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09:40:51
序論:在您撰寫應用電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本文闡述了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程設置改革的幾點建議,并介紹了作者實施新課程設置教學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 高職 電子技術 課程設置 改革
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辦學目的就是為現代電子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正在深入地推進,要實施課程改革,就要明確改革思路、找準改革方向、理順改革主線。要依據社會需求即學生就業情況確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規劃課程設置,研究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教學評價。其中課程設置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中,課程設置也是一個重點問題,應該深入研究現有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理清改革的思路,進行教學實踐,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完善。
一、現有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高職院校一般是中職升格或高校主辦的二級學院,高職的課程設置一般也是由中職加深或大學的課程簡化而來的。從層次上一般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三個層次;課程安排上采用按照學科體系設置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往往是只重視理論傳授,不適合高職教育,不適應高職以技能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不能跟就業方向和社會需求結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現有的課程設置也脫不了上述的通病,還有自身的不足,歸納起來,具體有以下幾點。
1.按照學科體系安排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往往重視的是知識的嚴密性,嚴格地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編排課程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這樣的安排對于本科生也許沒有問題,但這絕不適合高職教育,學生能夠掌握這些理論固然很好,但是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們需要學習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而且這樣的安排往往理論課比重過大,實習、試驗、實訓環節不完善。
2.重設計、輕裝配和維修。我們高職應用電子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是大學課程的簡化版,從大學課程簡化而來的課程設置一般是重設計輕裝配和維修。大多數課程開設是為設計服務的,電路原理講得很深奧,但這些深奧的原理對高職學生來說并不需要,他們將來從事的大多是裝配、檢測、維護和維修等工作,即使到設計單位,也是從事一些設計的輔助工作。所以掌握裝配、檢測、維護和維修等方面的技能對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在現有的課程設置中往往被輕視。
3.重功能、輕工藝。在現有的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中,一般是只重視電路功能,不重視工藝。這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觀,在學校,學生主要學習的是如何實現電路的功能,而在企業,我們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往往是被要求能夠看懂工藝文件,并能按照工藝文件進行裝配,我們的畢業生還被要求能夠編寫工藝文件,設計工藝流程,改進工藝方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問題,有教學條件的問題,有教師的能力的問題,但主要還是觀念上的問題,課程安排者主觀上重功能、輕工藝。
二、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課程設置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應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設置課程應以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這一思路進行課程設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把握文化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
2.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應以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重組課程內容,沖破原有課程體系,刪除陳舊的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距過遠的課程內容,增添新知識,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整合教學內容,設置幾門核心課程,以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相配合的方式,使學生通過核心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
3.在課程內部采用項目化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改造,應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以任務為引領,力求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鍛煉和技能訓練。在設計任務時應注意從復雜程度上由淺到深,任務應是為學習而設計的任務,能夠承載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4.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中心,建立實驗實訓課課程體系。以校內實驗、工種實訓以及理實一體化教學為基礎,結合參觀學習、社會實踐和企業頂崗實習,完成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三、課程設置的改革實踐
職業技術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施了大力的課程改革。在充分的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層次,在工作崗位分析的基礎上規劃了新的課程設置,這一方案已在新生班級使用。新的教學計劃見附表。現就新方案的課程設置做如下說明。
1.采用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教學與實訓項目和選修課程這三個層次設置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及文化基礎課程,主要用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專業核心教學與實訓項目為專業主干課程,用以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選修課程是專業拓展部分,用以開拓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專門化學習。
2.專業核心教學與實訓項目和選修課程以課程的形式展開。但這里的課程并非原有學科體系下的課程,是原有的多門課程的整合,是有機地融合而非機械地疊加。
3.專業主干課程已設計、裝配和維修并進的方式展開。在保證設計方面夠用的條件下,加強了裝配和維修等課程,并開設了電子產品設計技術、電子產品裝配技術和電子產品維修技術等綜合課程。
4.為了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技能,每學期都安排了不同種類的工種試訓,從第一學期開始,有鉗工實訓、照明電路安裝實訓、電工儀器儀表使用試訓、電動機控制試訓、smt實訓等等。
5.考工與教學融合。把學生的等級工考核和考前培訓安排在教學計劃中,讓學生在畢業時既拿到畢業證書又拿到等級工證書。把等級工考前培訓納入實訓計劃,第四學期考中級維修電工,第五學期考中級儀表工,第八學期考高級儀表工。
總之,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諸多方面,課程設置問題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在課程設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嘗試,取得一點經驗,也有一定的反思;課程改革的路還很常,還有許多是要做,我們應該不斷地努力,把課程改革工作做好;當然,課程改革的路有很多條,有許多的改革方法,我們可以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改革做得更好。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改革課題組的探索,經歷了專業調研、工作任務分析、核心課程體系的確定、課程標準的編制等實踐,開發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指導方案,有利于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論文關鍵詞:應用電子技術;課程改革;探索;實踐
浙江省推行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兩年來,筆者一直參與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有了許多經驗與思考,在此與大家共勉。
一、參與專業調研,明確課改方向
專業課改離不開對專業人才需求和專業教學現狀的調研。調研是開展課改的基礎性工作,是課改的第一步。課題組對調查問卷和調查對象的抽樣進行反復推敲,最后形成一套相對科學、完整的調查方案和具體的調查問卷。
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①企業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對人才職業素養的要求,以及對現有中職畢業生的評價。②中職畢業生就業分布、適應情況和穩定情況,畢業生對在校專業學習的感受和評價。③中職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習(實訓)設施設備現狀、師資隊伍狀況和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④專業教師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途徑的評價和建議。⑤中職在校生學習的基本狀況、學習動機和學習意愿,對自身的評價及未來發展的思考等。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余份,回收948份。并對部分企業、學校、學生進行了深入回訪。召開了針對校長、專業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專業骨干教師、在校學生、畢業生進行的座談會二十多次。實地走訪了100多家有關電子行業的相關企業。
經過調研了解到以下信息:①企業對畢業生的未來需求:未來3年內,多數企業(55%)都表示會增加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數量。②中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企業適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主要集中在維修、裝配、調試、質檢等四個方面,可見:企業適合本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主要集中于生產一線。③中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企業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具有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對中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較高,其中吃苦耐勞是排在第一位的,選擇比例達到了80.3%。從專業素養來看,企業最為看重的是專業技能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專業技能應用能力。企業對員工的道德和能力素養要求是十分明確的,這也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④課程結構不合理,理論課過多、實踐操作偏少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畢業生對學校課程設置問題比較集中的反應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理論課太多,實踐操作太少,選擇比例在55%以上;二是文化課多、專業課少,選擇比例近40%。同樣,在問及制約專業課教學的最大瓶頸時,有57.1%的專業負責人選擇了課程結構不合理和教師能力不適應。⑤專業教師常用教學方法和學生需求調研還發現,教師當前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例如,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而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法是模擬場景教學法。⑥教學模式改革遇到很大的問題和困難。專業教師認為推進項目教學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學校實訓設備設施不足,57.7%的專業教師都有此反映;二是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大,56.8%的專業教師有此反映。
通過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中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和職業能力要求,了解中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反思,以便根據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分析中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知識能力與素質,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得本專業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和適應性,從而更好地為省電子行業發展服務。
二、參與工作任務分析會,與企業專家零距離接觸
由行業企業一線專家組織的“中等職業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工作任務分析”會議,采用“頭腦風暴法”,對本專業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通過“崗位定位和工作任務分析”會議,初步確立了“元器件準備”、“裝配”、“檢測”、“調試”、“總檢”五個工作項目,明確了核對型號、元件成型、分類排序等15個工作任務,并列出了具體的職業能力。
專業核心技能決定著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及教學項目的開發,是保證專業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關鍵,也是滿足行業企業對專業需求的重要體現。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專業結構和布局相對比較復雜,涉及電子產品的制造、電子產品的使用與維修及電子產品的營銷等行業,在具體的專業能力上也就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專業要發展,就必須確定核心技能,然后在專業核心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而不是所有領域都普遍發展或盲目自由發展。因此,明確專業核心技能及核心課程就顯得非常迫切。
通過調研及工作任務分析,應用電子技術的核心技能是: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技能、電路圖的識讀技能、電子產品的裝接與調試技能、儀器儀表的使用技能。明確了專業核心技能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發展必須把握電子制造業和相關行業發展趨勢,既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原有專業的建設水平,又要有步驟的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布局和結構,不斷拓展專業方向。
三、參與核心課程體系的建構和課程標準的編寫
1.依據核心技能,確定核心課程。核心課程是指以完成某個專業共同的工作任務為目標的課程,這些課程要以不同的專門化方向之間的共同職業能力(或核心技能)為基礎來設計。盡管有了上述的理論支撐與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定位,但要真正形成專業核心課程,這對于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且最了解學情的專業骨干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碰到了一些比較糾結的問題,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1)問題一:知識體系與行動體系的轉變問題?,F有的專業課以知識體系呈現,而調研發現學生更樂于上以行動體系呈現的專業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解決辦法:傳承專業優點,重組課程結構。在我們這個專業中,《電工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的老牌專業課,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著理論深奧、實踐缺乏的弊端,教師上課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對于純理論性的知識不感興趣。如何傳承它不可或缺的優點,又能增加實踐,成為理實一體化的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這就需要我們把知識對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進行序化,尋求兩類知識的有機融合,而不是簡單地疊加。核心技能提供了一個將其進行排列組合的參照系,我們組合平時經驗,重新確定課程,重組教學內容,把一些必需的基礎知識點落實到《元器件與電路》、《功能電路的裝配與調試》兩門新確定的課程中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教師教,實現了以技能培養為出發點的跨學科整合。
(2)問題二:實踐與理論脫節問題。現有的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訓課存在著純理論、純實踐的問題。
解決辦法:圍繞核心技能,優化項目設計。在傳統的教學中,《電子工藝》課與新課程的改革理念最相符,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有的學校已經開始項目教學的嘗試,開發了一些校本教學項目,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正是有這些可貴的先行者的嘗試,課題組決定將《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列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核心課程突出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精簡傳統教學門類,改變職業教育專業課程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以跨學科的方式重新構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3)問題三:忽視專業發展問題。課程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何用更好地接軌行業發展?
