
民間游戲有著比較強的生命力,并且在游戲形式和游戲內容方面適合于各個發展階段的幼兒。部分些民間游戲帶有時代印記,同時有著一定的落后性和保守性,甚至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人身安全。例如體育類民間游戲當中的斗雞、兩人抬轎以及打石頭仗等,語言類民間游戲當中的拍花花手等。因此在講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做好篩選工作,選取那些有利于幼兒發展的精華游戲,同時可以根據時代特點改變傳統民間游戲的部分內容,從而更加適合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幼兒園教育。
3.2合理安排民間游戲活動
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需要同幼兒園的活動同步實施。幼兒園教師需要從思想觀念層面轉變認識,高度重視民間游戲,同其他的課程同樣對待,在一天的活動當中共同計劃安排以及執行。游戲內容方面需要保證其整體性以及合理性,并且橫向考慮同其他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銜接與融合,從而形成有著一定結構層次的民間游戲活動。通過整理安排民間游戲,能夠確保民間游戲有機融入到幼兒園教育體系當中。
3.3創新民間游戲形式
幼兒園教育當中,民間游戲的組織形式通常以小組為主,雖然有利于幼兒發揮自主性,不過每次參與游戲的人數比較少,導致其他幼兒的等待時間過長。為了確保讓更多幼兒可以在同一時間段內共同參與到游戲當中,就需要全面綜合考慮主題活動當中民間游戲之間的關系和幼兒認知特點,整合各種類型的民間游戲內容,利用不同的組織方式,多元化以及多層次組織民間游戲活動。在戶外體育活動當中安排那些運動量比較大,可以刺激幼兒肌肉發展的游戲,例如踩影子、推小車以及老鷹捉小雞等,而在小型的分散活動當中,則安排那些活動量適中并且可以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的民間游戲,例如吹羽毛、拾豆以及彈蠶豆等。
4.小結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吸取民間游戲的長處,充分發揮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當中的所用,幼兒園的教師應當同家長密切聯系,合作開發民間游戲資源,充分利用民間游戲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光榮幼兒園
【摘 要】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國家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總體思路及政策方針,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提出了新課改要求,決定全面加強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創新。幼兒園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在兒童心理培養和學習習慣及興趣養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社會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問題格外重視,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在孩子正式入學前就開始了教育工作,這也使得很多幼兒園出現小學化現象,即在幼兒園階段提前教授小學知識,極大地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這種現象非常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改革展開研究分析。
【關鍵詞】 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策略研究
學前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的弱勢,學前教育長期缺乏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思路,很多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各自為政,一味擴大招生規模,卻不重視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是指很多幼兒園在幼兒教育階段就開始講解和傳授一些小學知識,很多幼兒園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完全按照小學低年級展開,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這就促使很多幼兒園為了迎合這種需要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國家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都認識到了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來避免這種現象,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執行不力的情況,使得很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依然嚴重。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在“小學化”的幼兒園中,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適應小學教育,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設置大量小學入門課程。很多幼兒園強調素質教育、文藝培養和雙語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學內容都是針對小學入學考展開的,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多,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功n學習上。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天性活潑多動,熱愛運動,但是這些“小學化”的幼兒園卻長時間把他們禁錮在教室里,很少有時間能夠自由活動。同時這些幼兒園在學習成果考核中也借鑒了小學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兒童承受了非常大的成績壓力。這些都是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他們被迫進行繁重的學習,很少有時間參與運動和自由活動,心理承受著教師和家長給予他們的精神壓力。很多學生不但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反而對學習產生了極強的抵觸心理,身體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產生的原因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幼兒園方面存在著生源壓力,特別是很多民辦幼兒園,希望通過提高學生成績來提高學生的入園率。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從小就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也給了很多學生巨大的壓力,并促使很多幼兒園開始向“小學化”發展。另外現在優秀的教育資源稀缺,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一所好的小學就要求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小學入學考試。歸根結底,幼兒園“小學化”產生的原因是家長與社會過于功利化,對于孩子的培養缺乏耐心,希望通過揠苗助長的手段來加快學生的培養素質,這只會使幼兒園教育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四、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策略研究
