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5:27:53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力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在初中科學學科中力學屬于一項非常基礎的知識,同時其也屬于進行科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我國全面推行新課改之后,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科學力學部分的教學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初中科學力學部分教學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力學部分的教學有效性。基于此,筆者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簡單地分析了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的若干教學對策,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科學;力學部分;有效教學方法
物理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須要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物理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地尊重,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使每一個學生都變成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并且在教師的教學中充分地參與進來,從而全面地提升物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 對課題進行靈活導入,實施誘導啟發策略
課題引入是講授新課的第一個階段,通過靈活的導入方式除了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還可以更好地鋪墊新課程知識。
首先,問題引入法:教師在正式講授新課之前可以以本節課的相關知識為根據將相應的問題提出來,在課堂中讓學生展開思考,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對初中科學中《壓強》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為什么在雪地中行走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陷入雪中,而在雪地上的很寬的滑板則能夠自由的滑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將圓珠筆的兩端分別采用大拇指和中指夾住,然后讓給學生回答兩個手指具有怎樣的不同的感受?通過上述的兩個問題能夠讓學生對生活中關于壓強的現象具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就能夠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教學[1]。
其次,故事啟發法:比如在對初中科學中《水的浮力》這一章節的課程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在洗澡的時候阿基米德思考出的檢測王冠是不是純金的方法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通過這個故事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對關于浮力的內容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地對浮力的知識進行講解,并且在知識中呈現這個故事中體現的原理。在完成這節課的學習之后,學生就會了解阿基米德是如何想到這一方法的,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多媒體誘導法:比如在對初中科學中《力的存在》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采用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生活中與力學有關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物理現象,從而引發學生對力學知識的思考,這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力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能夠更加有效地導入課堂中要學習的各種知識。
2 以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為依據進行合理的教學實驗設計
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除了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考慮之外,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特點予以關注,有效地結合學生的特點和物理教學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教學實驗設計,從而取得良好的力學教學效果。
首先,通過力學演示實驗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演示實驗在初中力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力學屬于一種抽象的存在,因此只有利用實驗的方式才能夠將力學的實際作用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好的演示實驗能夠讓學生對力學知識產生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的認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習到關于力學的知識,因此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如在對水的浮力這一課程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好這樣一個實驗,在水中丟入一塊橡皮泥,讓學生思考如何才可以使橡皮泥在水上浮起來。這時候有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木板上放著橡皮泥,然后再放置到水面上,還有一些學生會將橡皮泥制作成小船的樣子。通過這種實驗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掌握和運用浮力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有效培養[2]。
其次,對各種現代教學媒體進行合理利用:在表現各種客觀事物的時候多媒體技術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其能夠將物理力學的抽象的特點轉化成具體的畫面,實現化微觀為宏觀,化模糊為清晰,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和學生對物理力學的現象進行分析和揭示,而且還可以通過媒體的方式將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的整個過程展示出來[3]。比如教師在對壓強進行講授的時候需要采用托里拆利實驗的方式進行講解,但是該實驗方式中需要應用有毒的水銀,因此在課堂中演示這個實驗顯得非常不合適,這時候教師就能夠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整個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大氣壓強的相關知識。
3 對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充分運用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能夠將力學的知識體現出來,同時物理中的力學知識還將其他領域中的很多的知識融入了進來,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往往很難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些知識。基于此,在具體的力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融入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從而使學生對力學知識產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比如教師在對重力運動進行講解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投擲粉筆的方式來做演示,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又比如在開展磁學教學的時候,由于磁力本身屬于一種抽象的摸不到、看不見的物質,因此初中生在電磁場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往往感到非常困難,這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對磁學知識產生直觀形象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指南針這樣一個道具,使學生通過指南針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地球這個大磁場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隨后教師再與磁鐵等小磁場相結合進行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從而全面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 結語
在初中科學中力學屬于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必須要充分地重視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力學教學。在具體的力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并且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有效地優化力學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認真的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思想,針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培養。
【摘 要】
在針對初中階段學生進行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英語聽力障礙,這將會限制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通過對聽力教學的系統研究和全面分析,針對其中學生英語聽力障礙進行了系統探討,并針對克服障礙的方式進行了系統論述,并闡述了系統提升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
初中教育 聽力教學 學習障礙
聽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初中階段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形成,在英語教學中作為重點教學項目存在著。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英語學習還屬于初級階段,因此強化英語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強化學生聽力能力,這能夠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生對英語的系統理解。聽力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作為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重要標桿,同時針對英語聽力進行專項訓練和學習,將會促進英語能力的綜合性提升。
1.學習聽力過程中的具體障礙