解決辦法:關注發展動向,開發綜合課程。為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為滿足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崗位工作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課題組圍繞核心技能培養而設計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適合課堂教學的《protel應用與pcb制作》、《電子技術綜合與應用》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軟硬件合一,有一定的綜合性,特別是《電子技術綜合與應用》中的生產流水線可以說是核心技能的綜合體現,使學生更具發展后勁。經過行業、企業專家、高校課程專家、專業課教師等多次頭腦風暴式的研討和論證,達成共識,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元器件與電路、功能電路的裝配與調試、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protel應用與pcb制作、電子技術綜合與應用。如果說核心課程是規定動作,那么,專門化方向課程就是自選動作。各學??梢愿鶕袌鲂枨蠛蛯I原有基礎,立足于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開設體現地方經濟特色的專門化方向課程。
2.團隊分工協作,編寫課程標準。
(1)借鑒經驗,明確編寫思路。確立以核心技能培養為課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課程開發為專業教材建設主體、以教學項目的設計為專業課程改革重點的改革思路。結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特色及各成員在實踐中的經歷,借鑒了前期課改的成果與經驗,從而明確了編寫課程標準的思路。
(2)整合資源,團隊分工協作。依據行業專家所提出的核心技能,比對現行的教學課程,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根據行業企業專家的建議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工作任務分析表,重新構建教學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形成課程標準。多次學習研討后,課題組進行了分工,選取專業特色較強的五個學校,由每個學校的一個骨干教師牽頭,分別完成課程標準的制定。盡管大家有了各自的任務、課程的名稱與方向,但完成的思路、格式、內容都各有各的風格。當然,也出現過一些分岐與爭論,最后作出了調整。
第一,工作任務與課程內容間的分岐。由于課程內容由工作任務分析表來確定,大家對于工作任務分析表中的每一項工作任務、職業能力都作了推敲,對于哪一個工作任務、哪一項職業能力應該屬于哪一門課,大家在爭論中存在分岐??紤]到各門課程的內容、課時的均衡性等問題,通過大家討論協商,對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拆分,根據任務的邏輯性,分別歸類于各門課中,避免出現一門課的容量很大,而另一門課的容量較少。
第二,課程內容交叉、重疊的分岐。在確定課程內容中,筆者認為“知識的總量沒有變,但知識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在內容編排上,有的內容重復出現而有的內容卻有所遺漏。有的功能電路就是一個電子產品,存在著內容的交疊性,而工作任務分析表中沒有出現,但對于這個職業來說非常重要,大家都沒有編排進去。我們既要避免內容的重復性,又要關注到每一項職業能力的落實,這就需要多協作,多溝通,多反思,以避免上述現象。
第三,教學內容的篩選、排序間的分岐。與職業能力對應的教學內容存在著多樣性,如《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中列出了20多個電子小產品,確實都有趣味性、實用性與可實踐性。但作為以核心技能為基礎確定核心課程內容,要圍繞本專業學生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設計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排序、取舍,合并同類項,有的則作為選修或刪去?!峨娮蛹夹g綜合應用》中的生產流水線更是五花八門,側重點各有不同,課程中要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根據專業需要選用具有典型性與通用性流水線作為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在較為復雜的工作關系中作出判斷并采取相應行動的綜合能力,制定課程標準。
第四,內容編排、格式上整體性的分岐。由于大家分組完成,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內容編排、格式等方面存在分岐。除在平時多多溝通,協作完成課程標準的制定外,在單獨的五門課分別完成后,課題組利用暑假集中討論,以達到統籌兼顧、總體整合,合理編排內容與標準的目的。課程結構設計,既有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宏觀課程結構設計,又有核心課程內部的微觀課程結構設計;既體現了職業崗位工作特點,又注重學生職業成長規律。
3.專家指導,完善課程標準與教學指導方案。完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的初稿后,請教了課程專家、行業企業專家等,他們提出了修改意見,課題組進行了精心修改后才完成。
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研究的過程,是專業發展的過程,我們開發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必將引領專業不斷發展。課程改革任重道遠,需要要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和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
論文摘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與企業聘不到高級技能型人才矛盾的關鍵。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現狀,結合我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實際,就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提出了看法。
論文關鍵詞:實踐教學;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改革
一、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內容、模式陳舊
高職院校的培養方案,是建立在中專學校的基礎上、參照本科院校的培養方案修訂而成的。實踐教學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課程設計的項目少、且往往以理論設計為主,畢業實習以畢業設計論文為主、設計制作為輔,應用性不強。
(二)安排不夠合理、實踐教學手段單一
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往往編排在某些課程的實驗中,且課時量嚴重不足,實訓場所、師資力量缺乏,一個教師需要同時指導幾十名學生實驗、實訓,教師講解、演示幾乎占用了一半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學生只能模擬教師重新驗證一遍。
(三)重視程度不夠
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的具體表現是,實踐教學考核的隨意性。多數實踐項目的考核,都是與相關的課程一起綜合評定完成的,實驗、實訓成績比例通常不足課程成績的一半。因實踐場地受限、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教師對實踐課學生的管理難以到位,學生有沒有操作、操作過程和結論有沒有錯誤,教師難以辨別,只要學生上了實驗課,實踐考核就算通過。實踐考核成為學生最容易通過的項目。
二、我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
在專業建設中,注重“以實踐性、技能型為主”的培養目標,確立了“電子產品整機裝配、調試、測試技術,電路設計與pcb技術的制作技術,現代電子設備的維護技術”等三項專業核心技能。
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以核心技能課程為主線,設置專門的實踐技能課程,設立了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實訓、電子測量與技能訓練、現代電子設備維修、電路設計與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等實踐技能課程。
在實踐技能內容的安排上,將實踐內容分配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和創新技能等幾個層次,建立一個與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緊密相關的、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從基礎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創新技能訓練的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實驗室,增加電子儀器設備的品種;新建電子工藝設計制作實訓室、電子綜合實訓室、創新實驗室;開發仿真實驗室,優化校內實踐教學的資源配置,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操作場所。
注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步步高、廣州瑞通千里激光設備有限公司、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電子類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在畢業前能夠直接參與實踐工程項目,以縮小學校教學和實踐工作的差距,加快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進程。
(三)實踐教學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實踐教學內容的轉化。將原有的驗證性實驗向綜合、設計實訓轉化,如將“串并聯電路分流、分壓關系的驗證”改為“串并聯電路的連接及測試”,“日關燈電路的測試”改為“日光燈的安裝與測試”等;大幅度增加實訓項目內容,如“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印制板的設計與制作”、“直流穩壓電路的設計、制作與調試”等等。這些實訓項目的改革,強化的不僅僅是實踐教學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將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的技能。
2.改革實訓主導地位。從“教師講解、演示為主,學生動手為輔”的實踐教學方式變革為“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實踐教學方式。以專業知識的轉化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為目的,鼓勵學生實訓過程的多樣化、實訓結果的規定性和獨創性結合。如:在“穩壓電源電路設計、制作”的實訓中,只給出“將220v/50hz交流電壓變換為輸出6v穩定直流電壓”要求,由學生自我完成穩壓電源電路的設計制作。學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設計、也可以采用集成電路設計;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電壓輸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調直流電壓輸出;可以是先仿真再進行實物制作,也可以直接進行實物制作;可以采用萬能板安裝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電路板后、再進行安裝制作。不拘一格的實訓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仿真實訓與真實實訓的結合。對于較復雜的實訓項目,訓練學生將專業知識與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操作相結合的本領;即復雜的實訓設計制作項目,先運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軟件進行設計仿真,得出最佳結果時再進行實際制作。通過“電腦設計-仿真-改進設計-制作-完善-創新”這種仿真實訓與真實實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縮短設計制作的時間,降低設計制作成本,提高電子電路設計制作的成功率,同時有利于學生將多門學科知識進行綜合運用。
4.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制定好各門課程的實訓大綱,大幅度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例(>40%總課時),加大設立實訓項目,合理安排實驗、實訓項目,使實踐教學內容來自于課程理論,但又有所突破。鼓勵學生自己構思、設計、完成實訓項目,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開放實訓場所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入實訓場所,完成自己設想的項目或需要鞏固的技能知識;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將專業知識技能與電子競賽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層次的電子競賽,使學生在競賽前的培訓和競賽過程中,鞏固和升華電子基礎和專業知識,培養、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社會團體-電子協會為平臺,在業余時間開展電子知識講座、電子作品小制作、電子產品維修、學生優秀電子作品展、獲電子競賽獎勵學生的經驗交流等活動;不定期地聘請行業、企業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進行階段性講課、講座或實訓指導,注重學校教學與實際工作的關聯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讓學生去校外電子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實踐輔導,學生在電子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實踐工程項目,大大縮小了學校教學和實踐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學校教學與實際的銜接、擴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實踐教學,加快了學生適應社會、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進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畢業之后的就業率。
(四)實踐成績評定的改革
采取實踐教學單獨考核、實踐項目分項考核、競賽成績列入考核(創新考核)、實踐項目和實訓報告綜合考核等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力度,使之對實踐課教師和參加實踐課程的學生都起到促進、提升的作用。
實踐項目分項考核的具體做法是:根據不同階段和不同實訓項目的內容要求,對學生進行逐個現場操作測試評分。實訓報告考核的主要內容:條理是否清楚,實訓的內容、測試方法、實訓結論、改進創新方法等是否齊全。創新考核是指根據學生參加各種層次電子競賽的情況(完成情況、獲獎名次等),進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效
(一)教師開發實訓項目、編寫實踐性課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來,我院教師編寫出版的實踐性教材有: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multisim7.0仿真設計、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指導書和實驗報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師主編的實踐性教材《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入選為國家級“十一”規劃教材,并獲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獎,獲江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獲全國電子信息類高職高專優秀教材二等獎。
(二)學生積極參與全國和江西省的各類電子科技競賽活動,并獲得較好的成績。近年來,學生參加江西省及國家級各種電子競賽獲得多項獎勵:其中12人獲得一等獎、25人獲二等獎、29人獲三等獎,2次獲團體三等獎,1次獲團體第3名。
(三)畢業生的就業率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由于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強、團隊合作意識好、專業素質高,使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良好,近年來就業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四、結束語
高職實踐教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實踐教學改革的步伐必將更加堅實。
摘要:根據《醫用電子儀器》課程重實踐、重應用的特點,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對《醫用電子儀器》課程部分內容實施“以現象為導向、常見故障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法改革。通過課堂測驗、問卷調查及追蹤調查獲悉,采用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學生印象深刻,維修技能有較大提高。案例教學法符合教學規律,有助于提高學生醫用電子儀器的故障分析與解決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職;醫用電子儀器;常見故障;課程改革
《醫用電子儀器》是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醫用電子儀器與維修專業的核心課程,以電子學、微機原理等課程為基礎,著重于醫用電子儀器的構造、原理和應用,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醫用電子儀器》教學一般采用先介紹儀器結構、電路工作原理,后實驗驗證的方法,很少涉及儀器的故障維修或涉及不深。傳統方法雖然能夠系統地傳授理論知識,但學生多為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堂氣氛沉悶。最大的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相分離,造成學生分析、尋找儀器故障原因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偏低。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對《醫用電子儀器》課程進行了改革,具體思路如下:明確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作為一名醫用電子儀器維修工程師所“必需、夠用”的理論基礎知識,對醫用電子儀器故障現象能夠分析其原因并正確解決,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在講授醫用電子儀器原理和電路知識的同時,應適當加入與一線崗位相關且能夠解決儀器故障的內容,以儀器故障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對常見故障的解決方法進行分析討論,努力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開拓其維修思路。
基于上述思路,我們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以2007級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專業的96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了《醫用電子儀器》課程改革。
“以現象為導向,常見
故障為中心”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一)案例的內容
我們結合教材與實驗室儀器情況,收集醫用電子儀器故障現象和解決方法,建立維修案例庫,主要內容包括:(1)根據課程基本內容及重點難點,突出儀器故障現象,引導學生思考。(2)精選儀器維修案例,精講并供學生討論分析。(3)附上練習題,作為學生作業題。
(二)實施步驟
1.學生自學。課前先讓學生自學講義,然后在儀器故障的引導下,自學教材,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儀器原理、構造的基本知識。
2.教師精講。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教師從課程標準出發,圍繞教材章節的主要內容講授重點、難點,以儀器故障現象為導向,對儀器常見故障進行詳細分析。要求教師對儀器的原理、結構、故障現象及故障解決方法等非常精通,能夠隨時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3.布置案例作業。以儀器常見故障為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對教師精講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班上作幻燈片演說,內容包括儀器故障現象、分析思路、解決方法以及體會。
4.教師總結。講評案例作業,對學生維修思路和解決方法進行評價,總結儀器維修要點和技巧,給每個小組評分。其他小組聽講,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給出評價分數。最后,由教師所評分數、其他小組所評分數及組內互評分數作為小組案例作業的成績。
(三)實施對象
