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11:09:39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政治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隨著新課程新課標的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如何選擇較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正成為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活動討論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死記硬背。
【關鍵詞】: 新課改、活動討論法、思想政治、應用價值
當前,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各國都相應地進行了教學方式的改革。許多國家都把開發學生智能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或培養目標來加以研究和貫徹實施。在我國,盡管提倡教改已經多年,但目前從小學到大學以至繼續教育實行的仍是要求大量 “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方法,即老師教條條框框,學生學條條框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更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只會應付考試而不會應用。80年代以來,“以問題為基礎的活動討論法”教學逐漸傳入我國?;顒佑懻摲ǖ膬烖c十分明顯,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活躍課堂氣氛,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活動討論法對解決較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很有幫助。
所謂活動討論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爭論甚至辯論、各抒己見,互相責疑,互相啟發,以求弄懂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顒佑懻摲ㄔ谒枷胝握n中的運用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活動討論法是以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得知識,在學習中真正處于主體地位
布魯納說過 “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如,在學習第三課《認清基本國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的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內容時,采用活動討論法進行活動。
【活動討論一】由教師通過歷史事實設計問題,教師先講述相關鏈接資料: 1997年7月1日,香港終于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99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澳門駐防部隊進駐澳門。后由學生認識課本上面兩幅圖片及討論其含義。通過分組討論,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把學生討論結果匯總,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出:香港特區區徽: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征,將它放在紅底上象征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顆星代表港人熱愛祖國,全旗使用紅白兩色象征“一國兩制”。澳門特區區徽:區徽上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澳門古稱“蓮島”,蓮花象征澳門,五星照耀下蓮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門將興旺發達,綠底象征和平與安寧,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蓮花、大橋、海水是澳門的自然景觀。從而讓學生加深了對香港特區區徽和澳門特區區徽中各種圖案象征意義的理解,明確“一國兩制”的真正含義及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
二、活動討論法是一種多向式教學模式。它是在師生之間雙向信息交流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相互的呼應與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如圖所示。
【活動討論二】如何解讀《鄉愁》這首詩?學生甲說: “《鄉愁》的字里行間洋溢著我國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風俗習慣和心理上相互認同、血肉相連的文化氣息?!睂W生乙說:“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經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民族意識之中,《鄉愁》就是這種民族意識的現代詮釋?!睂W生丙說:“哪里是‘鄉愁’,明明是‘國愁’?!睂W生丁說:“詩中強烈反映了長期以來,臺灣人民對祖國充滿的無限思念之情,實現祖國統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即渴望祖國早日統一?!比缓蠼處熍c學生一道總結出:(1)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2)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國兩制”,(3)“一國兩制”提出和實施的重大意義:A、有利于實現祖國統一;B、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有利于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三、活動討論法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針對問題進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傳統教學的模式使學生習慣于教師用湯匙喂給他們知識,一旦獨立面對問題,必然感到束手無策,而活動討論法教給學生如何獲得新知識,教給學生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并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探討。這樣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推理的技能,這將幫助他們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新的知識并取得成功。
【活動討論三】通過討論學習香港和澳門回歸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 “一國兩制”的深刻歷史意義,從而使學生自然聯想起臺灣問題,并自覺地通過信息網絡等手段查閱有關臺灣的豐富知識,在課堂上交流總結:如列舉歷史原由:①元政府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列島和臺灣。②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③清朝施瑯挫敗分割臺灣的陰謀。④18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⑤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國際上明確無誤地確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這些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四、活動討論法給了同學之間更多的接觸和合作的機會,而使每個人都有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很有幫助
活動討論法較之傳統教學法在能力培養方面,學生的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及組織能力有較大提高,樹立了自信心,更珍惜、更能把握和表達自己看法,各抒己見的機會明顯增加?!净顒佑懻撍摹?實現祖國統一,我們青少年應當如何做?讓學生展開充分討論得出結論:維護祖國統一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宣傳 “一國兩制”政策和《反分裂國家法》;樹立崇高理想,努力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堅決同一切分裂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
綜上所述,活動討論法在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它是以學生為中心,導師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推理、分析反復運用已學知識而達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的目的?;顒佑懻摲ㄓ欣诮鉀Q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自學技能的獲得,這將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目標的實現,從而滿足當今與未來社會的需要。但我們也應注意到活動討論法的局限和缺點。它要求時間要充裕、討論主題要明確、學生基礎知識牢固。因此,如何將活動討論法與傳統教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用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將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內容提要:在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中,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政治課教學的良好效果,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通過在閱讀教材、小結知識點、學會發現、思考、參與及質疑等方面給學生以引導和幫助,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想政治課學習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政治教學 學法指導 學會學習
初中政治科實行開卷考試已有好幾個年頭了,開卷考試是適應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所做出的理性選擇。從指導思想上看,是變以知識立意為主為以素質、能力立意為主,關鍵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新形勢下,政治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之一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對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務必在教授課程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政治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夯實基礎,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條件。那么,怎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呢?根據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認為要做好以下這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材
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應試能力、自身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讀書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政治課教材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實際,以下幾種讀書的方法效果較好:
1、依綱閱讀法。即教師依據本節課所要學習內容的要點先列出簡明易懂的自學思考題,讓 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因為目的性明確,所以學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觀點,達到熟悉教材,初步培養了其自學能力。
2、粗讀教材法。所謂粗讀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讀一遍,是一種較快速度的翻閱法。它要求學生提綱式地把握每一課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框架,因為是泛讀,所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知識印象不深,對問題理解的通透力不強。從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聽課,并為下一步細讀奠定基礎。
3、細讀教材法。細讀教材即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用點、線、勾、圈等記號劃出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及關鍵詞,理出基本知識結構。能夠比較、聯想本框題新的概念、觀念與所學過的知識的區別和聯系,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的認知體系中。
二、指導學生小結的方法——綱要濃縮法
綱要濃縮是指借助一種直觀教具、結構圖表或比較圖表濃縮學習內容,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使“點”的記憶變成“線”的記憶,“線”的記憶變成“面”的記憶,形象直觀,重點突出,脈絡清楚。這種方法可以運用于節、課、單元或全書小結。如在教學“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思想政治》九年級第一課)時,教學完整課內容后,教師指導學生做如下總結:
初級階段的含義(兩層) 人口問題(表現、對策)
社會主義 為什么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 資源問題(表現、對策)
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 基本國情 環境問題(表現、對策)
含義
可持續發 為什么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展戰略 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摘 要]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將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本文立足于“如何充分開發與運用課程資源,發揮思想政治活動課功能”的課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學科,活動教學,課程資源,開發,運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課時,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當務之急,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充分發揮活動課的功能,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目標。 那么,什么是課程資源和政治課程資源呢?在活動教學中如何開發政治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的開發有何意義?本文試做些初步探討。
一
何為課程資源?何為政治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政治課程資源從最廣義的角度看,我們試圖帶給學生和學生體驗到的一切都是課程。而凡是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活動所能開發與利用的物質的、精神的材料與素材都是課程資源。據此,除了學生手頭現有的政治教材和資料外,小課堂、大社會中的任何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討論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都是有效政治課程資源。
二
在教學中,圍繞活動主題,借助廣泛而豐富的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做了如下探索和嘗試。
1、利用思想政治教材資源
思想政治教科書是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核心。新教改后,教材按教學內容結構方面可分為引語、正文、輔助文、閱讀與思考和探究與實踐五個部分。據統計,整套初中政治教材穿插的共有“閱讀與思考” 36個,“探究與實踐”36個 , “小欄目”273個,其中初一部分109個,初二部分87個,初三部分77個。 可見,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份量,已成為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我在活動教學“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框題時,創設“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的情景,利用“說一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當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是怎樣對待挫折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講的非常生動感人,同學們聽后產生共鳴。既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教學“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現”這框題時,利用“想一想”:在課余生活中,你有哪些情趣?它對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否有益?有哪些益處?這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不重視引導,學生就會形成“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課堂氣氛沉悶,若能時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親身感受,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個個同學都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從而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小欄目”這一教學資源,不僅能調動學生主體活動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強化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能力。
同樣“ 閱讀與思考”、“探究與實踐”以及案例資料的資源的開發對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增強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2 擴展思想政治教材資源
新教改要求不僅要確立“用教材教”,甚至“可自己開發教材教”。
(1)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聯系實際,使活動教學鄉土化。
任何地方都有其獨特而濃厚的地方特色資源。溫州也不例外,樂清的電器和紋細剪紙,龍港的商標和農民城,永嘉的楠溪江和昆劇,鹿城的甌繡和甌柑、甌海的菱角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地方特色的資源是我們教科書上沒有的“地寶”,也是我們活動教學中可以廣泛開發的地方或鄉土課程資源。
“水是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清旦索幽異,放舟越響郊”。永嘉楠溪江的山水眾人皆曉,這是一筆寶貴的鄉土資源。在教學《環境與環境問題》時,就利用了這筆資源。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如畫的風光,如詩般的鄉村家園——— “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楠溪江仙境——— 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然后,以此引出環境的涵義。這樣做不僅自然地導出新課,創設了情境,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從而理解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永嘉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還有豐富的人文資源。例如紅十三軍、愛國烈士謝文錦、金貫真、鄭惻塵和關榕等人。在設計有關“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活動課時,就組織學生了解和講解紅十三軍和謝文錦、金貫真 、鄭惻塵和關榕等人的事跡,將愛國主義思想滲透到學生熟知的具體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學信度.
