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03:07:02
序論:在您撰寫地下建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人類可利用的有限資源在不斷的減少,所以,做好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身為現代建筑工作者的我們必須深刻的認識這一點,本文主要通過研究火災對地下建筑工程所產生的危害、地下室防火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地下建筑防火設備的基本原則,向各位讀者系統的闡述新時期地下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作用。
2、火災對地下建筑工程所產生的危害
傳統的防火設計以及隔火措施是在受限空間燃燒試驗及其火災經驗統計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將其運用到地下工程中,會與建筑的使用工程產生突出的矛盾。地下工程發生火災與地面建筑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其危害更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發煙量大
地下工程由于無窗設施,發生火災時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樣,有80%的煙可由破碎的窗戶擴散到大氣中去,而是聚集在建筑物中【1】。而且許多可燃物經過燃燒之后還會產生其相應的有毒氣體的分解,進一步危害施救人員的生命安全。對國家醫療負擔同樣也是一種壓力。
2.2產生的溫度較高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產生的熱量很難及時的排出,散熱十分的緩慢,內部空間溫度上升速度較快。研究表明,地下建筑出現“轟燃”現象遠遠高于地表建筑物,且大多有毒氣體很難得到及時的排放,著也是其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3泄爆能力差
由于地下建筑處于一個基本封閉的環境中,當發生爆炸時,沒有充足的泄爆能力,進一步導致爆炸所產生的威力增大,從而擴散火災的危害性。
2.4人員疏散困難
由于地下建筑密封性能好、主要依靠的是人工照明等因素的存在,一旦發生火災,供電線路很容易癱瘓,使得整個地下建筑處于黑暗之中,為人員的及時疏散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擴大了火災帶來的經濟損失。
2.5撲救困難
對地下建筑火災進行撲救時面臨著許多的困難,例如:探測火災情況困難、不能對滅火做出科學有效的指導以及通訊阻塞等,對整個地下建筑物火災的及時制止都帶來了很大的阻力。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地下建筑物發生火災的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的掌握其原理,認識預防地下火災發生的重要性,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我們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
3、研究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必須向相關部門做出建筑方案的保健匯報,所以做好地下建筑實際中的防火設計是整個建筑工程正常實施的前提【2】。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建筑物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只有做好新時期的節能施工建筑,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益,才能有效的保障自身的經濟效益,提高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在保障建筑物質量安全的同時促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由此不難看出,地下建筑工程是建筑行業面對我國憤俗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地下火災卻時刻威脅著整個建筑物的安全。綜上所述,地下建筑的防火設計是整個工程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4、地下建筑防火設計的基本要求
本文根據上述的地下建筑產生火災中所存在的問題,將其設計的基本要求分為了以下幾點,為廣大建筑人員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1)為了減少火災出現的蔓延的幾率,在進行地下建筑物的防火設計時需要嚴格的考率地下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主要包括:地下建筑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級不可低于二級,用于分區的防火墻耐火極限時間必須高于四個小時【3】。各防火等級如下表1所示:表1各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2)對地下建筑的疏散走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自動扶梯等結構進行施工建筑時,必須采用可燃性較小的建筑材料。各地下建筑物與可燃材料堆置場地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防止火災的進一步蔓延,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表2地下建筑物與可燃材料堆置場地的防火間距(3)設計安全可靠的通風系統,保障在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熱量以及濃煙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疏散,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對整個建筑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4)對地下建筑物的用電設備進行設計時,應采用干式變壓器,容量在560kVA的變壓器設在專用的房間內;消防設備的配線應選用防潮防霉型的銅芯產品【4】。(5)建立和完善地下建筑的監控系統,對整個建筑物的運行實行科學有效的監控,及時的發現其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減少地下建筑物火災發生的頻率,為消防隊員的及時營救提供充足的時間。由于火災對地下建筑物乃至整個建筑的安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的研究在設計過程中的各種設計要求能有效的保障整個建筑物的安全運行。但是,由于地下建筑物的設計仍然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們的設計工作變得十分的困難,對此,身為設計人員的我們,必須嚴格的要求自己,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全力保障地下建筑物的質量安全。
5、結束語
隨著人類資源的不斷緊張,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行業贏得了廣闊的市場,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所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對自身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只有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節能施工工藝,保障建筑物的質量安全,才能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獲得自身的一席生存之地。
本文作者:龍子奇工作單位: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引言
景觀設計經常遇到面對單建式地下車庫、地下商場等地下建筑建造屋頂花園的問題。尤其在用地緊張的大城市,利用地下建筑頂板之上的空間建造綠化景觀已經成為把停車難和綠地不足兩個問題結合起來一并解決的最佳模式。在具體案例中,受地塊性質、規劃控制指標和停車位配置要求的影響,地下建筑頂板范圍面積占綠地總面積的比例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多高層居住小區的這一比例為20%~40%左右,個別案例甚至接近100%,即所謂滿鋪地下車庫的做法。結合公共綠地廣場修建地下公共車庫或地下商場近年也日益常見,比如上海市近年新建的大中型綠地廣場,包括人民廣場、不夜城綠地、延中綠地等,均或多或少地布置了地下建筑。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本質上屬于屋頂花園的一種。屋頂花園與一般地面花園,即露地造園的最大區別在于把植物種植于人工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之上,種植土壤不與大地土壤相連[1]。地下建筑屋頂花園與傳統意義的屋頂花園相比,也有很多特殊之處。過去主要考慮屋頂花園能夠在有限的城市空間里向盡可能多增加綠量,作為地面綠化的補充,以體現生態效應為主。實際案例中,多數屋頂花園面積不大,覆土厚度僅幾十厘米,以種植草坪和小型灌木為主,硬質景觀設施一般也僅限于簡單的園路。相比而言,地下建筑屋頂花園的面積范圍大得多,與地面綠地景觀連成一體,而且往往位于整個綠地景觀比較核心的位置。因此其綠地景觀效果對整體效果更加關鍵,設計及建造要求與地面花園逐漸接近。具體講,綠化種植方面,要考慮大中型喬木;硬質景觀方面可能要考慮亭、廊、花架等景觀建筑小品,而樹池花槽、水景噴泉等這些地面花園常用的景觀設計元素都可能會出現在地下建筑屋頂花園里。在建成后的管理方面,也希望能夠采用與地面花園類似的一般管理,屋頂花園需要特殊維護管理的要求越低越好。這些都對地下建筑屋頂花園的景觀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景觀設計
2.1制約因素
討論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問題,要清楚地認識到地下建筑將對位于其頂板上部的花園景觀的設計造成諸多制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觀設計創意的自由發揮。這要求景觀設計師更加熟練、透徹地了解這些制約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讓這些制約因素約束了景觀設計的創意思維,以取得更好的景觀效果。諸多制約因素主要歸結于兩點:一是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要求對頂板上所有軟硬質景觀及人的活動所帶來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須妥善解決好不與大地土壤完全相連的土壤蓄排水問題。
2.2植物布局
在一般性管理條件下,淺根性喬木需要的種植土及排水層厚度之和至少為1.2m,深根性喬木的這個數字為1.8m[2]。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由于造價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頂板的覆土厚度整體比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頂板結構只能滿足0.6m(含排水層)的覆土,無法種植喬木。即便在滿足種植喬木覆土厚度的前提下,更厚的土層也有利于植物生長。但增加覆土厚度會增加造價,這不僅包括覆土層增厚帶來的地下建筑頂板均布恒荷載的荷載值增加,而且導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為在造價和綠化效果之間權衡的重點。景觀設計師不能簡單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需要考慮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進行設計?;獾叵陆ㄖ敯搴奢d導致的土層厚度對植物布局的限制,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參考。
(1)盡早確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結構設計在布置喬木樹林的位置局部加強結構,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結構采用反梁系統可以再不增加整體結構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當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層底部反梁貼近頂板上表面位置埋設過水管,避免反梁圍成的“槽”無法排水。
(3)在沒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喬木,即便地下建筑頂板范圍內的綠量不足,總體綠量仍可保證。
(4)利用局部堆高的樹池種植喬木,并將樹池盡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對結構造價提高的影響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櫸樹廣場[3]就是采用該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設計師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約因素,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效果。
(5)使用輕量土可以在荷載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土層厚度。一般的腐殖土容重為15~16kN/m3,而將田園土、草炭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的輕量土容重僅為非輕量土的2/3左右,《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2007)第4.6.2條列舉了多種可供選擇的輕量種植土配制比例及密度指標[4]。另外,目前已經有一些專業單位專門研發生產輕量土,成分性能等各項指標更加有利于減輕重量和植物生長。使用輕量土需注意以下幾個要點。土層增厚但地下建筑頂板未降低,導致室外地坪標高抬高,需妥善處理好豎向及地表排水;使用輕量土的種植,尤其在種植完成的最初階段,抗風性更差,需提醒施工單位注意加強防護。
(6)采用屋頂花園防排水新材料新技術,減少蓄排水層厚度。蓄排水層是屋面種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說種植土土層厚度均應包括蓄排水層厚度,以淺根性喬木需要的種植土及排水層厚度之和至少為1.2m[2]為例,其中排水層厚度為0.3m,這里的排水層指的是傳統卵石排水層,如果將卵石排水層替換為排(蓄)水板,滲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統,厚度不到0.1m,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2.3景觀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觀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將對地下建筑頂板形成一個較大的集中力,如果這些柱沒有落在結構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結構往往需要布置次梁來承受這個集中力,從而對地下建筑結構布局體系造成較大影響,增加了結構設計工作量,增加了造價,造成頂板結構不夠整齊美觀,甚至與地下建筑上部空間的管線布局沖突。所以景觀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隨意,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亭、廊、花架等景觀建筑小品盡量采用輕型結構而非鋼筋混凝土或砌體結構,如鋼結構、木結構,不僅重量輕很多,而且環保、時尚。某些情況下,木結構景觀建筑對下部結構荷載影響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種結構材料,都要盡量將景觀建筑的柱網與地下建筑柱網對齊。比如,布置四柱涼亭,最好其中一個柱與地下建筑結構柱對齊,另外兩個柱位于梁上,還有一根柱子需要結構布置次梁來承受。同時注意盡量采用與地下建筑柱網體系吻合度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來設計景觀建筑小品。