選擇2007級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班共96人作為實驗對象,把《醫用電子儀器》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腦電圖機、電子血壓計等,采用傳統講授教學方法;第二部分是心電圖機、監護儀等,采用“以現象為導向,常見故障為中心”案例教學法。
(四)評價方法
由兩部分組成,用課堂測驗和期末考試兩種方式進行考試評價,其中,期末考試分別按兩種教學方法出兩道大題,各為10分,觀察學生答題情況,同時分別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分析。學生、學院共同監督課堂授課質量,綜合評價教學質量。
結果
(一)測驗和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以現象為導向,常見故障為中心”案例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問卷調查
對2007級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班發放學習效果調查問卷96份,回收95份。有86人對案例教學法持肯定態度,認為該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更有吸引力,這部分學生占總數的90.5%。有84人認為該方法提供了自學空間,提高了自學能力,這部分學生占88.4%。有88人認為增強了學習自信心,拓展了維修思維,有助于就業,這部分學生占92.6%。認為案例教學法沒有效果,沒有提高自己能力的學生有5人,占5%。
(三)督導評價
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學院督導組專家多次進行現場觀摩,得出結論:此教學方法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和自主學習,通過與教師講授相結合,對真實的維修案例進行分析,按照崗位工作要求考核學生,學生動手實操技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追蹤調查
對正在維修崗位實習的2007級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班60名學生進行調查,認為案例教學法講授內容記憶深刻,對提高自己醫用電子維修的實際技能有幫助,應該繼續開展,甚至推廣到其他學科的學生有56人,占總數的93%。
討論
(一)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優勢
“以現象為導向,常見故障為中心”案例教學法的初步實踐表明,它有以下優點:(1)使學生將被動式、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式、探索式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2)通過以現象為導向,聯系常見儀器故障分析討論,啟發學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建立更快、更高、更新的學習方法和目標,它既有一定的讓學生自學的自由性,又有作業的限制性,能做到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3)學生完成案例后,有一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增強了學習信心,培養了專業興趣,提高了學習熱情。布置不同小組學習不同案例,可避免互相抄襲現象,這是傳統作業難以做到的。另外,小組現場匯報案例作業,鍛煉了小組成員的幻燈整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其他小組成員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評估能力。
(二)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結合實驗室儀器,個別故障需要人為設定,講義的編寫要具有引導性。(2)實驗室要經常開放,方便學生課后做實驗。(3)案例匯報占用時間較多,教與學進度普遍緊張,有時需要用到課后時間。(4)為防止個別學生偷懶,需要在小組中選定能力夠強的組長,帶動學習興趣較低、能力較低、自律性不足者,以組間同學互評、組內同學互評作為激勵方式。
我們認為,“以現象為導向,常見故障為中心”案例教學法在《醫用電子儀器》課程教學上具有一定的優異性,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教師作為組織者進行“教”,兩者緊密聯系,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通過典型儀器故障分析,獲得應掌握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表達的技巧和與人協作的能力。在日后的教學中,仍需要推廣這種案例教學法,并在實踐中對其不斷加以完善。
論文關鍵詞:教育系統工程 空中乘務專業 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本文從專業人才需求出發,經過崗位分析,進行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擇,之后論述了建筑行業內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實踐表明課程體系、實訓環境、教學團隊三個方面的建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一、引言
教職成[2011]9號文《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以科學定位為立足點,優化職業教育層次結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樹立系統培養的理念,堅持就業導向,明確人才培養規格、梯次和結構,明確高等職業學校定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作為一所以建設類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我院以服務區域經濟和建設行業發展需求為己任,探索“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緊貼人才市場需求,鑄造建筑特色的專業品牌。作為廣東省第一大支柱產業,電子與信息技術產值連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對樓宇智能化電子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維修、技術服務人才的培養提出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以“工學結合”理念為指導,面向行業就業,對社會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科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合理選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配備實踐教學條件和教學團隊,從而構建適合建筑行業需要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二、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
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需要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市場調研出發,根據崗位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選擇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做好準備。
1.專業定位。在建筑行業,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場需求旺盛,產品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工程應用領域產品的技術性能尚處于開發改良階段,調研表明畢業生主要去向在電子產品設計、樣機制作、調試維修、生產線產品制程技術指導、質量成本控制等崗位。依據“工學結合”關于職業教育能力目標培養的理念,針對這些專業工作崗位,將其工作過程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主要包括:產品方案選擇、電路原理設計、控制編程、電子線路制作、調試、測試、文件編寫等。因此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要面向智能建筑電子產品設計與生產應用第一線,培養從事產品設計、生產、維修和技術服務工作,具有扎實的電子電路基礎理論知識和分析能力,具有電子線路設計與產品制作工藝實踐能力,能夠勝任智能建筑電子產品的工程應用、安裝調試、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實現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采取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設計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為建筑行業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我們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學期完成支撐專業核心能力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各專項技能的訓練,第5學期通過生產實習、智能建筑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專業證書考證訓練等綜合課程形成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第6學期到企業頂崗實習,完成職業素養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當中,從實際工作崗位出發,理論知識夠用為度,重視理論前沿新知識的傳授和技術的拓展,實踐技能培養方面構建虛擬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通過真實項目設計教學內容,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使得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維修、技術服務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明確專業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后,我們重點從改革課程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環境、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1.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根據專業設置,結合往屆畢業生頂崗實習反饋信息,以及各類電子設計大賽和技能競賽情況,我們認為需要提高學生在電子產品裝配工藝、質量檢測、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強pcb制造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術工藝,因此結合專業定位和企業崗位實際調研制訂課程體系改革重點:在專業課程中設置針對電路分析、設計、pcb繪圖、樣機制作、編程與調試、測試測量等技能的教學,以及積累電子產品工藝的設計和管理經驗,如電子產品表面貼裝(smt)工藝、pcb制板等內容。針對產品設計工作過程中軟硬件設計、pcb繪圖、樣機制作、測試,將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課程、專業核心能力平臺課程、專業綜合能力形成課程和專業知識技能拓展課程,共26門專業課程,其中4門集中實訓課,占總學時60%以上。包括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c語言程序設計、檢測與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課程,電子cad、電子測量與仿真技術、單片機應用設計、電子基本技能實訓、電子產品裝配工藝實訓、電子線路應用實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實訓等專業核心能力平臺課程,以及生產實習、智能建筑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專業證書考試訓練、頂崗實習等專業綜合能力形成課程,在專業知識技能拓展方面開設電氣控制與plc應用、集成電路應用、高頻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eda技術、智能卡技術、vb程序設計、建筑設備智能控制等課程。在課程的微觀教學設計上,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項目任務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識。例如在《單片機應用設計》課程中從開發仿真到模仿真實產品項目開發,在電子產品開發的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單片機開發、測試工具設備、加工手段的選擇和運用,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模擬企業真實項目任務開發的組織形式將學生分組,為學生分配角色,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2.實踐教學環境構建。為滿足教學體系中的實踐環節,配置專業實踐條件和環境,包括電子技術應用實訓室、電子加工工藝實訓室、電子創新設計實訓室和電子材料室。電子加工工藝實訓室主要承擔表面貼裝(smt)加工工藝實訓、pcb線路板制作工藝實訓和電子線路應用實訓。配備的設備有:數控電路板雕刻機、熱轉印線路板制作機、腐蝕機、沉銅器、手動焊錫膏絲印機、真空吸筆、再流焊機、放大鏡和熱風拆焊臺等加工與返修設備。通過實踐培養pcb板制作、smt貼裝等工藝技能,另外可滿足教科研和學生課外興趣制作項目中的電路板加工。電子創新設計實訓室主要承擔單片機原理與接口實訓、電子線路應用實訓、智能建筑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配備有計算機、單片機和fpga實驗箱、仿真軟件(proteus),可使電子產品創新設計過程中的測控應用電路設計和編程在計算機仿真軟件環境中得以驗證,從而加速產品開發和節省材料成本。同時可支撐電子測量與仿真技術、電子cad、單片機應用設計、檢測與控制技術、eda技術、智能卡技術等課程。另外該實訓室是教學科研項目設計、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職業技能大賽、科技文化創新活動、課外興趣制作的主要平臺。電子材料室主要支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開展的實訓教學項目,儲備電子元件材料,庫存系列阻值的電阻、電容、二三極管、ic芯片、及各種接插件等。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主要特色是從人才培養模式出發,結合相關專業課程,以專業人才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工藝設計管理經驗的積累為目的,為教學提供實踐環境,注重在職業環境中培養學生道德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中完成角色的轉變,以工學結合的模式為學生搭建通向企業職場的橋梁。
3.教學團隊的建設。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內涵建設的保證,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著力點。現階段職業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學團隊成員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教學資源,深化專業與課程改革,加強“雙師”素質的養成。因而我們注重教學團隊在知識結構、工程項目實踐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進修、培訓、提高,為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優質教學團隊。
以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通過科學的調研和專業定位,合理地選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課程體系、實訓環境、教學團隊三個方面構建了適于建筑行業發展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該體系從崗位工作過程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生在各類電子設計競賽中多次獲獎,學生在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中通過率達到96.61%,畢業生的就業率逐年提高,2010、2011兩年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一、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優勢分析
1.與旅游產業和產品有很強的契合性。首先,旅游產業的關聯性很強,需要交通、郵電、商業、輕工、城建、文化和文物等部門的協調和合作,因而進行決策時,除要考慮向旅游者提供餐飲、住宿及其他相關產品和服務外,還要滿足各相關行業的需要。旅游電子商務可以把眾多的旅游供應商、旅游中介、旅游者聯系在一起,景區、旅行社、旅游飯店及旅游相關行業可借助同一網站招徠更多的顧客。新興的“網絡旅游公司”成為旅游行業的多面手,將原來市場分散的利潤點集中起來,在優勢互補基礎上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將形成銀行、旅游中介商、旅游產品生產者、旅游者四方得利的共贏局面。其次,旅游產品具有無形性和不可貯藏的特點,其生產和銷售的過程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完成的,避開了現代電子商務中配送體系不完善的問題,而且旅游產品具有信息性的特點,旅游產品的銷售過程實際上是產品信息的傳遞過程,所以旅游產品最適合發展電子商務。
2.有利于旅游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創新經營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極大降低旅游企業的經營成本:
首先,降低了旅游企業的交易成本。據互聯網研究與發展中心《CH中國電子商務指數報告》的測算結果表明,電子商務比傳統交易方式節省11.61%的費用和9.34%的時間,這與美國萊曼兄弟投資公司經濟學家易斯的研究結論相同。易斯的研究指出兩點:網上銷售商品的平均價格要比零售商店同樣的商品低13%;網上零售價格將隨網上購物等“電子交易”的增加而下降。
其次,降低了旅游企業的信息傳播成本。網絡媒介具有無時間地域限制、無時間版面約束、內容詳盡、多媒體傳送、形象生動、雙向交流、反饋迅速等特點,網絡營銷無需付出店面租金成本。
最后,減少了旅游市場的中介成本。電腦網絡形成的“媒體空間”取代了“物質空間”,“虛擬市場”取代了“傳統市場”,旅游企業和消費者可進行直接交易,節約了市場成本。旅游企業還可以應用電子商務創新經營模式。首先,旅游企業可以利用網絡吸引新顧客。作為新的營銷渠道,由于網上定購比較方便快捷,不受時空的限制,擴大了市場“空間”,增加了吸引力,互聯網可吸引那些在傳統營銷渠道中無法吸引的顧客到網上定購。其次,旅游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可以與旅游者進行交互式溝通,旅游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旅游企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服務需求,旅游企業可以及時根據自身情況,針對旅游者需求,設計新的旅游線路或提供個性化服務,這種旅游經營方式的改進也為旅游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3.滿足消費者的獨特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化的消費日益成為人們的追求目標,反映在旅游業上,就是追求個性化的旅游———個性化的旅游線路、個性化的旅游經歷、個性化的旅游紀念品等,加上不斷改善的高速交通網絡,大大縮短了旅途時間,從而加劇了這種個性化需求的發展。在我國旅游業4000多億元的產值中,有90%來自于商業散客和家庭自助游,說明這是一個潛力極大的市場。顯然,傳統的業務管理模式不能滿足這種需求,而這恰恰為旅游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低成本的信息處理能力,并以類似“定制”的方式去滿足眾多的遠距離、小批量的旅游消費需求。
4.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入世后,國外旅游服務公司長驅直入,憑借成熟的電子商務經驗,它們引發的決不是簡單平等的傳統旅游競爭。據一些業內人士預計,一旦旅游市場全面開放網絡旅游迅速成熟,那么,全國現有的十數萬大小旅行社90%將不復存在。我國旅游企業只有積極參與運用電子商務,適應國際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和國際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有效的信息傳播,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從而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旅游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二、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2001年,我國各類涉及旅游類網站已達5000個。但據2009年Alexa分析目前所實現的旅游電子商務還限于各種票據、住宿預定、旅游線路預定及發送電子郵件等,只有1%的網站實現了網上付款的方式。也就是說總體上仍停留在上網查詢和預訂,下網進行交易和結算的階段,在內容提供、服務方式和網絡技術等方面與旅游電子商務尚有很大差距。用電子商務的概念來衡量,我國的旅游電子商務尚處于初級階段,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有:
