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11:42:15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政治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l)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時,一直采用傳統的重理論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老師們在課堂中會采取“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老師在課堂中負責講而學生們在課堂中則是負責聽,老師和和學生兩者之間很少進行互動和交流。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也完成了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但是這種目標的完成僅僅符合了應試教育,卻很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為人處事理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應試教育的壓迫使得老師和學生們在教學和學習中都是為了卷面成績而努力,都忽略了自身內心的想法和追求。其二,老師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比較排斥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因為習慣了多年的教學習慣,認為以前的教學中單純的進行理論教學時,學生們都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現在的教學中也不需要再進行改變;此外,一些政治老師也不重視現實生活事件的獲取,從而致使政治課堂中的理論和實際相脫離,甚至相違背,使得學生對理論和現實出現了混淆。
(2)政治課堂中缺少靈活的探究式教學。有些高中政治老師比較喜歡探究式教學,但是卻常常波我不住教學重點,以為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輕松自由探究式教學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探究式課堂講求的是提高教學效率,降低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難度,需要讓學生學到真正使用的知識。此外,還有些老師在一般的課堂中和“公開課”上的表現沒有可比性,公開課上注意課堂的氛圍和教學策略,但是在一般的課堂上卻是采用循規蹈矩、毫無亮點的傳統教學方式。
2高中政治教學問題的對應措施
(l)高中政治教學中要積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的確立是一個去偽存真、破舊立新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習的學習過程結合起來?!俺珜ч_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备咧姓卫蠋熞e極努力收集多姿多彩的教學資源,從學生現實的生活閱歷出發,持續加強教學制度,開發高中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課堂效率不斷提高,學生成績得以提高。
(2)高中政治教學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積極找尋教和學兩者間的新式方法。新課改要求教學要和時代接軌,不能脫離時代這個大的環境,要求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擁有實踐性和創新性,從而建成確保高中生持續進步的評價機制。高中政治老師要將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根本,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老師要勇于挑戰傳統的老師權威觀,在課堂上將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3)高中政治教學要豐富探究資源,融合課標與地方特色。探究資源范圍要廣泛,并不一定都是教材中的資源。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開展具有時代性、生活性、地域性的探究活動。對于較抽象的概念原理,教師要從創設情景著手,讓學生好之樂之,在不知不覺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后,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教材和自主探究,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同時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層層深人解決問題。
3結語
我們都知道高中政治課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處事態度、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高中政治課也是高中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加強高中政治課的教育和管理。高中政治老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課程規劃,并大膽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革,使學生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和高效。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政治課的教材理論性強,枯燥乏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單憑教師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復雜的案例,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在講解“公民作為納稅人應依法自覺納稅”時,可選用馮小剛拍攝的《甲方乙方》后納稅的正面案例和廈門特大走私案偷逃稅款300億元的反面案例。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通過講述、板書或提出問題引入教學內容。比如在內容上,可以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或者提供學生平時并不一定了解,但能很快激發學習熱情的新領域信息,使學生迅速集中對新課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循循善誘,并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
二、巧妙提高和認真傾聽,提高教學有效性
對話式和互動式教學是有效教學中最常見的。“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師將關注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皢栴}”的有效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另外,“問題”的有效性還在于提問方式的選擇、詞句的深刻、音調的變化及問題的語境等,都能決定它是否會被學生理解為一個問題,會被理解成一個怎樣的問題,會通過怎樣的方式思考和研究。有效的“問題”提出了,教師還應善于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在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這是許多課堂中生成的一個亮點。
三、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教學有效性
政治課教學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及社會相結合?!八枷胧切袆拥南葘А?思想政治課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它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突出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主動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的能力;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種方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收集、篩選社會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1.理論聯系實際要體現教育性、科學性。政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發揮其在培育新人素質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論聯系實際中,要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理論聯系實際還要注意科學性,某些教師備課不充分,教材未能吃透,實際材料處理不當,繼而盲目聯系實際、牽強附會,讓學生懷疑理論的科學性或對實際問題的認識感到迷惘,從而不利于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要與實際相結合。政治課的理論觀點,通常給人以抽象、單調、枯燥乏味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觀點。理論聯系實際還必須把握學生思想認識的疑惑點,例如:“市場經濟講求物質利益原則,為什么還要講發揚集體主義大公無私的精神?”“公民有信仰自由,為什么還要對中學生進行馬列主義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社會主義目標是共同富裕,為什么允許一部分先富起來?”這些都是學生在理解理論觀點的同時,思想上常出現的疑惑點,只有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才能使理論觀點與學生思想認識撞擊產生共鳴。這時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解惑,就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自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3.理論聯系實際要有歸宿。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書本理論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使他們自覺指導自己的行為,實現知識、能力、覺悟和行為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生動活潑地學習,最大限度地開發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與方法的目的與歸宿,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傊?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其實屬于研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大力推廣。
高一《思想政治》主要是介紹經濟方面的常識。經濟,在經濟學上是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在 以生產勞動為基本形式的社會實踐中產生了社會基本矛盾。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最活 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因此,高一《思想政治》要抓住生產力這條主線。
