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4:23:06
序論:在您撰寫地方經濟發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縣域經濟作為“三農”的具體承載者,其發展程度直接關系著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作為縣級農業銀行,如何更好地發揮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作用,提高服務“三農”的效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并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找準發展的著力點,促進自身業務經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農行搶戰市場份額有利時機,作好規劃又是迫在眉捷。目前筆者結合近年的工作實踐,淺談一點個人的設想。
一、對縣級農行支持縣域經濟的認識
1、縣級農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是調整經營策略的明智抉擇
經濟決定金融,農業銀行只有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才能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金融扎根于經濟”的意識,充分認識到只有縣域經濟發展了,農業銀行才有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營效益的經濟基礎,才能分享縣域經濟發展的成果,十幾年的實踐證明也是如此。我行地處晉西北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欠發達地區。近十年來,全行通過加大機構撤并力度,基層農村網點雖然沒有了,但目前我們充分利用發展“三農”業務,來采取農村市場領域,通過支持民營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在全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我行的業務經營不斷得到發展和壯大。
2、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將為縣級農行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隨著個體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縣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一方面,新農村建設拉動和促進了城鎮化建設,創造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使農民收入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另一方面,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刺激和拉動了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盡而使農村潛在的市場變成了現實的消費需求,最后必將會拉動農業銀行在縣域有效信貸的穩步增長。因此,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也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3、農業銀行支持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縣域金融的主渠道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業的逐步對外全面開放,中、工、建三家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到位,城市金融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大中城市現有的優勢項目和優良客戶在銀行間分布基本固定,農業銀行如果一味地與其它商業銀行共同競爭城市優良客戶,不但會使業務成本越來越高,贏利空間也會越來越少。目前縣域經濟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巨大,縣域金融市場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積極主動地搶占縣域金融制高點,穩固銀政、銀企合作關系,在縣域金融領域內形成新的經營優勢。
4.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必將成為農業銀行經營的基石,沒有縣域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就不可能有整個農業銀行系統的全面發展。開拓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中的信貸市場有利于進一步整合和發揮縣域金融機構網點、網絡、人員、資金等資源優勢;有利于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有利于拓展優良客戶,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
二、縣級農業銀行在支持縣域經濟中的制約因素
當前,縣級農業銀行在縣域金融中雖然發揮著主渠道作用,但仍存在著一些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不良資產處置后,支持空心化經營,嚴重制約著銀行的發展,按當地實際情況,能準入貸款的大項目幾乎沒有,小額信貸限制性條款過于死析能源工業能靈活運作,給不發達的支行帶來諸多不便。二是由于縣域企業經營效益較差,相應的固定資產投入和科技設施投入較少,從而造成整體競爭能力不足。三是縣級重點企業較少,而優質個人客戶群體較為豐富,由于近幾年信貸政策向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傾斜,使縣級分配到的信貸資源越來越少,制約了縣域經濟和農行自身的發展。四是信貸審批效率低下。由于對縣域經濟信貸需求研究不足,對欠發達地區中小客戶與重點企業適用同樣的業務流程,不適應中小客戶時效性強、快用快還的特點,使中小客戶拓展的力度受到相當大的制約。
三、縣級農業銀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
1.發揮比較優勢,鞏固提升縣域零售業務市場
一是理順零售業務管理體制,統籌全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在縣域經濟中,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群體多,分布廣,零售業務資源豐富。農業銀行網絡先進,發展零售業務優勢明顯。要根據縣域經濟特點,在信貸資源、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等配置上,電子設備、網點改造等投入,堅持分配與培養并舉,加快充實金融、營銷類的人才,增強縣級農業銀行零售業務餓競爭力。
二是積極支持縣域個體生產經營業主的發展。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批從事種植養殖、運輸加工、批發零售的個體經營業主迅速崛起。這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的重要目標客戶群。我行的工作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連續發放小額信貸1000萬元,現已全部收回沒有一筆沉淀貸款。因此,我們要在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個人生產經營貸款的授權授信、擔保方式、操作流程的基礎上,加快推廣個人生產經營貸款新產品,擴大支行審批權限,增加經辦機構,支持縣域個體生產經營業主快速發展。
三是積極培育優質個人客戶群,推動縣域消費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金鑰匙、金穗卡和金融超市的品牌優勢,積極培育“信譽良好、忠誠度高、回報豐厚”的中高端個人客戶群。積極發展消費信貸業務,支持縣域消費經濟的發展。
2.完善信貸運行機制,加快拓展小企業業務
小企業是現階段和今后一個時期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相當部分小企業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技術含量高,贏利能力強,專業化、集群化發展迅速,市場競爭力大幅度增強,已經成長為最具活力和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群體。重點選擇具有區域行業競爭優勢、產品市場銷路好、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小企業客戶聚集區域,大型專業市場和工業園區,以及與集團客戶相關聯的配套型、加工型和高新技術型小企業集聚區,建立一批經營小企業貸款的精品支行或特色機構。要根據根據縣域經濟小企業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積極創新服務,為小企業量身打造特色產品,實行靈活的貸款擔保方式,適度擴大小企業貸款抵押品范圍,滿足小企業多樣化餓金融需求。
3.積極支持縣域重點企業和骨干項目
重點企業和骨干項目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縣域經濟改變落后面貌的主要推動力量。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宏觀調控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優選重點客戶和重點項目,實施重點營銷突破,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壯大自身經營實力。
4.完善信貸管理機制,提高貸款審批效率
縣域中小企業客戶眾多,是縣域經濟的主體,金融需求尤其是貸款需求旺盛,而“期限短、要求急、周 轉快”的特點十分明顯,因此,要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本著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的原則,提高貸款審批效率。
5.創新金融產品,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多元化服務
近幾年,縣域經濟加速發展,金融需求巨大,而縣域金融市場發展不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因此農業銀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要進一步加快產品創新步伐,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縣域特點的金融產品突破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深入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是全面提升領導能力和依法治稅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稅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有力保障,是加強稅務干部隊伍建設的必要手段,也是構建和諧征納關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地稅機關作為國家和政府的重要執法部門,必須堅持聚財為國、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的要求,通過制度建設,將稅收管理制度化、科學化、精細化,工作規范化,并通過責任制落實到每個崗位,明確工作責任,規范工作流程,加強執法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實現制度、機構、崗位、人員、責任的有機結合,建立起一種工作機制,使行政權力運行始終處于公開、透明、可控的良性循環中,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為此,要切實提高領導能力,切實履行稅收執法的責任,正確行使稅收執法的權力,必須做到: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征管質量,加強隊伍建設,優化納稅服務作為長期以來一線征管的稅務部門。我們有如下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規范執法行為
稅務機關作為國家重要執法部門,必須清醒認識權力,忠實履行責任,增強執法意識,規范執法行為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稅務干部有著依法治稅的權力,這種權力來自人民。只能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發揮稅收的聚財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而不能用來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的私利。因此要增強執法意識,規范稅收執法,提高執法水平,首先應清醒認識權力,科學配置權力,正確行使權力,防止權力濫用。
第一、清醒認識權力。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改革傳統公共管理制度方面取得很大成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轉變政府職能,初步解決了政企不分,職能交叉等問題。政府行政程序不斷簡化,行政行為不斷規范。但也要看到,經濟是基礎,財政稅收是最重要的保障手段。稅收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占財政收入的80%以上,而當前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復雜,人民群眾對物質的需求不斷增長,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和諧社會的愿望強烈,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深思為政之道,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挑戰,行政執法能力遇到的新考驗、市場經濟擇優汰劣和等價交換規律、契約法則的深刻影響,我們稅務機關依法治稅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稅收人員在征管的環節直接與納稅人打交道,容易發生權錢交易的不廉政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正確行使稅收執法的權力。
要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執法的自覺性。嚴格守法,認真執法。權力和責任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只有責任,沒有權力,責任無法履行和落實;只講權力,不負責任,權力得不到制約。權力濫用,損國害民。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權力神圣,責任重大,應秉公執法,忠于職守。清正廉潔,禮貌待人,文明服務,尊重和保護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的權利,依法接受監督,構建和諧社會。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應當認真思考如何以納稅人為本,如何按照法律法規為納稅人服務,為國家聚財服務。
第二、正確行使權力。各級稅務機關要規范執法,強化監督,努力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任務,也是依法治稅的核心內容。我們應把實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放在稅收中應著重研究和掌握的問題,運用好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努力提高稅收業務管理和內部行政管理的質量與效率。規范化管理是正確行使權力的基本要求,精細化管理是減少執法隨意性、簡單化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淡化責任,疏于管理,將會制約稅收事業的發展。
