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10:59:51
序論:在您撰寫歷史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自主合作學習理論
自主合作學習是目前國內教育界比較普遍適用的教學范式之一,讓學生在教育中占的為主導位置,以人為本,讓學生有過去機械性被動式接受知識變成,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習,發揮學生主動能動性,讓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傳統教學范式應試的,師生缺乏互動,沒有充分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成為為了考試的工具,成績的奴隸,而不是為了興趣。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引入自主合作學習。
二、自主合作學習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學習有利之處
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里,老師都是在教學范式的主導位置,學生是屬于被動位置、次要位置。師生之間無法互動,嚴重壓抑學生主動性無法提高學生歷史成績。自主合作學習的范式能夠克服這一困境,有利于充分開發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
1.自主合作學習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學習關鍵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讓學生體會一個主動學習過程。歷史學科教學不同于語文數學學科,是一種功能性極強的學科,具有自己的學習的規律。所以我們根據規律來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老師在分析歷史人物之時,先講述歷史人物的發生事跡,在講述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入一些野史之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同學們積極配合老師課堂教學成果。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課堂分組學習,讓老師來指導學生學習,每個小組的成員分別說出對歷史人物的看法。一個說完,讓另一個去補充,最后組長做好筆記,加以總結,老師做點評。在這個學習的過程里,讓學生體會學習的興趣。
2.自主合作學習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上主導地位
根據新課改“以人為本”的要求,讓歷史老師在教學范式中逐漸改變。有學生評價歷史老師就像是評書人角色一樣。說的很清楚,故事性很強,但是聽過很快就忘記。自主合作性學習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讓老師的演講才華得以實現。例如老師在講授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讓學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再課堂上讓同學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第一次世界戰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危害,特別是要理解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什么是戰勝國最后卻變為失敗國一方。在這個過程里,老師只是加以引導一方卻給課堂帶來了生動性,老師做出最后總結性發言,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討論才能,提高學生交流能力。
3.自主合作學習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學習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教學效果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舒服、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老師與同學們加強交流。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是上好歷史課關鍵。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與同學們之間無法溝通,同學們沒有學習的興趣,有了自主合作學習這種模式,教學境況有了改變。例如老師們在教授比較乏味的歷史知識的時候,例如古代政治政策與經濟建設的時候,同學們往往無法不愿意去聽。這時,老師們可以補充相關的歷史人物如何去發展當時的如何發展,當時人們吃什么、穿什么。補充當時有趣的歷史史實,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氣氛。
4.自主合作學習能夠加強同學實踐能力
自主合作學習能夠加強學生之間交流,訓練他們團隊意識。團隊意識是現代社會必須具備的,這樣才能加強以后工作的競爭力。老師組織學生學習的時候,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學習歷史知識,不僅僅是要學習歷史中發生了什么事情,還要知道如何去看待歷史事件,去分析歷史人物。例如教授學生學習明治維新,老師啟迪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談談維新的態度。對比中國,同樣是變法,日本為什么會成功,中國為什么會失敗。讓同學們分成兩組做PPT,一組做明治維新,一組做。讓同學們在團隊協作中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二)自主合作學習的弊端
1.使得教學速度變緩,教案設計難度加大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里,老師只需要簡單寫一套教案,然后灌輸同學們教學內容。在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范式,同學們活動成為主要的,同時占據老師們教授的時間,會導致老師們無法按時完成教學方案。如果小組討論超過十五分鐘,老師們就會壓縮講授內容甚至造成拖堂,延遲下課時間。
2.使得課堂紀律不夠嚴肅,一些學生渾水摸魚
一些老師雖然展開了自主合作學習范式,但是只是簡單分成小組學習,讓其自由討論。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熱烈參與討論,有些學生默默坐在那里玩自己東西,心不在焉。這樣討論看似課堂氛圍活躍,其實討論教學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學討論的時候需要老師加強監督。
作者:姜海英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包頭市第四十六中學本科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使用語言描繪,增強課堂氣氛的活躍性
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將要講的知識描繪出來,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要求歷史教師在講課時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動,比如在講述一些歷史英雄人物時,要慷慨激昂地講述,讓學生受到感染,進而對其充滿敬意。在講到一些比較殘酷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時,要在語氣上體現出氣憤等情緒,使學生能夠與教師的情感形成共鳴。這樣,學生就會在教師正確的情感帶領下,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2.再現歷史場景,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制作一些PPT課件,把一些重要的歷史場景和事件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播放一些相關的影片,把學生代入當時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并認識到歷史的本質。比如在講“鴉片戰爭”時,可以將圓明園被燒毀之前的圖片和視頻與被燒毀之后的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事件的整個過程,達到學習的目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3.通過音樂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共鳴
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音樂來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可以在講課時將音樂聲音調小一點,營造一種歷史氛圍,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一些相關的歌曲,比如:在講述“九一八”事件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這首歌學生應該都耳熟能詳,讓學生試著跟音樂一起唱,增強學生對情境的體驗,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歷史知識。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效果更好
上好一堂歷史課的標準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歷史知識。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精心設計課堂情境,在上課的過程中和學生積極配合,和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拉近,在學習和表演時就會有更高的興致,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歷史知識是否掌握全面,只為了考試而一味地枯燥講解,強行灌輸,學生很難從中真正領悟歷史,也將學生的天性扼殺了。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表演和想象,在教師設定的情境教學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獨特的想象力。3.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設置情境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初中的學生普遍都喜歡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快樂中學習歷史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從傳統的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中解救出來,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地展現出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增強歷史課堂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現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
作者:孛小媛 單位: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中學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音、影像等形式將大量歷史信息展現于學生面前
這樣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集中注意力,還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大量的史學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歷史課堂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信息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講到“百家爭鳴”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愿結成小組,自編小品,扮成儒、法、道等各家代表人物進行舌戰,表達各自派別觀點,這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也營造了一個和諧、趣味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歷史知識,感受了學習歷史的快樂。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綜合學科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到“洋務運動時”,教師可以將洋務運動時期的圖片展現在教學課件中,向學生展現當時運動前后期興建的實業和代表企業。在此基礎上,也可以綜合地理、政治學科的知識,分析這些實業在當時當地興辦的客觀條件,并結合同一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分析這兩次運動成敗的歷史原因,并作出評價。通過學科知識的綜合,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知識能力。
三、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也是歷史教師應當關注的。
