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9 06:28:09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2008年美國次貨危機攀發,金觸危機很快艾延全球,給世界經濟帶來強烈發撼。時至2010年,這場風基最強勁的勢頭已經過去,全球經濟開始回吸。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呈現出祈的特點,高失業率、預期通脹率、國際貧易竟爭加劇、,易保護重斷抬頭……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貧易艱難發展。面對祈的經濟扶序,我們應該積極訓整對外貧易政策,以在祈一槍竟爭中盛取更有利的對外貧易地位。 關鍵詞:金觸危機 后危機時代 國際貿易 貿易保護 經濟形勢 現狀 策略 2008年,潛伏已久的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全面爆發,掀起金融市場的狂風巨浪,貝爾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動性危機,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資……這場金融危機強烈震撼了美國經濟,使其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場巨大浩劫。時至今日,全球經濟體已經挺過這場風暴的中心,逐漸過渡到“后危機時代”。 這場令人談之色變的金融危機一度使世界經濟低迷,公眾信心喪失,在與之周旋抗衡的過程中,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國際貿易也出現了新的特點。據世貿組織(wto)統計,2009年世界貿易總額下降12%,降幅為60年來之最,而中國在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出口一方面面臨極為不穩定的經濟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為貿易競爭力的增加而承受著來自其他國家日趨強勁的貿易保護壓力。這就要求我們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尋求出口貿易新模式,從而推進我國國際貿易又好又快的發展。
1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分析
1 .1世界經濟止跌回升.增速緩慢 隨著各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落實,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主要經濟實體的消費和投資逐漸升溫,世界經濟開始從衰退走向復蘇。 2009年初,世界經濟并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凈出口和投資大幅萎縮,歐元區gdp更是大幅萎縮9.6%。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額下降了40%。二季度美國、日本、新興經濟體經濟開始回升,韓國經濟觸底反彈,國際貿易降幅收窄,但仍高達兩位數。進入三季度后,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回升明顯,多數歐盟國家也出現復蘇,印度、巴西等國回升勢頭也較強勁。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相對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業生產指數均實現了正增長。世界經濟基本上被確認見底回升。
中國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較高增長,第三季度增長率超過8%。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經濟均有所企穩并出現回暖跡象。 雖然目前金融危機最強勁的勢頭已經過去,世界經濟已經停止了自由落體式的下跌開始有所回升,但是我們卻不能對其做出過于樂觀的估計。金融危機導致居民財富縮水,儲蓄率大幅上升,消費需求嚴重下降;同時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機會,加之目前全球普遍產能過剩,新的投資需求短期內很難大幅回升。因此,雖然經濟開始回暖,但是其復蘇的過程也是緩慢而曲折的。imf估計,未來四年之內,全球經濟增速將略高于4.7%,低于危機前幾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經濟逐步回穩但仍舊脆弱。
1 .2高失業率和通脹預期并存 金融危機給各國產業帶來重創,失業問題隨之加劇,全球就業問題異常嚴峻。2009年,美國9月份失業率達到9.8%,創26年來新高;歐元區8月份失業率升至9.6%,為歐元區誕生來最高;日本9月份失業率為5.3%,亦為十年來最高;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也令人擔憂。高失業率將直接影響消費一一失業者無力消費,未失業者基于對未來的憂慮而不敢消費,進而影響到經濟復蘇的速度。 高失業率嚴重的同時,通脹預警也時刻存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刺激經濟復蘇,各國都采取了規模空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國央行紛紛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利率分別降至0%一0.5%} 1%和0.1%,均創歷史新低。一些地區和國家甚至直接向市場注資從而提升大宗商品價格。目前美國、日本等國的貨幣供應增速均快于名義gdp增速,全球基礎貨幣持續上升。在經濟低迷時過剩的貨幣供應和較高的流動性往往不會形成通脹壓力,但是當經濟逐漸復蘇時,這些內容則會因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和抑制工具而轉化為通脹壓力。屆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進退兩難。
1 .3貿易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國際貿易嚴重下滑,各國貿易競爭加劇。而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內需難以拉動,進一步刺激了其擴大對外出口的決心。內憂外患的狀況使得眾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采取強硬措施以期有效爭奪國際貿易市場,一些國家甚至不惜大幅貶低本幣幣值、采取各種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來提高
本國產品竟爭力,擴大國際市場。 除了爭奪市場,各國亦希望通過促進本國產業來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加速經濟復蘇腳步。這勢必使其更決絕的采取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國際經貿組織報告顯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個月時間,20國集團就出臺了91項新的潛在的保護主義措施。據世界銀行統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了約78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 但是在如今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個國家的經濟利益是互相關聯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自顧自的采取貿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經濟體會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貿易保護,但實質上各國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措施,這就使得近年來的貿易保護會以更新更隱蔽的方式出現。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正重新抬頭,并且即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阻礙。
2經濟形勢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2 .1貿易額度下降.降幅趨緩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下降,整體貿易環境趨緊。2009年全球經濟回暖,但全球國際貿易總量仍處于下滑趨勢。這一年里,中國的經濟形勢較為良好,但外貿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較金融風暴正勁之際,我國的外貿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躍居第一大出口國.貿易康擦增加 在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的表現好于一般國家。特別是在2009年,中國的出口額占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9%的,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這充分說明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發展自主產業,正在逐漸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但我國的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對外貿易處在粗放增長階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這種憑借數量型擴張取勝的粗放增長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引發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全球整體需求下降和各國內需難以帶動等對國際貿易競爭的刺激,外貿競爭力日益強勁的中國也成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重點對象。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全球70%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與中國的出口貿易有關。2009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超百起、案值約120億美元,兩者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連鎖性突顯,鋼鐵、鞋類、玩具、鋁制品、輪胎等中國傳統優勢出口產品頻繁出現一個產品在不同市場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現象,呈現出摩擦國別擴散和救濟措施疊加的勢頭。 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國際貿易經濟環境將逐漸好轉,中國的外貿前景看好。但我國的國際貿易關系也將隨之而更加復雜,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更加嚴重。對于后危機時代的中國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貿易關系趨緊,貿易對象格局改變 歐盟是我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09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總值達2362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9.66%,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形勢將影響總體的外貿形勢。然而目前歐盟經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僅歐元區的貨幣穩定難以確保,而且由于經濟問題而引發的政治問題也在各成員國內頻發。內憂外患的狀況使得歐盟訴諸于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但在2009年,歐盟國家頻繁針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從鞋類、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到光伏、節能燈等擁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都是歐盟對華進行反傾銷的對象。2010年,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更加嚴厲。 中國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貿易形勢也都不容樂觀。奧巴馬政府出于減少國內失業率以及2010年面臨中期選舉政治壓力的需要,不斷對中國施壓,出臺了各種針對中國出口的貿易保護措施。經濟陷人嚴重衰退的日本則更是大大縮減了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系。 另外,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也越來越頻繁。僅2010年起就有韓國、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多個國家相繼對中國的馬鈴薯、西服、高碳錳鐵、榨汁機等多種產品施行禁運、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措施。中國與老牌主要貿易國家的關系日趨緊張。 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和中非貿易的健康發展,中國與東盟、非洲的貿易關系發展保持著較好勢頭。2009年我國對東盟出口額達到1062億美元,超過了日本,占我國對外出口總額的8.85%。從長遠來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中國與非洲、澳洲等國家貿易關系的促進,中國的外貿環境會逐漸好轉,且新的貿易格局也會逐漸形成。
3未來的發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規建設.拓寬貿易口徑 中國加人wto近九年的時間內,清理、修訂、廢除了數千件與wto規則相沖突的法律、法規及各種紅頭文件,有效地實現了國內法律法規的配套。然而我國法律的修正并未趨于完善。從國內經濟發展來看,需要創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如建立穩定、透明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體系,明確政府對企業
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融資支持、稅收減免優惠、投資風險保障的鼓勵政策等。通過規范國內競爭規則促進企業高速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國外競爭來看,隨著國際貿易竟爭的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之外,各個國家和地區更可能采取諸如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隱性保護策略。針對此種情況,我國需嚴格制定細致、規范的制度和法規,以立法的形式確保我國貿易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從而拓寬貿易口徑,增大進出口額。
3,2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 雖然我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是目前我國仍以粗放增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缺乏自主設計,沒有龍頭品牌,產品質量和設計都還比較欠缺。當前我們還主要靠規模優勢來贏取市場,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國各地區紛紛依靠本幣貶值和出口補貼等手段來加大本國產品價格優勢的情況下,無疑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很大沖擊。因此自主研發、提升質量、重視國際認證,全面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才一是保證和擴大我國對外貿易優勢的有效途徑。
3.3鼓勵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雖然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逐漸加強了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但是民營企業無論在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優勢上還是在宏觀經濟政策上都是無法與國企比擬的。然而中小企業因其靈活性、創造性、對發展機會強烈的渴望程度而對經濟促進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與國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優厚資金實力的國外企業、機構合作,招商引資,同時增進企業自身實力,不僅可以增強整個產業的競爭力,而且對于促進國內就業和擴大外商投資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好的成效。
3 .4優化行業發展結構,促進經濟快速穩健進步 此次金融危機給歐洲所帶來的打擊遠比美國要重,究其原因則是后者的制造業規模比前者要大得多。這給我們的教訓便是,無論服務業如何發展,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關系也是不能完全統一的。一定規模的、相對獨立的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們既要加大發展服務業,增加服務貿易的規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業的發展。二者齊頭并進并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有效促進和確保經濟健康高速平穩發展。
3.5積極拓展多元化外貿目標市場 這場危機再一次深刻的闡述了“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教訓。以往我們過渡的依賴歐盟、美國、日本這些發達經濟體進行出口貿易,當經濟危機襲來,這些國家遭受巨大挫折,中國對外貿易也不得不承受相應的打擊。而如今中國東盟自貿區已經建立,新的經濟體正在興起,我們應當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目標市場,在更廣闊的空間創造更多的機會,從而有效的防止外部需求變化對我國對外貿易造成巨大的沖擊,實現我國對外貿易健康全面的發展。
摘 要: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是2000年由教育部批準升級為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在2004年6月順利通過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學士學位整體授予權評審。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市場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素質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的專業教師,參加了本專業的迎評工作,在實踐中有很多體會。在總結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體系提出一些個人的思考,目的是對修訂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實踐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體系;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
一、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缺陷