在全新課程標準在初中教學推進的過程中,英語聽力教學已經得到了階段性建設【1】。盡管產生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學生依舊在聽力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突破不了的障礙。
1.1辨音障礙
在現實的教學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對英語進行準確地辨音,在很多發音細節上學生的認知始終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在單詞發音過程中,也不能通過規范的方式進行具體發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擁有豐富的詞匯積累,也很難在聽力過程中對相關單詞進行準確識別,因此嚴重影響到學生聽力理解。
1.2背景知識障礙
不同語言誕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在文化特點以及語言習慣上有著很大差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進行具體交往過程中,會通過不同的口語形式進行交流和溝通,語言習慣甚至完全不同。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背景欠缺了解,不能對英美等英語國家進行詳細了解,很多風土人情方面的內容對學生來講十分陌生,這就會限制學生對相關聽力內容的系統理解。
1.3母語障礙
語言學習受到語言環境很大影響,初中階段學生整體處于漢語環境中[2]。在母語環境的影響下,學生思維會受到一定限制,在理解過程中常常會按照漢語的語言邏輯進行理解。所以很多情況下學生在聽到英語的第一反應,是進行漢語翻譯,并不會用英語邏輯進行理解。
2.克服障礙的具體方法
2.1強化辨音訓練
在強化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針對辨音環節進行專項強化,使學生可以對二十六個字母的發音進行準確掌握,并將因素進行詳細教學,使學生對四十八項因素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學生就會在針對性聽力訓練過程中有跡可循,對相關內容進行預覽,然后通過聽力進行理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聽力難度,逐漸形成辨音能力。
2.2拓展學生背景知識了解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文化以及相應的生活習慣都會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如果學生不能對具體的風土人情進行詳盡了解,在聽力過程中,學生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在信息判斷過程中出現失誤,最終影響到聽力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理解,使學生豐富對風土人情等方面內容的認識,可以做到對文化背景的差異了如指掌,這樣會極大促進學生英語聽力能力。
2.3改變語言思維邏輯
在針對聽力進行專項訓練過程中,需要針對聽力習慣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在量不斷積累疊加的過程中,最終會發生質的飛躍。用學習母語的方式,來強化英語聽力練習,這樣會逐漸擺脫母語思維邏輯的限制,逐漸與英語形成一致,不再通過英譯漢的方式進行英語理解。整個過程需要進行長時間堅持,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3.強化英語聽力能力的技巧
3.1營造語言環境
語言學習受到外在語言環境很大影響,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英語的存在,持續受到英語語境的刺激,學生會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如果學生可以在英語環境中很好的學習英語,將可以訓練出良好的聽力能力,這樣即使學生出現在異國他鄉,同樣可以與人形成溝通交流,不會存在溝通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產生空前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進行課堂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充分利用,通過相配套的磁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聽力教學。這樣學生可以學習到標準的發音技巧,并且可以對語調進行規范的認知,在參照教材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出過硬的聽力專項能力。
3.2強化聽力技巧訓練
在聽力過程中,需要強化學生心理素質,使學生可以在聽力進行過程中對心理進行技巧性調節,這樣才可以保證良好的心態,不至于影響發揮。同時還需要在測試過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解,明確選項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在聽力過程中,抓住重點內容,并做出正確選擇。在聽力進行過程中,需要明確重點內容,并作出相應標記,做到有的放矢,無需面面俱到,這樣才能選擇出最終的正確答案。在針對具體人名以及數字等內容時,需要做好詳細記錄,強化學生瞬間記憶的能力,使學生可以針對聽力內容進行記憶。這樣學生才可以逐漸建立起過硬聽力能力,并形成綜合英語能力。
摘 要:力學作為物理基礎性分支學科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教學對于有效發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運用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物理力學部分教學的效率,是廣大初中物理教師不斷研究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方法;教學
力學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深層次物理知識的基礎。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從課程的導入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不斷的通過問題引導,通過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析。
一、從新課的導入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對它感興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對于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來說,既是學生新接觸的知識,也使學生進一步學好物理知識的關鍵,因此,在物理力學教學過程中,應格外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此去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學好力學知識提供動力保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力學知識的方式方法有許多許多,但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边@句話在告訴我們要開好頭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在上課一開始時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有效的。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極其的注重課程導入,積極的運用如故事引入法、質疑引入發、實驗引入法、討論引入法等等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一開始時就飽含熱情的投入教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效率。例如,采用 故事引入法。對于力學的故事,其中經典的莫過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教師可以從“為什么我們身邊的物體都是往下落而不是往上落”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出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力”的好奇,同時,也要通過故事鼓勵培養學生要像牛頓一樣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這樣,通過故事的引導,使得學生全身心的都入到了學習中,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極大的調動,教學效率得到極大限度的提高。
二、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為學生打好基礎
在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基本的理論、公式、概念,是學生進行物理力學知識系統學習的重要前提,他將陪伴學生一生,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后繼學習。在初中物理力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下一個結實的基礎,是教學的目標所在,現如今的很多初中生,由于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相關物理知識,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都是夾雜著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與之相關的事物或者事件對物理知識總結的概念,這些概念都是沒有經過科學驗證而得來,或者僅憑直覺,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而得來。一學到新知識,學生就會混淆,無法做到高效的把握。為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的讓學生與現實溝通,注重傳授學生相關的概念和定義,使之能有效的和現實世界溝通,促使學生正確掌握物理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義等,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浮力時,我們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形成的,在實際生活中浮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在解決哪些問題時要運用到浮力等等。這樣,只有理解了原理,基礎牢固了,才能有效的進一步加深學習,促使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三、注重課堂設計,引發學生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問題是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的前提因素,是積極誘導學生吸收知識,探究新知的關鍵所在,教學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打好基礎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通過新穎的課堂提問設計,積極地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提高。為此,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的結合課堂教學情況,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觀察學生的各方面特點,積極的去設計課堂,為學生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徹。例如在學習“浮力”這一課程中,老師可以設計這一個實驗,把一塊橡皮泥丟入水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怎樣才能讓橡皮不下沉。這時,同學們都會積極的思考和動手,有些同學會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學生會把橡皮泥捏成片狀或者豌豆狀讓它不下沉。這樣,學生在動手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浮力的相關知識進行了運用,教師在加以點撥,學生就能有效、全面的掌握。