那么,怎樣制作好的歷史課件呢?首先,歷史教師要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能,可以通過網絡、圖書等資源搜索大量的相關資料,在歷史事件過程中,以聲音、flash動畫、影視等手段,化靜為動,再現遙遠的歷史,喚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制作歷史多媒體課件,也是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制作課件要求大量的信息資源和相應的技術保障和創意,僅靠一人的精力很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發揮團隊協作精神,集體備課,教研合作,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各自的智慧和特長,分析整理資料,設計版面,制作模塊,然后加以整合,最終完成好的課件作品。其次,歷史教師還要注意把握課件制作的細節。好的課件應該簡潔明快、主題鮮明、圖文并茂,好的課件應該彌補平面文字的不足,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并能反映當代世界的熱點問題并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四、多媒體教學在優化課堂結構的同時,也容易走入一些教學誤區。
一是多媒體教學流程過于程序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完全按照原預定的程序將課件呈現出來,而很多時候,教學過程是根據當時的課堂氣氛和變化臨時調整的,固定的教學程序忽視了學生的的參與性,從而限制了歷史課教學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二是多媒體教學過于關注人機交流,忽略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會一直端坐于計算機前,只注意顯示屏上的圖像,儼然成了“操作員”,而下面的學生則只注意投影屏上的圖文,成了“傾聽者”。這樣,師生間難以進行交流和互動,課堂教學成了單向的傳送與接收,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難以激發。三是課件制作過于簡單和刻板。有的教師會將原有的板書內容簡單地通過電腦打印出來,或插入幾幅圖片,或插入幾段背景音樂,沒有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學生的思維拘泥于固定的演示信息中,這都不利于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能力。
五、結語
總之,高中歷史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改善課堂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當代歷史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科學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多媒體資源融入歷史課堂,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將多媒體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開創歷史教學的新局面。
作者:王文靜 單位:河北省固安縣第一中學
一、健全學校教育體制
教育體制是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教育體制可以為各科教學提供制度和系統保障。作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為歷史教學和學生意識、品質培養提供正確引導。就目前來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體制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建立健全教師工作、學習、管理機制,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學能力培養,將能否做好本職工作、實施素質教育列為教師考評目標之一;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工作隊伍,制定德育工作規章制度,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德育工作,營造濃郁的校園德育氛圍;頒布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條例,將品質、道德、責任感培養當作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生成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機制,創新歷史教學方法,提高歷史教學學生品德、意識培養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歷史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改革,變靜態教育為動態教育,變灌輸教育為形象教育,切實發揮歷史學科在學生品質、意識培養方面的優越性。
二、因材施教,分類加強學生社會認知
教師按照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和需求,是歷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年齡、認識能力、心智水平加強學生意識培養和品質教育。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盲從、自覺性差等特點,開展愛國主義道理、責任感說服教育、榜樣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規范約束教育。而面對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辨別能力的高年級學生,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合作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使用鍛煉,鼓勵他們通過知識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的責任認知和價值取向,進而實現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目標。
三、立足教材,深挖意識責任培養的素材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優良的品質并非是生而俱來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卻可以激發個體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使之成長為一個品質優良的人。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徑去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處于心智發展時期的初中生來說,許多人都有英雄情結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師可以立足歷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識培養的素材,用偉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跡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意志。如初中歷史教師可用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等人的英勇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用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著史、蘇武牧羊等故事鼓勵學生磨煉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歷史影視資料、電子素材搜索和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歷史情感養成和責任感培養提供有利條件??傊诔踔袣v史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深挖社會責任感培養素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多載體、多渠道培養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不僅不能局限于課堂和教材,還要教師有效拓展、利用各種資源、各種渠道、各種載體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歷史知識,為學生情感和意志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就目前來說,可以利用的歷史教育資源有:歷史教科書、圖書館藏、網絡資源;社區和地方歷史資源,如歷史文化古跡、博物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時事報紙、國內外時政熱點、歷史影視資料等。而行之有效的歷史教育、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載體有:歷史教學課件、歷史圖文資料、校園德育文化活動、校史劇創編、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欄等。常用的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渠道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開放性作業、課外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等。總之,教師要對初中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有清醒的認識,能夠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鼓勵其樹立報效社會、報效國家的理想。
五、結語
由上述可知,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就迫切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將書本知識和社會現實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養成的最終目標。
作者:劉紅霞 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
1初中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體現
1.1發揮歷史學科特點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表現在要求教師對教材中的深層含義進行挖掘,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結合歷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跡,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如在學禹治水時,就可以通過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行為,教導學生學禹高度的責任感;在學習司馬遷的生平時,挖掘出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人生價值觀;學習諸葛亮的相關事跡時,可以挖掘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教師對教材中歷史人物的內涵進行充分挖掘,并且由此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其次,教師通過對教材中近代史的教學,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中國的近代史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的歷史,是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歷史。中國在近代相繼遭受到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等多次外國的侵略,中國人民也進行了相應的抗爭,在抗爭過程中涌現出無數的民族英雄和他們的英雄事跡,這些民族英雄和他們的斗爭實際就是教育學生愛國最好的素材。另外,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還有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和辛亥革命,都沒有帶領中國走上新的道路。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才真正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才最終走向新時代。教師通過對中國近代史的講解,使學生們深刻認識到共產黨對新中國建立的重要性,能夠更加熱愛我們的黨和祖國。
1.2教會學生獨立學習