1.建立明確的制度,規范幼兒園教育
現階段國家已經認識到幼兒園的重要性,出來了相關的指導意見,希望可以規范幼兒園的教學。但是這些意見并未向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一樣具有強制性,這就對幼兒園教育缺乏足夠的約束性,大部分幼兒園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幼兒園教育工作。國家應該出臺具體性的指導意見和強制性規定,明確幼兒園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嚴格規范幼兒園教育,要求各類幼兒園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2.加強幼兒教師培養,提高教師素質
目前我國對于幼兒教師的培養并不是很重視,很多師范院校并沒有設置專業的幼師專業,有一部分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對于幼兒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幼兒教師的培養,建立健全幼兒教師培養體系,對于在職幼兒教師同樣要進行定期培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幼兒園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3.完善幼兒園的財政投入,提高辦學條件
中國的學前教育長期缺乏資金投入,大部分幼兒園都是自負盈虧,這種現象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表現得更加明顯。國家和地方財政部門應該完善幼兒園財政投入體現建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資金分配,盡量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并努力提高辦學條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4.建立監督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相關法律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幼兒教育監管部門,對于幼兒園教育進行有效監督監管,嚴禁幼兒園進行超出幼兒園教學標準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嚴防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同時國家也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我國目前已經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幼兒園監管法律法規的建設,嚴厲禁止任何幼兒園違反相關法律,充分保證幼兒的權益,從制度上阻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總之,幼兒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社會和家長過于功利化的想法使得很多幼兒園向“小學化”發展,這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我們應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積極改進幼兒園教育,推動幼兒園“去小學化”,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取材于小班幼兒初入幼兒園的生活,從對其集體行為的規范、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游戲常規的建立及基本社交禮儀的學習這四方面的常規培養教育進行舉例闡述,鼓勵教師應善于思考,想辦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去規范,與幼兒平等地共同探討,相互學習。
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動力定型”的建立過程,它既可以幫助孩子早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又能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為幼兒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在學期初,我們利用開學一周了解幼兒已有的規則意識,分析幼兒間的個別差異,將常規教育細化到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環節,幫助幼兒漸漸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此基礎上再將常規教育滲透到學習活動中。
一、軟硬兼施,規范幼兒的集體行為
幼兒的集體行為主要以站、坐、行及安靜傾聽為主,小班幼兒的行為動作都較活絡,教師的平白說教幾乎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應善于思考,想辦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如講故事、唱兒歌等,或者采取直觀的方法,比如拍照進行常規教育,吸引幼兒按要求做事。
自覺排隊是班級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戶外活動還是午睡或是喝水、洗手等都需要幼兒井然有序地排隊進行,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幼兒必須遵守的常規規則。為了讓孩子們站好隊,我從細處著手,對幼兒嚴格要求,每次進行活動前都要求幼兒先排好隊再前進。剛開始孩子們還比較隨性,不站隊只顧自己到處亂跑、大吵大鬧,甚至幾個幾個撲在地上壓著玩。為了能讓幼兒盡快排隊,一開始我采取告知的辦法,“我們要開小火車站隊了”、“小火車要出發了,快快來站隊”……一開始效果還行,后來漸漸又散了,于是我采用拍照的方法,把那些不肯排隊的幼兒拍下來,再和那些排得好的幼兒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來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幾次下來,強化效果還真不錯。
二、結合游戲,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學會生活自理,是對孩子的一項基本要求,我們不能單靠引導和鼓勵孩子來讓他們進步,只有通過孩子喜歡的游戲來促進其對學習生活自理的興趣和動力。對孩子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來提高和建立其積極性,從而樂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每天中午睡覺前,我們都會請孩子自己脫并折疊自己的衣服、褲子,但對于那些存在較大困難的孩子,我們往往會伸出較多的援手,時間長了那些本來會自己脫和折疊衣服的孩子看見其他孩子有教師的幫忙,也就跟著等了。于是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指導方法,想到了用游戲來代替使孩子們更加有興趣。有天中午睡覺前我讓小朋友們來玩一個游戲:脫褲子就是“下山”,拉上褲子就是“上山”?!跋律健钡臅r候可以一邊脫一邊說“哎喲,哎喲,下山嘍!”然后把脫下來的褲子對折變成一個“長面包”,再把“長面包”對折變成一個“大石頭”藏起來,不一會兒孩子們都把自己的褲子脫下來了,當看見自己的褲子脫下來后都很開心地喊著:老師我會“下山”了,原本那些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開始嘗試自己脫褲子了。起床后,我告訴孩子們:我們剛剛學會了“下山”,現在開始要“上山”咯時,孩子們立即動手“哎喲,哎喲,上山嘍!”一個個開心地做起游戲來了。