四、充分結合現實生活,學以致用
力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它即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實際的運用,學好力學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指出,初中物理教學應當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貼近,應當符合初中生當前的認知特點以及個性特征,在傳授學生物理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將有限的初中物理知識應用到無限發展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是學以致用的體現,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初中物理力學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將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把學與用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手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書本上的“死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更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以及可應用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達到學習為生活服務的目的,不斷的去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策略有很多種,但是作為老師,不應死板的教,而應從實際教學為出發點,不斷探究創新,設計出和自己學生特點相適宜的教學策略,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小班化教學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學習者中心”和以心理團體動力學理論為指導的初中英語結構化教學模式,并進行了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的實證研究。
【關鍵詞】小班化 學習者中心 心理團體動力學 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出生數量的減少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班化教學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潮流和趨勢。根據本地的教學實際和學生學情開展小班化教學研究,探索生態高效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結構化教學設計的理論模式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根據團體動力的發展規律,結合小班化教學和英語教學的特點,參考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微觀發展進程四階段”理論,將一堂40-45分鐘的英語課堂劃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二、結構化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
1.研究目的。本文欲通過在實驗班和對照班開展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的教學實踐,對傳統教學模式和以心理團體動力學為指導的結構化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研究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對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是否存在影響,并嘗試分析這種差異的原因。
2.研究樣本。本次研究的樣本為筆者所任教的東營區第二中學八年級9班和10班。9班為對照班,共36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8人;10班為實驗班,共34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6人。兩個班的性別比例、年齡結構、任課教師配備、升級英語成績和學習氛圍等幾乎沒有差別,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3.研究過程。本研究在學生八年級開學后進行。在實驗開始前運用自制的“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對選定的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問卷調查,從英語學習消極興趣、英語學習積極興趣、主動學習參與程度、自主與探究學習、對英語的關注和對英語的認識六個方面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水平進行解釋。
在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策略一致的情況下,在授課時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實驗班采用以團體動力學為指導的四段式教學設計,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講授、討論、背誦、訓練的教學設計方式。經過一學年的實驗之后,收集兩個班學生兩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英語成績的比較對象,并對兩個班的學生再次運用自制的“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并從上述六個方面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英語學習興趣水平進行比較。
4.數據分析方法。所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19.0的T檢驗進行差異性統計分析。
5.實驗結果的比較和分析
(1)期末考試成績的數據分析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英語成績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兩次考試成績的顯著值均(Sig.)均大于0.05。
(2)《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的數據統計結果
此量表共有42個小題,分為英語學習消極興趣、英語學習積極興趣、主動學習參與程度、自主與探究學習、對英語的關注和對英語的認識六個維度。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各維度上的差異檢驗分析結果如下:
從t檢驗的差異統計分析結果看,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英語學習的積極興趣、消極興趣、主動英語學習參與程度和英語自主與探究學習上都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值(Sig.)分別為0.006、0.004、0.032和0.004,都小于0.05,從各自的均值可以看到,實驗班在這四個維度上都高于對照班。
三、結束語
團體動力學就是探索團體發展規律,團體的內在動力,團體與個體及其他團體的關系的學科。運用這一理論指導小班化英語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好地運用學習小組去進行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真正體現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交際性。
摘 要: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和現代科技推動的今天,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是“高效學習”,課堂教學有無效率開始成為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中小學義務教育中,有效性的物理力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起到鋪墊作用,因此,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初中物理力學教學變得更加有效,使我國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的方向發展,成了每一個物理力學教學工作者探究的熱點話題。簡單介紹了目前影響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性的因素,并給出了具體的對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具體對策
初中物理課程對學生的要求有兩個:(1)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和分析,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2)讓學生學會獨立性思考,對物理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從而不斷對其進行創新,來為科技發展服務。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下,對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而且還要求培養學生對物理的探究精神,來防止物理力學學習中出現“機械化”這一問題。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出現了諸多影響物理力學教學的因素,比如,教材使用不合理、教學方法不當以及教師自身素質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具體的解決對策。
一、改變傳統教學思想,認真備課
現在全國范圍內都進行課改,這對我們老師的要求大大提高,教書育人,不再是簡單的教書,現在,課本僅僅被當做一個工具,也可以說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而教師就是那個引路人,教師要在物理力學教學過程中,牢牢地把握課程標準,并且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使課堂教學變得高效,使自己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同時教師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觀念,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知識的實用性。
二、注重教學各個方面
為了使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更加有效,還要注重其具體教學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訂教學目標時,要考慮是否適合學生、是否全面、是否可以靈活多變;(2)制訂教學內容時,要考慮是否具有啟蒙作用,是否聯系生活,是否均衡;(3)教學實施時,要有計劃性和靈活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逐步調整物理力學教學,同時還應多組織以實驗操作為形式的教學活動;(4)教學評價時,要更全面,同時還應多吸取學生的意見。
三、教師方面
鑒于教師自身的素養對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有效性有直接影響,因此,必須提升初中物理力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教師聽講有關物理力學教學的講座,吸取先進的經驗,使自己的物理力學教學更加有效;(2)進行有關物理力學教學的實驗,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3)教師應多對自己的物理力學教學進行總結反思。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其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思想,認真備課,注重教學的各個方面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推動我國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聽、說、讀、寫是外語的四項基本技能?!奥犝f領先,讀寫跟上”,聽力是首要的,它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言交流的基礎,只有在聽懂對方所說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聽力測試在學期、學年考試及中考中分值所占比例不少于20%,是一項主要的考試內容。因此,英語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初中學生英語聽力困難的成因
