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03:33:4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一數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初級中學)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模式,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國內各個階段的教學之中,而初一數學教學自然也不例外。以浙教版初中7年級數學教材為例,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一數學課程中的運用方式展開深入討論,期望能夠為初一數學教學同仁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學習氣氛;初一數學;小組合作;合作任務
作為重要的社會技能,與人合作一直都是初中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尤其是初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需要更多的關注。因此,初中教師開始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中,期望通過該模式能夠幫助初中生掌握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在小組伙伴的幫助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科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高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建立在學生興趣之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也不例外。所以在應用該模式進行數學教學時,應以保證學生學習熱情為準則,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作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的基礎。
以浙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1.1“從自然數到分數”一課的教學為例。由于這一課屬于初中生的第一節數學課,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注重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過渡。首先,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對小學階段所學到的“數”進行復習,幫助學生理解“自然數”這一概念;其次,應提出“如果有九位朋友陪你一起過生日,這時要對一塊蛋糕平均分配,每個人可以獲得多少蛋糕呢”這一問題,并建立相應的情境;再次,老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情境之中,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讓他們進行自主式思考,并將討論結果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最后,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使他們在對自然數進行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分數及其編號、排序等內容,進而達到能夠對分數以及自然數進行靈活應用的目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這一課就是運用創設自然數生活情境的方式,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方式有所不同,這種教學方式內容較為生動、靈活,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真實的生活情境也更加便于小組成員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所以獲得的教學效果也極為理想。
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保障教學順利進行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不僅要依靠老師合理的布置,同
時還需要確保學生的合作能力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老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的同時,還應在教學中加入對學生合作能力進行培養的部分。一方面,老師應向學生講明小組合作的具體學習流程,并告知學生相應的學習守則以及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在合作時應該遵守的原則與履行的責任;另一方面,老師要按照初一學生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對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進行強化,但由于初一學生的合作經驗有限,所以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與責任心,要運用鼓勵性語言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逐漸培養他們參與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另外,老師要幫助學生對小組成員的責任進行分工,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明確自身義務與責任,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作用,并可以在此期間得到有效鍛煉,為小組合作學習質量提供保障。
三、科學設置合作任眨保證合作學習質量
合作任務是合作學習的又一重要保障,對于最終的學習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所以老師應根據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以及教材內容等因素,科學設計合作任務。
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復習“平行線”一課時,首先要利用一些平行線圖片,幫助學生對“平行線”概念以及其他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其次,老師要組織各小組進行“選擇題解答比賽”,老師會向學生展示出相同的選擇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作答,而這些選擇題多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的形式出現,主要是為了找到學生認識中的盲點與錯誤,幫助他們不斷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完善,而且這種比賽形式也會有效帶動小組成員的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最后,老師要適當提升習題難度,使小組成員在經過討論之后才能得到答案,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本文闡述的小組合作開展途徑并不全面,初一數學教師在運用該模式時,還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以及綜合情況,科學運用該模式,并在實踐過程中靈活對其進行調整,通過創設情境、科學布置合作任務等方式,有效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達到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
如何在初一這一關鍵性的一年中與這些孩子一起共同進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我選擇了從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評價方式這三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量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仡櫰饋碇饕牵?
