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6:00:06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管理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革新,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和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在享受計算機技術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各個行業為了適應信息化發展不斷加快的步伐,唯有不斷的加強學習和創新,才能在不斷激烈化的競爭中持續發展下去??萍脊芾砉ぷ黝I域面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進程,如何積極轉變發展模式,緊緊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成為當前科技管理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
一、科技管理工作的特征
科技信息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科技信息資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科技信息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科技信息管理就是人對科技信息資源和科技信息活動的管理??萍夹畔⒐芾砭哂腥缦绿卣?(1)管理類型特征:科技信息管理的對象不是人、財、物,而是科技信息資源和科技信息活動;科技信息管理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之中。(2)時代特征:科技信息量猛增;科技信息處理和傳播速度更快;科技信息處理的方法日趨復雜;科技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
二、科技管理工作領域內計算機科技內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
在現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各個行業領域內應用計算機進行各項工作的的管理已經是極為必然的選擇,尤其是各大企事業單位和科研管理部門,其工作人員常常要處理大量的業務信息和數據,經過處理的各項數據,同時還要反饋給各個部門以供其參考和決策。這項工作量大,工作強度強,對于工作管理人員是一個極其大的挑戰。因此,如何提高廣大信息處理人員的工作效率,讓廣大信息處理人員從繁鎖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是我們需要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推廣普及,計算機管理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科研院所,這為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科技信息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計算機技術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應用的現狀及問題
3.1應用計算機進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改革開放最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項工作
一經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去,便顯示了其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計算機技術與科技管理相結合之后,在信息處理方面,極大的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速度,目前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我國的計算機整體水平也居于世界領先行列。因此,如何更好地運用我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推進科技管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成為接下來一定時期內科技管理工作發展的重點。當前,傳統的科研管理工作缺乏統一和規范化的管理,處理一些業務信息,數據過于簡單化,粗略化。更沒有針對性,因此,無法對現有的科技研發成果進行全面而有效的統一管理。所以,針對此種情況,應大力加強科技成果大范圍的網絡化規范管理。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大科技研究機構以及各大實驗室、科技研發人員緊密的聯系起來。利用計算機建立科技化市場,從而極大的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
3.2計算機技術運用與科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2.1信息孤島問題嚴重影響信息資源的流暢性
。雖然目前情況下,計算機的應用已經廣泛的普及到辦公生活領域,而且也正在逐步取代一些領域內的人工信息工具,但信息孤島問題,嚴重制約了信息的流暢性,影響了各種科技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更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過程。加大了科研成果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
3.2.2科技管理業務流程優化的信息化問題
一般而言,傳統的科技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延續性的的雙重特點,科技信息的管理是一系列數據程序的組合,包含著許多個不同的環節。同時,這些不同的流程與環節都內在的存在這一定的邏輯聯系,他們是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但在科技管理工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操作人員和單位把這幾個流程都互相的孤立開來因此造成了信息的互相獨立而不成系統,沒有能夠合理的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所以,應該在科技信息的管理工作中大力發展計算機技術,以及各類通訊技術,實現放開科技管理人員的人工包袱,提高工作效率和各類信息資源共享的新局面,從而實現科技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學化、數字化以及規范化的新目標。
四、應對科技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數字化問題的策略
網絡技術是當今人們工作和生活離不開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一個渠道、一個平臺、一個工具、一個無所不容的資源庫。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就要在計算機技術先進基礎上建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管理部門、各個科研單位的密切聯系,逐漸形成全國范圍內的科研管理網絡,在立體網絡環境下,實施科研管理。比如,通過設立網絡科技基金管理機構,對各個科研單位給予資金的支持,扶持科研項目的健康發展。受理相關的項目立項、檢驗及成果轉化。利用網絡強大的通訊功能,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對基金項目進行科學嚴謹的評估,提高研究成果的科技含量,避免重復研究。從而更加方便的實現科技管理機構對科研立項的監管和專家、學者對科研項目進行科學的評估審核。網絡管理使科研工作更透明,獎勵更公正,保證了科研成果的質量,也維護了科研單位及研發者的利益和知識產權,從而增強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管理機構要重視科研管理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建立合理的數據邏輯關系。制定出數據的錄入標準,做好與科研單位信息系統的連接工作,實現溝通和共享,同時,盡量減少數據重復錄入所造成的成本支出,從而更加完善計算機管理科研的工作。
五、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信息管理工作也逐步邁上新臺階。在當前的環境下,如何應用計算機數據庫、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做好科技信息管理工作,給我們每位科技信息管理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作者:王林林 單位:黑龍江省計算中心
科技管理是社會科技發展的重要保證,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人們對于社會科技的發展要求也在不斷增加,而科技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較為普遍,并且也影響著我國科技的創新,因此我們還需要通過加強科技管理創新來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而更好的提高科技管理的質量。通過對科技管理創新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存在問題的解讀來詳細說明科技管理創新的相關措施,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希望能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1科技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科技管理是經濟與社會發展及進步的重要內容??萍脊芾韯撔率沟每萍蓟顒拥哪繕恕⒔M織、領導和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全新的管理理念??萍紕撔屡c科技管理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強弱起著重要作用??萍紕撔率敲褡逦幕璧目茖W精神,使得科技應用到實處,科技成果又為知識和理論找到實踐的依據,也為新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途徑??萍脊芾韯撔率巧鐣髁x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科技創新使得科學技術在促進經濟增長中越來越顯示出主導作用,是新技術、新發明、新成果的先驅,它能夠很大意義上推動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建立科技管理創新體系科技管理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其自身的位置和管理職能決定的。
2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體制機制有待創新
科技管理涉及部門較多,這些職能部門在創新活動中,部門之間缺乏聯動和協調,從而造成科技政策法規實施較困難,科研活動分散重復的現象比較嚴重,科技、裝備、科技文獻和科技數據沒有很好的實現有效共享,科技經費多頭立項、多頭管理,科技資源無法優化配置。
2.2重大戰略需加強科技預測
由于規劃自身的戰略性意義,在確定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及發展重點時,都需要對未來發展方向、需求、能力及手段的預測和評估。目前我們還缺乏高水平的科技預測人才,缺乏長期、系統而又有組織的基礎研究;重大科技戰略制定主要是采用多個部門、多個學科與行業的專家會商,最終達成共識。
2.3科技政策、法規缺乏評估與監督
科技政策法規是法治國家保障科技進步,促進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科技實力及其創新能力、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科技政策法規對科技的支持力度及其政策法規體系的健全與完善。
2.4科技投入不足及不均衡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科技投入明顯不足。各級財政部門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對科技的投入有所增長,但增長的幅度和水平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科技投入的巨大差異導致福建區域科技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其他地級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速度較為遲緩。
2.5人才激勵機制不夠靈活
科技自主創新,關鍵在于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福建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福州、廈門、泉州三個城市,其他地市科技人才數量較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縣級科技人才較少,基層農村更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行政事業單位、教育、醫療衛生單位,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從事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的科技人員較少。
3科技管理創新的建議
3.1創新科技管理體制
所謂的體制就是資源如何進行配置,所以只有好的體制,資源配置優化、合理,創新才能順利進行,創新成果才可以順利轉化。假如體制不好,那么資源無法或不能優化配置,創新也無從談起。我國自從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去配置資源,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所以科研單位在體制創新上,必須堅持。要堅定不移地全面推行科研“招標課題制”,該思路已被證明是非常可行的。通過招標、招聘制,進行人才的優勝劣汰,同時也能夠為科技人員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使得不正之風,開后門現象從人們眼前消失。同時獎勵制度也要不斷完善,人員的職稱晉升、級別評定、各種獎勵都要根據這個人的實際貢獻,不能走關系,送禮。設立崗位津貼并拉開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使少數有作為、貢獻大的科技人才能夠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并較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推動科研創新。
3.2給予科技管理人員充分發揮的空間
其更大的工作空間。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者與其對象間的一種互動過程,特別是對于新的科技管理范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管理者觀念的更新,對科技活動中不同學科、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外界環境和條件的特點及規律的認識理解程度。因此,調動科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鼓勵管理人員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才能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時,必須認識到,形成新的科技管理模式,對我們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探索,其難度不亞于科技本身的創新。我們不僅要寬容科技活動中探索工作的失敗,同時也要容納科技管理創新工作中的失敗。
3.3加強科技預測的應用和研究
科技預測是根據經濟社會的需求和科學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在對科技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預測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科技發展方向、變化的趨勢,以及可能的機遇或危機做出基本判斷和預見??萍碱A測是準確地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積極選擇和重點突破技術與制定科技政策、法規、規劃的基礎。同時,通過科技預測工作的開展,擴大科技管理部門與社會各界的廣泛交流與溝通,讓更多的學者參與科技決策,讓更多的民眾了解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