2008年,我省地稅系統認真開展了“征管基礎建設年”活動,征管基礎建設,包括征管體制、手段、辦法和責任制度走上規范化軌道,完善考核制和學習競爭機制;強化責任意識、稅源監控;夯實征管基礎,清查征管漏洞,推廣稅控裝置;改革征管模式,完善征管辦法,加強文明服務,推動誠信納稅等,特別是強化了法律意識,規范工作流程,落實責任追究,使“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現象得到遏制。2008年分局在市局正確領導下,結合“規范管理年”活動,以對干部嚴要求、稅源嚴管理、廉政嚴監督、制度嚴考核的“四嚴”措施全面加強稅收管理,提高征管質量,大力弘揚湖南地稅精神。有力促進了分局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但今年是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走勢的一年,根據省、市局稅收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分局實際,我們要進一步提高依法治稅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提高稅收科學管理和執法水平,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確保各項稅收工作任務,為長沙市、岳麓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為完成各項任務,正確行使納稅權力,應進一步抓住制度規范、管理到位、責任落實這些方面做文章。
1、制度要規范。應具有簡潔、實用、完善的制度體系,各項業務工作有操作規程,各個稅種管理有相關制度,包括發票管理,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2、管理要到位。對外,以稅收稽查為手段,打擊偷漏稅及惡性欠稅,震懾涉稅犯罪,進一步整頓、規范稅收秩序。對內,要完善管理機制,實現目標精細化、程序精細化、制度精細化、分工精細化、考核精細化。在行政管理方面,機關部門內部要協調運轉,管理制度要健全,包括工作規則,人員崗位職責,工作運轉流程,各項考核評估辦法及黨風廉政建設等。3、責任要落實。針對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完善制度,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嚴肅執法執紀,切實規范內部行政程序。
第三、科學配置權力。稅務機關應深化改革,把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放在稅收工作中著重研究和掌握,運用好科學管理具體方法,努力提高稅收業務管理和內部行政管理的質量與效率。規范是對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規范化是推進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前提和基礎。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執法出現隨意性、簡單化、淡化責任,疏于管理,會制約稅收事業的發展。
科學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激發被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人、財、物、時間和信息的最佳組合。組織收入的潛力主要來自科學有效的管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傳統稅收管理,存在著征納雙方權責關系不清,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缺乏制約等弊端。不但造成稅收的“跑、冒、滴、漏”,而且對機關隊伍建設也產生不利影響。反映比較強烈的“吃、拿、卡、要、報”和“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等弊端有關。通過征收改革、會計改革、機構改革等邁出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步伐之后,在征收管理改革等方面,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的征收服務廳的建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也對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服務水平,改善了征納關系和納稅環境。
科學配置權力必須建立規范的管理和機制。過去靠專管員管戶制度來進行稅收征管,“一人進廠,各稅統管”,集征收、管理、檢查三者于一身,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難免不滋生腐敗現象。通過建立“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建立了科學配置權力,防御腐敗滋生的四道防線:變上門收稅為自行申報,形成收稅人與納稅人的分離防線;變分散征收為集體征收,形成稅務人員內部的分權防線;變手工管理為微機管理,形成計算機程序化運行的機控防線;變隨意稽查為有序稽查,形成了稽查各環節相互制約的監控防線。我們分局為加快征管改革的步伐,近幾年從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案件查處等稅收工作各環節入手,又進一步建立起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管理運行機制;通過深化人事、分配方面的改革,認真落實公務員各項制度,針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弊端,建立考試錄用,考核晉升的激勵競爭機制;針對人員不流動,結構不合理,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問題,建立以辭職、辭退、培訓、交流為內容的新陳代謝機制;針對腐敗現象,建立起勤政廉政約束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等,從而科學地配置和使用權力,有效地推進了稅收執法責任制的建立。
第四、防止濫用權力。稅收管理位于稅收征管的前沿,經常與納稅人打交道,承擔著稅法宣傳、稅收監控、納稅評估等職能。為防止濫用權力,要提高其綜合素質,加大培訓力度;要加強廉政教育,推行能級管理員制度;要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要強化對其權力的監督,置于相應監督制約之下。要根據稅收征管法及稅收管理制度,制訂更詳細的制約辦法,不定期進行抽查、明察暗訪,發現有不廉潔行為或玩忽職守、不負責任的,要依法進行責任追究,定期換崗,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稅務人員法律意識、法制觀念與他們遵紀守法的水平和執行法律的程度。要加大力提高依法治稅水平,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使稅收執法規范化、法制化,堅決破除重權輕法、以權壓法的舊思想,提高依法辦稅、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法制觀念深入人心,提升領導能力,防止權力濫用。
提高征管質量
職責明確、流程細化,將規范執法的理念貫穿到對所有納稅戶的執行行為之中,則會使稅收管理質量全面提升,促進稅收收入的增長。因此,要提高領導能力,大力實施稅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從制度上努力實現有法必依。要按照“依法設置、加強管理、有利服務、講求效率”的要求,合理界定稅收管理各個工作環節的職能,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崗位體系,優化業務流程。既要進行權力分解和制約,又要確保各環節的銜接,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各種管理規程,促進稅務人員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執法權限法定化,執法責任明晰化,執法程序公開化,執法行為規范化,執法監督制度化。管好稅源是抓好稅收的關鍵,也是基礎管理的重點。地稅部門要樹立從經濟到稅收的指導思想,堅持“依法征稅,大力壓縮欠稅,應收盡收,均衡入庫,保證質量”的工作思路,建立科學、穩定的收入保障制度,使收入規模、速度、結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充分發揮稅收調節職能,促進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我們分局著重圍繞組織收入方面的分析管理、評估、考核做文章,不斷提高稅收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要注重分析。注意準確預測經濟形勢。嚴格按照“依法征稅,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分行業、分區域、分性質、分隸屬、分稅種進行深入的稅源調查,分析經濟形勢,分析稅源現狀,分析增減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保證應收盡收,足額入庫。
二要加強管理。全程監控稅源變動情況,按照戶籍管理“零漏管”,依法征收“零欠稅”,稅源管理“零滯后”,業務操作“零缺陷”,崗位協作“零障礙”,稅收服務“零距離”的征管工作原則,對一般稅源同步監控,對異常稅源跟蹤監控,對重點稅源重點監控,實施分類管理,強化重點管理,創新管理手段,嚴格管理制度,特別是落實好稅收管理員制度。確保對征管基礎的“精耕細作”,征管過程的“精雕細刻”,征管質效的“精益求精”。
三要抓好評估。為有效規范納稅行為,重點是抓好納稅評估制度建設和健全指標體系,達到“三化”,即全面建設評估模型,力求納稅評估科學化;盡快應用評估軟件,力求納稅評估效能化;統一規范評估流程,力求納稅評估標準化。
四是要嚴密考核??茖W評價收入質量,制訂并落實稅收宣傳、稅務管理員、納稅評估、“一戶式”管理等單項考核辦法,通過實行縱向監控、橫向監控和重點監控,強化目標考核、責任考核和項目考核,進一步細化指標,嚴格標準,加強環節監控,確保收入質量,圓滿完成稅收任務。2008年,我局采取了“局長負全責的領導責任制,征收科長為第一責任人的目標管理制,后勤科室服務一線的促收責任制”,圓滿完成全年收入任務,征收入庫占計劃任務的121.01%,同比增長35.69%。我局今年榮獲“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遵照省局和市局領導的指示,我們要將榮譽轉化為“三力”來促進分局工作的開展?!叭Α保杭磳s譽轉化為完成收入任務的動力;轉化為激發干部職工的活力;轉化為提高服務水平的能力。深入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履行稅收工作職責。做到應收盡收,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職能作用。
加強隊伍建設
《稅收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辦法(試行)》、《全國地稅系統稅收執法責任制崗位職責和工作規范范本(試行)》、《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文件,形成稅收執法責任制的統一框架和制度體系,其設置崗位全部是執法崗位以及與執法直接相關的管理崗位,地稅“范本”設崗位46個,崗位職責以高度概括方式,按業務類別逐條列明崗位需辦理的工作事項;地稅為203條,詳細描述了遵循各項要求,涵蓋了工作程序中與執法有關內容、權限、時限流程、順序環節、政策掌握、文書使用等,我們應原原本本貫徹執行。
稅收執法責任制作為依法治稅的重要載體,是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的根本途徑和必然選擇。我們依照“范本”統一制定的制度定崗定類,依法設崗,責任到人,履行職責,真正做到:執法權限法定化,執法責任明晰化,執法程序公開化,執法行為規范化,執法監督制度化。通過找問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體系,我局根據規范管理的內容,從稅收征收、干部隊伍、行政事務三方面全面修改和制訂了38項規章制度,建立了規章制度體系嚴格落實督查考核體系。
要深入推行執法責任制,加強稅務隊伍建設十分必要。通過推行執法責任制,不僅暴露并解決了前段稅收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責任追究的明細化和提高責任追究制度的嚴肅性,進一步促使干部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在工作中公正規范執法,提高執法水平,促進廉政建設。使稅務系統干部弘揚地稅精神,確立價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文化素養,增加凝聚力、責任感,激發工作活力。
以公正執法為靈魂,文明誠信為基石,以納稅服務為手段,建設法制、誠信、為納稅人服務的稅務機關,必須加強法制建設,用公正執法靈魂貫穿稅務機關,培養稅務干部。具體培養三種意識:一是法制意識。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正確處理征納關系,依法處理稅收領域各種關系,一方面嚴格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確保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行使執法權益接受法律約束,不濫用職權。二是制約意識,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使各項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法制化。三是權力意識,建立執法監督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公正執法能力。
為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我們分局建立干部定期法制培訓制度,堅持不培訓不提拔,不培訓不上崗,不斷提高稅務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按照注重綜合素質,提升執法能力,創新培訓方式,實施全員培訓,促進終身學習的要求。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經常性的培訓格局,使干部成為懂法律、經濟,擅長稅收、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加強理想宗旨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聘請辦稅形象綜合評議員、政務公開業務監督員,進行“稅企對話”,建立“黃牌警告投遞箱”,進行各種方式的監督制約。在部門形象上,著力體現治稅的效果,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開展“隊伍建設好,規范管理好,信息技術運用好,執法服務好,完成任務好,廉潔勤政形象好”的“六好科所”評比活動。進一步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拓展稅收文化載體,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進程,鞏固依法治稅成果,展示地稅部門的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形象。
以規范管理活動為著力點,分局不斷培養廣大干部“愛崗敬業、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廉潔清正”的地稅職業道德修養和“忠誠奉獻、公正勤廉、求是創新、興稅報國”的地稅十六字精神;進一步培養干部隊伍立足崗位奉獻、崇尚文明服務,營造良好的部門形象。孔子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敝袑痈刹克刭|的高與底,是能否帶好隊、收好稅的關鍵,為此,2008年分局以提高中層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科學管理能力和抵御腐蝕能力為目標,以分局干部輪崗為契機,做到各部門專業配置、知識互補、分工科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部門的整體功能作用。讓干部參與決策,尊重干部民主權利,形成共同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努力方向,寓教育于分局各種形式活動中?!皾櫸锛殶o聲”,提高凝聚力、向心力,使稅收執法責任制得到真正落實。