1.多變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信息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北京師范大學曹才翰教授指出"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從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為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學引入時我常常以問題作為出發點,選擇的素材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與現實世界聯系緊密,同時問題情景的設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課堂上放慢教學速度是可以照顧到大部分學生,但一小批優等生就會出現沒事做的情況,這時學習小組就是他們發揮余熱的地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建立了數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相互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事小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通過小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觀,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又不固執己見,對同學的見解,既要樂于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越發的認識到討論的重要性,我鼓勵學生質疑,質疑教師,質疑教科書,鼓勵學生爭論,有些知識點在學生的爭論中被突破,知識在爭論中被融會貫通,我發現學生之間的語言他們更容易理解,于是我開始嘗試讓學生講課,講過三角形的分類等。又如學習基本作圖時,教科書就如一本說明書,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閱讀、畫圖,互教互學,實際教學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認知效果和記憶效果方面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
2.布作業多樣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正確組織好學生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能力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業的布置,《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業布置如何體現這一基本理念,如何{整作業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通過作業的布置滲透數學學習方法如自學,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開始時每天的第一樣作業是復習,最后一項作業是預習,而且把具體的頁數寫清楚提出具體的預習提綱,加強學生看書的針對性,開始時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如讓家長簽字,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3.采用多種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新標準》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精神和關于改革評價的目標要求,提出了新的數學學習評價理念。該理念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的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識自我,建立信心"。作為教師創造性的理解這些評價建議,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是保證新課程有效實施的又一重要環節。
縱觀一學期的工作,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數學的后進生有一部分正在轉化為中等生。當然也存有一些困惑如:課堂教學強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狀態比較積極主動,能批判性的聽取同學的意見,但有時會過分的挑剔質疑,鉆牛角尖,有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作業布置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要求獨立完成的題目多,關注合作互動的題目少,忽視學生的的需要,反之要求獨立完成的題目有時學生并不獨立完成,需要合作交流的學生又不會合作,致使學生應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學生這些不正常的作業心理直接影響著作業的質量和效果;大班額的學生如何管理檔案袋,怎樣讓學生更主動的去做檔案袋,如何對成長檔案袋進行評分,并納入到學生發展的終結性評價之中等等。
(福建省龍海市實驗中學)
摘 要:初一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大都是隨著教材難度的增加,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不理解以及學習態度不端正引起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做好教材銜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
關鍵詞:初一數學;學困生;轉化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小學畢業直升初中,生源參差不齊,有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求知欲,學生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不斷增加的學困生使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困難,進而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因此,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對于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課程內容安排不同
進入初中后學生很快會發現,數學學習內容變多,抽象性、理論性強,難度大。在有理數這章中新的知識點,如負數、相反數、絕對值、數軸等概念及其性質的應用,讓學生產生“代數難讀”的陰影,削弱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導致數學成績的下降。
2.教學方法不同
小學教師一般采用操作、直觀的教學方法,上課講解得比較詳細,對重點、難點反復強調,課堂內容較少,知識點比較單一。而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往往可用一個“粗”字來概括,由于初中內容增多加難,教師往往講得比較快,思維跳躍也比較大,有的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不適應,勢必會產生一定的困難,產生部分學困生。
3.興趣愛好上不注意自我調控,出現興趣傾斜
小學畢業后的暑假,沒有作業,有的家長只顧眼前的利益,沒有時間管理子女,于是就讓孩子打游戲或玩手機,導致有的學生進入初中后整天把心思花在打游戲、玩手機上,加上基礎不好,學習難度加深,致使他們很難集中精力去聽課,成為數學學困生。
二、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鑒于上述的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如何遏制和減少學困生是每個數學老師所面臨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一名數學老師,通過不斷摸索、分析和總結,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1.搞好中小學數學教材銜接
首先,要進行“算術數”與“有理數”的過渡。在學生已經認識算術數的基礎上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將數的概念擴充到有理數,比如,學習有理數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小時候,你們在數星星的時候用的是什么數?用一把刻度尺量物體可以讀出哪幾類有理數?用一只溫度計可以讀出哪些有理數?又如,研究有理數的運算時,我引了這樣一個例子:某商場經理對今年上半年每月的利潤作了如下記錄:1、2、3、6月的盈利分別是14萬元、11萬元、11.5萬元、11萬元,4、5月的虧損分別是0.7萬元和0.8萬元。試用正、負數表示各月的利潤,并算出該商場上半年的總利潤額。通過實際問題的教學使學生懂得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改善生活,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其次,要進行“數”與“式”的過渡。在學習有理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引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實際例子:一只青蛙一張嘴,( )只眼睛( )條腿,兩只青蛙( )張嘴,( )只眼睛,( )條腿,3只,4只呢…,你發現了什么?能用一句話總結出它的規律嗎?1000只呢?學生經歷列出代數式以及求代數式的值來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加深對代數式和代數式的值的理解,獲得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知識間架起橋梁,從而搞好知識間的過渡。
最后,進行解答方法上的過渡。小學在解題時一般比較注重結果,而中學在解題過程中比較注重解題過程及格式的規范化。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初一的學生剛開始接觸應用題時對用列方程解應用題感到不習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做到:一是引導學生復習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二是著眼啟發學生找等量關系,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將兩種方法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從而使學生逐步從算術方法中解脫出來。