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要求,只有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才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占有主動性,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占據絕對主動的地位,只有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才能夠有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和學的過程融為一體,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下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中國近代史中的《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來對圓明園為什么會被英法聯軍燒成一片廢墟進行思考,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鴉片戰爭后,英國侵略者為什么強迫清政府簽訂中國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以及我國是如何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學生通過對這些課文的學習,心中的憤怒和痛恨不言而喻。中國近代史中這一段段殘酷的史實教育了學生,也將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僅能夠學到課本中的知識,也能夠對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學習效果比教師的一味說教要強得多。
1.3結合多種教學手段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也是素質教育中應當重視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盡量對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充分利用現有的電腦、網絡等高科技技術,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場景,通過聲音、光照形式與學生互動,使學生多方面地體會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的實時互動,更直觀地展現出歷史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生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如講解二戰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投影或電腦,通過影片或歷史圖片,向學生們直觀地演示希特勒是如何發動戰爭,日本如何突襲珍珠港,還有日本是如何節節潰敗最終簽署無條件投降協議的。這些場面真正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起課本上枯燥的文字,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豐富了感性認識,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加全面,對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獨立性都能夠進行有效培養。
1.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對歷史博物館進行參觀,相比于課本上枯燥的文字,歷史博物館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參觀過程中,由于自身的興趣,就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問題,教師解答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學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舉行辯論賽,如在學習完鴉片戰爭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對“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清朝會滅亡么?”這一問題進行辯論,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借用網絡和課外書等工具,對相關知識進行仔細研究,在辯論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闡述,最后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總結,說明清政府失敗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迂腐,封建社會隨著歷史的前行也必然會被取代。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本節知識,還在搜集素材的同時鍛煉了自學能力,在辯論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結語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發展趨勢,如何將素質教育真正結合到教學過程中,是每一位教師所重視的。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李守龍 單位:山東省平邑賽博中學
一、教會學生提出問題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因發現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狀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有讓學生想問、敢問才能真正實現歷史課堂的問題式教學。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思維活躍、好奇心強、行動力強,對一些故事成分比較豐富的內容興趣高,等等,這些都是他們所具有的特點,那么教師就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以及教材具體內容恰到好處的設置問題。運用問題式教學,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活躍課堂氣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歷史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現實當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尋找根源。初中歷史教材涉及的內容多,但課時少,教材編排跨度較大,甚至會出現斷代現象,僅憑課堂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補充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獲取相關的歷史信息,幫助消化課堂內容。教師應當將課堂講解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把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熱點問題聯系起來,不僅為課堂增添趣味,還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就是問題。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要注意技巧,從全局考慮,標新立異,立足于事實,在學生理清史實了解其生產過程、發展過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提出問題。當然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建立如何提出問題的思維模式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提問,逐漸培養學生提問意識。
二、創設問題式教學氛圍
教學要真正實現高效,必須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要在形式上調動起來,還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問題式教學能有效地調動教學氛圍,促進教學發展。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教師要實施問題式教學必須首先創設氛圍,只有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教師悉心教導,真正啟迪學生,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自己尋找屬于自身的學習規律,才能真正實現問題式教學。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問題式教學氛圍;鼓勵和表揚是教師進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當結合當前社會現實與課本相聯系,引發學生思考,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感,讓學生對歷史有一種親近感;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教學視頻聯系相關時事,進行問題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說明他們已經在積極思考問題,教師應當進行引導,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并把他們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營造輕松、平等、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足夠的耐心進行解答,學生和教師進行問題探討,有利于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學生的探討熱情。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錯誤,強化自身領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而不是因為錯誤就退縮,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解決問題的才能會越來越強。
四、有技巧地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歷史問題式教學模式必須要考慮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將大問題轉化成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小問題,對問題進行分類篩選,對學生給予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指導學生啟動思維,從而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教師設問要善于激發學生提問的欲望,促進學生進行思考。解答教師設計的問題,關鍵是引導學生從分析問題的條件入手。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設計好題目,又要有明確指向的引導、點撥、示范,要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質疑,開展教學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識點。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這樣就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增強了交流,同時也使學生獲得知識。課堂教學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應當充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意見,圍繞核心知識展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引導、多啟發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學會提問。
五、結語
總之,問題式教學的發展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種啟發式教育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正了以往傳統教學的弊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充滿活力。初中歷史教學運用問題式教學有助于推動歷史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積極性,還能增加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教師在運用問題式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采取恰當的策略,還要注意講究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進行問題互動,要把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推動問題式教學的發展。
作者:嵇華連 單位:江蘇省響水縣黃圩中學
1多元智能理論對改善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1.1教學設計方面