(2) 汲取時政資源,結合教學內容,使活動教學時代化。
“活動課”面向的是每一個學生,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和國家大事以及諸多的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好政治課興趣,更多的是可以讓他們從一個成長的年齡段去認識社會、認識時代。
例如在學習“一國兩制”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對這個內容知道多少,然后由學生提出問題,大家來展開討論。有個學生這樣提出問題:“香港、澳門回歸是不是因為條約規定的時間到了?”可布置成調查作業,通過學生們查找資料,收集有關新聞事實。在課堂上,全班同學針對問題進行了討論,總結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弱國無外交”;二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綜合國力和統一局面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三是“黨和政府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有利于祖國統一富強和世界和平穩定”。最后還布置學生課后去搜集有關“臺獨”分子分裂祖國的資料,找出他們的觀點和可恥行徑、解決臺灣問題的阻力何在。通過將時政熱點與書本知識的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而且也樹立了前瞻的社會意識,促使學生們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和追求新知識,培養與時俱進的精神。
3、創造思想政治實踐資源
社會實踐是 思想政治活動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實現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活動”的轉變,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實踐舞臺上能動地獲取有用的知識。
溫州經濟的發展給當地的環境帶來了不可回避的問題,那么應如何協調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矛盾呢?組織學生對溫州經濟與環境進行調查,結果學生寫出了《溫州經濟發展的后顧之憂》等一些很有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指出溫州在發展經濟中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結合資料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見,從而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這種調查活動,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嘗試合作學習,提高交往能力,非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而,我們要建立起“社會即課堂”的大課堂教學觀,要積極地創造和提供條件,根據學生活動的興趣及教學內容的要求,及時地安排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依托思想政治媒體資源
媒體是教學的一種工具、一種手段,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梁,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活動教學”中,充分開發媒體這塊資源,必能使我們的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錦上添花。在《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這一活動課教學時,可制作多媒體課件,模擬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設計動畫情境短劇,模擬法庭,進行“懂法.說法”活動。在這種新鮮別致活動中,學生參與了、體驗了,知識也學活了。
5、建立思想政治人力資源
為教學的主體和主人——— 學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請學生說說他們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課程資源。 “天空飄來一朵淡淡的云,悠悠地給湛藍的天穹涂上了一抹飄逸。突然有一種朦朧的悸動充盈在心中,在那充滿韻味的校園里,我們從無知的童年邁進少年的門檻?!?“我們在打鬧中尋覓到了知識的甘甜,我們在沉思中尋覓到了這里的深奧,然而,年輕的我們,擁有一份小小的幼稚……” “是啊,我們只知道大人們要保護我們,社會要保護我們,國家要保護我們,卻從未想過自己如何保護自己?!?“今天,讓我們集大家的智慧,采擷自我保護的綠葉,在智慧的陽光下,學會保護自己?!?這是在《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課中導入的一個片段,這是學生的語言、學生的心聲,說得多好多妙。
教師、家長、管理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等人士都是思想政治課重要課程資源,我們有必要盡可能多地把這些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人力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教育。
三
初中政治“活動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盡管還處在探索和嘗試過程中,但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豐富而有益的課程資源帶給我們的種種美好和樂趣:一方面,它超越了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 另一方面,它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它還開闊了我們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了我們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上述僅是學習新課程改革中有關思想政治“活動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點滴思考。
所謂“定向導讀法”就是在課堂中讓學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內容,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本教法的目的是要真正地發揮教者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啟發、誘導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品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氨窘谭ㄊ怯沙踝x確定目標,細讀落實目標練題鞏固目標,作業歸納運用目標”四個環節組成。經過三年來的教學對比,本教法能促使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一、初讀確定目標
新課伊始,老師劃定該節課所學內容,要求快速閱讀課文內容,尋找本節內容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定向”。確定的“目標”不完全同于“教學目的”,這個目標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描述,著眼于學生學習的結果,把復雜的學習行為,分解為比較簡單,指向分明的幾部分,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規定,并可以進行測量,從這個角度上講“目標”應專指學習目標,本環節的落實完全可以培養學生瀏覽閱讀進行概括的能力。
例如:我教初三政治《我國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這一框題的,學生看書后都大致歸納本框題的學習目標是:
1.我國的國家性質
(1)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
(2)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是我國人民的主體。
2.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1)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為什么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學生提出目標的基礎上,教師應結合教學目的引導歸納,并板書。
二、細讀落實目標
仔細閱讀課文,圍繞目標去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克服了老師的引導講解,而并不能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學習的現象。學生學習是他本人的心理活動,是他們自己的認識過程,而知識的掌握,必須讓他們動手動腦,親自參與,使學生養成以事實為依據,針對一定目標而進行的心理活動。教師應把“目標”寓于若干問題之中,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敢就實現了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運用各種技巧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記下其疑點,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即或是點滴,要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板書出來。
例如:在完成“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是我國人民的主體”這一目標時,提出:
①工人階段是我國的 __________,為什么?
②我國政權的基礎是 __________,農民階級在現代化建設中有何重要作用?
③我們初中學生算不算是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在現代化建設中有何重要作用?
通過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從而實現完整理解并完成學習目標,同時學生也提出了如下問題:
1.什么叫政權?什么叫國家性質?什么叫政治制度?
2.怎樣理解“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又是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边@句話?
3.知識分子為什么不算一個獨立的階級?
4.“人民代表大會制”與“人民代表大會”是否可以等同?
以上幾個問題是教師意料之中的,也有幾個學生提出:
5.書上說,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在實際生活中,都認為“×××書記是一把手”、“×××長是二把手”,為啥不是“人大主席”的權最大?
6.社會上有種說法“黨掌權、政府給錢、人大舉手”,到底哪家權大?