2.做好中小學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講得細、知識反復次數多;到了初中,相對來說教師講得粗、知識反復次數少,抽象性也比較強。因此,進入初中后,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預習、聽課、復習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的銜接。
3.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一新生具有新鮮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種上進愿望,教師應抓住這個契機,做好教法和學法的銜接,同時利用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樂意動腦、愛想問題的習慣,逐步培養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數學教學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師,要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總結,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摘 要】初一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基礎,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互動能夠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因此需要加以重視。本文首先介紹師生互動的重要意義;然后介紹目前在初一的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之間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初一數學;師生互動;意義;問題;策略
前言
初中數學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初一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基礎,能夠啟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興趣,在初一數學的課堂中師生之間進行互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在師生互動間仍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認真審視并加以解決可以幫助初一數學課堂開展地更加順利。
一、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能力
數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困難,針對這些困難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就會成檠生成長的跳板,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解決問題
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本身的學習狀態,能夠看清學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提出來,而學生逐漸形成了提出問題,并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逐漸把握數學思維,并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三)創造性思維
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一同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找回學習的主動權,不再被動接受教育,因此對一個問題可以產生發散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將相似的問題都提出來,創造性思維能力有所提升。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比較傳統
目前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依舊非常傳統,在課堂上仍采取教師講課而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很多教師以提高成績為主要目的,針對課本的知識點講述地非常詳細,并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熟練掌握知識點,很多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也要求非常詳細,忘記了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非常差,因此導致學生主動性差,學習熱情不足。
(二)形式主義
很多教師并沒有領悟師生互動之間的精髓,只是單純地以為上課提問,以及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就是師生互動,很多師生互動流于形式,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果,學生仍按照之前的方式學習,對學業水平并沒有有效地提高。
(三)互動太多
目前為了新課程的改革計劃,很多教師重視師生互動,并在課堂上積極進行,但是一些學生反映情況并不夠好,雖然師生互動是非常多,課堂的整體氛圍很好,但是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更差了,很多學生反映,有些課堂采用小組討論,讓小組代表上臺講課的形式上課,這樣的形式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學生自己在課前預習的內容并不足以給別的同學傳授知識,因此很多學生在課下還要請家教先講一遍,然后再課堂上再講課,讓學生的時間和經歷都浪費了很多,而且可能很多同學聽的并不很明白,對數學知識掌握不足。
三、策略
通過對目前課堂上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發現這些問題阻礙了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因此必須對其加以重視,盡早解決,針對上述問題,下面提出幾點解決方案。
(一)關系平等
在中華文化當中,學生對老師是懷有敬畏之情的,在目前的教學當中,為了能夠更加方便管束學生,教師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讓學生們聽話,中國的大班教學形式使得這樣的師生關系成為某種必然。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傳入,我們看見另外一種師生之間的相處模式,值得中國的教師們借鑒,學生和老師之間還是互相尊敬的,但是兩者關系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問題而打罵學生,也能做出任何人格侮辱性的教育,當發現問題時,要和學生談心,一起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走出困境。
當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課堂上的互動也會更加和諧,學生不會因為害怕出錯而閉口不答,也不會因為畏懼教師的批評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的問題也就更有價值,教師和學生一起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整堂課的效率就更高。
(二)創設情境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應當緊緊圍繞數學知識為前提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數學知識可以創設情境。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很多學科都會用到,而且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教師在導入課程的過程當中,應當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舉例子,讓學生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來源,不僅能夠更加理解知識點,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學習數學的意義。
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的考試也越來越注重結合現實生活出題,很多數學知識的都嵌入在一些生活常識中,在課堂上為同學們介紹這些背景,方便學生們的聯想和想象,也注重在生活中自己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
本文首先介紹了在初一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意義,可以看出師生互動能夠產生很多好處,然后介紹了目前的初一數學師生互動的現狀,期間存在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給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為初一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提供思考方向。
【摘要】課改過程中如何出好初中數學試題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關鍵.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在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今天,怎樣的考試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怎樣的考試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怎樣的考試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呢?近年來,東臺蘇東雙語學校進行了多次命題大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命題能力.筆者作為命題組的評審,對試卷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使試卷無論在功能和價值上,還是在內容、呈現方式上,都體現出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改革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下面就初一數學試卷命題談談具體做法.