1.環境因素。盡管近幾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迅速提高,但網絡發展環境與旅游電子商務開展所要求達到的規模還相距甚遠,網上的消費者也多為高收入或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用戶多分布在沿海城市,東部沿海普遍高于西北內陸地區。據中國互聯網格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人。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互聯網的便捷作用,隨著上網設備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聯網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但調查還顯示,49%以上的網民是不具有支付能力或支付能力較低的青少年(年齡在24歲以下),許多人屬于旅游電子交易中的“無效”用戶。
2.法制因素。旅游行業現有的管理規范制約了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雖然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曾頒布了旅游行業經營和管理的一系列規定以及保護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關處罰條例,但對旅游電子商務活動如何進行管理、如何對網上活動進行網絡監管、網上交易糾紛的解決方式與手段、旅游網站的經營業務合法性等并未作出明確規定,這些都需要不斷地對行業管理規范進行擴充和完善,使之更適合旅游電子商務發展并推動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
3.交易因素。由于缺乏法律約束和相應的管理機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網絡技術的不完善和電子商務法規的不健全,虛假信息,獲得非法利益,從而引發了一系列誠信危機,影響了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而一些網民,出于好奇或惡作劇心理,在網上定購了相當數量的旅游服務,但卻不付款購買,增大了上網企業的信息處理量和網絡管理難度,擾亂了旅游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
4.安全因素。目前,我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旅游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網上支付等手段還沒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決方案。電腦病毒和非法闖入等均構成對電子商務網絡系統的威脅。很多的用戶不愿意進行網上支付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信用卡等資料會被網絡黑客竊取造成損失。除此之外,網上做交易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用戶認證程序,用戶大量的隱私被暴露在網上,這使得越來越重視隱私權的公眾不愿意進行網上交易。由于以上這些原因,國內旅游企業通常采用的做法是:旅游預訂用網絡,付款交易用傳統方式。電子商務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體現,使旅游網站基本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級層次。
5.觀念因素。從企業角度講,電子商務目前還沒有被廣大旅游企業所完全接受,網上促銷、網上預定,尤其是網上結算,在我國眾多旅游企業來說還是件比較陌生的事。許多企業對上網促銷的宣傳和營銷效果缺少認識和體驗,即使已經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它們在實際工作中所作的準備和相應的調整也不夠完善。從消費者角度講,大多數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傳統而保守,很多人只相信“眼見為實”,而不愿接受網絡商品,而這種消費心理定勢又非一朝一夕能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應對策略
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主管部門應成為全國旅游電子商務應用方面的組織者,在旅游信息網絡建設、旅游信息開發、旅游信息網絡上的電子商務等各個方面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制定旅游業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和長遠性的總體規劃,確定其法律地位,以促進旅游信息網絡建設和旅游信息開發。另外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旅游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和法律,如有關電子合同的法律,要對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確,對數字簽名、電子商務憑證的合法性予以確認,對電子商務憑證、電子支付數據的偽造、變更、涂銷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消除制約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頸。同時逐步完善網絡安全性控制,加強對網上黑客的防范并制定相關打擊電腦黑客的法規。
2.盡快解決網上支付及其安全問題。國外電子商務發展得好,與信用卡使用的普及和全國網絡化是密不可分的。國內各大銀行應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巨大利益和發展趨勢,盡早介入旅游電子商務以搶占先機,為旅游企業的網上營銷提供信用擔保。旅游企業也應積極與銀行合作,普及信用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等電子支付方式,使網上付款變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同時安裝確實有效的防火墻,防止“黑客”攻擊,保障網員的隱私權和財產安全,使上網人員對網絡安全有信心。
3.引導和培養民眾網上消費的觀念。電子商務離不了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對它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進程。美國的電子商務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它們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消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美國郵購和電話訂購比較成熟,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交易。中國恰恰缺乏這種環境,消費者習慣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因此,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新觀念,調動消費者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4.運用傳統旅游企業強大的產業資源。目前,旅游網站的經營中,產品優勢、成本優勢和品牌優勢均未形成,而這些弱勢恰恰是傳統企業的優勢。因此,只有巧妙運用傳統旅游企業強大的產業資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旅游電子商務。旅游網站可以與旅游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借助資本運營實現資源的優化組合。旅游網站利用互聯網平臺,主要面向營銷環節,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務,而傳統旅游社主要面向操作環節,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提供接待保障。旅游電子商務將給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是中國趕超世界的一次絕好機會。旅游企業之間、旅游企業與旅游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活動將徹底改變現代旅游企業的運作方式。隨著上述一些瓶頸問題的解決和相應對策的實施,中國旅游業的電子商務時代必將來臨。
一、應用電子網絡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
課程建設的內容一般應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實踐性教學環節建設等方面,其基本要求如下:
1、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
根據學校的定位與特色合理規劃網絡課程建設,要以網絡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通過網絡課程建設提高學院整體教學水平。
2、師資隊伍建設
網絡課程要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主講。要通過網絡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并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制度,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
3、教學內容改革和課程體系改革
要準確定位網絡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單門課程建設與系列課程改革的關系。教學內容改革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大力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并積極探索用現代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改造傳統教學內容的新路子,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應突出重點、難點并留有根據技術發展及時補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二、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
1、專業目標定位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培養既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初步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能將科技成果或宏偉藍圖轉化為生產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質和健康體魄、愛崗敬業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學生在具備電子技術、電氣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樓宇智能化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方案調整
逐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調整的依據是企業調研、專業指導委員會意見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反饋?,F已完成對專業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另外,根據我校建設全國示范高職院校的要求,制定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示范建設方案、專業規范和核心課程標準。
3、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企業調研、專業指導委員會意見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反饋,我們建立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新型的課程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以符合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對應用電子技術畢業生的新要求。
三、應用電子專業網絡課程設計
1、網上應用電子基礎知識模擬學習與操作
網上應用電子基礎知識模擬學習與操作是指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應用電子核算的教學軟件,嚴格按應用電子核算具體要求設計不同的模塊,分步驟進行模擬操作;建立單項應用電子實驗操作模塊,同時設計綜合的業務操作規程,使學生初步掌握應用電子核算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電子業務的基礎知識,了解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中的應用電子操作及要求,了解應用電子核算和應用電子監督職能的實現過程及步驟。同時通過模擬實驗操作,使同學們掌握供、產、銷過程中的應用電子核算流程,做到全過程的應用電子實務一體化。教師要帶領學生拓展應用電子專業業務知識水平,培養學生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理解應用電子業務,適應信息社會給傳統應用電子業務帶來的沖擊。這也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掌握應用電子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熟練掌握互聯網的運用,掌握應用電子軟件的操作。
2、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形式與目的。
①積極開展研究性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依托承擔的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項目研究最新成果,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課題的部分研究內容和過程中,開展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多種學術觀點并開展討論、追蹤本學科領域最新進展,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
②著重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在闡述問題與講授的過程,主要地采用提問和分析的方式,對那些學生似懂非懂的,先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自學、課中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答疑。
③采取工程實例教學模式,即以完成一個一個的工程實例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在教學過程還將大量結合事例來介紹理論以及模擬相關環境;同時,讓每一位都學生參與到習題庫和案例庫的開發建設,有益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④采用自主研發創新激勵法。以科學問題和社會需求兩種驅動方式,組織開發興趣小組,營造良好的自主研發創新氛圍,帶動全班同學積極學習。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們特別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⑤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結合任務驅動式教學,學生帶著任務,邊學習邊實際動手操作,以完成理論和實踐的良好結合。,安排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在實際的工作中訓練職業技能。將Multisim、Protel等仿真平臺融入教學內容,訓練了學生利用先進計算機仿真手段設計電路的能力。將職業技能培訓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切實加強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結合課程大力開展學生課外電子技術科技活動和科技服務,切實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第一,為了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范圍,優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我們加大了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更多地應用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正在建立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智能化的題庫和練習系統等教學輔助系統,增加了更多更好的標準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第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來充實課堂的內容,使其內容具體豐富。目前我校多媒體教室所擁有臺式電腦、示頻展示臺、網絡平臺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充分運用圖表、案例,特別是互聯網上的相關資源提供了保障。在教學和學習模式的改革上我們還嘗試了建立專業教學網站采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直接闡明學習任務,提出學習的具體要求,通過學生自學并參加討論交流,同時教師進行啟發答疑、聯系總結等來完成教學目標。根據課程特點,強調在學習中,通過閱讀、練習、測試、討論等方式從記憶、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掌握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分析和研究實際生活中有關的問題。
四、教學效果
課程的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教學互動發展,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顯著。課程組成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了課程整體建設,發揮了理工科院校學科交叉和專業融合的優勢,形成了科學研究、教學研究和教學活動一體化協同發展,注重課程體系之間的銜接與協作,注重技術創新和實踐教學。教學效果受到校內外同行和專家的好評。
作者:張鑒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既全面推動了農業科技技術的發展變革,又促使農業科技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且發展趨勢日趨體現出電子化、數字化與信息化等顯著特征。與此同時,也逐漸發展成為了新形勢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深入闡述電子信息技術基本涵義的前提下,認真探討了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措施,以期對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子信息技術;策略
0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增長以及耕地資源的不斷減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形勢日益嚴峻。對此,我國政府提出了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基本目標:即優質、高產、高效。當前,隨著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主要代表的現代農業科技正全面快速發展,這為我國加快農業技術革新、更好應對現代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壓力與挑戰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特別是農業機械的現代化發展,勢必會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產生強大的助推作用。在如此環境和背景下,我們如何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進而更好地推動農業機械升級換代和技術革新,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的工作質量、效率以及現代化水平,已成為了很多專家和學者高度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必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全面探討了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有效策略與措施,以期對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有所幫助。
1電子信息技術的涵義
所謂電子信息技術,就是指研究信息產生、收集、存儲、傳遞以及處理等過程,并積極采用新興科技、信息的技術之一。通常情況下,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主要就是指通過計算機及其軟件、硬件、應用程序的開發、通訊、網絡等技術來實現的。目前,隨著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展與進步,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范圍得到很大程度的擴張,很大程度上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及方式,在農業生產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從世界范圍而言,作為發展速度最快的現代科技之一,電子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領域,勢必會大大優化農業信息資源的處理、應用,進而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的生產、管理和銷售,對全面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意義重大。