4結論
總的來說,科技在進步,新的學科不斷涌現,學科的交叉、融合、滲透及其應用領域的不斷加寬,科技活動也變得豐富起來;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正在不斷加深,如何根據我國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和條件,推動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如何吸引企業更多地參與高技術研發,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有效地組織資金、人力等各種科技資源等,這些都對科技活動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只有本著科學、客觀的態度,不斷對科技活動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探索研究,不斷進行創新,才能使我們的科技管理體系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從而有效地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
作者:李剛 單位:大慶駐哈爾濱辦事處
1、創新
科技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創新。失去了創新性的科技就是“偽科技”,就是古董。人類歷史上多少偉大的發明、創造,在今天看來都再通常不過、已經不再具有科技的意義。科技需要在動態中保持創新活力。企業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通過企業科技管理要讓企業科技具有先進性、讓整個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從而突破傳統束縛、打破現狀的局限。企業在具有穩定利潤的前提下,為了保持現有的利潤,經常會遵從保守的原則,讓企業的各種要素遵從現有的發展慣性。比如,一些壟斷性的、傳統型的企業集團經常會這樣做。雖然美國可口可樂的配方至今沒有人知曉,但是從企業誕生至今一百多年來配方始終沒變??煽诳蓸饭舅闶且粋€獨特的例子。一般情況下,企業保持技術慣性時間一久,自身的發展就會出現瓶頸。企業科技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不斷打造本企業的創新性。在具體實施上,突出表現為“針對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技術開展重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的項目有:技術改造、技術引進、設備更新、新產品設計,試制新產品等。這些是貫徹科技創新的途徑,也是科技創新的表現。
2、效益
從政府的角度來開,公益是科技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但對企業來說,效益才是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標。在企業科技管理中,要按照企業經營規律和科學技術工作自身規律,充分、合理地利用企業科技力量和資源,讓科技實力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實現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取得的效益越來越明顯。在2011年度頒發的北京科技獎中企業占七成,創造的經濟效益明顯。例如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獲得2011年北京科技獎的“面向無線城市信息應用的融合業務平臺”項目取得直接經濟效益22.4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依靠資源消耗型的增張已經行不通,依靠科技進步將是企業取得自身發展和良好效益的根本途徑。
3、安全
科技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但科技上的失誤也是最容易導致生產事故的。特別是在從事尖端科技的企業,企業科技管理必須要到位,確保企業不因技術問題出現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雖然有天災的成分在里面,但電力公司在核電站上的技術設計與管理方面也是有諸多不足的。比如,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就是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設備老化所致。重大事故的發生,往往是人為因素作祟,不重視技術管理,如果能從技術上采取有力措施,好多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企業要依靠科技管理手段,制訂和執行技術標準、建立科學的工作程序、健全技術操作規程、做好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防范重大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4、人本
科技的進步、企業的發展,人是根本。企業的科技進步需要科技人員的努力,企業的科技管理需要懂得現代企業運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雙料管理人員。從根本上說,企業的發展最終是為社會造福,為企業所有員工謀取實際的利益。因而,企業的科技管理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要管理好科技,也要以宏觀、全面的視角管理好人,“知識經濟時代員工的管理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知識員工與普通員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別,這種管理應該是服務和引導為主要的手段,讓科技的創造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溫暖,感受到自身在企業里的重要性。知識員工的勞動難以形成流水線,要讓知識員工發揮出創造性,推動企業的科技進步,就應該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性。當個人得到個性滿足和發展的時候,也正是企業收獲最大的時候,企業的科技水平必然也會上一個新臺階。結論企業技術管理的內容可以涵蓋很多方面,但大致有戰略、創新、效益、安全、人本五個關鍵要素。任何科學技術都是有超前性的,企業科技管理是技術超前性和管理前瞻性的結合。企業科技管理應該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點考慮要項,但同時企業科技管理要在企業戰略管理的框架內進行規劃、實施。企業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通過企業科技管理要讓企業科技具有先進性、讓整個企業具有創新能力。效益是企業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標。在企業科技管理中,要讓科技實力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實現經濟效益。企業科技管理必須要到位,確保企業不因技術問題出現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企業的科技管理還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
作者:張敏單位:川慶鉆探公司安全環保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
績效評估又稱績效評價、考核績效評估,是一種正式的評估制度,它通過系統的方法、原理來評定和測量組織成員在職務上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成果??冃гu估的結果可以直接影響到薪酬調整、獎金發放及職務升降等諸多員工的切身利益。科技管理績效評估是對包括科技管理組織部門在內的人員、組織、制度等因素在內的評估。通過科技管理績效評估,可以獲得相關的績效數據,從而為改進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而提供有益的借鑒[1]。
科技管理績效評估基本理論
1科技管理績效評估的理論基礎
科技管理績效評估是針對部門或組織而開展的績效評估,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礎理論基礎之上的評估制度。在對其進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對這些理論進行簡要分析,這里主要介紹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上世紀70年代流行與西方國家的一種新型的政府管理理論。這種理論最大的特點是借鑒了企業管理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試圖將政府看成是市場中的企業,而國民則是消費者,作為企業的政府需要向國民提供優質的鋼公共服務,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績效。它以現代經濟學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主張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門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競爭機制,重視公共服務的產出,強調文官對社會公眾的響應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導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行政環節上實行更加靈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對科技績效評估制度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比較績效評估主要來源于企業管理領域,新公共管理所提倡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是比較符合科技績效評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的。新制度經濟學(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是一個側重于交易成本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可以說是近幾十年西方經濟學研究范疇中一個方興未艾的領域,由于其提出的比如交易成本等思想對傳統研究范式的突破性革新而備受關注。交易成本是制度經濟學的核心,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過程中,沒有被易主而損耗掉的成本,譬如討價還價花去的精力與時間,為防止受騙而采取的保險措施等,這些舉動花費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制度經濟學研究的范圍為科技管理績效評估提供的研究框架,交易成本的概念為績效評估指標的建立和具體權重的確立提供了指導[2]。由于目前影響我國科技管理績效評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評估程序和體制的不完備,這種體制上的交易成本如何去除,也可以在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下進行分析。
2科技管理績效評估的內涵
科技管理職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政府職能是指一個國家的地方行政機關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所承擔的職責和功能??萍脊芾砺毮軇t是指政府為了促進本國或地區科技發展,提高科技水平,增強科技競爭力而履行的一系列職責和功能。一般來說,科技管理職能包括了制定相應的科學發展方針,同時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基本的框架,有時還需要直接投資一些高風險性的科技領域,促進科技的發展,此外還需要在政策或是其他方面對科技產業進行扶持,提高本國科技競爭力??萍脊芾砉ぷ髦幸粋€重要的方面是對科技管理的效果進行評估和測量,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并為改進科技管理制度和體系提供借鑒。
科技管理績效評估方案分析
科技管理績效評估的實行和具體的解決,最終都依賴于完善的評估方案。只有設計出完備的,考慮全面,權重合理的評估方案,才有可能進行科學的評估,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做指導。一般來說,科技管理績效評估方案的確定包括了績效評估指標的確立、進行評估指標值的確立、績效評估指標評價標準的確立以及對績效評估評價指標的效果分析幾個方面。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對科技管理績效評估的指標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人員的層次,另一個是組織的層次。從人員的層次上來說,可以將評估指標細化為知識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工作潛力等幾個一級指標,在這些一級指標下面又可以細分為技術職稱、學歷層次、管理知識等二級指標。在確立了評估指標之后,需要確定相應的評估指標權重。確定權重的時候需要注意結合本部門或地區的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突出某些指標,比如知識質素或是工作業績等,從而有效的提升評估管理的現實意義。就目前國內外的情況來看,平衡積分卡是普遍采用的一種評估形式,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溝通和共識等方面就無法做到完全的無縫連接。在績效評估的最后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分和分析,妥善的解決績效評估中反映出的問題,改進科技管理體系。
作者:朱海鋒單位: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作者:馮峨董荷娣陳衛高翔徐俊明單位: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京大學科技處
注意綜合性生物科技人才的培養與使用
面向21世紀的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學科間相互滲透與協調發展。事實上,這種滲透與發展趨勢在20世紀就已出現,現代生物學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酶學,沒有X射線衍射及計算機技術就不可能了解蛋白質的三維立體結構,也就沒有現代分子生物學。如果說過去的生物科技得益于引進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而得到長足的進步,那么,21世紀的生物科技研究就更離不開這些相關科學技術了。生物科技的這一發展趨勢,要求從事生物科技研究的人員應具備相當的數理化等基礎知識、寬厚的生物學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然而,在我國現有的生物科技工作者中具備上述條件者為數不多,相當部分人已知識老化,專業狹窄,與目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這種狀況是制約我國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全球來看,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正吸引著大量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在國外每年學習和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人數迅速增加。以美國為例,在近兩年統計的48萬博士學位獲得者中,生命科學占到51%。大量高素質的青年科學家流向生物科技領域,是美國生物科技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在我國這種趨勢尚不明顯。為什么呢?一方面在于我國的人才培養機制尚未適應生物科技迅猛發展的全球化趨勢,人才培養計劃滯后于生物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于國內生物技術開發研究起步較晚,生物技術產業尚未形成有效的規模,導致相當部分的生物科技人才流向國外。因此,我國生物科技人才的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是不足的。對此,生物科技管理工作者應有清醒的認識。針對上述缺欠與不足,我們認為應采取三個措施:(1)打破學科間的界限,積極吸引物理學、化學、數學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參與生物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知識互補,相互協調,聯合攻關;(2)根據目前生物科技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及時有效地對傳統生物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大力培養素質優良、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生物科技人才;(3)在國內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有效地吸引和使用優秀人才。