一、命題要突出人文關懷
如,試卷卷首語:學生們,祝賀你們完成了初一上學期的學習,在這過程中,你們一定有了許多收獲和體會,展示自己的時候到啦,可要冷靜思考,沉著答卷?。∽D銈兂晒?!結束語:試卷到此結束,請認真檢查,將答案寫到答題紙上.題目類型設計:精心選選,走向成功;細心填填,事半功倍;盡心解解,馬到功成.
點評:新課程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理念,提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關注人的感受,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的數學試卷體現人文性,表達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數學學科特點,我們在數學試題的表述及試卷的編制方面做了較大的改革,試題表述多用鼓勵性語言.
二、命題要突出思想教育
如,如圖,為抄近路踐踏草坪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請你用數學知識解釋出“人們喜歡抄近路”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點評:在數學試卷命題中的美感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把審美情緒與道德感因素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美與丑,形成善良誠實的品質,樂觀開朗的性格,追求真、善、美的信念,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命題要突出學科滲透
如,光線照射到平面鏡CD上,然后在平面鏡AB和CD之間來回反射,光線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52°,∠3=70°,則∠2的度數是°.
點評:在數學試卷命題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各個學科之間的教育,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有效地培養學生刻苦、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因此,教師在數學命題中就應該按照一定的觀點和意識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真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將科技教育、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放在同一教學目標上,努力挖掘數學教材中對學生進行學科滲透的有利因素.
四、命題要突出知識趣味
如,讓我們輕松一下,做一個數字游戲:
第一步:取一個自然數n1=5,計算n21+1得a1;
第二步:算出a1的各位數字之和得n2,計算n22+1得a2;
第三步:算出a2的各位數字之和得n3,計算n23+1得a3;
……
依此類推,則a2015=.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試卷命題中,要想真正_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時,學生就會愿意學、主動學.
五、命題要突出生活應用
如,某班將買一些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現了解情況如下:甲、乙兩家商店出售兩種同樣品牌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拍.乒乓球拍每副定價30元,乒乓球每盒定價5元,經洽談后,甲店每買一副球拍贈一盒乒乓球,乙店全部按定價的9折優惠.該班需球拍5副,乒乓球若干盒(不小于5盒).問:(1)當購買乒乓球多少盒時,兩種優惠辦法付款一樣?(2)當購買30盒乒乓球時,若讓你選擇一家商店去辦這件事,你打算去哪家商店購買?為什么?
點評: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生活.能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并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處理周圍的問題,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為加強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際應用題要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或其他學科知識,如銀行存款利率、節水節電問題、低碳生活等富有一定的實用性和挑戰性、時代氣息與教育價值較強的內容,這種做法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關注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形成抽象數學模型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意識.