2當前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依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困難及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得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依然極為緩慢。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和落實。這些困難及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雖然我國很多地方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但是,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主要體現在農業氣象預報、農業網站建設等方面,對在農業機械領域中應用還體現為重視程度不夠,也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統研究。如此一來,就勢必導致電子信息技術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且使得我國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間在農業機械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日益加大,這已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2.2資金投入不足
作為高新技術之一,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作為保障,尤其需要配備大量的研究型、技術型、高素質人才和相關實驗設備等作為保障。從我國的范圍來看,在農業機械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遠遠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我國農業機械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2.3與實際相脫節
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我國目前農業機械信息化的水平還較為低下、革新步伐緩慢、實用性不強等現象較為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的生產、質量、效率及運用的有效發揮。從我國實際來看,其根本原因主要就是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究同農業機械實際應用環節不相適應,且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距。比如,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農業機械僅僅適合在平原地區應用,而對山地或者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及其信息技術研究成果相對比較少,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推廣電子信息技術。
3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對策及措施
針對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困難及問題,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必須積極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認真解決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所面臨的困難及問題,確保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穩步有序推進。
3.1提高農民信息意識和水平
在新的時期,農民作為現代農業的生產者、實踐者,只有進一步提升農民的能力水平,切實加快農業機械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步伐,才能使農民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對此,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必須結合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等活動,扎實做好農業機械的后續服務,切實增強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和水平,認真解決現代農業機械在農村推廣的困難和問題,逐步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3.2加大農業機械信息化投入
從我國的現狀來看,雖然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得到一定程度和范圍的應用,也取得一些明顯的成效。但是,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水平還比較低。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切實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全面推動農業機械信息化取得實效,促使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在農業機械中得到全面廣泛應用,并發揮積極的助推作用。
3.3實現與農業問題的有效銜接
農業機械的信息化研究,必須緊貼我國“三農”問題的實際情況。只有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機械在開發、銷售、應用、管理、維修以及服務等方面的質量與效率,才能提升農業機械在組織、管理以及應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這樣一來,就可以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水平,進而更好地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問題,也更加有利于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及應用,進一步提高“三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和變化,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及其范圍逐步得到擴展,因此,有關部門必須不斷加大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以求更好地解決我國農業現代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發展遇到的困難及問題,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者:馬明春 張新穎 單位:磐石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磐石市農機監理站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由制造中國向創造中國邁進,我國進入創新的關鍵時期。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企業對產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勢必要求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相應調整。作為高職院校從事應用電子專業教學的教師,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產業結構的調研,如何做好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如何做出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制訂出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安和人才培養的相關制度是應用電子專業人才是亟待研究改革及解決的問題。筆記通過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深入調研和對有關(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的能力需要進行深入分析,以審視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實訓條件、考核方式等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
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了解該專業面向的行業與企業的發展情況,掌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具有較強的識圖、識別電路、儀器儀表的操作能力,具有解決應用電子技術所對應的維修、裝配、設計及工藝改進等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電子技術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知識;在電子信息制造業從事電子產品方面的設計生產、檢測、維修、管理和銷售等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方案制作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技能技術型人才。
二、專業教學模式的建立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引企入校,用學校資源換取企業為人才培養服務,也可以說為學院購買企業服務,如,探索為企業提供優惠的實訓廠房、為進入學校的企業享受教育用電的優惠政策等,學院利用這些資源換取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實習實訓項目、兼職教師、勤工儉學崗位等。校企合作不僅能解決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問題,而且能獲取校企合作更大的主動權。二是與企業合作共建“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技術型平臺,再通過項目方式將專業的興趣班、優生培育方式與工作室、工程研究院融合在一起,實現實訓室、工作室、研發平臺三者結合,也能將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體現和感受現代企業的職業氛圍與現代管理的思想理念,通過通過“6S”管理理念,明確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了解或掌握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理論,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的中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行為能力。
2.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積極探索和踐行校企合作的“六個對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教師角色與師傅角色對接,思想素質教育與職業文化素養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項目對接,能力考核與企業評價對接,實訓環境與企業文化對接。首先是學院和企業實行“互兼互聘、雙向交流”的校企合作模式,這樣學校就可以從企業聘請高級管理者和技術能手作為電子產品生產測試、生產、維修等實習實訓的現場指導教師,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現代智能電子產品中應用到的新技術。
3.建立“工作室”項目導學的模式。
所謂“工作室”導學模式,就是為優秀教師、技能能手建立教師工作室,為教師搭建教研教改和技術研究的個人平臺,工作室建設采取校企共建、學院自建、校校共建三種方式,分研發型和教改試驗型,為專任教師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提供實踐平臺。并通過制訂和實施《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教師工作室考核辦法》等制度,明確工作室的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任務以及工作室的考核與評價辦法引導教師做“立地”的科研,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良與創新。以實際產品作為項目,并以該項目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
三、課程體系構建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分支比較多,不同的學校定位,必需結合服務相關行業與地方經濟,以專業復合方向為突破口,以工學結合、模塊化進行課程體系整合。構建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模塊和專業方向模塊三個課程體系。
1.專業基礎課模塊。
涵蓋電子元器件、電路、測量儀器和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知識,如,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設計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測量技術、數據采集技術等,通過這些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這個階段的課程實施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為5:5,做到理論夠用,而實踐課程以實驗認證性為主,輔以簡單模塊的實訓課程,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為后續專業模塊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
2.專業模塊。
該模塊突出實用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緊跟智能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新動向,以項目為載體,項目中要體現現有的電子技術最先進的課程,如智能卡技術、SOPC編程技術、ARM嵌入技術、DSP應用技術、網絡技術等,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將項目的引入、過程和考核緊密結合,做到理實一體化,達到教學做三合一。
3.專業方向。
體現專業的前沿性、先進性等特點,以公開課、專題報告的形式作為專業方向課程的載體,介紹電子技術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知識。通過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
四、實踐教學方式改革
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由于現代技術的發展,將校外實訓條件向校內轉移,一是引企入校構建校中廠的實踐條件建設模式,二是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專業技術平臺方式完善實踐教學條件。以任務為中心將實踐環節分五個階段完成:一是認識實習;二是適應性崗位實習;三是職業技能鑒定專業訓練;四是生產性崗位實習;五是就業性崗位實習。將學生的職業技能形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疊加遞進的方式來訓練和培養。以產品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學、做”合一的原則,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建立課程教材網絡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方便學生在網絡中自主學習。建設專業對口的、工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使實踐教學由過去的模擬教學轉變為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下的教學。同時鼓勵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以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在技能訓練實踐性教學環節當中,要求組織學生實訓過程中,嚴格遵守現代企業的“7S”管理要素,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強化考核與評價
考核辦法對職業教育的質量監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不同教學模塊,提出一種動態考核辦法,筆試與面試的比例隨教學模塊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在進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學習時,考核以筆試為主,面試為輔,總成績由平時成績、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組成。專業模塊則以面試為主,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筆試;專業方向課以提交論文的形式考核,面試主要是實踐操作考試;平時成績由過程評價成績(25%)+教師與學生互評成績(10%)+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考核成績(15%)組成,做到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改善學生重結果不重過程,重理論不重實踐的現象。在整個考核過程中,要堅持教考分離原則,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提高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質量。
六、結語
明確培養目標,根據復合化方向整合課程體系,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突出實踐環節的教學,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更多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
作者:周柳奇 單位: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1分析電子商務的內涵
凡是通過電信網絡進行的營銷、生產、流通、銷售等活動都屬于電子商務范疇,它不單單是在互聯網上的交易,電子商務囊括了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用來增加價值、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原材料采購查詢、產品展示、產品儲運、訂購出口、電子支付等貿易活動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電子商務由多個貿易環節組合而成,完整的電子商務是通過網絡進行全部的貿易活動,買家、賣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配送中心、認證機構、政府機構等機構都會參與其中。
2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2.1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運輸體制的影響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構建一個功能強大的物流系統,該物流系統集物流、倉儲、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于一體,通過查看該系統信息可以獲知整個國際貿易物流情況及物流貿易各個環節的運作情況,根據查詢結果即可對國際貿易的運輸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和有效管理,國際貿易的運輸體制隨著電子商務的滲透發生了變化。
2.2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交易形式的影響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交易模式,需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貿易往來,電子商務平臺對信息量有很高要求,它是一種綜合了資金、商品、信息、物流等環節的貿易流通模式,該運營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單向物流的形式,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發展空間。
2.3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交易范圍的影響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有效擴大了國際貿易的交易范圍,使地區與地區、地區與國家、國家與國家的聯系更為緊密,即足不出戶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貿易往來,在同一時間可以進行多項貿易交易,不會出現時間沖突,使國際貿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國際經濟的交易范圍得到了有效擴充。
3分析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具體應用