大力創造寬松的學術氛圍,強化與企業的聯合
從生物科技的發展來看,生物科技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來源于基礎研究領域中的突破。而在基礎研究領域,重大的發現和突破往往是難以預測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家的觀念發展過程。因此,在生物科技項目的確立等方面應該尊重生物科技工作者的想法和建議,給他們以更大的自由空間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創造性。過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在科技管理上,人們往往過于強調計劃和預測。這種作法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甚至扼殺了創新性的思維與工作。按照上述思路,在生物科技領域自主性研究應大力提倡。然而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科研經費的不足。長期以來,能夠有充分的經費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一直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愿望。如何增加科技投入,為自主研究創造條件,是擺在科技管理者面前的一項新任務。目前科研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各省的自然科學基金。由于基金的申請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加之申請者很多,競爭也很激烈,因此課題爭取難已經成為廣大科技人員最為頭疼的事。在國家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努力地從各個生產應用部門爭取科研經費是個好辦法。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與上海新黃浦集團合作成立的上海生元基因開發有限公司(側重在人類基因的克隆和測序)和上海新黃浦復旦基因有限公司(側重功能基因的尋找和基因的功能開發)是一個例子。他們通過與企業的聯合,不但解決了國家科研經費不足的問題,又為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F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對知識的渴望將越來越強烈。管理部門應抓住這一良機,使全社會都意識到科技的發展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促使企業設立各類研究基金,使科學研究與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與國際接軌,努力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增加論文的數量
目前《科學引文索引》(SCI)、《科學技術會議索引》(ISTP)和《工程索引》(EI)檢索系統已被國際上公認為評估科研水平的重要評價工具。由于SCI主要涉及基礎研究,而生物科技大多屬于這個范疇。因此,目前生物科技的綜合水平一般可以采用SCI來評價。1996年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編制了以期刊影響因子為主要指標的《期刊引用報告》(JCR),以此來評價學術期刊的論文被引用情況。所謂影響因子是指在一定時域內期刊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JCR編制的SCI論文平均影響因子見圖1。由圖1可見醫學和生物學領域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最高,分別為1.959和1.755。從期刊的分布來看,生物學和醫學的SCI期刊數量在各自然科學期刊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兩者之和占到所有期刊的49%,見圖2。這種統計充分說明了生物科技是當今科學技術中最為活躍的領域。然而,從1997年中國作者發表的11584篇SCI論文來看,其中生物學和醫學方面的論文數量僅占5.8%和10.55%。這表明,目前我國生物科技的研究還十分薄弱,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及其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除了前述的我國生物科技人才培養不足和生物科技產業規模較小以外,我國現有的許多生物科技的研究還處于低水平的重復及跟蹤研究上,有創新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很少。由于科學論文的數與量(特別是SCI論文的數與量)綜合反映了科學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及水平高低。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研究隊伍,另一方面還應該集中現有人才和財力,使有關生物科技的研究貼近當今國際研究的前沿,同時努力尋找和開拓新的生長點。由此努力提高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使我國生物科技的研究在國際上占有應有的地位。
面向國家經濟建設,強化專利保護意識
生物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在農業、醫藥、化工、環保、能源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正因為如此,在加強生物科學基礎研究的同時,將國家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用在能迅速加強國民經濟的有關生物科技的研究方面是完全必要的。目前,鼓勵廣大科研人員主動投身國民經濟主戰場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專利保護是實現投資補償和保證良性循環的有力武器,因此,許多國家都視專利為生物技術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在生物技術專利保護方面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超前意識,他們采取強占基本專利,先期收購專利等基本戰略,唯恐錯失良機。作者根據《中國專利年度索引》,按國際專利分類(IPC),對1990~1995年在我國申請并授權的涉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酶學、變異或遺傳工程的239項發明專利中的專利權人進行了統計,發現國內單位作為專利權人的僅有95項,約占這一領域發明專利的40%;而國外公司或個人作為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為144項,占這一領域發明專利的60%。在我國某些投資巨大的生物技術研究的產業化過程中,已經遇到因國外搶占專利而造成法律障礙與糾紛的事件。目前,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入關以后,如不注重專利保護,此類事件將會大幅度上升。因此,研究專利工作如何介入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工作模式與運行機制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在專利注冊與保護方面,外國已有許多經驗。例如英國的約翰-英尼斯植物研究中心設有專業公司負責本所基因科研成果的專利申請。研究人員只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其他專利事務均由該公司辦理,該公司實際上是一個專利商業化機構,其最終目的是發現基因專利的商業前景并推銷專利,加速商品化的進程。借鑒于這些經驗,我們在大力倡導科技人員研究和開發生物科技產品的同時,應該建立公職發明顧問制度,在較大規模的研究機構內部中建立相應的專利機構,改變過去專利機構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脫節的現象,使科研成果處于有效地專利保護之下。
明確研究目標,爭取在重大問題上有所突破
目前,生物科技的發展方興未艾,其觸角已深入到各個領域。由于生物科技的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在我國的財力和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重點的選擇若干研究目標,爭取在若干個重大問題上有所突破就顯得更具實際意義。對于如何選擇研究重點的戰略考慮,我們認為應根據內部標準和外部標準兩個方面來綜合衡量。所謂內部標準是指欲確定的重點研究領域的發展是否已具備了取得突破的條件和能力,所謂外部標準是指該項研究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等。過去,我國許多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立項并不是完全依照這兩個標準來選擇的,許多研究者往往只注重內部標準而不太考慮外部標準,使研究變成了單純的理論研究,或者只注重科學價值而忽視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這種狀況應該改變。我們生物科技的發展應該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事關顯著提高國家科技實力的要“為”;事關國家經濟建設、社會需要的要“為”;具有我國特色、能迅速實現突破的要“為”。有重點的選擇若干重大問題,集中財力和人力聯合攻關,爭取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并形成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已逐漸認識并開始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1993年啟動的重大項目“中華民族基因組中若干位點基因結構的研究”,與“863”計劃中有關項目配合,以重大疾病相關基因和功能基因的結構為主要研究對象,充分利用了我國人口和臨床上的資源優勢,收集、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民族遺傳資源,克隆了一批制病基因及其相關基因,在一些相關領域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由于人口與健康是21世紀我國乃至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它們的研究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在我國即將啟動的“973重點基礎研究計劃”中已將這一問題列入研究的重點,并希望以此拉動資源、環境、農業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這一選擇無疑是具有高瞻遠矚的正確選擇,其戰略意義十分明顯。
1高校科技管理創新的意義
高校是培育高等人才的搖籃,培養創新能力、傳播新思想的重要基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在研究開發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隊伍中的主力軍。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進高校創新體系建設,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一定要有更高的追求??萍脊芾韯撔率谴龠M科技創新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客觀要求。高校作為國家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部門之一,它的科技管理創新,既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動力和資本,又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是我國知識經濟時代來臨賦予高??萍脊芾淼闹匾姑?。其肩負著對全??蒲许椖康纳陥蟆⒖萍及l展的籌劃、以及科技管理政策的制定。當前的經濟形勢要求我們將尋找市場信息和追求知識創新作為切入點和落腳點,為了建立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模式,我們要把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作為重點內容來抓。
2高??萍脊芾砻媾R的問題
高校的科技發展與高校的科技管理制度和科技管理水平密切相關。而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就是調動具有科研能力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科研人員從事科研工作提供服務、創造條件、組織建設和協調好科研隊伍,以不斷提高研究層次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進程。因此,如何激勵科研人員的科技創新潛力,發揮高層次人才在高??蒲泄ぷ髦械闹鲗ё饔茫统蔀楫斍案咝?萍脊芾砉ぷ髅媾R的重要課題。從強化自主創新,優化高??萍脊芾矸矫孢M行了深入的思考,總結出目前我國高??萍脊芾碇饕嬖谝韵聨讉€問題:
2.1高校科技管理的行政體制不健全,不利于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叉
目前在我國現行的體制下,傳統的高校還多沿用學校、學院(系)、各專業教研室的行政管理模式,特點是學科門類比較繁多,科研力量相對分散,學科之間很難融合和交叉。一個任課教師固定隸屬于某一個專業教研室,業余時間教師可以進行一些小范圍的個體交流研究活動,但是在校內外很難進行較大范圍的、跨學科的科研交流活動。因此,高校這一體制很難適應當代科學研究團隊化、研究對象交叉、復雜化的趨勢。
2.2高校科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夠,不利于管理的規范化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近幾年,信息網絡更加普及并日趨融合。互聯網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成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目前國內大部分高??萍紨祿牟杉⒓庸ず凸芾淼男畔⒒竭€不高,科技管理工作仍然通過基本的日常辦公軟件來處理數據。沒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臺,使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規范性難以保證,另外這些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率低下,數據的規范性也難以實現。由于科技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夠、信息資源和信息服務建設方面進展甚微,師生得不到有效地信息服務,缺少有效的信息資源,導致從事科技工作的相關教師對本??萍假Y源和科技合作很難達到充分的共享。
2.3高??萍脊芾頉]有與市場有效接軌,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我
國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大部分局限在實驗室,沒有積極主動地的去尋找市場,開發市場,沒有與市場有效的接軌。高校沒有與市場形成互動機制,高校的科研工作沒有實現為市場經濟發展服務,市場的發展沒有依托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這樣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另外,目前高??蒲许椖康膭撔滦圆粡?,市場化目的不清晰,科技成果的適應性較差。許多科研成果理論依據很充分,能夠得出可靠的結論,在實驗室中也能得到有效的驗證,但是實際應用起來不方便,不適用于生產實際,所以這些成果只能束之高閣,產業化實施難度大而不能轉化。
3強化自主創新。優化高??萍脊芾淼闹饕呗?