對于學生提出的知識性問題,如 1、2、3、4題,教師應該系統講解,讓學生掌握,對于認識上的問題,如后面兩個問題,教師不要立即肯定或否定,應讓學生聯系書本知識對這些問題作詳細的思索,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作出正確的闡述,教師講解中要切忌“避而不談”或“蜻蜓點水”。本環節是課堂中的主要環節,學生學習時,教師要在行間巡視、輔導、糾正錯誤、肯定正確、幫助差生,切實做好本環節,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練題鞏固目標
此環節是將學習目標改編設計為學生練習題,其要求是:
1.一項目標必須相應設計1-3個訓練題。
2.復數目標可在同一訓練題中。
3.訓練題型應根據中考政治科的題型設計。
4.訓練題要事先準備好:印出訓練題、寫好小黑板,也可口述。
5.要備好學生解題方法,步驟和標準答案。
6.注意給差生的題可以淺一些,并留給足夠的思考時間。
7.訓練方式,可以閉卷作答、分組筆答、搶答等,以活躍學生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再度高漲。
學生通過做訓練題,一方面可以提醒學生學習中彌補遺缺,另一方面使學生最終感到“學有所獲”,從而延長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四、作業歸納運用目標
本環節要求學生用較少時間完成作業達到鞏固所學知識,要求如下:
1.閱讀該節內容。
2.列出學習綱要。
3.能否回答該書所有問題,如不能回答,復習該節,直到能回答為止。
4.實際題例。對一框題學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至兩個有一定深難度的題,個別框題也可不布置作業。
通過幾年來的摸索和嘗試,我覺得“定向導讀法”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自覺地掌握一種學習方法,使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第一篇
一、生活實例導入法
初中政治教材多以生活化的語言命名課題,如《笑對生活》、《成長在社會》等。教材做這種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入手,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教授,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和領悟理論觀點和人生價值。例如在《笑對生活》教學中,導入可設置為: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自然災害視頻,在播放過程中講解:火災、地震、車禍、生老病死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中無法預知,也很難避免的災害事故。這些災害事故一旦發生就會給人造成很多的傷害,導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挫折。那么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挫折呢?請同學們講述自己的挫折故事。然后讓學生自由舉手進行簡短演講。學生講述的故事必定源于自己的生活或感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理解,并很快將學生引入新課題學習。
二、故事導入法
初中學生個性活潑,好奇心強,喜歡聽故事。因此,課題導入可抓住學生這一個性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巧妙選擇相應的故事、神話、名人趣事、典故等作為課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識欲望。例如在講《天生我才必有用》時,導入部分可安排為:首先引用學生熟悉的俗語?!叭速F人自知之明”,然后講故事:在古希臘,有個形如舞臺的偉大神殿屹立于帕爾納索斯山陡峭的斜坡上。這座神殿是古希臘人用于供奉阿波羅神的。在這個神殿中刻著一則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這個古老的神諭是當地人長久歷史生活的感受的表達與凝結。古希臘人把它當做人生的最高智慧。實際上,這則神諭說明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和可貴性。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同學們,你們認識、了解自己嗎?你們對自己是否有正確的認識與評價呢?這樣的導入運用神話故事豐富學生的想象,開啟學生的心智,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結合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懸念導入法
所謂懸念,是指對懸而未決的事情或問題持有關切的心情,使人們為了探索究竟而迫切進行相應的行為活動。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巧設懸念,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問題才能催人思考和探索,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動性,增強其自學能力。懸念導入法是課堂教學中使用最為普遍的導入法,也是具有較好效果的教學導入法。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在新課題講授之前可先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蘇教版《行為與后果》的教學中,兩只青蛙在覓食的過程中不小心掉進一個牛奶罐里。A青蛙想:完蛋了,我要死在這牛奶罐里了,因此,它在靜靜地待在牛奶罐里等死。B青蛙想:我有結實的肌肉和堅強的意志,一定可以跳出牛奶罐,于是它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這兩只青蛙各代表了怎樣的生活態度呢?大家猜猜看,故事的結局將會是怎樣的呢?B青蛙在不斷的跳躍中使得腳下的牛奶變成奶酪,最終跳出牛奶罐,重獲自由。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了行為與后果的關系,并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傊?有效的課堂導入設計可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學生的思維,使課堂中學生的情緒及思維處于興奮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獲取知識,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朱紅霞 單位:漣水縣紅日中學
第二篇
一、豐富課堂內容,加強學生興趣
政治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新的教學的模式,基本上實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2]。作為初中政治課的老師,一定要在這樣的教學的模式下進行相應的教學嘗試,不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非常的沉悶,一定要在豐富課堂的內容的情況下,使學生對于政治課的學習更加有興趣,因為,政治課本身就是理論性的學科,如果課堂不夠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的時候一會覺得乏味,所以一定要讓課堂在活躍的氛圍中授課。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學習得輕松。豐富課堂內容的途徑多種多樣,如參觀一些政治展覽館、與一些哲人進行探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輕松的學習等等。這些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具有積極影響的。由此可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要想有效的完善政治教學,豐富課堂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友好關系
現在新改革后的課程教學中,對于初中政治方面的教學,保持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夠擁有獨立交流的平臺,這樣才會達到了互動的效果,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不會對學習產生排斥,他們會更樂意與老師在一起,學習的濃厚的興趣也因此而建立起來。要想使得這樣的關系成立起來,教師首先就應該意識到這種關系的積極作用,拋棄老師高高在上的想法,謙虛主動的去跟學生像朋友一樣進行交流,讓他們能夠真心的相信自己,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話說給自己聽,然后教師也就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是簡單的還是比較難的,一定要耐心的進行解答。在很多的時候,還要時不時的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甚至做出一些友善的動作等等,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夠交流得更加和諧,最終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3]。與學生之間的融洽的關系,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在生活的相處過程中,也一定要相處得非常融洽。如教師的穿衣、用餐、交談等方面一定要以身示范,從而使得學生在這方面對教師的行為習慣得以尊重,從而更好地進行協作。
三、將政治課中的理論實踐化
現在初中的政治的教學還是有著扭曲的一面,如教師將政治置于理論教學的范疇中,認為學生只要理論方面學的好,那么教師的政治課的教學也就完成了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完全的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忽視了政治課的價值,其實政治課也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人的性格和道德方面的塑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識記,這樣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會覺得政治課的學習非常的乏味。這些情況都是不利于學生學習政治課的,在政治課的教學中,一定要將學生的理論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活學活用,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作者:馬艷華 單位:環港初級中學
第三篇
1政治教學理論融入生活
政治教學是以理論為基礎,老師要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就必須把理論知識融入到生活中,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政治教育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個人品德,現在很多學校都是采用 試卷考題方式對學生進行審定和評價,這就導致學生盲目學理論知識,忽略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生做試題的時候可以聯系實際生活答題,了解生活和政治之間的關系。老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不注重理論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甚至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政治理論,這就忽略了政治的重要目的?,F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把生活中的案例帶入政治教學,通過提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在古板的教學課堂上喚醒新的生命力,使學生的專長得到更好的發展,做到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個人品德,實現政治教學目標。
2貫穿政治教學,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生處于發展階段,有較強的創新力和思維活動能力。老師在政治教學中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發展舞臺,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老師就要學會在課堂上進行分析總結,將上一節課所教內容和要教的內容相聯系,發展問題和了解學習內容[3]。老師給學生探討的平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潛力和能力,老師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最后老師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把問題貫穿于政治教學中,提高政治教學有效性。
3結語
初中政治教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思想形成、品德養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政治、價值觀念等初步形成。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出發,運用游戲、演講等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通過把實際生活融入初中政治教學,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在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時要明確政治教學目標,完善政治教學的教育機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各種能力。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要改變這一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識,而且要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須端正教學思想,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革。
一、課堂教學要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政治課應努力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實”,就是一切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區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一個模式,一刀切。因此,我們通過認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據我校初三學生實際狀況,分別為三種類型學生提出有所區別的要求:1、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變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2、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功夫,讓學生理解記憶;3、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查補和復習,強調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力求學一點,當堂復習,當堂鞏固。同時,適當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組織學生學習時事、討論課、報告會,搞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并結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分析,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收到了實效。
“活”,即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就是要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圖表法、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備課時,我們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在上課時,我們讓學生既動眼、又動手;既動腦、又動口,充分發揮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作用。如在講到“民主是逐步發展的”時,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并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這個鄉村生產力發展狀況如何?2、這個鄉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該村村民的民主意識高不高?從何看出?學生經過看書、思考、討論后,用書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深入討論:“為什么該村村民的民主意識不高?要改善這種狀況能否一蹴而就?為什么?”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如指導學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選代表還不是上面說了算”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這是由于封建專制的思想影響在中國農民頭腦中的反映,說明肅清這種思想影響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然后,教師加以歸納,學生就比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發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記硬背,也使學生從中領悟到在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過程中青年學生的責任和應有的態度,從而教活了知識。
“準”,即以大綱和教材為準。講課時,我們應準確地把握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以及重點、難點,盡量避免違反科學性的錯誤。特別是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更要做到準確、明了、簡潔,如在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個基本原理時,我首先點出了這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接著列舉幾種社會形態的更替,說明這些都是由客觀規律決定的。最后我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同樣是受這一客觀規律支配的,從而要求同學們要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樹立起“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理想,也達到了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同時,十分強調學生答題的規范化和準確率,把這個“準”字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和練習中去。
“精”,即要求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精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較好地突出重點、難點,詳略得當,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化難為易,使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同時,我們也注意加強學生作業的練習和講評的精練。在練習過程中,我們主要依據大綱和教材,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點與難點,并對各地有關的練習進行精選,反對照抄照搬,搞題海戰術。在講評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學生錯誤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評,幫助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糾正,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鞏固了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三對口:教材與大綱對口;練習與學生實際水平對口;練習與中考試題題型對口。力求做到:聽得懂、看得見、摸得著、記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體、抓兩頭、促中間、積極轉化和輔導差生