在進出口商品過程中,企業常常通過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商品的商檢、報關、運輸投保、結保險、匯等相關工作,極大的減少了時間、人力、物力的損耗,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環節,有效降低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進一步加快了國際貿易的節奏。國際貿易業務主要包括貿易關系建立、商業談判、電子合同簽訂、訂艙租船、報檢、報關、申請許可證、貨款結算、配額管理等貿易環節,整個貿易過程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完成。在國際貿易進行過程中,會涉及到生產企業、外貿企業、流通企業、海關、稅務、金融等機構,要想確保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就需要這些機構的相互配合、協調。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主要包括EDI方式、Intemet方式和Intranet方式三種方式。EDI方式指的是電子通訊方式,企業會通過標準的電子數據格式將估價單、進貨單、報價單、清款對帳單、出貨單等商業文件傳送給交易企業,該種通信方式可以消除企業間的空間障礙、降低數據的流通時間,人工謄寫商業文件的差錯也會有所降低。Internet方式指的是國際互聯網,通過國際互聯網可以進行產品推銷、購買商品、信息咨詢、金融服務、商務洽談等一系列商業交易活動。通過互聯網消費者還可以與企業進行網絡購物、網上法律服務、網絡廣告的貿易往來,可以使我國社會資源得到高效配置。Intranet方式指的是企業內部網,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內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進行商務談判、訂單、促銷、發票、海關申報單、提貨單等日常經濟信息的往來,并可以進行文件簽署、電子付款,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廣泛應用。
4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還未發展成熟,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法律體系的規范性、系統性仍有待提高,在進行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中缺乏規范性文件作指導,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時無法可依。
4.2電子商務具有較低的信用水平在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建立成熟的信用制度對其進行有效規范,電子商務中貨款支付的安全性偏低,該模式下產品質量也沒有一個可靠保證,電子商務的信用水平偏低,如何構建良好的信用管理體系已成為發展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必須考慮的問題。
4.3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當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大規模從事國際物流產業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國際貿易的物流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且物流企業信息化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無法確保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4.4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技術水平偏低當前,我國多數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技術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傳遞網絡化、網絡化辦公等辦公方式仍處于起步階段,這些因素對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
5促進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發展策略
通過分析發現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應對策略,為促進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1)完善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體系,明確我國各級政府、消費者、企業在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中所應遵守的法律、法規,使國際貿易糾紛的處理有法可依(2)構建科學的電子商務信用保證體系,使其適合于我國企業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水平(3)大力發展我國國際物流運輸產業,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對貨物運輸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有效監管,實現單據電子化、標準化、網絡化(4)要加大電子商務的自主研發能力,夯實電子商務基礎,加強外貿企業信息化建設。
6總結
電子商務的運用使國際貿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地區與地區、地區與國家、國家與國家的聯系更為緊密,縮短交易周期,擴大交易范圍,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陳潔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1.“微課”的定義
“微課”,就是通常所說的“微課程”,將視頻作為教學最重要的載體,使其能夠將相關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講解,并且能夠將這一教學過程記錄下來?!拔⒄n”的產生,使得高校能夠避免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能夠將其運用到教師的授課過程當中,并且還能夠將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應用,使相關的課程內容能夠更多的展現形式。
2.電子商務課程
電子商務是近幾年新出現的專業,主要是以電子信息的相關技術為工作手段,對其進行商務上的應用,同時還將管理學、營銷學、現代物流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夠對網絡的建設維修、產品的營銷策劃等進行工作,甚至是與客戶進行工作的交流。但是,由于高校學生在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學習,也就導致學生的技術水準較低,因此也就需要提高相關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微課”在電子商務課程中的使用特征
3.1課程時間短“微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視頻,而電子商務課程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視頻對知識內容進行了解?!拔⒄n”的上課時長最長的不會超過10分鐘,這樣就能夠保證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生能夠保持興趣,不會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效率往往會比40分鐘的課程高的多。
3.2課程內容少和傳統的電子商務課堂相比,“微課”所涉及的問題較為集中,能夠將課堂的主題更好的表達出來。使用“微課”進行電子商務的教學,能夠使教學的內容顯得更加精簡,避免復雜的內容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3.3課程資源容量小“微課”所涉及到的電子商務的視頻與資料等,它的資源容量不過幾十兆,而且視頻也都是通過相關的網絡媒體進行播放的,這就保證相關的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師與學生能夠及時地進行課例、教案以及課件的觀看,同時還能夠將其存儲到手機或者是筆記本電腦上,使學生、老師能夠對其進行反復的研究思考。
3.4課程資源使用方便在“微課”中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主題明確完整的,都是將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視頻作為教學的主線,對其進行教案的設計,搜集課堂上所能使用的課件與素材,同時還能夠對任課教師的教學進行反思改進,考慮學生的意見,然后形成相應的電子商務資源包,構造完整的教學資源環境。
4.如何讓“微課”在電子商務課程上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4.1構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微課”學習平臺根據相關的腦科學家的研究,人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工作的時間為10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人類的大腦就不能再次進行有效的工作,因此電子商務課程的“微課”設計時長一般都不會超過10分鐘,最好的是3至5分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事實證明,視頻時間超過10分鐘的話,就會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產生厭煩的態度。不僅如此,如果相關的“微課”學習平臺的造作過于復雜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因此也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構建出更容易操作的學習平臺,使其能夠進行更好的操作與學習。
4.2將“微課”學習進行更深層次上的開放由于“微課”屬于開放性的學習資料,再加上電子商務課程自身的開放性,這就要求相關平臺的開放程度足夠大,才能支撐起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如果開放性的程度較低的話,就無法保證相關課程軟件的升級,導致電子商務課程在“微課”上的知識不能得到有效傳播。因此,要想保證“微課”得到學生們的支持,就必須將“微課”學習進行更深層次上的開放,使更多的教師能夠應用“微課”進行電子商業課程的教授。然而,如果只是將“微課”進行表層的開放也是遠遠不夠的,要能夠將課程視頻的代碼直接嵌入并開放,要能夠將“微課”平臺分享到空間、“博客”或者是“微博”上面,使更多的人能夠看到相關的教學課程。
4.3擴大“微課”引導的吸引力相關的任課教師要能夠將“微課”引導的吸引力進行擴大,使高校的學生在學習電子商務課程的時候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擴大“微課”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擴大其引導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平臺本身的能力。僅僅依靠“微課”平臺,也許能夠短時間內吸引更多的學生,但是他們的關注點也僅僅是“微課”這一平臺,一旦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對其失去興趣,這樣對電子商務的課程學習沒有多大好處。因此,要不斷地提高“微課”在娛樂方面的能力,創造一些與電子商業課程相關的小游戲,將游戲對高校學生進行開放,而且還要能夠方便學生的操作,這樣就能夠提高電子商務課程的有趣性。不僅如此,還要能夠不斷地吸引更多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進行“微課”的學習,不能將相關的課程當作私有,要和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使不同學生、教師之間能夠進行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交流,使其能夠投入更大的學習熱情。
5.結語
雖然很多的教學人員都知道使用“微課”進行教學能夠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學習人員卻很少。很多的教師人員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微課”,應該怎樣將“微課”與實際教學進行聯系,甚至是不知道該怎樣將相關的電子商務的教學視頻進行播放,這樣就導致了“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很小。因此,相關的任課教師要能夠將自身的能力進行提高,努力將自身的“微課”知識進行擴充,只有這樣,才能將“微課”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電子商務的教學。
作者:李元吉單位:河南省駐馬店財經學校
一、提高實驗課時比重,在實驗中繼續提高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將來主要從事實踐工作,動手能力比理論知識來得更實際。理論知識學習得再多,將來到了工作崗位上也不能轉化為動手能力,所以在應用電子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成績差的同學可能設計不出電路圖,但這并不意味著照著現成的電路圖,用電烙鐵和電子元器件他也做不出東西來。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華裔科學家楊振寧通過分析別人做實驗留下的報告,研究發現了連做實驗的人也沒有發現的新理論。提高應用電子課程的實驗課時比重,在實驗課程中進行分組競賽,看誰做好。在簡單的電路焊接實驗中,讓學生知道小小的電烙鐵加松香,同樣的圖紙大家做出的東西怎么差距這么大,讓學生知道即使是基本功,練就起來也是要下大工夫的。將實驗課中要動手的環節分解,讓同學們認真練習,讓同學們有成就感。讓他們知道即使是高科技的實現也離不開技工人才動手能力;讓他們知道即使是我們國家的火箭、衛星、載人飛船的制造也離不開技工人才。只有讓同學們明確將來的就業定位,他們才有學習動力,才能保持學習興趣。
二、多參加競賽,讓同學們認清差距
大學生知識技能競賽每年都有舉辦,各級別各檔次的都有,可以多讓學生參加競賽。在比賽之前,學校內部舉辦選拔賽,參照比賽項目制訂教學計劃,平時組織業務能力比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到了比賽現場,讓學生了解比賽的項目中就有將來工作中會用到的東西,通過比賽,可以看到平時實驗不規范的地方,通過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對學生和老師都很有益處。
三、動手能力的提高也會提高對理論知識的需求
一遍一遍重復的實驗固然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隨著動手能力的提高,學生也會有厭煩心理,適時地讓他們了解這些實驗中淺顯的理論知識,讓他們帶著理論知識再回過頭來做實驗,他們會有新的認識,甚至會提高對理論知識的需求,這時候插入高階理論知識的教學將事半功倍。每學一點理論就將它們加入到實驗中,讓實驗漸進復雜,有人會有疑問:這個過程會很長吧?一門課就一個學期時間是不是不夠?。繘]錯,時間肯定不夠,但教改是一個專業的系統工程,專業課程是前后銜接的,一個老師不是只教授一門課,只教授一個年級。這就要求專業老師要熟悉整個專業的教學流程,要能夠教授全專業的所有課程。只有這樣專業教師才能系統地進行教改,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一門課程,閉門造車空談什么精品課程。
四、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能忘記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培養
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處理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職業道德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將來從事職業的崗位需求,該崗位在整合產業鏈中的地位,愛崗敬業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有參照學習的對象。很多學校近幾年都添置更新了教學設備,教師的工作量也因為先進教學設備的引進有所降低,但老師不能產生惰性,特別是上機課,有老師就直接開網讓學生上,學生沒問題老師也輕松,這種做法很不可取。高職院校的教改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應用電子課程是電子通訊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是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石,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動手能力都影響后續課程,對學生本專業就業崗位影響也很大,高職老師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作者:吳康劉藝美單位: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對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和兩個月的緊張培訓,讓我學會了電路圖的分析和工作原理,當看到一份電路圖是能自己分析出各個不分電路和工作原理及在電路中的作用,學會了家電的維修思路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學會了基本電子元器件的焊接和各種機器拆裝方法和技巧。能自己獨立的維修機器。
課程設計的背景:根據以前的經驗,生產實習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以及其他任何專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訓練,認真抓好生產實習的教學工作,提高生產實習教學質量,是提高學生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重要環節?,F在的大學畢業生非常缺乏實踐的動手能力,為了現在的畢業生能更好的接軌,能更快的適應的公司的要求,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勝任自己的崗位,我校決定行一次有效的畢業生實習。
課程設計的目標:掌握家用電器的各個部分電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學會家用電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維修的思路。
課程設計的內容:在畢業之前于2年在電子有限公司實習過一個月,通過實習對電視機的生產過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未來趨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
通過短短的兩個月的培訓,像一個小小的切口,通過它,我看到了什么是優秀,什么是愛崗敬業,什么是客服的好員工。兩個月里,從原理到實踐,那么多優秀的維修工程師熟練地講著自己工作中的經驗。談到公司,談到工作,他(她)們眼睛里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談起未來,談起我們,他(她)們言語里盡是關照。
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的大學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們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動手能力還很弱的情況下,我更樂意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做起,比如元器件的認識與焊接等。每位師傅對我都能盡心盡力地指導和幫助,都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容忍我的很多欠妥之處,一點一滴的溫暖讓我很感激她們。
實習期間,除了淺層次地學習了專業技能外,我還感受和體會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東西。首先是客服人員的敬業和那種生機蓬勃的工作氛圍。走進這樣的一個集體中,你的心會不由自主地年輕起來,你的腳步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大家快起來,遠遠的脫離了我們學校以前的那種懶散、自由的作風,而你的工作態度更會變得努力、認真,再認真一些,再努力一點。也許,這就是一個集體的凝聚力,這就是一個企業寫在書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要想長久的留住客戶,絕對不是靠壓低價格,還要靠品牌和實力,服務和硬件才是創造品牌、增強實力的途徑啊!競爭如激烈,我們靠什么勝出?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企業要跟隨市場的發展,市場需要什么,企業就要提供什么,我們必須提供給客戶n+100個最優的服務!我們必須有熟練的維修技術。
其次,還有幾個小問題,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大家要盡量做到開單時書寫字跡清楚,不能太草,應該讓錄單人員能比較容易辨認。
當然,以上僅僅代表我個人的想法,是“井底之蛙”之見,如有冒犯之處,實屬無心,請多包涵。
1項目載體與其承載知識的關系
項目載體是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能夠有效承載和提供相應信息的實物或事務。在整個教學任務的實施階段,教師、學生圍繞著項目載體而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為了達到對學生的既定培養目標,項目載體所承載的知識和信息應符合的特點如下。
1.1項目載體是新知識的載體