(3)結合地下建筑的人員出入口的地面構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構筑物未設入口的墻面設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載可以與出入口構筑物一并考慮,地面各類景觀及功能構筑物的布局也比較簡潔。
2.4其他硬質景觀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質景觀元素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園路場地等硬質鋪地及側石、花池樹池等種植槽墻或種植槽座墻、座墻座凳座椅、各種高度的景墻及擋土墻、矮柱及柱墩、花缽、小型雕塑、景觀燈柱等。高景墻、擋土墻、較大型的花缽雕塑等高度較高、體量較大的景觀元素對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影響與景觀建筑小品類似,可能會對頂板形成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盡量采用輕質材料。如:采用木格柵制作的景墻;采用輕型鋼結構框架外表干掛石板的景墻;采用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等輕質材料砌筑的景墻(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容重為5.5kN/m3,僅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較高的重力式擋土墻必須采用容重較大的材料砌筑,如塊石、實心磚,應盡量避免在屋頂花園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減小這類景觀元素的重量,就要考慮頂板結構專門處理,應參照景觀建筑小品的處理原則。高度很低、體量很小的景觀元素往往在硬質景觀中占主體,數量多,分布廣,對景觀的靈活布局影響大,但對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影響也比較小。鋪地及其構造層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區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減少的土層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觀設計的具體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階段,無需太多考慮這類元素對頂板荷載的影響,以便自由靈活布局,但定稿后應該交地下建筑的結構設計復核。景觀設計師應該對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較熟悉,以便在設計中隨時檢查景觀元素對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影響。
2.5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噴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態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對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影響與前面介紹的硬質景觀元素類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觀必須考慮額外增加重量的影響,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與鋪地、花槽墻的情況基本一致。布置在地下建筑頂板的水景可以視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長期蓄存較大量的水,容易對地下建筑頂板防水帶來隱患。在地下建筑頂板布置水景主要應注意以下兩點。
(1)水景布局時注意水景面積不宜過大,尤其注意水面不應跨越地下建筑頂板范圍線和變形縫位置,因為這些位置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和橫向伸縮,導致水景結構的損壞。如果溪流等帶狀水體必須跨越地下建筑頂板范圍線和變形縫位置線時,可以將兩側的結構分開成為兩個獨立的水景結構,采用埋設軟管連通水體,暴露的兩個相鄰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頂板防水層剛性保護層作為水景的結構池底。地下建筑頂板蓄水種植屋面防水層上面應做設剛性保護層[5],剛性保護層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細石鋼筋混凝土,水景池壁與細石鋼筋混凝土剛性防水層的連接容易造成剛性防水層受力不均導致損壞。所以應該在地下建筑剛性防水層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獨立水景結構。這就要求景觀設計必須綜合考慮水面標高、水深、水景結構等因素。
2.6豎向地形設計
種植土層不僅作為綠化種植的基質,對種植土進行高低起伏有致的豎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觀創意的重要手段。這必然首先關系到種植土層增厚影響地下建筑頂板荷載的問題,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較鮮明的地形起伏效果。由于頂板荷載限制,地下建筑頂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達到1.5m左右,能夠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間更小,可能只有幾十厘米,很難塑造豐富的地形效果。適當提高堆土標高,又不導致覆土荷載大幅度增加的辦法是采用“EPS”工法?!癊PS工法”是近年來在軟土路基施工等領域采用的一種新型工藝,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墊高路面,EPS板容重極小,僅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該工法自從20世紀90年代經由國外引入我國,目前應用廣泛[6]。引進到景觀領域,則可以利用EPS板墊高種植土,取得局部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載增加很小,控制在結構允許范圍之內。
2.7防水與蓄排水
地下建筑屋頂花園作為地下建筑屋頂系統,主要應滿足3大功能:即防水、蓄排水、保溫隔熱。屋頂花園的種植土層本身就起到很好的保溫隔熱效果,所以無需象普通屋頂那樣專門設一道保溫隔熱構造層。根據地下建筑的屋面防水等級,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具體設防要求均有差別[5],種植屋面防水層明確要求合理使用年限不應少于15年,應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層[4],最上面一道防水層應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再上面為剛性保護層,一般采用50mm厚度的細石混凝土內配鋼筋網片,再上面就是蓄排水層和過濾層。蓄排水層對于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植物生長很重要,主要目的是改善種植土的通氣情況,使種植土的含水量適中[7]。傳統蓄排水層一般為100~300mm厚度的卵石或陶粒,出于增加有效覆土厚度考慮,應盡量采用排(蓄)水板等新型材料。過濾層主要為了防止種植土進入排水層造成流失和排水層失效,一般采用200~400g/m2的土工布[4]。凹凸型排(蓄)水板結合土工布過濾層的做法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推廣,具體可參照《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2007)及生產廠商提供的技術資料。在實際案例中,還經常采用滲水盲管的做法。具體做法是在種植土底部,剛性保護層以上按照一定間距埋設滲水盲管支管,支管匯接入干管,再接入排水窨井。種植土中多余的水會滲入盲管,依靠水壓力排出。這樣就把過濾層與蓄排水層又結合在一起了,施工方便可靠,造價節省。上海君欣豪庭小區的地下建筑屋頂花園就采用滲水盲管蓄排水技術,按照5m間距雙向布置滲水盲管。建成已有3年,植物生長良好。
3結語
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所面臨的制約因素對景觀設計的影響牽涉到景觀設計從方案布局到施工圖對材料構造確定等各個階段,對景觀設計師與地下建筑各專業設計師之間的密切配合提出特別要求,還牽涉到景觀設計對施工工藝的考慮以及在施工現場的指導及應變,以及對有關的新材料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等。希望通過本文就該問題做一個初步分析總結,為我國綠化景觀建設水平的提高做點貢獻。
現代大型商業建筑正朝著大型化、多功能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集商業、餐飲、游藝、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形成了業態豐富的建筑綜合體。由于建筑規模龐大,功能復雜,且追求建筑的整體性和商業業態的連續性,現代大型商業建筑特別是大型地上商業建筑面積往往遠超過20000ITI。為了控制大片地下商業連在一起的情形,往往采用防火墻、防火隔間、下沉廣場等進行防火分隔,為了保證商業的整體性和營造空調環境,很多下沉廣場平時封閉,火災時開啟屋頂自然排煙窗排煙,以營造等效于半室外的效果,這種特殊的設計也給建筑整體排煙帶來了新的難題。下沉廣場采用自然排煙,與下沉廣場相鄰的地上半封閉商業街采用機械排煙,由于商業街直接通向下沉廣場,相鄰區域兩種不同排煙系統勢必相互影響,如何有效進行排煙模式設計,優化排煙口位置,提高火災時的排煙效率,營造人員疏散安全環境,需要進行深入論證分析。筆者將針對某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1建筑概況與問題的提出
某城市副中心工程為4個大型綜合商業地塊聯合開發,地下共3層,其中一、二層為商業,總面積近17萬m,三層為汽車庫,各地塊之間相互貫通,商業規模大、功能多、人員密度大、正常運營時內部交通流線復雜,而建筑設計則需將緊急事件下人員疏散安全、功能使用便利合理、建筑美觀環保作為基本的設計要求。地下商業共設置了13個下沉廣場,結合防火墻、商業步行街等分隔措施將地下商業分隔為9個面積小于20000Tn的防火區塊。該項目巨大的體量形成了人員密集的地下商業街區,可類比地下商業城的概念。以其中某個下沉廣場地下二層為例,下沉廣場采用屋頂和高位側窗自然排煙,地下二層商業步行街采用機械排煙,與下沉廣場之間擬采用擋煙垂壁進行防煙分隔,剖面如圖i所示。該項目防排煙設計難點:當啟動地下商業街機械排煙時,下沉廣場下部向地下商業街內補風,補風氣流將降低下沉廣場內的自然排煙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二者之間的防煙分隔,優化布置地下商業街內的機械排煙口,減小其對下沉廣場自然排煙效果的影響,以及二者均啟動時,下沉廣場的排煙效果如何,需要論證分析。
2地下商業街火災排煙模擬及優化
2.1火災場景設計
在下沉廣場區域,大部分下沉廣場的最底層或下部幾層在每層都有一定面積的樓板覆蓋區,樓板覆蓋區也作為下沉廣場的一部分,在此稱作“下沉廣場環廊區”。以下沉廣場為例,為了考察環廊區的排煙策略,研究了環廊區設置機械排煙和利用下沉廣場上部自然排煙窗排煙兩種情形下下沉廣場的排煙效果,設置了兩種工況l、2。為了考察地下商業街最近排煙口離地下商業街與下沉廣場之間擋煙垂壁距離對下沉廣場自然排煙的影響,設置了工況3~5,如表1所示。表1下沉廣場環廊區排煙策略研究工況表下沉廣場地下商業街最近排煙口離商業街工況火災規模與下沉廣場之間擋煙環廊區排煙排煙垂壁距離/m下沉廣場相機械排煙,洞口火災時l鄰餐廳火,與環廊區邊緣8MW設有擋煙垂壁不開啟下沉廣場相利用下沉廣場2鄰餐廳火,自然排煙窗排火災時煙,邊緣無擋不開啟8MW煙垂壁利用下沉廣場地下商業街自然排煙窗排火災時310火災,1MW煙,邊緣無擋開啟煙垂壁利用下沉廣場地下商業街自然排煙窗排火災時415火災,1MW煙,邊緣無擋開啟煙垂壁利用下沉廣場地下商業街自然{{}煙窗{{}火災時520火災,1MW煙,邊緣無擋開啟煙垂壁參考上海市《建筑防排煙技術規程》對各種場所火災規模的規定,考慮噴淋失效下的公共場所火災,工況1、2設定火災為t陜速時間增長火,穩定火源功率為8Mw;工況3~5中考慮地下商業街火災,由于該區域僅作為人員交通功能,保守起見,亦考慮該處發生火災,可能的火災形式為座椅、垃圾桶等火災,設定火災為t陜速時間增長火,穩定火源功率為1Mw。筆者采用火災動力學軟件FDS進行火災煙氣仿真模擬,圖2所示為工況1和工況2的建模圖,圖3所示為工況3~5的建模圖。
2.2商業街與下沉廣場之間擋煙垂壁設置
圖4和圖5為工況1和工況2下沉廣場豎向截面的火場能見度對比和溫度矢量圖對比??梢钥闯?,下沉廣場環廊有機械排煙(環廊和洞口之間設置擋煙垂壁)和無消防科學與技術2o12年1月第3l卷第1期機械排煙(環廊和洞口之間無擋煙垂壁)時,下沉廣場的自然排煙均能較好地將蔓延到下沉廣場內的煙氣排出;但在工況1下,由于環廊機械排煙形成的強迫氣流對下沉廣場內的自然排煙空氣對流有一定的擾動,導致部分煙氣被“拖曳”下來,減緩了其在下沉廣場內的上升排煙速率,而下沉廣場環廊無排煙時,則能通過下沉廣場的排煙保證下沉廣場下部較長時間的清晰空氣層。綜合對工況1、2的分析,建議下沉廣場環廊區不設置機械排煙,均利用下沉廣場頂部的自然排煙窗排煙,可實現有效排煙。
2.3地下商業街排煙口與擋煙垂壁距離
圖6和圖7分別為工況3、4、5過地下商業街和下沉廣場豎向截面的火場能見度對比和溫度矢量圖對比。由圖中可以看出:由于地下商業街內可燃物較少,火災規模較小,在地下商業街的機械排煙作用下,加之在地下商業街與下沉廣場之間設置了2m高的擋煙垂壁,在工況3~5三種情形下,煙氣均能在1200S內被控制在地下商業街內,僅有少量煙氣蔓延到下沉廣場。從圖7可以看出:在地下商業街排煙系統均能較好地控制煙氣的前提下,當最近排煙口離擋煙垂壁的水平距離為10m和l5FO_時,機械排煙形成的強迫對流使得下沉廣場內的空氣流向步行街,影響下沉廣場的排煙效率,對于蔓延到下沉廣場的少量煙氣,不利于其快速排出;而當最近排煙口離擋煙垂壁的水平距離增大至20i71時,地下商業街機械排煙系統對下沉廣場的氣流擾動明顯減小,下沉廣場內的大部分空氣通過上部排煙口形成良好對流,當少量煙氣蔓延到下沉廣場時,也能夠通過頂部排煙窗和高位側窗快速排出。豎向截面的火場溫度矢量圖綜合對工況3、4、5的分析,建議地下商業街內最近排煙口離地下商業街和下沉廣場之間擋煙垂壁的水平距離不小于20ITI,但不應大于規范最遠30m的要求。
3結論
針對某超大型地下商業建筑項目,通過火災動力學模擬,論證了下沉廣場環廊區的排煙方案和與下沉廣場相鄰的地下商業街機械排煙口布置方案。結果表明:
(1)下沉廣場最底層或下部幾層在每層都有一定的“下沉廣場環廊區”,若該環廊區設置機械排煙,則機械排煙形成的強迫氣流對下沉廣場內的自然排煙空氣對流有一定的擾動,導致部分煙氣被“拖曳”下來。因此,建議下沉廣場環廊區均利用下沉廣場頂部的自然排煙窗,可實現有效排煙。
(2)當地下商業街內最近排煙口離地下商業街與擋煙垂壁的水平距離在2O~30rrl時,地下商業街的機械排煙系統對下沉廣場的氣流擾動明顯減小,下沉廣場內的大部分空氣通過上部排煙口形成良好對流。即使煙氣少量蔓延到下沉廣場,也能夠通過頂部排煙窗和高位側窗快速排出。