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體,對學生全面負責,著眼于大多數和大面積的提高,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伍。既要培養優等生和中等生,保證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學生,更要注意去積極轉化和輔導差生,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轉化差生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對差生要熱心、耐心,愛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教師應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認識到差生優生同樣是祖國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設的后備軍,差生學習基礎差,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師和全體同學的尊重。對差生,決不歧視他們,而是偏愛差生,重視差生,關心愛護他們,切忌一味指責。課外多花一點時間與差生談心、談學習,幫助他們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導他們查漏補缺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差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用愛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尋找,去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常為自己的優點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學生陳金元,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可是手卻很巧,一到課余時間便畫畫,畫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個課桌面仿佛成了一個“動物世界”,遭到許多教師的批評。我發現這種情況之后,多次與之交 談,肯定了他的心靈手巧的一面和在繪畫、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這種天才,如果在學習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藝術學校去深造,一定會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并指出學習基礎差只是暫時的,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努力。勤能補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講究學習方法,一定能夠補上來的。此后,這位學生學習上有了變化。我又及時給予督促、幫助,指導他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同其他教師一起為他補習功課,同時,對他學習上的每一個進步,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到學期結束,他的各門功課的成績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經常為班級黑板報畫刊頭,得到全體教師和同學的認可。
最后,要耐心輔導,逐步提高。教學上要充分考慮到差生的接受能力,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瓣P鍵在課內,功夫在課外”,也就是在平時。在課外,要組織差生給予耐心輔導,特別像我們這樣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基礎差,只有耐心輔導,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經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課余時間,每次組織三至五名差生,給予耐心輔導,決不歧視、諷刺、打擊他們。在輔導中,主要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糾正他們錯誤的學習態度,而且針對差生知識的缺漏,循序漸進,多啟發、多引導,鼓勵他們,使他們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學有信心。臺下十年功,臺上幾分鐘,經過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總之,在注重素質教育的同時,應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重視輔導和轉化差生,只有這樣,政治課教學才會取得明顯的成效。
一、對政治教師教學素質的新要求
在影響學生成績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素質;在影響課堂教學成效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素質;在開發課程資源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設計教學方案、制定教學計劃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情感、駕馭教材等素質。
目前,教師的教學觀念已得到了明顯改進,按照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政治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方法普遍改進,教師都意識到了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改變“講授法”一統天下的局面。但是,課堂評價取向仍受到限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成績仍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潛能未被完全列入評價標準。此外,教學手段還比較落后,利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進行授課的教師數量較少。因此,政治教師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繼續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
二、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要求的策略
1.宏觀策略。從宏觀層面上看,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課改要求的對策為:提高教師隊伍福利待遇、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大政治教師的培訓力度。物質待遇的提高可以防止教師隊伍人才流失,同時可以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在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方面,可以建立優秀教師認證制度,讓優秀的教師得到回報、受到獎勵,發揮榜樣作用。提高初中政治教師素質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加大培訓力度,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教師各方面專業素質。
2.微觀策略。從微觀層面上,也就是從教師自身出發,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課改要求的對策為:加強學習、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反思。政治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是政治課程特點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需求。同時,教師要注重自我更新。
善于自我更新的教師才會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從激發政治教師自我實現的內在需要、提升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兩方面實現政治教師的自我更新。綜上所述,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國家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福利待遇、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大政治教師的培訓力度,學校注重發揮校長的引導作用、建立校本培訓制度和教研制度,教師注重加強學習、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反思,初中政治教師就能達成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一、對政治教師教學素質的新要求
在影響學生成績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素質;在影響課堂教學成效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素質;在開發課程資源方面,政治教師應具備設計教學方案、制定教學計劃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情感、駕馭教材等素質。
目前,教師的教學觀念已得到了明顯改進,按照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政治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方法普遍改進,教師都意識到了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改變“講授法”一統天下的局面。但是,課堂評價取向仍受到限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成績仍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潛能未被完全列入評價標準。此外,教學手段還比較落后,利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進行授課的教師數量較少。因此,政治教師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繼續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
二、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要求的策略
1.宏觀策略。從宏觀層面上看,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課改要求的對策為:提高教師隊伍福利待遇、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大政治教師的培訓力度。物質待遇的提高可以防止教師隊伍人才流失,同時可以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在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方面,可以建立優秀教師認證制度,讓優秀的教師得到回報、受到獎勵,發揮榜樣作用。提高初中政治教師素質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加大培訓力度,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教師各方面專業素質。
2.微觀策略。從微觀層面上,也就是從教師自身出發,達成初中政治教師素質新課改要求的對策為:加強學習、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反思。政治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是政治課程特點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需求。同時,教師要注重自我更新。
善于自我更新的教師才會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從激發政治教師自我實現的內在需要、提升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兩方面實現政治教師的自我更新。綜上所述,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國家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福利待遇、改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大政治教師的培訓力度,學校注重發揮校長的引導作用、建立校本培訓制度和教研制度,教師注重加強學習、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反思,初中政治教師就能達成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論文關鍵詞: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政治教學
論文摘要:在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本文對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思考與探討。主要從教育觀念的改變、課堂教學效果、實踐教學和學生評價體系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規定新課程的結構時之處: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時間,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無疑標示著新一輪課改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的素質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又如何體現這一教育目標?以下筆者做出的一些思考與探討。
1.轉變教育觀念,以素質教育作為目標
要實施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首要在于改變當前以教師傳授為主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開展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求人類文化知識,積極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習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與學”方式與習慣形成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得以落實。
鑒于以前教學環境落后的限制,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缺乏,知識的接觸是以單純的教師傳授——學生接收模式為主,同時在應試教育體制的指導下,教師把傳授知識、進行技能訓練當作教學的基本宗旨,片面強調了教師的權威與在教與學中的作用,知識的傳播逐漸模式化,這大大抑制了創新人才的培養。而當今隨著信息多媒體的發展,學生可以獲取到信息的途徑簡單而多樣化,社會現代化的建設則更加需要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因此適時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新教學方式的開展,以教師為引導,學生主動求學的教學方式才是培養素質人才最有效的途徑。
2.民主教學,引導思維
在教學中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創造意識和主動思考的培養是至為重要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獨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在行為習慣上與眾不同,具有強烈的、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起到表率作用,對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聲音,都應采取尊重寬容的態度,進而在教學范圍內包括師生間和學生間都建立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這能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利于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從而提高表現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育上,由于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靈活采用討論式、演講式、角色置換等多種方式結合,如筆者在一次公開課展演中發現一位老師將小品劇引入到課堂當中來,在初二的“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課中,課前安排學生自編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護以短劇形式生動演義出來。這激活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體現了新課程中的創新精神。
3.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政治思想來源于社會實踐,是社會實踐的總結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同樣要體現出其實踐的精神,要充分把政治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初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式地創設問題情境,提出討論主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主題的提出依據可以多樣化,教師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內容、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日常生活和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以及各種節假日喜慶活動等都可為課堂創設情境進行討論學習。這種類型的情境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進一步教學時,就可以給學生更開放的學習空間,倡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苯處煈⒆阌谂囵B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對社會實踐的洞察上面,社會見識的開闊和觀察的角度都是關鍵所在,因此在教學上,應帶領學生,而最重要是培養學生主動去豐富個人的社會信息積累。同時注重激發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并能深入分析身邊的小事小問題。在不斷的動態觀察與比較中,培養學生觀世間風云、察萬物瞬變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意識。
思想政治教學金幣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與鍛煉。在生活和實踐中,他們將不斷獲得促進思考和領會理論知識、觀點的外部信息,學會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的能力,學會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將從僅僅依靠課堂、課本和教師中獲得知識和理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使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這就是新課改的教育目標。
4.軟硬件輔助設施的建設
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必須要求有相應的軟硬件設施進行輔助才能得以順利開展。社會現代化的今天,對于相對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而言,初中學校的硬件和軟件的設施比較完善,這包括有:老師知識和信息的更新升級;圖書館和閱覽室的內容的健全和更新;學生活動開展條件的成熟等等。加上這些城市里學生的大部分家庭能夠提供比較良好的學習條件 ,這對于沿海城市的學生來講條件相對比較成熟。
然而大部分鄉鎮教育和農村教育尤其西部教育在這方面與沿海城市的教學條件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并且這些地區的學生受教育幾乎完全集中在學校中,學校的硬軟件設施就是他們學習可以使用的僅有的工具,因此對于農村學校更需要加強學校的硬軟件建設,需要社會與政府給予更多的資助力量。
5.健全學生評價體系
在現時中學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普遍是運用終結性評價手段,即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核心為考試成績)進行評價。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體系應該一改單純依靠考試成績來作最后評定的模式,堅持評價的導向性與激勵性的原則,要重視近期發展和長遠規則,扎扎實實地達到新的目標,評價導向要從實際出發。建立一種激勵改進的機制,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尊心,激發學生潛能,滿足學生發展個性的需要,使評價成為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堅持評價的主體性與多角度的原則,評價的主體是學生,最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重視對學生主體的評價,調動學生主體意識,促進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多角度評價,即從不同角度審視過程和效果,堅持評價的多元化。
當然,在評價中不能否認考試的作用,其對學生有著激勵、考核和指導三大重要職能,因此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考試的職能作用,改善考試形式。以前的考試基本上有著特定題型對課本內容的考核,重在考查課本內容的掌握程度?,F在我們可以進一步在考試形式上進行大膽變革,諸如撰寫政治小論文、社會調查報告、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增加辨析等能力培養性試題和行為導向性試題,以注意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和覺悟的綜合考查。這些考核方式會改變學生過去被動應付考試的狀況,增強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愉快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方法。