1.商品,商品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即有了社會分工和私有制以后才出現的,而商品 經濟的產生、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2.社會生產力經過封建社會的緩慢發展,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進而確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生產力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 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然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限性也在生產 力的迅速發展中日益顯露出來了。換言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占有 制之間的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尖銳化,從而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壟斷的形成、國家壟斷資 本主義出現和現代世界的三大矛盾,這一系列矛盾又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必 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要從根本上克服這些矛盾,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必然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取而代之 。資本主義的滅亡,社會主義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3.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的產生、發展、狀大,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目前,在我國已初步顯示了社會 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同時,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總體水平仍然不高,而且發展又不 平衡,生產力水平呈現多層性,這就決定了我國不能建立單一的公有制,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所有制形 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我國逐步建立的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結構分別與不同層次的生產力水平相 適應,在各自的范圍和領域內,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我們評價社會主義社會的所有制結構是否合 理,不能以“一大二公”為標準,必須堅持生產力標準。
4.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只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大 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迅速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發達階段的商品經濟。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5.社會分工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使社會中出現日趨復雜的行業 和部門,各部門、各行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聯結成一個整體。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其他部門 ,因此,以社會分工為基礎的社會。客觀上要求把人力、物力、財力等經濟資源,按一定比例配置給各個部門 ,也就是要求有合理的產業結構,正確安排三大產業的比例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 協調地發展。
6.分配是社會再生產的中間環節,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須正確處理好積累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才能促進 經濟建設的更快發展。我國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它是由我國多層次的生產 力水平決定的多種所有制形式決定的。按勞分配是主體,堅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執行鼓勵一部 分人和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政策,它使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他們付出的勞動直接聯系在一 起,必然激勵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改進和革新生產工具,提高 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其他分配方式也是與人們的物質利益息息相關,對社會生產力的發 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也反作用于生產,它可以 促進或阻礙生產的發展。正確引導消費,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7.對外經濟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國際分工的發展,生產力由 一國社會化走向國際化,當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日趨形成,各國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達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在不斷加強對外經濟關系中求得生存和發展。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對外經濟關 系作為發展本國、本地經濟的基本戰略。建國以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必須把對外開放作為 長期的基本國策。必須通過對外開放來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對外資金和技術 交流、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開辟沿海開放區等都是加速發展我國經濟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措施。
總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決定各項改革措施取舍和檢驗其得失的根本標準。我們各 項工作都必須服從于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何忽視、干擾經濟建設中心的思想與作法都是錯誤的。
一、政治教學現存問題
教師的地位是主導和引導,并不是撒鴨子不管,放任自流。很多教師因為看到新課標講到要弱化老師精講,于是,就過于弱化了教師主導職責,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殊不知,學生畢竟是學生,他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始終會制約他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當今課堂并沒有弱化,反而,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再者,就是出現了穿老鞋走老路的現象。即政治教學課堂看起來生動活潑,但是,教師總會不給學生展示機會,迫不及待地說出總結結果,最后,政治教學課堂依然是滿堂灌。
二、解決問題的詳細策略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認真領會課標精神。
作為教師,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以期盡快跟上教育嶄新形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落后和老舊,早已不適合現代中國國情。教師首先要打破自己早已習慣的教學壁壘,盡快融入到現今科學的教育活動中來。教師需要多方面進行自我素養提高,可以多多觀摩優秀示范教師的經典講義,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直觀理解優秀示范課的實現形式,還可以通過教師研討和在課堂上的孜孜不倦地探索,達到對于新課標的逐步理解和很好實施。在政治課堂教學上,首先,教師必須要認真完成課前備案,學生動手可以得到知識的,放手讓學生去準備,如果某些資料的獲得對于學生來說,收效不大,那么老師就來做這個資料查找人。其次,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老師并不是無事可做,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們遇到的難題和情況,對于每種活動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有利無利做到盡快的評價,以便及時調整,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行不斷地反思和探索。
2.學生充分探究,目標直指教學要求。
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探究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新課標對于政治課堂的明確要求。現代政治課堂,不再是傳統的一言堂,不再是傳統的朗朗背誦,現代政治課堂更應該是學生們積極主動地討論,是學生們智慧閃爍的平臺。在政治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有效資料的查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多種討論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對于現實突發政治事件進行及時評論,總之,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很多學生處于青春期,其心理散漫、放蕩不羈,如果老師硬性分配任務,那么往往會引起這類同學的強烈反抗。在以學生自主自愿的小組形式和各種其它形式中,這類學生出于自尊心和與同學生能友好相處這一出發點,往往也能迅速投入到這種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探究中去。無論是哪種形式,教師都不要讓學生忘記,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才是根本目的,只有這樣,學生的政治課堂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學生總結,引領學生走敢說之路。
一節課的總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既能使教師對于學生本節課的理解情況達到一個全面的了解,又能使學生對于整節課的教學要求和所獲知識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理解。很多教師認為,多種形式的討論和引導探究已經十分浪費課堂資源了,如果再不把知識總結出來,就會白白浪費掉整堂課時間。其實,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為了避免學生們來不及總結的情況,教師就要在課前和課內對于學生自主探究過程加以控制,留出充分的總結時間,以便真正實現教學目的。在總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激發學生大膽說,以便對課堂效果和學生掌握情況得到一個最清楚的把握,也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喜悅。當然,教師的總結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總結應該是畫龍點睛式的,提綱挈領式的,和學生總結互相補充式的。在最后的師生總結中,不僅體現了現代政治教學的師生和諧關系,更加讓學生加深了對本堂課程的深刻印象??偠灾?,打破傳統壁壘,科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實現新課標對于政治課堂的全新要求,對于我國政治教育是一個好的開始,對于政治教師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一、設問要有思維性