專業實踐教學作為本科教學計劃設置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它是在學生修完主要專業課程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實際操作能力并嘗試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而開設的以實踐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它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專業實踐教學包括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社會實踐兩個部分,根據2000級、2003級、2006級和201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指導性教學計劃,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其中實踐教學部分又分為專業實踐教學和非專業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指校內專業模擬實踐教學和校外專業實習教學環節;后者主要指軍訓、創新實踐活動和公共基礎課的課程實驗等與專業課程關系不密切的實踐活動??v觀近十年來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情況我認為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實踐教學基礎薄弱,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轉機制。學校本身是新升本科院校,辦學基礎較薄弱、辦學經驗相對不足。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相對工科專業在這類院校相對起步較晚,本科教學起步就更加晚,為此,形成有效的運轉機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在??苹A上發展起來的,存在本科教學管理經驗不足的情況;其次,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基地較分散,并且對教學基地的要求也較高,所以,很難一個單位解決所有學生的畢業實習;最后,模擬實驗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還有待繼續摸索。
2.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師資培養機制不靈活。新升本科院校,在學校環境和待遇方面與成熟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為客觀原因在教師組成結構中青年教師占的比重較大,在教學上就容易表現為經驗不足,而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實踐教學的性質要求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工作經驗,青年教師往往兩者難以兼具,而年長教師只是專科教學經驗較豐富,本科教學經驗欠缺,因此,短時間內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有一定的難度。學校層面上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新老教師結對,實行導師制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結對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還通過派出學習的辦法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而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恰恰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3.對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和性質認識存在偏差。建立在工科背景之下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說既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的優勢也是劣勢,關鍵找到兩類學科相互促進發展的結合點。在工科為主的院校中主管教學和科研的往往以工科專業的背景的管理人員為主,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點不熟悉,對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和性質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院校的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發展速度。
二、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中國傳統專業之一,雖然全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本專業,但是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的擴大和提高。當前,大多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實踐技能的培養。現有的專業教學體系不能有效地培養“兼具從事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能力和實務操作基本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兩種能力的培養上存在著嚴重的失衡,從而導致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較弱。這些問題也導致了一些怪現象的出現:(1)掌握該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所當然,但學生在校期間甚至畢業后仍需接受所學專業領域的再培訓以獲得相應專業的資格證書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本專業領域的各類證書反而成了評判學生是否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標準;(2)用人單位也不得不設立相關的培訓機構對招聘來的畢業生進行再培訓,使其能勝任工作崗位。由此可見,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本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需求。
三、21世紀時代背景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提出的新挑戰
在21世紀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專業素養和技能,還包括人文素質和創新特質。而傳統意義上的實踐教學無法使學生具備這些綜合素質。因此,現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不僅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而且要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理論教學的理解和總結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實用性和創新型人才。通過現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要從培養學生具備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潛在的現代國際經貿經理人素質出發,制訂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實踐教學計劃;(2)不拘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既有專業基礎理論實踐,又有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驗和專業綜合實踐;既有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科研活動,又有社會調查、專業調查的社會實踐,重視第二課堂,學術講座、課外研討和實踐創新的作用;(3)內外兼修,創建實踐教學環境。針對當前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特別是外貿企業更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而且實習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學校應充分重視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創造逼真的商務模擬實習環境。
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為了解決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培養“理論全面,實踐豐富”的應用型人才,建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如下:
1.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構想,統一思想,找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正確認識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為工科院校創辦的文科專業我院培養的人才目標應定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應用性是其鮮明的特色。而應用性的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上更加注重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從而培養學生更強的動手能力。只有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調整,才能有根本的保證。積極引進相關專業師資,大力新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內模擬實驗室。為此,學院應超常規引進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的中、高級人才盡快形成一支穩定、合理的專業教師隊伍。
2.優化實踐教學計劃,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及體系的構建,主要要著眼于本專業的學科定位、培養目標和專業技能要求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筆者認為主要由外語應用能力、國際貿易實務操作能力、國際結算操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構成。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圍繞這幾種能力進行。鑒于現有課程設計安排的不足,在今后的培養計劃中應加大課程設計的比重,使學生通過實踐來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
3.盡快建成國際商務模擬實驗室。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新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內模擬實驗室,初期投入并不大。利用經濟管理學院現有計算機機房,購買相應的軟件稍作改造就可以滿足該專業實驗要求。初期投入只需幾萬元,就可大大改善國貿專業的課程實習、實驗狀況,大幅度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該實驗室無論對于目前的教學,還是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都是需要的。通過網上調研和實地考察,我們了解到許多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都建有國際商務中心之類的實驗室作為校內實習基地,利用相關軟件模擬外部專業實習環境以供學生完成各種專業實習任務。
4.改善實訓教學條件,提高實訓教學效果。得益于it產業的飛速發展,仿真模擬訓練不僅能逼真地模擬出實習環境,囊括更多地實習環節和內容,克服觀摩實踐教學中往往內容單一、人為因素影響大的不足,而且還充滿趣味性,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特別是國際貿易實務方面的實習,由于從商業秘密的角度出發,一般業務人員不愿意將客戶的相關信息透露出去,因而,學生到外貿企業實習很難真正介入到業務之中去。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實驗室的建設力度,增加電腦的數量,加快相應模擬實習軟件的購置,提升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層次。
5.將實踐觀摩實習落到實處,提高實踐觀摩教學效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觀摩實習主要有生產企業認識實習、涉外部門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生產企業認識實習和涉外部門認識實習采用的是現場參觀和聽取報告相結合的方式,不能使學生深入到實習的單位,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為了提高實習效果,必須努力擴建并完善一批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增加實習基地的數量,將學生分成由數人組成的若干組,然后將每組學生派送到各實習基地進行全日制的實踐觀摩,真正達到使學生對生產企業和涉外部門有一定感性了解的目的。
[摘 要]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著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脫節、專業課案例教學不能相互銜接和課程設計組織難度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企業急需的復合型、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采取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按國際貿易業務程序統一制訂案例教學方案、情景模擬組織課程設計等措施,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
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面向企業培養其所需人才。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權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準入門檻降低后,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大幅度增加。由于國際貿易特殊的貿易環境和運作慣例,外經貿業務工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較強的專業性。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外貿人才。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業務量不大、設崗較少,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業務量大、部門分解較細、設崗較多,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過硬的專門操作技能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貿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出易前的準備、簽訂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出口計劃、組織貨源、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出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開展廣告宣傳、辦理商標注冊;簽訂出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貨款為核心的貨物、租船訂艙、辦理保險、出口報關、辦理保險、繕制單據、出口收匯核銷、出口退稅;必要時,還有出口索賠。
進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個階段:進易前的準備、簽訂進口合同和履行進口合同。進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進口計劃、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進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選擇交易對象;簽訂進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進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貨款為核心的租船訂艙、派船接運、辦理保險、買匯、審核單據、進口付匯核銷、進口報關、檢驗貨物;必要時,還有進口索賠。
從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國際貿易所涉及的業務環節非常多。因此,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閱讀技能、寫作技能、現代辦公設備操作技能、網上進行商務處理技能、商品檢驗技能、識別與填制外貿單證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③專業能力,如貿易業務處理能力、外語運用能力。
2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脫節
實習是學生在系統地完成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熟悉進出口業務程序的現場活動。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去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撰寫畢業論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或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但是,由于外貿業務量大,一項外貿業務涉及時間較長,從發盤到完成業務全過程可能經歷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不同的學期,它們之間相互脫節,學生很難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這樣就造成了實習的非系統性,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與實習脫節,難免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2 專業課案例教學不能相互銜接
案例教學是把實踐案例進行處理后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事件和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組織場景,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感覺能力和反應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各專業課任課教師均從所授課程角度出發組織案例教學,重點當然在所講課程之中,這就導致不同課程的案例很難形成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學生也很難將多門課程的知識應用到一筆業務,這樣就會造成所學知識的“無用性”,知識之間形成壁壘,很難相互銜接。
2.3 課程設計組織難度大