語言基礎知識的障礙。表現為語音障礙,如有些學生一開始就沒掌握正確的發音,長此以往,不能辨認一些易混淆的音素,特別是發音比較相近的詞。
語速障礙?,F行英語教材所配套的課文領讀卡帶(或碟片)的領讀速度較慢,老師上課時的語速也偏慢,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這種語速,遇到正常語速的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此外,英美語音存有差異,某些相同的詞,英美語除在詞形上有差異外,其讀音上也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因不熟悉這種差異而產生聽力障礙。
母語干擾的障礙。許多學生在聽英語錄音時,常受母語的干擾,習慣用漢語逐詞逐句心譯,不能直接用英語思維,反應速度及記憶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另外,由于漢語句子結構和語序與英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依賴漢語來理解英語,不僅速度慢,不能做到聽音會意,且聽的時候精力集中于心譯,無暇顧及聯系上下文,對一些較長的與漢語表達方式不同的句子,不僅心譯速度較慢,也容易出現理解錯誤。
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英語聽力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涉及歐美國家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因此,背景知識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學生不能對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所了解,很有可能出現選擇偏差。
二、解決初中學生聽力困難的對策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些學生總希望自己的聽力水平在短時期內得以提高,否則,就產生憂慮、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地認識提高聽力的正確途徑,樹立自信心。
培養良好的聽力習慣。平時教師應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并給學生創造聽英語、講英語的機會,利用實物、簡筆畫、掛圖、投影儀、表演等直觀手段,創造條件,練習聽力。在進行聽力測試時一定要讓學生調整好心態,專心致志地聽。
人人過好語音關。語音聽力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我們訓練聽力的方法是,聽寫結合,及時糾正。把改寫的課文片斷作為聽寫的材料,盡量不在聽力材料中出現生詞。朗讀時采用正常的語速,對詞的重讀、輕讀、連讀等完全按口語的讀法,并要求學生第一遍只聽不寫,了解大意;第二遍邊聽邊寫,并復述所聽到的內容;第三遍檢查和糾正,養成良好的習慣。
聽說結合,互相促進。要想識別和理解這種聲音,一方面要多聽這種聲音,使自己的耳朵習慣于這種聲音。另一方面就要通過自己的嘴親自發出這種聲音,親自創造和體驗這種聲音的每一個細節,練就對這種聲音的熟悉程度和熟悉能力,這樣才能反過來學會識別這種聲音。因此,要想徹底聽懂語言,非親口能說出這種語言不可。要想提高聽力,就不能丟下發音,要聽力、發音一起練。
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打好聽的基礎。語言知識是聽力的基礎和關鍵,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要依靠大量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教師一要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二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三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
拓寬知識面,了解英美文化。聽力材料涉及的文化知識很多,應該讓學生多掌握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增進對所聽材料的了解,進而更準確地理解所聽內容。
總之,只要抓住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教會學生自覺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復習方法,就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進而提高英語總體成績。
摘 要:力學作為一項基礎的學科,在中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初中物理學習的重中之重。在力學教學中,無論是遇到力學變化量的問題,還是綜合性的力學計算題目,都遵循著固定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思想。準確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歸納與總結各類力學出現的問題與解題思路,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突破初中物理的重點、難點。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方法
一、基于教材基礎,構建完善的理論輪廓
在力學知識的教學中,要充分掌握并把控各章節的重點、難點,通過概念簡化、聯系對比、舉例分析、歸納總結、類比等思想使學生對教材知識深刻理解,熟練于心,構建完整的力學知識網。例如,在講述“功”的概念時,必須注意它的兩個構成要素是力和距離,而這里的距離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又如,在對經典力學牛頓運動定律的講解中,可以歸納牛頓三大定律的特點和性質:第一、二定律重在研究單個物體及其運動狀態,第三定律重在研究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一、二定律間存在推導關系,而第三定律則進一步完善了力的概念。它們之間都是相互聯系又統一的。
二、強化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力學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讓學生親自領略物理世界的無限風景,打開力學知識的大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主、積極地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重點章節知識的學習,要“授之以漁”,教給他們正確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不僅對于當前力學知識的學習是一種幫助,更能讓學生在將來的物理學習中受益無窮。
三、就地選材,將力學教學融入生活情景
力學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大到世界宇宙,小到分子微塵,力學存在于我們生活世界的各個角落,力學知識的取材無處不在。物理教師可以從就地取材,從日常生活隨手可見的物品著手,對身邊的事物和情景舉例分析,讓學生在真實的物理環境中領略力學的魅力所在,構建起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信心。
無論是有限的實驗演示,還是簡陋的設備儀器,重要的不是傳授機械的力學知識,而是傳播一種物理的思維方式。從最簡單的受力分析開始,到解題思路中的每一個步驟,教師都可以指導學生動手體驗,讓其親自參與到課堂題目的講解中,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隨意發揮,寓學于樂。
【摘 要】許多初中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日常經驗、課本知識點固化等影響,容易在分析題目的過程中,產生思維定勢。這些思維定勢有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解決熟悉的問題,可是當遇到一些較為新穎的題目時,思維定勢會誤導學生思維產生偏差,不能全面的分析問題,容易忽視一些思路的拓展,造成定式障礙,在做題過程中產生失誤。
【關鍵詞】思維定勢;定勢障礙;初中力學
一、由日常生活經驗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思維定勢障礙主要是由于學生對某些生活現象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和積累形成的錯誤認識,當題目中要求解釋這類的現象時,他們往往會繞過科學的客觀規律而按照自己的經驗誤區去分析問題,得出錯誤的答案。
[例1]初一年級的學生和初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初二年級的最后獲勝了,下列哪種判斷是正確的:
A.初一年級的學生對初二年級的學生的作用力大于初二年級的學生對初一年級的作用力;B. 初二年級的學生對初一年級的作用力大于初一年級的學生對初二年級的學生的作用力;C.兩個年級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樣大;D.無法判斷
[失誤解析]很多學生都以日常生活經驗的誤區來判斷此題的選項,認為初二年級的學生的力氣大于初一年級的學生而果斷選擇B,沒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認真分析,導致錯誤。
[正確思路]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二年級的學生給初一年級的學生多大的力,同時初一年級的學生就給初二年級的學生多大的力,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關系,因此兩個力的大小相等,答案選C。
二、實驗現象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慣性思維方式,是由于課堂演示或者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以及老師在介紹實驗過程時學生的思維集中在看到的實驗現象上,對實驗沒有深入的觀察和分析,缺乏本質理論上的理解,當條件產生變化時,不能及時作出相應的思維改變,仍然用已有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錯誤答案。
[例2]如圖1所示,測定大氣壓時,測得汞柱高為75cm,當管子繞著O點傾斜放置時,(設定此時外界為標準大氣壓且管子足夠長)管內汞柱高將(溫度保持不變)
A.等于75cm B.小于75cm
C.介于75cm和76cm之間 D.大于76cm
[失誤解析]由于在課堂上學生們一直看到的實驗現象是,無論管子如何旋轉,大氣壓強恒定,管內的汞柱高度也不會變化,所以選擇A。然而這個結論只適合于管子是密閉的,然而此題并沒有強度管子的密閉性。此時學生們依然采用在課堂上獲得的規律判斷此題,沒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造成了定勢障礙。
[正確思路]當外界為標準大氣壓時,測得的汞柱高度只有75cm,這表明實驗過程中,管子并沒有密閉,因此管頂封閉空氣中有一定的壓強(PA=10mmHg).當管子繞O點傾斜時,管中水銀柱長度增大,空氣柱長度被壓縮,因此PA增大,從而使P水銀減小,因此汞柱高度降低,答案選B.
三、由公式模式化造成的定勢障礙
這類的思維定勢是由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重視公式的適用范圍,沒有真正掌握公式中各個物理量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同時忽視一些細節條件的分析,而只把思維定勢在套用公式模式上,因此而做出錯誤答案。
[例3]如圖2所示,表面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物體,其中AB為4m,BC為3cm,AC為5c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在把10N重的輪子從A點推到C點,那么需要多大的推力F?