教師所提問題要符合高中生正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實際情況,既不能簡單地讓全體學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讓學生都抓耳撓腮、無從回答,要遵循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即所提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使學生思維處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狀態,通過積極探究,調動已學知識解決問題,“跳一跳,能夠得著蘋果?!崩?某位教師講授“按勞分配為主體”這一目時,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什么是按勞分配?”學生很快在書上找出來讀了一遍。而另一位教師這樣提問“你認為按勞分配的含義要注意哪些方面?”學生通過看書、思考,答出了“公有制經濟”“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教師又問:上面幾個方面是從什么角度講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出了按勞分配的范圍、尺度、對象和結果。把兩位教師的提問相比較,很顯然,第二位教師提出的思維層次要高出一籌,學生的收獲和感悟也會多出一些。
二、設問要有開放性
教師所提問題可以是封閉性的問題,它需要學生直接運用教學內容作出回答,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也可以是開放性的問題,它要求學生運用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釋和說明,答案是多樣的,是教師和學生在問題回答中逐漸形成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提問目的,選擇適當的問題類型,避免只提封閉性問題,并處理好問題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正因為如此,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營造自主、合作、探索的互動空間特別重要,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并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那么,我們一定能收獲無法預約的精彩。
三、提問要有科學性
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頻繁的提問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是討論式的課堂,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事實上,成功的教學經驗表明,提問過多不僅煩瑣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加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得不到化解,從而制約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課堂提問的次數應當適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問題過于繁瑣、直白。這樣的提問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成為有效的課堂提問。
1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型學習
首先,加強指導,為學生自主探究型學習提供條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自身角色,在探究型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起的作用是組織者和指導者。探究型學習是全新的學習模式,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容易導致思維受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產生諸多疑問。因此,老師必須做好指導者,引導學生漸漸進入自身的角色。同時,老師也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視覺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學生提高自主研究性學習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改變以往學習的觀念,提高自主研究性學習意識。新課改的推進,為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學生必須做好成為課堂主體的準備。老師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和管理,學生應該自行做好科學調查,搜集調查資料,以提高自主研究學習的科學性。另外,老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必須盡可能地對學生所提出的方案提出改進方案,了解學生研究的動態,并且對學生進行動態性指導。最后,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機會。只有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才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師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師生之間的互動才是最有效的,老師才能夠和學生達成共識,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率更高。在交往條件平等的情況下,老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機會,善于把機會留給學生,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也能夠使學習效率提高。
2以問題教學帶動政治教學
問題教學是從問題出發,以問題帶動科學調查活動,促進學生領悟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性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與合作,更包括語言和思想上的交流溝通。問題教學則是將師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經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后進行解決的教學過程。問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去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進行問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的實例進行探討,這樣更加容易貼近學生,多注重實例的內在價值,選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更有教育價值,也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3了解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學習的關系
教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基礎才能夠促進科學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教師應注重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學習整合起來,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思維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政治覺悟,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材是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工具,能夠促進學生加強對學習的研究和探討,更能促進學生將理論用于實際的經驗研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提供保障。
4小結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高中政治教學的有力手段,能夠改變學生知識為本的觀念,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和實際運用的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指導者輔助學生繼續科學調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政治課課堂教學要實現輕負高效,必須搞活課堂,讓學生置身于美的享受之中。馬克思認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本文擬對政治課“寓教于美”的實踐路徑進行初步的探討,冀能有利于在政治課中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愉悅其心靈,開發其智力。
一、挖掘教材內涵,凸顯思想之美
高中政治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其中,自然的美、社會的美、人文的美和生活的美交相輝映。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對美好事物向往迫切、反應熱烈、接受快捷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美育內涵,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政治課教材里,無論是“經濟生活”“生活與哲學”還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除了涉及許多自然景觀的內容,還提到許多描寫人工創造的具有文化價值和觀賞意義的建筑和場所,比如我國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雄偉壯麗的三峽大壩、2008年落成的奧運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等等,它們已經打破了民族、階級、時空、地域的局限,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在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素材上,造就了多么奇偉的人工美!從而感悟到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美。相信只要通過刻苦學習,培養聰明才智,我們青少年就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創造更美的事物,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做出貢獻。其次,教學是知情意行統一的過裎,除了拾取教材中顯性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還可挖掘和提煉教材中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讓學生的情感世界激發共鳴效應。例如,在教學政治生活“聯合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一張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和副團長黃華在聯合國會議上開懷大笑的圖片,然后進一步渲染:我們的兩位代表團團長的笑聲至今還縈繞在聯合國的上空,請大家猜猜他們為何笑得如此開心、笑得如此自豪?然后,在學生的情緒大受感染、思想受到震撼之時,再引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國家尊嚴和主權尊嚴的重要性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激發為祖國強大而自豪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錘煉教學細節,凸現語言之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錘煉教學細節,凸現語言之美。