小班幼兒年紀小,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弱,需要用巧妙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游戲來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而每個孩子的能力也各有差異,需要我們用孩子愿意和喜歡的方法來耐心引導和教導。通過學校的學習和指導,家長在家里也要多給孩子動手機會,讓幼兒多學多動,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三、溝通交流,與幼兒共同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
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游戲中孩子們總是玩得很開心,所以在游戲結束時經常會不愿意結束游戲,表現出整理游戲材料時的速度很慢。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會在孩子面前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讓孩子照著做。通過翻閱《綱要》,我認識到要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我決定和孩子一起制定角色游戲的常規。
在一次角色游戲開始前,我向孩子提出了問題:“你們知道為什么在上次游戲時,我們評小紅花的時間很短嗎?”孫同學站起來說:“因為小朋友整理得太慢了,把時間都浪費掉了。”解同學搶著說:“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回來,下課了,他們還在那里玩?!蔽矣謫枺骸澳窃谟螒蚪Y束時,老師用什么方式提醒大家,整理東西呢?”這時孫同學說:“老師可以放音樂來提醒大家下班了。”解同學說:“不行,有些小朋友聽不見?!比瓮瑢W搶著說:“老師可以到他身邊敲鈴鼓,我們就能聽清楚了?!弊詈螅覀兇蠹疑逃懙慕Y果是用鈴鼓來提醒大家下課了。在游戲開始前,我又重復了一下我們之前一起制定的游戲常規,便開始了游戲。在游戲結束時,我便開始敲小鈴提醒孩子們下班了,孩子們聽到了我的鈴聲后立即開始整理,一會就整理好了,大家回到教室里,我一看時鐘,發現孩子們整理的速度快了很多。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我卻感觸很多。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們提出一些新要求,但孩子是在被動地遵守,是迫于教師的威嚴才會這樣做,往往會出現教師在時一個樣,教師不在時又是一個樣的情況。在活動中,我引導孩子自主的制定角色游戲規則,不僅增強了孩子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取材生活,學習基本社交禮儀
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在感冒多發的春秋季,我們發現有些孩子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總是沒有用手捂住,因此我們設計并開展了活動《注意衛生禮貌》,首先我請幼兒觀看巧虎系列動畫片,并提問:“巧虎怎么了?”從而引出“生病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衛生禮貌?”這一問題的討論,漸漸孩子們都知道了生病時應該怎么做。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創設了一個比賽情境,請多組幼兒上前假裝感冒咳嗽、打噴嚏,看誰的動作最有禮貌,獲勝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個五角星,孩子們的活動情緒被調動了起來,在觀看各組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文明行為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規則意識較薄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引導,去規范,而教師一遍又一遍乏味的規則教授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取材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與幼兒平等地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才能讓他們更加易于接受,也更愿意在這樣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下生活、學習。
摘 要:“養植”活動是幼兒園自然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園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生命,培養他們珍惜、尊重生命的態度,使幼兒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在幼兒園“養植”活動中,我們以幼兒感興趣的飼養和種植活動為出發點, 以“認識生命”為重點教育內容?!梆B植”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生命,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機,是幼兒生命教育的活教材,對幼兒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養植”活動;生命教育;幼兒園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無比寬廣和慈愛的胸懷,無時無刻不在向幼兒獻出妙趣橫生的禮物,引導幼兒發現自然的變化與奇妙?!梆B植”活動的開展不僅符合幼兒的天性,使幼兒通過參與飼養活動更加了解動物,進而真正去感受、了解生命,同時又可以通過播種、管理、收獲植物等活動,體會到生命的神奇與美好,學會尊重、愛惜生命。
一、“養植”活動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機
生命教育就是讓人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唯一性,從而思考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幼兒園教育要讓幼兒學會接受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樹立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幼兒通過參加“養植”活動,不僅了解了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外形特征等,還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為與動植物生命之間的關系,從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二、“養植”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生命”
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離不開幼兒園開展的“養植”活動,“養植”活動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走進動植物的生命,通過尊重一草一木的生命,感知生命、尊敬生命,發現生命的脆弱,學會珍惜生命。