將多元智能化理論納入高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對教師準確理解學生心理活動是極為有利的,教師可以依此進行教學設計,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游戲和歷史典故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比如可以按照“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將教學目標定在學生看得到卻需要努力實現的地方,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掌握更多的歷史學習技能。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而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承擔起高中的學習任務。
1.2教學方法方面
在教學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論更側重于學生自主學習,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述歷史常識時可以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或者是高低起伏配上一定的環境為學生進行解讀。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論指導的高中歷史課程首先要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并不能一味地重方法而輕內容,需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強項,為他們留出更大的舞臺讓其發展,同時歷史教師也為學生指明著方向。歷史學習并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通過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提高學生自信心和主動性方面
多元智能理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肯定學生的潛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這對提高高中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是至關重要的。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將其分組,實現分組教學。分組教學的意義在于完善信息分享,學生的很多興趣愛好是能夠相互補充的,分組教學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班級的健康和諧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實現對他人的督促和管理,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學習效率。
2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指導意義
(1)有助于轉變歷史教師的教育觀。
高中歷史教育目前仍以應試為主,對學生的其他智能有著一定的忽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幫助教師發現傳統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樹立新興教學觀點,轉化教師的教育觀,從而推動高中歷史課程的改革和進步。這對緩解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歷史學習興趣具有重大意義。
(2)有助于端正歷史教師的學生觀。
雖然學生歷史成績的好壞與智力有一定程度上的關系,但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學生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而是多元智能發展的方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發展領域,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正是通過多樣化、科學化的考核,發掘學生的智能長項,全面認識和培養學生,幫助學生補齊短板,實現全面發展,突出個人所長。對學生來說,歷史學習并不只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多地在于正視歷史文化,培養歷史感知力,從而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
(3)有助于歷史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觀。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教學模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智能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自由發展所長,盡顯其才。
(4)有助于歷史教師發現學生的智力傾向。
有的學生喜歡演講和發言,而有的學生則喜歡參與活動,也有學生喜歡解答試卷題目。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多地觀察學生的表現力,發現學生的智力傾向,這對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是極好的,同時也是多元智能化理論的魅力所在。
(5)有助于歷史教師轉變評價方式。
學生身上的各種智能并不是整合存在的,它們其實是相對獨立的,有著自身的規律并能夠相互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如果教師只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評價而非多元化評價是不準確的,應該采用多種評價指標和方式共同作用,以測評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3多元智能理論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的思考
3.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智能的探索
語言智能是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對語言文字的掌控力,如果學生的思維混亂,語言表述能力差,那么就不可能實現高智能化學習。其實學生語言智能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對歷史的學習,歷史學要求學生能夠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成果,完成概述史實、辯論、演歷史劇等內容。歷史教師可以依照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學生展現語言智能的機會,并加以指導,以改善學生的語言智能。
3.2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的探索
邏輯智能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思考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的表現為數據統計和分析,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的歷史分析與概括能力。此外,多遠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還對學生的歷史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同樣也是在學生進行可持續化發展中展現的較為重要的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并不是簡單地通過習題測試來完成的,同時也要依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上,挖掘教材內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法,比如收集資料、開展社會調查等,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史料分析,以此來培養邏輯—數學智能。
3.3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智能的探索
從已知的一些史前洞穴繪畫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在早期就對智能空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利用多元化智能理論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空間智能的探索,促進學生視覺的敏感性,豐富想象力,有利于發散思維。如今的多媒體技術已經十分發達,在空間智能探索中可以與相關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比如通過一些影視、圖片資料幫助學生激活空間智能。很多時候,一些絢麗的畫面,聲、色、形的立體展示都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3.4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動智能的探索
運動智能包括對“身”和“心”的聯系,即通過對物體和身體的操控和訓練,使得身體擁有極好的展現能力。人類認識世界,體驗生活的過程是離不開身體運動的,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就是身體活動的表現。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智能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展現身體—運動智能,用以增加對歷史的理解。其表現方式可以是讓學生自編自演小品或短劇,也可以是編寫活動腳本,比如在講述《兩漢與匈奴的和與戰》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歷史劇的方式將其演繹出來,劇情可以依照匈奴崛起、白登之圍、昭君出塞、雙雄出擊這四幕進行演繹,其中的皇帝、昭君等角色也可均由學生扮演。
4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智力”差異觀點,強調了新課程中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著借鑒和指導的意義。多元智能化的高中歷史教學的面向群體為全體學生,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已經取得了較好成績。至于還有一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就等待著我們不斷地優化和完善。
作者:李傳緒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一中
一、理論依據及可行性
(一)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與資源發生關系后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的。該理論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從而明確了信息資源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教育部也相當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庇纱丝梢?,把QQ群作為重要的介質媒體,學生依據這一媒體進行合作探究不僅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且順應了課程改革的需求。
(二)可行性
我國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專家郝濱先生曾說過: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空前高漲,急于在所有人面前樹立和維護獨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但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心理同樣也很強,這種心理使他們在現實的世界里不敢在眾人面前真正表達自己的觀點。正因如此,許多一線的高中歷史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親身感受:在傳統的課堂上把一個問題拋出來以后,能得到學生呼應的,遠比想象中的少(當然,這也與老師的設問技巧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關)。因為越來越多的青年中學生更加傾向選擇一些隱蔽的虛擬性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在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QQ群聊因符合了中學生的需求而受到越來越多中學生的青睞。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在2010年曾隨機對城區200名中學生使用網絡QQ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基本上都擁有QQ,而且是免費申請的QQ號碼。97.6%的中學生經常利用QQ進行交流。由此可見,把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及現狀,是可行的。
二、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做好探究前的準備