首先,要善于運用教學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強烈震撼而產生共鳴,從而和教材傳達的信息相呼應。如在高三時政復習階段,背景資料的介紹可像《新聞聯播》李瑞英一樣語調半穩;聯系相關知識分析時可如《開心辭典》王小丫般語速略快;組織討論時可如辯論賽的主持人那樣控制時聞,適當總結;講到重點時語氣加重引起注意;講解難點時略帶停頓,以賣關子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良好的興奮狀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其次,要幽默詼諧和通俗易懂。法國著名演講專家海茵茲·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闭n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幽默是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科教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以一種輕松、詼諧、歡樂的情調來表示深刻的內容,運用尋常的事例解決難題,走出困境。如在回答“為什么’類題目時,有些學生常顧此失彼,不能從“原理——必要性——重要勝”的角度回答,那么教師可以說:“小時候就會講的話怎么現就忘了呢?那時你了小朋友,問你為什么打他?你說:‘他先打我的’(講明必要性);‘打了他,他就不敢欺受我了(說明重要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上升到理論高度)?!睂W生哈哈大笑之,會豁然開朗,基本上把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第三,要注意巧用典故和精煉新鮮。精心設計或運用典故,可與教學內容相映成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在哲學教學中用得較多,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實際出發,是物質決定意識的具體應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決定認識……等等。這樣,能營造一種新鮮又融洽的氛圍,令大家興趣盎然。
三、精心設計問題,體現策略之美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推動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及書面訓練題,不但能激活學生思維,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教師的策略之美。
1、美在提問內容的設計上:深淺之間有坡度。課堂所提問題應該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在教學“公司的經營”一框時,教師可將該框教學分成基礎知識檢測、走進公司、公司的經營、知識回歸生活等四個層次,由淺入深地設計了“海爾為什么要進行公司制改革”“你認為海爾是哪種形式的公司”“海爾是怎樣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取得成功的”等問題,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思考性和趣味性,考慮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深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美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隨意之間有玄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選擇哪些學生來回答問題,需要認真琢磨。總的原則是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面向全體,就是在提問時既要顧及到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照顧到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而且在提問的時候不能顯露出明顯的次序和規律,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隨意”點名的,任何人都有被提問的機會,使學生避免形成思維的惰性。因人而異則表現在提問內容上,要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情況“分層提問”,對優秀生可以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級”,對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在教學實踐中,我將班里的學生參照高考重點、本科、??频倪x拔標準分為高、中、低三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問后,優先選擇那些嘴微張、眼睛睜大、身體稍前傾的學生來回答。
3、美在提問時機的捕捉上:冷熱之間有講究。提問時機要一冷一熱?!睙崾菑慕虒W內容的角度而言,即要把握教材知識的“熱點”,如知識的關鍵處(重點難點)、內容的矛盾處(疑點)、 事物的聯系處(對比處)。如在“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這一框教學中,可針對知識的關鍵處(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設計“怎樣預防和治理政府的腐敗行為”這一問題;針對內容的矛盾處(學生容易將司法機關的監督等同于法制部門的監督)設計“司法局對政府的監督屬于什么監督”這一問題;針對事物的聯系處(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與第二課民主監督的意義)設計“政府接受監督與公民進行民主監
督的意義有何異同”這一問題。“冷”是從教學進程的角度而言的,即要選擇學生精神不夠集中、思維較“冷”的時候進行提問。同時要把握好節奏,控制好提問的頻度和速度,決不能從“滿堂灌”走向“滿堂問”。
最后值得重視的是,教師良好的師德和高尚情操,以及端莊得體的儀表、自然開朗的教態,還有嫻熟的教學技術和獨具匠心的板書等等,這些都能使學生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使政治課教學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認真鉆研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不斷探索塑造人的靈魂藝術的新境界,才能攀登寓教于美的新境界。
一、師與生、生與生的和諧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這是形成和諧政治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發展的前提保證。思想政治課教學擔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功能,更需要采用和風細雨的方法,遵循情感滲透的原則,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實踐證明,專制或放縱的教學方法,是無法構建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的。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用親切的微笑、飽滿的精神、期待的眼神代替辱罵和嚴厲的批評。課余時間可以發揮政治教師的特長,與學生談心交流,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教師的言行舉止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引領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鑰匙了,這種師生和諧的氛圍就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當然,這種和諧不是無標準地迎合,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不是課堂上嘻嘻哈哈,松松垮垮,課后總結,腦中空空。如果是這樣的話,與我們的有效教學是南轅北轍的。和諧的課堂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樣需要和諧的生生關系,即生生之間要形成有效的互動。和諧的生生關系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實現的,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相互間的討論,達到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共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大膽地將教學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識,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使學習成為輕松之事。
二、教與學的和諧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2010年秋季政治新課程的亮點之一,就是以生活為主題統籌教學內容,積極體現和反映時代精神;轉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知識的促進者,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的自由和發展。
1.目標分層導課堂,讓每位學生感到學有成效
和諧的課堂應該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分層教學,制訂分層目標。特別是面對新的高考錄取方式,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更多的關注達B的邊緣生,讓一部分“精英學生”和“后進生”失去聽課的興趣,這顯然不是和諧的課堂,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師既要考慮全局,又要照顧特殊的局部,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感受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2.興趣引導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效率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這樣的斷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蠼逃?、思想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哲理性的語句都強調了興趣、激情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學校、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培養的。
首先,要在教學內容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倡導真實生活情境中教學,縮短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消費心理”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消費觀念,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和自己生活的緊密相連。
其次,政治教學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平時,傳統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課堂是很常見的,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漫畫插圖、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創設條件,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政治教材內容通常抽象、枯燥,教師如果簡單地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若能靈活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就能使抽象的知識原理變得簡單通俗,讓政治學習變得輕松簡單,同時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還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學內容,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完美和諧地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要注意避免“喧賓奪主”、“嘩眾取寵”,要適時、適度地運用,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心理學家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和諧能產生美,產生最佳效益。在和諧的課堂中,讓我們不斷地探索發現,實現教學的最大效益化。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探究的目標不明確。有些老師為了過分追求探究二字,再加上其可能自身專業知識不是很充沛,導致對教學目標不能準確把握,變 成為了探究和探究的行為,授課沒有重點,講解知識少且浮夸,缺乏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對學生的知識把握起不到很好的引導作用。1.2對學生指導不夠。政治課堂上,老師只注重自己講解課程而忽略了對學生出現問題的解答,導致二者缺其一,未能夠把探究式教學真正的與課堂知識掌握結合起來,從而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阻礙作用。