通過課程設計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也是對理論教學效果的檢驗。但是,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環節較多,如訊盤、發盤、還盤、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個環節里,又涉及貿易術語、商品的數量和品質、商品的包裝、商品的運輸及保險、商品的檢驗、貨款的收付以及索賠等。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還要聯系其他課程的知識,不容易組織。
3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當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的自身特點,我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
我們首先對原有的時間短而又分散的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了整合,統一調整為四周的專業實習,將原來為期十三周的畢業論文調整為十八周,調整前后實習和畢業論文的總周數卻沒有變化。然后,在學期安排上也進行了調整: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前四周進行,畢業論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學期后四周進行,第二階段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學期后十四周進行,專業實習恰好置于畢業論文的兩個階段中間。
改革之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相關企業,選擇一筆或幾筆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畢業論文前四周的時間和寒假進行選題、開題和收集資料,從而確保論文選題的客觀性和實用性;在接下來的四周專業實習期間里,學生依據選定的論文題目和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繼續在企業里進一步了解、熟悉相關的業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畢業論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學生要確定論文撰寫提綱、查閱資料、撰寫、修改、審查、進行答辯等環節。
通過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可以使學生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開題、撰寫等環節緊密聯系實際,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2 按國際貿易業務程序統一制定案例教學方案
我們通過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共同商討、相互溝通,依據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和程序,最終制定出來一套統一的案例教學方案,所有專業課的案例都按照業務程序融合在其中,確保了案例教學相互銜接,便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我們學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與中國石油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相鄰,可以組織學生到遼化對其國際貿易業務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在企業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多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將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聯系并運用到實際。
3.3 情景模擬組織課程設計
為了解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計難以組織的問題,我們采取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情景模擬教學形式。按照國際貿易相關業務和程序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職責,發給學生一些背景資料,要求學生認真研讀,也可以查找相關資料作為補充,模仿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進行模擬訓練,可以對出口報價、結算以及所涉及的單證等業務進行模擬。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商討,共同理解、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樂趣倍增。
3.4 組織學生進行暑期社會實踐
為了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我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一至大三的學生安排了暑期社會實踐。針對每個年級學生已經學過的課程,我們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暑期社會實踐大綱。學生按照大綱的要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學生將自己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過程及體會寫成報告,開學后上交報告及相關材料,指導教師據此評定成績。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學生認知和了解了企業及國情,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摘要: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出現了需求迅速膨脹、供給不足、就業困難的窘狀,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人才培養目標趨同化、培養方案難以承載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途徑單一等問題。細分人才市場可以使擁有不同教育資源的各類高校準確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育內容的改革、教育途徑的拓展、教育方案的重新設計是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文章重點設計了多層次培養模式的結構和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多層次培養模式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供需困局
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經濟國際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更廣泛領域,包括制造業的高端領域和金融、商貿、流通、信息、高技術研發等服務業領域。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批企業走出國門展開國際競爭,這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國人才藍皮書2010》預計,2010年國際經貿人才需求79萬人。而中國每年高校經濟類專業畢業生為13萬左右,即使這13萬人全部從事國際經貿行業,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未來三年,中國的經貿人才中,負責外貿公司重大投資與戰略的決策人才最為欠缺,需求缺口在2/3以上;業務營銷人才欠缺30%以上;專業管理人員欠缺一半以上;服務貿易人才欠缺70%-80%;投資人才缺口也在60%左右(韋霞,2010)。然而,就在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況下,國際經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卻不樂觀。某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就業率僅達到47%(江維國,2010)?!?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為排名第十的所謂失業量較大且薪資較低的“紅牌”專業。
相對于旺盛需求,相對于供給不足,就業還十分困難,這種供需困局不能不讓我們深思。是人才結構出現了問題?是人才質量出現了問題?還是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社會需要?
二、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趨同化
典型的案例描述是“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基本知識,了解wto及當代國際貿易的基本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法規,了解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和金融情況,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羅旭娟,2009)。這種描述是對國際經貿人才的一般要求,沒有突出各學校人才培養特點,更沒有體現人才培養的差異性。人才培養目標趨同化有三個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趨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數優秀學校與一般院校人才的差異也在質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結構上。不能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釋。強調“寬基礎、強技能、高素質、創新性”的培養要求,勢必造成什么都要學,什么都要強。在有限的教育時間內,學習內容被壓縮,課時被攤薄,課程學習演變成概述或演示。結果是什么都學,什么都不會。三是人才層次不分。國際經貿需要高級規劃人才、管理與決策人才、高級技術人才、一般技術人才和一般作業人才等五種層次的人才,而該種培養目標下的人才并不能針對其中的任何一種,造成人才能力與實際需要不吻合狀況。
(二)人才培養方案難以承載培養目標
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教材內容跟不上形勢變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文明的提高使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領域、新課題。如貿易與環境、標準化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新貿易保護等。現有教材基本上圍繞傳統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進行設計,不能適應新形勢變化(竇建華,2010)。二是實踐技能培養嚴重不足。雖然設置了實踐環節,但內容不系統,設施不完備,實踐效果差仍是普遍現象。學校的實驗課程以基礎實驗為主,缺乏提高實驗和創新實驗;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不穩定,合作企業積極性不高(王志偉,2008)。三是創新能力培養缺乏系統性。目前創新能力培養處于啟蒙階段,只是學習創新知識和簡單的模擬活動(如創業大賽)。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系統性的,包括創新的基本理論、創新的技術手段、創新的支持體系(李洪江,2010)。
(三)人才培養途徑單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體,一切培養責任完全由高校承擔。實際上由于資源的有限性高校難以完全承擔人才培養重任。高校實踐設施不足,制約了人才技能培養的質量。雖然進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養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協議開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產權機制。企業合作的臨時性和不積極態度,大大削弱了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國應積極探索政產學研聯盟人才培養機制,拓寬人才培養途徑。
三、市場細分視角下的多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市場細分是市場營銷學中的理論,是企業根據產品和服務需求的不同把現有的市場劃分為不同的子市場,然后依據企業的競爭優勢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子市場并為之服務取得收益的營銷理論(朱明俠,2001)。市場細分主要的特點是可以集中使用企業的優勢資源在目標市場中競爭并取得市場主導地位,它同樣適用于教育行業。高校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自己的優勢資源,這種優勢資源是獨有的,是高校樹立特色的基礎。同樣高校資源也是有限的,它并沒有為所有市場需求服務的能力。利用自己優勢的教育資源為一個或幾個目標子市場服務,是高校樹立特色取得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
表1是根據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層次、目標要求和培養機構特長設計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細分區劃,對應于不同培養機構的教育資源優勢,可以選擇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培養機構優勢,樹立人才培養特色,可以避免全才式培養模式的弊端。人才培養具有針對性,人才能力可以準確定位。
就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而言,其人才培養應定位于培養國際經貿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上海商學院結合自己的歷史積淀、行業背景、辦學條件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經營管理專門人才(第4層次),并進一步規劃了該層次人才的培養目標(侯立玉,2008):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從理論的高度理解社會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熟悉商務操作流程,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能較快地適應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環境;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四、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是由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途徑三部分組成的。創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內容安排上創新;在結構設計上創新;在培養主體上創新。在內容安排上,針對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的培養現存的問題,我們認為應在如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加強教材建設。針對目標層次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內容、不同深度的教材體系。體現層次需求、反映時代特點,尤其是實驗、社會實踐教材應大力開發。二是完善英語教育體系。將現有的公共英語、專業英語體系拓展為公共英語、專業基礎英語和專業實踐英語。三是完善技能培養體系。構建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研究創新實驗體系;構建專業認識實習、崗位技能實習、調研設計實習體系。四是完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創新意識、創新技術、創新實踐課程體系。
在培養主體上,應建立多主體人才培養機制。拓展包括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團體等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途徑。
在結構設計上,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規格,對教育內容要進行相應的安排。在教育內容創新的基礎上,設計不同的教育方案,實現結構設計創新。
如圖1所示,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之處在于可按照某一層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設計出相應的課程體系,從而實現該層次人才培養。在該模式中,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平臺課程是一致的,但不同層次人才方向模塊設計要體現該層次培養目標要求和特色??梢栽O計同一層次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如圖1中國際貿易業務方向和國際商務管理方向;也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課程模塊,如圖1中國際貿易業務方向和高級技術人才方向以及一般技術人才方向。僅就國際貿易業務方向,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知識課程、技能課程、外語課程、實驗實踐課程以及創新能力課程可按如下設計:知識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服務貿易、wto與國際貿易、中國對外貿易、國際商法;技能課程包括貿易單證與函電、報關報檢、國際結算、國際貨運與保險、國際商務談判;外語應開設專業實踐英語;實驗課程包括綜合實驗、研究創新實驗,實踐課程進行崗位技能實習;創新課程包括創新技術、創新實踐課程。這種方案設計可以實現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業務方向人才培養目標。
五、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優勢
教育內容的創新可以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教材建設可以更新知識體系和結構;實踐課程的拓展可以提高人才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構建使人才具有真正的創新能力;教育主體機制創新,可以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克服高校教育資源瓶頸障礙。
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新構建可以解決人才能力趨同所帶來的三個問題,即人才能力趨同、人才能力稀釋、人才層次不分。人才能力差異化,可以改變人才供給結構,解決一些層次人才飽和而另一些層次人才稀缺問題。分層次設計模塊,圍繞該層次人才培養目標集中構建該層次對應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所須的課程體系,可以解決人才能力稀釋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分層次培養人才,可以提高人才針對性,提高人才對各種工作要求的適應能力。
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適應能力,最終將提高教育競爭力。
摘 要: 專業培養目標決定專業課程的選擇和結構,課程體系結構直接映射培養目標,不同層次的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新建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依托學科、面向應用。新建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課程設置時應根據自身定位和培養目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體現外語特色”,模塊化、多證書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 新建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依據 構想