總之,初中數學試卷命題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要注重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努力創造探索思考的機會與空間.同時注重考查學生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在命題的創新上要有所作為,既要利用各種傳統題型,又要適當采用新穎的題型,將學生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更多地融入試卷之中,使初中數學命題能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摘要]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開拓性的人才,數學教學在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學習數學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首先應當是獲得適應中學數學學習的能力,以縮短小學學習向中學學習的過渡期。
[關鍵詞]數學課;問題;原則;變式教學
要使數學教學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和適應能力,有些問題應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予以重視。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1 為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應重視“小練習”,以體現數學思想的教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初步形成的階段。對剛剛步入中學的初一學生,怎樣促進他們較快地從所熟悉的以具體數字計算為主的數學學習過渡到以用比較抽象的字母表示為主的數學學習,提高適應初中階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應遵循幾個原則:一是化隱為顯原則。就是有意識地讓學生將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明確的學習對象,教學應當以知識為載體,把隱藏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來;二是循序漸進原則。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反復孕育結論發展形成的過程,采用“小步走”、“多層次”的方式,以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三是學生參與原則。應當認識到這樣的教學是數學活動過程的教學,具有動態性、重思辨的特點,要求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逐步領悟、形成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應當按照這些原則設計教學。例如,應用題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個數學學習的難點。這個階段的應用題盡管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真正涉及到實際的應用,即使這樣也有些學生對此感到頭痛。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我們應按上述原則,在教學中重視設置一些與講授問題相關、簡單且有層次的小練習,讓學生通過這些小練習,逐漸體會如何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兩站相距450km,一列慢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65km;一列快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85km。(1)兩車同時開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時相遇?(2)快車先開出30分鐘后慢車開出,兩車相向而行,慢車行駛了多少小時與快車相遇?
講解該問題前,我們可按解題思路先讓學生想想兩種車在具體時間內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小時內所走路程的表達式;再讓學生想想兩車“相遇”在時間上有何特點,各自所走路程與兩站間距離有何關系;然后讓學生想想“快車先開出30分鐘”對各自所走路程以及與兩站間距離的關系會產生的影響等問題。通過這類小練習讓學生沿著正確的解題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題的思想。
這類小練習應具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每步過渡都有鋪墊等特點,若再加上適當的圖示,學生做起來就不會感覺有太大困難。顯然,小練習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完成,符合“學生參與原則”;圍繞原問題,小練習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問,難度由淺入深,符合“循序漸進原則”;小練習將原問題的基本面逐步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解決原問題的方法與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間的關系,符合“化隱為顯原則”。
2 為增強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長時記憶能力,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心理映像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中的“雙重碼”理論告訴我們,從人腦中信息編碼的角度來看,長時記憶分為以表象代碼來儲存有關具體客體和事件信息的表象系統和以語義代碼來儲存有關言語信息的言語系統兩部分。據該觀點認為,造成學生數學學習和記憶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數學語言和符號的具體性比較差,即數學學習材料的高度抽象性,不易喚起學生的視覺映像,這就容易使學生在學習中常會對一些類似的東西產生混淆,影響學習效果。對于初一的學生,我們更應重視這一點,以幫助他們形成心理映像。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某種“模型”,并以此作為參照物去逐漸摸索處理問題的方法,領悟出相應的知識概念,以增強長時記憶的能力。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他們熟悉具體數字計算,經常使用一些簡單、具體的填空練習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或其他運算),介紹完運算法則后,學生對抽象的符號表述不一定能很快形成心理映像,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不同運算符兩邊填不同類型的具體數字來體會其運算法則。又如,為了讓學生掌握公式(a±b)2=a2±2ab+b2,在介紹完公式特點后,我們可先對公式左邊變量給出不同的值,讓學生練習公式右邊變量處應有的值,然后再反過來練習。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較好地將如有理數運算法則和兩數和(差)平方公式的“表象”(具體數字計算、對象的形象)與“言語”(抽象數學符號的表述)結合起來,進而理解這些數學知識并達到掌握應用的目的。在代數教學中充分利用有關的幾何意義,像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表示ax2+bx+c>O的解:(x+y)2-(x-y)2=4xy或由此化簡得到x2+y2≥2xy的幾何解釋(如圖)等等,都能較好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使其所具備的“雙重碼”的作用得到發揮,能讓學生在學習后留下較深刻的長時記憶。
3 為培養學生的理解、歸納和總結能力,教學中應重視變式教學