2、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探討
2.1理論基礎。權變理論和系統性是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要求在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要結合環境的自變數和管理方法的因變數所產生的函數關系來確定改革的教學模式。2.2理論依據。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的理論依據主要是:第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本質發展的學說;第二,社會學、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理論基礎。2.3整合框架。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教學框架:一個中心,三大理念,多元化發展。一個中心就是一定要切實保證以創新為主要線索,是重中之重,目的是為了通過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形成。三大理念其實就是個性化發展理念、設計理念、評價理念的形成,通過對其個性化發展的引導,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現象結合,通過自己腦中的融合形成自己個性化的理念進行繪畫;設計理念就是兒童不只要能夠想象力豐富,同時動手能力也要增強,對自己想表達的事物能夠通過自己的筆來描繪;評價理念就是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以對所見事物等形成自己獨有的見解,能夠對事物做出自己的評價。多元化發展就是通過以上中心和理念的形成與融會貫通,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自己將其想象和所表達的話語進行陳述,對其做出客觀評價。通過以上三方面教材內容進行組合,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鼓勵其個性化創新,促進了學生對政治學習培養的樂趣的形成,提高其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其政治學習的有效性。
3、結束語
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不能夠適應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改革,通過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探討,從而形成適應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也是順應時展和教育進步的必要條件,雖然現在有許多的問題存在,但是也證明了其的優越性能,需要進一步不斷改善,不斷地提高我國高中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承前啟后導入法
此導入法主要是從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自然的把學生引入到新知識內容上,促進學生求知欲的提高。這是教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它的特點主要是建立在學生已學過或已在生活中了解過的知識,然后深化這些知識,引出新的教學知識。此方法,既可以讓學生做到了對知識的溫故知新,又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思考。例如,在講授《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價格為什么會變動,在變動中又有哪些規律?然后引起新內容:價格變動后,會產生哪些影響?在此種循序漸進的方法下,既讓學生溫習了舊知識,又有效的引出了新知識。
二、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生活的調節劑,在枯燥的高中思想政治課上,若能加點音樂,無疑是在苦澀的咖啡中加點蜜糖。所以,在思想政治課上,以音樂導入法導入新課,教學效果必定有顯著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一國兩制”時,我先播放下《東方之珠》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然后導入新的課程內容。
三、寓言故事導入法
此導入方法,主要是指運用了故事、典故,名人軼事,傳說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內容。這種方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富有感召力,耐人尋味,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在講授“主觀符合客觀”時,我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典故----“畫家畫?!?借用此典故,學生既了解典故的內涵,新知識又和諧的被引出。
四、電視廣告導入法
事實上,很多電視廣告詞念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大部分學生都比較了解,部分學生還經常模仿廣告語的臺詞和語調,若引用這些電視廣告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還可以快速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帶入到新課學習中,提高學生有效的學習新內容。例如,在講授《消費心理面面觀》的時,我導入了學生熟悉的廣告語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等廣告詞,學生聽了這些廣告詞,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學習興趣也迅速提高。
五、提問導入法
此導入法主要是指在講授新內容時,先就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學生,然后不知覺的引出新的學習內容。知識是單個知識整體的統稱,知識的前后內容具有很強的緊密性。提問導入法促進學生知識形成統一的系統結構,讓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和緊密,促進知識之間的遷移。
六、學生自主導入法
在一堂課結束后,我讓學生回家預習下節課新的教學內容。在上新課的時候,我針對新的學習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然后我一一為學生糾正答案。此方法,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學生主動、獨立的思考問題。
七、多媒體導入法
巴浦洛夫曾經說過:“科學隨著方法學獲得的成就而不斷躍進,方法學每進一步,我們仿佛上了一個臺階,于是我們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到從未看到的事物。”21世紀,多媒體被廣泛的用在了教師的教學中,打破了常規教學的單一性和落后性,為其開闊了新的前程。使用多媒體導入法,方便教師把學生引入教師設置好的情景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生活、活潑、富有想象力。例如,在講授“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環境污染的多媒體錄像,這些,學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被我引入到了多媒體錄像中,從而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到政治是生活的一重要部分。以上只是我常用的十種新課導入方法,課程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導入有法,但無定法”。在教學新課導入過程中,應該盡量使每段新課導入富有趣味性,話題輕松,氣氛活躍,這樣學生能夠做到比較輕松自在的參與到課堂中,讓思想政治課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中在快樂中學習。因此,準確導課,讓高中政治課堂走向精彩。
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處在一個重要的階段,它承九年義務教育之上,啟大學教育或社會就業之下,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所以高中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而高中階段是青少年進入成年人的重要時期,是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所以這時候高中政治的知識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將對整個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以至于我們要把興趣培養成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
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高中政治新教改必須體現的就是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以經濟生活為例,它通過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自主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在經濟生活中是如何體現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呢?首先,從經濟生活的中心要點可以看出這是圍繞著四個方面來展開的,分別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這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見的最貼近生活的。每個人從出生就從事兩項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對象包括兩種,一種是原生世界(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另一種是衍生世界(人類創造出的新的事物)。
認識是有前提的,一是認識事物的存在,二是認識主體存在。衍生世界和認識主體都離不開生產、交換、分配、消費。所以這是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最直接的媒介。其次,從認識主體來說,青少年這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對很多事物都非常有興趣,但是對以前的舊教材沒有興趣,是因為,舊教材的講授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的,很少能提起青少年的興趣。而新教材不同,它的講授方法是:有用———認知———合作———理解———難點———講解,通過這種認知方法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與經濟生活契合的結點,為學生打開不一樣一扇門,認真落實了貼近是學生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用4分鐘時間來構建高效課堂。再者,從課程設計來看,首先給學生們講的就是貨幣,這是與每個學生都有著密切關系的事物。父母的工資,家長給的壓歲錢,上學要交的學費,買東西所要花費的都是錢,從而引出貨幣、紙幣,再而引出了信用工具,這些都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正好體現了貼近生活的原則。
拿錢買的是商品,那么商品是什么?哪里來的?為什么有的貴有的便宜甚至同一件商品不同時候的價格也不一樣?這些都吸引著學生進一步研究學習和探討。有了商品后是如何分配的,如何投資,為什么有的人工資高有的人工資低,如何消費,為什么得交稅,稅收最后去哪里了,什么是市場經濟,擴大范圍后就是對外開放?這些問題出現后,國家、企業、個人將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予以解決,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加深了學生對于經濟生活的認識。最后,高中政治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通過對經濟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于國家經濟的宏觀和微觀認識,了解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從而知道國家這么做的原因和意義,努力增強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的意愿和能力。