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向受教育者傳播人類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知識、經驗和技術;學生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因此,教育的性質就決定了項目載體必須是新知識的載體。這個載體上所承載的知識類型必須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知識的深淺程度必須與學生接受能力相匹配。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多是面對課本和黑板,憑借教師的講解來展開想象,內容缺乏形象性,學生很難建立起相應知識的概念。教師講解費時費勁,學生聽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極不理想。但在項目法教學中,采用了研究型學習模式,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極大地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最終通過項目的成功完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了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了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項目載體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體系,且涵蓋一定的教學內容,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載體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產品制造技術方向)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中,教師選擇超外差式收音機為項目載體,在這個載體中,涵蓋了正弦波振蕩電路、共射放大電路(選頻放大電路)、檢波電路、射極輸出器、功放電路等知識點,而這些都是教學計劃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在教學中,通過將項目分解成共射放大電路、正弦波振蕩電路、射極輸出器、功放電路等若干個子項目;采取先簡單、后復雜的項目實施順序,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既使各子項目所涵蓋的知識緊密聯系,同時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采取先理論、后實踐的項目實施方式,教師傳授知識時緊密結合實踐項目,讓學生學有所用;由學生親自進行項目制作,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在操作中、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子項目的同時,既是對前面所學理論知識的消化及鞏固的過程,也是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從而達到了通過這些項目載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目的。實踐證明,合適的項目載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教學效果很好。由于該載體所承載的知識深淺程度與初次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適應,知識應用與實踐獲得了完美結合,因此把超外差式收音機作為知識載體進行項目教學是比較成功的。
1.2項目載體是新技能的載體
在“超外差式收音機裝配項目”的教學中,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每個子項目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根據電路原理、元器件的特性,進行元器件的檢測、焊接;并進行電路調試,排除故障等。整個過程,學生不僅要懂得電路原理,而且從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要求,因為像收音機一類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很多電路故障都是由于焊接技能不熟練和調試錯誤造成的,所以,要順利地實施項目,每個學生都要熟練掌握焊接和調試技能。通過這樣的動手過程,使專業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使受教育者既學到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從而達到了課程的培養目標。
1.3項目載體是新教學模式的載體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整個教學活動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通過教師的傳授間接獲得知識。而以項目載體為基礎的項目教學中,學生則是通過直接體驗探索獲得知識。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理論教學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訓教學為中心,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所以,傳統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角色已經不適應現代高職高專的項目教學。項目法教學體現了專題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研究型學習特點,由此決定了項目法教學的教學模式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一個革命性的變化。由于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在圍繞項目進行,而項目載體所承載的信息必須要適合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還以超外差式收音機為例: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在《模擬電子技術》中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比較抽象的概念,使很多學生普遍感覺較難理解和掌握。采用了項目驅動教學法后,教師不再著重于靜態工作點概念的講解,而是通過項目載體,讓其成為完成項目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學生們通過反復測量、調整各級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靜態工作點的感性認識,再經過教師從理論上對其闡述和歸納,學生便很快牢固地掌握了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概念。這種先感性、后理性的學習過程,徹底突破了傳統的知識認知規律,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了職業教育的培養方法,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2結束語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適應現代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全新教學方法,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征,創新了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推動了教學方法的革新,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而作為項目法教學的骨干,項目載體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沒有項目載體,“項目教學法”就只能是空談,難以成為現實。因此,項目載體必須承載著一定的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能、新教學模式等,合適的項目載體成為達到既定課程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作者:楊少昆單位: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對待電子書包的態度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教育體制是否適應電子書包這個問題上,評價體系的平均值為2.87,是最低的,這說明教育體制中評價體系是最阻礙電子書包項目推行的問題。因此,建議在對學生和教師的考核和考查中,減少應試的成分,更多強調對素質和能力的考查。
二、電子書包在各學科的應用方法
1.語文:讀書園地,累積語言
語文教學應該以語言應用為中心,大量閱讀。而電子書包為語言的閱讀與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必讀篇目、泛讀篇目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在電子書包上開設讀書園地活動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可進行如下操作:
(1)各抒己見。
教師推薦值得閱讀的同一主題或文體的篇目,大家自由閱讀任何篇目,進行賞析或者批判。
(2)師生共讀。
選擇點擊率最高的篇目進行師生共讀,進行深度賞析。
(3)獎勵閱讀之星。
為了鼓勵在讀書園地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學生,根據活動中的活躍度或者學生的推薦,推選出“推薦之星”(推薦篇目被選為師生共讀篇目)、“閱讀之星”(閱讀篇目多)、“賞析之星”(賞析深入、透徹)。
2.英語:聽說讀寫,全面貫通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因為缺少實際應用的環境,所以經常會出現“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情況,但借助電子書包,可有效改變這一狀況。
(1)改變作業形式,增加學生說的機會。
英語作業的傳統形式一般是抄寫單詞,朗讀預習等,但隨著電子書包進入課堂后,學生逐漸掌握了錄音、錄像等操作。因此,教師可將作業形式改成“請讀一讀,說一說,并錄下來”、“請演一演,并錄下來”,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充分說的機會。同時,讓平時膽怯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現自己開口說英語的成果,這樣也可以幫助這些學生實現從“開口對自己說”到“開口對大家說”的逐步過渡。
(2)自主聽讀,自我檢測,避免濫竽充數。
電子書包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均衡的自主聽讀的機會。同時,在學生聽讀完后,教師應設置相應的題目檢測其聽讀情況。這就避免了在集體聽讀中,部分學生濫竽充數的情況。
3.數學:復習檢測,即時反饋
學生做題的速度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但數學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全面掌控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均衡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但是,借助電子書包的數學題庫中的即時反饋功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大部分的數學題都有量化的標準答案,教師可借助電子書包了解每道題的班級整體掌握情況,也可以關注到個別仍然存在困難的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教師再根據學生之前的學習情況,靈活選擇輔導的方式。
4.科學:認知小工具,畫龍點睛
科學課是學生認知世界、探究世界的一個入門學科,但受到課堂環境的限制,學生只能被動地在書本上去認知世界。電子書包優化科學課的方式就是其認知小工具。例如,在科學課上,“虛擬人體解剖”、“3D人體結構”等認知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體的結構和功能,“電路專家”、“物理機械”、“熒光物理”等小工具又有助于學生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等。在科學課上,一個關鍵知識點只需要一個關鍵的認知工具來畫龍點睛,讓學生自主探究以代替教師的敘述與講述,這樣也達到了科學課所提倡的,讓學生去探究,進行研究性學習。
作者:何濤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新小學
1以“體系性”的視野,在整體層面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我們雖然已有多年的學校課程體系開發經驗,但在整體層面如何結合職業人的成長規律和崗位的職業能力素質要求,實質性地促進專業知識、技能、技術、職業素質與基礎管理的有機融合,進行一次新的探索。認真、扎實地到企業、行業中調研不同層次的技能人才的規格,對湖南省支柱產業電子信息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結構中具有明顯的人才層次要求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職業群從社會學和教育學角度進行研究分析,開發與之相匹配的“層次化、模塊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即對接應用電子生產管理、技術服務、開發設計、軌道電子等崗位群,解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典型崗位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素質模型分析表,根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典型崗位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質的能力等級要求,依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優化由公共基礎、專業基礎、生產制造、技術服務、設計開發和軌道電子等課程模塊。建立健全由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拓展、職業素質測評構成的學生素質培養體系。開設國際商務英語、跨文化交流等課程和國際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將學生素質培養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以職業人培養為中心的崗位對接、能力遞進的“層次化,模塊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從整體層面以“體系性”視野構建中職、高職、四年制高職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使我們開發的湖南省職業教育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統性。
2以“開放式”的視野,在方法層面搭建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
雖然我們有多年的學校管理和決策經驗,但如何在企業的功利性與學校的公益性之間尋求平衡,在方法層面切實地解決現代職業教育跨界問題,還是一次新的嘗試。即校企合作辦學,涉及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學校制度的問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涉及的基于工作學習和基于學校學習的問題;而職業教育本身,涉及的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解決現代職業教育跨界問題上,我們要發揮一線教師和企業員工集思廣益的智慧協同一致地探討如何基于“素質冰山模型”搭建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基于此,我們每年組織專業建設團隊和課程建設團隊,與國家電子信息產業部、行業協會等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合作,到珠海偉創力、南車時代等行業企業調研,深入分析電子信息產業以及軌道裝備制造產業體系,獲取人才數量、層次和結構的需求及趨勢,遵循職業人的成長規律,借鑒主流企業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實踐效果的重要工具(即能力素質模型),構建以崗位群為線條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素質的職業能力素質模型。即根據調研報告,歸納崗位序列。然后依據崗位序列梳理出業務要點、工作要項;根據工作要項,按分級標準梳理出各級別所承擔的工作內容和業務流程,讓一個工作要項的全部內容被不同能力等級的技能人才合理分擔,即對于同一專業中職、高職畢業生在從事一項工作任務時,工作要項所涉及的能力高低和范圍大小這兩個維度應給予清楚的界定。然后,進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能力要素分析及提煉。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按等級對工作要項的能力要素進行分級分析定位,確定相應的業務行為應掌握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及素質,形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能力素質模型等級。最后,對接電子信息產業鏈的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四個環節,對技術工等技能崗位、工藝員等技術崗位、班組長等管理崗位三條應用電子職業人職業發展路徑中電子產品調試崗位、產品裝接等崗位進行職業素質能力分析,確定了職業人的三種成長線路:一是工序路徑,二是技能技術提升路徑(操作工—技術員—工程師),三是管理提升路徑(組長—主管—經理即從單項管理到綜合管理的提升)。以真實企業“人、機、料、法、環”五個生產要素為基石,遵循“技能、技術、管理”三條職業人職業發展路徑,構建“操作工—技術員—工程師”為主軸的三層級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
3以“國際化”的視野,在教學層面形成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理念、方法和途徑
盡管我們有多年的國際合作經驗,但如何適應湖南省電子信息產業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教學層面進行認真的學情分析和借鑒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職業資格標準,還是一次新的布局。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必須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指向,認真分析學情開發出適合職業教育對象的心理、生理、智力特征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為此,我們設計了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理念、方法和途徑,基于能力素質模型開發專業教學標準流程如圖3所示。即以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為理念,梳理職業崗位的結構、工作內容,劃分崗位群或職業倉,明晰職業發展路徑;在此基礎上,通過專家訪談、行為調查,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類(分為隱性能力、顯性能力)和分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級);結合行業國際標準,獲取與崗位能力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對工作內容轉換來的學習內容進行分類(分為知識、技能、素質)和分層(分為中職、高職、四年制高職);最后,在教學層面明確專業定位,構建課程課程,組織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形成教學標準。除此以外,還要采用與現代電子信息產業和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緊密相關的國際通用的產業標準、產品標準、生態標準等,實現專業教學標準“國際化”。綜上所述,通過剖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職業教學標準構建過程,在職業崗位調研的基礎上梳理職業崗位,分析職業能力,搭建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以“體系性”、“開放式”、“國際化”的視野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科學地提出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理念、方法和途徑,形成從職業中來的系統化的專業教學標準構建方法。這將有利于提升湖南省職業教育的水準,使我們培養的人才在未來激烈的高水平的國際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
作者:劉紅兵首珩陳慶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1第二課堂指導方法
(1)建立組織機構,提供場地。應用電子專業課程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離開了必要的實踐,許多內容學生就很難學懂、學好。而學校配合課堂教學所開設的實訓實踐課,往往受學校經費條件的制約和學時數的限制,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我們的專業教師感到迫切需要一種組織形式,把學生分散的實踐活動集中起來,既便于他們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互幫互學,也便于教師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