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是一種以QQ群聊作為媒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促進成員共同提高的學習。成員間的參與性與協作性是影響這種學習成敗的關鍵。因此,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在探究學習開展之前,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根據學生的性別、成績、特長、性格等因素對全班同學進行科學分組,每組人數宜在5—7人之間。這樣分組,能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群幫,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另外,在自薦及民主選舉的基礎上,每一小組應設立自己的小組長。組長應根據組員的特長予以明確分工,并注意協調各組員的工作,加強本組的團隊協作與交流。
(二)精心設計探究主題
精心設計并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成功運用主題探究學習的保證。探究的主題首先必須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點核心問題,其在文本上表述要準確;其次探究的主題必須具有啟發性,能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再次,探究主題的設計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務必要選擇那些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題目;最后,探究主題的設計不宜太大,因為對于還沒有建構起宏觀歷史觀的高中生(特別是高一、高二學生)來說,探究的主題過大會加重他們的負擔,這樣反而會影響探究的效果。為此,筆者建議細化探究的切入口,從而使得整個探究活動充實而又不給學生增加負擔。以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一課為例。本課要突破的重難點核心問題是對三民主義內涵的理解。三民主義作為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救國方案,其本身就是帶有宏觀時代背景的歷史概念,且理論性很強。因此,在設計探究主題時,筆者決定細化探究的切入口,把三民主義這一歷史概念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設計層層遞進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同時,筆者還利用了群空間服務提供的群BBS、相冊、共享文件等功能向學生傳輸相應的文字材料、圖片材料以及視頻材料,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問題1.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社會狀況如何?面對那樣的社會狀況,你們可能會提出怎樣的救治方案?(利用群相冊功能,為學生提供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的圖片資料,為學生理解這一宏觀的時代背景作鋪墊。)問題2.為了救治當時的中國,孫中山提出了怎樣的救治方案?其方案內涵如何?能否救治中國?你們如何評價它?(利用群共享文件功能,為學生提供三民主義內涵的原始材料,以便學生突破對三民主義內涵的理解。)問題3.比較你們與孫中山先生的救治方案,你們認為哪一個更為完美?為什么?(鼓勵學生通過群聊討論,認識到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主張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是由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造成的。)這三道探究題目圍繞核心問題所設,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群空間提供的素材又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自然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習效果更佳。
(三)重視探究過程,向探究要效果
好的探究主題猶如茫茫海洋中的航海燈,但學生能否順利到達知識的彼岸,還得看探究的效果如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探究的過程,向探究要實效。在“先學后教”理念的影響下,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同樣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鼓勵每小組同學充分利用群空間提供的服務素材,圍繞探究主題進行有效的交流。首先進行的是組內交流。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對老師布置的主題進行深入認真的分析,深刻理解討論的意圖和意義,然后再進行討論。發言時,由于每小組成員人數較少,故可采用自由發言的形式。在每位參與者發言結束后,大家綜合所有發言者的內容,形成本小組的觀點。小組長在班級QQ群上發表本小組經過討論后形成的結論,從而使合作交流進入到組間交流階段。在這一階段里,各小組之間最容易出現多種觀點的碰撞,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充分體現。其實,合作探究伊始,教師就被拉進每一個群中,教師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充當監督者,同時也是一位指導者。他(她)應當引導每一小組就初期結論進行互相評價,從而使學生對討論主題有不同方面的認識。還是以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一課為例。學生經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對三民主義的內涵還是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小組(設為A組)在QQ群上結論時認為“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沒有體現出資產階級要求反帝的愿望”;而另一小組(設為B組)則認為“‘民族主義’體現了資產階級要求反帝的愿望”。于是,筆者通過QQ聊天詢問B組同學何以得出此結論。B組同學表示是基于對“民族主義”的內涵(用暴力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政府)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民族危機深重)這兩方面的思考,從而認為“資產階級有反帝的愿望,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主張”。筆者立即對該組的結論予以肯定,同時鼓勵各小組進一步思考:資產階級為什么不敢明確提出反帝的主張呢?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筆者通過發送功能,將一段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民族資產階級軟弱絕望的視頻發送到群空間里。筆者試圖通過適當的點撥引導及構建新的情境,幫助學生不斷獲得對三民主義的理性認識。上述可見,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充分體現出網絡時代下師生雙向互動的交往關系。以QQ群作為媒介,學生通過組內的合作探究以及組間的交流碰撞,不斷地提高自身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而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引導,又能不斷地拔高學生的歷史視野,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度。師生的互動,已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當然,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未必時刻處于在線的狀態。因此,對于網聊討論的內容,我們必須要做好保存。
(四)及時做好總結與評價
及時的總結、及時的評價對小組主題探究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的作用。及時總結,有利于讓各個合作小組吸納他人之長,從而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筆者建議歷史教師在QQ群上對探究內容進行初步的反饋與總結,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進一步強調,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對學生的評價激勵則要相當及時。對于一些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要給予積極鼓勵與贊揚;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認真的學習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習慣,也要及時地進行表揚。
三、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將QQ群聊作為載體引入到高中的歷史教學中來,開拓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新空間;但QQ群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當它在中學生群體中瘋長的時候,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小組討論的效果,而且還會給班級管理帶來一定的挑戰。
(一)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當學生對老師設定的主題不感興趣時,可能會在小組群內討論其他無關的話題,甚至會脫離討論組,利用網絡環境玩QQ游戲,這就會嚴重地影響了教學進度與教學效果。
2.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隱蔽性特點,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利用QQ群的共享功能傳抄作業,這就給教學監管帶來很大障礙。
3.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橫向性特點,當學生進行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時,許多虛假不良信息可能會在學生中傳播,這就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
(二)相應問題的應對策略針對上述問題,歷史教師在工作中趨利避害,對不良現象進行針對性的制衡,制衡的主要途徑有:
1.針對學生興趣難以持續、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歷史老師應該盡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情境問題,同時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小組討論群的監管作用,密切關注各成員發言的頻率,對注意力分散的學生給予及時的提示。
2.針對學生利用網絡環境傳抄作業以及玩QQ游戲、傳播虛假信息的問題,老師不僅要抓思想,強化學生參與主題探究的同時提高他們自身的抗干擾能力;而且抓管理,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利用網絡參與主題探究的管理制度,從嚴管理、規范行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QQ群聊的網絡小組主題探究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探索教育真理的道路仍然很長,這種學習的方式仍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我們除了要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外,還需要正本清源,將其與傳統教學緊密銜接,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規避各自的缺失,以便在歷史教學中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陳彩紅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點和優缺點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點
當下,電子白板感應技術有很多,通過對各種技術進行分析和對比,提出教學活動中應該選用電磁感應技術來實現交互式白板的應用。因此,筆者將主要敘述電磁感應技術的特點??傮w來說,電磁感應技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裝有電磁感應技術的白板受太陽光照射的影響很低。無論是傳統教學的黑板,還是多媒體教學的屏幕,在很大程度上,都收太陽光照射的影響,形成各種反射和漫反射。第二,電磁感應的白板比應用其他技術的白板的使用壽命要長,并且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精準度都比較高,從而降低了白板維護和保養的成本。第三,白板能實現錄課和錄屏等功能,充分提高了教師授課的效率,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直至明白教學內容為止。
(二)交互式白板定位的優缺點:
由于在生產和運用過程中,主要選擇應用電磁感應技術的白板,因此本文主要敘述搭載電磁感應技術的白板的定位的優缺點。其設計的基本原理就是射頻原理(RF),在白板的板芯內配備大量的傳感器,在定位的過程中,接收來自電磁筆的頻率信號,來提高定位的準確性。其優點是:定位比較準確,因此精度和可靠性比較高,使用壽命較長,反應速度較快,并支持鼠標右鍵等操作,能實現與計算機的輔助操作。其缺點是:使用的過程中,必須使用與之配套的專用電磁筆。
二、交互式白板的運用原理