1、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新版教材、新式教學方法都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應用,但是,目前的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還面臨著一定的問題。1.1內容與形式不相符。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但是目前,為了課改而進行的改革存在著很嚴重的形式主義。教師們為了完成新課改的教學任務,盲目進行提問,問題對于教學內容來說太過簡單,缺乏影響性,同時,頻繁的通過提問進行情景設置會使學生產生麻木感,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往往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課堂氣氛看似熱烈,實則沒有實質的意義,學生們感覺這樣的課堂有趣卻沒有太大的收獲;另外,師生們的互動有時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教師們往往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另眼相看,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們就被遺忘了。1.2目標與認識不相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對于三維目標的整合是重要的任務,但是由于教師們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經驗,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往往只重視一邊,片面地關注某一任務而忽視其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不重視過程,不看重方法,只關注結果;在情感和價值觀方面,更多地出現了教學盲點。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們有時會脫離特定的教學內容,把與課程聯系不緊密甚至無關的知識、情感強硬地傳給學生,這種教學的效率是很低的,甚至無效的。
2、提高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水平的措施
2.1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是高中政治教學重要的立足點,新課程標準中規定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構建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們將教學過程生活化,為學生們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與學生建立聯系,達到優化教學課堂的目的。進行有效生活化教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新課程改革實施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將以往的經驗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政治課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教師們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在通過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回到生活中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其次,要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高中政治課程內容既有時代性也有繼承性,教師們要將歷史事實整合到現實的熱門話題之中,以現實中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再次,教師要不斷擴展生活資源,拓展教學資源,作為高中政治課堂的延伸,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進行再現,不斷地為新課標服務。2.2設置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開闊,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有效課堂的實現也更多地依靠有效的提問方式,這樣可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低,教師們需要設置有效的提問搭建理論與現實的橋梁,將學習的中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有效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的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呢?教師們要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所提的問題難易要適中,要能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同時,問題要有的放矢,要能夠引導學生,要以完成教學目的為指南,要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教材的重點難點,當然,問題不宜太多,要能夠同時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以及教材的內容。2.3精心預設,精彩生成。預設是教師在授課前的重要準備活動,要鉆研教材,準確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不斷擴充教學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預測學生們對于教學的反映并找到相應的最優改善方法,要明確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掌握教學素材等?;诰牡念A測,教師當然要追求精彩的生成,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讓他們的知識和心靈都得到成長。同時,教師要能夠將過去的經驗與現實的認識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預設與生成要統一且平衡,預設是前提,是保證,生成是結果,是服務。
3、結語
目前,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中雖然還面臨著一些問題,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隨著有效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我們一定能夠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取得優越的成績。(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度A章》雜志簡介詳見.)
一、活化情境、激發興趣——建構生態課堂的保證
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熟悉、關注、感興趣的題材作為討論的載體與材料,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用貼近學生生活、簡單易懂且富有時代信息的案例呈現問題、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討論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周圍生活中存在的種種政治現象,從而打破“政治是高屋建瓴,與自己的生活脫節”的錯誤觀點,讓學生對政治產生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學有關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對商業銀行的業務設計了一個小討論:商業銀行是如何“借雞生蛋”的?這個問題學生不是很好討論。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幾個小問題:1.商業銀行從哪里“借雞”?2.商業銀行如何讓“雞”“下蛋”?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思索中茅塞頓開。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建構生態課堂的抓手。
方法決定效率,最好的學習方法是“為教而學”。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靶〗M討論”方式可以記住50%的內容;“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達75%;“教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真正記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識才是自己體驗到的知識,包括自學得來的和合作學習得來的知識。因此,在學習中,教師應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互助學習,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對于建構政治課的生態課堂而言,我們必須改變現行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性別、特長等因素,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同時,在編組時要注意盡量保證一個小組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另外,教師還要考慮到這樣幾個因素:首先,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每個小組要好、中、差三類學生混合,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困生。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學困生的學習焦慮程度,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還可以培養學困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以及集體榮譽感。其次,學生的能力素質也是要認真考慮的因素。有的學生善于口頭表達,能說會道;有的觀察敏銳,思維深刻,將各具特長的學生組合到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的活動效率,有利每一個成員全面發展,還有利于各學習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構式生態課堂的目標
知識產生能力,能力提升素質。高效的生態課堂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然而,在傳統的政治課堂中,那些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教育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記住“一堆雜亂的材料”,這就使得學生在考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依然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所記住的知識,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導致許多學生對政治課完全失去了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教材和熱點問題的綜合思考能力,尤其要善于創造問題環境,恰到好處地設置疑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在思索中解決問題。如,在復習《企業和勞動者》這一課時,我就結合今年3.15的主題“共筑誠信有你有我”,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問題設置并讓學生討論:1.我們周圍你知道的企業有哪些?你能舉出哪些企業不誠信的事例?2.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3.應如何解決企業的不誠信現象?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能對發生在身邊的不誠信現象進行列舉,并進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傊?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要改變教育觀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創造學生活動的條件,給學生活動的空間,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把手,精心設計,活化課堂,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嘗試成功、分享思維成果、體驗收獲的愉悅,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建構高中政治高效生態課堂的目的。