優化納稅服務
實施執法責任追究制后,稅務人員在觀念上實現了從重權力向重責任的轉變,改變了重數額輕程序的錯誤認識,建立了嚴格按法定秩序和時限辦稅的責任意識,納稅服務優化,規范執法和文明服務受到好評。
為加強誠信建設,用文明征收體系規范稅務機關,我們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社會監督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公正執法能力。為加強服務建設,創新服務方式,分局實施納稅服務多樣化,實行特事特辦,專事專辦,以解納稅人燃眉之急;實行“延時服務”,窗口有專人值班,加班加點為納稅人服務;“提醒服務”,對未正常報稅企業,逐一電話提醒,防止過期罰款;“上門服務”,主動上門進行納稅服務。
為營造規范有序的稅收環境,體現征稅與納稅的良性互動,構建一個互信、平等融洽、和諧的新型稅收征納關系,切實用好權、履好責、服好務。分局為納稅人提供人性化服務,加強征納溝通尊重納稅人,維護納稅人的權益,互信互利,提高征納雙方的互信度、認可度、理解度、配合度、和諧度,同時實施集約化管理,降低征稅成本,將一窗式服務理念應用于全部稅收領域,搭建電子辦稅服務平臺,硬件配置、網絡互聯、軟件應用,均提供技術支持,節約征稅成本。分局注重程序化運作,提高征納效率。講程序、重流程、抓規范,進一步加強征、管、查各崗位銜接,建立內部協調機制,做到按程序運轉、按制度管理、按崗責落實,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優化納稅服務,機關工作做到程序化、規范化、高效化;上門服務做到個性化、禮儀化、社會化,確保納稅服務優質、高效、周到、快捷。
當前,我們分局正在不斷探索和建立推進依法治稅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以統一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對稅收執法行為進行全過程的監控與考核,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嚴格責任追究,促進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切實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全面提高領導能力,推進依法治稅水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而不懈努力。
稅收是國家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杠桿。和諧社會建設與和諧稅收環境息息相關。我們要充分發揮稅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以營造和諧稅收環境為目標,大力改善稅收環境,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著力營造和諧社會環境,為納稅人服好務,為企業發展服好務,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好務,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改善稅收環境,服務好納稅人
(一)營造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牢固樹立服務意識,職責定位由管理執法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并把辦稅服務“零距離”、辦稅質量“零差錯”、辦稅對象“零投訴”、辦稅程序“零障礙”列為辦稅服務標準,著力構建規范的稅收服務機制。
逐步建立起規范統一、協調一致、多元有序、優質高效的稅收服務體系。改善服務手段,逐步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稅收服務中,大力推行郵寄申報、電話申報、電子申報等多元化納稅申報方式和“一窗式”辦理涉稅服務事項。改善服務方式,把優質服務滲透到稅收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崗位,不斷拓展稅收服務的新領域。
(二)營造公開公平的辦稅環境。把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稅收政策法規、工作規程、稅務違章處罰標準、稅務廉潔自律規定、責任追究辦法、發票領購辦法、服務承諾等全部予以公開,在辦稅服務廳設立政策公示牌,公開個體工商業戶稅負,設置滾動式政策咨詢觸摸屏,方便納稅人查詢各類稅收政策,使稅務機關的執法依據和執法行為都置于廣大群眾和納稅人的監督之下。對稅收征管中反映和發現的涉及有關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的問題,做到“四個不放過”,即對納稅人反映的問題不查實不放過,對查出的問題不分清是非不放過,對違紀人員不處理不放過,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整改不到位不放過,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三)營造誠實守信的納稅環境。開展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工作,評定A、B、C級納稅人。把納稅服務與納稅信用等級相結合,試行納稅人分類管理。根據納稅人的不同信用等級給予有針對性的激勵(或限制)措施:鼓勵和引導誠實守信行為。在執法上做到公開透明、平等對待。在服務上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積極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建立起征納雙方誠信互信機制,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優化發展環境,服務好企業發展
(一)重點企業掛點服務。選定重點企業為掛點服務對象,實行掛點服務,定期到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幫助企業加強管理、牽線搭橋、提供信息、提合理化建議。定期舉辦“企業發展與稅收服務”座談會,廣泛征詢在優化稅收環境、服務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給企業排憂解難,促進企業發展,為稅收穩定增長提供可靠的源泉。
(二)招商引資企業跟蹤服務。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對招商引資企業和重點引資項目實行全程服務,企業需要哪些服務,就服務到哪里,重點幫助企業解決好交通、質檢、電力等諸多困難。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意識,加強對破壞投資發展環境的責任追究,努力實現服務執法“零投訴”。
(三)彭勵發展企業政策服務。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效用,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嚴格執行法定減免稅審批制度,簡化納稅人減免稅審批手續,縮短法定減免審批時間,實行減免稅事項集體審批制度,杜絕各種自行減、免稅行為。加強政策落實情況督導檢查,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用足用活稅收政策,扶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大。
三、營造和諧環境,服務好弱勢群體
(一)開展致富幫扶。要積極參予開展農民致富奔小康幫扶活動, 幫助調整農業結構、修路架橋、整修泵站、救濟貧困戶和失學兒童、興建溫馨家園、開通有限電視,實行扶貧和扶智相結合, 提高駐點村人均純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達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二)參加公益捐助。將扶貧幫困進行延伸和輻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組織為希望工程、為殘疾人、為下崗職工、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活動,積極捐款捐物,踴躍參加義務獻血、“青年志愿者”和“扶貧助學”等活動,充分展示高尚的人格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落實稅收優惠。運用稅收職能,扶助弱勢群體。對下崗、殘疾人員免費辦理稅務登記,減免稅手續,免收工本費,減免稅收。對不夠起征點的個體戶減免稅收。
近年來,工商銀行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不當“局外人”,不做“壁上觀”,不斷加大對全市主導產業、骨干企業和重點項目信貸扶持力度。2016年,貸款已占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總額的“半壁江山”,為我市趕超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立下“汗馬功勞”,連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最佳單位”,連年名列全省縣級工行綜合實力“十強”,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工行現象”。該行的巨變,來自他們不甘落后、敢為人先的志氣和骨氣,來自他們不屈不撓、永無止境的進取和實干,來自他們駐在地方、心系地方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才使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勇往直前、脫穎而出,才使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才使他們不斷地創造輝煌、實現跨越。同樣的環境下,工商銀行能夠創出如此佳績,從他們的經驗中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觀念,還是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步成功,思想認識的每一次飛躍,都始于觀念的更新和轉變。有新觀念,才有新作為,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工商銀行新領導班子上任后,面對的是全行貸款不良率高、收息率低、轉化空間狹小。因為效益不好,一直畏貸、惜貸,因為畏貸、惜貸,業務不斷萎縮。但銀行只有放貸才能掙錢,只有掙錢,才能發展。該行通過認真的調查思考,認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與保證銀行贏利和可持續發展兩者不應是一對“矛盾”,而應是一種生死相依的“魚水”關系。為此,提出“搶抓機遇、膨脹總量,實現地方經濟和自身效益同步增長”的思路。觀念新,一新百新;觀念變,一變百變。正是從人人掛在嘴上、但不是人人能落實到行動的觀念轉變上,該行找到了快速崛起之路。“地方發展我發展”思路的提出,使他們把握了政府、銀行和企業利益的最佳結合點,使他們把重點放在全市重點工程、利稅大戶和招商引資項目上,不斷加大貸款投入力度,使得信貸業務越做越活,“蛋糕”越做越大。觀念的轉變,還在于該行勇于破除畏首畏尾、狹隘保守意識,樹立“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意識,對看準了的事情敢于探索,敢于突破,迎著風浪干事業,克服困難求突破。正是由于敢于破除制約發展的各種陳舊思想觀念,工商銀行才能在競爭中始終領先一籌,快人一步,成功實現趕超發展。
機遇,還是機遇
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上不會掉餡餅。對待機遇,他們成功的經驗是搶、是抓、是創,因而“餡餅”總是掉在他們那里,機遇總是眷顧他們。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誰把握住了機遇,誰就把握住了先機。工商銀行成功的另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堅持搶抓機遇,始終牢牢把握機遇,不讓一個機遇溜走。一方面,該行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和上級行的信貸政策調整的機遇。另一方面,緊緊抓住我市經濟快速發展、貸款投入點多的機遇。既有力支持了我市的趕超發展,自身信貸規模又得到快速膨脹,不僅為該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地方、企業和銀行“三贏”的局面。機遇總是偏愛有所準備、捷足先登的人,總是垂青思想解放、視野開闊的人。每年年底,為了搶先了解下年度信貸政策和投向重點,該行都組織精干力量靠在省行,隨時掌握最新動態,提前篩選項目、編制材料,等到正式信貸政策下達,其他行才開始運作時,因為搶先一步,該行已經開始上報貸款項目,極大提高了申批成功率。
創新,還是創新
創新是發展不竭的動力?!拔锔偺鞊?,適者生存?!比魏纹髽I,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敢于實踐,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要發展,就必須創新;要創新,就需要有過人的膽略和勇氣。事情總是這樣,如果事事要先看有沒有文件規定,有沒有上級領導說過,或者此事有無先例,此路有無前人走過,顧慮大于考慮,想法多于做法,永遠得不到快速發展。該行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從體制和業務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體制上。業務上,更是注重金融產品創新。他們不在上級政策中尋找“不能做什么”,而是在政策中琢磨“還能做什么”,凡是政策沒有明確規定不能干的,都緊緊把握“底線”,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在跑政策的過程中,如果一級一級請示匯報,很多機遇就會在按部就班中喪失。為此,該行創造性地提出“倒跑”策略,直接奔省行跑政策,先了解哪些項目可以投放信貸,爭取省行同意后再按程序上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革出活力、創新促發展。該行跨越式發展的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效率,還是效率
工作目標確定后,必須要有先人一步的措施,快人一拍的辦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收到更多的成果。這是深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經驗,也是工商銀行趕超發展的重要經驗。該行樹立強烈的時間和效率意識,對上級的各項政策反應快,行動快,什么政策、蘊含什么機遇、如何向上爭取,都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從而把眾人爭奪的機遇留在地方,把各地渴求的資金搶到地方。正是由于始終領先一籌,快人一步,該行才在激烈的競爭中成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搶先。
實干,還是實干
實干出實績,實干出效益。工行近幾年的驚人發展、變化,主要是他們有一種埋頭苦干、不圖虛名的實勁,有一種迎難而上、無所畏懼、不為困難所屈服的實干精神。同樣的環境,甚至不如別人的基礎,工商銀行能夠干出成效,就在于他們把功下在“實”處,把勁使在“干”上,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邁出了比別人更快的步伐。為了隨時掌握上級的各項信貸政策,該行一位副行長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靠在省行,每個月都要往返省城四、五次,一年要跑十幾萬公里。他們的工作真正達到了“夜以繼日”,不分節假日、沒有星期天,只要工作有需要,隨時出擊,不達目的不罷休,不見效果不收兵。正是靠著這種嘴勤、腿勤的實干精神,該行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一,才取得今天的輝煌。在他們看來:山之險峻,只能增強攀登的膽略;海之深邃,更加堅定探索的信心。他們從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滿意的贊揚聲中,體味到的是頑強拼搏、孜孜以求的工作熱情帶來的愜意回報!