交互式白板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際交互設備,可以輔助教學活動和會議。在使用的過程中要配合投影機、計算機等設備,才能最大化交互式白板的作用。當下交互式白板主要的功能有:無塵書寫,遠程交流和隨意書寫等。當下在設計交互式白板的過程中,主要選取電磁感應、CCD、紅外線和超聲波等技術,但相比較而言,電磁感應技術由于具備的種種特點,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
三、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的運用
(一)電子白板為歷史畫面的創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歷史教師在應用電子白板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各種圖片、文字信息、影音資料等。比如在高中歷史必修課三的第一單元中,以《孔子與老子》為題描述孔子和老子的歷史,在具體講述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準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案。具體來說,對于歷史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以漫畫的形式講述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禮”;對于歷史知識豐富,邏輯思維比較強的學生,以解讀具體文字的形式,講述孔子的“仁”和“禮”。而對于中間層次的學生,結合兩者方式進行授課。同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篩選教學視頻和圖片,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實現如虎添翼的目的。
(二)教師運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掌控教學的進度
課堂教學的時間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因此教師要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使用交互式白板,減少了錯誤操作和板書所浪費的時間,增大了與學生的互動頻率,可以有效的掌控教學進度。比如,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考慮教學內容在本章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時間,對于通俗易懂的內容,可以簡單略過,而對于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章節,要重點講解。利用電子筆,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備注、板書和解釋,從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教師運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有效的實現師生互動和教學反饋
交互式白板減輕了歷史教師在操作中的負擔,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于學生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比較先進的交互式白板配有投票器(ACTIVote),每當歷史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可以在投票器中進行操作,當所有學生完成之后,在白板中顯示學生的投票結果,從而及時掌握學生知識學習的結果和程度,為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提供依據。比如歷史教師為確定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時,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甲午中日戰爭發生在哪一年?A.1894B.1895C.1896D.1897然后學生回答問題,通過投票器接收學生的信息,從而實現當堂反饋和了解學生歷史基礎的目的。
四、總結
在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傳統的授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因此在高中歷史授課的過程中,選用交互式白板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知識的共享率,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并結合書本知識,提高知識掌握的速度和效率。由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采用適當的交互式白板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
作者:王文集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
一、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據了解,高中學生中有大部分人對歷史都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對學校開展的歷史課并不太喜歡,大部分學生認為教材沉悶,課堂枯燥,讓人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都是照本宣科,沒有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中的知識,將教材中的知識作為唯一真理,卻忽略了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培養人才,而不是應付考試。歷史教材中的內容是以史實為基礎,結合歷史結論而構成的陳述性的歷史知識教育理論。例如,在舊版的高中歷史教材中,認為經濟危機是屬于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現象,是因資本主義的內部基本矛盾所引發的,但是2008年爆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逃脫這次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對歷史教材中的歷史結論的正確性進行考證。隨著史學研究學者研究的不斷深入,更新的歷史研究理論成果將成為歷史教學的最佳依據。
二、史學研究理論成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以新的研究成果對教材中有誤的觀點進行糾正
盡管高中歷史教材在這幾年經過了數次修訂,但是因為傳統思想的限制,導致歷史教材一直無法隨著史學研究新的理論成果的出現不斷更新,現行的歷史教材中仍然有很多觀點停留在過去片面陳舊的階段。比如,在歷史教材中仍然將列寧的觀點作為結論,即認為帝國主義是腐朽即將死亡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才能夠適合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帝國主義仍然還存在,這就表明,即使是“萬惡”的資本主義仍然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方面。對于這些有誤的、主觀的觀點都需要進行糾正,這就需要史學研究理論成果對教材修訂進行補充。通過史學研究理論成果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讓學生能夠正確全面地認識歷史,以時代的角度看待歷史,達到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雅典民主政治”的時候,教科書上對雅典民主政治固有的評價是:人類歷史的進步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這個觀點是不完善的,并沒有對雅典民主政治進行全面的概括,會導致學生在對雅典城邦政治體系進行解讀時出現謬誤。現代文明史的研究中對雅典民主政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教師應該將這些新的觀點引入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雅典民主政治實質上是有局限性的,城邦政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讓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以及西方政治體系發展有全面的了解。
2.將新的史學觀點引入教學中
歷史結論都會受到所提出的時代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代性。隨著時代的變更,對于同一歷史事件也會因為時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歷史結論。歷史研究學者所提出的新的時代觀點,看似與歷史教學中的知識沒有實際聯系,但是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應用這些觀點在課堂中引入相關的歷史問題,將時代背景和歷史相結合,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到歷史事件對現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歷史事件的相關結論是由歷史學者的歷史判斷和道德判斷進行總結,在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學生被片面的觀點誤導,讓學生獨立思考歷史事件,得出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例如,提到中國近代史,講到這段“國恥”的時候,通常都會提到“落后就要挨打”這個觀點,過去也一直將這個觀點視為真理,但是這樣的觀點并不符合時展趨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闡述這個觀點。在講到“十月革命”這個內容的時候,根據新課標中的教學要求是闡述俄國革命的事實,讓學生認識到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意義,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將新的觀點引入課堂,“十月革命”將馬克思主義帶到了中國,開啟了世界現代史,讓學生了解“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開闊學生的史學視野。
3.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史觀看待問題
近幾年以來,很多歷史研究學者從科學和宏觀的角度對我國歷史的各種重大事件進行重新的審視。但是在我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方面,不管是課堂上的教學模式還是教材,都是以應付考試為目標,迎合應試教育。為了實現新課改中培養人才的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史觀對歷史事件進行不同的考量。例如,近代史上眾所周知的慈禧一直是被視為清政府腐朽勢力的代表,以反面的形象被人唾棄,但是卻沒人知道慈禧其實是第一個敢于挑戰世界的統治者,盡管最后沒有成果,并且間接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但是卻給予對外抗爭一定的支持。與此類似的歷史實例還有很多,因為歷史教材的片面記錄誤導了學生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因此,在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片面記錄的“史實”并不準確,需要教師擴充教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去搜集更多的相關資料,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評價,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點。在過去講解到“新航路的開辟”的時候,教師通常都是以全球史的角度,講述新航路對世界市場的形成產生的影響,現在各種新的歷史理論的提出,可以借鑒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理解,從文明史的角度可以看出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現代化的角度可以說新航路的開辟開啟了人類走進近現代的初始階段。通過不同的角度對新航路的開辟進行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觀點。
三、結語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將史學研究理論成果作為指導方向,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過去教學模式中所形成的定向思維,有助于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對已了解的相同內容進行不同方向的探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吸取不同史學研究成果,形成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觀點。新的觀點和知識點促進了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對歷史問題作出分析和解釋,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的形成。
作者:肖文清 單位:湖南省桂陽縣第一中學
一、精心設計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課件