3.1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市場觀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盡管我國已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但我國高??蒲泄芾砣詻]有擺脫計劃經濟時代觀念的束縛,管理人員還是習慣于像過去那樣忙于列計劃、報項目、要經費,缺乏與市場的有效接軌,長期以來的實踐也都是停留在“重成果、輕轉化”,“重管理、輕服務”的層面上,多數科技成果處于實驗室階段,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市場、開發市場。因此,科技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在思想上創新,以思想創新帶動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加強產、學、研的結合,積極與企業配合,在高校建立企業的研發中心,不斷提高市場觀念。新時期高校必須要以市場和社會發展需求作為科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技術創新、加速新技術產業化的管理和科技成果轉化,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科技產業化的積極性,使智力、技術和管理要素參與分配,充分體現智力勞動的價值和貢獻,實現知識產權的社會和經濟雙重效益。
3.2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專利的申請
知識產品的最大生產基地是高校。從科學發明、科技成果、專利與非專利技術到學術論文、計算機軟件、高新技術產品等,幾乎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所有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是知識產權這個無形資產的最大擁有者。但由于當前高校廣大科研管理人員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不到位,導致知識產權的流失成為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為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學??杉訌妼χR產權相關常識的宣傳,并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把知識產權管理納入科技計劃管理的全過程。首先要加強對專利的申請、管理與保護,可設立專項或配套資金用于專利和知識產權的取得、保護、管理以及具體的實施,并建立相應的專利申請與審查制度。其次,要加強校企合作,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此外,為防止知識產權的流失,應建立相應的制約機制,避免教師或協助教師進行科研的學生在離校時帶走學校的科研成果或專利。
3.3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大力推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而高??萍脊芾硎且环N管理智力的高級管理活動,其服務對象和人員素質等都有顯著的高智力性、高知識性、高創造性,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人才更加豐富。實現高??萍脊芾淼男畔⒒?,需要加強基礎數據庫和辦公軟件建設,建立教育信息化資源共享機制??萍脊芾硇畔⑾到y和科技管理基礎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那種認為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統自然會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或者加強管理基礎就能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說法都是不準確的。加強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提高科技管理基礎,保證數據庫的及時更新,根據數據本身的特性進行一系列的整理、歸納,從而保證數據的延續性,這樣有利于科技管理的變革和創新,必將成為管理科學的新趨勢,也是科技管理創新的必然選擇。
3.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激勵是調動人們積極性、創造性的一種好方法,激勵在管理活動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對群體成員的激勵,是提高全體活動效率的根本前提?!备咝T诳萍脊芾砑顧C制中,應體現實事求是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在制定和實施激勵措施的過程中,要應充分考慮到科技管理人員對其“投入“和“報酬“的相對值的衡量,要切實縮小科研管理人員與教學、科研崗位人員在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3.5加強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科技創新對科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科技管理的與時俱進,這必然要求高素質的科技管理隊伍,要求管理人員具備科技管理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擁有一支素質高、執行力強、結構優、專業突出的科技管理隊伍,是高校實施科技創新的關鍵所在。針對目前高校科技管理隊伍整體學歷層次偏低、年齡結構老化、專業和知識結構也不盡合理等現象,首先,要適時引進具備科技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充實科技管理隊伍,以增強科技管理創新能力;其次,建立進修和培訓制度。國內外一些專家認為:傳統的一些管理人員或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在得到進一步的特殊訓練和實際鍛煉之前是不能有效地行使科技管理這一重要職能的。培訓是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管理人員學科學、懂科學,掌握科技發展的動態,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因此,在不影響日常工作的情況下,有計劃地支持管理人員在職攻讀相關專業學位,同時創造培訓和進修機會,尤其是指導實際工作的短期培訓機會,充實更新其知識,開闊其視野;最后,可以在部門內部實行輪崗制,實現人員的動態管理和合理流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能,讓每位管理人員在科技管理的各個環節實踐,全面、深入地了解科技管理工作。隨著國家對創新體系的重視,高校科技創新體系正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要實現強化自主創新,優化高??萍脊芾?,就要抓住機遇、更新觀念、創造環境,切實提高科技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就要改革現有的運行模式,建立一套適應高??萍紕撔麦w系建設的“開發、競爭、激勵”的良性機制和體制。
1科研管理制度的創新
生物技術研究所面對新發展形式下的新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該所發展的科研管理制度。
1.1立題程序及課題管理
組織生物技術研究所學術委員對申報者撰寫項目申請書進行論證評議,經審核同意方可申報,并將申請書、可研報告提交給業務秘書備案。由主持人負責課題的全面實施,學術委員會隨時對課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于年終召開總結報告會,總結經驗教訓,并從中發現新的研究亮點,同時確定下一年的工作方案。因客觀原因,不能完成科研課題者,課題負責人要寫出理由。在項目申報中,該所積極支持和鼓勵年輕人申報課題,設立所級課題,鼓勵年輕人積極探索和創新,并允許失敗。
1.2科技成果的申報
項目完成后要及時寫出課題科研總結報告、課題工作報告,報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組織鑒定,并申報相應渠道的科研成果。成果申報按規定填寫各種申報表、鑒定證書,并提前查閱檢索,材料完備方可申報,同時將申報材料報所科研秘書備案。
1.3科技檔案歸檔
科技檔案由課題負責人按時立卷歸檔。獲獎的科研課題,公布獲獎等級后,整理立卷后移交所科研秘書保存,同時上交電子版材料。
1.4科研項目經費管理
科研經費到位后,課題負責人應將計劃任務書及批準經費的詳細預算交所財務,項目單獨立賬,并嚴格按照計劃任務使用經費,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并由課題主持人、室主任、使用人、所長簽字后方可報銷。
1.5科研工作獎勵制度
發表的論文被SCI等四大檢索收錄,按院獎勵辦法執行;在國家一級、二級和三級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所里將分別給予300元、200元、100元的獎勵。由學術委員會及科研管理秘書對當年的論文進行核實確認,于年終總結及下一年科研計劃安排的工作會議上進行獎勵。
2科研管理工作實踐與成效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獎罰分明,調動了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生物技術研究所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1承擔項目
“十一五”以來共承擔了30余項研究項目,科研經費計500多萬元。既有國家轉基因專項、國家農業部948重大項目,又有國際合作項目、黑龍江省攻關項目、黑龍江省自然基金項目、地方項目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既有理論基礎性研究,也有應用研究。
2.2獲得獎勵情況
堅持以課題研究為中心,力求多出精品。在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了有關方面的獎勵和好評。獲得國家級、省級成果19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其它獎8項。
2.3獲得專利情況
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3項。
2.4及著作情況
近5a百余篇,其中發表SCI論文2篇,國家一級刊物10篇。
2.5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情況
2.5.1馬鈴薯脫毒種薯氣霧栽培生產技術該技術來源于農業部“948”項目“一種新型脫毒種薯生產技術的引進”。從1999年起開始在省內外轉讓和推廣該項技術,省內外共轉讓5家,轉讓收益為59.5萬元。截止到目前,推廣該技術的生產面積已經達到12.3萬m2,年生產脫毒核心種薯787萬粒,推廣脫毒種薯2萬hm2以上,產值增加6800多萬元。
2.5.2黑生101產業化情況黑生101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利用具有自主產權的花粉管導入技術培養的高產、優質、高蛋白大豆新品種,自1997年推廣以來因其豐產性好、品質優良,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參加了省長創新工程的招標,中標后在建三江地區開發示范,與建三江墾區的4個農場對接,簽署了協議。經過3a的實施圓滿完成預定指標。其中,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示范推廣,實現了科研單位、生產單位(包括建三江農場、吉林敦化大豆加工企業)的結合。僅此一項使建三江七星農場及種植單位年收入增加了近10萬余元。
2.6開放聯合
2.6.1對外開放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
投資700萬元建設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購進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199臺套,從根本上改善科研條件。2006年11月被科技廳批準為分子育種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功能是為全院30個研究所提供生物技術實驗平臺;為在讀的碩士、博士、博士后提供研究和實驗平臺;對全省乃至全國全面開放,吸引和培養一流的農業生物技術人才;目標是在省級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成國內一流的農業生物技術實驗室,加速爭創全國創新型一流農科院的步伐,推動黑龍江省作物分子育種快速發展。僅近2a中,來實驗室工作的有30人次、16個項目,他們分別來自經濟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育種研究所、玉米研究所、苗木脫毒中心、谷物檢測中心等10余個研究所和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齊齊哈爾大學、蠶業研究所、黑龍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另外,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與國家級及省內大學等實驗室的對外合作關系。其中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中國科學院遺傳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所、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驗所、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及省內哈爾濱師范大學生物系、黑龍江大學生命學院等單位。
2.6.2人才培養情況鼓勵本學科青年科研人員
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為青年科研人員積極創造科研條件,采取“老中青結對”的形式,按不同研究方向和學術特長,以老帶新。目前有2名青年科研人員攻讀博士學位,其中1名已獲得博士學位;5名青年科研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其中2名已獲得碩士學位。在培養青年科研人員的過程中,提倡學術創新,形成競爭和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成果優秀的青年人才在職稱評審和學術骨干選拔方面予以優先考慮。2006年新晉升助理研究員1人;2007年新晉升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2008年晉升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3人。2a來,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8名,為生物技術領域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2.6.3共建情況該所積極遵循“開放辦院、開放辦園”方針,通過“走下去、返回來,派出去、引進來”
面向“三農”開放,面向國際開放。積極響應省政府和院黨組的科技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幫扶10弱縣,派出3名優秀科技人員到經濟發展較弱的貧困縣擔當科技副縣長。
3國際合作
先后邀請俄方專家20人次,接待俄羅斯、獨聯體、東歐國家的專家80余人次。派出科技人員8人次。雙方進行科技合作,引進馬鈴薯種質資源80份,經過評價篩選,育成新品種龍引薯1號;引進小麥、小黑麥、大麥種質資源200余份。先后與俄羅斯(亞麻、小麥方面)、美國(生物質能)、波蘭(小麥生物技術)簽訂農業科技合作協議。
4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面對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農業科研單位科技管理工作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審視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同國內生物技術同行相比,差距還很大,因此要有長遠目標,發揮自己的優勢,得到同行的認可;二是缺少國家級項目支持,要積極做好儲備,爭取國家級課題的立項;三是缺乏能在全國占領一席之地的優勢研究領域,能得到國家高層次獎勵的成果少,發表的高質量論文不多;四是省級重點實驗室運轉資金不足,制約了實驗室的對外開放和運轉;五是能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物化成果匱乏;六是尚未建立起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科技管理創新機制和科技創新體系。
5對科技管理機制創新的幾點建議
5.1從觀念上創新
實施科技管理機制創新,就要在觀念上創新。應該注重管理者的思維創新,包括對科研的策略、地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認識創新??蒲袉挝粦⒆憧萍挤战洕⒖萍挤栈鶎?開展科技誠信服務、科技創新服務,改掉過去等靠要的因循守舊思想,出謀劃策,為科研單位爭取大量的科技項目和資金。
5.2從服務方式上創新
實施科技管理機制創新,就要在服務方式上創新。要注重調動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兩方面的積極性,就科研人員而言要鼓勵為企業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就科研管理人員而言應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2]。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為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5.3從管理上創新
實施科技管理機制創新,就要在管理上創新。要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創新管理模式,要注重過程管理,項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攻關,在保證數量的基礎上,突出好項目、大項目,大力培植出新技術產業。
5.4健全科研機構,加強科研制度建設
要有效開展科學研究,必須設立專門的科研機構。負責科研課題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經費管理、科研考核、科研檔案整理、科研信息公布等。設立學術委員會,審議學術研究方向及中長期研究發展規劃;對重大課題經費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議并進行監督;協調本學科領域與國內相關的重大學術活動;對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人才培養、研究工作的進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等進行評估??蒲泄ぷ饕袑iT的領導主管。
5.5堅持以人為本
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點轉到提高科研工作者素質和營造科技創新環境上。必須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構建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風氣,培植鼓勵創新探索、敢冒風險、寬容失敗、尊重不同學術觀點的文化氛圍。要形成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評價與獎勵制度,以此引導科技人員尊重科學真理,強化創新意識,培育開放理念,打破學術封閉。要徹底轉變“見物不見人”的觀念,把積極培養、使用、穩定和吸引人才作為科學和技術發展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建立起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激勵機制[3],充分激發廣大科學技術人員以及全社會勞動者的聰明智慧和創新潛能。
摘要:通過對我國農業科技管理現狀的闡述,對新形勢如何構建中國農業科技管理新體系進行了探討。