論文摘要:綜合性科技期刊作為組成大科技體系中的一小部分.應充分發揮雜志媒體的優勢.走出狹義科技的范疇,積極滲透到與科技息息相關的經濟領域,為企業、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等提供服務。以媒體的視野,發揮輿論引導、信息傳播、溝通協調等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綜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經濟;輿論引導;信息傳播;溝通協調
科技創造財富,科技引領未來。作為展現當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識傳播的平臺,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順勢而行,發揮自身特點,將雜志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這要求期刊有一個明晰的辦刊思路,將科技兩字貫穿始終,做深、做透科技這個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經濟發展才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傳播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科技法律、法規,科技發展動態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科技事業的日益繁榮,綜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著規模小、體制落后和思路狹窄等問題,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求,亟須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綜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問題
1)辦刊意識不強。目前,多數有著政府背景的綜合性科技期刊還依賴于靠上級管理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助、收取微薄的論文版面費來維持生存,對于刊物的未來.辦刊人缺乏統一、明晰的辦刊思路,市場經營意識和雜志品牌意識淡薄,嚴重影響著刊物的發展。
2)內容與風格缺乏特色。許多綜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異,雜志的整體風格類似,基本以刊登職稱論文為主,缺乏自身風格和亮點。此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還人為地將雜志采訪、報道、活動策劃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領導講話、過時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嚴重影響著刊物的可讀性。
3)脫離實際、視野狹隘。一方面,關系稿、人情稿、職稱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和實踐探討,無法從更高的角度深層次挖掘和展現當前的科技發展成就。及時分析當前社會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等。
1.2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承擔的責任
1)社會責任。綜合性科技期刊既是黨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應是社會公共信息的者,起著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既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也有產業的性質,因此,也必須要有社會公益意識,承擔社會責任。
2)分析報道的責任。雖然雜志的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像報紙那樣及時報道瞬時新聞,但應借助于專業學科的背景知識,更深層次地挖掘內涵,詳盡闡述所涉及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眾多雜志中脫穎而出,更應牢牢把握與科技相關的各個領域,發揮雜志特點,確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綜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綜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況下,對地方經濟發展研究較多的還是大眾期刊,關注的焦點也只是集中在現象報道、宏觀建設、觀念改變等方面.缺乏專業背景的它們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仍無法深入解決。所以,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從科技的角度擔當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要針對當地經濟解決實際問題。
2)一批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現端倪。《華東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雜志紛紛改版,引進大眾期刊的成功經驗,一改過去“論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導科技工作窗口、企業科技顧問、科學生活向導為主要內容,使雜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導性和權威性。用事實證明了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2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
2.1宣傳典型為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1)宣傳區域科技經濟發展焦點。把握區域經濟命脈,結合科技發展動態,破解發展難題,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雜志內容,宣傳報道各地推進自主創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建設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以及在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市場與資本緊密結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作為浙江省科技廳主管的一本綜合性科技期刊,該雜志自2005年改版以來,不斷在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局、科技型企業和科學大眾之間尋求平衡點。開辟了“資訊·觀察、產業·財富、研究·創新、科普·時尚”四大欄目,一方面,報道全省科技動態,宣傳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舉措;另一方面,廣泛聯系科研工作者,關注大眾焦點。其中,每期的一大看點就是對縣域科技經濟發展亮點的宣傳,這是編輯人員在結合當地區域特色和政府部門的匯報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策劃、提煉而來的,如“景寧創業富民名茶科技強縣”“鹿城:打造自主創新溫州模式”“汽車科技涌動路橋”等一系列展現區域發展特色和風采的專題,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成為各地交流經驗的平臺。
2)宣傳企業自主創新典型。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一旦選擇好典型案例,大力宣傳企業自主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就能引導企業從重視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的擴大再生產轉移到重視技術創新上來,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為地方企業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飛躍集團——核心技術創新戰略》《海正集團——博士后創新戰略》《“珠光”為世界刺繡無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創新浙江行”欄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現了浙江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迅猛發展”的新風貌。同時,激勵了更多的企業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自主創新上來。
3)宣傳科技相關部門的成功經驗。重點宣傳地方政府、科技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構筑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區域創新體系,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環境方面的新舉措。這對新時期轉變科技行政部門工作職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擴大科技工作影響力有著特殊意義?!督袢湛萍肌冯s志在2006年第6期,以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國經濟百強縣(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開展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導、主體培育、平臺打造、載體帶動”,從科技工作的角度歸納和總結了近年來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創新推進慈溪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與各地科技局密切聯系,為當地的科技局長開辟了“創新大講堂”欄目,使科技局長的工作思路和聲音能在雜志上進行廣泛地交流、引起爭鳴,為其他地區開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鑒。
4)宣傳科技創新人才。綜合性科技期刊應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科技先進集體、科技系統先進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在科技創新方面樹立學習典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輿論環境。
2007年,《今日科技》雜志開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員的歷程、風采、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欄目“科研人生”。宣傳報道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中國計量學院院長林建忠,執著追求再造龍泉青瓷冰裂紋絕技的工藝美術大師葉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吧钊胪诰?、真實再現”,科技雜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傳科技工作者,樹立了科技創新人員的典型。
2.2傳播信息為區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針對政府部門最新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調研統計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讀其中涉及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回答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綜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對政策解讀的優勢是其他刊物無法比擬的。
例如,《今日科技》開辟了“本期特稿”“權威推薦”等欄目。作為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的輿論陣地,該雜志對浙江省科技發展新舉措、科學技術廳政策法規、重大決策等都能夠及時分析解讀。
2)農業科技信息。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時期,農民對技術、管理、經營等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信息必將為我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雜志的“聚焦三農”欄目應運而生?!秾幒!白细适怼狈N出“生命軟黃金”》《創新科技特派員服務機制提升支農水平》《稻魚共生:一號農業文化遺產》等文章深受農戶歡迎。一方面,探索了農業科技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為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宣傳科普知識,提高農民種養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國內外發展動態。就浙江經濟而言.雖然經濟發展迅猛,但仍是資源小省,問題突出。眾多企業缺乏長遠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潤不斷下降,缺乏競爭后勁。因此,作為雜志媒體就應關注、追蹤前沿,甚至預測趨向,幫助企業在產業轉換升級當中發揮導向作用。同時,還應以媒體的寬廣視野為區域科技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科技要聞”“科技在線”“科技廣角”等欄目就針對國內外最新技術、產品和動態予以報道.透視其中的關鍵。如《科技時代資訊前沿》綜合反映了國外最近科技產品,讓讀者了解與掌握了最新國際化產品。
2.3策劃活動積極發展版外經濟
1)策劃評選活動。2006年,《今日科技》雜志社承辦“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推選表彰活動,正式啟動后,反響巨大。來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門、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踴躍推薦,積極爭取國內首次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的推選名額。
通過評選活動,《今日科技》雜志發揮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資源的優勢。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雜志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推選、表彰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樹立標兵和模范,引導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積極投身于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中。
2)舉辦論壇。目前,眾多媒體都通過承辦論壇來共同為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督袢湛萍肌冯s志通過承辦“首屆浙江省科技企業家論壇”,為浙江省的優秀科技企業和優秀科技企業家提供了一個展示自主創新成果、總結自主創新經驗、交流自主創新思想、暢想自主創新未來的嶄新舞臺。通過雜志的影響力,邀請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做精彩演講,多角度地討論了浙江省企業如何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強省戰略的實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技下鄉。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和集中的科技網絡,為地方經濟發展牽線搭橋?!督袢湛萍肌冯s志在數次科技下鄉中,不僅給廣大農民帶去了豐富多樣的科普書籍.而且根據當地特色帶去了一些實用技術。甚至.編輯部還組織人力,對口與地方政府創辦試點性質的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科技結對楓樹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給該村農民送去科技書籍、科教光盤等科技物品.還與村干部和廣大農民進行面對面的座談.心與心的溝通。特邀科技特派員到楓樹灣村為該村楊梅種植戶舉辦了一期別開生面的培訓講座;暢談科技結對的3年計劃和近期具體事宜,設計推出楓樹灣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楊梅禮品包裝盒:提出“科技結對,產業創新.典型引路.跨越發展”的戰略思路;商討楓樹灣村楊梅市場招商引資、申請省級綠色農副產品認證、開辦楊梅技術培訓班、舉辦楊梅大會等內容,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
3結束語
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是綜合性科技期刊的生命源泉,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把握好這條命脈,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雖然,綜合性科技期刊覆蓋面小、發行量少、出版周期長,但以其科技的獨特視野、深度報道態度觀點鮮明、重復閱讀率高等特點,在如今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仍有一片天地,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建設鎮位于我縣西北部,轄區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3萬余人。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集鎮商貿繁華,交通便利,治安狀況較為復雜。一年來,我所把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作為鞏固 嚴打整治斗爭成果、提高公安機關對社會治安局勢駕馭能力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積極探索,邊打邊建,初步建立起以黨委、政府為領導,以派出所為核心,以群防群治力量為基礎的打防控一體化,點線面相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了轄區治安穩定,為全鎮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今年1—6月份,全鎮共發刑事案件17起,同比下降55.3%,以往比較突出的打架斗毆案件發6起,比降66.7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體系建設的基調上,將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為政府行為,取得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而不是靠派出所幾條槍就可以完成。因此,我所在對轄區治安狀況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向鎮黨委、政府多請示、多匯報,取得黨委、政府對派出所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工作的領導、重視和支持,把這項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將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為政府行為,形成以黨委、政府牽頭領導,以派出所為核心協調,以社會各階層力量為基礎的防控體系建設框架。一是專門成立了由鎮分管綜治副書記為組長,派出所所長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方案的制定、實施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發動社會各界防控力量。二是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定期向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由黨委、政府協調解決,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三是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鎮政府在鎮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專門撥出開展防控工作專項經費8000元。