摘要:針對地下建筑房產稅征收混亂的具體情況,2005年12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于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產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而進一步加強地下建筑房產稅的征收,統一稅收政策,規范稅收管理。筆者從實務探討的角度出發,通過案例分析從兩個方面對《通知》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地下建筑;房產稅;會計處理
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的房產稅征收范圍,包括與土地上房屋相連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設施等,均應照章征收房產稅。下述單位和個人用于非生產經營的地下房產可免繳房產稅:國家機關、人民團體、軍隊的房產,由國家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單位的房產,宗教寺廟、公園、名勝古跡的房產以及個人的房產。
所謂“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維護結構,能遮風避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經營、工作、學習、娛樂、居住或儲藏物資的場所。
一、自用的地下建筑
(一)工業用途房產。工業用途房產以房屋原價的50%~60%折算后作為應稅房產原值進行計稅,其折算的具體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財政和地方稅務部門在前述幅度內自行確定,計稅公式為:應納房產稅的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10%~30%)]×1。2%[例]某公辦學校有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房產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原價250元,其中200平方米用于學校廢舊物資的儲藏,其余為校辦化工廠的生產車間,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60%,按年計算,分半年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案例中用于學校廢舊物資的儲藏的200平方米房產屬于國家稅收優惠范圍,不需繳納房產稅。
而作為校辦化工廠的生產車間的這部分房產,則應按規定繳納房產稅。
1、化工廠應納房產稅的稅額計算如下:應稅房產原值=(500-200)×250×60%=45000(元)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45000×(1-30%)×1。2%=378(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78÷12=31。5(元)
2、化工廠1-6月預提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管理費用。
(二)商業和其他用途房產。商業和其他用途房產以房屋原價的70%~80%折算后作為應稅房產原值進行計稅,其折算的具體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財政和地方稅務部門在前述幅度內自行確定,計稅公式為:應納房產稅的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10%~30%)]×1.2%[例]某工業企業有有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房產若干,在企業2006年1月1日“固定資產”分類賬中,房產原價為500000元,其中房產的60%用于(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80%),其余用于企業生產(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60%),房產稅按年計算,分月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1、應納房產稅的稅額計算如下:商業用途房產應稅房產原值=500000×60%×80%=240000(元)工業用途房產應稅房產原值=500000×40%×60%=120000(元)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240000×(1-30%)×1.2%+120000×(1-30%)×1.2%=3024(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24÷12=252(元)。
2、企業每月預提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管理費用252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252。
3、企業每月繳納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房產252貸:銀行存款252。
(三)對于與地上房屋相連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車場、商場的地下部分等,應將地下部分與地上房屋視為一個整體,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房產稅,在此不再贅述。
二、出租的地下建筑
根據《通知》要求,出租的地下建筑應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房產稅。為方便實務工作者的理解和運用,筆者舉例加以闡述。
[例]某企業有用于商業的地下房屋若干,在企業2006年1月1日“固定資產”分類賬中,房產原價為3000000元,企業2月初將1000000元的房產租給其他企業使用,每年收取租金80000元。3月份房產無變化。企業自己用于商業的地下房產,以房屋原價的80%作為應稅房產原值。按年計算,分季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1、1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如下: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00000×80%×(1-30%)×1.2%=20160(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20160÷12=1680(元)借:管理費用168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1680
2、2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自用部分: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00000-1000000)×80%×(1-30%)×1.2%=13440(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13440÷12=1120(元)借:管理費用112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1120。
②出租部分: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80000×12%÷12=800(元)借:其他業務支出80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800。
3、3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與2月份相同。
4、繳納第一季度房產稅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房產5520貸:銀行存款5520。
摘要:針對地下建筑房產稅征收混亂的具體情況,2005年12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于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產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而進一步加強地下建筑房產稅的征收,統一稅收政策,規范稅收管理。筆者從實務探討的角度出發,通過案例分析從兩個方面對《通知》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地下建筑;房產稅;會計處理
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的房產稅征收范圍,包括與土地上房屋相連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設施等,均應照章征收房產稅。下述單位和個人用于非生產經營的地下房產可免繳房產稅:國家機關、人民團體、軍隊的房產,由國家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單位的房產,宗教寺廟、公園、名勝古跡的房產以及個人的房產.
所謂“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維護結構,能遮風避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經營、工作、學習、娛樂、居住或儲藏物資的場所.
一、自用的地下建筑(一)工業用途房產。工業用途房產以房屋原價的50%~60%折算后作為應稅房產原值進行計稅,其折算的具體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財政和地方稅務部門在前述幅度內自行確定,計稅公式為:應納房產稅的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10%~30%)]×1.2%[例]某公辦學校有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房產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原價250元,其中200平方米用于學校廢舊物資的儲藏,其余為校辦化工廠的生產車間,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60%,按年計算,分半年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案例中用于學校廢舊物資的儲藏的200平方米房產屬于國家稅收優惠范圍,不需繳納房產稅.
而作為校辦化工廠的生產車間的這部分房產,則應按規定繳納房產稅.
1、化工廠應納房產稅的稅額計算如下:應稅房產原值=(500-200)×250×60%=45000(元)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45000×(1-30%)×1.2%=378(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78÷12=31.5(元)2、化工廠1-6月預提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管理費用31.5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31.53、化工廠繳納上半年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房產189貸:銀行存款189(二)商業和其他用途房產。商業和其他用途房產以房屋原價的70%~80%折算后作為應稅房產原值進行計稅,其折算的具體比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財政和地方稅務部門在前述幅度內自行確定,計稅公式為:應納房產稅的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10%~30%)]×1.2%[例]某工業企業有有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房產若干,在企業2006年1月1日“固定資產”分類賬中,房產原價為500000元,其中房產的60%用于(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80%),其余用于企業生產(房屋原價折算為應稅房產原值的比例為60%),房產稅按年計算,分月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1、應納房產稅的稅額計算如下:商業用途房產應稅房產原值=500000×60%×80%=240000(元)工業用途房產應稅房產原值=500000×40%×60%=120000(元)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240000×(1-30%)×1.2%+120000×(1-30%)×1.2%=3024(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24÷12=252(元)2、企業每月預提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管理費用252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2523、企業每月繳納稅金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房產252貸:銀行存款252(三)對于與地上房屋相連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車場、商場的地下部分等,應將地下部分與地上房屋視為一個整體,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房產稅,在此不再贅述.
二、出租的地下建筑根據《通知》要求,出租的地下建筑應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房產稅。為方便實務工作者的理解和運用,筆者舉例加以闡述.
[例]某企業有用于商業的地下房屋若干,在企業2006年1月1日“固定資產”分類賬中,房產原價為3000000元,企業2月初將1000000元的房產租給其他企業使用,每年收取租金80000元。3月份房產無變化。企業自己用于商業的地下房產,以房屋原價的80%作為應稅房產原值。按年計算,分季繳納。該省依照應稅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1、1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如下: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00000×80%×(1-30%)×1.2%=20160(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20160÷12=1680(元)借:管理費用168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1680
2、2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如下:①自用部分:年應納房產稅的稅額=(3000000-1000000)×80%×(1-30%)×1.2%=13440(元)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13440÷12=1120(元)借:管理費用112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1120②出租部分:月應納房產稅的稅額=80000×12%÷12=800(元)借:其他業務支出800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稅800
3、3月份應納房產稅的計算和預提稅金的會計處理與2月份相同.