一、背景
安徽外國語職業學院以“職業技能”為培養核心的高職院校要提升自己的辦學層次——升本,面臨著方向性的選擇——學科型?應用型?通過集體探討和專家研究,學院做出了方向性選擇——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應用型教育,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并存,逐步發展本科教育的道路。
其一,響應社會的需要。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薄皵狄詢|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靠中專、職高、技校等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來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主要靠重點高校來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主要靠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來培養。
其二,應用型符合我院的實際和特色。盲目追求研究型或學科型,實屬“”?!懊嫦驊谩笔菓眯捅究普n程體系與研究型本科課程體系的根本區別。課程體系是否科學,關系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問題,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是以學科為中心的專業課程體系,按照此模式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低,難以適應國際經濟貿易崗位的實際需要。應用型的課程體系以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依托中心,以專門技能所需的實用知識為基礎,強調實踐操作能力,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無論是“學科中心型”還是“崗位應用型”的課程體系,都存在局限,我們應進一步優化現行的課程體系。從實際出發,后者對于新建本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更加適用。
二、課程體系的依據
專業定位勢必影響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因此本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應突出“應用”,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工作要求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基本素質為取向。應用型教育的專業設置主要是滿足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專業和行業為導向的教育類型。這就決定了課程體系目標既要考慮到教育的基礎性和階段性,又要充分考慮應用型人才的工作要求。
教學目標設定決定課程選擇,即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專業課程體系,必須找出培養目標的決定因素,這一因素會以傳遞的方式影響專業課程結構設置。社會需求決定了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學校要主動根據社會需求設置課程。比如德國和新加坡的一些學院通過課程改革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以公司為中心的課程結構,又如安徽科技學院開辦的“隆平班”和“德力”班,確保教學內容始終反映企業的實際需要。課程內容要注重反映崗位群的能力需要,關注整個行業崗位群或職業群所需的各個方面知識技能。本專業直接對接的是外貿行業(外貿業務、跟單、報關等行業群)。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構想
結合我院及本專業的實際,針對本專業,我們應該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外語為特色的模塊化、多證書的課程體系;設置通識課程平臺、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平臺,以及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
(一)突出應用特點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模塊化教學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完整課程體系,突出實操教學的教學方式,接近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為教育)模式,以崗位群所需能力為主線,確立“能力模塊”。本專業適合“厚基礎、活模塊”的教育模式,我們構建了“一個核心”、“五大模塊”相支撐的優化體系結構。所謂“一個核心”就是以國際經貿的應用知識技能課程為主體,“五大模塊”突出綜合崗位群能力。
1.通識模塊
這一模塊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修》、《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就業指導》等課程。針對目前公共基礎課面臨尷尬的局面:學生的基礎太差,學習沒有積極性,出勤率低。在新建本科院校要不要開設公共基礎呢?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哪一層次的高校都應該開設通識課程,如思修課程為必修課,一切教育德育為先。今天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乃是體育課的使命,每一門課程都有自身的價值。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加強與專業課之間的銜接,根據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取舍選修課程。
2.外語能力模塊
外語能力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商務交流能力,以此為出發點本專業開設《綜合英語》、《英漢口譯》、《國際商務英語》等英語課程。
3.專業模塊
該模塊又細分為專業基礎和專業提升模塊。(1)專業基礎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為今后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該模塊包括:《高等數學》、《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經濟法》等課程。(2)專業提升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滿足崗位群直接所需能力。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市場營銷》、《外貿函電》、《國際商務談判》等課程。
4.個性化發展模塊
該模塊包括《報關實務》、《單證實務》、《國際貨運》等課程。該模塊采用以各個方向為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及志向選擇,根據學生選定的方向,在老師的適當指導下,學生自主地設計職業生涯方向,學習主要在大三和大四完成。
5.實訓模塊
本專業開展階段實訓和項目型的綜合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動口、動手能力,讓學生熟悉業務操作,提高就業適應能力。
模塊教學體系優點可見,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學生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不夠系統全面,缺乏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邏輯性、系統性和連貫性。所以模塊設置應注意關聯性。每個模塊都不是孤立的,模塊與模塊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互動發展的。
(二)外語特色的開放型課程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漸加快,本專業的課程建設要國際化。課程教學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還反映在學校的語言教學上,外語是我院的特色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在實際的教學中外語得到高度重視。本專業開設全英教學的英語基礎課,基本采用“2+2+2+2”模式:英語課程課時與中文課程課時比例為4∶6,在兩者之間我們又開設了交叉性雙語課程如《外貿函電》、《商務談判》、《國貿實務》等。與此同時,本專業開設也要開設大量具有國際文化背景的相關課程,如《商務禮儀》、《英美文化概況》,以滿足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對于應用性人才的知識與文化要求。
同時,本專業還應進一步加大與外界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強調開放辦學,利用國際資源開放辦學,目前,本專業已經和澳大利亞證書認證機構合作“國際商務專業學位證書”項目,采用“2+1”模式。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大國際化的力度,力圖通過“國際化”引進國外課程、培養雙語教師,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與水平。
(三)多證書的課程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下現代用人制度的逐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高校畢業生尋找工作的重要通行證。新建本科應用院校應切實關注大學生就業這一“民生工程”,把學習實踐活動與應用型高校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結合起來,為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課程設置與考級考證結合起來,實施一書多證教育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強化能力培訓,經考試合格后,頒發國家認可的技能證書。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實戰經驗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以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順利就業與參與社會競爭。本專業的學生除了拿到畢業證和cet-6證外,還可獲得外銷員證書、單證員、報關員、會計從業證書等。
四、結語
本研究根據學院和本專業的定位及其培養目標,同時結合國內外同專業課程設置的經驗比較和借鑒,從課程體系結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出發,勾畫出了一張凸顯“外語特色”,“依托學科”,“面向應用”的“模塊化”、“一書多證”的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結構藍圖。當然,這種課程體系結構也有不完善之處,針對新建本科專業,需要在運行中不斷摸索和創新,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道路。以“需要”為出發點,適時開設學生“想要的”、“忘不掉的”、“用得到的”課程,以及時掌握崗位群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努力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完成教學的使命。
【摘 要】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逐漸成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辦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擬從社會需求導向的視角,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關鍵詞】社會需求 課程設置 課證融通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國經濟建設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類型的本科教育。研究型高校主要培養理論型人才,高職類院校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獨立學院應該培養的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應用型人才。相對于其他行業,對于外貿企業來說,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專業人才才是它們所需要的。某些擁有大專學歷的人在外貿行業也做得很好,這就說明了外貿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不是高學歷人才。因此獨立學院應該從自身的生源狀況出發,定位于培養適應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外貿人才。
一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國際貿易課程設置的原則
1.堅持強化理論教學與加強動手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專業理論水平與業務技能高、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實驗室和基地建設為依托,努力推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專業建設。堅持強化理論教學與加強動手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建設道路。盡快提高學科的整體水平,形成結構合理、優勢和特色明顯的學科體系。
2.專業方向要適應社會的需求
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應是獨立學院的辦學方向,所以獨立學院在政府和本院招生就業辦信息的基礎上,要加大對社會市場的調研和預測工作,提高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可以聘請以專家為核心的專業指導組,進行評估調查,以保證專業設置適應社會的需要。
3.加強學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獨立學院的專業定位不應該是研究型、專業型的,而應是應用型的。我們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首先是注重綜合業務能力的培養,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拓寬就業面,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管理能力、心理承壓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職業課程設置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課程設置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是學生適應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獨立學院的職業課程設置又要與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現不同。
1.突出外語與外貿并行的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外語水平要求很高,客觀上要求在專業課教學時應采用雙語教學,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重視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要設計相關課程而且加大基本技能訓練,如,設置商務英語閱讀、報刊選讀等;另一方面,要在相關課程上采取雙語教學,如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
2.按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
外貿知識反映在專業課的安排與設計上,根據社會需求,可以推進“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課程化”,形成“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考慮將報關員、單證員資格證書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并使課程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相銜接,使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與職業考證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相一致。使學生畢業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考取用人單位認可程度高、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另外,還有其他可獲取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相關課程科目: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資格證書,同樣可以開設相關課程體系。
以上課程設置可以專業任選課的課程形式體現,只要求修夠規定的學分即可。
另外,在專業核心課及專業必選課中的某些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報關實務》、《報檢實務》、《貨運實務》等課程中交叉重復部分需要整合。
[摘 要] 通過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需求分析,表明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與社會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針對這一情況,高等院校應該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構建一個將實踐教學貫穿其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 實踐教學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作為一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專業之一,受到各個院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院校都設立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培養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需求概況
2004年7月1日新的《貿易法》正式實施,我國對外貿易權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準入門檻降低后,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大幅增加。2006年中國外經貿培訓網的數據顯示,全國備案的外貿企業已驟增至18萬,5年內國內外貿企業的數量將是目前外貿企業的2倍。外貿主體在迅速壯大,但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卻嚴重滯后,存在大量的供給缺口。我國外貿人才主要是由高等院校培養,目前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約380所。所培養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每年幾萬人,與百萬的需求相距甚遠。而根據2007年國家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我國每年高校經濟類畢業生在13萬人左右,即使13萬經濟類畢業生全部從事外貿工作,也只能培養出65萬外貿人才,按照每家新增企業需要3名外貿專業人才計算,尚有100萬人才的大缺口。