二、在體系建設的內容上,根據轄區治安特點,建立了點、線、面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
㈠突出點的防控。點的防控就是把轄區需要重點防控的對象(如重點部位、重點人員)作為整個防控體系的點來進行重點防控,提高派出所對這些點的情況掌握和控制能力。點的防控在整個治安防控系中處于支點的位置,是防控的重點。我所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點的防控。一是增設治安報警點。在轄區治安復雜地區和重點村增設一個治安報警點,進一步方便群眾報警。同時,使派出所對轄區發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二是建立防控支點。將轄區內28個重點單位、行業、場所作為防控支點,逐點建檔,跟蹤管理,以加強派出所對這些重點防控支點情況的及時掌握。三是針對重點人員建立控制點。在可能涉嫌犯罪人員、逃犯等列控對象周圍,通過布建耳目等手段,對其進行全方位秘密控制,及時掌握動態。在今年夏季百日會戰初期,通過加強點的控制,先后抓獲上網逃犯高忠東、高忠玉兩人。
㈡抓好線的防控。點的防控需要線來連接,線的防控抓好了,也就鞏固和加強了點的防控。線的防控在整個體系建設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是防控不可缺少的一環。對線的防控,主要是通過加強路面巡邏,起到威懾作用,提高防控能力。一是組建鎮治安巡邏隊。目前有隊員4名,主要負責對轄區治安復雜區域和重點路段的治安巡查,加強線上防控,強化打擊現行犯罪的力度。二是組建護村(廠、校)巡邏隊。以村治保會、廠礦和學校保衛科為依托,共組建14支75人,有選擇、有重點地義務開展治安巡邏。三是規范巡邏方式。針對轄區治安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確定巡邏防范的重點路段和區域,組織民警、巡邏隊員進行車巡、步巡。同時,將巡邏分為2個時段:白天為常規段,由責任區民警帶領一名巡邏隊員結合日常工作在本轄區巡邏;夜間為重點段,由2名民警帶2名巡邏隊員對重點區域開展巡邏,以夜間巡邏為主。開展治安巡邏工作,提高了轄區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增強了公安機關對社會面的管控能力,在控制三類可防性案件、控制公共場所發案、提高群眾安全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建設鎮公共娛樂場所較多,打架滋事等案件時有發生,通過開展夜間治安巡邏,此類案件大幅下降。今年入夏以來,集鎮所在地的歌舞廳、一保岬、六保岬冷飲點等公共場所發生打架案件2起,其中1起被當場制止,發案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7%。6月19晚12時許,池某在相約酒吧過生日時與同在該場所跳舞的鄭某因小事發生爭吵,二人及其朋友共十余人,矛盾逐步激化,有可能釀成群毆事件,被巡邏到此的民警及巡邏隊員當場予以制止。6月23日凌晨2時許,巡邏人員在建設糧站院內當場抓獲正在撬盜摩托車的陳維滿、羅上鈴,從中破獲盜車案件3起。開展巡邏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使民警認識到改革舊有的警務模式的必要性,促進了思想觀念的轉變,為今后總體警務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㈢開展面的防控。面的防控就是對整個社會面的防控,在整個體系建設中,點和線的防控是重點,但僅有點和線的防控,這個體系是不健全的,只有加上面的防控,整個體系建設才是完整的。我所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面的防控:一是著力編織情報信息網。通過布建治安耳目和信息員,形成一張布局合理、覆蓋面廣、觸角靈敏的情報信息網,及時掌握轄區內的各種治安信息。二是努力構建三級聯防機制。初級聯防即“戶戶聯防”,本著“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指導思想,在相鄰的店鋪或農戶之間開展聯防,互相照看。3月24日上午,建忠村民吳士昌在聯防守護中發現吳學榜家中有一行跡可疑少年,經盤問將其扭送到派出所,從中破獲盜竊自行車案件3起。二級聯防為中級聯防,由責任區民警分頭負責,廣泛開展村與村、廠礦與村、學校與村的聯防機制。三級聯防為周邊聯防,與毗鄰的本縣廣平、文江、奇韜、太華及永安市槐南鄉等周邊地區開展廣泛而有針對性的治安聯防協作機制,達到案件協查、信息共享、共同防控的目標。通過建立三級聯防,使派出所對社會面的防控能力大大增強。三是抓好治保調解會建設。加強對兩會業務指導,每月召開治保調解主任例會,充分發揮“兩會”作用。各村成立了調解小組,聘請3—4名德高望重的群眾作為調解員,及時調解糾紛,把矛盾化解在本村,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今年來全鎮12個治保調解會共調解民間糾紛23起,沒有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三、在體系建設的特色上,突出加強了流出人口管理。
加強人口管理是治安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人口管理上,我所注重從源頭上開展防控工作,在加強常住人口、外來人口的基礎管理,以及違法青少年、所外監管人員、兩勞釋放人員等違法犯罪高危人群的重點管理的同時,突出加強了對流出人口的管理。近年來,我鎮富余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人數達數千人之多,在促進我鎮及流入地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使我鎮治安形勢出現新動向:一是流出人口在外違法犯罪增多;二是無人監護的在校學生參與違法活動增多;三是農村糾紛矛盾及家庭婚姻問題時有發生。對此,我所在今年開展“貫徹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怎么辦”大討論活動中,將派出所是否要開展流出人口管理作為一個主題,組織全所民警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雖然上級公安機關沒有要求流出地公安派出所對流出人口進行管理,而是以流入地公安機關為主,流出地公安機關協助管理,但管好流出人口可以有效預防流出人員違法犯罪,促進流入地公安機關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流出地、流入地的治安工作和經濟發展。于是,我所決定率先將流出人口管理作為派出所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并取得了鎮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支持和配合,成了我所抓治安防控建設的一個特色。主要做法是:
㈠建立臺帳,對流出人口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即:及時掌握、核對流出人口的底數及流向。對流出人員的姓名、年齡、原籍住址、流出時間、流入詳細地址、從事職業、經濟情況、現實表現、發復函情況一一作了登記,建立完整基礎臺帳。⑴由責任區民警深入各村詳細了解流出情況,并登記造冊;⑵通過計生辦辦理流動人員婚育節育證掌握育齡人員外出情況;⑶通過鎮勞務站掌握流出人口從事職業及分布情況;⑷每學期到中小學了解學生父母是否外出及流入地址、從事職業;⑸每月核對流出人口一次,即依托村治保主任和戶口協管員對每月流出人員變動情況進行重點掌握登記,與派出所進行核對;⑹及時掌握流出人口返鄉時間、返鄉原因,對流出人口做到底數清、去向明。目前,全鎮現共登記流出人口2937人。
㈡防范在先,對流出人口開展法制教育和培訓。一是在每年春節后,由派出所和計生辦集中一定的時間對擬外出打工、經商的人員組織進行一次法制教育,組織他們學習《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并逐人發放派出所統一編印的宣傳手冊,提高流出人員的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使流出人員在外能夠遵守法律法規,為流入地經濟發展作貢獻,在受到不法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流出人口在辦理《流動人口婚育節育證明》、《外出務工人員證明》時,由派出所和鎮綜治辦與外出人員簽訂《流出務工、經商遵紀守法責任書》,要求其在外出期間能遵守法律法規。三是對集中輸出勞力和流出人員較多的地方,在流出人員中指定組織能力強的人為義務法制宣傳員,一方面配合流入地公安機關對外出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及時掌握流出人員表現情況并及時反饋。四是在每年年底外出人員大量返鄉之際,依托村治保會和責任區民警對流出人員進行再教育。
㈢跟蹤管理,確保管得住,控得嚴。主要是強化與流出地公安機關的聯系和信息反饋。流出人口在外違法犯罪不在少數,我所從維護穩定的大局出發,對流出人口進行分類管理,將流出人口分成四類:一類是指一般群眾;二類指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三類是指需要納入視線人員即重點人口;四類是涉嫌違法犯罪人員。對一類人員僅一般掌握,對二、三、四類人員由派出所逐人寄發通報協查函到流入地公安機關,向其通報基本資料,提供相關信息,請其將有關對象納入視線,重點管理。對流出人員較集中的省內三明、沙縣、泉州、晉江、石獅、廈門等地,我所與所在地公安機關有針對性地簽訂互通情況、共同管理的協議,建立協作機制,使流出地流入地共同承擔管理責任,確保建設籍流出人口少發案,不作案。對流出人口實行分類管理、通報協查制度,不僅為流入地公安機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提供服務,同時還直接服務于本轄區的治安防控。減少了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㈣親情幫扶,努力為流出人口排憂解難。民警在工作中發現,流出人口均有一個擔憂和一項困難。擔憂的是大人都外出了,家中老人孩子缺少照顧,孩子容易變壞,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困難的是在外打工經商,人生地不熟,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怎么辦?我所想流出人員之所想,急流出人員之所急,與相關部門一道,對流出人員提供親情般的幫助,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驗。一是主動與學校配合,將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加強教育和監護,及時發現其不良行為,對個別有輕微違法行為人員逐個與老師成立幫教小組及時幫教,同時對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查處力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定期主動上門家訪,力所能及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的后顧之憂。二是為外出人員提供法律幫助,力所能及保護流出人口的合法權益,幫助他們解決外出務工遇到的實際困難。流出人口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協調,為流出人口提供“娘家”式的支持。如在三明打工的高某在為老板干了半年后,老板找了種種理由克扣高某二個月工錢,我所民警在下村時聽到高某的訴求后,民警當天就同勞務站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反映這一情況并通過勞動部門解決,同時向三元警方通報這一情況,最后在三元警方和勞動監察部門的干預下,被無故克扣的工錢終于如數領回。高某對此感激不盡,寫了一封感謝信寄到我所表達謝意。
㈤微機管理,提高流出人口管理的科技含量。為了做好流出人口管理,我所在縣局戶政部門的協助下,開發出流出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流出人口微機化管理,并與暫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租賃房屋管理系統共同構成流動人口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流出人口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5月20日,責任區民警在下村調查中發現在三明富興堡養豬場務工人員林起綿近日返鄉,常出入娛樂場所揮霍,行為反常。通過微機檢索其經濟狀況并結合調查情況,發現此人有盜竊嫌疑,即與所在地派出所聯系,從中破獲1起2600元現金被盜案件。
摘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的職能之一,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地方高校沒能更好地發揮其職能。因此,地方高校必須不斷深化改革,轉換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優化人才培養,地方政府也要堅持政策保障,以實現地方高校和地方經濟雙重發展的目標,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地方經濟服務
作者簡介:田秀紅,女,1973年8月,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職能。伴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知識、人才、科技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就為高校更好地發揮其職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地方高校所具有的功能和優勢,決定了地方高??梢远覒摓榈胤浇洕ㄔO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和支撐,以實現地方高校和地方經濟相互發展的“雙贏”目標。
一、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關系密切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主要部門,其建設和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高校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持,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高校的發展又離不開地方,它依托于地方的存在而存在,并伴隨地方的發展而發展。這就要求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形成一定的對接,以促進高校與地方的互動雙贏。
二、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現狀
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既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同時也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受到傳統的行政型教學管理體制及辦學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脫節,部分高校盡管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仍處于比較零散的狀態,力度遠遠不夠。地方高校由于缺乏服務地方發展的理念,僅僅注重于傳統的校內教學與科學研究,從而忽視了服務社會的職能。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的重視力度不夠及財力有限等原因,對高校提供的資金及物質支持非常有限,導致高校發展及服務社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響,從而不利于激勵地方高校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三、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建議
1、地方高校首先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
觀念決定行動,思維決定出路。只有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行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一向被人們譽為“象牙塔”的地方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自我封閉的教學管理模式,缺少對社會、對市場的了解,更缺少對社會服務的理念。因此作為地方高校,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進行思考,要利用自身的優勢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此,高校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徹底破除為辦學而辦學與社會脫節的傳統思想,要強化辦學理念中的服務意識,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等優質資源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2、地方高校要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改革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職能最終要通過人才才能得以實現。當前地方高校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科和專業建設上,高校既要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建設的長遠需要,又要結合地方經濟建設的現實條件;既要考慮學校自身的實際狀況,又要結合地方市場需求。要把學科建設融入到地方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及地方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上來;要立足于地方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要將那些設置陳舊、結構不合理、浪費資源、不適應市場需求、脫離地方實際的專業停辦、轉型。在人才培養上,要著力培養出品德優良、本領過硬的綜合型、應用型、技能型和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3、地方高校要堅持走“產、學、研”有機結合的道路,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
在教育“十二五”規劃中,推動產學研合作成為重中之重。規劃指出,要加強高校與企業和社會的聯系,整合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資源,努力把高校的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作為地方高校要緊緊把握住這一大好良機,把產學研相結合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高校要以科研項目為紐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廣大教師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項目,要集中優勢資源,組建團隊開展技術攻關,要不斷尋找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形式、新方法,這樣既促進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又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4、地方政府要重視高校建設,加強與高校合作,為實現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提供機制保障。
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高校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智囊團。高校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高校建設直接關系到服務社會功能的發揮。為此,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領導的協調作用,加強高校、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建立起高校與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合作機制與平臺,引導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摘要:近年來,南安外事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外事為民”,地方外事服務中央整體外交、服務地方經濟的理念,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探索外事服務地方經濟的切入點,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神秘封閉向透明開放轉變,由偏重政治向政經并舉轉變,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使地方外事工作更加走近基層,貼近民眾。本文闡述了南安地方外事工作服務經濟的情況、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外事服務地方經濟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外事;服務;經濟