一
近年來,我們木瀆中學政治教研組根據高中學生特點,在高一試行三段式教學法;在高二試行四段式教學法;在高三試行“選讀馬列著作——社會調查——復習練習”的教學法。分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獲,下面談談我們的基本作法。
高一的三段式教學法的基本過程是“預習提疑——講解答疑——綜合解疑”?!邦A習提疑”就是讓學生自己總計一個框的內容,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做一點讀書筆記,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告訴教師框中哪些地方懂了,教師可以不講或少講,哪些地方難懂,建議教師多講。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談談自己的見解或者要求教師結合講課予以回答。
“講解答疑”就是課前,必須一一認真閱讀學生預習筆記,一是了解學生自學過程中對新課掌握情況,以便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二是記下學生的疑難問題,屬于一般性問題教師則在預習本上寫上幾句眉批,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對于一些重點而帶有傾向性問題,必須結合教材,充分準備,精心設計,采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力量予以解決。所謂多種形式,可以組織學生對難題議論,或者教師在關鍵地方交代清楚,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寫出要點,互相交流。學生也可根據問題自編成判別題、論述題,扼要地寫幾個要點,有興趣的也可運用所學原理寫成小論文。
“綜合解疑”就是學生學完了一個單元,集中時間大段練習。這種練習分二段進行。學生先是系統復習一課的內容,采用圖表形式綜合一課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反映出課與課、節與節、框與框、概念與概念、原理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其次,教師選擇學生中難度大、富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最后教師歸納。學生不同意教師的意見可以提出理由進行反駁,如果學生在某一個問題上駁倒教師,教師可給記100分,以資 表揚。
三段式教學的整個過程都是圍繞一個“疑”字。即自學理論,提疑問;講解理論,解答疑問;綜合雙基,解決疑問,三段緊緊抓住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根本原則。三段教學是互相聯系的。預習提疑是課堂講解答疑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講解理論是答疑的關鍵。綜合解疑則運用理論聯系實際,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覺悟。這是目的,是前兩段教學的歸宿。
高一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知識面較窄,社會經驗較少,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較低,不宜大起大落,適宜于一框一課時,學完一章進行綜合訓練。學生經過一年的訓練,基礎比較扎實,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為高二的四段式教學打下基礎。
所謂四段式教學,可以歸納為四句話,即“大段預習提疑——綜合講解答疑——集中訓練解疑——寫出論文”。
所謂“大段預習提疑”學生已不是一個框地讀書,而是集中課時,內外結合,以一課為一個單元預習。學生先是粗讀一課書的各個各框,然后精讀各節各框,最后找出重點,寫出整課書的綜合預習筆記,提出難點,互相議論,經過議論仍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寫在預習本上,由教師講解回答。這樣的讀書,難度大了,要求高了,不僅要基本上讀懂,還要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寫出質量較高的讀書筆記,以訓練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能力。
“綜合講解答疑”,講解課文不是孤立地逐框講,而是按體系將一課書串起來,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搞清楚概念與概念、原理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講解也不是空空洞洞,講條條杠杠,而是結合學生預習過程中提出的疑難有分析地講,否則就會干巴巴,理論脫離實際。講解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講重點,學生懂的少講或者不講。答疑也不是教師一個人講,而是啟發學生自己講講、議議,最后教師歸納。
“集中訓練解疑”,就是在前面兩段教學的基礎上,集中時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疑難,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小型題目,比如改錯、填空、選擇之類的,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概念、原理部分,由學生自編題目交換練習,自己批改;中題、大題教師有重點地選擇學生中提出的疑難,組織學生討論,最后學生認為題目已經理解,只要寫幾條提綱即可以。
“寫出論文”,是這種教學的最后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開拓創造性思維的好形式。學完一課,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原理,聯系自己的學習、工作及社會現象的實際,寫出有分析、有說服力的論文,先是小組交流,進行評議,最后教師給每篇小論文打上等級,選擇有質量的進行演講,提高學生學政治課的興趣。
從學生的小論文中我們高興地看到,八十年代學生的知識面寬,列舉事例的內容涉及到哲學、地理、歷史、文學、數學、力學、黨史等等,從各個角度證明。小論文內容豐富,題材新鮮,很有說服力。實踐證明,小論文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
四段教學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第一段側重學習理論,二、三段是學習理論分析問題。一、二、三段是為第四段打基礎,寫論文是前三段的綜合訓練和運用,是綜合分析進一步提高。
高一、高二打好了基礎,具備了一定自學、分析能力,為高三“選讀——調查——復習”作了必要的準備,也是學生踏上社會進行自學的戰前練習?!斑x讀”,讓學生自己選一兩篇馬列的著作進行自學,要求學生借助于工具書,基本上讀懂原著,并能聯系我國四化中實際問題,寫一點心得體會。定期舉辦一、二次馬列著作心得交流會。
“調查”就是學生利用寒暑假,結合哲學、政治經濟學有關原理,去商店、農村、工廠進行一點社會調查,寫出一篇 調查報告,返校后進行交流?!皬土暋本褪窍到y地復習兩門政治課,搞一點綜合訓練,為學生就業、升學作好準備。我們認為,從高一到高三,經過三個階段教學,學生的知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無論升入高等學校或者踏上社會就業,都具備了一定條件。
二
當今的時代,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感到培養和造就創造型人才的重要性。哪個國家能創造出一批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培養出千百萬富于創造精神的人才,哪個國家就能在科學技術上、經濟上爭得主動權。要擺脫我國落后面貌,就要求我們的教育事業必須培養和造就開拓型、創造型人才。政治課教學必須打破陳舊的教學方法,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不斷改革與完善現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四化培養創造型人才。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們在進行三段式、四段式的教學改革試驗中,注意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正確處理學好基礎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我們認為,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
識為基礎,有了知識才能不斷進取,有所前進,有所創造;知識又是以能力為條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識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政治課教學,既要講清概念、原理,使學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又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即能夠運用原理分析、說明現實問題,有遠大的理想,立志為祖國四化而獻身。知識和能力不可偏廢,否則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當前,我們更要重視能力的培養,如果不重視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停留在老師不講不明白的初級階段,他們就難以在未來的工作中獨立地獲取知識,就更談不上從事開發性創造性工作。
過去,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太重視能力的培養,總是埋怨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差,究其根源,就在于傳統的教學法,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學生知識蝗積累,其結果知識只是貯藏在學生的大腦里,卻很少用它來使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
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教師給學生教得越多,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思考和行動的機會就越少,教學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學中能夠緊密結合自己的講解,讓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認識活動,就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獲。所以我們從高一到高三,都緊緊抓住雙基教學與能力培養不放,教師盡可能精講,讓學生多練、多思,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總之,知識不等于能力,智力應該等于知識加能力。政治課僅僅傳授知識,離開了四化培養創造型人才,我們以為就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2、 政治課教學必須注意兩種能力的培養