[失誤分析]學生由于受到斜面計算題的影響,將此題與斜面計算題歸為一類,迅速套入公式flAC=GhBC,F= 6N.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題時沒用認真審題,用思維定勢的習慣直接套入公式,導致錯誤。
[正確思路]雖然輪子是從C點推到A點,但由于推力是水平,因此推力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并不是AC而是AB,從而代入公式得到:F?lAB=G?hBC,F==7.5N。
四、其他定勢障礙
除了上述列舉的定勢障礙,在學生做題過程中還出現其他一些常見的定勢障礙,例如由模糊概念形成的定勢障礙,由于學生對一些概念、定律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吃透,當出現了其他新的知識干擾的情況下,將思維方向集中在原有的概念回憶上,致使思路發生偏移產生錯誤[2]。數學概念片面理解形成的定勢障礙,這類思維定勢障礙主要是學生受數學概念的影響,單純的將思維方向集中在數學的角度上,沒有結合物理知識中物理意義和概念,導致了錯誤,很多同學在學習密度公式時,認為當質量m一定的時候,密度?籽只受體積v 的大小的影響,反而忽略了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并不是由體積決定的。
五、結論
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習慣性的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背景以及知識背景都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不同認知,從而導致不同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在形成學生的定勢思維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誠如開篇所說,有的定勢思維是有益于學生解答物理題目的,通過慣性的思維可以使學生們建立一種思維方式,更容易總結做題的經驗,在遇到相同的問題時能夠迅速做出應有的反應。然而一些定勢思維也會造成學生以偏概全的解題思路,將思維只集中在某個點,而忽略了題目中的實際情況,這會使學生的學習產生一些誤區,導致一些知識點的模糊記憶。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育體制也不斷發生著改變,教學方法也越發豐富。初中物理教學一樣跟隨著課改的要求不斷變化,傳統的教育觀念、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力學為出發點探究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對初中物理力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闡明其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緊接著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措施。以期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完善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 物理 力學 教學
一、初中的物理力學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教育部門提出了新課改要求,過去老式傳統的教育理念得到改進,給初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新的教育思想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自身思維的培養,而不是過去的理論教育灌輸;讓學生更多的思考,積極主動的學習,一改過去的學習態度。物理教師也更加注意教學的重點是學而非課堂上不停地教,最終使得學生的思維非常的活躍,課堂氣氛也得到顯著的變化。除了在學習效果上產生作用,在學習生活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因為教學方式的轉變而變得頻繁,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理解教師的工作,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盡管如此,初中物理力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在教學上,雖然教師不斷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空間。但是,畢竟實行該措施的時間不夠長久,學生的抽象性思維發展水平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究其本質而言,大多數學生的心智、思維正處于發育的初級階段。而且,部分初中物理教師仍然受到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初中的力學的課堂之中很多的物理現象以及問題都能夠用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來解決,而不是用物理的理論知識予以解釋,致使學生對于力學的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和準確。此外,力學知識是需要很多實驗來進行論證。只有經過試驗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了解和學習到力學知識。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物理課堂中省略了部分實驗內容,僅僅按照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教學。最為重要的是初中物理力學的課程設置過于基礎,同高中進行銜接的時候有較大難度,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適應。
二、改進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措施
(一)重視學生,明確教育的重心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樹立學生才是中心的新型教育思想。初中物理這一課程的學習本身就教其他課程困難,因此學生對其積極性也不夠高,加之初中物理當中力學部分更是枯燥難懂,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肯定會感到吃力。但是應當明白的是,力學在整個初中物理階段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在高中的課程當中也非常重要。教師應當要以學生作為中心,理解和尊重學生的態度、思想,從自身出發尋求更好的教學途徑來激發學生對于力學的興趣。例如,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可以向學生播放與力學相關的視頻或者是設置關于力學的小游戲,號召學生積極參與。也可以多增加一些課堂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親手進行實驗,這些舉措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巧妙設置互動環節
力學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是比較重要的章節,因此教師應當在上課之前做好課堂的設計工作和備案工作。在備案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特點進行,一定要本著激發學生的目標來進行設計。其次,教師要注意設置與學生的溝通環節,只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才能夠了解學生在力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如何,是否有聽不懂的地方或者對于教師的授課方式是否滿意。最后,巧妙地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問題如果過于復雜的話,教師可以將其分散為幾個小問題進行闡述,要求學生依次回答或者舉手回答。例如在講到浮力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諸如“鐵球投入水中后為什么會往下沉,而船則可以在大海上航行”“為什么人在淺水的過程中耳膜會感覺到疼痛?”“親親用手拍旁邊同學,他是否會感覺到疼痛,你又如何”等。
(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降低理論性
力學的誕生與日常生活中發現而不斷積累予以研究具有重要聯系。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向學生傳授力學的知識,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僅僅依靠單一的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來講將會非常的枯燥難懂的。理論的知識對于正處于初中階段年齡層的學生來說是,引起興趣的地方少之又少。相反如果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能夠很好的結合實際生活的話那將會是另一個效果。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現實生活中對于物理力學的一個思維意識,號召學生要善于在生活中尋找力學的身影,并且將其存放在腦海當中。如果在腦海中出現的生活景象越來越多,學生的整個思維想法才會更加的豐富且活躍。當然隨之而來的便是創造能力的提升,學習能力的提升,解決物理力學問題能力的提升。
(四)重視實驗教學方式
物理同化學一樣,都是非常重視實驗的課程,現有的很多理論都是經過反復的試驗才能夠得出的。如果教師單純進行講課,不能夠給學生解決該項理論為什么而來,來的途徑又如何的話,學生記住的也只是結果,對于過程完全不了解。當然,在解題的時候便會出現問題,隨之物理力學的成績也就一般。因此,實驗課程是非常重要的。
實驗是動手動腦的一個過程,學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能夠很好的進行思考,不僅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牢固的掌握,還能夠將進行思考的模式逐步成型,最后形成自身的思維模式,教師在日后力學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也會更加的容易。例如“摩擦力”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準備絲滑的木板、粗糙的木板、正常木板,讓三個不同木板呈45°角,從上面拋物向下,學生便能觀察到“摩擦力”會受到材料的影響。
結語
教育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世界之林中占據一席之位就必須發展教育。教育思想的傳統守舊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也不夠深入和徹底。初中物理力學教育一定要重視實驗課程,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國在不久的未來,中學的教育事業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篇章。
中學物理知識內容是物理學的初級層次.嚴格地講,它的科學性、系統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闡述了物理學中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并不是十分嚴謹的物理理論.其主要內容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而以力學、電學為重點.本文就力學部分的教學法談點看法.
一、從全局觀點分析力學部分教材
從全局觀點分析力學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分析教材.
1.力學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經典物理的基礎之一.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為經典力學的棟梁.現行教材的體系是先講靜力學,后講運動學,最后講動力學.把牛頓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順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靜力學中講授.這種安排符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學習靜力學時,有牛頓第三定律作準備知識,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有力的合成與分解作先行.通過靜力學的教學,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物體受力分析是力學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的力學問題都要涉及物體的受力分析,所以靜力學教學是最重要的基礎.