4、繳納第一季度房產稅時,作會計分錄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房產5520貸:銀行存款5520
摘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合理規劃利用土地資源已擺到城市建設發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結構、建筑規模有了很大變化,地下建筑的廣泛使用,無疑使地下建筑火災危險性增加。因此,加強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合理消防設計布局,是目前擺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單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地下建筑;火災;消防安全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合理規劃利用土地資源已擺到城市建設發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結構、建筑規模有了很大變化,地下建筑的廣泛使用,無疑使地下建筑火災危險性增加。因此,加強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合理消防設計布局,是目前擺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單位的重要課題。
1 地下建筑工程分類
地下工程是指,建筑在自然巖層或土層中和構筑在地面建筑下,由防護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統稱為地下建筑。根據目前我國的情況,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為5類:軍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倉庫建筑、公共服務性建筑。
軍用建筑:包括各類野戰工程,指揮通訊、物資倉儲、火炸藥庫等。
工業建筑:包括各類地下工廠、車間。
民用建筑:包括商場、醫院、旅館、餐廳、展覽廳、電影院、禮堂、體育場、歌舞娛樂游藝場所等。
交通建筑:包括鐵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鐵道等。
倉庫建筑:包括各種地下貯庫、油庫、糧庫、車庫、物資庫、冷庫、資料檔案庫等。
共用建筑:包括通訊機房、廣播電臺、電視臺等。
2 地下建筑的火災特點
2.1當發生火災時,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為排煙口
地下室內空氣的供給完全依賴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內空間體積有限,火災發生時室內很快被煙霧充滿,至使燃燒緩慢,短時間內處于不充分燃燒狀態(熏燒狀態),隨著燃燒范圍的不斷擴大與地面的聯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氣的進入口和排煙口,室內煙和空氣分界的中性帶,隨著火災擴大而逐漸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煙囪效應。致使消防撲救人員很難接近起火部位,進行火災搶救作業。
2.2地下建筑火災煙霧大
火災時發煙量與可燃物物理化學特性、燃燒狀態、空氣充足程度有關,火災陰燃時發煙量大,明火燃燒時發煙量小。地下建筑火災特點,一般是空氣供給不足,溫度上升開始較慢,陰燃時間長,發煙量大。如:地下建筑中一間15m2的房間,其火災荷載約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時,燃燒發煙量可以達1 300 000m3。以建筑物凈高3.5m計算,1 300 000m3煙量可使37萬m2的工程全部被煙充滿,而地下建筑由于無窗無自然排煙條件,發生火災時不能象地面建筑那樣,有80%的煙可以由破碎的門窗散到大氣中區,而是大量的滯留在建筑物中,而且燃燒中還產生各種有毒氣體直接危害人員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建筑人員疏散苦難
1)由于地下建筑無外部空間,火災時,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員逃生路線由于火災現場情況的復雜性,往往只有一條,火災時人員的逃生方向也是火災煙霧往上擴散蔓延的方向。人員的入口,又是煙的排出口。所以人員要疏散到安全區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必須逃到地面上,而煙的擴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速度快,經測試證明:煙的水平擴散速度一般為0.5m/s~1.5m/s,煙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煙氣影響會給人員疏散造成嚴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災時,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視線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來引導疏散。如果沒有事故照明,建筑內將是一片漆黑,人員根本無法逃離火場。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況下(月光里地面照明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內無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煙霧遮擋視線,人員疏散極為困難。如人員在此情況下安全疏散決定于3個極限值:(1)疏散視距的極限值;(2)人能承受煙濃度極限值;(3)在疏散視距離內,人能承受煙濃度下,人員疏散視覺光強度的最低極限值。超出上述3個極限值人員將難以正常疏散。
3造成建筑火災的主要原因
1)領導不重視,防火組織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嚴于地上建筑。有些單位沒有將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議事日程,特別是多家經營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不清,互相推諉扯皮,對已發現的消防火災隱患不能及時整改,職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緊急情況下安全可靠的應急措施,整體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證;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數量不足,疏散距離超長,柜臺、貨架商品超儲,室內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裝修,從而增大火災荷載和火災危險;
3)隨意改變原設計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設計為一般場所,隨意改做公共娛樂場所或倉儲庫房,提高了火災危險級別,造成消防設施設計參數變化,從而減低滅火效能。
4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4.1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各項防火措施
由于地下建筑具有特殊性,發生火災后不易撲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設施進行撲救。因此,地下建筑的使用單位和上級主管部門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應認真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組織建立健全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消防組織機構,認真落實逐級防火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4.2嚴格建筑防火管理
4.2.1嚴格執行防火分區劃分
根據國家《規范》要求,認真劃分防火分區單元面積。做好建筑物水平和豎向防火分隔。在分隔劃分中考慮不同的適用功能和重點部位,確定獨立的防火分區。
4.2.2確保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疏散距離應指火災時人員從室內最遠點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區域(避難走道等)的距離。由于火災條件下,煙氣、高溫、轟然等視線因素影響,在此距離內人員不可能停留時間過長,(地上一、二級建筑疏散允許時間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時間遠低于這個數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災情況下,人員疏散速度約為0.3m/s,加之室內貨架柜臺的擺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響,實質的疏散距離都不是直線距離,延長了疏散線路,增加了疏散距離,這在建筑設計中要認真考慮。
摘要 隨著我國施工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施工技術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逆作法作為地下建筑施工過程中常用一種新型方法,在施工過程中越來體現出其優越性。本文在相關文獻的基礎之上,對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分析逆作法施工的優點和缺點,并對逆作法施工過程中表現的問題進行了對策探討。
關鍵詞 地下建筑;地下施工;逆作法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建筑物向空間多層與高層方向發展已經成為城市建筑群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為了最大程度地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許多新建工程的基坑面積和開挖深度越來越大,施工建筑的結構性也越來越復雜,深基坑工程出現了面積大、開挖深、工期緊、復雜程度高等特點。
然而,在很多施工過程中卻存在著施工場地狹小,建筑物密集、建筑條件較為復雜,城市地下管線縱橫交錯等問題。
1 傳統地下施工方法概述
1.1 傳統地下施工法的概念
在進行地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挖出相應的地下空間,接下來對地下空間進行襯砌,開挖地下空間也不能全部雷同,需要綜合考慮施工場地的環境、地質、復雜程度等條件的制約。傳統施工方法是指在建筑物密集地區采用支護結構,利用合適的支護結構進行圍護后進行垂直開挖,待基坑向下挖土至設計標高后,澆筑鋼筋硅底板,然后再由下而上逐層施工地下結構,最后再進行地上結構的施工。
1.2 傳統施工方法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施工方法過程中,在一定的社會發展時期,傳統的施工方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變遷程度的不斷加快,原有的施工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首先是建筑物密集地區深度大的地下室需要強大的支護結構作為保障,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對支護結構多為變形控制,這就需要設立多層支撐或土層錨桿,使得施工成本上升;第二,隨著地下基坑的不斷加深,施工灌注樁和地下連續墻需要一定時期的養護才可以,這樣會推遲施工期限,難以取得預定目標;第三,在施工的過程中,難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影響周圍生態環境。
2 逆作法施工問題
逆作法的出現使得施工效率大為提高,它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作過程和外界環境的影響,逆作法在施工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與不足嚴重影響著施工的有序推進。在進行建筑施工的挖土時,在沒有小型挖土設備的情況下,只能采用人工挖土,這是由于逆作法的施工特點所決定的,這就使得挖土效率不高,影響了施工的順利發展。在施工梁柱節點,墻梁節點和墻板連接部位處會有一定的麻煩,在這些部位提前預留預埋,留的不準確還是剔鑿,這樣會增加許多焊接量,使得工程效率大大降低。
同時,由于逆作法施工的特征決定了施工設計與施工必須進行有效的協調與處理,但在施工過程中往往處理的不恰當,對于施工與設計的流程不能進行有效的銜接與處理,這樣就導致了工期的延誤,這對于地下建筑施工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 逆作法施工對策
逆作法的施工工藝在具體工程應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和不足,在技術的推廣上還需要一定的進步和發展,面對當前逆作法施工過程中表現的問題與不足,必須要結合當前施工過程的現狀,結合城市建筑群地下施工的特點,有效的探討適合我國發展的建筑方法。
3.1 加強對結構受力機理與沉降分析的進一步研究
在進行逆作法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地下連續墻,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這部分地下連續墻與基底柱土承受垂直荷載的比例進行精確的計算和準確的分析,在結構已經逐步形成剛性箱體的情況下,計算出施工受力面積與變形數值,為施工各過程提供相應的數據準備。
3.2 加強對施工設計一體化的研究
在逆作法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施工設計與建筑施工進行很好的結合,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應,只有設計與施工進行很好的協調,才能夠使整體發揮最大效應,促進工程的完善。
因此,在施工中,要在保證結構原設計功能受力狀況下,允許施工單位按照逆作法的施工流程對地下建筑體進行結構優化。
3.3 加強逆作法施工組織技術研究
隨著計算機領域的不斷發展,將計算機應用于建筑設計施工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因此,要在地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引入致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的管理監測施工,對施工過程中各類數據和行為主體進行實時監測,防止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有效節約施工企業成本,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管理經營方式,實現集約化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強施工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逆作法施工作為一項全新的施工工藝,在城市建筑群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在施工場地的節約、施工進度發展、工程成本降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且采用逆作法施工對周圍的環境影響較小,這就有利于的促進社會的發展。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計算機應用將會越來越普遍,新的機械設備和儀器的廣泛用于工程項目上,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能力,提高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社會城市建筑群的發展,有效的推動社會發展。