由于國際貿易特殊的貿易環境和運作慣例,外經貿業務工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較強的專業性。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不愿承擔培養和訓練畢業生操作技能的的費用,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外貿應用型人才。但是,據2005年麥肯錫咨詢公司對83家高等院校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進入到企業后馬上就能夠勝任工作的僅占10%。
二、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企業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數量問題,選擇“越多越好”的占54.1%,認為“只是關鍵崗位需要”的占43.2%。企業招聘時看中的首先是實踐能力,其次分別是持續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梢钥闯觯髽I更看中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也就是應用創新能力。由此看來社會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產生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從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來看,具體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趨同于理論型
各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偏重于學生在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等宏觀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而對于國際貿易具體、實務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大多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高校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在具體業務中的崗位要求。
2、專業課程體系趨同于局限純經濟類
在1998年以后.我國政府改變以往以計劃為主的調控經濟的手段,不斷加強宏觀市場經濟調控手段的運用,通過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發揮來促使我國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一時間,國內高校也開始重視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等經濟類課程,各種經濟類理論課程進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在總培養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各校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自然就向純經濟類課程體系趨同。
3、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集中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傳授
在人才培養目標趨同于理論型和專業課程體系趨同于局限純經濟類的特點下,我國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普遍存在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重理論、輕應用的問題。各高校雖然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各種實習。但在高校評價體制以科研為主,國際貿易實際、業務實踐集中體現在商品流通過程而非生產過程等客觀背景下,高校專業教師不得不集中精力側重研究國際經濟理論的發展以提高科研成績,外貿公司和企業也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所以,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也面對無穩定的實習基地、實習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精通進出口業務操作的教師流向企業等現實問題,從而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培養方式過于傾向課堂理論教學。
上述國內高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式的趨同性,最終形成國內該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技能水平的單一和相近,該專業的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因此,一般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必須要立足社會需求,注重能力培養,構建一個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三、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舉措之一: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
科研、生產合作教育是世界各國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綜合國力的一條成功經驗 ,是實現經濟、科技、教育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根本措施。為加強學校對產學研合作工作的領導,學院成立了產學研領導小組,開始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措施地推進產學研合作工作。在專業建設與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采取走出校門到企業第一線實踐鍛煉的方針,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建立了共建立了上海通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等十幾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經過實踐,我們認為:校企合作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訓。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企業,也使企業對學生有準確全面的評價。這樣,學校就在學生與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聯系的橋梁,在“雙向選擇”時減少了盲目性,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舉措之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推動高校實踐環節教學改革,并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關鍵性指標”。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校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的紐帶,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高校實施教育與生產勞動、科學研究相結合的主渠道、主途徑。
在近兩年內學校加大對實驗教學的投入,建立專項基金,以支持實驗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實驗教學軟件的研究開發項目、實驗教學教材出版等,組織專家認真研究論證,提出實驗教學教改項目的選題指南和實驗教學軟件的開發要求,確保實驗教學教改項目和教學軟件開發的針對性和實際應用價值。除此之外,我們為了使實踐環節教育得到落實,制訂了規范周密的實踐環節教學總計劃與執行計劃,增強國際貿易綜合技能的校內模擬實習環節。
舉措之三:加強師資建設,優化教師結構
第一,努力提升教師實踐業務素質。對于外貿實踐閱歷缺乏的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學校適當安排專業教師到條件較好的重點經貿院校去進修培訓,也將教師送到企業掛職鍛煉3-6個月,以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
第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在教師中實行 a、b角色輪換制,規定各系部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到企業第一線去,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鼓勵、支持部分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到企業去兼職或擔任一定的職務;建立校外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來院講授專業課。通過這幾種途徑,迅速提高“雙師型”隊伍的素質。
第三,積極推行見習導師制。地方本科院??梢苑e極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從外貿企業中聘請一些具備熟練業務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員作兼職導師。由每個見習導師負責指導10-15名學生,集中一周左右的時間安排學生到外貿企業見習,讓學生有機會充分了解真實環境下外貿業務的整個流程。
舉措之四:創建學生實踐活動中心
依托擁有的研究所創建學生實踐活動中心,下設就業促進工作室、學科競賽工作室、創新項目工作室、科研訓練工作室、社會調查工作室,為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展示個性和鍛煉能力搭建平臺,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專業技能與基本方法,學會收集、處理信息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在團隊協作精神、開拓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造思維。
論文關鍵詞:金觸危機 后危機時代 國際貿易 貿易保護 經濟形勢 現狀 策略
論文摘要:2008年美國次貨危機攀發,金觸危機很快艾延全球,給世界經濟帶來強烈發撼。時至2010年,這場風基最強勁的勢頭已經過去,全球經濟開始回吸。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呈現出祈的特點,高失業率、預期通脹率、國際貧易竟爭加劇、,易保護重斷抬頭……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貧易艱難發展。面對祈的經濟扶序,我們應該積極訓整對外貧易政策,以在祈一槍竟爭中盛取更有利的對外貧易地位。
2008年,潛伏已久的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全面爆發,掀起金融市場的狂風巨浪,貝爾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動性危機,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資……這場金融危機強烈震撼了美國經濟,使其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場巨大浩劫。時至今日,全球經濟體已經挺過這場風暴的中心,逐漸過渡到“后危機時代”。
這場令人談之色變的金融危機一度使世界經濟低迷,公眾信心喪失,在與之周旋抗衡的過程中,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國際貿易也出現了新的特點。據世貿組織(wto)統計,2009年世界貿易總額下降12%,降幅為60年來之最,而中國在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出口一方面面臨極為不穩定的經濟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為貿易競爭力的增加而承受著來自其他國家日趨強勁的貿易保護壓力。這就要求我們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尋求出口貿易新模式,從而推進我國國際貿易又好又快的發展。
1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分析
1 .1世界經濟止跌回升.增速緩慢
隨著各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落實,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主要經濟實體的消費和投資逐漸升溫,世界經濟開始從衰退走向復蘇。
2009年初,世界經濟并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凈出口和投資大幅萎縮,歐元區gdp更是大幅萎縮9.6%。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額下降了40%。二季度美國、日本、新興經濟體經濟開始回升,韓國經濟觸底反彈,國際貿易降幅收窄,但仍高達兩位數。進入三季度后,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回升明顯,多數歐盟國家也出現復蘇,印度、巴西等國回升勢頭也較強勁。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相對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業生產指數均實現了正增長。世界經濟基本上被確認見底回升。
中國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較高增長,第三季度增長率超過8%。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經濟均有所企穩并出現回暖跡象。
雖然目前金融危機最強勁的勢頭已經過去,世界經濟已經停止了自由落體式的下跌開始有所回升,但是我們卻不能對其做出過于樂觀的估計。金融危機導致居民財富縮水,儲蓄率大幅上升,消費需求嚴重下降;同時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機會,加之目前全球普遍產能過剩,新的投資需求短期內很難大幅回升。因此,雖然經濟開始回暖,但是其復蘇的過程也是緩慢而曲折的。imf估計,未來四年之內,全球經濟增速將略高于4.7%,低于危機前幾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經濟逐步回穩但仍舊脆弱。
1 .2高失業率和通脹預期并存
金融危機給各國產業帶來重創,失業問題隨之加劇,全球就業問題異常嚴峻。2009年,美國9月份失業率達到9.8%,創26年來新高;歐元區8月份失業率升至9.6%,為歐元區誕生來最高;日本9月份失業率為5.3%,亦為十年來最高;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也令人擔憂。高失業率將直接影響消費一一失業者無力消費,未失業者基于對未來的憂慮而不敢消費,進而影響到經濟復蘇的速度。
高失業率嚴重的同時,通脹預警也時刻存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刺激經濟復蘇,各國都采取了規模空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國央行紛紛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利率分別降至0%一0.5%} 1%和0.1%,均創歷史新低。一些地區和國家甚至直接向市場注資從而提升大宗商品價格。目前美國、日本等國的貨幣供應增速均快于名義gdp增速,全球基礎貨幣持續上升。在經濟低迷時過剩的貨幣供應和較高的流動性往往不會形成通脹壓力,但是當經濟逐漸復蘇時,這些內容則會因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和抑制工具而轉化為通脹壓力。屆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進退兩難。
1 .3貿易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國際貿易嚴重下滑,各國貿易競爭加劇。而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內需難以拉動,進一步刺激了其擴大對外出口的決心。內憂外患的狀況使得眾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采取強硬措施以期有效爭奪國際貿易市場,一些國家甚至不惜大幅貶低本幣幣值、采取各種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來提高本國產品竟爭力,擴大國際市場。
除了爭奪市場,各國亦希望通過促進本國產業來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加速經濟復蘇腳步。這勢必使其更決絕的采取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國際經貿組織報告顯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個月時間,20國集團就出臺了91項新的潛在的保護主義措施。據世界銀行統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了約78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
但是在如今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個國家的經濟利益是互相關聯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自顧自的采取貿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經濟體會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貿易保護,但實質上各國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措施,這就使得近年來的貿易保護會以更新更隱蔽的方式出現。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正重新抬頭,并且即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阻礙。
2經濟形勢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2 .1貿易額度下降.降幅趨緩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下降,整體貿易環境趨緊。2009年全球經濟回暖,但全球國際貿易總量仍處于下滑趨勢。這一年里,中國的經濟形勢較為良好,但外貿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較金融風暴正勁之際,我國的外貿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躍居第一大出口國.貿易康擦增加