⑴努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問題就是矛盾,矛盾到處都有,時時都胡,找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發現矛盾的過程。預習提疑,就是要求學生找出問題,抓住問題的核心。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而且也是解決問題過程的一種動力,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別人沒發覺問題的地方,在已有公認解釋的事實中提出問題,他們不滿足于對事實的通常解釋,他們對待一切總是打破沙鍋問到底,非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我們提倡學生積極提疑,尤其保護建設性意見和獨創性見解。比如有的同學認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個命題,不一定帶有普遍性,有些事物可以一分為三,例如“左中右”,“分解、化合、中和”、“上中下”等等,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鼓勵學生可以繼續研究下去,可以寫小論文,發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討論。有位同學提出: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應改為“知識加能力才是力量”,這種觀點有創見,符合當今時代的實際情況,而且論文很有說服力,我們就推薦在學校黑板報上,并記上“100”分以資表揚。傅雷好:“我執著真理,卻時時抱著懷疑態度,覺得死抱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們停滯,得不到更高級更進步的直理?!彼幕ㄔO急需成千上萬的理論家、科學家,而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總是在執著真理,同時又在不斷地探索真理。我們政治課教學既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堅持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又不能把馬列主義當作教條,應當培養學生有雄心壯志,在四化實踐中探索、發展新的理論。
⑵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注重學生自學培養,在當今世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代科學知識日新月異,知識不斷更新,新型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門類應運而生,需要解決的課題不斷增多,自學將越來越成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因此如何教會學生自學,使學生能夠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這是當代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我們從高一到高三始終狠抓學生自學預習這一環,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指導學生預習讀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養成批判地閱讀書籍的習慣?!氨孀C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是批判和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張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他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間,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睘榱藞孕?,必須從懷疑開始,在讀書中提倡批判和懷疑的精神是克服學習障礙,堅持獨立思維的有力措施。很多知識淵博、年逾花甲的老科學家之所以思想活躍,能繼續作出有影響的成果,保持批判和懷疑的精神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從中學階段就注意這方面的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將來不斷增進新的知識,不斷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3、 改革考試方法,把創造性思維納入考試范圍。
考試是政治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我們現在的考試還存在很多弊端,其中表現突出的是只考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忽視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有關的各種能力。這樣做的結果只能導致學生死記硬背,以至于答題搞統一模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受到嚴重束縛。為打破這種陳舊的模式,我們在考試中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⑴檢查學生的雙基,因為這不僅是進一步和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的基礎,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⑵增加小論文,并把它作為考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種論文能夠考察學生洞察力、想象力、直覺力,一事一議,理論聯系實際,富有現實意義。
⑶在考試中,不要求學生過分地迫求教師制訂的“標準答案”,允許和鼓勵學生別開生面,另辟蹊徑,以利于學生新觀念的產生,即使新觀念還不完善,甚至有錯誤 ,也應持保護態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能力,順應時展的需要,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有必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主動地獲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一、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要目標明確
新時期,社會隨時生了變化,高中政治老師的嗅覺應該更為靈敏,要緊跟教學方法的新號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知識的講解,且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交流討論,自主開拓思維。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而言的,研究性學習要解決的是“如何學”的問題,國外稱之為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教育者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從而獲得結論。確立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是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充分保障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保障學習者自主選擇的權利,對于研究性學習的順利實施起著關鍵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恰當方法,比如:提出課題——制定方案——實施——收集信息——成果的展示——評價——反思。
例如,學習“世界文化之旅”時,針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學生和其他文化的距離拉近了,但有些同學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對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學對外來文化持有偏見,采取防衛的心態;有些同學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由于語言問題以及價值觀的差異會使得溝通產生困難。因此學生需要在對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了解和感受中,在老師與同學相互之間的合作探究中,在恰當的引導下,培養出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學生。明確目標后,可以課前讓學生組織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且用具體的事例進行比較說明。學生可以上網查資料,從衣、食、住、用、行等各個方面進行對比,拓展思維空間。然后,上課時讓學生展示他們收集到的資料和調查結果,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再進行評價,起畫龍點睛之效,促進了學生的進步。
二、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要發揮主體意識
在學生的成長中,老師的作用非常大。任何一門學科,作為老師都要當好參謀與伙伴,做好組織與引導。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要發揮政治課的優勢功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交流與探討。要讓學生在政治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辯能力,提高素養,從而達到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教學中,無論是政治類課題研究型還是知識探究型都要讓學生親自面對,給予學生真實的體驗和感悟,同時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只有親自參與實踐才能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體驗合作探究的趣味和分享收獲的喜悅。如上高一政治“經濟生活”綜合探究部分的“正確對待金錢”時,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便開展了一次辯論賽。確定辯論賽的時間地點后,正反雙方參賽同學分別尋找資料,再對資料進行加工,整個準備工作做得積極而愉快,充分體現了主動性,培養了學生主體意識。
三、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要培養合作意識
新時期,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才能促進成功。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要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合作,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全面發展。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防止一部分學生在動,另一部分學生在玩的現象發生,鼓勵每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分工合作并互相溝通,最終樹立學生的群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比如我在上政治課時,班上就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小組發一塊小黑板,上課前,學生就針對老師布置的主題進行探究,且將要點整理在小黑板上,課上或展示或引起觀點上的小組爭論,既拓展了知識面,又激發了政治課的學習興趣。
政治教學活動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對整個研究過程的指點,對研究成果的質量進行評析,以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認識和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是學生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的,研究終于有了成果,學生表現得很興奮。為了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改善,只要他們的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就達到了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教師要堅持指導性和激勵性原則,注重研究過程的評價,盡量使用鼓勵性語言,不要刺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不求結論的標準化、唯一化,努力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的把握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理念,更要我們付諸行動,真抓實干。一線的政治教師要真正走進新課程,走進新課堂,要與時俱進,這就需要在政治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完善,需要不斷學習和不停體驗,方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