一、南安外事工作服務地方經濟情況
(一)借助友城交流平臺,深化經濟文化合作交流。以民族英雄鄭成功為紐帶,1995年南安與日本平戶締結友城關系,兩市除官方友好互訪外,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開展了合作交流,同時還積極探索兩市青少年間的聯誼交流事宜,不斷尋找互利共贏合作平臺。同時,南安外事部門通過海外僑社、上級外事部門等,積極探索與澳洲、歐美等經濟互補強的發達國家(地區)締結友城,以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二)搭建經貿活動平臺,不斷擴大對外經貿成果。幾年來,南安借世界南安青年聯誼會、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國際鄭成功文化旅游節、鳳山文化旅游節等涉外平臺,積極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在首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游節和北京第十屆世聯會簽訂了27個投資項目,總投資約504l元。
(三)主動服務,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嚴格貫徹執行各級外事會議、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因公出國(境)管理和服務,杜絕公款出國旅游不正之風,促進全市對外交往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四)提升服務水平,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1、簡化手續。對全市明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僑資企業等800多家進行分類整理,研究確認因公出國(境)重點扶持企業,簡化出國(境)審批手續。
2、減輕負擔。停止收取護照簽證代辦費,鼓勵民營企業循因公渠道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商貿活動。
3、優質服務。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務、重點團組專人跟蹤落實等,3年來,有21家企業136人次循因公渠道,成功前往美國、卡塔爾等國參展,達成金額可觀的貿易協定。
4、構建平臺?!?·18”期間,主動對接“日本國技術成果展”通知我市相關項目的產業企業,構建技術創新、學習交流平臺。
二、南安地方外事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外交、外事觀念難以適應“大外事”格局需要
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交往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部門和單位主動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外事工作已經成為日益社會化的工作。但是,長期以來地方外事工作上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觀點,認為外事部門的工作就是“迎來送往”的禮賓接待以及辦辦證照手續的簡單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沒有多大關系;有的把“外事無小事”與發展地方經濟對立起來,認為接待國(外)賓責任重大,凡事都有上級指示,只要照辦,不出差錯就好;有的認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經濟部門的事,對外事部門是軟指標,有無成效無關緊要……
(二)外事工作者的素質制約著外事工作的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外事資源,促使其轉化為經濟效益,關鍵取決于外事工作者,其個人修養、知識水平、思維思路及工作狀態等直接影響著地方外事工作,而大部分地方外事工作者水平良莠不齊,外語水平有限,難以適應當前對外交流合作需要。
(三)民營企業對外交流合作的強烈愿望受限
南安規模以上民營企業920多家,隨著經濟轉型的加速,民營企業“走出去”國際化發展戰略意識漸強,很多民營企業家把目光投向海外。目前,他們可循因私、因公渠道出國(境),大部分國家對因私商務考察申請把得嚴,簽證通過率低;因旅游受時間、地點、項目限制,循旅游形式商務考察與目標要求差距大,效果大打折扣;循因公渠道出國(境),各級文件對出訪人員身份、出訪目的、路線行程、考察成果等要求十分嚴格……很多企業家到國外發展的良好愿望被迫推遲,甚至耽誤。
三、南安地方外事工作思路探索
(一)在認識中轉變觀念
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相互依存達到空前的緊密程度,真正形成了全球化分工、全球生產布局、全球消費的高度全球化時代。在后危機時代,經濟一體化將繼續深化,外事工作將貫穿于這一過程對外交流的始終,在招商引資、對外貿易、國際交流、民間交往中都有“外事”的影子。這就要求外事干部要轉變觀念,立足全局,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化等待服務為上門服務、改單一服務為多種服務,在服務中拓展服務的內容和服務的空間,在服務中發揮外事管理、協調、參謀的職能。
(二)加強對外宣傳工作
1、借助涉外活動平臺,宣傳南安政策環境、優惠措施,增強外商投資信心,構建有利南安發展的外部環境,加強與境外社團聯系合作,邀請海外企業家來南安參觀考察。
2、融外宣于招商引資和外經貿合作中,爭取更多國外企業家到南安投資,借團組出訪宣傳南安經濟狀況,引導重要外賓和國際友人參觀考察重點企業、重點項目。
(三)發揮外事部門職能優勢
1、進一步簡化因公出國(境)團組、港澳多次往返通行證審批手續,縮短辦結時間,提供優質服務;推介apec商務旅行卡,為民營企業循因公出國(境)廣開便捷渠道;暢通“請進來”的綠色通道,當日辦結符合條件的外國人入境申請。
2、對出國(境)從事招商選資、技術與設備引進、項目推介、經貿洽談、參(辦)展、簽署重要協議(合同)的團組及與當前“擴內需、保增長”任務密切相關的其他出國(境)團組優先審核辦理,并在年度出訪計劃安排上適當傾斜;對重大出訪項目、重要出訪團組提前介入、跟蹤服務。
3、加強與涉外部門的溝通聯系,進一步掌握企業經濟發展動態,在對外交流中著重推介南安各項特色產業。
(四)加強外事干部隊伍建設
外事工作政策性強,關系國家形象,全面提高外事干部隊伍的素質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外事工作人員著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服務水平,要努力加強學習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全局意識、進取意識。要致力于外事工作的長遠發展,通過學習培訓、實踐鍛煉,加強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培訓和技能訓練,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摘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的重要職責,高校的人才培養應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及特色產業情況,培養更多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應注重科研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高校也是發展地方經濟的寶貴資源,地方政府應積極開發利用。
關鍵詞:高校;地方經濟;協調發展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的重要職責,高校也是發展地方經濟的寶貴資源,如何協調好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重大問題。
一、高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高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高校為地方經濟提供人力、智力支持。(1)由于學生聯系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便利,學生在學校駐地就業的概率會高于外地。近幾年來,駐保高校平均每年都有數萬名不同層次的畢業生,其中大部分留在保定或河北其他地方,這為地方經濟建設輸入了優質的人力資源。(2)高校富集的科技人才和比較完備的科研條件更是發展地方經濟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如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駐保高校與眾多省、市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研發體制,除了為當地政府、企業提供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外,還有許多科研成果被直接運用到當地的生產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高?;A設施建設推動地方經濟增長。高校的基礎建設及其建設過程中采購原材料、聘用建筑工人等,這些會直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高校的發展也會帶動當地的餐飲、娛樂、文化等相關社會服務設施建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
3.高校學生消費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據調查,2008年國內在校大學生年消費支出最高的達到20900元人民幣,而年消費最低的也有27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9124,57元。依據保定消費水平估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年均消費額至少在5500元以上。僅以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四所大學為例,其在校生規模超過十萬人,對保定地區經濟產值達到6億元人民幣。同時各高校舉辦、承辦各類考試活動、學術會議等也給地方帶來直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考生、參會人員的直接、間接消費也是極為可觀,這些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因素。
二、完善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路徑
(一)高校教育要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適合”的人才
高校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規律,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就業方向,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及特色產業情況,培養更多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1.結合現實,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高校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既有應用型,也有研究型。研究型,即學術型,以培養教學和研究人才為目標;應用型,即以培養實務型人才為目標。各高校應針對現實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本科、專科教育應當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
2.根據社會需要,合理設計課程。課程設計關系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課程設置應合理有效。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現實需求,不斷更新,以求及時傳授學生最實用、最新穎的知識。其中應包括大量實踐性課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另外課程數量應該既讓學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又讓其有學習壓力,給予學生自學空間,以鍛煉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3.重視社會實習,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高校各學科要重視社會實習,通過讓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切實鍛煉,來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并且要重視實習的成效,即社會實習結束后,應統一檢測學生實習結果,可以考慮采用統一考試的形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習業務領域選擇作答。
(二)高??蒲泄ぷ饕獮榈胤浇洕ㄔO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具有人才集中、設備齊全、信息靈通和學科優勢,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開發能力。因此地方高??蒲泄ぷ鲬柚淙瞬刨Y源和學科優勢,深入、實際地分析研究當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地方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1.樹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觀念。高校科研工作要堅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觀念,切實轉變那種拘泥于校園內的觀念,強化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堅持實際性和應用性,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這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地方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使高校自身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改善外部環境和辦學條件,加快學校的發展。
2.引導科學研究的內容向經濟建設傾斜。高??蒲袡C構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導,引導教師把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作為自身研究的著力點和立足點。引導教師等科研人員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熱點問題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和主攻方向,尤其是側重于應用研究和對策研究,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把高校科研工作辦成當地經濟建設的“智囊團”。
3.加強科研與地方的現實聯系。高校要引導教師走出校門,加強理論部門與實務部門的交流聯系,促進課題成果轉化。同時暢通學校與地方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聯系渠道,通過各種形式推介研究成果,使其發揮實際作用。
三、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具體措施
1.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穩定對話機制。協調好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需要雙方及時互通信息。一方面,高校要及時、全面地了解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并快速適應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要全面了解地方高校的優勢學科建設情況、科研進展情況,以掌握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因此,應當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穩定對話機制,定期就經濟發展、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探討,發現二者結合點,尋找合適的共建模式,實現雙方共贏,協調發展。
2.建立“高校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系統”。用人單位作為高校畢業生的直接使用者,有資格對高校教育質量做出評價。而用人單位的評價信息卻是長期以來最難以收集的信息。應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高校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系統,依托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讓高校教育直接與用人單位對接,即在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一個中介,雙方及時進行信息溝通、狀況反饋,從而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第一,疏通畢業生反饋渠道,直接獲取畢業生質量的社會評價;第二,為高??蒲刑峁┭芯糠懂?;第三,學生可從中發現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此“高校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系統”可以先在區域內的大學實現,今后形成全國聯網,各高??梢酝ㄟ^與他校情況對比,提高自我。
3.創建大學生實踐、創業基地。實踐教學是理工科類學科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直接涉及到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地方政府在支持高校教育方面,應面向本區域高校相關專業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基地為本區域各類學科領域創設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以供本區域高校的學生集中到基地參與實訓、實踐。并且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允許大學生入駐,政府給予寬松政策,讓大學生直接創業,讓其提前直接面向社會、服務于社會。同時,基地可以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為高??蒲谐晒D化提供更多機會。
4.加強高校與地方的高層次人才交流。高校教師等理論研究人員與社會上有實戰經驗者是高校與區域互動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強高校與地方的人才交流,建立人才流動機制。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到實踐部門掛職鍛煉,對實踐部門從理論研究角度進行調研、指導,同時也可以深入企業了解市場需求,發現、提高自身不足;另一方面,社會上的企業家等具有實戰經驗者也可走進校園充電,豐富所需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作為兼職教師教授實踐課程、傳授實務知識,更新高校教師結構。通過以上兩個方面,拉近高校與企業界的聯系,可培養出兩棲型人才,為促進高校與地方的良性互動提供人才保障。
摘 要 高校學科建設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運行機制應是高校自主辦學、社會參與、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的機制。目前這種機制還不太完善,服務模式也沒完全形成,但高校在服務途徑與方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 學科建設 經濟發展 服務途徑 服務方式
高校是知識創新的主要發源地,是知識經濟的動力源,是企業改革的驅動器,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方面起著重要的孵化器和輻射源的作用,因而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中心。早在19世紀初,美國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學的人才優勢解決當地的實際問題,大學要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學科建設是高校辦學的龍頭工作,從其建設內容上來看,包含了學科的學術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內容,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學科建設的內容決定了其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屬性。