摘要 城市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社會發展的視線已經由地上轉向地下,在地下空間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好地下建筑施工問題,就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在相關文獻分析的基礎之上,對當前地下建筑的常規施工方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分析逆作法施工的優點和缺點,對逆作法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分析,同時結合建筑施工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地下建筑施工的解決對策,以期對社會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地下建筑;建筑施工;逆作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建設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建筑工程向空間多層與高層方向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綜合經濟效益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在社會發展向高空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許多新建以及在建工程開始向地下要空間,許多地下建筑面積超過數萬平方米并且帶有幾層地下室的建筑工程也越來越多,深基坑工程呈出現了面積大、開挖深、工程復雜等特點。然而,在很多時候卻存在施工場地狹小、建筑密度大、地下管道交錯等問題,因此解決建筑工程的地下施工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突出的問題。
1傳統地下施工方法概述
我國歷史發展悠久,從很早時候便開始了對地下空間的使用,如古代的地下儲存室,近代的防空洞等,這些都為地下建筑的施工方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經驗,在新的發展時期,面對地下建筑施工的復雜性,我們更應該結合當前我國發展的具體國情,通過相關的歷史經驗,對我國地下建筑施工進行有效的探索。
1.1傳統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傳統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在進行施工時,首先需要挖出相應的地下施工空間,然后再對地下空間進行相應的襯砌,進行內部構造的設置??偟膩碚f,開挖地下空間的施工方法也不完全一樣,這主要需要考慮建筑工程的場地、環境、地質等條件的影響,地質環境的不同決定了施工條件及地下建筑的構造也會不同。地質、地形、環境條件及埋置深度是制約施工方法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埋置深度的影響較大。在地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傳統的施工方法大多數都是在建筑密集地區采用支護結構來實現地下施工空間,通過有效的支護結構圍護基坑后進行垂直開挖,待基坑地下挖土至設計標高后,再進行鋼筋混凝土底板的澆筑,然后再由下而上逐層施工地下結構,最后再進行地上結構的施工,通過這種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對一定時期的社會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傳統施工方法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施工方法在當今社會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建筑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這使得傳統的施工方法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首先是建筑密集地區需要較深的基坑支護結構,在進行基坑支護結構設計時要強調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對基坑支護結構進行灌漿時需要大量的填充物,需設置多層支撐或土層錨桿,這就導致建筑成本升高。其次是施工灌漿都需要一定的施工時間,然而隨著建筑復雜程度的不斷增加,地下基坑的深度也會不斷加深,這就需要對基坑進行逐層加設支撐,而同時也增加其養護時間,再加上對基坑的拆撐和換撐更需要時間,這就會使得建筑工期延長,難以按計劃完成施工任務。最后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雖然選用了截面較大的圍護墻和支撐,但其剛度相對于地下結構本身的剛度卻小很多,這就會造成支撐的一定變形,影響周圍環境。
2 逆作法施工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建筑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如何有效的適應建筑發展的需求,滿足建筑復雜的設計要求,需要探索新型的施工方法,而逆作法就是適應這一階段建筑發展的產物,逆作法的施工過程同傳統的建筑施工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沿著建筑物地下結構周圍施工地下連續墻,在地下結構底板封底之前,作為上部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的支撐,然后進行挖土施工作業至地下結構一層頂板底標高或地下結構二層頂板底標高,對地下結構一層或地下結構二層頂板進行澆筑,作為水平支撐的地下連續墻剛度很大,然后再通過上述的操作方法逐層向地下進行挖土和澆筑,對地下建筑各層的頂板進行澆筑,同時對各層結構中的中柱或隔墻也逐層向下施工,直至地下結構底板封底,這樣地下建筑結構施工過程就完成了。
2.1逆作法的優勢
逆作法適用于建筑場地較為狹小,基坑較深,且基坑的支護結構對于周圍的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建筑工程。逆作法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主要的操作方法有作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3種,這些方法以全逆作法的使用為最多。在當前的發展階段,逆作法較傳統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可以有效的縮短建筑項目的總工期。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通過逆作法施工可以有效的縮短地下建筑施工時間,這樣也就將總工期縮短了;二是施工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由于地下建筑結構與臨時支撐相比,其建筑剛度要大的多,所以這樣就會減少地下建筑的側壓力,使得地下空間的變形幅度要小的多,對周圍的環境影響也較?。蝗怯欣诮ㄖY構抵抗水平風力和地震作用的影響。建筑工程在進行逆作法施工時,地下連續墻與地下原狀土都是粘結在一起的,這樣可以使建筑工程有效的抵御地震和風力的作用增強。
2.2逆作法存在的問題
逆作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挖土問題,逆作法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通過人工的形式來完成,挖土效率較低。二是在施工材料的運輸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即在材料運輸時無法確定洞口的位置和對洞口周圍結構的影響;三是設計和施工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性,設計單位不參與施工,施工單位不參與設計,這樣就使兩方面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3 逆作法問題解決對策
3.1對結構受力機理與沉降分析進行研究
在進行地下建筑逆作法施工過程中,施工荷載會造成基底土的沉降變形,在新的時期應該加強地下連續墻的計算分析的研究工作,要在建筑結構形成剛性箱體前,能夠精確計算分析其受力與變形,以保障施工的順利完成。
3.2加強施工組織技術研究
在地下建筑逆作法施工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充分借鑒優秀的管理經驗,通過引進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實現對建筑施工項目的動態監測,時時掌握最新數據,對建筑施工期間的各種行為主體進行有效的監控,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的損失,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實現集約化管理。
3.3加強建筑節點處理研究
在地下建筑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的建筑節點,建筑節點是地下建筑結構的關鍵部位,它關系到建筑結構體系能否協調工作,它是處理一切施工工作的關鍵點,在地下建筑基坑與地下連續墻的沉降設計中,如何有效的保障地下建筑功能的順利實現,建筑節點的處理工作是地下建筑項目施工的重點內容。
【摘要】在城市建設中,根據具體需要,開展地下建筑,不僅可以節約土地,有效利用國土資源,還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狀況,降低污染,節約能源。只是地下建筑收到通風、采光等因素的影響,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火災的發生,可以對整個地下建筑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分析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地下建筑;防火設計;問題
1. 引言
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很高,過去我國的多個產業發展方式都對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費。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經濟發展應該在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地下建筑的實施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但其中的火災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加強對火災問題的重視,同時從設計角度出發,采用科學的辦法解決這些安全隱患,也是整個建筑行業不斷完善的重要方向?;馂牡膰乐睾蠊?,時刻警醒我們必須完善對地下建筑防火工程的設計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城市健康快速發展。
2. 火災的起因以及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的必要性
2.1地下建筑中火災的起因。
近年來火災造成的直接損失以及生命財產安全還在不斷擴大,這跟誘發火災的相關設備是息息相關的。居民不合理的用火用電以及越來越多的大功率用電設備都有可能是導致火災發生的關鍵因素。其中,電氣火災,違章操作,用火不慎、人為縱火及防火系統不健全等是地下建筑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
2.2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的必要性。
地下建筑中的火災情況已經嚴重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火工程已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在地下建筑設計中加入防火設計,不斷完善對整個建筑的整體把握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應該先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備,提供完備的設計資料,經過審批后要格外重視其中的防火設計,以及后續關于防火施工工程的進行[1]。不斷提高設計品質,從源頭上降低火災發生概率,重視火災中的逃生設計。
3. 火災對地下建筑工程的危害
3.1發煙量大。
發生火災時,跟地面以上的建筑物不同,由于]有門窗,通風也受到限制,大量的煙霧并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樣在風力的作用下通過門窗擴散出去。而只能在地下建筑內進行聚集,濃煙本身就有很多有害物質,加上對地下建筑材料的燃燒,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威脅地下建筑內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于施救者而言,也會面臨相當大的困難[2]。
3.2產生的溫度較高。
火災發生時,不僅會有大量的煙霧以及有害氣體,同時由于煙霧的堆積,地下建筑內的溫度也會快速上升,由于不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導致熱量很難消散。隨著起火面積的不斷加大,熱量就會成倍的聚集,無法散去。當溫度急劇上升時,很有可能發生轟燃現象。轟燃時會在瞬間釋放大量濃煙以及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不斷加劇,同時進一步影響施救措施的開展。
3.3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由于不能夠有效通風,還會伴隨另一個問題就是形成一個密閉空間。封閉環境下,發生一次爆炸時,無法做到快速泄爆,就很有可能造成二次甚至三次、多次爆炸的發生,進一步對人員以及建筑造成損壞,加重整個火災的破壞程度。
3.4人員疏散困難。
地下建筑受到自然采光的限制,因此內部的照明都是通過用電來實現。一旦發生火災,電路將無法正常工作,再加上濃煙的干擾,地下建筑的內部還會瞬間進入黑暗,被困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出口逃生,同時也給施救人員帶來了很大困難。
3.5撲救困難。
地下火災發生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施救人員,無法像對待地面以上的建筑物那樣對火災進行有效探測,合理指揮救援,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同時,也很難對火勢進行緩解,導致整個撲救工作非常困難。
4. 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問題的具體要求
4.1總平面布局。
地下建筑通常沒有門窗,出口也是設置在地面上的一層,看似跟地面上的建筑并沒有多大聯系。但是在火災發生時,火勢的不斷蔓延會對地面以上的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在設計整個建筑時,應該相互結合,合理選擇相關的位置、消防車道、防火間距以及疏散口的位置等。對出入口數量位置的設計尤其應該引起重視,由于沒有門窗,出入口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
4.2地下建筑耐火等級和防火分區。
地下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濃煙以及火勢都難以控制,因此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級應該嚴格把關,設為一級。再加上隨著國土資源的緊缺,對地下建筑的開發力度越來越大,地下建筑的面積也越來越大。針對大空間的建筑,有效控制火勢蔓延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通常有效的建筑構造措施,合理選用構配件進行建筑內部防火、防煙分區是行之有效的方式[3]。
4.3防排煙設計。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大量聚集煙霧,其中的有害物質非常多,對被困人員造成嚴重損傷。防排煙設計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將火災中產生的煙氣及時外排,抑制、緩解煙霧的擴散情況,保證疏散通道沒有大量煙霧對人員造成傷害,確保被困人員能安全疏散是整個防排煙系統的作用。防煙的同時還有效將熱量進行外排[4]。在具體的防排煙設計系統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建筑自身的特征,進行全方位的科學設計。
4.4人員疏散設計。