網絡教學課件就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教學資源。優秀的教學課件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網絡課件通常包括學生界面、學習指導、研究性學習、相關資料閱讀以及課堂學習等基礎模塊。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歷史知識的結構以及學習任務進行相關設置,將問題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影到大屏幕上,由學生依據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個人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學生能夠進入課件中的學生界面,以界面內的問題作為學習導向,在閱讀相關內容與資料的過程中進行不斷思考,進而提升自身的歷史知識掌握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網絡課件的設計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一,課件界面友好,便于學生操作;第二,資料內容豐富且充分兼容,利于學生多角度思考;第三,各個模塊指向明確,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各模塊功能,提升學習便利性。網絡課件具體內容的設計需要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撐。例如“,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教材內容具有極大的跳躍性,線索也十分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通讀教材內容后,將知識結構圖上傳至教學課件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展示的結構圖對整個知識體系擁有整體上的了解。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要將包括學生在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在內的多方面差異考慮在內,既要設計基本目標、也要設計較高的學習目標,還要設計發展特長的高層次學習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引。
二、視聽結合,啟發學生思維
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課在網絡資源運用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圖片、文字以及實物資料浩如煙海,而現今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不斷涌現。網絡資源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觸摸歷史,了解歷史,掌握歷史。例如在講授特定階段的歷史時,教師可以播放文獻紀錄片進行歷史再現,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對于影視題材往往興趣較為濃厚,優秀的影視題材層出不窮,例如《漢武大帝》《鴉片戰爭》《孫中山》等,這些影視作品既實現了對歷史的較為真實的還原,也具有一定的娛樂性,使歷史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運用網絡資源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由于教學環境等原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直接口語交流通常較少,因此,無論是在選擇視聽資料還是在進行軟件設計時,都應當選擇啟發性較強的教學資料,在適當的時機出現言語提示,同時也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例如,在講授有關明治維新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軟件中設計包括圖片、圖表、文字資料等多種內容在內的有關材料,讓學生在觀察與分析的過程中了解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具體做法,在經濟上向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在服飾上也出現了西方化的情形,這時,學生能夠自覺運用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基本原理,較為容易地判斷明治維新的性質。
三、合作交流,促進共同提高
網絡環境不僅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開闊視野,發展個性的環境,也給學生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協作學習平臺。因此,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個性化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可圍繞特定的歷史問題在網絡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與同學們分享,在觀點的碰撞中,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理解會更加全面與深刻。除此之外,交流討論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實現優勢互補。這種交流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對于交流時間、小組成員以及交流內容的局限性,將師生、學生間的交流空間進一步拓展,無論是對于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合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具體的板塊設計上,教師可以設置網絡討論模塊、我給老師留言模塊、作業交流討論模塊、具體課題研究模塊等,讓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網絡討論,能夠實現與教師的溝通,能夠將在學習、作業上出現的問題與同學們進行探討,能夠依據興趣結成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等,實現全方位、多樣化的歷史學習。
四、結語
網絡教學能夠較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中的諸多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作者:朱海濤 單位:江蘇江都中學
一、設置相關教學場景,激發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興趣
歷史學科是一門以探討、研究為主,通過對歷史內容的真正探討和分析,讓學生真正通過歷史相關內容對歷史事件和事跡的了解得到學習內容和知識。歷史事件和內容是過去式,學生對于許多歷史課本和知識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疑惑和疑問,由于歷史內容的過去呈現,許多內容存在不清晰的狀況,在初中歷史學習課堂上,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積極的創設一系列與歷史內容相關的相關場景,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教師要想真正有效的保證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師真正完善對教學內容的教學手段,在真正教學實踐參與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手段,不斷創設相關歷史事件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教學高效手段的輔助下真正得到知識和內容。例如:在現代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設置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在講到“商鞅變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當時的場景讓學生真正有興趣參與和學習,“商鞅變法當時場景的呈現”,“商鞅變法失敗的原因”等等,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得到對學習內容的高效汲取。
二、設置歷史問題,引導學生真正參與
高效的教育方法添加到初中歷史的課堂實踐中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動的作用。在教學實踐落實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存在的抽象問題有時會存在不理解現象,為了讓學生真正高效的保證對學習內容的汲取和了解,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上依據教學內容和課本呈現的內容設置一些相關的歷史內容小問題,設置歷史問題,引導學生真正參與,保證在學習課堂上有效獲取到教學課堂上呈現出來的內容和知識,讓學生在這些一系列內容和問題的分析和探討,讓學生真正對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入和透徹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實現教師教學的有效落實,通過對學習內容內部設置的問題和探討內容,使學生真正有效的參與學習和實踐當中,真正保證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有效透 徹了解和掌握,實現對學生的高效培育。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歷史課堂上針對教學和需要掌握知識點的問題和探討點,讓學生自由參與和探討,得到學習內容的有效充實和落實。在講到“昭君出塞”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此次出塞存在的原因和相關的背景,讓學生欣賞和了解課本呈現的文字知識和圖片信息,然后在教學課堂基礎上對于學習和探討呈現的現象提出一系列問題和觀點,讓學生真正在學習基礎上保證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
三、注重學生自身,保證學生對學生內容的高效汲取
初中學校內部教學旨在通過現代學科教學內容培育有思想、有技能的優秀人才,學校最主要培養和教育的是學生自身,因此在真正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真正教學中真正有效的保證教學實踐真正落實到學生自身,保證學生自身對于教學內容和知識的有效汲取和掌握,學生每個人自身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汲取和掌握也不一樣,要想真正保證學生自身對于學習內容的真正掌握,讓學生自身得到高效的參與和實踐,教師需要在真正重視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注重學生自身,保證學生對學生內容的高效汲取,不斷注重對學生自身學習和狀態的關注和了解,使學生有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有效汲取,對于學生自身學習和能力有一定實質性的了解和掌握,真正保證教學內容在學生自身的真正落實。初中學校內部教學通過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技巧,不斷加強和重視教學力度,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高效化,真正保證學生高效高質的參與和汲取學習和知識,真正實現對學生的高效培育。作為義務教育教學實踐的最后階段,其內部教學參與和實踐需要真正落實到學生自身,保證學生自身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才能真正保證學生有效成長和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校是一個旨在培養學生能力和思維高效提升和促進的場所,初中歷史作為初中學校內部教學課程的一部分,內部涉及的歷史事件、理論內容、歷史故事、歷史史實等內容的分析和呈現,真正有效的通過三段式教學方法的輔助和參與,真正有效的保證學生自身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和汲取。
作者:閆麗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學
一、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變革