(2)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光有組織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讓更多的學生自愿自覺參與,并持之以恒地開展活動。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只有具有濃厚的興趣,才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參與,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通過電子創新協會把新成員和老成員形成一對,有能力的老成員手把手地教新成員如何理解電子組件,學習如何使用儀器來檢測壞的電路板,進行簡單的設備故障診斷和維修。找的都是些比較簡單,能一學就會的項目。獲得收獲的新成員很快就能消除對電子技術的畏懼感,增加了學好專業知識技能的信心。然后,增加難度,讓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電子產品原理,維修一些小家電,如吹風機,電磁爐,收音機,空氣凈化器,熱水器等,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專業的能力,進而體會到的成就感。此外,根據學生在協會中顯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也作為選拔進入各種技能比賽的參考。由于參賽是對學生技能和能力進一步提高很好的一個平臺,也是招聘單位看重的內容。學生為了能夠參賽就得更加努力,這樣也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3)培養骨干,以帶動其他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學生自己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教師不應該是課堂的主體。從第一課堂觀察學生選擇對象,到第二課堂有意識地培養一批組織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學生骨干顯得非常重要。通過骨干引領學習可能達到比老師講授更好的效果。
(4)建立產品意識,深化實踐內容。建立產品意識,這是對學生在實踐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每完成一個項目設計,就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把自己的設計或創意轉化為產品,這要經過幾個哪幾個方面。其中哪些部分由社會力量來完成,哪些方面應該通過學生自己完成。我們鼓勵學生主動去了解當地的工業環境和就業崗位,當地工業的技術水平,也使學生了解還有哪些相關學科和基本技能要學習掌握。這樣做是使學生在第二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總之,開展第二課堂的建設,你應該先建立一個組織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所,它是讓這個活動可以進一步,持久的繼續進行的前提,而框架搭建后,教師主要作用是起到啟發、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安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第二課堂具體實施過程和效果
(1)組織建立對電子技術有濃厚興趣的電子創新協會,選拔一批不錯的大一新生,利用課余及晚自修時間,制作項目,每周三下午老師輔導,請專業老師,授課內容主要學51單片機編程和項目設計。以模擬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形式分組。每組3~4個人,1個人負責編程,一個人負責電路設計,一個人負責文檔,這樣能鍛煉他們的默契度和團隊合作能力。同上一樣選拔一批不錯的新生,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3~4人。做項目不提供項目相關的任何資料。每組發一個題目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上交實物可以上網查資料。另外,可以每組選一個組長(主要分配組內工作和知識點整理)。電子創新協會以“要做事先做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基本理念,以“普及電子知識,開展科技活動,激發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實現零距離就業”為宗旨,以“培養一專多能的技術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采用“自學為主、指導為輔”,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學習方式,全力促進成員高素質、高能力的成才。通過電子創新協會組織的活動,我們可以培養學生電子創新能力,通過協會活動方式的第二課堂為學生專業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
(2)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利用第二課堂,召集五六位基礎較好且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他們提供有關資料,并為他們解答了一些難點問題之后,把一部分第一課堂的講課的任務交給他們。如在《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的電源電路、放大電路、振蕩電路等中挑幾個擴展內容的實訓任務讓學生講解,每個任務由一位同學擔任主講。由學生給自己的同學講課,其效果有些比老師講課的還好。這種講課方式的學生事后都深有體會,一些人表示通過準備為同學準備講一次課所獲得知識進比聽課多多了。通過這種活動,一批第二課堂的骨干隊伍便自然形成了。受到鍛煉的學生大大提高了專業學習的興趣,平時都去注意了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新的動態,主動地收集在課內外實踐活動中的心得與經驗。從這些事實可以表明,第一課堂中讓老師和學生十分頭疼的專業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應用,通過第二課堂可以很好的解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而主動學習的要求和能力不斷提升。
(3)針對生活中某一電子產品的功能要求讓學生完成一個具有同樣功能完整的,可銷售的,有經濟效益的產品。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體會到完成一項產品開發到成品銷售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知識技能。學生通過第二課堂的時間去做調查研究,他們可以發現做一個真正的產品并產生效益,不僅要學習專業的電子電路基礎知識,還要學習供應鏈管理理論,也要掌握電子CAD,基本的網頁制作,圖片處理等技能,連平時應用電子專業教學計劃中不可能涉及的機械和模具知識技能等也顯得非常重要。通過這些實際的調查了解,學生知道了針對專業涉及崗位能力的要求,也有了目標和動力,自主學習的學風很快形成了。
3總結
基于應用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需要第二課堂的輔助學習,經過第二課堂磨煉的學生不僅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本領和社會適應能力,他們一出校門很容易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情況遠遠好于其他學生,甚至很快被用人單位委以重任。只有安排好輔助專業課程的第二課堂學習,才能使高職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滿足高職生培養目標的需求。
作者:徐迅成葛海江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電子系
一、在驗證性真實實驗中,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初中生物學實驗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驗證性真實實驗,這類實驗是學生通過真實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以驗證所學的原理和知識,達到深化理解、加深記憶的作用。驗證性真實實驗中,相當一部分需要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顯微鏡的特性導致實驗現象只能一個人獲知,造成學生對實驗結果是否正確難以知曉。有效應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把顯微演示裝置連接到電腦上,通過白板實時顯示某位學生的觀察結果,教師和其他學生可進行對比和分辨對錯。對于其他非顯微鏡實驗,利用攝像頭實時顯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實驗結果能夠統一,實驗結論也更容易獲得。由于是學生實時獲得的實驗結果,因此教學效果比用傳統課件展示視頻更容易使學生接受。
二、在驗證性模擬實驗中,有效應用白板的生成功能,真實再現實驗操作
驗證性模擬實驗是通過用模擬實驗的方式,驗證已有的實驗結果。這一實驗結果是已知的、確定的,但需要教師、學生通過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代替原型去獲得實驗結論,并類推到原型,從而加以驗證,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澳M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驗證性模擬實驗。在此模擬實驗中,學生作為捕食者,利用不同顏色的紙張代表環境的色彩,多次重復捕食和生殖過程,得出與環境色彩越接近的生物存活率越高,最終形成生物的保護色。利用白板的無限克隆功能,能夠很好地解決不同色彩的個體繁殖后代的數量問題,結合白板的定時功能、屏幕顯示的色彩碎片的隨機性和一致性,可以有效地統一學生的捕食行為,避免出現個別學生集中精力去尋找某些色彩紙片的問題。
三、在探究性實驗中,通過白板的交互功能,顯示整個實驗過程
探究性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現象和本質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科學認知過程一致,符合初中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它既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性實驗中,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獲得解釋或者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操作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物材料及相關儀器裝置等展開實驗。利用白板,結合網絡,可以在計算機上利用仿真和虛擬顯示等技術,模擬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象。由于網絡內容的廣泛,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幾乎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實驗對象,而不僅限于傳統課件中教師的預設內容。白板只是教學工具,是實驗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使實驗更容易開展的輔助手段,學生的自主參與、動手完成才是實驗不可或缺的,不能把實驗教學完全依賴于白板。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白板的整合和生成,實現從制作課件到利用資源,有效應用白板,提高教學效率的總目標上。
作者:曹喜軍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第四十八中學
一、加強課程設置的整合性,構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開放式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放式教學體系的核心,因為課程設置即教學內容的確定,它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階段,學生進校以后按部就班,分階段學習,修完所有的課程就可以拿到畢業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所學的所有課程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沒什么可選性,很難確保學生個性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為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多樣性需要,我們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新的建構。就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而言,以現有的實驗設備、實訓條件、教學資源為基礎,依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個人能力及就業方向,將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分解為嵌入式系統、光伏新能源和應用電子三個專業方向,形成“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開放式課程體系。這三個專業方向,有著相同的專業基礎要求,如電路分析、數字電路、模擬電路等,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如嵌入式系統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電子CAD、C語言編程、單片機原理、ARM處理器工作原理和接口、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等課程;光伏新能源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電子CAD、C語言編程、半導體物理基礎及應用、光伏發電原理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光伏組件生產封裝技術、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應用等課程;應用電子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SMT技術、電子產品工藝基礎與管理、電子CAD、C語言編程、單片機原理、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電視原理與接收技術等課程。這些課程以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等形式出現。學生入校以后,可以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從而選擇不同課程。所有涉及到的理論性課程、實訓性課程、實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通過課程的整合,利用相同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條件,達到相互統一,從而構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開放式課程體系。
二、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都對實踐教學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增加了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然而往往只是片面地加大經費投入,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等,但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問題,要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實踐活動為主線,完善實踐課程的設置,整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運行體系。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
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就必須立足于市場需要,把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最新的發展動向,了解企業對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最新要求,積極與相關單位、企業人員共同探討,共同研究,結合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確定一個內容明確、可操作的、與專業發展緊密相連的實踐教學體系。
2.利用各種資源,建立校內實驗實訓基地。
學生的學習時間主要還是集中在校園內,所以不能把希望只是寄托在校外實習基地上。充分挖掘校內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和機會,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建有一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應用電子技術實訓基地,一個省級無線傳感系統應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個與無錫康捷電子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教學工廠。另外,擁有電工電子、電工維修、單片機、嵌入式系統設計及應用、LCD、光伏新能源應用、PLC應用等多個實驗實訓室。
3.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建構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按照“注重基礎、強化訓練、加強綜合、培養能力”的基本原則,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專業自身的優勢和辦學特色,構建具有“一個目標,二個結合,三個層次,四年連貫,五個保障”特點的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原則,做到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合,校內培養和校外實踐鍛煉相結合;搭建與人才培養方案相對應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這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框架;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連續三年不間斷的實踐技能訓練。
4.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我院利用學校的理事會制度,與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與信捷科技、康捷電子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利用暑期或業余時間,可以走出課堂,走向實踐教學基地,親身去感受企業的管理和工業運行模式,親身體會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督促學生更加注重自己實踐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開放式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板書形式,老師一邊在黑板上寫,一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這種方式缺乏新穎性和新鮮感,學生聽時間長了往往容易走神和分心。開放式教學方法,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板書形式,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
1.利用多媒體教學。
目前,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安裝到每個教室、實驗室、實訓室,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料等進行圖、文、聲、像、數字化處理,制作教學軟件;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克服傳統教學弊端,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還可以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
2.利用校園網絡系統,采用網絡教學。
利用校園網絡系統,設置教師個人網上教學平臺,以電子郵件、BBS等的形式,在網上進行作業批改、在線答疑、學術探討、思想教育等活動,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四、構建開放式教學評價體系
開放式教學,在其評價體系上也應當是開放的。在傳統模式下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分數考核,老師的教學,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均以考試作為終結。而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中,教學的考核辦法應該打破這種情況,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方面實現多元化。開放式評價體系,由單一評價、集體評價、社會評價和綜合評價組成。單一評價,指在閉卷、理論性考試中實行的、由任課教師依據標準答案對學生考試進行的評價。集體評價,指在技能性訓練課程中實行的、由多名教師對學生作業或考試進行的評價,以此克服教師個體評價的片面性,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校外評價,是指對校外獲獎成果的認可。綜合評價:綜合單一評價、集體評價和校外評價,形成學生基本的學業成績;綜合學生參與各類競技活動的成績,包括學生的課程學習競技、文化素質競技、校外參賽競技以及社會實踐競技的成績,一方面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獎學金評定和各類評優的指標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將學生的各種競技性成績按有限學分的要求進行量化,納入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體系。
五、結語
總之,要在高職教育中構建應用電子專業的開放式教學體系,需要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體系等多方面作出改革與努力。
作者:許衛洪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