1.體驗種植的快樂――感悟生命的多彩,學會珍惜生命
幼兒通過親自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直到收獲,體驗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動,從而培養了熱愛勞動、熱愛生命的品質。
案例1:給向日葵間苗。給擁擠的向日葵間苗時,部分幼兒會將多余的向日葵苗拔掉后隨手一扔,甚至踐踏在腳下。有些幼兒則小心翼翼地把苗放在空地上,生怕幼苗受傷?;顒咏Y束后,個別幼兒問:“老師,拔出來的向日葵不要了嗎?好可憐啊,他們離開泥土會死掉的。”我很欣慰地告訴幼兒:“我們可以把拔出來的苗重新栽種到旁邊的空地上,這樣他們又可以活過來了。”
幼兒聽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不再擔心那些被拔出來的幼苗會失去生命。教師讓幼兒將“遺棄”的幼苗再次種回土里是讓幼兒明白所有的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引導幼兒要從小珍惜、愛護生命。這也是“養植”活動對幼兒生命教育意義的體現。
2.發現飼養的樂趣――體會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的價值
引導幼兒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當今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幼兒園開展的飼養活動能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真正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飼養活動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
案例2:教室里迎來了可愛的蠶寶寶,幼兒被蠶寶寶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總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去觀察蠶寶寶。有幾個幼兒不小心把蠶寶寶給捏爛了,一旁的幼兒驚叫道:“你能不能輕點呀,蠶寶寶頭上流出綠色的血,一動也不動了?!币粭l可愛的蠶寶寶就這樣死去了。
這件事對幼兒的心靈觸動很大,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小動物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也明白以后應該更加細心地照顧蠶寶寶,在飼養過程中不能以犧牲蠶寶寶的生命為代價而頻繁觀察。幼兒園開展飼養活動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護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養植”活動是幼兒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養植”活動引領幼兒走進大自然,通過與動植物的直接接|和探究活動,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明白動植物孕育與生存的艱難。如“種子發芽實驗”“蠶的一生”“小蝌蚪變青蛙”等,都是幼兒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案例3:飼養小蝌蚪的活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飼養過程中,幼兒對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蝌蚪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從“卵―小蝌蚪―長出前腿―長出后腿―尾巴不見了―變成青蛙”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再只是從書本上了解這些知識,而是在平時的觀察中真真切切地發現了生命的變化。通過照顧小蝌蚪,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也讓幼兒感受到神奇的生命歷程,從而學會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四、“養植”活動對幼兒生命教育的非凡價值
“養植”活動已成為許多幼兒園重要的課程內容。自然角成了各個幼兒園的特色,為幼兒接觸自然、了解動物、感受生命提供了資源。幼兒園通過開展“養植”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生命、發現生命、親近大自然,引導幼兒熱愛生命,培養幼兒愛護生命、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愛惜生命”,真正付諸行動就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從愛護生命做起。
摘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因此,在新的歷史環境下要傳承我國的多元文化就必須加強多元文化的教育,從幼兒的文化教育開始。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一、關于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化教育的定義,理解的角度不同,意義也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多元化教育是充分尊重各種不同文化,在此基礎上根據集團平等原則,實現對不同文化集團之間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性和有計劃性的實施平等的“異文化的教育”。還有的人指出,多元化教育是充分尊重世界的多樣性觀點,意識到社會之間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并通過制定相關的教育政策、課程和教育活動等方式,鼓勵學生取得更高的學業成就。
蘇德指出,多元化教育指的是在一個多民族國家中,無論是主體民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實現相互的吸收和借鑒,并吸納世界上其他優秀文化,少數民族除了要發揚和傳承本民族文化,同時還有異物傳承和發揚本國主體民族優秀文化。從前文中的解釋可以看出,多元化教育除了要求尊重主流文化,同時還要對非主流文化提供尊重,要充分尊重主導群體和費主導群體。多元化教育是為所有學生提供充足的尊重。通過無偏見的教學和多元化課程,是學生可以了解到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形成多元化文化的交流。
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為了達成以下幾個目標:首先,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讓少數民族認識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把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發展下去;其次,加強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我國整體文化的繁榮發展。第三,提高我國民族地區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他們學習民族文化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策略
(一)為少數民族幼兒提供平等和公平的教育
首先,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的建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幼兒園建設,確保多元文化教育的硬件基礎。由于我國西部地區比較落后,其多元文化教育業比較落后,以西部少得褡邐主,很多幼兒園開展教育采取的本地的語言,都不用普通話,這影響到少數民族地區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