1 地方經濟建設與高校學科建設的關系
1.1 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所在區域高校學科建設水平
(1)財政建設資金的投入量直接影響高等學校的發展。我國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高等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主管部門,近幾年雖然開始實行收費制,但這只能是對高校辦學成本的一種補償。所以地方經濟的投入及對本地區高校建設的發展牽動作用十分重要。比如,我國地方經濟比較發達的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北京市等地區的高等教育近年來得到較快發展,而在西部如西藏、新疆、寧夏等地區,其高等教育發展緩慢。
(2)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學科建設的宏觀調控因素,特別是對地方院校。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養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課題來源的主體是地方企事業單位,而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人才和科技創新這兩個核心。因此,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人才的出路及對科技創新的需求。
1.2 高校學科建設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直接推動作用
受歷史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的設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設立的,并直接為所在行業的地方企事業單位服務,即行業辦學,行業辦學為行業服務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學主要為首鋼培養人才,湖北汽車學院主要為二汽培養人才。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痕跡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消除,高校的人才輸出與科研服務對象相對固定。對地方的企事業單位而言,其主要的人才來源和幫助其開展科技創新的高校也是單一的。人才和科技創新是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水平,也就是學科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發展。
2 學科建設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方式與途徑
2.1 科技創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途徑
(1)開展基礎與高技術研究,進行高新技術儲備?;A研究與高技術研究是關于科學探索和高技術前沿的研究,是產生原始創新的重要來源,也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先導和源頭。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產生及其轉化的實現,都是以基礎、高技術研究的突破為前提的。
(2)與企業開展科技研究與開發。高等院校人才資源密集,科研水平高,實驗手段先進,技術實力雄厚,學術思路新穎,而企業直接面對生產第一線,生產能力強、銷售網絡暢通,成果轉化基礎條件較好,所以與高校有很強的互補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同時,現在很多企業由于受自身獨立研發能力的限制,或出于想節約成本,縮短開發時間,往往直接面對社會公開招標,而高校教師由于集多種優勢于一身,成為這一行為的最大受益者。
(3)直接轉讓學科建設科技成果。從整體上看,我國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成功率還不高,科技成果推廣體系也不健全,且起步晚、發展慢,不能滿足日益快速增長的社會需求,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再加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夠完善,各行各業的短期行為比較嚴重,風險抵御能力也較弱等,這些都使科研成果轉讓和推廣困難重重。
(4)直接參與重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優勢直接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重大工程建設。華中科技大學利用多學科優勢,參加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農網改造工程、中國武漢光谷、政務信息化建設、武漢輕軌等多個國家和省市重點、重大項目的建設。僅在三峽工程建設中,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00多項。
(5)創辦科技公司。在我國由于長期形成的企業專司生產、科研院所負責研究的模式,導致了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應用主體,缺乏技術的吸納能力,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鑒于此,高校以創辦科技企業的形式自我構建技術的吸納平臺,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已成為高??萍汲晒D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現階段高校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必然選擇。
(6)派駐學術和管理骨干進駐地方企事業單位。選派一批學術和管理骨干進駐地方企事業單位,為地方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搞技術更新、產品開發,提高地方企業、政府機關的經營管理水平。實踐證明,取得了很好效果。
(7)政策、技術咨詢。一是研究社會發展過程中突發的重大問題;二是開展決策咨詢服務;三是開展科技中介服務;四是服務于地方旅游資源開發。
2.2 培養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途徑
(1)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各類人才。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高等學校學科建設最基本的職能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產品進入市場,需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如果“產品”滯銷,將會嚴重影響學校的生存和長遠發展。正是在這種憂患意識的支配下,長江大學按照“厚口徑、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原則,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為社會培養8.8萬名畢業生,他們廣泛分布于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教育教學、臨床醫療、行政管理、商業貿易等各個領域,很多已經成為知名學者、專家、基礎教育骨干教師、管理干部和企業家。近年來,應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突破20%。
(2)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科技成果推廣人員。高校教師大多擔負大量教學、科研及管理任務,不能抽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科技成果推廣工作,但市場又有大量需求,要解決這個矛盾,集中人員進行科技培訓,就是最好的選擇和最快捷的方式。一是承辦政府和企業舉辦的培訓班,讓學員走進學校;二是課堂進企業,讓教師走出去。
3 結語
在學科建設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學科建設,形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只有這樣雙方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可拉動科研、凝煉特色、鍛煉隊伍、提升研究平臺,并提高學科建設層次。同時,還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學科知名度。但作為高校,在學科建設與經濟發展關系中要占主導地位,不能被動地跟隨著市場走,必須遵循學科建設的自身發展規律。
目前,高校學科建設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式很多,但還未形成固定的高效模式。這需要形成高校自主辦學、社會參與、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的機制。
《有機化學》課程是一門以基礎知識為起步,涉及有機化學操作技術的實用型課程?!队袡C化學》課程研究的內容包括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應用以及相關理論和方法學問題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專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能夠滿足生產、建設、服務與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為此,課程組結合《有機化學》課程建設,對課程如何進行產學研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通過貫徹“產學結合,優化教學模式;學研結合,培養學生能力;產研結合,促進企業發展”的“三贏思想”,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師資隊伍培養為依托,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全面優化了《有機化學》課程內容,建立了企業技術服務機制,為社會培養了學以致用的實用人才,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產學結合,優化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課程的基點應該是實際生產中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崗位。課程組依據企業生產需要,確定教學內容;模擬企業生產,進行一體化教學;進行工學結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通過(生)產(教)學結合,優化了課程的教學模式,為企業培養了實用的技能型人才,服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1.1依據企業生產實際,確定課程內容
在不同類型的化工企業就業,對于《有機化學》課程學習內容的側重點也就不同,為了改善《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課題組將《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基礎模塊統一教學內容,拓展模塊則根據在相關化工企業調研的結果,針對專業方向、就業傾向的不同,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選擇性組合,以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任務要求。
1.2模擬企業生產,進行一體化教學
課程組在課程建設顧問的指導下,按照企業實際生產過程開發《有機化學》課程體系,以知識應用為中心,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貫穿,將課程內容設計成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項目,模擬企業實際生產進行一體化教學,探索學校學習與企業生產的一致性,課堂與車間的一致性,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1.3堅持工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組很重視工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在企業參加實踐,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工業生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以化工企業真實生產場景為學習氛圍,以真實產品生產過程為學習內容,由學校指導教師、外聘企業教師共同進行指導。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以新員工身份參與企業生產全過程,企業把學生當員工來管理,實現課堂與車間、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2、學研結合,培養學生能力
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研究能力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高職院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種途徑,培養適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課程組通過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科技前沿知識,將研究型實驗引入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等方面積極進行學(習)研(究)結合探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2.1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科技前沿知識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近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十分重視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課程組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科技前沿知識滲透進日常教學,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企業只有不斷依靠科技進步、進行技術革新,才能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2.2將研究型實驗引入實踐教學
通過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工藝性、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獨立分析的能力。特別是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學生實驗,這種近距離對接,不僅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從科研精神方面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開放有機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在自主創新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為社會培養勇于探索、不畏失敗、追求真理的實踐型人才。
2.3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由教師負責的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申報國家專利;鼓勵學生參與由教師主持的科學研究項目,;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生產實際,自主創新完成小發明、小創造,鍛煉學生的創新素質,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3、產研結合,促進企業發展
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韭毮?,高校教師的科技研發可以有力的促進企業生產技術提升和地方產業經濟發展。課程組響應學校號召,與區域化工企業開展技術對接,進行(生)產(科)研結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3.1將企業生產難題轉化為教師科研項目
與地方小型化工企業相比,化工行業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院校在智力資源、科研條件方面有明顯優勢。為地方小型化工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可以實現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對小型企業來說,依靠自身能力無法獨立完成的技術改造項目,可以委托為高職院校教師的橫向科研項目,借助高職院校教師聯合攻關來完成。同時高職院校教師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文獻查找、樣品分析測試、專利申報、技術資料撰寫等服務。
3.2利用教師研究成果提升企業生產能力
來自企業實際需求的橫向課題,通過教師攻關研發,獲得研究成果,進而又應用于企業生產,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企業發展。對學校來說,通過教師承擔企業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擴大了學校影響,鍛煉了教師的技術開發能力,有效的培養了教師的雙師素質。
4、產學研合作取得的成效
通過產、學、研結合,課程組在《有機化學》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的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師資隊伍實力不斷增強,科技服務企業機制得到完善,實現了產學研結合的良性循環。
4.1學生的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課程建設促進了學生培養質量的顯著提高。渭南海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偉高級工程師這樣評價,近年來,我公司每年暑假都接收來自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的生產實習學生45-90人,并且每年都留下部分優秀實習學生在我公司就業。這些學生動手能力強,來公司后很快就能承擔起有機合成操作等崗位工作,說明了學校教學和就業崗位的對接良好。一部分優秀畢業生已經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干或班組長,正在發揮著骨干帶頭作用。《有機化學》課程組老師教學經驗豐富,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在保證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基礎上,很重視學生操作技能訓練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
4.2教師隊伍的實力不斷增強
課程組教師在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申報教研、科研課題,進行學術研究,參加企業技術改造,進行產學研結合。近年來,主持省級、校級教學科研項目8項,完成西安凱潔精細化工制造有限公司、延長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子北采油廠橫向委托技術改造項目2項,發表教學、科研論文5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8項,獲得授權6項,獲陜西省科學技術成果登記1項。研究制作的部分教學模型、儀器產品投入教學使用,提高了教學效果,推廣至附近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孫賓賓老師的部分科研成果被收錄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機化學中的螺共軛效應和異頭效應》一書中,轉化為教學資料。孫賓賓老師為西安凱潔精細化工制造有限公司橫向開發的部分技術成果被企業采用,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
4.3產學研結合實現良性循環
如何能夠與企業建立穩定、深層次的合作關系,實現互惠互利,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在眾多合作企業中,課程組與西安凱潔精細化工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深度產學研合作關系。該公司距離我校2公里左右,是一家地方小型精細化工生產企業,主要從事各種精細有機化學產品的生產。2007年初課程組和該企業合作開始,目前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課程組為企業提供無償技術咨詢、無償方案設計、有償產品研發服務;企業為學生提供無償短期見習、無償生產實習等服務。雙方通過為對方提供服務,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不斷增強。