能從一組存在某種共同本質特征的不同數學對象中尋求或發現這些本質特征,是學習數學中有關概念、公式、定理、法則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基本技能。讓初一學生初步掌握這一技能,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掌握這一技能的指導思想是化歸思想,而實現這一思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變式教學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謂變式教學,就是通過不同角度、側面、情形和背景,從多個方面變更所提供數學對象素材或數學問題呈現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質特征時隱時現而其本質特征保持不變的教學形式。該教學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變化中概括出本質特征,因此它對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歸納和總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應在教學實踐中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對于初一學生,開始施行變式教學時應注意“變”的程度不宜過大。概括本質特征也應注意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例如,給初一學生講授科學記數法,可通過難易程度不同的例子讓他們自己來概括其中的本質特征。如:
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后,可以增加有關a,n為負值的形式。
學生從(1)中容易發現規律,而從(2)中也容易發現類似(1)中的規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者的同異點,從中找出相同之處,這就是問題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自己用簡潔的言語概括出來:①科學記數法的形式為:a×10n(1≤a
【摘要】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但師生雙方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左右著教學改革和教學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生動活潑,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 數學 生動活潑
那么,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精練、語調的變化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形式引入教學,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氣氛暢然的開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講學習興趣。
四、開辟第二課堂,展示閃光點,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七年級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學習數學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行為要規范,做個好學生,引導他們逐步學好數學。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新教材教學過程中一點粗淺的看法,還望各位同仁給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種多樣的,體會也各不相同,還有待于我們共同的研究和探討,真正能勝任新教材的教學改革。
【摘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對數學方法在學習上有所認識,促進對數學知識進一步學習,數學方法是指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最直接的表現。在初一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思想有一定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數學解題 數學思想
學生進入初中學習變得緊張起來,在初一數學教學中不論在數學解題思路上,還是學習知識點上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教師在初一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數學思想,結合數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初一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對數學方法在學習上有所認識,促進對數學知識進一步學習,數學方法是指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最直接的表現。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數學知識不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運用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思考,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了解、理解,學會運用,通過這三個層次學好數學。在初一數學教學中許多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加強對學習方法的運用和理解,從而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扎實學習。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掌握了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知識學習。學生對數學教學中學習方法先是經過教師指導學習,然后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練習,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最后在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對形成的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進行深一步發展,通過對數學知識中問題的解決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2 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數學方法
在教學中將知識內容與圖結合起來進行學習,也就是把數學學習點和數學圖形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與相關圖形緊密的相結合,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從圖形到數字,再從數字到圖形的學習,通過數與形之間的轉化學習過程,把一個數學問題用具體的圖形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找到解題方法,利用數字和圖形結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從學生比較困難的學習到很輕松的學習,從教師引導學習到自己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靈活的讓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根據相應的數學問題的已知條件和結果之間所存在的一種內在聯系,不光要讓學生學會分析知識之間的關系,還要聯系相應的數學圖形,從而將數學知識間的關系和圖形進行很好地結合,利用這種有效結合來讓學生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打開解題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那么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圖形方面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積極的把這些生活中的數形結合的例子運用到學習上來,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3 讓學生在知識應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過程,學生對學習方法從熟悉到多次練習,最后到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加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加強自生學習能力。數學教師多通過數學練習題來讓學生從中對數學思想真正領會,教師用提問的方式來鍛煉學生具備數學思想。教師長期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數學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數學教學質量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使學生能領悟到數學思想的真正含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結合起來理解,學生有個人的數學分析和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