其次,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編制合理的教材,最好是采取雙語教育的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與語言,而且對其他民族的語言也比較熟悉,這對多元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材的編寫能夠直觀的反映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與特征,學生通過教材更加能夠認識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最后,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多元文化教育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文化水平。如果教師的文化水平不高,則無法順利實施多元民族文化教育。所以,提高教師的文化知識修養是多元文化教育實施的基礎。
(二)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構建少數民族幼兒園課程
首先,學好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國家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階段中逐漸演變形成的,是在中華民族各個民族文化在不斷碰撞發展中形成的,是一種多元化的文化,具有中國特色。作為炎黃子孫,少數民族的幼兒也需要不斷繼承和發張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
其次,學好少數民族本民族的文化。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與語言文字。這些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也是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發展起來的,少數民族文化具有地方特色與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是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作為少數民族的幼兒教育有義務傳承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將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這也是少數民族必須要接觸和使用的文化,只有充分熟悉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發揚和傳承。
再次,現代的科學文化教育。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現代科學技術能夠更好的為傳承民族文化服務。特別是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技術相對不夠發達,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現代科技文化發展對傳承民族文化發展意義重大。他們同樣也承擔著發展本民族文化和振興中華民族教育的重責大任,因此他們也需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和先進的科學技術。
最后,西方文化教育,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我國學生僅僅學習本國的民族文化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西方文化的學習與教育。西方國家的文化建設要優于我國,我國學生加強西方國家的文化教育能夠然學生看到兩國文化教育的差別,吸取西方國家中先進的文化為我國所用,豐富我國的民族文化內涵。
(三)注意差異,因材施教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生活方式不同其教育方式也不同,要加強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就要尊重不同民族地區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以及文化差異。所以,尊重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學習,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讓幼兒明白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不同的差異,這樣才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比如手工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到繪畫、雕刻、剪紙等各方面知識,此外,還可以學習到色彩、圖案等美術相關知識。在制作材料方面也有多種多樣的材料,包括紙、泥、繩等,因此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難易程度,在制作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材料的材質和性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和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但是不同民族的手工材料也是有所區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讓幼兒明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差異性,比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等等。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美的事物進行觀察,美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對稱、不對稱和協調以及尖銳等,作品的美最重要的是體現在內涵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做出審美判斷。通過對不同民族美的事物進行觀察,不僅通過美的事物體現出了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加深了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加強了幼兒民族文化的教育。
摘要: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提出,提倡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的方式,綠色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方式。從幼兒園的未來改革教育上來看,綠色教育課程在今后的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就幼兒園綠色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題,一起探討當今時代的綠色生活方式在幼兒課程教育中的體現。
關鍵詞:綠色教育 課程 實施與開發
一、綠色課程開發的特點