經過2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轉向總量大體平衡和結構性、區域性相對過剩。這一方面說明現行的農業經濟結構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業發展正醞釀著從量變到質變的嶄新突破。農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和戰略目標的實現,也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制定和完善中國特色農業科技系,建立和健全農業科技管理體制,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和管理方法,則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最佳選擇。
一、我國農業科技管理的現狀
現代農業科技管理是依據農業科技自身發展規律和特點運用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對各項農業技術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以求在時間和經濟上最合理、最有效地達到預定的農業技術發展目標。它是現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農業經濟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徑。然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盡快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我國實行的是以城市為基地的工業化戰略,把業中的資金強制性地轉移為工業化積累,在工業化戰略的推動下我國的現代工業在城市迅速擴張。而相比較而言,農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卻整體徘徊不觚,發展艱難。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科技資金的投入,加強了科研院所的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以法律形式規范了農業科技專利成果交易。農業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除了對國家政策的需求外,關鍵要靠農業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體制不健全的客觀因素制約,使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與經濟總體不相適應。其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科技管理的主體不明晰?,F代農業就是利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把傳統農業的舊“四靠”轉變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農業科技的管理主體是以各級政府縱向調控和直接領導為主,農業科技管理機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一直沒有在法律上得到應有尊重。同時,一部分農業科技投資主體和收益地位不明晰,產權關系不明確,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缺乏積極性,沒有產生出應有的效益,也嚴重制約了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為轉移,農業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發展的普遍規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應該賦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門以一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農業。二是地方農業科技管理資金匱乏。國家每年都會在財政預算中拿出相當部分資金用于農業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時也要求地方各級政府投入部分財政資金以支持本地農業經濟發展。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兩級預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財政資金并不多,所以各級地方政府對于大量資金投入效果并不明顯、對GDP增長貢獻不高、且見效期長的農業科技的熱情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備發展高新農業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而錯過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三足政府對農業高新技術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熱情。農民是農業關系的主體要素,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是要有廣大農民的支持和擁護。而在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管理基本還是由政府主導和壟斷,政府對農業科技的宣傳缺乏力度,加之市場化的農業科技交易體制沒有完全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同時,由于廣大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偏低、經營規模小、收益低,對采用高科技的熱情商。是農業總體的機械化水平不高,資金匱乏。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的發展,唰時也影響『.農業科技的研發和轉化,我國農業機械化低水平層面運轉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業新技術規模效應的發揮和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二、構建現代農業科技管理新體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減少損耗、提高效益、占領市場的關鍵,因此提高科技的研發速度,改革傳統的科技管理體系就顯得尤為必要,必須采取有效對策。構建現代農業科技管理新體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制訂長遠科技發展戰略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科技發展需要從戰略的高度做出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條塊分割的科技管理體制,加強和完善農業科技管理的立法和執法,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重獎取得重大成果轉化效益的單位和個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公共資源保障機制,完善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同時,必須將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層面,把對農業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斷增長的公共需求和維持農業續、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制訂長遠科技發展戰略不僅是農業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在要求。國家農業、科技主管部門和地方都要從長遠出發,對業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規范,形成三個層次力量最優配置,為我轉型農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二)進一步貫徹科教興農戰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技成果轉化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永恒主題,也是至今我國在這方面尚無滿意答案的現實難題??萍汲晒蛏a力的轉化,涉及到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宏觀看,科技成果轉化是由科技給、轉化、需求和科技環境系統等構成的大系統,其運行要求立、健全相關的動力機制、收益分配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調控機制等。微觀看,科技成果的轉化包括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工業性實驗、工廠化生產等環節。因此,必須規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轉化銜接體系,實施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和地方的科技聯姻,動員各類農科教研機構和私營企業參與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萍嫉难邪l必須依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運作,以生產的實際需要為契機,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轉化為產力時,才能為社會增加更多價值。企業可以憑借自身優勢,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和引進,成為創新的主體和技術推廣的載體。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農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教學與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優良品種推廣的生產基地,有效發揮科技輻射、帶動效應。2003年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與連云港市共同發起的“百名教授科技興百村小康工程”活動(簡“興百村活動”)已初見成效,該活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科研院校與農村的直接聯系,避免了中間環節所產生的煩瑣程序、信息中轉誤差和資源丟失現象,實現了事業單位職能和服務型觀念轉變,而且農民也可以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遇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地反饋給專家,力求把問題解決在最先發現環節。
㈢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素質,完善農業人才市場要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礎、科學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擁有多少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的高素質人才,如今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衡量國家競爭力強弱的標準,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載體,只有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政、企、校、研、資”多維互動。因此,必須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識產權為資本的入股機制,切實加強知識資本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識資本準入門檻。同時,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建立地方人才儲備庫,并將其作為一
種長效機制穩定下來高校與科研院所應該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為急需農業人才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培訓大專或大專以上的技術人員;實施遠程教育和各種專業講座,及時地把各種最新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到農業地區;農業高校要設立農業推廣碩士點,定單式地為基層培養農技推廣人員;地方政府也要為農技推廣人員提供各種條件,避免人才流失現象的發生。這樣才能真正地在我國建立人才激勵要素流動、市場選擇的新機制,形成市場化、網絡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維互動的創新模式,促進我國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四)改革農業推廣機制,完善農業推廣體系加強改革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是決定現代農業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我國,傳統意義上的農技站早已變成了只有部門、沒有人員或只有機構、沒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純營利機構。現代農業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農業要發展,基層推廣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設好現代意義的農業推廣體系將是最終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我國現行農技推廣體系不僅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也無法應對加入m后世界農產品貿易對我國傳統農業經濟帶來的沖擊,因此應在確保農技推廣體系穩定的前提下,深化體制改革,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能單純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而應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各地應從實際出發,深層次地發掘地方農業發展潛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市場準入門檻,提升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幫助農民抵御各種風險。
(五)建立現代信息平臺,實現農業科技“高速公路”科技信息平臺是指綜合社會業已存在的科技與信息,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資源提供一個可供隨時查詢利用的信息資源庫,為建立農業數字信息“高速公路”,實現資源共享,應在各縣建立以農業部門牽頭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包括建立農業科技‘‘l10”系統和專家庫;要切實轉變政府觀念,合理設置農業管理和服務機構完善農業科技管理體制,避免多頭管理和相互推委、扯皮現象發生;還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籌建高水準的農業情報信息體系組建統一的農業預警機制。平臺的建立單純依靠行政部門無疑是不夠的,沒有廣泛非行政力量參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應該推動、整合現有資源,采取多媒體信息交流手段,抓好農業基礎建設、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即科技的產前、產中與產后三階段的管理,實現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的雙贏。
農業科技信息“高速公路”功能的最大化,3s技術是核心因此合理利用3S技術則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變革傳統農業管理模式和以信息科技促進傳統農業朝“兩高一優”的現代農業轉變及變革傳統農業的最佳途徑同時,政府要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科技的轉化率與應用規模,并始終堅{寺“誰建誰管”的原則,注重發揮經濟杠桿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引導其又好又快地發展。
三、結柬語
進入新世紀,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科技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國際競爭更趨激烈,科技進步將成為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增強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成為農業比較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當從宏觀上總體把握現代轉型農業發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農業現代化改革的歷史性機遇,勇于開拓創新,構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新體系,為建設一個生機盎然的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一、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突出特點
1、科學技術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縮短。20世紀前,人類從發明到應用電,時隔282年,電磁波通信時隔26年,而到20世紀,集成電路僅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得到應用,而激光器僅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在短短50年里,經歷了5次大的科技變革:1945~1955年,人類相繼開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類開始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外層空間;1965~1975年,人類開始控制遺傳和生命過程;1975~1985年,微處理機大量生產和應用,擴大了人腦的能力;1985年以來,以軟件和網絡化為標志,人類進入了信息化和網絡化等新時代。這5次大的技術變革,構成了上個世紀最為壯觀又多姿多彩的歷史畫面。
2、科學技術急劇發展,呈現知識爆炸的現象。近30年來,人類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過去2000年的總和還要多。以此推算,人類在2020年所擁有的知識當中,有90%現在還沒有創造出來。今天的大學生到畢業的時候,他所學的知識有60%~70%已經過時。預計今后100年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數將占世界總人口的20%,創造性的科學工作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活動。
3、各學科、各技術領域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幾十年來,科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多種學科的綜合、滲透和交叉,用于解決科學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也導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學科的研究領域的出現,比如環境科學、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空間科學等等。學科的分支已從20世紀初的600多門,發展到現在的6000多門。