總之,為了使初一學生能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教師要把數學思想融入到數學實際解決問題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從數學例題中發現數學解題方法。教師通過組織數學活動,從活動中掌握了解數學思想的方法,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數學認知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教師在講述不同的數學知識時,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入透徹的了解數學學習方法、數學概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共同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進行數學方法教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學好初一數學。
摘 要 初中數學教育和小學數學教育都屬于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分屬一脈相承的不同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為初中數學教學打好基礎,初中數學教學又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深入和擴展。雖然二者相輔相成,但還是存在獨立的特點。對于初中數學來講,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感知與發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數學思維,是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中小學數學 教學銜接 數學思維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實質上是為了解決兩個不同階段對于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小學階段重視的是“算術”,而在初中階段重視的是“代數”。要轉變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從數的思考轉化為對符號的思考,從數量的理解轉變為對關系的探討,消除他們對初中數學的陌生感和畏懼感。
一、數學思維的構成
從思維本身的特點來對數學思維進行劃分,主要有三種形式:“數學邏輯思維、數學形象思維、數學直覺思維?!睌祵W邏輯思維是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能夠通過數學中的概念、推斷等思維方式,利用既定的數學語言反映數學中存在的本質規律。數學形象思維是讓學生利用數學的生動形象或表象來反映數學本質規律。數學形象思維實質上就是個人對數學現象產生的映像,主要有視覺、聽覺、感覺、觸覺、實踐等。數學直覺思維要求學生利用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領悟、感受等行為,對某一現象迅速作出評估的思維。這是對數學問題探究中要求較高的一種思維方式。
二、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過渡內容
初中一年級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包含有理數、整式、方程與不等式及幾何圖形幾個部分。在教學銜接過程中,主要完成的就是數的過渡、算術式到代數式的過渡、方程的過渡幾個方面。
1.數的過渡
有理數的出現是小學到初中數學最大的跨越,尤其是負數在有理數中的重要地位讓數的銜接尤為重要。在小學六年級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后,初一數學重點引入了有理數的概念。對于一些正數和負數,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意義,學生又是如何理解和應用的。首先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負數,例如溫度-2℃,這里面的負數有沒有實際意義,還有小明本周內收到10元零花錢,但是花費了11元買零食,本周零花錢結余-1元中的-1又代表什么意義。通過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有理數引入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去。在這里最重要的一個數字是“0”,讓學生準確認識0的意義,并且將之作為一個基準量,拓展出正和負的概念,繼而將符號“-”引入教學,把算術數轉化為有理數。例如:5-3和5+(-3)其實只要通過一些簡單的示例和講解,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有理數的概念和符號的運用,從而實現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過渡。
2.式的過渡
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涉及了簡單的算術運算式的列式和計算,但是到了初中階段,會出現大量的符號和字母參與到運算式中,將單純的算術式運算拓展到代數式的運算。這就需要實現式的過渡,理解字母和符號對數的代替,最終掌握代數式的基本性質。實質上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了字母代替數字的知識,例如加法交換律a+b=b+a。到了初中階段只是將這種形式進行了深入和拓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加深學生的認識,例如-a并不是代表一個負數,a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甚至也可以把-a理解為a的相反數。
3.方程的過渡
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存在方程,但小學階段更注重算術運算。算術和方程思想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是逆向思維,另一個是正向思維。到了初中階段將涉及到大量的運算,這些并不能簡單的用逆運算的方式進行解決,只能通過方程的計算。但是小學生通過長期的逆運算思維方式鍛煉,不能很快掌握方程的思想。在實際教學中要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感知字母表示數字的意義,通過增設未知數,把未知數的地位提高,與已知數一樣參與運算,從而逐步建立起用方程的意識。
三、數學思維的銜接方式
1.聯系生活提高思維廣度
在數學教學中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不但能夠將數學和生活緊密連接,還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也拓展了他們思維的廣度,從發展和聯系的思維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例如一個有趣的例題:測試學生們喜歡吃的水果:從1到9選一個你喜歡的數字乘3加3再乘3,然后把個位與十位相加。答案:1.葡萄;2.香蕉;3.梨;4.山竹;5.杏;6.榴蓮;7.芒果;8.草莓;9.蘋果。學生隨意選擇后經過測算發現大家答案都是一樣的。同學們除了好奇以后還會探尋根本,假設選擇數為x則3(3x+3)=9x+9,這個數必然是9的倍數。
2.數形結合強化思維深度
數形結合是一種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思維方式,主要通過數與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對應關系來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相對較弱,教材中通常會用色彩、圖形、圖象、表格、實物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到了初中階段,數形結合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從有理數的加減法到絕度值、相反數體現了實數與數軸上的點,還有函數在坐標軸圖像的對應等。所以要強化學生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從簡單的溫度計開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化歸思想的培養