安全疏散是整個防火設計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直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按照地下建筑的火災特點,科學對火災以及煙霧流向特性進行分析,同時采取相關的安全防火疏散措施,將被困人員進行安全撤離時防火安全疏散設計的主要內容。
4.4.1安全疏散設計主要原則。
安全疏散設計的主要原則包括:正確確定疏散距離、簡明的疏散路線、合適的疏散通道寬度、合理的安全出入口設置以及通暢的垂直疏散。疏散距離作為一項基本因素,在實施救援的時候,應該重視疏散距離,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對各項建筑功能所規定的的要求;由于火災時,地下建筑黑暗,難以確定逃生方向,因此對人員疏散進行設計時,必須對空間進行合理組織,增加疏散通道的辨識度,方便被困人員迅速找到疏散通道;根據建筑面積以及通道情況,降低被困人員迷路的可能,防止堵塞情況,應該對通道的寬度進行合理設計;沒有門窗的地下建筑,出入口對疏散以及逃離火災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形,合理設計出入口位置數量,保證逃生時的最短路線也是一個設計的重要方面;快速的找到安全出口是逃離火災的關鍵一步。防火區設計時至少要有兩個疏散方向,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區至少保證有一個能夠直接通向室外,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5]
4.4.2疏散標志及應急照明。
火災發生時,會引發相關的電路故障,影響內部的照明情況,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應該盡量保證一定光源的工作,方便被困人員在火災中辨別方向找到出路,能夠順利逃生。另外對于疏散標志應該盡可能做到簡潔明了并且醒目。具有明顯指向的箭頭,能夠讓被困人員第一時間看到疏散的正確方向,從而降低損失。
4.4.3聲音引導系統。
火災發生時,極有可能出現重煙霧的情況,此時被困人員難以看清周圍事物,這樣就會影響整個逃生的過程??梢岳脫P聲器以及警報系統等,對被困人員做出聲音上的指示,用聽覺輔助視覺,使被困人員快速準確到達安全區。
4.4.4智能逃生系統。
隨著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在地下建筑防火災的設計中也可以加入這一重要元素。火災發生時,被困人員可以根據手機等智能設備,通過智能篩選,得到逃生的最佳路線。加上其中的智能導航系統以及語音提示功能,能夠縮短逃生時間,利用智能系統,還能對周圍的被困人員進行正確引導,幫助更多人被困人員快速離開火災范圍。
4.4.5樓梯間消防設計。
垂直交通是地下建筑最主要的疏散方式,也是安全疏散的重要渠道,因此,對于樓梯間的設計應該滿足以下要求:第一,翹菁淶納柚糜Ω帽苊獯砦唬以保證人們的安全逃離;第二,樓梯間應該盡量靠近外墻,以增強采光、消防人員的進入以及排煙等,為救援行動提供便利;第三,各大樓層與樓梯間之間應該具有防火隔離,例如可以通過使用防火門、防煙前室或避難走道達到樓梯間與其他房間隔離的目的,以避免災情的蔓延;最后,樓梯間應該盡量避免設置門檻等障礙物,以保證人群疏散的速度。樓梯間是人們在疏散過程中需要經過的一個重要通道,因此,樓梯間的設計對于疏散效率的提升而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5. 結束語
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地下建筑會越來越頻繁的出現的城市中的多個地段。對地下建筑的使用也會大幅度增加。因此,保證地下建筑的使用安全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建筑設計工程。不斷改良防火設計,加強防火措施,才能保障地下建筑帶來的經濟效益,保障使用者生命財產安全。
摘要:結合某地下室工程實際,對地下建筑工程應用剛柔結合的防水施工工藝進行簡介。
關鍵詞:地下室;剛柔結合;防水
0引言
某地下室工程,地下1層地上3層,地下室面積5500m2,樁基礎,基坑底標高-8.35m。地下水豐富。該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級為I級,防水設計為剛柔結合的防水體系:底板和外墻砼采用結構自防水,砼抗滲等級為S8;柔性防水為2m+2m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地下室底板長度達97.2m,砼采用間歇式無縫施工,即在后澆膨脹加強帶兩側砼澆筑完畢后立即澆筑后澆膨脹加強帶部位砼。后澆膨脹加強帶設在底板中間部位。后澆膨脹加強帶及外墻與底板交接處施工縫的防水處理采用鋼板止水帶和BW止水條。
1剛性防水施工
1.1 防水砼施工
1.1.1 配合比確定。
①原材料:某牌42.5普硅水泥;中砂,細度模數2.4;碎石:粒徑1~3cm;膨脹劑:UEA-H型低堿高效膨脹劑;泵送劑:LNC-51;粉煤灰:I級粉煤灰。
②配合比:經試配、調整,確定底板,外墻砼配合比。
1.1.2 澆筑工藝。
底板砼采用“斜面分層,自然流淌,連續推進,一次到頂”的施工方法。在后澆膨脹帶劃分的分塊區域內集中澆筑,每個分塊區域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砼斜向分層厚度為0.4~0.6m,按1.5~6的坡度斜向推展。振搗時下層砼垂直于澆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層砼振搗自上而下,嚴格控制振搗的間距和時間。墻體砼分層澆筑,分層厚度為0.50m。后澆膨脹帶砼澆筑前清除垃圾、水泥浮漿,剔除松動的石子,用水沖洗充分濕潤。砼要細致搗實,使新舊砼緊密結合。
1.2 剛性防水細部構造
1.2.1 地下室外墻模板對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栓。
1.2.2 各種穿墻管均采用防水套管。
1.2.3 后澆膨脹加強帶和施工縫防水節點。
①底板、外墻后澆膨脹加強帶兩側各設1道400寬鋼板止水帶。
②地下室外墻均生根于底板周邊的上返梁,外墻與底板上返梁交界處水平施縫設在梁頂標高上200m處,在澆筑墻砼前剔除浮漿,并在墻截面中間設BW止水條用鋼釘固定。
1.2.4 樁頭防水節點。
樁頭的防水處理是地下防水中一個較難處理的問題,該工程采用剛柔結合延長滲水路線的辦法確保防水質量。作法為:沿承臺周邊擴大300mm,承臺底標高下返400mm范圍內澆筑C30S8抗滲砼,其頂面鋪設三元乙丙卷材并上返樁頭50mm。樁頭處涂刷賽柏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防水材料。
2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施工
2.1 施工程序
基層檢查清掃、修理涂刷基層處理劑鋪貼附加層粘貼底層三元乙丙粘貼面層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搭接處涂刷聚氨酯封邊檢查、修理驗收鋪貼油氈紙保護層施工砼保護層
2.2 防水層施工
2.2.1施工要點。
①該工程底板模板采用磚模,在磚模所有轉角處及磚模與底板墊層交界處均用砂漿抹出圓角。施工前將基層清理干凈,鏟除異物。
②基層應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現場簡易方法為:將1m2卷材平坦地鋪在基層上,靜置3~4小時,掀開檢查,找平層覆蓋部位與卷材上未見水印即可。
③基層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對特殊部位做防水附加層,如陰陽角、后澆膨脹帶、施工縫等部位鋪貼寬600mm卷材附加層。
④底層與面層三元乙丙卷材均采用滿鋪法施工。先把卷材退卷在基層上,按鋪貼位置要求試鋪,裁剪度量好尺寸后將卷材的一端對折于另一端,將攪拌均勻的基層粘接劑同時均勻地涂刷于卷材和基層表面,約10分鐘,待粘接劑基本上不粘手時,將卷材平整地貼合在基層上,并再將卷材另一端對折于鋪貼好的一端,以同樣的方法進行鋪貼。鋪貼卷材時,要自然鋪貼,不可將拉力施于任何方向上。
⑤防水卷材搭接部位,用配套溶劑(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擦洗,涂搭接膠,晾干后(手摸略粘但不拉絲,一般在10分鐘左右),將搭接部位粘牢、壓平,并用橡皮錘仔細砸一遍。
⑥在面層三元乙丙鋪貼完后,清理并擦干凈卷材的搭接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封邊,寬度150mm,進一步保證防水效果。
2.2.2 卷材搭接要求。
①卷材長邊接寬100mm,短邊搭接寬150mm。
②同一層相鄰2幅卷材鋪貼時,短邊搭接錯開1500mm以上。
③上下兩層卷材禁止垂直鋪貼,且搭接縫錯開1/3幅寬。
④地下室外墻鋪貼雙層卷材接長時,采用交叉接法接縫,上層卷材接縫位置蓋過下層>150mm。
2.2.3 重點部位細部做法。
①穿墻套管部位。卷材鋪到距預埋管根部20mm處地方,保證該部位周邊的卷材與外墻面貼緊無空鼓、翹邊,涂刷聚氨酯封邊。再在管根和管根周圍向外延伸200mm范圍內滿涂2mm厚聚氨酯,管根到伸出管根250mm長的管壁上也滿涂2mm厚聚氨酯。
②底板磚模頂部卷材臨時保護。鋪貼于底板磚模上的卷材,要待外墻砼完畢并干燥后,方可繼續向上鋪貼,這段時間卷材的防護對于保證卷材防水質量相當重要。具體做法為:將卷材搭接部位平鋪于磚模頂部。在平鋪于磚模頂部的卷材上用石灰砂漿砌3皮實心磚。
2.3 保護層施工
防水卷材驗收合格后,在底板平面卷材上用條鋪法鋪貼一層油氈,粘結劑用三元乙丙配套粘結劑,防止砼保護層施工時破壞卷材。然后澆筑50mm厚C20細石砼。貼于磚模的立面卷材上滿涂一層粘結劑,然后均勻撒上一層干燥的粗砂,抹20mm厚水泥砂漿保護層。
3結束語
該工程地下防水已施工完3年,歷經了兩個豐水期的考驗。地下室內墻面干燥無任何濕漬現象,完全滿足使用要求,防水效果良好。
摘 要 文章介紹了地下建筑工程建設的行業特點,指出我國地下建筑工程建設事業的產業化發展方向是歷史進步的必然趨勢,地下建筑工程的產業化發展方向和前景輝煌。同時建議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給以適當的扶持。
關鍵詞 地下建筑工程 產業化 發展研究
1地下建筑工程的行業特點
與同屬土木建筑工程的橋梁、道路、土石方、房屋建筑等地面設施相比,地下建筑工程建設有其獨特的方面。
1.1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設需要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的組織管理模式
地下建筑工程位于地層中或江、河、湖、海,由于所處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的多樣性,使用一般手段很難調查明白。通常用于描述圍巖物理力學性質的各項重要指標和參數在延續的介質中卻往往是不連續的,有時會是非常離散的狀態。加之地層的原始狀態和由于工程實施而引起的動態變化十分復雜,難以建立起準確的符合實際情況的物理數學模型,因此結構的受力、變形和位移等解析計算結果只能起到定性的指導作用或參考比較。大量的不確定因素給工程設計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運營和滿足工程設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建設的實際操作中,則要根據客觀情況,及時地修正原來的設計。而且在整個建設過程中勘測手段的使用和依照工程經驗的判斷顯得尤其重要。
1.2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生產勞動組織具有高度專業化水平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作業場面小、環境條件差、地質影響大、工序流程多等特點。尤其在工期非常緊迫、對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施工組織的難點頗多。施工現場圍繞著開挖、支護、構筑三大基本作業和人、機、碴、料、水、電、風、氣八個要素,組成了多個作業循環,多條物流線。因此施工組織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求科學配置,統一指揮,優化組合,動態管理,使之達到時間和空間的高度協調,人和物的有機結合,進而才能實現安全、質量、效率和效益的最優化。現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如統籌學、概率論、優選法和電腦技術等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都會有比較大的作用。再就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對機械設備和物資材料特殊的要求。它需要能夠適應特定的空間和環境又能夠滿足效率要求的機械和工具;它需要能夠達到防水、防潮、抗腐、耐蝕而又不會造成地下環境污染的工程材料。
2地下建筑工程建設產業化發展是歷史進步的必然趨勢
地下建筑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國土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在形成我國交通網絡,改變我國水利資源條件及油氣能源儲備等方面地下建筑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它又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安排較多人員就業。國家在交通和能源建設方面對地下建筑工程有著巨大的需求,具有特別廣闊的市場前景。發展和繁榮這個產業是國家振興和富強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必然。
如國內并沒有形成規模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專用設備的生產廠家,在組織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時往往要搞所謂的“機械選型配套”,其實就是把用于一般礦山開采和路基土石方挖運的設備拿來塞進隧道,要不就是以高價從國外買進施工生產線。這種殘缺不全的現狀已經持續很多年了,應該盡快改變以促進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因此大量的專用的機械設備和專用的工程材料需要我們自己去組織開發。不然會嚴重阻礙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把隧道及地下工程從單一的施工建筑領域帶到產業化的路子上來。那種閉門造車式的“技術研究”是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的,更代表不了這個產業發展的方向,而只會走入“死胡同”。
3地下建筑工程的產業化發展方向及其輝煌的前景
國家快速發展的計劃和目前發展形勢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的巨大需求。我國已有和正在修筑軌道交通的大城市近十五個,正在規劃和設計軌道交通的大城市有七個,在未來15年內有修建城軌交通的愿望和打算的城市則更多,初步估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將會達到2500公里~3000公里,其中半數以上為地鐵。正在不斷推進和已部分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將會開創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史上的新篇章,規劃中的西線方案可能會有多條數十公里長的輸水隧洞以及出現單座上百公里長的輸水隧洞。加上其它水利電力開發、輸送和儲存油氣、煤炭和礦山開采及市政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規模非常可觀,堪稱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國快速持久的經濟發展將會給地下建筑工程建設事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地下建筑工程雖是個老的建筑行業,但從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來看,它卻是個有光輝前景的新興產業。我國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劃和設計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少數大城市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頭,而大多數城市還沒有起步。國內在這方面只有為數不多的可以稱得上有專業水平的設計咨詢企業,覆蓋能力遠遠不夠,所以地下建筑工程的研究、設計和咨詢業是大有可為的。