4、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茖W的發展揭示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所存在的內在緊密聯系。比如環境問題,既是科技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已經超出了自然科學家的技術范圍。
5、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趨勢明顯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網絡,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科研儀器、資料等基礎設施的流動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開發資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動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間,逐步地形成了一個全球的研究村。在這個過程當中,發達國家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益者,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首先是一個挑戰。
6、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在當代,生產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出現逆轉現象。科學理論不僅走在生產和技術的前面,而且為生產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各種可能的途徑。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論,而后促進了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最新成就,發展了生物技術。所以,當代重大技術工藝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論超前的。這種特點,決定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成為主導力量。
高技術及其產業是當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我國手工業人均年產值大約2000元,傳統工業人均年產值大約2萬元,而高技術產業的人均年產值超過2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高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成為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它與社會、經濟、文化互動的多樣性,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和新的理念,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
二、科學技術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信息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網將迅速發展。計算機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軟件技術及其產業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信息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美國的計算機和通信社會的投資占資本設備總投資的40%,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產業為美國創造了150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這種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變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人類從農業化向工業化變革的影響。
2、生物技術的突破,正醞釀著新的主導產業。20世紀70年以來,以DNA重組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蓬勃發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萬項專利技術當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已在醞釀大突破,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技術、緣于生物技術的新藥、農業生物技術,等等。
3、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決定因素。從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可以看出技術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在過去提到的亞洲四小龍中,臺灣地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小,新加坡次之,韓國最重,它們的科技競爭力強弱也和這個順序一致。在科技競爭力的排名表上,臺灣地區、新加坡、韓國的名次分別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實力特別是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自強自立的當務之急,是事關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務。
4、在激烈的技術創新能力競爭中,企業組織結構經歷新的調整。有如下特點:高新技術大企業研究開發生產、經營、銷售服務的一體化;生產經營的分工專業化;公司之間強強合并、技術結盟,謀取在行業國際市場中的壟斷地位;跨國公司加強網絡化和國際化。
5、高新科技的發展強烈影響國家安全觀念和格局。這種國家安全觀念有:(1)經濟安全。集中表現在對一體化國際市場的占有,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將表現得越來越明顯。(2)文化安全。西方發達國家賃借著科技優勢,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靠文化傳播和滲透的潛在影響不可低估。(3)國防安全。高技術已經成為國家軍事安全的核心技術和支撐力量,是決勝的關鍵。(4)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廣義的安全包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包括了人類自身的生存狀態。
6、人類生產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終身職業的概念將會成為歷史的陳跡。信息革命對生活方式的變革,標志著人類在現代物質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時期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對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發展戰略指導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調整,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要更加強調創新和跨越。從加入世貿組織的角度來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跨國公司通過在中國搶注專利,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專利,設置這種專利壁壘,已經對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設置了很大的障礙。在這種條件下,只有一條路,就是橫下一條心,強調原始創新、強調跨越、強調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種技術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產品和產業。注重單項技術,從技術發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繼續做好基礎性工作。但從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結合特別是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出發,更加要注意強調在研究開發當中,貫徹以產品和產業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點。一是要以產品或者新興產業為中心,把我國的力量集中起來,辦幾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創新型的小項目適當分散,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新的重點。
4、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科技界有些現象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很多問題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個就一定是錯的,哪個就一定是對的,往往是大家意見都一致的時候,也就是技術發展的機遇或市場已不再存在或沒有太大效益的時候。
5、要在應用開發研究當中,貫徹以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在今后的國家科技發展規劃中,選擇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件、電動汽車、信息安全和電子政務、電子金融、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奶業發展、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專項??萍疾肯铝撕艽蟮臎Q心,準備投入55億元,和企業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結合起來,在一些重大的產業技術方面力爭實現突破,形成新的產品和產業。
四、應對加入WTO挑戰,中國的科技工作的重要舉措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的科技工作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總體上是機遇大于挑戰。能否過好入世這一關,主要在于我們能否積極應對,趨利避害,爭取主動。
1、實施人才戰略。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競爭。要在國家科技計劃當中,把發現、培養和穩定青年人才特別是青年尖子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要在國家科技計劃當中廣泛地采用課題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經費當中人員的經費比例,克服科技管理當中“見物不見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權、期權獎勵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勵機制,來體現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創新價值。
2、積極實施專利戰略,強化知識產權的管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面臨著很尖銳的挑戰。有兩組數字:一是有關國家在高技術領域對專利的占有情況。在生物工程領域,美國擁有世界專利總量的59%,歐洲19%、日本17%,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5%;在藥物領域,美國擁有51%以上的專利,歐洲33%,日本12%,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當中所面臨的嚴峻的挑戰。二是外國公司在中國搶注專利的情況。根據統計,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醫藥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國外公司發明專利的占有量大約為60%~90%。這兩組數據說明,如果我們要發展自己的高技術產業,就必須跨過國外所設置的專利壁壘,特別是在高技術產業方面,我們面臨著很艱巨的任務。要更多地關注專利,要把專利問題作為重大的戰略問題來加以切實解決。
3、加強技術壁壘研究,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準體系。世貿組織有一個技術壁壘協議,允許各個國家合理地運用技術規章、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來保證進口產品的質量。技術標準的競爭是一個非常尖銳的競爭,而我國在這方面確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為我國缺乏自己的標準,很多是參照國際標準,無法阻止別人進口;而發達國家可以制定很多特殊的標準,以環境、人身安全為由來限制異國的進口。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國家的技術標準體系。
在結束對徐冠華的采訪時,我們一同走到禮堂外面的花園合影。這時正值北京的春天,花園里桃花盛開,牡丹怒放,玫瑰艷麗,雪松挺拔。我心中在想,中華民族曾經在科學技術領域為人類作出過卓越的貢獻,造紙、羅盤、火藥和印刷術四大發明對于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重大意義舉世公認,但在近幾百年人類向現代社會轉變的征途中成了落伍者。經過100多年的努力,中國人民已經趕上了一段路程,但是仍然處在人類之旅的后隊。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經濟社會,從能量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競爭雖然激烈但有可能后來居上的時期,對處于經濟即將起飛的關鍵時期并開始融入全球化過程的中國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只要我們以百余年來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沉痛教訓為借鑒,結合國家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完全可以把中國科學技術推進到世界的最高峰。
內容摘要:科技旅游是現代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發有現實意義。國外科技旅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而我國科技旅游發展雖初具規模,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且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借鑒國外發展科技旅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科技旅游開發的建議。
關鍵詞:科技旅游國外科技旅游特色
所謂科技旅游是指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各種科技資源為吸引物,以滿足旅游者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豐富閱歷、休閑娛樂等旅游需求為目的,融參觀、考察、學習、娛樂、購物等活動于一體的一種專項旅游。在我國,科技旅游真正推出的時間較晚,直到2003年年底在廣東科技與旅游研討會上,“科技旅游”的概念才第一次在政府行為中出現。盡管對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總的來說,都以游覽科技景觀、追求科技知識等為目的。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在法國就出現了科技旅游的雛形,雷諾、標致、雪鐵龍三個汽車制造公司通過組織公眾參觀其汽車生產流水線等形式宣傳企業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導致眾多企業仿效,科技旅游由此開始盛行。而后美國波音飛機制造公司、歐洲航天局等也競相對游人開放,使科技旅游的層次和范圍不斷深化和拓寬。經過70多年的發展,當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科技旅游市場已經處于相對成熟階段。而我國的科技旅游產品開發雖然已經起步且發展勢頭良好,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因此,學習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開發科技旅游產品的經驗,對于引導我國科技旅游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意義重大。
開發科技旅游的現實意義
科技旅游的開發適應了現代旅游消費多樣化的趨勢,有效地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形成了積極的市場影響,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科普宣傳功能
科技旅游增強了教育的科技內涵,能夠有效地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在科技旅游過程中向游客傳遞科技知識、科學理念和探索精神是傳統旅游形式所不能做到的。
經濟效益功能
對于那些實施科技旅游的某些廠礦園區、企業或地區而言,科技旅游不僅創造了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而且還有著可觀的經濟效益。北京中關村科技旅游活動僅2000年全年就接待了游客250萬人次,綜合收益約1.2億元。而浙江省海鹽縣的“核電科技游”和長虹電子集團等科技旅游資源,亦為當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產業結構拓展功能
科技旅游是對現代旅游發展模式的革新,是對傳統旅游產業空白的填補,它豐富了旅游的產業構成,拓展了旅游業的發展領域,有力地推動現代旅游產業發展。既是對傳統旅游形式優點的借鑒和繼承,也是對傳統旅游產業不足的彌補和完善。而且,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觀光娛樂旅游需求形式,其頗具知識性的旅游方式正代表了時展的潮流,因而其前景被國內外專家普遍看好。
社會效益功能
科技旅游作為一項集科學性、知識性、教育性為一體的文化事業,它的開發不僅有助于人們提高思想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而且有助于人們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更是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和社會整體科技水平,實現我國科技事業跨世紀發展的重要形式。
國外科技旅游的種類及特點
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科技旅游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由于這些國家把科技旅游作為旅游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產品來投資和開發,并且制定了相關政策,因而其科技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國外科技旅游的種類