政治這門課,往往被認為只要讀讀背背成績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學生課堂上就少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便成了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要讓學生愿意學習這門課程,提高學習成績,非讓學生產生興趣不可??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愉快教學法”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因為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即“親其師,才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優者不偏愛,學習差者不歧視,了解學生,理解差生,關心差生,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自卑感逐漸消失,激發起他們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多提問,多鼓勵,多輔導,讓他們在點滴的進步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從教師那里受到鼓舞、鼓勵,從而尊重教師,激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全神貫注,聽得投入,學得扎實,記得牢固,理解得透徹,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要適當設疑布懸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痹谏险n時,在難點、重點或枯燥無味處,恰如其分地設置、制造懸念,使之感到驚奇、刺激,產生興奮和熱情,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從而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例如,學習《法律規范經濟行為》這一節課時,先向學生介紹焦點訪談中的毒火腿、毒腐竹的案例,展開討論,一下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則。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知識基本當堂掌握,效果很是錯,這就應了嚴里士司多德的另一句話:“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又如在教授《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一課時,在課前,我先制作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填寫家庭、學校內及周圍的環境狀況、成因及危害,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生的認識從感生到理性,不斷深化,教學效果很明顯。
在練習和復習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羸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發表獨立見解,鼓勵他們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開放性地思維。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層層推見,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這種方法主要在練習課及復習課上運用。初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教學中采取多種有趣的手段,寓教于樂,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感知清晰,樂此不疲,思維主動、活潑,記憶也比較牢固。例如,有時練習課,教師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內容后,就讓學生默記,然后要求學生回答。這種老方法,對于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游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愿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又如,復習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采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踴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初中政治課堂中的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同時它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它是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手段。課堂提問的內容是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自身情況為基礎。運用恰當的提問方式,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辦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到根據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教學情境和學生的能力水平,采取正確的提問方法。
一、初中政治教育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學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解決思想問題和社會問題的一門課程。
初中政治教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中的基本課程之一,是全面踐行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要求的重要保障。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培養和提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根本目標。
初中生還處在人生的發展階段,涉世未深,可塑性強。為避免初中生被社會上那些不好的思想內容和消極言論所侵蝕,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人的思想政治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自行產生,它是通過人在接受后天的教育培養和社會熏陶而產生的。通過政治教師的教導,使學生能夠逐漸的領會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從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品質和政治素養。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教育中也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它在人的政治導向道德導向及認識導向這三個導向上,充當了指路明燈的角色。所以重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對國家、對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政治課堂提問原則
第一、難度適宜的原則
教材內容有難易深淺之分,學生的個人能力、生活閱歷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在課前的提問設計上,要做好對學生的能力調查,給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在學生能力接受范圍之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在問題的設計上,盡量避免平鋪直敘,適當的加一些學生喜歡的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適時適量的原則
作為教學手段的一種,課堂提問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是每一個政治教師都要考慮的問題。再導入新課時、新舊知識點銜接時、學生聽課不認真時,就需要教師通過提問,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思維層面有進一步的提高。
另外對于提問時機的把握也很重要。在傳統的課堂教育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教師“滿堂問”的現象。教師盲目的提出問題,在課堂氛圍上,看似非?;钴S,但這是形式上的熱鬧而已,學生并不一定感興趣。這與課堂提問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相背,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所以如何掌握好課堂提問時機,既要做到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又能保證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面對的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主體,教師的提問也是針對學生而提出的。所以在提問時,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到提問的以人為本,主要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一是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對整個課時進行合理的優化和配置,在什么時間提問,留給學生多少的思考時間,都要實現設計清楚。二是提問學生時,要面向班級中的所有學生,教師不能因個人的喜惡,只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冷落成績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公平民主,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無論學生回答的對與錯,都要進行鼓勵和表揚。避免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
三、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
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是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一、提問的針對性
教師提問時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肚f子·養生主》中曾講到“庖丁解?!钡墓适?。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也要做到庖丁解牛,切中要點。要緊緊的抓住教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來提問。所以教師要吃透教材,吃準學生,并以此來設計問題,使得提出的問題,既切中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也照顧到學生的個人能力水平,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第二、提問要做到有條不紊
初中政治課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快速、越級的發展和提高。所以提問時,也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對于一個綜合程度高的大問題或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做到層層分解、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問題開始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一個問題時,也要考慮好與這個問題相關聯的問題。設計好這些問題的順序,做到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三、提出的問題要新穎
初中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強。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性,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一定要做到別出心裁。從書本上來看,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較為膚淺,乏味。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一些加工,在提問的時候,加入一些當下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引起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同樣也活躍了課堂氛圍,促進教學進步。
結束語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是靈活的、動態的、開放的。利用課堂提問,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既是素質教育對教育的要求,也是初中政治教育適應時代變化發展的一種改革措施。
一、現狀與反思:
政治課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有的學生一聽上政治課就抵觸?經過反思及調查,我發現政治課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教師身上。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要肯定政治課在現代教育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梢哉f,政治課是人生的基礎課程。
既然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沒有問題,我們就應該從教師自身找原因。常聽一些學生說,政治課老師就會講大道理,大多數政治課內容生硬、枯燥乏味,老師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講,學生在下面不亦樂乎地聊。再加上政治課不再參加中考,沒有中考壓力的學生越發地輕視政治課。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怎么辦?這就要讓政治課對學生有吸引力,要出彩兒,讓學生樂于上政治課。
二、我的教學嘗試:
政治課主要特點在于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特別注重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活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它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與塑造。這些內容不是單靠老師的講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創設一切有利因素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完成思想上的升華。
我認為要想上好一節課,營造好的課堂氣氛是很重要的。
第一、在教學中,要想營造好的課堂氣氛,上好一節課,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尊重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師生、生生應互相尊重。
第二、課堂氣氛和諧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讓課堂死氣沉沉,過于嚴肅,語言親切、表情豐富都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氣氛,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自然是輕松的活躍的。
第三、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才會高。師生、生生在課堂上互相尊重、課堂氣氛和諧、活躍。這三個因素結合起來,就是創造寬松的學習和發展環境的條件,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是安全的,他們不怕說錯,因為沒有人嘲笑他們,他們不怕與別人意見不一致,因為老師不會因此而批評他們,反而老師有時會表揚他們、贊賞他們。在這樣一個寬松、活躍、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顯著。
(二)除了營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外,正確的育人方向、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把培養學生的好品質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做人的前提是要具備良好的品質。因此,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誠信品德、創造精神。
首先培養自信心。
自信就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善于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是別人所不及的。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心,則無法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而且會產生一些心理疾病。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高度競爭的社會給人們,包括中小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有的學生的心境總是處于高焦慮狀態;有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都明顯下降;有的學生總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人際交往;也有的學生因缺乏對社會情況的正確認識,且與同齡人交往不多,所以性格孤僻,經常被自卑感困擾,在課堂上表現為不善于發言,當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便覺得很沒面子,無地自容,以后再也不愿發表意見。針對這種現象,我有意識地問他們問題(問題相對簡單),對回答正確的大加表揚,對答錯的也不責怪,而是以微笑和幽默風趣的語言給以點撥和指正,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形成正確的認識。而且也能增強自信心。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點,由此遭人非議以至譏笑并不是可怕的事,假若因此不再相信自己,看低了自己就會導致今后處處失敗。
其次,培養誠實的品質。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青少年學生的“德”與“智”同時發展。
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在政治課上嘗試性地用了“課前演講三分鐘”的形式。也就是把每節課的前三分鐘交給學生,讓一位同學演講。學生演講的內容由自己寫(可以借鑒別人的東西,但是不能抄襲他人的成果)。有一次,輪到了初二5班的馬騰演講,他演講的內容非常精彩。為了激勵其他同學,我對馬騰同學進行了充分表揚??墒?課后馬騰同學來到了辦公室,紅著臉說:“老師,因為作業太多,沒有時間寫,所以昨晚我背了一篇別人的小短文來應付今天的演講,請您批評我吧!”聽了他的解釋,我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感動。誠實的品質在當前的社會多么可貴!我以此事為契機,在自己所教的其他班里開展了以“誠實做人,誠實學習”的專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誠實:在學習中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做人上要以誠待人,誠實守信,留一份真誠給自己,撒一份真誠給別人,讓虛偽無法駐足。
再次,培養創新精神。
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為了適用時代的發展,為了創造美好的明天,教師就必須盡快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以全新的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對很多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經常帶著興趣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并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樹立起創新意識。在“正當防衛”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則材料:”賣西瓜的甲某的瓜攤被搶,他在制止的過程中用刮刀刺傷了五人,其中一人因傷勢過重而亡。“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甲某的行為屬于何種行為(行為前----行為后)?