所謂化歸思想是指將復雜問題轉化為能夠簡單解決或間接解決的問題,核心就是轉化。在初中階段由很多類似的現象,如抽象問題直觀化、化繁為簡、實際問題轉化為特殊的數學問題、化未知為已知、化一般為特殊。要培養初一學生化歸思想,讓他們從小學簡單的解題思維中解放出來。
總之,雖然中小學數學教學在教材編寫上有著螺旋式上升的關系,但是在實際施教過程中還要注意數學思維的培養和開發,讓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的學習和思考方式,做到更加自然流暢的銜接。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對促進人們科技與文明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好數學并非一件易事,很多學生雖然入了門,卻難以做到精通數學,既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相關,又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一大考驗。怎樣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率,最終讓學生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是教師教學中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此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有效教學 教學方式
1.平等師生地位,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以往數學教學多半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傳遞,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很多時候都給學生高高在上的感覺,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學習太過于被動,較難將知識全數吸收。另外,初一學生心智尚還不夠成熟,遇事往往率性而為,師生之間不夠平等,不但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抵抗與逆反心理,更會讓其對教師的不滿上升為不喜歡這堂課。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形式,不局限于以往教導者身份,而應做到與學生共同學習,以此軟化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框架形象,在教學時多和學生互動,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使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溫和、歡快。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具體應做到: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其提出不同要求;要做到經常訓練,畢竟凡事貴在堅持;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用榜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表現良好時,要經常鼓勵,反之,應適當批評;嚴格管理必不可少,教師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學習制度;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2]。
2.掌握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聯系實際生活。
一些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手不離書本,教學內容與進度始終按照教材進行,對于教材內容并無太多想法。靜止的教材很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應主導教材,而非跟著教材走,教師要對教材有全面認識和理解,教師可在掌握好教材內容與班級學生總體實際情況的前提之下,對教學順序做出科學、大膽的改變。
同時,作為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工具,教學雖然必須使用教材,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遠不及社會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學內容絕對不應止于教材,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起到用教材教學的作用,更應當根據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生活。如教師講到“概率”這一概念時,可以聯系福利彩票、體育彩票這方面,隨著彩票的興起,不僅成年人,很多學生對其也十分關注,買彩票能中到獎嗎?中獎的概率是多少?這很快就能吸引學生。之后教師可模仿彩票中的六合彩莊家玩摸球游戲,并逐步揭穿莊家的騙人把戲,既可教會學生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又可更好地教導學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遠離六合彩,遠離賭博的正確觀念。
3.按照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實施分層次教學
受各種學習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定然不盡相同,教師想在課上顧全所有學生會有一定難度,此時便可運用分層次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1]。也就是說,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差異,采取分類建組模式,再針對其差異確定不同目標,因材施教,最后在考查階段應進行分類考核,使學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發展。這樣的針對性教學降低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習優秀學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其的重視,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4.強化教學自主性,發揮學生思考能力。
教師除了對學生學習時獲得的直接經驗要重視外,還應讓學生建立起與當前學習內容的聯系,激發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驗[2]。如初一數學教學中,很多題型都可以套用相對應的數學公式,這些都是現有的答題技巧與經驗,但是公式畢竟只是紙上一點墨水,如何把公式活用起來,并在此公式上進行適當擴充與探究,不止于簡單地套用公式,而是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如對以下這道題的解答:方程式20=x/4,教師可以這么問:“什么樣的x滿足等式20=x/4,怎么可以知道x的具體值?是乘還是除?同時當x解答出后,可以繼續根據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發展出:‘那么方程式20=4/x中的x又是多少?’”通過教師這樣探究性的提問,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會獨立思考,進而將“學會”晉升一個臺階,真正做到“會學”。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便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聯系生活講授數學,使學生對數學有代入感,并根據學生個體情況采取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兼顧每個學習階段學生,同時強化教學自主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最終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重大轉變,以此提升初一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