綠色環保教育是當今時代的主流,也是對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傳承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責任。如何正確的樹立綠色的教育課程,并將此課程有效開展是如今社會每一名幼教老師需要深思的問題。是我們開展的一門新的課程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發展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帶領學生對綠色教育課程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我們應該注重構建綠色課程時突出它的四大特點。即:自然、自主、環保、創造的特點。綠色課程強調幼兒的身心發展所具有的規律性特點,應注重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階段性。例如,植樹節快要到了,我們要組織孩子們去植樹造林,通過植樹讓孩子對樹木有所了解,教師引導孩子如何保護花草樹木有深刻的了解。也可以使幼兒在不破壞花草樹木的同時,用身邊掉下來的綠葉做裝飾,讓自然物品成為幼兒的興趣材料。進而尊重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本性。
綠色課程的開展也利于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和能力,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在與教師和同伴之間溝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教師要支持幼兒這種保護行為,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去幫助和支持幼兒自主進行綠色教育的創意活動,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出來能夠啟發幼兒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創造性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綠色教育。
二、綠色課程的實施
(一)從區角活動切入
區角活動是發展綠色課程的最佳教育模式。例如:“小小綠色植物”的區角,里面有許許多多的植物,教師帶孩子進入區角活動,給孩子講關于植物的故事為導入,讓孩子對保護植物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后,進而引導孩子如何愛護植物,保護我們的地球。也可以讓孩子根據植物進行繪畫,畫出你心中最美的植物。從而使孩子達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從繪畫中發揮孩子的創造能力,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也使學生主動接受了環保方面的知識,加以引導拓寬孩子對綠色課程的深入理解。
(二)從日常生活中切入
幼兒在園一日的生活中也處處蘊含著綠色課程的教育機會。例如:我們在幼兒園每日的課間操下樓梯時,教師每日要引導幼兒在課間操做操和游戲活動時,讓幼兒堅持戶外鍛煉,下樓時有序排隊,走樓梯時要愛護幼兒園的公共設施,放學回家時要遵守交通規則,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去危險的地方,不觸摸危險的物品等習慣。課間操結束后的加餐中,引導幼兒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對綠色課程的認識。教師要在不經意中培養幼兒習慣的養成,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三)以園區環境為切入
一般課外活動課都是在每日下午舉行。這是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帶孩子進入之前植樹節種植過的地方,讓孩子感覺到自然的美,從中引導和加強幼兒對綠色教育植物和保護環境的認識。要讓幼兒有保護大自然和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適時的告訴幼兒花草樹木也和他們一樣是有生命的群體,看到好看的花不要伸手去摘掉它,花兒也是會疼的。以這樣的方式向幼兒傳達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并讓孩子舉一反三,想想除了要保護大自然之外,小朋友還應該做什么事情?從而發散和培養孩子的想事情的方式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從傳統節日為切入
傳統節日,是我國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我們應該使它發揚光大并繼續傳承下去。傳統節日綜合了自然,自主,環保和創造多種因素。使幼兒園的綠色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生活,使幼兒在生活中學到關于綠色教育課程的相關知識。例如:重陽節,教師引導孩子對重陽節的認識,使孩子明白重陽節的意義和為什么要過重陽節。從而引發孩子對傳統節日的思考,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貢獻。同時也間接培養了孩子對我國傳統節日的熱愛和興趣,使孩子知道我國傳統節日的意義。
(五)從家園共育為切入
綠色教育是具有時代性和普遍性。幼兒園要重視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向家長介紹綠色課程的特點和開展綠色課程的意義。讓家長也參與到引導幼兒綠色教育的課程中去,讓教師,家長,孩子共同收集環保的資料。把收集的資料加以整合,變廢為寶。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環保和綠色課程的教育目的。開展足額養的綠色教育課程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使教師教育質量得到提升的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更廣闊的自由的學習和生長的空間。
三、結語
幼兒園的綠色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是以綠色,健康,和諧,安全等槔砟睿構成了自然,自由,環保,創新等為主體的綠色教育課程,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努力為幼兒提供一個科學的,完整的綠色教育課程模式。幼兒園綠色課程的實施與開發具有重大的意義,由于綠色教育課程是近年來新興的教育模式,所以關于綠色教育課程的探索將會是長期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努力爭取將綠色教育課程在短期內有近一步的提升。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次塢鎮中心幼兒園)
本文取材于小班幼兒初入幼兒園的生活,從對其集體行為的規范、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游戲常規的建立及基本社交禮儀的學習這四方面的常規培養教育進行舉例闡述,鼓勵教師應善于思考,想辦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去規范,與幼兒平等地共同探討,相互學習。
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動力定型”的建立過程,它既可以幫助孩子早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又能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為幼兒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在學期初,我們利用開學一周了解幼兒已有的規則意識,分析幼兒間的個別差異,將常規教育細化到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環節,幫助幼兒漸漸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此基礎上再將常規教育滲透到學習活動中。