現代科技園區旅游指以工業廠區、農業園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科技產品為參觀、考察對象的科技旅游,如參觀歐洲航天局等。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和現代化的科技園區,不斷推陳出新,紛紛推出各具特色和韻味的科技旅游產品,以滿足人們求新、求異、求奇的精神需求。
國外人工科技場館旅游指以科技觀測場所、專題科技會展及科技主題公園為游覽對象的科技旅游。歐美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擁有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科技場館,形形色色的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生物博物館、天文臺、科技館等是這些國家進行日??破栈顒拥闹匾獔鏊?。閑暇時間到科技場館參觀,在放松身心的同時進行科技知識學習。如美國國家航天博物館、加拿大馬尼托人類與自然博物館、比利時的自然史博物館等,國外的這些科技場館成為了這些國家進行全民科學文化普及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成為了公眾學習科技文化、體驗科技生活無法割舍和不可替代的好去處。
自然科考旅游指以自然狀態存在的事物、現象為考察對象,以專業考察結合旅游活動的方式,以了解、體驗自然科學知識為目的的科技旅游。在國外,尤其是那些歷史人文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依賴自然資源、著重發展自然景觀科技旅游成為一些國家的必然選擇,優美的自然景觀、奇怪的自然現象、獨特的自然資源都被囊括到科技旅游的范圍之內。如美國的亞里桑那州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夏威夷火山公園、國家黃石公園,以及加拿大組織的近距離欣賞北極熊等野生動植物科考旅游,使游客在體會刺激的野外活動時也感到有所收獲。
國外科技旅游的特點
種類齊全,規模龐大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再加上多年的市場深度開發,因而其科技旅游產品類型豐富、種類齊全且規模龐大,凡一切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自然、人文、社會的旅游資源都被納入到科技旅游當中。再加上科技旅游是這些國家科普宣傳的重要途徑,因而普遍受到各國重視。美、日、德、法、英等國家經常斥巨資建設科學中心和科學博物館,迄今為止,僅在美日兩國,專門的科技場館數量就達到近1000座。
主題突出,形式新穎西方發達國家根據其所擁有的不同科技旅游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科學論證和深刻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開發特色鮮明的別具一格的主題科技旅游產品。如美國的科技旅游以現代科技發明及其應用的展示為主;英國則以工業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程和成果的展示為主,法國以高新技術的工業旅游為主題,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自然探險、野營等為主題。而且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選擇自己的科技旅游主攻方向時,在表現形式上力求新穎,在表現手段上注重綜合運用聲、光、電等多種形式的高科技設施和技術來包裝科技旅游產品,從而使科技旅游擺脫了早期靜態微縮、單純模擬及陳列展示等陳舊模式,以達到在形式上,誘發游客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強調參與,注重體驗國外科技旅游產品日益重視游客的參與性,強調觀眾自己動手進行科學實驗和制作活動,如美國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讓旅游者在活動過程中從理論論證到現場實驗操作都要親身經歷。由于國外科技旅游產品其表現形式新穎多樣,因而游客身臨其境感和現場體驗感非常突出,從而達到將科普與旅游、娛樂與學習相結合的效果。
市場運作,服務社會國外的科技旅游場所除了依靠政府進行直接投資和設立基金外,其運轉經費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社會力量(公司、企業和個人)的資助與支持,一些部門和企業主動與科技場館合作研究、開發項目,提供研究資金。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通過建立旅游群落、開發經濟產品、開展商業合作、引入社會捐助和推廣科技旅游會員制等方式來拓寬經濟收入渠道。反過來,科技旅游場所非常注重回報和服務社會,同社會各界保持密切的聯系,積極主動開展服務性研究和公益性活動,許多著名的科技旅游景點和場所除了向公眾免費開放外,還積極舉辦巡回展覽,將科技展品在一些地方性相關機構展出,受到社區公眾的歡迎。國外科技旅游場所和公眾社會之間這種互相支持和彼此協助的良性循環在科學技術和廣大民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在科技與公眾的緊密聯系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我國科技旅游開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科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目前我國科技旅游開發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科技工業旅游
主要是一些高知名度工業企業、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高神秘性的軍工企業等,如北京、武漢、上海、天津、浙江、四川等地的科技旅游。在我國率先提出發展“科技旅游”的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硅谷”——中關村為中心,觀光景點包括北大、清華、航天中心等30多個,觀光的內容包括現代工農業、電腦網絡、古代科學技術等。武漢則以“中國的光谷”——50平方公里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工業園、武漢大學生物館、地址博物館、民族大學博物館等為主要參觀點,涵蓋了激光、通信、光纖光纜、電腦軟件、生物技術等多個高科技領域的“光谷科普游”,使科技旅游成為武漢市旅游的新“亮點”。四川則依靠被譽為“科學電子城”和“西部硅谷”的綿陽、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長虹電子集團等科技旅游資源,自1999年推出了工業科技旅游線路以來,亦產生了良好的綜合效益。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通過衛星發射技術設備和展示我國高科技空間技術來吸引游客。浙江海鹽縣,充分利用秦山核電站的知名度和旅游資源優勢,與秦山核電公司聯合推出了“核電科技游”,開創了一條核電高科技旅游的新路子。此外,天津的夏利汽車集團推出了“工業、科技、傳統教育一日游”、上海宇航科普中心和上海航天設備總廠等10余個單位組織科普教育基地、上海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等,因其各自的科普特色已成為人們進行科技旅游的較好選擇。
科學博物館旅游
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博物館科技旅游。南京市已開通了由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航空航天館、南京市博物館、大珍稀動物館、地質博物館等景點組成的科技旅游專線。盡管各大城市幾乎都有專業門類的博物館,但目前由于宣傳和展示的形式等方面的不足,博物館旅游一直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高科技農業旅游
隨著無土栽培、基因植物等農業科技的發展,各地已經涌現了很多的農業觀光園,如陜西楊凌地區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海南等地的熱帶農業園等。在陜西楊凌,當地政府充分利用農業科技資源,舉辦“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博覽會”,開展農業科技旅游,現已成為陜西著名的農業科技旅游文化名城。在海南省萬寧市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作物研究所里,引種了1200余種全球熱帶植物,游人倘佯在美麗的熱帶花果林木叢中,不僅心曠神怡,而且可以隨意參觀他們栽培的各種奇花異果,既增長了知識,又有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中國科學院還成立了科學國際旅行社,開辦了科學考察探險旅游項目。游人可以在科學導游的帶領下,去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參觀高原、冰川、沙漠、戈壁風光,親身體驗野外作業,參加野外探險活動。
從目前國內科技旅游的開展情況來看,成效已初步顯現。但是科技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產品類型,仍然處于探索、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階段,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一是我國旅游業的科技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還較低,低科技含量致使旅游業發展質量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同時許多旅游區、旅游點不能為游客提供科學的導游資料,而且導游水平也較低。二是不少科技旅游項目并沒有太多高科技的特色,而且其中科技成分的滲透還不夠深入,真正稱得上科技旅游的主題公園景點更是鳳毛麟角。三是科技旅游在學術研究上相對落后,沒能對實踐起到足夠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四是科技旅游雖有所發展,但所占比重較低,而且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五是我國科技旅游產品較單一,大批主題雷同的科技旅游產品在同一市場上形成“扎堆”現狀,沒有選擇差異化開發主題,特色不鮮明。而在西方國家,避免雷同和模仿、力求特色和創新是他們科技旅游得以成功的重要法寶。六是品牌不突出,目前,在我國科技旅游產品中,找不出響當當的名牌、品牌。
我國科技旅游開發的建議
運用科技武裝旅游業,真正提高科技旅游的科技含量
何光煒曾在全國旅游行業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旅游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必須依靠高科技,在我國由亞洲旅游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必須主動占領市場和技術的制高點,這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戰略要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借助于高科技,采用現代技術手段保護和開發旅游資源,運用現代技術包裝旅游景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和經營旅游業,促成旅游生產力要素的創新和優化。當前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武裝旅游業,將旅游業導入科技發展的快車道,實現旅游與科技結合的經濟價值。
運用現代科技,對科技旅游進行科學管理
現代科學技術貫穿于國外科技旅游的整個過程中,游客可以全方位地體會到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和樂趣。因此,我國科技旅游參與部門和企業應借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在以下幾方面作好思想和實際上的準備工作:一是提高企業負責人對科技旅游的認識,不因為其直接收入低、增加管理工作量而反對接待游客;二是科學組織旅游線路,將科技旅游項目納入學校、團體的旅游內容,讓游客在觀光、娛樂的路途上有一個知識性的參觀點;三是安排專門的接待部門,培訓專業的導游隊伍,把散客組織成團隊以便接待;四是制作必要的說明牌,說明工序工藝(注意盡量通俗化、趣味化);五是作好廠區園區綠化美化工作,制定游客參觀路線,必要時隔離出安全的觀光通道,讓參觀不影響生產、讓生產不危及游客安全。此外,從業人員的高素質與專業化也應體現出科技旅游管理的現代性。
建立專業鎮,帶動科技旅游的開發
專業鎮是指以鎮(區)為基本單位,產業相對集中,具有一定經濟規模,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營銷網絡覆蓋面較廣的鎮級政治單元。這些鎮大多都有1-2種主導產品,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有眾多相關聯的上下游企業,主導產品成為支柱產業,市場網絡延伸省外以至國外,極具開發科技旅游的潛質。在專業鎮開發科技旅游較為成功的為廣東省部分城鎮,目前開辟了多條組合不同的旅游線路,如“佛山陶瓷、紡織專業鎮”、“中山食品深加工、果蔬種植專業鎮”、“順德陳村花卉培植”、“中山古鎮的燈飾、東莞的服裝業”等,這些特色的專業鎮旅游,不僅帶來視覺、味覺的刺激,而且更讓感嘆高科技生產的無窮造化。目前,廣東省的專業鎮科技旅游以珠江三角洲區域為重點,利用這一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當地專業鎮建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結合廣東省獨特的嶺南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觀,吸引廣大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旅行購物、合作交流、業務洽談等,力求最大限度地滿足眾多顧客的不同要求。這對我國其他省市的科技旅游開發是有借鑒意義的。
借鑒國外先進的開發運作方式,促進科技旅游的開發建設
國外科技旅游開發的經驗表明,我國的科技旅游開發必須在主題差異化的基礎上塑造品牌,在表現手段上要新穎化、現代化,提倡參與式開發,并且要深層次、全方位開發科技旅游附屬產品,以科技旅游產品為核心,開發食、住、行、游、購、娛等系列延伸產品,建立旅游群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挖掘消費潛力、增加盈利。同時,依靠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拓寬經濟收入渠道,開展商業合作并引入社會捐助,在切實提高科技旅游質量和水平的基礎上,以自身為平臺宣傳企業的形象和產品,吸引贊助經費。
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促進科技旅游的市場建設
國外的科技旅游非常重視通過科技旅游的經濟活動來營造全民關心科學發展、熱愛科學事業的氛圍,并以此來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實現科技旅游的社會效益。公眾的科學素養一旦提高,就會形成尊重科學、熱愛科學和支持科學的熱情,積極地參加科技旅游活動,又能提高科技旅游的經濟效益。所以國外的科技旅游那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緊密聯系的、也是相互促進的,而這一切與科技旅游面向社會市場、依靠社會力量來發展自己的思路和做法是分不開的。因此,要使我國科技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睞,必須倡導學習科學、認識科學、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風貌,使旅游者從多個層面去了解科學,從而促進科技旅游的建設與發展。
科技旅游正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升溫,它作為各國政府爭相開發的一個朝陽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必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科技旅游事業方興未艾,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規范、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要想順應國際科技旅游的發展潮流,發展有我國特色的科技旅游,就必須認真研究國外科技旅游的發展狀況,深刻總結國外科技旅游的成功經驗,從中汲取和借鑒有益的養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實行科學的調整和改革,推動我國科技旅游事業盡快走上科學、規范、健康的發展道路。
新世紀中,鄉鎮企業還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剩余勞力的轉移、縣域的地方財政收入及鄉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都日益依賴于非農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目前鄉鎮企業的發展正受到和將要受到方方面面的沖擊和挑戰,這其中包括國際的、國內的、自身的,研究和探討新世紀中鄉鎮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
國際方面的挑戰主要是跨國公司的大舉進入,以及加入WTO對鄉鎮企業帶來的影響。鄉鎮企業的結構和布局,人才素質遠遠無法適應來自國際市場的挑戰。目前世界排名前500家大公司中已有200多家來華投資。大跨國公司技術水平高,資金力量雄厚、項目規模較大。其投資方向和規模往往服從于其公司的全球戰略,目的是要占領中國市場。外商的投資和進入不僅加快了一些行業的集中度,使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且已經控制了某些市場的份額和某些國內空白行業的“制高點”。如在飲料、洗滌劑、啤酒行業。外資進入后,市《石家莊經濟》4/2001·46·探索之光場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企業與之合資或不合資而引進其先進技術和工藝,而保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另一部分企業則在競爭中經不住優勝劣汰之考驗而敗下陣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跨國公司同國內一些老企業合資往往成了其進入國內市場的主要形式,特別是他們選擇一些我國同行業中的名列前幾名的骨干企業進行合資,這前幾名骨干企業中鄉鎮企業恐怕不多或者就沒有。長此以往,鄉鎮企業的競爭對手不但多,而且強,如果鄉鎮企業在發展上搶占不了“制高點”,市場占有率就會越來越低。
加入WTO也會對鄉鎮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有人說WTO是一只狼,因此驚呼“狼來了”,我們要認清,加入WTO不是一只狼來了,而是一群狼來了!那么加入WTO到底對鄉鎮企業產生哪些影響呢?首先是對鄉鎮企業中技術落后的弱勢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像我國的農業,由于鄉鎮企業直接影響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業的經營規模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又會使農業處于更加不利地位。因為農業本身土地經營規模細小,農業勞動生產率很低,農業科技含量與產品質量不高,農業生態環境不好,大多數農產品缺乏競爭能力。加上一些國家高筑“技術壁壘”,必然會給我國農業和農村造成嚴重的影響。
鄉鎮企業中的其它行業也不容樂觀。像建材、食品、醫藥、化工、造紙等,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多、高檔的產品少,含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更少,這種狀況,這種競爭力,怎么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呢?