國家及政府應對地下建筑工程產業化發展給以適當的扶持。國家應將地下建筑工程作為一個相當規模的、綜合性的產業來發展,制訂有利于這個產業發展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地下建筑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高新技術設備和產品國產化。國家還應出臺政策對相關行業、企業和單位進行改組整合,以有利于形成若干大的建設產業集團,實施專業化管理,避免惡性的無序競爭。地下建筑工程事業的前途雖然光明遠大,但它畢竟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很難留住人,尤其是高級人才。國家教育部門和機構應高度重視各個土木院校地下建筑工程專業的建設和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使其能夠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基本建設事業輸送新的力量。
總而言之,機會空前,時不待我,作為建設者應當抓住目前的良好機遇,為加快實現隧道及地下工程產業化而努力。
摘要:改革開放讓我國的經濟得以騰飛, 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我國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合理開發城市的地下空間是必然趨勢,但是同時給建筑業帶來新的挑戰。地下建筑與地面建筑有很大不同,需要建筑行業人員的不斷創新和開拓。近幾年頻發的火災尤其是地下建筑的火災,警示我們必須要做好地下建筑防火問題。只有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命財產安全,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
關鍵詞:地下建筑設計防火設計問題分析設計要求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愈發迅速,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給我國的建筑業帶來一定難題。他們為了發展需要,往往考慮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其中地下建筑的防火問題很關鍵。本文主要通過研究火災對地下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建筑防火的重要性以及地下建筑防火設備的基本原則等,深入探討了地下建筑防火問題。
1 火災對地下建筑工程所產生的危害
1.1 發煙量大
地面建筑如果發生火災,大量的煙霧可以借助風力通過門窗快速地擴散出去,而地下建筑由于沒有門窗,而且通風受限,一旦發生火災,建筑物內的煙霧就無法擴散出去,只能集聚在建筑物內。而且火災造成的建筑材料的燃燒,會分解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不僅建筑內人員生命受到威脅,施救人員也會受到很大威脅。
1.2 產生的溫度較高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不僅煙霧不能及時擴散,熱量的排除也很困難。因為地下建筑通風不好,導致散熱十分有限,從而導致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室內溫度會急劇上升。而且地下建筑極有可能產生“轟燃”現象,會瞬間產生大量有毒氣體而且難以及時排放,對人體危害更大。
1.3 泄爆能力差
地下建筑由于通風有限等原因,相當于一個封閉的環境,如果發生爆炸,不能及時、充足地泄爆,再次爆照的發生,更加增強了爆炸的威力,加劇火災的危害。
1.4 人員疏散困難
一是由于地下建筑相當于封閉環境,二是由于地下建筑的照明完全是依靠電路,因此,一旦發生火災,地下建筑的人工照明電路極易毀損,導致室內瞬間進入黑暗,不僅被困人員找不到出口,施救人員也難以解救被困人員,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火災帶來的損失。
1.5 撲救困難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給撲救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 他們不能及時、有效探測火災情況、不能科學有效地指導滅火和疏散被困人員,更不能有效制止地下建筑內火災的蔓延。因此,加強對地下建筑防火措施的研究,對于廣大民眾和救火人員來說都有重要意義。這要求我們要加強專業技術知識和防火救火技能,提高地下建筑火災預防意識。
2 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強化自身品質,才能在建筑業擁有一席之地,才能促進建筑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順應時代潮流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同時,做好防火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地下建筑設計中防火設計的具體要求
3.1 耐火等級、室內裝修和建筑結構設計要求
為了有效控制火災蔓延情況的發生,地下建筑必須嚴格控制其耐火等級和室內裝修、建筑物結構設計。對于地下建筑來說,耐火等級越高越好,最好達到一級以上,至于出口和入口也應該達到二級或以上。因為地下建筑的封閉性,如果耐火等級達不到要求的話,既有可能導致地下建筑"轟燃",承受不了火災帶來的壓力。而且地下建筑的設施應該盡量使用不易燃的材料制成,這樣能夠給人群疏散和救援拖延時間;另外分區隔火墻的耐火極限也要越長越好,最好超過4 小時,這能夠有效防止火災迅速擴散。
地下建筑的裝修設計和結構設計也要特別注意防火,其中疏散通道、封閉樓梯間、自動扶手、墻面等,都不能使用易燃材料。其中地下建筑的裝飾壁紙和變相逢的裝飾,絕對不能用塑料壁紙,塑料壁紙在燃燒時會產生更多的煙霧和大量有害物質。
3.2 通風、空調防火的設計要求
地下建筑有它獨特的優勢, 但是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勢,像是通風有限,相當于一個封閉的空間。這就要求在進行地下建筑通風、空調防火設計時應該注意分區設計,風管采用不易燃的金屬材料,而某些特殊部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不易燃的防火材料。只有通風系統和空調防火系統設計得安全可靠,才能保障在火災發生時,地下建筑內部的大量濃煙、有害物質能夠及時得以擴散,地下建筑本身材料不會很容易就燃燒,造成二次災害,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火災帶來的危害。
3.3 電氣防火設計的設計要求
地下建筑到的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設備、火災自動報警器、安全通道指示牌和電動防火門等都離不開電,而且被困人員的疏散解救和施救人員滅火救災等都離不開電。因此,保證地下建筑的電量供應很有必要。此時我們可以采用蓄電池以防萬一, 而且有必要準備一臺或幾臺發電機,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地下建筑的用電設施的要求也要高于一般設施。地下建筑的變壓器應該采用干事電力變壓器。并且在專用房間里的電力變壓器要達到560kva,地下建筑所以防火設施的線路配置必須使用防火性能比較好的材料,而且能夠有效防潮濕、防腐蝕。前面所說的蓄電池、發電機也要求是封閉的,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最后,在一些面積較大、人群較為密集的類似商場、學校、醫院的場所,其地下建筑必須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3.4 安全有序疏散
地下建筑在設計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建筑面積、人流等因素,設計足夠多的有效的安全出口,通常情況下每個分區不少于兩個,而且必須有一個可以直接通往地面。還要考慮到在實際發生火災時,幾個鄰近分區可以利用自身的防火門給別的分區提供安全出口。
其中對于地下建筑竣工后會用作電影院、大型商場、游樂園、體育館和溜冰場等大型且人群密集的場所時,該建筑的防火區需要設置更多的防火區和兩個以上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對于投入使用面積較小的場所,幾乎沒什么人流的場所,保證基本安全,設置一個以上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即可。而且為了更加有效地疏散人群,避免人群過于密集、擁擠而被煙霧困住等現象,地下建筑的防火區的安全出口應該社會自在不同方向,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以往的經驗,不能只是不切實際地想象。
地下建筑直通地面的逃生通道、樓梯間和門等的寬度應該足夠寬,最好不要小于1.5 米,對于電影院、大型商場、游樂園、體育館和溜冰場等大型且人群密集的場所, 保證它們直通地面的逃生通道、樓梯間、門最少寬度是1.5 米。而且由于這些大型場所的使用層數在三層或以上或是與室外地面高度超過10 米,應該設置方言樓梯間。最后,地下建筑的的緊急疏散通道樓梯間通往地面建筑最下層的出口應該設置防火墻,其中防火墻的耐火極限需要保持在3 小時以上。
4 結語
地下建筑逐漸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但是如果地下建筑的防火措施沒有做好,這將會是毀滅性的災難,不僅影響建筑業的經濟效益,更是會時刻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好地下建筑防火措施,利己利人,勢在必行。
【摘要】危險源是地下建筑火災煙氣產生的最大潛在因素,本文從控制危險源的防排煙方法探討地下建筑的防火問題,指出地下建筑可通過減少第一類危險源和對第二類危險源進行集中設置和管控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火災煙氣的問題。
【關鍵詞】地下建筑;危險源;材料;管控;
地下建筑是指人類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天然形成的和人工挖掘的地下空間,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建筑用地的日益緊張,人們開始將目光轉移至地下,建設一系列地下建筑以緩和現代城市發展中的各種矛盾。相對于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具有不易通風、排煙等特點,一旦爆發火災,將產生巨大的危害。在地下建筑防排煙系統中,除了要優化空間布局和疏散節點以外,還需從危險源處著手,在良好控制危險源的情況下從根本上減少火災的發生。
一、減少第一類危險源
地下建筑的第一類危險源來自于建筑材料、構件以及室內的可燃容物,因而在建筑設計時要對合理的控制和選擇此類物品。
1建筑材料的選擇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成分,如有的材料易燃,有的材料在著火后會產生大量濃煙。在地下建筑材料的選擇上要充分了解其在遇火后的物理力學、導熱、燃燒、發煙和潛在毒性等幾個方面的性能,根據需求選擇耐火性較好、潛在毒性較少的建筑材料。
1.1選擇耐火性較好的材料
建筑材料從燃燒性能上可分為不燃、難燃、可燃、易燃四種,難燃或非燃的材料一般具有較強的耐火性??紤]耐火性能較強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承受火災高溫的能力。在地下建筑的材料選擇上,可使用難燃的建材有PVC扣板或拼結接板、非阻燃木質吊頂、非阻燃木材、木工板、膠合板、酚醛泡沫等,可使用的非燃的材料有花崗石、大理石等,選材時應最大限度的考慮使用這些材料。
1.2選擇潛在毒性要少的材料
潛在毒性是指材料在燃燒或熱解過程中產生有毒氣體的情況。地下建筑中火災中,有毒煙氣由于不易擴散往往造成很大的危害。材料的潛在毒性與主要與材料的化學成分有關,建筑材料根據化學成分一般分成有機材料、無機材料以及復合材料三種。建筑中常用的木材、塑料、膠合板、纖維板等有機材料一般為可燃材料,混泥土、磚、石材、建筑陶瓷、建筑玻璃、石膏制品、建筑金屬等無機材料一般都是不可燃材料,復合板材等復合材料往往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1996.06.]]。因而,在選材時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潛在毒性參數、燃燒性能、建筑美學等綜合因素合理搭配耐火較好、化學成分少的無機和復合材料。
2建筑構件的選擇
在建筑中,建筑構件具有承重和分隔等物理作用,如防火門、防火卷簾防火墻、隔墻、門窗、吊頂等構件具有分隔屬性,梁、柱、屋架等具有承重屬性,沉重墻、樓板等則能起到雙重作用。在地下建筑中,承重構件是支撐整個建筑的關鍵,而分隔構件具有保證氣體流通和阻斷危險源的雙重作用,因而如果其防火性能不好,一旦發生火災,致使承重構件倒塌和煙氣通過建筑構件向外蔓延,將會致使災害的進一步惡化。
在建筑構建的選擇上,起承重和防火分隔作用的構件,一定要選擇難燃或非燃燒體,免得其在火災中坍塌,同時避免防火分區失去作用。起防火分隔作用的構件不允許有孔洞,門窗以及管道等,如果防火墻上有門窗或孔洞的話,門窗或空洞一定要進行防火處理,如門和窗都有一定的耐火性能,材料一定選擇難燃或非燃燒性的,且有一定的密封作用或設置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 經富民.地下建筑防排煙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年.]]。
3可燃容物的管理
從建筑材料和建筑構件上進行防火處理能對一般的地下建筑起到很好的防排煙作用,但在容納了大量的可燃或易燃的商品的商業性的地下建筑中只做到這兩點是遠遠不夠的。地下商場不可能做到使商品難燃或不燃,這就需要地下建筑在功能選擇時做好嚴格的管理,要盡量不使火災危險潛在系數較高的商品出現在地下建筑里,如果這一點沒法避免,就要對這些商品進行集中控制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地下建筑中的第一類危險源。
二、管控第二類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是導致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在安全原理中,火災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不安全行為、人失誤等第二類危險源對第一類危險源的破壞。因而,嚴格管控第二類危險源有助于防止火災的發生。
1集中布置危險源
出于實際的需求,地下建筑中很難避免危險源的出現,比如在綜合性地下建商場中,出于吸引顧客和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餐飲往往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類商業設施大多數是帶有明火的危險源,是地下建筑潛在的火災因素。對于這類在建設規劃中不能禁止的危險源,要進行了集中布置,同時還要對危險源所在區域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如采用難燃或非燃化等耐火性能較高的室內裝修材料、規劃一定數量的隔離帶等,有效控制地下建筑中的明火危險源。
2合理設置防火分區
合理設置防火分區,有助于提高對地下建筑中危險源控制。根據消防的相關規定,建筑面積不超過500O的小型地下建筑,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可以不進行防火分區的劃分,但是在大型的地下建筑中,必須對不同的功能區嚴格劃分的防火分區。
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區,應根據不同的建筑形式區別對待,附設在地面建筑以下的地下建筑,一般以500O劃分為一個防火分區,并且在設有自動滅火設備的情況下,可允許增加一倍的面積。地下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不應超過1000O,并且即使設有自動滅火設備,其最大允許使用面積也不得增加。事實上,在一些大型的地下建筑中,出于整體性的考慮,不宜設置過多的分隔,此時需要做一些特殊處理,如對商場的布置采取街道式布局,用耐火性能較強的防火卷簾代替防火墻。
三、總結
對危險源的嚴格控制能從根本上解決火災煙氣的問題,但在地下建筑防火問題上只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綜合研究地下建筑的火災案例,建筑空間和疏散節點分布的不合理,排煙的中庭、排煙天井、排煙豎井、透煙吊頂以及可開啟天窗沒有合理運用往往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因而,在地下建筑防排煙的的策略上,應做到建筑空間合理、疏散節點優化和危險源管控三者的統一,其中,危險源的管控是杜絕煙火問題的關鍵。