一、軟硬兼施,規范幼兒的集體行為
幼兒的集體行為主要以站、坐、行及安靜傾聽為主,小班幼兒的行為動作都較活絡,教師的平白說教幾乎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應善于思考,想辦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如講故事、唱兒歌等,或者采取直觀的方法,比如拍照進行常規教育,吸引幼兒按要求做事。
自覺排隊是班級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戶外活動還是午睡或是喝水、洗手等都需要幼兒井然有序地排隊進行,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幼兒必須遵守的常規規則。為了讓孩子們站好隊,我從細節處著手,對幼兒嚴格要求,每次活動前都要求幼兒先排好隊再進行。剛開始孩子們還是比較隨性,不站隊只顧自己到處亂跑、大吵大鬧,甚至幾個幾個撲在地上壓著玩。為了讓幼兒盡快排隊,一開始我采取告知的辦法,“我們要開小火車站隊了”、“小火車要出發了,快快來站隊”……一開始效果還行,后來漸漸又散了,于是我采用拍照的方法,把那些不肯排隊的幼兒拍下來,再和那些排得好的幼兒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來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幾次下來,效果還真不錯。
二、結合游戲,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學會生活自理,是對孩子的一項基本要求,我們不能單靠引導和鼓勵孩子來讓他們進步,只有通過孩子喜歡的游戲來促進其對學習生活自理的興趣和動力。對孩子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來提高和建立其積極性,從而樂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每天中午睡覺前我們都會讓孩子自己脫并折疊自己的衣服、褲子,但對于那些存在較大困難的孩子,我們往往會伸出較多的援手,時間長了那些本來會自己脫和折疊衣服的孩子看見其他孩子有老師幫忙,也就跟著等了。于是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指導方法,想到了用游戲來代替,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有天中午睡覺前我讓小朋友們來玩一個游戲:脫褲子就是“下山”,拉上褲子就是“上山”?!跋律健钡臅r候可以一邊脫一邊說“哎呦,哎呦,下山嘍!”然后把脫下來的褲子對折變成一個“長面包”,再把“長面包”對折變成一個“大石頭”藏起來。不一會兒孩子們都把自己的褲子脫下來了,當看見自己的褲子脫下來后都很開心地喊著:老師我會“下山”了,原本那些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開始嘗試自己脫褲子了。起床后我告訴孩子們:我們剛剛學會了“下山”,現在開始要“上山”咯時,孩子們立即動手“哎呦,哎呦,上山嘍!”一個個開心地做起游戲來了。
小班幼兒年紀小,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弱,需要用巧妙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游戲來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而每個孩子的能力也各有差異,需要我們用孩子愿意和喜歡的方法來耐心地引導和教導。通過學校的學習和指導,家長在家里也要多給孩子動手機會,讓幼兒多學多動,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三、溝通交流,與幼兒共同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
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游戲中孩子們總是玩得很開心,所以在游戲結束時經常會不愿意結束游戲,表現出整理游戲材料時速度很慢。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會在孩子面前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讓孩子照著做。通過翻閱《綱要》,我認識到要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我決定和孩子一起制定角色游戲的常規。
在一次角色游戲開始前,我向孩子提出了問題:“你們知道為什么在上次游戲時,我們評小紅花的時間很短嗎?”博文站起來說:“因為小朋友整理得太慢了,把時間都浪費掉了。”佳芮搶著說:“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回來,下班了,他們還在那里玩。”我又問:“那在游戲結束時,老師用什么方式提醒大家,整理東西呢?”這時博文說:“老師可以放音樂,來提醒大家下班了。”佳芮說:“不行,有些小朋友聽不見?!鞭蕊w搶著說:“老師可以到他身邊敲鈴鼓,我們就能聽清楚了?!弊詈笪覀兇蠹疑逃懙慕Y果是用鈴鼓來提醒大家下班了。在游戲開始前我又重復了一下我們之前一起制定的游戲常規,便開始了游戲。在游戲結束時,我便開始敲鈴鼓提醒孩子們下班了,孩子們聽到了我的鈴聲后立即開始整理,一會就整理好了,大家回到教室里,我一看時鐘,發現孩子們整理的速度快了很多。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我卻感觸很多。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們提出一些新要求,但孩子是在被動地遵守,是迫于老師的威信才會這樣做,往往會出現老師在時一個樣,不在時又是一個樣的情況。在活動中,我引導孩子自主地制定角色游戲規則,不僅增強了孩子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取材生活,學習基本社交禮儀
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在感冒多發的春秋季,我們發現有些孩子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總是沒有用手捂住,因此我們設計并開展了活動《注意衛生禮貌》,首先我請幼兒觀看巧虎系列動畫片,并提問:巧虎怎么了?從而引出“生病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衛生禮貌?”經過這一問題的討論,漸漸的孩子們都知道了生病時應該怎么做。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創設了一個比賽情境,請多組幼兒上前假裝感冒咳嗽、打噴嚏,看誰的動作最有禮貌,獲勝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個五角星,孩子們的活動情緒被調動了起來,在觀看各組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文明行為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規則意識較薄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引導、去規范,而教師一遍又一遍乏味的規則教授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取材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與幼兒平等地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才能讓他們更加易于接受,也更愿意在這樣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下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