甲某應不應該受刑法處罰?
法院將如何判決此案?
如果你是甲某,你應該怎么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設計的案例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他們在課堂上討論激烈,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很多人在此基礎上還聯系身邊的事例提出一系列問題請求我來解答。一節課里,師生之間如沐春風、其樂融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知識的主人。
第二、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
如何在政治課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形象情景,使課堂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課堂與生活相連。在教學中我主要實踐了以下幾種情景教學:
1、圖象情景。圖象情景就是利用適合教材內容的插圖、漫畫、 影視資料、多媒體等將學生帶入教師所創設的感性空間,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生產者、經營者應奉公守法”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播放了趙麗蓉的小品《打工奇遇》,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感知了教學內容。
2、創設語言情景。在課堂教學中不但可以用圖象情景觸動學生的視覺中樞,而且可以用聲音去刺激學生的聽覺中樞。創設課堂語言情景,一方面表現為教師以繪聲繪色的講述渲染課堂氣氛,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認識并理解知識。如在“原始社會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教學中,我先向學生展示幻燈片《原始人狩獵圖》,然后根據這幅幻燈片以時而空靈、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興奮的聲音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于遙遠年代人類生存的故事,通過這種語言的渲染,學生仿佛置身于幾十萬年前古人類同大自然進行不懈斗爭的年代。
3、創設表演情景(角色扮演)。高爾基說過,按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我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接受能力強的特點,經常將部分教材內容編排成小品、課本劇、故事劇等文藝形式,讓學生通過完成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教材內容,實現政治課的教育目標。實踐證明,創設表演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
4、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景。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問題來自于實際活動。創設問題情景,就要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初中政治課的知識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很多時候,問題情境就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老師刻意創設。學生只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能理解、不能判斷的事物提出來就是很好的問題情境。
第三、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不是傳達真理,而是激發學生去探索真理。我們不要急于給學生一個結論,而是教給學生找到提出問題、探求問題的方法。我們要懂得如何去引導學生。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不是簡單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是應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層層設活動,設“陷阱”,讓學生嘗試錯誤,引導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如:在講挫折時,我教學生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學生可能向外找原因,也可能向內找原因,老師先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到底那種方法好呢?”老師可以講一個有關的小故事,讓學生分析并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學生,要正確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解決。帶著知識走進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進知識,才是“授人以漁”。
課堂教學的創新,必須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此,教學過程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我把鼓勵帶進課堂,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戰勝挫折,鼓勵學生認識自我。
我在教學中的這些做法雖然離一節好課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斷地實踐下去,學生一定會樂于上政治課,并在政治課上進行自我教育,教師也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
初中思想政治課,由于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 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 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 務是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 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實施素質教 育、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 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 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 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 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里、在學生中傳揚。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 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白x、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 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 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 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熬殹笔侵R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傊?,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 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乎,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的統一。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采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 開放推動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升華,從而 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欲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 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論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課的威力一是靠真理的力量。所謂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師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理論轉化為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謂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師個人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風等,即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過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可見,政治教師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一、政治教師要具有優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示在政治教師的一切言論的行動中。有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闭谓處熞谡嗡枷?、個人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一。例如,教師講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自己卻不求上進,做一
天和尚撞一天鐘;講誠實守信,自己卻極其虛偽;講遵紀守法,自己卻常常上課遲到早退;講大公無私,自己卻為了一點“回扣”強行向學生推銷并無多大價值的復習資料等,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教育和教學的真理性,懷疑教師的人格和修養。可見,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師必須講“政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必善于把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自己的理解、認知、體驗融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決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當傳聲筒;必須為人正直、正派,樹立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浩然正氣影響學生,面對喧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誘惑,守住一片寧靜,不被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錢物欲所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二、政治教師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
我國近代思想家黃宗羲曾經說過:“聞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所以,政治教師不僅僅是學生政治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馬列主義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新知識、新技術頻繁出現,新信息、新觀念迅速傳播。政治教師必須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廣博的相關知識,還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業務能力。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三、政治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感人者,莫過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政治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政治課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課教學的靈魂,無論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師只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四、政治教師要具有執著的敬業精神。
當前,在政治課被認為難教,政治教師難當的情況下,需要政治教師具有執著的敬業、樂業精神。政治教師必須對教學充滿熱愛之情,具有樂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兢兢業業,不圖名利。特級教師郄祿和曾經說過:“一個教師要解決三種能力問題即動力、能力、精力。缺乏動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會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動力問題,而動力則來自于對教育的事業心?!笨梢姡谓處熢鰪娪说氖聵I心和榮譽感,才會處理好苦與樂,貢獻與報酬的關系,從而甘心為教育事業獻身,受到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綜上所述,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將學生的性格品質形成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政治教師要做到“兩要”、“兩不要”,即: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在課堂內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魁力感召學生,不要單靠口頭說教;要尊重熱愛、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來維持教師尊嚴。只有這樣,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在教學中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社會性偏差與政治課教學
所謂“社會性偏差”是指學生認識受到來自社會方面的影響,與學校教育的內容與宗旨不相符合,并且發生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行為偏差。
政治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當前面臨的問題是突出的,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現象
社會事物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況下,一方面,我國的經濟正在欣欣向榮地向前發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總的形勢是好的,另一方面,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處境卻比較困難,政治課的教學情況也不例外。
當前,政治課教學中存在一種突出現象,即由于已經受到或正在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其中包括來自學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響,學生們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不是在被動地接受教育,盡管年輕學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會對所學知識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應,結果出現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乃至表現出對教學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這些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究其真實原因,其實是受社會影響的結果。教學過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現或誘發其表現的條件。這一現象可稱之為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
二、社會性偏差的表現
根據教學實踐的觀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現實性偏差,表現為學生從社會上獲知的現實情況不是零碎、膚淺,就是失之偏頗。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結合“熱愛社會主義”議題曾讓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有學生認為:“如今社會上只講效益、只講賺錢,你不能干就沒有你的飯碗,這可跟過去的社會主義不同,那時人人有飯吃,有活干。”據了解,這位學生的父親被單位裁減下來了,所以他對當前社會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陳述的事實卻有片面性,因為他對我國社會生活深刻變化的實際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暫時存在的某些非本質的現象,結果有些事實是被夸張了,有些則是被曲解了。
二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歷史性偏差,歷史隔膜現象比較突出,表現為學生從社會上獲知的歷史性事實,不少是帶有偏見性的,或者腦子里裝著不少社會上流傳的歷史秘聞和軼事,而對歷史真實的認識卻是蒼白和無知的。一次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舊社會的對比??捎形粚W生寫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飽、穿不暖,人們穿草鞋,女孩子沒有裙子穿?,F在生活比過去好多了?!憋@然這位學生不僅對社會主義建設史缺乏比較完整和接近本質真實的了解,而且給人的印象是參照系錯位,把改革前后社會生活的對比誤作為新舊社會加以比較了。
三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觀點性偏差,表現為學生跟著社會生活的感覺走,在燈紅酒綠的物質世界里,認識上不知不覺地誤入歧途。有的學生的行為常不自覺地表現了社會上的影響,嘴里哼著順口的廣告詞,如“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種影響是潛移默
化的。結果,關于在新形勢下還要不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一次在課堂討論時,有學生持否定觀點,認為“現在社會上實行的是高消費,能掙會花自己光彩,別人也羨慕。艱苦奮斗已不合時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級賓館、進口那么多高檔消費品干什么?!”