在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的表現好于一般國家。特別是在2009年,中國的出口額占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9%的,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這充分說明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發展自主產業,正在逐漸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但我國的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對外貿易處在粗放增長階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這種憑借數量型擴張取勝的粗放增長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引發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全球整體需求下降和各國內需難以帶動等對國際貿易競爭的刺激,外貿競爭力日益強勁的中國也成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重點對象。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全球70%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與中國的出口貿易有關。2009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超百起、案值約120億美元,兩者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連鎖性突顯,鋼鐵、鞋類、玩具、鋁制品、輪胎等中國傳統優勢出口產品頻繁出現一個產品在不同市場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現象,呈現出摩擦國別擴散和救濟措施疊加的勢頭。
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國際貿易經濟環境將逐漸好轉,中國的外貿前景看好。但我國的國際貿易關系也將隨之而更加復雜,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更加嚴重。對于后危機時代的中國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貿易關系趨緊,貿易對象格局改變
歐盟是我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09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總值達2362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9.66%,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形勢將影響總體的外貿形勢。然而目前歐盟經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僅歐元區的貨幣穩定難以確保,而且由于經濟問題而引發的政治問題也在各成員國內頻發。內憂外患的狀況使得歐盟訴諸于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但在2009年,歐盟國家頻繁針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從鞋類、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到光伏、節能燈等擁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都是歐盟對華進行反傾銷的對象。2010年,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更加嚴厲。
中國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貿易形勢也都不容樂觀。奧巴馬政府出于減少國內失業率以及2010年面臨中期選舉政治壓力的需要,不斷對中國施壓,出臺了各種針對中國出口的貿易保護措施。經濟陷人嚴重衰退的日本則更是大大縮減了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系。
另外,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也越來越頻繁。僅2010年起就有韓國、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多個國家相繼對中國的馬鈴薯、西服、高碳錳鐵、榨汁機等多種產品施行禁運、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措施。中國與老牌主要貿易國家的關系日趨緊張。
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和中非貿易的健康發展,中國與東盟、非洲的貿易關系發展保持著較好勢頭。2009年我國對東盟出口額達到1062億美元,超過了日本,占我國對外出口總額的8.85%。從長遠來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中國與非洲、澳洲等國家貿易關系的促進,中國的外貿環境會逐漸好轉,且新的貿易格局也會逐漸形成。
3未來的發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規建設.拓寬貿易口徑
中國加人wto近九年的時間內,清理、修訂、廢除了數千件與wto規則相沖突的法律、法規及各種紅頭文件,有效地實現了國內法律法規的配套。然而我國法律的修正并未趨于完善。從國內經濟發展來看,需要創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如建立穩定、透明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體系,明確政府對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融資支持、稅收減免優惠、投資風險保障的鼓勵政策等。通過規范國內競爭規則促進企業高速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國外競爭來看,隨著國際貿易竟爭的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之外,各個國家和地區更可能采取諸如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隱性保護策略。針對此種情況,我國需嚴格制定細致、規范的制度和法規,以立法的形式確保我國貿易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從而拓寬貿易口徑,增大進出口額。
3,2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
雖然我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是目前我國仍以粗放增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缺乏自主設計,沒有龍頭品牌,產品質量和設計都還比較欠缺。當前我們還主要靠規模優勢來贏取市場,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國各地區紛紛依靠本幣貶值和出口補貼等手段來加大本國產品價格優勢的情況下,無疑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很大沖擊。因此自主研發、提升質量、重視國際認證,全面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才一是保證和擴大我國對外貿易優勢的有效途徑。
3.3鼓勵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雖然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逐漸加強了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但是民營企業無論在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優勢上還是在宏觀經濟政策上都是無法與國企比擬的。然而中小企業因其靈活性、創造性、對發展機會強烈的渴望程度而對經濟促進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與國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優厚資金實力的國外企業、機構合作,招商引資,同時增進企業自身實力,不僅可以增強整個產業的競爭力,而且對于促進國內就業和擴大外商投資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好的成效。
3 .4優化行業發展結構,促進經濟快速穩健進步
此次金融危機給歐洲所帶來的打擊遠比美國要重,究其原因則是后者的制造業規模比前者要大得多。這給我們的教訓便是,無論服務業如何發展,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關系也是不能完全統一的。一定規模的、相對獨立的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們既要加大發展服務業,增加服務貿易的規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業的發展。二者齊頭并進并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才能有效促進和確保經濟健康高速平穩發展。
3.5積極拓展多元化外貿目標市場
這場危機再一次深刻的闡述了“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教訓。以往我們過渡的依賴歐盟、美國、日本這些發達經濟體進行出口貿易,當經濟危機襲來,這些國家遭受巨大挫折,中國對外貿易也不得不承受相應的打擊。而如今中國東盟自貿區已經建立,新的經濟體正在興起,我們應當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目標市場,在更廣闊的空間創造更多的機會,從而有效的防止外部需求變化對我國對外貿易造成巨大的沖擊,實現我國對外貿易健康全面的發展。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我國對涉外人才的迫切需求,國內各大獨立院校紛紛建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使得其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貼別是在課程體系建設這一模塊。本文從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該專業的現狀出發,分析各大院校國貿專業存在的問題,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學科中心型;崗位應用型;課程體系
據統計,截止2005年,全國高校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點就有561個,專業過多過泛日趨嚴重,也帶來了一些衍生的問題。例如在課程體系建設這一塊,獨立院校未能把握新世紀的國貿人才需要,在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著:拔尖人才稀缺,一般人才過多,人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現代經濟學理論有所加強,新興經濟理論課程更新不快;理論教學空泛,定性分析灌輸較多,結合本土經濟案例不夠;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不夠,師生教學互動研討亟待加強等問題。
一、獨立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成果
縱觀國內各大高校以及獨立院校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設置,現已基本形成一類是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代表的綜合性外經貿人才培養目標,其偏重國際貿易實務。另一類是以南開大學為代表的偏重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由這兩類目標的設定我們可總結出,高校及獨立院校已看到國際人才的特色需要,即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
就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而言,在其經管學部之下的國貿專業,理論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微觀)、西方經濟學(宏觀)、貨幣銀行學、財政學、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貿易、對外貿易概論、國際經濟學等;實踐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實務、海關實務、國際結算、外貿函電等。相比以前只有理論課而言,現在的課程設置已增加了很多實踐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課上教師也會適當結合國際貿易實例,來增強學生的實務感。
再例如國內知名院校浙江大學,其國貿專業在經過摸索和實踐之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其探索和實踐“厚基礎、強理論、研究型、國際化”為特征的重點高校經濟學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其明確國貿專業的基礎骨干課程,依據國際前沿和本土重大現實問題,優化調整課程內容和本土案例教學,實現了課程大綱、教材、內容和考評“四統一” ;第三,建立了經濟學科基礎骨干課程績點、競賽獲獎和科學相結合的人才甄別選拔機制和免試研究生、出國交流優先推薦的激勵引導機制。第四,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強化課外閱讀、seminar和前沿講座。以上舉措切實保證了該校國貿專業優秀人才的培養。
二、獨立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問題
1.“學科中心型”局限性日趨凸顯
所謂學科中心型,即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線,強調打牢基礎理論知識,拓寬專業口徑,注重理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朝國貿專業理論研究型的方向發展。按照這一課程體系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低,難以適應國際經濟貿易崗位的實際需要。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已經逐步認識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并在近年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上有所突破,但是仍有改善的空間。該校的課程設置可歸于此類學科中心型,即實踐環節還可繼續增強。例如,可增加銀行實務課程或者實踐環節。國貿專業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將去往各大銀行工作,雖然學生在校期間接觸過相關知識,但是遇到實際問題往往不能很好地解決。例如學生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學習了各種貿易術語,但工作中一旦碰到,卻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種術語的區別,印象仍停留在學??荚囍暗乃烙浻脖成?,這樣很容易混淆知識,從而造成工作失誤。若能在假期組織有意愿的同學去實地考察,最好是在銀行實習一段時間,那么教學效果將大大提高。當然,這需要學校提供諸如此類的社會資源。
2.“崗位應用型“體系問題并存
在國外職業培訓教學模式的影響下, 現在很多國內獨立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逐漸流行起“崗位應用型”課程體系。該體系的基本特點是:以特定崗位實際需要的專門技能為中心,以該專門技能所需的實用知識為基礎,強調實踐操作能力和勞動態度的培養。
這種課程體系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首先,在此種培養目標之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理論水平及其有限,專業知識不扎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就業的需要,但是會導致我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缺乏;第二,此種課程體系的設置對相關獨立院校有較高的要求,并不是每所學校都有足夠的資金構建這些課程所需要的平臺,例如修建規模大且完善的實驗模擬室;都有足夠的經歷和時間去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等等;第三,就業若得不到充分的保證,學生對此種模式的信任感會逐步缺失。
三、獨立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趨勢
第一,課程體系的設置將更加適應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黨的十七大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在國際經貿活動中,既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度,更要提高開放型經濟的水平。為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一系列關于對外經貿戰略的重大調整和部署,如“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發展服務貿易”、“引進來與走出去”等,都應在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得到體現,以適應我國對外經貿活動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第二,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走國際化、復合型的人才培養之路。經濟學要從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高度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而國際經貿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強烈的國際化背景,“三個面向”的要求更具典型性。當今世界紛繁復雜,經濟運行中的不可預見因素增多,這就要求國際經貿專業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具有國際視野和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專門技能,還必須善于戰略思維和具有理論功底扎實的復合知識。國際化和復合型互為依托,二者兼容互動,是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
第三,必須強力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教育強國的需要,大力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各大高校面臨的共性任務。國際經貿專業建設的主旨是為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培養國際化、復合型的人才,教學改革與創新尤為重要。在課程設置方面,既要夯實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法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又要強化定量分析的能力;教學內容應充分反映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反映wto等國際經濟組織與法規慣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跨國公司的發展態勢等;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加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經濟實驗方法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等;人才培養的途徑應多樣化,如采用“雙學位”、“本碩連讀”、“雙語教學實驗班”、“國際合作培養”等多種形式。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貿易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在國際經濟貿易新趨勢發展下實現經濟貿易的變化,是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國際經濟貿易現狀進行分析,指出我國在這種大背景下所面臨的發展困難和應當進行的措施。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戰略;發展趨勢