2.物理思維方式。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加工的過程,是人腦的功能,通過表象、概念判斷和推理以及其它過程來反映客觀現象的能動過程.物理思維就是運用思維的一般規律于物理學習、研究中所體現的具體的一種思維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維結構,就是要掌握怎樣運用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論證等)和思維的基本方法(比較、分類、鑒別、分析、綜合、歸納、證明、反駁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數學是表達物理學規律最精確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教材的教學方法、結構搞清楚,才能達到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目的.在“力”這一章中,重點解決什么是矢量和矢量的運算方法問題.對物理矢量必須透徹理解,掌握其數學運算法則――矢量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引導學生對“代數和”與“矢量和”進行對比,體會矢量的質的差別,從而自覺地運用矢量運算法則.在“物體的運動”這一章中,先提出質點這個理想化模型,并研究質點動力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從數學角度分析這些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包括文字敘述、數學公式、函數圖象等),再進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矢量運算.
在“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章中,牛頓運動定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即能進一步加深對靜力學、運動學知識的理解,又能為順利學習機械能和動量鋪平道路.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只有以地球和相對地球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為參照系才是適用的.
機械能和動量這兩章是在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基礎上,討論力的空間和時間積累效應,從而引出功和能、沖量和動量等概念.功和能將矢量運算變成了代數運算.教材從力對物體做功引出動能和動量定理,研究了重力、彈力做功的特點,引出勢能的概念,得出在只有重力、彈力做功時,機械能守恒.
最后,從一般的功能原理闡明功的本質是能量變化的量度作為本章的總結.能的轉換和守恒揭示了物理學各部分的內在聯系.在討論動量定理時,應強調牛頓第二定律的關系式是一個瞬時關系,而動量定理則說明狀態過程,應用它研究某一過程而不是研究某一瞬時,只有在t0時,才是相等的.
二、物理教學即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
物理教學即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后者較前者更為重要.從物理學本身來看,它研究的各種現象和規律是互相聯系的.例如功和能的概念及能的轉換和守恒定律,又滲透在各個分科中.教學職能即要從人類知識的總匯中挑選最精華的,運用最科學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又要使他們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駕馭知識的能力.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離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貫穿力學的兩條主線――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轉換和守恒定律及動量守恒定律.這兩個定理、兩個定律來源于牛頓運動定律,與牛頓三定律一起構成質點動力學的基本規律,是力學部分的重點知識.圍繞這兩條主線,要深入分析牛頓運動定律,為這兩個定理打好基礎.
動量定理、動能定理是在牛頓定律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定理或推論,它們提供的表達式與牛頓運動定律等價,可代替牛頓二定律的矢量表達式中的某分量式,而不是什么新的表達式.但是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規律之一,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也是反映自然現象的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它們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機械運動的范圍.
2.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要培養思想活躍,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材,必須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物理實驗是將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規律創造一定的條件使它重現.
做物理實驗,必須滿足于一定的條件才能獲得預想的結果,如設計實驗步驟、選擇測量儀器、正確觀察現象、完整的讀取數據、嚴格的計算,是做好實驗不可缺少的過程.讓學生按照上述過程有目的的科學訓練,自覺地掌握科學實驗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增強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得改變由教師“一講到底”的狀況,避免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單調,而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總之,以“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貫穿始終,使知識學習與智能訓練融合于一體,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力學體系的清晰圖象,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學習難關,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河北省鹿泉市銅冶鎮第一中學)
摘 要:物理是初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因其知識點抽象、理解難度大等特點,很多學生感覺學習物理知識比較困難,尤其在解答力學問題時很多學生不知從何下手,一定程度上影響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對初中物理教學中解力學的思路進行探討,以期為提高初中生解答力學問題能力及整體物理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解題思路;探究
力學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深層次物理知識的基礎。因此,物理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解答力學問題的思路和技巧傳授給學生,以提高學生解答物理力學問題的綜合技能,為其今后物理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重視力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內在動力,因此,物理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力學知識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熟練掌握力學基礎知識,為更好地解答力學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師該怎么實施教學呢?
首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調查發現,不少初中物理教師仍采取滿堂灌教學方法,使本來有趣的物理課堂變得枯燥無味,而且由于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致使學生感覺力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非常之大,逐漸失去對力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狀,物理教師應轉變觀念,在力學知識的講解上不應追求多,而應追求精。同時,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將自己迷惑的地方說出來,讓學生徹底搞清楚、弄明白每道力學題的來龍去脈,從而使學生獲得解答力學問題的成就感。其次,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力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難度比較大。為此,物理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力學問題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尤其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視頻動畫,將抽象的力學分析直觀化、形象化,降低力學問題解答難度,激發學生學習力學知識的興趣。最后,物理教師應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其在解答力學問題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其鼓勵和引導,逐漸實現解答力學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力學知識無處不在,且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初中生比較常見的生活場景,講解有關解答力學問題的思路,一方面消除學生對物理力學知識的陌生感,另一方面通過設置常見場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徹底掌握力學問題的內涵,以提高學生解答力學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實驗加深理解
初中物理力學題型多種多樣,怎樣幫助學生理解各種類型的力學問題,使學生以不變應萬變,靈活解答各種力學問題,是初中物理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紤]到物理是一門與實驗密切相關的學科,物理教師在講解力學問題時應注重結合實驗內容。
例如,為使學生對壓強有個充分的理解和認識,物理教師可在課堂上講解下列例題:將完全相同的小球放置在盛放有不同液體的甲、乙、丙容器中,小球的狀態如上圖所示,問哪個容器的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壓強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分析,不知道怎樣回答。針對這一情況,物理教師可在課堂上做相關實驗。做實驗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畢竟不可能在解答任何一道力學題時都能通過實驗解決,之所以用實驗講解力學問題,可為學生提供解答力學問題的思路。通過實驗學生可得知,小球下沉得越嚴重,對應容器中液體的密度越小。另外,因放入小球后容器中液體高度一致,因此根據壓強公式P=ρgh不難得出丙容器中的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最大。
初中物理力學內容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物理教師應結合物理學科特點,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一方面通過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力學知識的興趣,使其掌握扎實的力學知識。另一方面善于創設生活化情景以及利用物理實驗講解力學問題,為學生解答力學問題提供參考的思路,從而靈活應對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力學問題。
摘 要:為了適應現代的教學體制改革,初中體育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革新,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因材施教和因需指導。基于此,教師對初中體育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體育;分層教學法;有效應用
在初中體育分層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堂教學中各個環節的不同之處,充分認識每個環節所具備的獨特之處,不能忽視每個環節的差異。為了讓每個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氛圍中,教師必須依照每位學生的差異,制定合適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傳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助力學生成才。
一、依據學生體質差異,做出合理的分層