四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興趣性偏差,表現為學生對傳統教育的冷漠與疏遠,而對各種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時髦行為卻有一種特殊興趣偏好,如從迷戀港臺歌星到熱衷于港臺的言情武打片,從欣賞西方文化到服飾打扮、行為作派、消費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學生對教材上介紹的中國傳統文化和革命領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興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鳴,卻把港臺歌星一類形象當作青春偶像極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這些學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種怪味過濃,精神疲軟,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氣質。
五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態度性偏差,表現為學生只從個人的生活境遇出發,以個人的情感和態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講到我國經濟上開放、搞活的必要性時,請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一位學生不滿地說:“現在到處都是擺攤設點的個體商販,把周圍環境搞得亂七八糟的,附近居民無法正常生活。自從開放搞活以來,我家沒睡過一次安穩覺。”不能客觀評價經濟上開放、搞活的意義。
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的綜合效應是十分消極的,它會為學生的成長設置思想和心理障礙,輕者缺乏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嚴重的會成為沒有信念追求、喪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產生反社會行為。
三、社會性偏差突出的社會時代背景
學生認識偏差產生的原因來自社會,但作為一種現象突出出來,卻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歸根到底,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轉軌變型以及當代國際形勢新變化的產物。巨大的時代轉變深刻影響著人們(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促使其產生各種變化和反應。應該充分認識到,在這些變化中有許多正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識、商品意識、競爭意識、自主意識等等,因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然而有些影響則比較復雜,甚至明顯具有非建設性的消極作用,并折射到學校教育工作中來,學生認識上的社會性偏差即源于后者。考慮到目前社會利益群體的分化和社會需求的矛盾與沖突,多元價值取向已成現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社會性偏差”現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會上有人甚至認為在我國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取向已不復存在,而這又進一步誘發了學校教育環境下“社會性偏差”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四、政治課教學的不適應狀況
由此對政治課教學對時代變化的適應性,應該有一個清醒的估計。根據教育從屬于社會的特性,在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里,教學實施和社會環境存在著相對順應的關系,在這種條件下,政治課教學容易實現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五、六十年代,學校教育教授給學生的東西,和社會上給予學生的影響,總體上是吻合的,那時政治課好教,學生也愿意聽。相反,處在轉型過程中并充滿變化和無序的社會環境時,教學實施和社會環境反差很大,在這種條件下,政治課教學要實現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在當前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下,政治課教學如何適應社會的變化,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還應該看到,由于當今社會變化來得巨大而又迅猛,社會生活表現得錯綜復雜,而且有時還很尖銳和突出,學生自然被社會上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所吸引,結果社會的影響作用迅速增長。然而社會影響是復雜的,而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雜,使一些不諳世事的學生容易受到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性影響。與此同時,面對社會的變化,政治課教學往往處于窮于應付和無所適從的狀態,教師們只能努力消化和適應社會變化給教學帶來的影響,甚至一時產生消化不良的問題。而教學的滯后性無疑弱化了教育本應起到的完整性、連續性和導向性的功能。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會的影響作用上升。這一升一降,使學生認識上的社會性偏差難以避免地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根據實際接觸和了解,對政治課教學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現狀,不僅有些學生不太滿意,有些學生家長也不太滿意。有的家長抱怨說,現在都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孩子好了。如果按傳統觀念教育孩子,讓他們成為一個有集體觀念的、謙讓的和樂于奉獻的人,真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適應不了激烈競爭的商業社會;可如果把自己的處世經驗不加區別地傳授給孩子,又怕把孩子真的帶壞了。個別家長甚至不客氣地說,你們政治課講的那套東西聽不得,非把我的孩子帶傻了不行。如果照你們講的那套去做,我的孩子將來都學不會怎么做人了。
五、治理問題的思路
對政治課的責難有些雖然說得很尖銳甚至很難聽,但值得我們深思。其實作為政治課教師,他們有時也抱怨教材寫得不太理想,希望能夠寫得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實際,使學生愿意聽,使社會公眾感到滿意。但是應該指出,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在變革的時代,一切傳統事物都應站在理性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辯護,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政治課無須為之汗顏。如果這種觀點指的就是政治課這類所謂的傳統事物,那么它的逼人氣勢只要放到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分析,便冰消瓦解了。道理很簡單,中國無須為自己是否應該存在進行辯護。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又千差萬別的大國要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取得發展,必須有統一的信念和意志,如果讓懷疑論和虛無主義統治中國(不是指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因為不管愿意與否,它總會存在的),不消半年中國將會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景,恐怕不言自明了。因此,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價值取向必然居于主導地位,而這正是學校政治課教學(不管它將來會改成什么形式)賴以存在的基礎和生命線。政治課教學無非是以知識形態體現著社會的價值導向。
有這樣一個基本認識是必要的,但還不夠。應該承認,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我們教材的有些觀點、包括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某些要求雖然不一定過時,但在論證和說明時,確實顯得有些簡單化了。如我們講要熱愛集體、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但學生問,現在不是鼓勵人才流動嘛,人才“跳槽”實現個人價值與熱愛集體、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究竟是什么關系?所以說,如何寫出具有可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指導的教材是一個大問題,希望全社會都應高度重視起來,依靠集體的智慧認真加以解決。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指望有一套一成不變和始終適用的教材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也是不正確的。因為社會還處在發展變化中。按照鄧小平同志的估計,要真正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定型的、健康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從現在算起,恐怕還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照此考慮問題,在這段時間里,政治課教材的不適應狀況恐怕帶有某種必然性。而教育不等人。事實上,由于各種認識上的社會性偏差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學生的健康成長,構成教育的一大障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努力加以克服。否則,政治課教學就有可能流于表面化和走向形式主義。應該看到,社會越是發展變化,越是需要教育能夠對學生起正確的引導作用。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已經提供了觀察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社會生活雖然復雜,但也不是不可以認識。我們需要努力學習,樹立起必要的信心。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不完善、不理想。一些事物的存在盡管會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效應,但又有暫存在的合理性,如貧富差距;一些現象的出現盡管會產生突出的消極作用,但要完全消除又不可能,如腐敗。教師在觀察和認識社會影響時,應該充分看到它復雜性、過程性和歷史性。另外,對具體事物有的應避免輕易下肯定或否定的簡單判斷,但這決不意味著政治課是對“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作庸俗論證,而應力爭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把握實施教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理想和信念正確引導學生。比如“大款現象”是學生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按罂睢边@一說法至少在現階段是中性的,并不含褒貶之意。有錢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一些學生認為只有“大款”才值得尊敬,才是人中之杰,進而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紛紛炫耀自己的爸爸、爺爺或別的什么親朋好友是大款,搞得真假難辨,以此抬高自己的地位。這種思想意識和做法就不對了。因為金錢并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高低的合適標準。又如“高消費”也是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只要發展經濟就不能完全排斥高消費,因為有錢人無處花錢,不利于發展經濟,進而逐步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一些學生認為只有 高消費才活得瀟灑,才活得有意義,有的家庭并無高消費的條件,但也要家人擠出錢來供自己擺譜和享受,這種思想意識和做法就不對了,因為高消費并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生活是否有意義的合適標準??傊?,教育者的觀察點,一方面要注意社會影響的性質問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學生對社會影響作出了怎樣的主觀反映。有時,社會影響本身傳遞的是很復雜的社會信息,不一定完全就是消極的,但學生仍有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認識性偏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就是要克服學生對社會影響作出主觀上的消極反應。
為了使政治課教學的教育任務落到實處,抓出成效,有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應該明確,即在政治課教學中,也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里所謂的兩手,一手是抓以教材為基礎的知識傳授,把什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較為準確地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認識人生;但只有這一手還不行。因為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離開學生是現實社會生活的觀察者和參預者,以及由此產生的認識上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的實際,只就書本授課,盡管可能講的都是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理論都是現成的,但由于學生感到空洞和脫離實際,仍然不容易接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還要抓另一手,就是針對學生隨時反映出來的認識問題,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做隨機性和直接現實性的解惑答疑這兩手,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只有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寓知識于解惑答疑之中,才有可能解決學生的現實認識問題,而學生從傳授知識和解惑答疑中獲得一個又一個真知之后,又會產生從量到質的思想變化,并使其觀察社會、認識人生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所升華,從而實現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情況是,由于受高考、中考等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存在教師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等制約因素,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惑答疑功能,在教學實踐中被明顯地削弱了。結果造成一手相對比較硬(因為有高考、中考等考試的支撐作用),另一手則較軟的現象。盡管存在許多主觀上和客觀上的實際困難,但在教學中要真正搞好教育工作,還是應該提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碑斎?,這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
六、具體做法
關于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教師實際上處于裁決者的地位。他必須對某種問題作出某種判定,以便決定是否應實施教育。但他作出的判定也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確的。這顯然是一種矛盾,教師的成熟、謹慎、理想和責任感有助于緩解矛盾。但完全避免矛盾的發生顯然不切實際,除非教師放棄了教育者的責任。總體而言,教師應處在教育的主導方面。為了克服社會性偏差,在教學實踐中應做到:
1. 針對現實性偏差,在進行教育時,應使學生對現實社會生活盡可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比較深入的而不是膚淺的了解。考慮到社會生活的復雜性,應避免在是否是“事實”的問題上做無謂的糾纏,而是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現實,引導學生對現實的了解與認識逐步接近社會生活的本質。
2. 針對歷史性偏差,在進行教育時,應消除學生對中國歷史,尤其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史的歷史隔膜感,增強對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認同感。考慮到學生歷史知識有限、生活體驗缺乏,應盡可能提供歷史背景材料,引導學生從大處著眼看問題,避免因表面現象或個別事例而產生對歷史的誤解與偏見。
3. 針對觀點性偏差,在進行教育時,應堅持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對形形色色的“新觀點”不能盲從。同時注意使正確的觀點與充滿時代氣息的內容比較好的結合起來。
4. 針對興趣性偏差,在進行教育時,應堅信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確實具有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堅信革命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確實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的思想、情操和業績,能夠對學生起健康、積極的引導作用。但要注意教師自己的感情投入和提高運用材料的能力,使教材上的人物成為有血有肉、入情入理的活生生的形象。這樣才能真正抓住人心,打動人心。
5. 針對態度性偏差,在進行教育時,應注意理順學生的思想情緒,端正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識??紤]到態度同學生個人的生活境遇有關,可以設置情景,努力設法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社會地位和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看待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溝通對社會上人與事的理解。
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這一現象的存在是廣泛的并具有挑戰性。處在社會大變動環境下成長的中國青少年固然代表未來,但他們并不因此便具有擇優汰劣的天賦能力。我們不是“一代定比一代強”的庸俗進化論的盲目信徒。現在我們面對的這一社會群體,正處在價值“重塑”與價值“失落”并存的復雜的社會局面中。無論是“重塑”還是“失落”,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強化這一現象。要根本解決問題,有賴于政治、經濟的有效整合。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降低教育的社會作用。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教育工作者知難而進,迎接挑戰,讓事態沿著我們期望的健康的方向發展,或者放棄引導的責任和努力,任憑事態在發展中進入不可知的混亂無序的未來。對后一種結果,凡對中國前途抱有責任感的人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就政治課的教育功能而言,我深切感受到,凡是在教學中注意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加強解惑答疑的教育力度,能夠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抓住學生,學生是會接受教育的,并易于入心入腦,使認識上的社會性偏差逐步得到矯正,從而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當然,作到這一點決非易事,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多媒體(Multimedia)教學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于傳統教學中,學生難以表達、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以及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是這樣應用多媒體的:
一、積極引起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了不起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甚至一些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興趣。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善用法律保護自己》一課的課前2分鐘。可以播放《法律,我們的好朋友》這一段flash動畫歌曲,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用一段影視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這好比是茫茫沙漠中的一處綠洲。一下抓住了學生的心, 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努力創設意境,感染學生情感。
我們的教學內容,有不少是培養學生思想品質的,要使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們就要感動學生,以往我們常常講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師講讀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圖片,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一組恰如其分的鏡頭……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視頻,往往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
在講初一年級《防患于未然》時,我意識到,有些學生認為法律離我們太遠了,僅靠講解這樣的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會引起他們的認同的。我想起了以前曾深深感動過我的一首歌,遲志強的《鐵窗淚》。上課時,我用遲志強的事例來導入新課,再播放了歌曲《鐵窗淚》的flash動畫。然后,在低沉的語調講述犯罪的危害,影片、歌曲、音樂的輔助手段,造成了巨大的感情磁場,真正營造了一個可感、可知的意境,讓人如臨其境,深受感動。課后,我的眼睛是濕潤的,學生的眼睛也是濕潤的。
三、創設情景演練,激發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案例的變化,學生便難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在介紹初二年級《維護消費者權益》時,我們先放一段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關于北京一些市民長假旅游被騙的影視,再用圖例演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了解了維權的途徑。
四、增強時代氣息、培養學生能力。
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目標。由學習課本、解決課本這個“小社會”的問題,到認識社會、解決社會這個“大社會”的問題,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適度增加有利于教學的信息量,要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和新情境、新語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可靈活及時地運用各種信息,具有傳授知識新、快、全等特點,將這種特點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國內外形勢、當前社會熱點、時代聚焦點有機結合起來,增加信息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如在一國兩制的教學中,分別播放臺灣陳水扁當局假借民意,大肆進行“臺獨”分裂活動的畫面,使臺灣問題這一教學內容化深為淺,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更加形象化,簡單化。如講授我國的外部環境時,錄放2001年4月1日美國侵犯我國主權,制造撞機事件的有關素材。講“我國經濟的發展”時,錄放了中國入世協議簽訂的有關場面,并用多媒體技術加以處理。課堂上針對不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播放相應的片斷,引導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經過層層誘導,不僅使學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使學生從表象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當然多媒體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我們也應注意到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和教師相比,多媒體教學仍處于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即使多媒體完成了許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務,也不能代替教師的全部工作,教學過程的諸環節仍需教師來組織實施,因此,教師應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對現代教育必定會注入新的活力。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提出:“素質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必須堅持全面發展,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思路寬廣的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創造、生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束縛,目前初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現狀存在著許多弊端:教師主宰課堂,照本宣科,單純地灌輸所謂的“政治思想”,學生被動學習,為分數而學文秘站:,忽視學生思維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想覺悟及社會公德的提高,嚴重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政治思想課的學科性質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闭嗡枷胝n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具有特殊意義,教師的素質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決定因素。政治思想課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淵博的學識,優雅的氣質和風度,在學生心目中應該是學生模仿的偶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理想、原則、信念、觀點、興致、趣味、好惡、道德審美等方面的準則,在教師的言行上如能達到和諧一致,那就可以點燃青少年心靈中的火花,成為青少年行動的燈塔?!苯處煈谴L,要能利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船;教師應是指揮員,要能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教師應是導演,要能編導出一幕幕激情劇;教師應是創意人,要能把課堂教學包裝得天衣無縫,色彩斑斕。初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改革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第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理清知識網絡,揭示體系結構,抓住難點,突出重點。第二,精選典型材料,運用教材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第三,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政治思想課最忌“照本宣科”?,F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外在教育因素轉化為內在精神需求,自覺地運用內部矛盾規律,才能將教育者的外部要求轉化為個人思想,同時把這種思想轉化為個人行動。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說過:“教育不是單純機械地將知識傳授給被動和順從的學生?!备母镎n堂教學的核心應是使學生“動”起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各種器官和激起學生心里的浪花,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初中政治思想課的課堂教學改革尤其要如此。政治思想課不能上成純“政治思想課”,不能板著面孔,向學生灌輸所謂的“政治思想”。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于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擁有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良好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歸類、抽象和概括、系統化和具體化、歸納和演繹,把思維方法組成一個有層次性的結構,用具有包攝性的觀念把握思維方法的全貌,就要具備與瞬息萬變的世界相適應的知識和能力?,F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人心目中的“好學生”碌碌無為,而一些屢遭白眼的“搗蛋鬼”反而能適應環境乃至有一定作為;一些“尖子學生”對教師不理不睬,而“白搭學生”卻對教師恭恭敬敬,這難道不是“應試教育”的失敗嗎?初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還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一個人若具備了良好的情感,將求真、求善、求美作為人生的宗旨,這樣我們所說的學習,就不再是傳統的學習內涵,而是素質教育派生出來的“大學習”觀。
政治思想課一定要緊密聯系社會現實。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就應有目的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協調教材與社會實際的關系,加大讓學生學習社會的力度,引導學生進行熱點問題的討論,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如讓學生注意搜集一些普遍關心、敏感的問題,結合教材理論知識,進行全面辯證分析,就可以認識到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將最終決定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使學生樹立起發奮學習,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奠定基礎和信心,增強改革意識、競爭意識、科技意識,強化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進一步加強國家觀念,樹立社會責任感,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更加關注祖國的前途。通過熱點、現實問題的討論,學生既以教材為本,又不拘泥教材;既以理論為依據,又不空背理論;既能感知事實,又用事實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增強了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誰掌握了21 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 世紀的國際中處于主動地位。如何立足于初中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