國內方面的挑戰主要來自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合作合資企業。隨著國民經濟以數量為主發展階段的基本結束,以結構優化升級和整體素質提高為主要內容發展階段的到來,國有企業正從前些年的虧損狀態逐步走向扭轉為盈,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通過技術進步、產業升級、體制創新和資產的兼并、擴張或轉讓、分立,一方面形成新的增長點,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帶動為數眾多的相關產業的升級、調整,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動力。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中技術力量比較雄厚,技術人員的數量多,職工整體素質比鄉鎮企業高,這也是鄉鎮企業不可比擬的。
鄉鎮企業雖然積累了二十多年的改革、發展經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國際、國內方面的種種挑戰,鄉鎮企業存在著嚴重的不適應性。鄉鎮企業的一些弱勢產業和企業已經面臨著“生存危機”,一些原有一定優勢和實力的產業和企業也正面臨著兵臨城下的威脅。從產業布局看,布局分散,企業規模小的問題相當嚴重,污染環境,生態平衡破壞大多也是由一些小化工、小冶煉、小造紙廠所為,這些企業都是國家三令五申關閉的對象。就拿我市鄉鎮企業來講,2000年全市取締了99家小水泥企業,井陘縣依法強制關停了41家灰粉企業;受個人利益的驅動,鄉鎮企業中的短期行為還是比較突出,中低技術依然是我市鄉鎮企業的主體。一些高科技產品,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依然鳳毛麟角,面對這種狀況,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種種挑戰,鄉鎮企業要想在新世紀中更好地生存,更健康地發展,就必須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重新研究自己的發展戰略和對策,來適應全球化經濟的新形勢。
在面向二十一世紀發展格局中,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鄉鎮企業如果在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中沒有自己一席之地的話,是難以占據經濟發展“制高點”的。我國鄉鎮企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像江蘇常熟市的鄉鎮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由松散型協作向緊密型合作轉變,這種合作在不斷深化、層次提升、領域拓寬、科企關系日趨緊密。不少企業以把產學研合作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理念。中利光纜、力寶裝潢等一批科技型企業,把科技進步、校企聯手置于企業發展的戰略地位,該市的隆力奇集團通過與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拓寬了發展視野,創新了產業導向,看到了目前普通保健品的潛在危機,增強了調整結構,科技創新的緊迫感,把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加快發展生物制藥和生物工程產品作為新一輪投資方向和創業目標,把企業興衰榮辱的命運牢牢拴在科技上。
經濟界權威人士曾這樣評價科技進步,“對于生產能力的投入,收獲的是產能的增長;對于科技開發的投入,收獲的是產品和技術的更新,產品附加值的提高。產能的增長會受到市場容量的制約而不能發揮,而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卻有無限的市場空間”。
科技進步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一個成果能帶活一個企業,一項戰略能影響一個企業的市場功能定位,這是科技進步給鄉鎮企業帶來的新一輪發展機遇??蒲性核ㄟ^鄉鎮企業這個“試驗平臺”,加快了科技新產品向市場商品的屬性轉移,提高科技新產品社會化生產,產業化制造的適應力。與此同時,企業也感受到了科技產業化的信息輻射,找到了調整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攻方向,雙方收益、各得其所。
鄉鎮企業是在擠不垮,壓不彎的歷程中發展壯大的,雖然現在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臨著國內外市場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壓力和挑戰,鄉鎮企業要辯證的分析別人,也要辯證的分析自己,要審視度勢,從戰略上調整鄉鎮企業的發展思路。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文章探討了依靠科技進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地方經濟
1依靠科技進步提升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1當前科技工作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科技進步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緊迫要求和應擔當的使命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平藤Y源開發利用不足,科教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科技供給能力不足與企業對科技成果吸納力不強的矛盾突出;科技與經濟的耦合度不高,科技對經濟的拉動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偏低,社會公益類科技工作和基層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資源分散浪費并存等。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科技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1.2樹立科學發展觀,把發展做為第一要務
總理指出,經濟和社會發展要依靠科技,科技進步要依靠創新,科技創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聯系的各方面的重大關系,發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為科技管理部門,必須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以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方向,以引導和促進新型工業化為中心,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把科技進步作為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1.3堅持以人為本,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點轉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營造創新創業環境上
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到戰略層次來認識,把人才強國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優化人才成長和鼓勵創新的環境,改變“重物輕人”的觀念,把“以人為本”體現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積極調整科技發展的相關政策,把培養和造就優秀科技人才、調動廣大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性作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標,把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科技創新環境作為科技工作的優先任務。進一步營造科技政策環境,加快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改進科技評價辦法,弘揚創新文化,使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環境明顯改善。同時,要把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作為科技發展的基本目標,堅持以服務于人民大眾為宗旨,便科學技術植根于群眾,造福于人民。
2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技術支撐
2.1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
國家興盛,人才為本。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經濟要發展,培養和提高人才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一個關鍵問題。發展地方經濟,單靠少數專家和技術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為地方經濟發展造就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質的重大舉措,是加快人力資源開發,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2.2為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職業教育該如何為地方經濟提供科技支撐呢?一方面要加強科技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另一方面要加強產學研結合,發揮生產與技術優勢。
加強科技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技術優勢,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如:依靠科學技術,優化種植業布局;建設生態林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畜牧養殖板塊經濟;建設工業區,構筑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等重要成果。
加強產學研結合發揮生產與技術優勢。職業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技術應用開發性,研究領域重點放在地方區域產業上,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積極依托產業、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最終目標是能夠服務產業、提升產業。
3實施“科技進步工程”,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3.1為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對策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但產業的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大量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科研開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是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必須看到,沒有創新的發展是難以持續的,僅靠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當不了貿易強國,靠較低技術的產業基礎也成不了經濟強國。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加快發展的新階段。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機會和新動力,才能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持久的技術支撐,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也才能真正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1)觀念上創新。科技部門應立足科技服務經濟、科技服務基層,開展科技誠信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一改過去等靠要的因循守舊思想,出謀劃策,為企業爭取大量的科技項目和資金;通過開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為科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主導產品的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的健康成長,促進全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2)服務方式上創新。科技部門應主動服務,拓展科技服務領域。圍繞實施科技素質工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也為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3)管理上創新。不斷創新科技項目管理方法,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實現項目的最大綜合效益,促進科技示范和技術推廣。
(4)項目上創新??萍疾块T應把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攻關,在保證數量的基礎上,突出好項目、大項目對當地經濟的牽引作用,大力培植出新技術產業,使之成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這些項目的開展,為當地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新發展平臺,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3.2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1)實施科技進步領導工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關鍵在領導。因此,各級領導首先是黨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要經常為科技工作的開展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困難。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科技知識,用現代科技知識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領導更要將科技工作納入工作目標,根據本地的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推進本地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具體措施,并加強督辦落實,切實抓出成效。同時要認真落實上級制定的黨政主要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要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作用的重要內容和依據。
(2)實施技術進步工程。要緊緊抓住“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個主題,以高科技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龍頭,堅持做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改造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實行精品名牌戰略相結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地方經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之路。首先,要圍繞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重點領域,選擇機制較健全、技術較先進、具有一定規模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重點保護扶持,扶大扶強。其次,要大力改造傳統產業。要切實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并通過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的引進,促進當地汽車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裝等重點行業盡快實現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提升傳統產業的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要堅持以科技帶動工業化,積極運用科學技術武裝傳統產業,逐步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經營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要大力促進當地優勢行業和企業整合重組,同時,擴大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整合力度,努力實現技術、信息等關鍵要素共享,著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大力促進產學研的結合,牽線搭橋,引導企業尋找科技靠山,促使當地的傳統產業在工藝、裝備水平、產品檔次、創新能力、現代化管理程度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時,積極開展科技引資、引智工作,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推動當地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第四,全力抓好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增強企業發展后勁。要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要發展必須抓項目”觀念,大力實施項目興市戰略,加大對上爭項目、爭資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結合企業和農民的需求,加強項目儲備;二是要高質量地做好項目前期工作,高水平搞好項目策劃,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農業產業化,在爭取省級項目的基礎上,力爭在申報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科技項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讓科技項目成為壯大企業的強力推進器和發展全區經濟的加速器。
(3)實施“金橋工程”。首先,要大力發揮當地政府科技咨詢服務專家的科技智囊作用,不斷介紹引進成熟的科技成果,這是由當地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特點所決定的。鄉鎮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在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帶頭作用的同時,適時邀請、引進一批深受農民歡迎的專業科技人才直接到農戶開展面對面的技術服務,以增強科技服務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其次,要整合科技資源,加強科技協作。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化、農業產業化、社會發展等當地經濟社會牽動作用較大的領域,要繼續加強與有關的高等院校的聯合攻關,借他人智慧促進開發創新;同時,要下大力整合當地的科技資源。當地科技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經貿、農來、林業、水利、畜牧、人事、教育等部門的聯系,最大限度地爭取政府各部門、各行業的支持,重視發揮行業科研單位的作用,實行科技信息、數據資料的廣泛共享,充分利用知識積累和眾人智慧,提高科技為經濟服務的能力。第三,要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改造當地的科技服務機構網絡,大膽采取市場化機制,積極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調動其經營技術成果的積極性,要創新信息服務體系。重點是應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廣泛搜集適用的科技信息、產品市場信息和農民致富信息。
總之,“發展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大力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培養數以萬計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級各類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不斷加強科技重視、科技投入及科技對生產力的轉化;才能通過高新技術發展新型工業,通過農業技術培訓發展特色農業,才能真正實現科技人才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