每位學生所具備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實行分層教學法很有必要。而分層教學是向全體初中生開放,以達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體育技能水平上有大的突破的目的。針對他們各自體質差異,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如在當前的體育教學特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將學生分為甲、乙、丙三個不同的層次。其中甲層的學生所具備的身體素質都較高,而這一層的學生本身就對體育有著很大的興趣愛好,所以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比一般的學生高一些,注重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提高;乙層的學生所具備的身體素質就不及甲層的學生了,所以應制定相對甲層學生低點的教學目標,最好能與大綱標準同步,著力充實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處于丙層的學生在身體素質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生對體育本身就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說在制定丙層學生的有關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時,應著重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在體育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層次,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應達到的學習目的,這樣就能激起每一位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愛和激情,自信心倍增,增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依據學生技能差異,進行分層施教
在體育教學采用的分層教學法的關鍵環節就是要分層次施教,每一位教師在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時,要切實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分層次施教具體到實際中大概就是這樣:因為甲層的學生具有較穩固的體育技能,所以對于甲層的學生,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由于乙層的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不如甲層,但乙層的學生對有關體育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很到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善于采用相互討論的方式和相互提示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而根據丙層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通過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有關體育基礎知識,把教學內容分為多部分來進行學習,達到讓學生能夠充分吸收和消化所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三、通過分層施教體現現代初中體育教學的趣味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初中生的需求,而現代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法在此問題上就勝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可以將學生的特點與興趣愛好巧妙地結合到一起,而且還是一種學生占主導地位的分層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很多選擇的空間,同時他們也可以把自己選擇的體育教學方式與自己的想法融合起來,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師生之間開展一種互動的模式,打造出不同的學習平臺。分層教學的重點在于分層式的制訂各種學習策略,創建不同層次的學習場景、不同層次的教學理念,然后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合適的教學方法,時刻把握好“分層”的內涵,以便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現現代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趣味性。
四、通過分層施教提高體育教學的教學效率
初中體育分層教學不僅有很大的趣味性,而且在有效實施后,使得教學效率和質量倍增,這與分層式教學方式所具備的諸如注重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和因需指導等特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第一,分層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然后依據每個層次不同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目標,并留給學生充分吸收消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第二,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實質性上就是一種差異性的教學模式,重視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可以較大程度地贏得學生們的喜愛,大大提高學生們的體育專業技能。因此,培養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第三,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很多的優勢存在,但它的優勢發揮還必須依靠各位教師來完成。所以,教師必須時刻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這將會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分層教學的最有利的補充。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有效應用必須以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根本出發點,確定適合各種層次學生的相關教學模式,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專業技能水平,最終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成才。
(遼寧省凌源市三道河子初中)
摘要:英語學習中,聽是獲取信息和發展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但同時,聽力也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最難掌握的。農村地區教學條件與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這使得農村初中生在聽力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本文通過調查剖析了初中生聽力學習的困難因素,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優化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聽力困難;學習策略
一、引言
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英語聽力能力則是跨文化交際技能發展和提高的基礎。希臘哲學家伊比克底特斯比較形象地說道:“我們有兩只耳朵和一張嘴,因此,我們所聽是我們所說的兩倍。”(Helgesen,2008)保羅?蘭金(Paul Rankin,1928;Rivers and Temperley 1978;Oxford 1993;Celec-Murcia 1995,cited in Hedge 2000:228)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人在清醒時有70%的時間從事各種形式的交際活動。在交際中,聽占交際時間的比例高達41.9%到45%。由此可見,聽的能力在語言活動中的重要性。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聽力學習的本質認識也在變化,即從一種被動技能(passive skill)到主動技能(active skill)(Helgesen,2008)。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獲得是一個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復雜心理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構建會話意義的綜合過程。它涉及語言、文化、認知、心理、語用、神經、百科等各方面。在農村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英語課堂教學普遍非常強調讀和寫的技能的訓練,對英語聽和說能力培養意識薄弱且方法匱乏?;诖?,雖有學生可以在考試評價中得高分,但聽和說的交際能力卻極其低下??梢哉f,聽力教學是當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最薄弱環節,是制約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進而,聽力學習困難的調查研究也成為一個熱點。
二、研究設計
基于優化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本研究側重于對學生聽力學習困難中的可控因素進行分析。由此,我們設計、制定了調查問卷,擬定了訪談提綱,對聽力學習困難因素進行調查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浙江省一農村初中初二某班53名學生。其中,問卷調查對象為全體53名學生,訪談對象為其中隨機抽選的8名學生。
(二)研究問題
1.農村地區初中生聽力學習困難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如何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問卷共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聽力學習主要影響因素為基礎,將聽力學習困難劃分為語言與非語言維度,以“是否”式問題形式調查學生在這兩個維度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部分對每個維度進行具體調查分析,調查內容涵蓋每個維度的具體內容,并對每一個項目進行四級記分制:4=完全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很不符合。共發放問卷53份,收回有效問卷53份,問卷回收效率達100%。訪談則是對8名對象進行團體訪談,重點分析他們各自在聽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原因。
三、初中生聽力學習困難因素剖析
通過對學生訪談結果的分析和問卷中每個維度及具體項目進行的百分比統計,結果顯示農村地區初中生英語聽力學習中的突出問題集中體現在語言知識、文化背景、聽力策略和心理因素四個方面,具體如表1所示。
1.語言知識薄弱。聽力理解是綜合運用各種語言知識的過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提高語言水平的基礎。調查結果顯示初中生語言基礎知識缺陷主要體現在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首先是語音障礙,包括:不熟悉國際音標,感覺語速過快,不了解連讀、重讀、弱讀等變音規則,不知道語調的不同用法。其次是詞匯障礙,包括:詞匯量偏低,辨識力差,習慣用語儲備不足。再次是語法障礙,主要包括:聽不懂長句和復雜句,不會利用所學語法知識進行句型分析。
2.文化背景匱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承載著文化。語言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對語言國家文化的吸收與融會貫通。胡文仲(1999)指出,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某一語言現象而更重要的是獲得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還未給予文化背景知識足夠的重視。聽力材料中涉及很多英美國家歷史、風俗、生活等話題,學生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歷史知識、生活方式及習慣等缺乏了解,直接導致他們理解困難。
3.聽力策略缺失。聽力學習策略在聽力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幫助聽者控制整個聽音過程。然而,調查發現僅三名學生表示熟悉常見聽力學習策略并能主動應用。問卷及訪談結果顯示學生聽前不能制定計劃,聽中不能靈活運用預測、推理、總結、聯想、判斷、做筆記等策略,聽后也不及時進行總結、反思。聽力策略的缺失無形中增加了學生聽力學習的困難。