近年來,課程組老師為地方化工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文獻收集、產品研發、樣品測試等服務三十余次,協助地方化工企業開發新產品2個,其中“光致變色螺環染料合成工藝改進與開發”項目已經完成實驗室研發階段,進入中試階段;開發的“一種便攜式紫外線監測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企業為學生提供課程實習、生產實習。企業技術人員還積極支持學校老師申報各級各類教學、科研項目,參與研究。
通過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的合作機制得以建立,初步實現了“學生、教師、企業”三贏的良性循環,有力的促進了《有機化學》課程的建設,服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泛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偉大實踐,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及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F今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任務將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質量為重點,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要求高等教育優化結構辦出特色。為此,我們積極轉變辦學理念,將素質與技能教育貫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中心,為培養能適應市場變化的、基礎扎實、素質良好、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和奉獻精神的實用型醫藥生物技術人才,進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改革和實踐。
1 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醫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要注重實用性和醫藥特色,順應我國特別是泛北部灣經濟區醫藥生物產業發展的需要,圍繞理論、實踐、科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為主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應用、高素質”為培養目標,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實驗技能訓練模塊,強化實踐教學內容和科研創新應用技能訓練,優化人才知識結構,培養既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又具有醫學和藥學相關知識技能,富有敬業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體魄和心理素質,能在醫藥生物行業從事科技開發、教學及管理工作的實用型生物技術高級人才。進一步將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優質專業,在全國同類專業中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并增強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的綜合能力。
2 醫藥生物技術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
2.1 構建合理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就是要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而這種結構的實現與合理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依據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原則,課程設置采取前期趨同,后期分化,以必修課為主體(專業基礎及專業課),以專業核心技能課為重點(細胞培養、基因克隆和生物技術大實驗等),以醫藥專業基礎課為背景(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等),以選修課為補充(實驗動物學、生物技術制藥和免疫檢測技術等),輔之以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改變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觀念,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合理運用虛擬實驗,以課題設計、探索性強的科研小課題代替傳統的教學實驗,以課題設計報告、科研小論文或口頭ppt匯報等代替實驗報告。建立《生物技術大實驗》核心技能培訓模塊,使學生在下實習點前得到實驗技能的系統強化,有效縮短學生在實習單位的適應期,增強畢業生就業時的核心競爭力。注重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如將“多腫瘤抑制基因在本地區常見惡性腫瘤中變異的研究”用于腫瘤的分子生物學教學等,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緊跟生命科學前沿的教學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倡導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鼓勵推行開放式、pbl等創新教學方法,教師根據課程特點,積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互動授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科學嚴謹的思維方法。一直以來酶工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講授式教學,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近兩年在繼承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對“酶的應用”章節采取“學生自主授課”的教學方式,變灌輸式學習為主動的“教與學”,學生在這種教學角色的轉換中,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學習方式。我院現有兩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和一門校級精品課程,教師100%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理論教學,積極引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實驗教學,大大提高授課的趣味性、可視性和精確性,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通過網上答疑、演示等手段為學生提供無限的重復學習機會,彌補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延展學習范圍,擴大專業知識覆蓋面。我院教師自主研制的課件在各級多媒體課件比賽中獲得一系列獎項。
2.3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更強調與一線生產和科研實踐相結合,更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科研實踐和項目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并以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理論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我院歷年重視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生物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廣西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并獲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資助,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為廣西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建設中心,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等,這些項目的獲得極大地促進了本專業學生教學實踐和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近年實驗教學中心和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投入200多萬元購置和更新了部分儀器設備,實驗室原有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學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提供良好平臺和條件。注重加強校內外交流與合作,借助區內外同行優秀的科研實驗平臺和生產科研資源,堅持畢業生回訪,重視校友會建設工作,穩固和擴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合作單位,目前,我院已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南寧等地建立了十多個包括生物制品研究所、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點大學的科學實驗中心或研究所、三甲醫院的科學研究機構等擁有較好科研、實習條件且關系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還將繼續加強對外交流,密切與區內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畢業實習,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縮短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過程,提高職業素質和就業質量。
2.4 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重視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大學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平臺。我們也積極探索建立產學研密切結合的運行機制,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充分利用地方及周邊地區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業的人才、設備、課題資源,實行產學研緊密結合,如將學生帶到廣西植物研究所現場教學“植物標本觀察與野外考察”,將學生帶到污水處理廠見習“酶工程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等。畢業實習是本科生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創新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我院畢業實習采取醫學科研模式、臨床實驗室模式和生產經營型模式等,以適應地方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科研實驗型人才、臨床應用型人才和生產經營型人才的目標。為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應用于科研和生產實際,并保證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我們精心遴選實習點和指導教師,規范實習程序和實習教學環節,明確實習任務,與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及實習生保持密切聯系和信息暢通,對學生的開題、實習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畢業論文等采取隨訪、中期檢查、校內教師評閱和畢業論文答辯等多種方式全程跟蹤和監控。近年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明顯提高,其中08-11屆畢業生的論文在學校優秀畢業論文評比中均獲一、二、三等獎,并且囊括了各等獎項的前幾名。
2.5 以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深入實施大學生人才培養導師制
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選擇學歷高、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充實到大學生導師隊伍中,以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深入實施大學生人才培養導師制,強化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注意引導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技術特長、性格特點等,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真正做到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引導學生組織科研興趣小組,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縮短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時間。我院教師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30余項,不少學生大學期間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實驗并公開,得到科研實踐能力的歷練。我院學生今年積極申報廣西教育廳創新創業計劃,8項課題獲資助,標志著我院學生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學校團委每年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在近三年校級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自然科學類競賽作品中,生物技術專業約有130人參與,獲得立項項目占全??倲档?7%,獲獎項目占全??倲档?0%。我院亦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專設了“生物技術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首批立項18項,其目的是進一步提供本科生和指導教師相互溝通的渠道,改善、協調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充分利用大學的教學科研資源,發揮專業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直接參與或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的機會,并通過項目的實施,引導大學生進入生命科學前沿、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培養科研基本素質、啟發創新性思維、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我院學生的作品在“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及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中獲得一系列獎項。
2.6 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打造醫藥生物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高水平教學質量,高水平教學質量需要高水平師資隊伍。我院醫藥生物技術學科為廣西高校重點學科,醫藥生物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示范帶頭作用,加強學術梯隊建設,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注重培養青年教師的三種素質(科學人文素質,專業素質以及師德)和四種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外語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和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校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鼓勵教師在職讀研和晉升高一級職稱,多種方式和多條途徑促進教師的在職提高和學科在區內外影響度的提升。聘請生產一線有豐富實踐經驗且有教學能力的管理人員到學校做兼職教師,充實現有的教師隊伍。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急需的高學歷、高水平人才的引進,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改善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促進醫藥生物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7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需掌握專業職業技能和滿足上崗要求,也需要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相統一。我校近年注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以富有高尚情操內涵的文化主題活動激勵和感染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多元的校園環境,營造一種平等、共容、和諧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和職業道德,使他們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人文素質、科技素質、專業素質及身心素質。此外,通過開展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戲劇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改革考試方法和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文獻查找、口頭書面表達和生物醫學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系統思維和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
3 醫藥生物技術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效
通過近兩年醫藥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實踐,本專業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近30人,2009、2010屆畢業生升碩率創我院的歷史新高,首次就業率均超過92%,專業就業對口率高。畢業生目前大部分活躍在泛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行業第一線,并逐漸成長為所在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迄今為止已連續招收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學生12批共797名,已培養出8屆共530名的醫藥生物技術人才,通過回訪了解到我院畢業生絕大部分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他們對我院畢業生吃苦耐勞、勇于創新、踏實肯干的精神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給予了高度肯定,希望繼續接收我院的實習生和畢業生,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也有不少學生在生物醫藥專業領域成為自主創業成功典范。學生畢業后不忘母校培育之恩,一如既往地關心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畢業生的實習與就業“傳幫帶”的良性循環,為廣西區內外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