【摘要】本文根據地下建筑結構的結構設計說明地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的分析對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方面做出研究和總結并簡單闡述了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特點和提高地下建筑結構抗震的措施。
[關鍵詞]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
1前言
地震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過去,由于地下結構數量和規模的限制,其震害事例較少,加之地下結構受到周圍地層的約束,即使發生地震其震害程度也相對較輕。然而,隨著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地下結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地下結構也相繼出現了各種震害。地下建筑結構的施工可以達到增大地下建筑開間尺寸,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然而卻又新問題地下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要十分注意抗震設計,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危害。
2地下結構的抗震研究現狀
地下下結構一直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近年來的地震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結構同樣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破壞。分析地下結構不同于地上結構的動態反應特性,可以知道地下結構的振動特性與地面結構有很大不同,針對于地下結構特點的抗震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地下建筑結構在地震力作用下,因為建筑周圍的巖土的介質存在,地下結構就會發生和地面上的結構不同的地震反應。地震通常以地震波形式傳播地震的能量,在地震波自基巖傳到場地時,地基的土壤介質就會在地震波作用下,產生運動,土壤介質會將運動形式傳遞到的地下結構。如果是小斷面地下結構,當動力荷載作用時,地下建筑結構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忽略了,這是地下建筑結構會隨土壤介質做相同運動,所以動應力小。但是當地下建筑結構存在者明顯慣性作用時,此時地下建筑結構就會產生過度得變形導致地下結構破壞。
3框架式地下建筑結構的結構設計說明
(1)地下建筑結構設計是主要設計依據,抗震等級,人防等級,地基情況和承載力、活荷載值,材料等級,地下結構施工過程中注意事項,選用詳圖和施工圖中沒有畫但是通過施工說明表達出來的信息等等。
(2)地下建筑結構的建筑類,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已經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建筑物的建筑抗震的設防分類、抗震設防烈度,建筑物的場地類別以及建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地基基拙的設計等級等等。
(3)地下建筑結構建筑地基的持力層的土層的類型和承載力特征值,工程建筑施工的地基液化和不良的地質作用以及地基土的凍結深度。
(4)建筑的設計活荷載。
(5)地下建筑結構施工中受力鋼筋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辦證施工時結構的做法統一,根據現行的規范規程和標準圖選用。
(6)地下建筑所要求的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以及相關構的件耐火等級。
(7)尊重客觀規律,時刻注意施工注意事項,例如施工時后澆帶的設置和專業配合及施工質量驗收的特殊要求等。
4 框架式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1)靜刀法,就是將隨時間變化的地震力用等代的靜地震荷載代替,然后再用靜力計算模型分析地震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內力。等代的靜地震荷載包括:結構本身和洞頂上方土柱的慣性力以及主動的側向土壓力的增加量。
(2)地基抗力系數法,這是將相互作用的計算模型應用于地下建筑結構的橫斷面上分析地震反應的一種方法,可適用于半埋設和全埋設的地下建筑的結構。用剪切彈簧和多點的壓縮彈簧來代替地下建筑結構的周圍巖土的介質的作用進行模擬,梁元素可以模擬結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①周圍巖土的介質彈簧的常數計算;②周圍巖土的地震變位計算;③框架式地下建筑結構的地震反應的計算。周圍巖土的抗力彈簧常數采用靜力有限元法進行近似的計算。側面和下方邊界固定,根據地震反應分析求得的應變幅度相應的確定地基彈性常數而后為求得相應的變為要在
孔洞各個方向上施加均布的荷載,這樣可以求得地基抗力系
數,再講地基抗力系數換算成彈簧常數。
(3)反應變位法,因為共振響應是不會發生在地下建筑結構上的,所以略去結構本身在振動中的慣性力對計算結果不會發生多大的影響,這個觀點已經被很多實驗成果所證實。所以在計算地下建筑結構的地震反應動力方程時就可簡化為成擬靜計算的公式。這樣地下建筑結構的地震效應就取決于地下結構所出位置的土壤介質地震的變位,這種方法關鍵是要明確地震變位以及抗力系數,具體方法可參考文獻。
(4)有限元方法,在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時,為了進行地下結構抗震特性的全面深入研究,或是進行某些特殊情況或特殊部位的抗震分析,例如,地下室的分支、轉彎部位等,需要應用動力有限元方法。模型的邊界需要采用能量傳遞邊界,例如,萊斯默J.場surer)的改進粘性邊界、斯密思(W.D.Smith )的迭加邊界和廖振鵬的透射邊界等均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
5地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建筑結構中框架柱由于受到周圍土體的約束,會與周圍的土體之間發生動態的相互作用。當地震波傳來時,地震波由基巖經軟土層傳至地下結構的柱梁上,引起結構運動和變形,部分地震波經反射傳土層,對土層產生反作用。所以總結出地下建筑結構結構地震反應的特點:①地下結構的振動變形受周圍地基土壤的約束作用顯著,地下建筑結構所受到的動力反應大多不太明顯表觀出來自振特性影響;②地下建筑結構的存在對于周圍的地基震動的影響很?。虎鄣卣鸩ㄈ肷浞较驎^大的影響地下建筑結構的振動形式,地震波的入射方向發生不大的變化,地下結構各點的變形和應力可以發生較大的變化;④地下結構在振動中各點的相位差別十分明顯,地面結構各點在振動中的相位差很明顯;⑤地下結構在振動中的應變一般與地震加速度的大小聯系不很明顯;⑥地下建筑結構的地震反應隨埋深發生的變化不很明顯。
6提高框架式地下建筑結構抗震承載能力的主要措施
根據各國地下結構的震害分析,提高地下結構的抗震承載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將地下建筑結構建于均勻穩定的地基中,遠離斷層,避免過分,近山坡坡面和不穩定地段,盡量避免飽和砂土地基。②在地下建筑結構施工時,在相同條件下,盡量選取埋深較大的線路,遠離風化巖層區。③在施工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框架式地下建筑施工盡量采取暗挖法施工。④在地下建筑結構的結構中柱和梁或頂板的節點處,應盡量采用彈性節點,避免采用剛性節點。
7結語
如今地下建筑的設計和施工是建筑設計和施工的重要環節,地下建筑結構,可以滿足現代高層建筑對地下室設計施工的要求,但是地下結構的抗震設計是不容忽視的,一般認識是地面上的結構遭到的震害比地面下結構遭到的震害要嚴重,但是對于相同的結構分別位于地面上和地面下的時候來說,地面下的結構側移以及所受內力大于地面上結構的側移和所受的內力。這是因為在地震力作用地下結構周圍的圍巖對地下結構產生的動土壓力所引起的。所以說簡簡單單地認為在地震作用下地面下的建筑結構比地面上的結構更安全這是不科學的,地下建筑結構也應該注重抗震設計。
摘要 事實上,地下建筑的出現是有一定的社會發展背景在里面的。隨著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不斷加劇,城市的用地量也不斷上升,為了緩解有限的土地同日益增長的人口之間的供需矛盾,大量的地下建筑被開發出來。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地下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地下建筑應當具備良好的自然通風性。因此,本文將主要以地下建筑自然通風設計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簡要的介紹和分析,并對如何改進自然通風設計作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地下建筑;自然通風;設計研究;創新發展
0引言
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整個城市的正常生活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墒怯捎诘叵驴臻g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地下建筑注定在先天上較地上建筑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體現在地下建筑的通風性能上,如何提升地下建筑中的空氣質量,又能維護地下建筑中人群的健康并減低通風所帶來的經濟負擔成為了地下建筑設計工作者應當面對的重要課題。
1當前地下建筑的室內空氣質量現狀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人們開始更多的向地下進行空間的索取。然而,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閉性較強,使得其通風性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但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對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緩解用地緊張等問題都具有很好的解決效果,所以如何找到實用性能與不良影響之間的平衡點成為了地下建筑設計應主要重視的內容。當前,我國地下建筑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地下商場建筑以及地下停車場建筑等公用建筑。并且多數地下建筑的空氣質量差強人意,空氣中含有很多影響人體健康的污染物。并且很多地下商業建筑在裝修過程中大量的用到了甲醛類的裝修材料,加上地下空間的通風性本就不好極易對人體產生危害。此外,可吸入顆粒物以及煙霧等也都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2地下建筑的通風需要以及自然通風設計的重要影響和意義
通常情況下,人長時間處于封閉的空間中,會由于空氣環境較差出現身體的不適,我們將之稱為病態建筑綜合癥,這類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地下空間的空氣污染物所造成的。為了避免這種病癥的發生,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于1996年就制定了較為規范的通風標準。與此同時,我國也對各種室內環境的通風量和通風次數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相關規定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地下建筑的空氣質量。而地下建筑的通風需要以及自然通風設計對于地下空間質量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效的通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稀釋空氣污染物,對于保持室內空氣潔凈以及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地下建筑怎樣通過自然通風的方式來進行節能環保,是一個急需得到解決的問題。根據相關的實驗證明,地下建筑在夜間和部分季節實現自然通風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過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的完美契合也能夠同時起到良好的通風性能和節能效果。
3地上建筑對于地下建筑在通風設計上的影響
自然通風是指風壓和熱壓作用下的空氣運動,具體表現為通過墻壁燈縫隙或窗體的空氣流動。因此,根據自然通風的相關特點,我們在進行地下建筑設計時應著重考慮朝向、方位以及滲透性因素,必要時可以采用一些類似地上建筑的通風設施。地下建筑與地上建筑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別,但是功能和作用卻是相同的,所以地下建筑的通風設計可以從地上建筑中吸取借鑒一些內容。設置通風煙囪和天井對地下建筑進行自然通風就是一向很好的借鑒和學習。其次,也可以采用在不利于自然通風條件下的環境使用機械來輔助自然通風的方式。有許多建筑對于建筑的外觀具有較高的要求,這就使通風效能相對較好的通風煙囪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此時,為了完成地下空間的通風任務就可以采用機械輔助的方式來實現自然通風。許多城市中,建筑師為了達到通風的目的,都會在天井頂部安裝相應的冷氣盤管,來使天井口部的空氣冷卻下沉,最終達到空氣交換流動的目的。最后,對于氣候較差的地區,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氣候性和特殊型,并可能隨時做到自然通風。此時,將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做到有機的結合就成為了解決通風問題的最佳方案。比如芝加哥的圖書館就是采用了這兩種能通風的形式相結合的通風方式。
4地下建筑自然通風系統的設計原則以及方法的研究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空調設備的發展和普及,許多地下建筑中都廣泛的運用空調方式的機械通風。對于機械通風的過度依賴,也使得人們忽視了傳統通風方式優勢所在。但事實上,許多傳統的通風方式更具備節能和通風效能上的效果。例如,通過窯洞后部開一個垂直的通風井等。在進行新的地下建筑自然通風設計方法的構建中,我們不應忽視傳統的技術手段,而要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適合今天的有利因素。當前,我國的地下建筑自然通風的研究主要是在人防工程中對地下建筑的研究。我國地下建筑所采用的通風措施大多都是根據內外熱壓變化的原理來進行的。并且在地下公共建筑自然通風的設計方法上,對于規模較大的地下建筑,單純的依靠自然通風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此時,就可以考慮到天井的應用,并且根據地下空間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入自然通風的因素,利用其上下貫通并與室外環境相連的特點形成煙囪效應。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出通自然風的功能,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此外,在地下公共建筑自然通風設計上還應當注意相應的的問題。要轉變過去的自然通風效能低下的錯誤觀念,通過自然通風或者是自然通風與機械輔助結合的方式來建立地下建筑通風系統。
5結論
地下建筑作為當今社會建筑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自然通風性能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且,隨著人們價值觀念的不斷變化,對于自然的需求也更加顯著?;诙喾矫娴挠绊懸蛩?,改善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風設計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發展潮流。為此,相關的設計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好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以自身的多年從業經驗,找到改善地下建筑自然通風的辦法。最大程度上避免對環境的傷害,改善環境的質量,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