4.心理情感障礙。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主動配合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如態度、動機、目的等)直接影響學習效率。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聽力學習中的心理障礙主要體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信心、沒有興趣、注意力不集中、易焦慮等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情感因素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阻礙聽力理解。
四、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的對策
調查發現學生聽力學習困難存在于語言及非語言兩個維度,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能力,本節針對學生聽力中存在的上述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1.夯實語言基礎知識。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標準英語發音,克服基本語音障礙;提供不同口音、語調及語速的聽力材料,讓學生習慣不同的語言韻律,增強語感。其次,教授詞匯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正確記憶,增加詞匯積累。再次,引導學生對所學語法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形成自己的語法知識庫,鞏固語法基礎。
2.積累文化背景知識。首先,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必要的文化講解及導入,將文化背景知識滲入所講知識點,寓教于樂。其次,鼓勵學生課后多閱讀,通過大量輸入擴大知識面,積累相關背景知識。再次,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民俗風情、歷史文化、日常習慣等,掌握相關圖式知識。
3.教授聽力學習策略。首先,教師應輔導學生制定個性化聽力學習計劃。其次,在進行聽力練習時:聽前明確目標,激活圖式;聽中提供不同類型聽力材料和問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推測、總結、討論、聯想等多種策略,對這些策略進行總結歸納并通過相關練習加以鞏固;聽后鼓勵學生進行總結、復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4.克服心理情感障礙。首先,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聽力學習目的和必要性,使學生意識到聽力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習;其次,通過創設積極的語言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聽力材料等激發學生聽力學習興趣;再次,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克服焦慮心理,提高學習信心。
五、結語
聽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發展語言技能的基礎,也是一個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更是聽者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構建會話意義的綜合過程。它涉及語言、文化、語用、認知、心理等多方面。諸多因素共同決定聽力水平的提高不能速成,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注重非語言知識的積累和提高。
摘 要:中學物理知識內容是物理學的初級層次.嚴格地講,它的科學性、系統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闡述了物理學中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并不是十分嚴謹的物理理論.其主要內容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而以力學、電學為重點.本文就力學部分的教學法談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力學教學法
近幾年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對力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我來談談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初中物理力學教學要以生為本初中物理力學是物理學科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部分學生認為較難的部分。
近幾年中考中,物理力學分值也占據較多,同時它是學生學習高中物理力學的鋪墊和基礎,也是學習一些專業技術知識的必備知識。然而現在初中學校學生在學習這部知識內容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在進入物理力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學習畏難情緒、茫然、學習興趣下降;學生沒有學到應掌握的物理力學知識或學生沒有有效地學好相關的物理力學知識學,教師教得辛苦而成為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初中物理新的教學理念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科學思想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各方面都得到發展,這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為本的重要要求。分析初中物理力學新教材編寫體例,其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強調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加強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聯系生活、聯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變化的觀點,與原教材相比,都十分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因此,生動活潑,簡明輕快,圖文并茂,形式多樣的力學教學應當是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出發點與根本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以生為本的理性思考當今世界,是一個科學和人文由分野走向整合的時代,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恰如人類文化的雙翼,科學精神是人類探索自然的條件和動力,人文精神則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法寶,也是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它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巨大的幫助。因此,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一是要切實重視演示實驗, 從“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二是要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 ;三是要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訓練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四是要不定期地開放實驗室,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教師要從從全局觀點分析力學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三、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以生為本的實踐探索
1、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教材?,F在初中學生學習的科目繁多,各科作業也很重,學生每天平均自習的時間只有2至3小時,學生感到做作業都來不及了,沒有時間安排時間閱讀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作業題應少而精,精選典型習題指導學生深入探討,獨立思考,在分析習題過程中探索其規律,使自己在解題的實踐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三方面根據物理教材的特點,加強閱讀指導,要要求學生整章節的閱讀,重要的句子、結論要求學生用筆劃出來,對一些敘述較復雜的段落還要給予分析解釋。教師可通過誰是受力物體,浮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在什么情況下才有浮力等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原理”的實質,而不致于去死背條文。
2、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逐步培養自學能力。在初二開始上物理課時,要向學生提出“以課本為主,課前要預習,要學會讀書”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學會讀書,還要特別向學生提出預習時應注意了解的內容:①看完一節(或一段)課文后要了解這節(段)課文講了什么物理現象某個實驗是怎樣進行的,說明什么問題?②這一節(段)講了幾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這些概念和規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生產實際中有哪些實例?③在閱讀課本過程中還要經常提些“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決?④看完了課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問題,并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帶著問題學,以便上課時認真聽講,或向老師提問。如上《摩擦力》這一節課前列出以下提綱:①什么叫做摩擦力?什么叫做滑動摩擦力?是否兩個物體只要接觸,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實驗中為什么要強調木塊在木板上要做勻速運動?為什么由彈簧秤讀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通過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幫助他們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了解課文的中心要點,并逐步學會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從而不斷的提高閱讀能力。
3.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靜態變為動態生成,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把備課意圖,即靜態設置,通過教學手段動態生成為現實的每一堂課,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完成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努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于學生中的巨大學習潛能開發出來,這是提高物理“力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4.教師教學可采用“雙激勵反饋式程序教學”。“雙激勵反饋式程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一要經常用“雙激勵因子”,即穩定有力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使之始終積極主動、興致勃勃地接受和加工教學信息,并通過積極的思維使之內化;二要及時從高效運轉的反饋網絡中獲取學生學習反應中的反饋信息,依次調整教學信息輸出的強度和方式,使教學作為一種信息傳輸系統,始終穩定于高效的運轉態,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5.教師要讓學生在物理力學活動中學習。物理課堂教學必須改變基本上由學生聽、教師講的格局和程式,代之以由教師精心設計,由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多種教學活動。這里說的“活動”,就是由教師精心設計,有預定目的,有點撥功能,又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它按照預定方案要求學生不斷地聽、看、想、講、做、練,以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和最佳效果。
總之,以知識學習與智能訓練融合于一體,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框架,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力學體系的清晰圖象,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學習難關,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