我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正式與國際經濟系統接軌,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出口貿易額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可見我國在國際經濟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國取得了一系列的經濟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威脅和挑戰,因此,更需要針對我國的國情和當前的經濟形勢進行研究,加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一、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戰略的內涵
在全球化的時代里,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開始了資本、商品和生產要素之間的互換,逐漸形成了國際化的關系,即為國際經濟。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和調整,在國際舞臺上,出現了發達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發展中國家相互協作的不平等狀況,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國際間的合作讓有限的資源實現了調整,同時也帶來了分配不均的現象,加大了國際經濟的風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市場也在逐漸成熟,發展潛力巨大,將會是未來的主要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活動也促進了國際經濟更加活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已經在短短的十幾年發展中成為了最大的出口額國家,對外貿易也在不斷加深。對外貿易主要分為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這是受到資源分配的不確定性所影響的,各個國家的資源不同,幾乎每個國家都需要進行資源交換,比如說發達國家賣頭腦產品,發展中國家賣手中產品,落后國家賣土里產品,各個國家間所進行的貿易讓每一個國家都參與到市場的分工當中,也最大程度地各取所需,讓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國際經濟貿易和我國經濟貿易發展現狀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了國際中每個國家都在競爭的重要因素,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了國際經濟的主導產業,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逐漸被國際市場所淘汰。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下,國際信息的傳輸得到大幅度提高,國際化變得越來越“小”,網絡貿易也開始運用在國際貿易中,并且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國際間正在建立各項有關網絡的規章制度,以此來維護網絡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正常高速運行。我國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面臨著國際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維護原本國際經濟貿易關系的同時,還要抓好機遇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也使得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國際金融秩序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國始終堅持平穩的發展戰略,這對建立和諧穩定的國際金融平臺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我國面臨的新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首先就是穩定的發展戰略難以適應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在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貿易市場的發展動向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相當迅速,但是以目前的國際市場狀況來看,我國的發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很難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國際間的分工越來越明確,市場貿易也走向自由化,因此我國面臨著更大的貿易大力,不可避免地出現世界資源配置和保護國內經濟的矛盾問題。另外,雖然我國已經在大力提高企業在國際中的競爭力,但是受到區域化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影響,我國正面臨著可持續化發展和競爭力過小等問題。此外,我國太過于注重經濟的發展,這就忽略的生態化發展的問題,國民經濟得到提升的同時,環境也受到了破壞,這是我國和世界各國同時面對、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國際經濟貿易趨于多元化發展,而我國的經濟貿易仍然以勞動合理、資本為依賴,技術含量低,還需要進一步的進步發展。
三、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戰略
當前我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力資源豐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的優勢都是出口勞動密集型,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際貿易市場也出現了重大變化,因此我國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業的重視程度,實現知識產業的主導地位。在我國與國際貿易加深的同時,需要改進當前的產業結構,對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尋找貿易發展新方向。我國需要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我國在世界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努力協調進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與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研究。針對國際市場,我國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國際經濟貿易體制,讓我國的貿易在國際貿易活動市場中能夠受到法律的保護,以保證我國在世界市場中的合理利益不受侵害,避免出現國際貿易規則對我國經濟貿易利益損害的情況。
我國在做好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要做好與環境的平衡,對生態環境加強重視程度,因此在一方面需要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環境的保護意識,做好環境保護服務,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發展。此外,我國還需要增強企業在國際中的競爭優勢,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實現市場的綜合競爭,大力完善法律法規,在人才、資源等方面提高競爭能力。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還需要增強競爭力,充分挖掘國內市場,讓出口貿易能夠實現規模化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國內市場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國家要積極采取政策,刺激消費,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同時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還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貿易自由化發展方向,并且能夠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強我國貿易在國際貿易市場的活躍程度。
四、結語
世界經濟越來越趨于一體化,全球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國際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的國際貿易在遇到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我國需要緊跟國際潮流,加強國家間、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在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活動的同時,還要關注和拓展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加大市場范圍,尋找最合適的方式來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
摘要: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21世紀步入了網路時代,各種電子電子產品,互聯網的運用,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一定的地位,也影響著各種經濟貿易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網絡時代商品的經濟學特征、商品在經濟貿易中的特點等,再通過各種國際經濟學模型來進一步分析商品貿易方式的改變,并對這些現象作進一步的說明,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應該做出哪些方面的調整。
關鍵詞:網絡時代;國際貿易;通用目的技術;措施
網絡已經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每個環節,一般只要想買一件衣服,首先想到的就是淘寶或者阿里巴巴,還有就是微信品臺的出現,出現了一種新的商人----微商,有的微商通過微信公眾號來自己的產品,被稱之為B2C微商;還有的微商是基于朋友圈開店來宣傳和銷售自己的產品,被稱之為C2C微商,微商只是借助于個人微信賬號來自己的產品,這是“以力借力”的營銷技巧,并使得自己的產品得到出售。此外,還有在線視頻、軟件開發、搜索引擎、網站游戲等等,這些新型的網絡產品也不斷發展起來,并能隨時隨地獲得價值可觀的利潤,其中網絡只是一個媒介而已。
一、在經典國際經濟學理論下,網絡時代的商品國際貿易
(一)網絡時代的網絡產品特點
在網絡時代中,網絡產品的主要特點就是高資本、高密集度和巨額的R&D投入,在2010年的一些網絡公司中R&D投入如下:Microsoft有65.96億美元,位居首位,Google為14.36億美元,Symantec的研發經費投入為10億美元,EBay的研發經費則為6億美元,這些經費的投入比例每年都在不斷的攀升。網絡產品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高附加值,而Google已經成為高附加值的專業代表。再者就是網絡產品所要容納的信息可能比傳統商品所要傳達的信息要小,這也是發展中國家進行發展的一個好的條件和機遇。網絡產品的本身屬性也決定了一些特有的特性,它在市場銷售的過程中,比傳統商品更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而主要的消費群體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群體,呈現出一種即將替代傳統產品的趨勢。
(二)H-O理論、產品周期理論與網絡產品國際貿易的關系
在H-O理論中,對與要素稟賦有關理論進行學習,我們可以知道網絡產品的國際貿易市場主要是分布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有著高密度的資金,可以任意對一個高端的網絡產品進行巨額投資和科研開發,這種巨額投入是一般勞動力密集的發展中國家所無法追及的,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要素短缺,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網絡產品主要是靠國外進口來進行新產品貿易的。例如,Windows產品,Windows98是Windows的升級版,它在美國的市場價格為90美元,還不足美國普通員工一天的工資,然而在中國的銷售價格卻為1200元,幾乎高出了一倍多,是一個普通工人的兩個月工資。根據產品的周期理論PCT和相關產品的技術特點來說,在發展中國家,商品的技術和資金投入開始集中在商品的成熟階段,一旦產品進入標準化階段,發展中國家就可以生產大量的屬于自己的網絡產品,發展中國家本來具有勞動力密集的優勢,也能在國際市場上網絡商品貿易中獲得一定的利潤,就像印度的軟件業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因此,產品的周期理論和相關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商品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而且各國之間的收入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依存關系,而這種依賴性主要是通過生產渠道才能發生作用和聯系。
二、網絡產品的非貿易價值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新變化
(一)通用目的技術的運用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對國際經濟貿易市場帶來一次重大的變革,比如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達國家工業的生產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促進發達國家原始資本積累,讓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占據重要位置,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讓發達國家可以在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而獲得豐厚的利潤,同時發達國家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之至關重要的。目前的網絡時代相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來說,它在生產方式的影響下,只能說是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更超前,網絡不僅縮短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而且使得商品生產變得集約、高效起來,有的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產業要素稟賦,使得國家在國際經濟貿易市場上所占據的地位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因而才說,網絡時代為發展中國家進行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二)網絡時代既帶來了知識的傳播又帶來了技術的擴散
根據PCT理論可以知道,一個國家想要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獲得利潤,就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此外,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各種商品生產技術變得唾手可得,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在只局限于課本,這樣不僅有效的降低各國之間信息存在不對等情況,而且還影響著各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所采取的貿易方式。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來查找一個國際的飲料配方,再根據這個配方,來制作飲料,讓它變成屬于我們自己的產品,再在市場上進行產品銷售,并獲得豐厚的利潤。同樣我們也只為自己提供使用,這樣也能降低進口飲料所需的關稅和進口價格。這樣可以消弱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的商品市場壟斷的局面,有利于商品的國際貿易。
三、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
在網絡時代中,網絡商品的高附加值,是帶來高額利潤的關鍵,也成為各個國家商品經濟貿易的重點,各國都開始加快本國的信息化建設進度,不斷完善和發展互聯網設備及相關設施,這也是目前多數國家進行國家經濟貿易發展的政策。面對這種形式,我國要做到以下措施來保證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首先,擴大網絡技術產品的研發經費,不斷為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提高充足的技術支持;其次,政府要不斷完善和建立網絡產品發展的相關法律政策,實現網絡時代國際商品貿易的規范化和正?;?;最后,國家要鼓勵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適當的政策扶持和優惠待遇,促進相關企業的建立和發展。四、結語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中,國際經濟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給每個國家的國際經濟貿易帶來的了極大地發展機遇,并對整個國際經濟產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作者:張鑫越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
[摘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機遇,也是對我國經濟的巨大考驗。面對國際經濟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各個企業應當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文章將針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論述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存在哪些發展中的局限,提出一些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戰略;趨勢
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通過與世界各國的貿易交流,我國可以通過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提高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開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讓我國的對外貿易水平趕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必須對這些對外貿易中的缺陷進行彌補,調整我國的對外貿易戰略,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
由于全球經濟的高度發達,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經濟發展呈現一種全球化的趨勢。為了保持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對貿易結構進行調整,我國必須對國際貿易的戰略進行調整。同時還要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提高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目前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升,很多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大提高,生產經營的利潤卻大大降低。這就導致很多中小型企業難以生存,大企業能運用的資金也受到了限制,難以進行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我國企業整體上競爭力下降。