1.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方式逐漸走進了課堂。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了圖片、音頻和視頻,利用豐富多彩的資料,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精彩的課堂。尤其是歷史學科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且教學內容之間相互聯系貫通,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量很大,傳統的灌輸法使得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比較吃力。初中生的興趣廣泛,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初中歷史課堂,學生的反映良好。一首歌曲、一張圖片、一段視頻都可以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很多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遠比教師口述的效果要好。多媒體教學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提升了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如在學習某個內容較為簡單、知識點較繁雜的章節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配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內部共同搜集資料,準備課件展示給全班,變教師主體為主導,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角,并培養其主動學習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小組合作教學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輕松又緊張的課堂氣氛中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小組之間展開歷史知識競賽、歷史擂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豐富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減少了教師的負擔,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這樣的課堂更加生活化,充滿了趣味性。
3.引入發現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獲取新知的過程和方法,非常適用于前后聯系緊密、知識體系龐大的歷史學科,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發現式教學法包括閱讀指導法和討論法。閱讀指導法要求教師的語言要精準,要引導到位,才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獲取歷史知識;討論法既有師生之間的討論,又有生生之間的討論,隨著討論的逐步推進,學生一邊聽取他人的意見,一邊形成自己的觀點。
二、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尤其對于歷史這樣一個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前后貫通的學科,還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
作者:熊紹安 單位:江西省豐城市麗村鎮麗村中學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縱觀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現多媒體技術應用存在以下問題。
1.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多媒體教學容易受到課件質量和多媒體設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導致初中歷史教學時課堂的信息量過大,學生無法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學內容,導致教學無法達到預期作用和效果。還有些教師上課時過分依賴課件,不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2.課程資源匱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共享的有效課程資源較少,普遍需要自己制作上課所用的課件。有的教師在進行課件的制作時,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卻忽視了初中歷史課堂中本該呈現的歷史內容,把課件變成多媒體制作的技術成果展覽。還有的教師怕課堂上操作出現失誤,為了方便,把課件制作成順序式,講課時只按一個鍵,順序播放課件即可。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層次較淺、應用方式單一。
大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使用的工具是PPT軟件,很少應用其他軟件輔助制作,導致制作出來的課件是單一的文字式,沒有動畫、圖像與聲音等元素,降低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效果。
二、完善并提高多媒體的應用
針對以上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如何完善并提高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提幾點建議。
1.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
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各有優勢,相互互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要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手段,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地創造情境、傳遞教學內容和信息,引導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建立新的認知框架。
2.加強教師的職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和理論水平。
除了PPT軟件以外,教師還應掌握Flash等多種軟件輔助制作課件,使課件效果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富有生命力。
3.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這樣能夠減少教師耗費在尋找教學資料上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在已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內容和目標的差異,制作出適合學生的優質課件。
作者:張騫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浚鎮中心學校
一、教材中的圖片,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有效鞏固
1.歷史圖片是進行歷史內容教學的最好資源。
學生通過對歷史圖片的有效學習,可以近距離地與歷史進行接觸,進而能夠很好地去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比如,我們在學習到“西方列強在19世紀末掀起了對我國的瓜分狂潮”相關的內容時,這個歷史事實在《時局圖》中就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而“中日甲午戰爭”之后,當時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是《時局圖》作者創作的歷史背景。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再結合這幅圖進行對照,就能使學生很快地理解這幅漫畫反映出來的現實意義。學生通過對漫畫的了解又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當時歷史事件的印象,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
2.看圖敘史。
歷史圖片作為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補充,同時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而且,合理使用歷史圖片,能夠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單張圖片來講述相關的歷史事件的概況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張圖片,讓學生梳理相關歷史知識的發展進程及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而且相對于傳統的死記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學中進行看圖敘史,既能讓學生解讀圖片中的歷史信息,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
二、有效結合地圖進行教學,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歷史圖片是一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資源。有效的圖片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綜合把握;刺激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有效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圖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歷史,掌握史實。
歷史圖片是歷史知識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教材中的史料圖片,并且要注意充分合理地運用教材中的這些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相關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例如,“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一課,我們在學習到經濟危機給德國帶來的影響時,教材也從多方面進行了歸納總結,但是學生卻沒有形成直觀的認識。為了讓學生更直接地認識到這場危機,我們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材中的一幅圖片進行講解。如教師可以結合“1927年的德國關于經濟危機預言性的漫畫”,讓學生來仔細觀看這幅圖,進而結合相關的知識進行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很直觀地體會到那時的德國貧富懸殊,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從而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經濟危機的相關背景,進而使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網。
2.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圖片,不失為我們教師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好素材。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挖掘課本圖片中蘊含的一些歷史信息,讓學生進行讀圖的時候,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真正促進歷史課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國國父華盛頓”這節內容是我們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即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和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事跡。對此,我們教師可以結合該課中的最后一張插圖“在美國南達科他州拉什莫爾山上刻的美國最偉大的總統頭像”來作為新知識的導入,指導學生看圖,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華盛頓能夠列入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為什么華盛頓被稱為美國的國父?”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看書,自主探究。這樣也可以使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吸收和認同。這樣,學生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歷史圖片既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知識的必要補充。同時,歷史圖片又具有高度靈活和對歷史信息高度濃縮的優點。這些都決定了歷史圖片在歷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不同的圖片史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策略也會不同,所達到的教學或者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結合具體的圖片和史料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播,同時還要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圖片史料,充分發揮圖片史料應有的價值,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歷史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郭輝朋 單位:河北省隆堯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