2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局限
2.1貿易發展水平不均衡
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進行的,起步比一些發達國家都要晚。但由于我國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對外貿易還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而且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不均衡,各地區的對外貿易水平差異很大。我國的東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由于經濟水平相對發達,地理上也具有相當的優勢,對外貿易交流頻繁,貿易額度也大。但是對于經濟落后的西部地區和交通相對閉塞的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就不容樂觀了,不僅交易量低,而且極為分散,不能形成規模。
2.2競爭力不足
隨著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逐步發展,出口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不乏一些高、精、尖的優秀產品。但是從國際貿易的總體上來說,我國對外商品的技術含量還不足、附加的價值和商品的價格都很低。我國目前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的科技密集型產品很少。對于國際上的市場競爭來說,我國的企業還存在很多缺點,比如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很差、缺乏產品的品牌意識、競爭精神不夠強烈等。這些都導致了我國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低下。
2.3貿易服務落后
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大部分都是貨物貿易出口,很少有服務貿易出口。我國的服務貿易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服務水平也比較差,在出口總額中占據的比例很低。我國目前的服務貿易出口主要是運輸、旅游、建筑等行業,出口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歐盟、美國和日本。這幾大地區的服務貿易出口占據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60%以上。這是因為我國的對外貿易服務存在著管理上的缺陷,比如中央對于服務貿易出口的政策還存在一些缺失;服務業受到多重管理;服務業沒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
2.4貿易摩擦增加
在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增長,從貿易大國轉變向貿易強國的過程中,貿易摩擦的增加嚴重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調查顯示:我國近五年來都是最容易發生貿易摩擦的國家之一,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國對外的貿易摩擦,主要發生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產品安全、產品環保和有害物質含量等方面。我國每年有60%的出口企業都會發生不同程度上的經濟貿易摩擦,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高達貿易額的25%。
3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方向
3.1調整進出口結構
目前,我國的國際貿易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進口則以高科技產品為主。這種進出口結構十分不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我國的政府應該重視對科學技術的研究研發,鼓勵各行業各企業研發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拓展發達國家的中高端消費市場。還要積極向國外的先進企業學習,借鑒別人的發展經驗,挖掘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品牌。
3.2完善相關法規政策
我國現在已經出臺了對外貿易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于這些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政策,要時時關注具體落實程度,監督各個省、市、縣的相關措施施行,避免在執行上發生走樣。作為政府部門,要為各個企業營造一個和諧、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和競爭環境,加強自身對市場的調控力度。比如對于一些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政府就要制定相關政策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幫助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3.3調節貿易規模的平衡
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不均衡,各地區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政府要對落后地區提供適當的幫助。一些西部地區和內陸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很落后,遠遠沒有東部地區和沿海地區那么發達。對于這些地區,政府要充分意識到他們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發展潛力,通過公路、橋梁的建設,讓這些地區更多與外界進行交流,避免內陸地區“閉關”式的悶頭發展。在一些對外貿易發達的地區,政府可以開展一些高科技試驗項目,通過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來帶動落后地區,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水平。
3.4對民營企業進行扶持
雖然我國的經濟主要依靠國有企業進行支撐,但是也不能忽視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我國政府應當制定各項優惠政策,解決企業在退稅、融資、海關方面的困難,通過工業園區、行業產業鏈、區域合作等方式幫助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進行引導,讓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民營企業通過經銷制、制、中介服務、網上貿易等方式,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在自身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
3.5培養國際化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國家的發展更離不開人才。想要在對外貿易方面得到發展,企業必須重視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經營人才。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對的市場競爭不僅僅體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科技含量上,更體現在人才的爭奪上。對外貿易的開展,讓我國的人才有更多的機會到國外去發展,也有很多國外的人才來到我國進行發展。想要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競爭優勢,企業必須能夠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基地,進行自主的人才培養,還要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科研條件,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鼓勵人才為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貢獻力量。
3.6把握好人民幣升值的機遇
我國從人民幣的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就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急劇增長,國外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降低。人民幣的升值,降低了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成本,大大增加了企業在海外建立跨國公司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還有利于緩和貿易摩擦,有利于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關系。
4結論
積極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雖然我國目前的對外貿易存在著規模、服務上的問題,也受到了競爭力不足和貿易摩擦加劇的制約,但是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我國應該針對這些不足進行貿易戰略上的調整,優化進出口的貿易結構,形成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將具有我國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
摘要:進入到21世紀,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格局正在逐漸發生轉變。經濟外交已然逐步成為國家之間發展的主導因素,各國主要以經濟利益的權衡為主導,大力推動國際貿易與合作,進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十分火熱,本次針對其研究對象及其職業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 研究對象 職業發展
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F代社會分工中,各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獨立性,而經濟原理則能夠廣闊地滲透到各個行業當中,不同行業聯系在一起。站在宏觀角度,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研究,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與國際貿易輸送大量人才,確定研究對象及職業生涯發展展望,對優化現代經濟體制改革作用顯著。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對象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的對象則是經濟與貿易兩者之間的關系。市場的高度開放,使得國際經濟與貿易成為當前的熱門專業之一,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1.面對WTO。
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的第143位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五年之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市場更是面臨著空前良好的發展局面,國際貿易的年增長量逐年攀升。加入WTO,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使得我國各個產業以及貿易體系得到更新,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外資并購節奏加快。國際經濟與貿易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成為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十多年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量逐年攀升。隨著我國外貿體制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批準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貿易涵蓋面逐年擴張?;诖耍瑖H經濟與貿易的專業人才,不單單需要掌握國際外貿的理論專業性的知識,還需要對國際貿易談判規章當中的各項基礎法律流程、營銷技術以及基本的產品專業知識進行明確。在WTO的環境下,國際經濟與貿易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相關人才,當然也關系到整個國際貿易市場的完整性。
2.專業導航。
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研究對象,并不單單局限于國內的高校應屆生,還包括聯合辦學的高級人才。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交流,教育體系也逐漸走向開放,呈現出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我國經濟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會遇到較多的機遇與挑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專業的冷熱度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相關人才,一直是當前的熱點。這種人才,能夠精通外語、國際貿易規則等,是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
3.專業培養。
針對當前高校開展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際情況,已經有上百所學校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專業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一般理論以及實務基礎。當然,在一些高校的專業改革當中,已經增加不同類別的國際貿易專業知識,使得該專業的學習更具特色。不但能夠增強該專業類別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夠提供實踐能力,真正發揮出價值特色,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使得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以及專業的適應性要求,發揮出就業適應能力與價值。該專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文理兼收、兼容并蓄。對個人的訓練更加全面,既考驗邏輯思維的訓練,又形象地詮釋整體思維的訓練價值,經濟類學生思維十分活躍,能夠實現更積極的參與交流,就業前景廣闊,職業發展前景良好。雖然在專業導航層面,涉及到的因素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學生,但依舊需要對這一專業內容具備自身的摸索與探索,增加實用性。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發展前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發展前景已經十分廣闊,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該專業的重視度以及人才需求逐漸提升,成為一種全新的熱門職業,職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下面針對就業方向以及就業方式進行具體闡述。
1.就業方向分布較廣。
國際經濟與貿易屬于國家重點學科,復旦大學公布的資料顯示,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外貿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等,同時也涉及到政府經濟部門。而當前針對該專業的就業方向,人民大學也已經給出相對樂觀的回答。即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涉及到銀行、證券、保險、進出口公司以及外貿機構等。同時,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廣泛,包括國內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等等,使得職業發展前景良好,能夠推動該專業的持續發展。
2.就業方式差異。
就業方式差異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從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直接就業包括政府機關、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外貿公司等直接的單位進行就業,強化職業技能。當前現有的沿海城市當中,國際貿易的發展環境良好,對國際貿易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國家放寬企業的進出口權之后,許多中小企業具有外貿自營權。而間接就業方面,主要是國際貿易的相關人才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國繼續深造。經濟類專業的考研形式特別嚴峻,就業形式與其他專業類別相比較而言,能夠發揮出就業價值。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探究,需要站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視角下進行探索,深入探究內在的發展價值。當然,想要實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可在內部條件與外在條件的基礎之上,發揮出優勢。第一,內部條件方面。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應該調整良好的就業心理,在思想上轉變,樹立正確的觀念,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在這一方面,大學生應該多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更多的接觸社會并融入到社會環境當中。同時,制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增強大學生的個人競爭能力,為自身營造良好的就業機會。第二,外在條件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在近年來十分良好,金融危機的影響也在逐漸的減弱。基于此,針對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總體態勢分析,世界經濟已經被拉動。中國外貿以及金融也都已經呈現出復蘇的發展趨勢。同時,與當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簽訂培養訂單,實現人才的定向培養與構建。通過這樣的方式,站在戰略高度建立企業合理的人才結構,制定中長期人才的需求計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良好發展的今天,活躍度、發展狀態良好,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廣大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認知到社會形勢,清晰地找準自身定位,積極抓住就業機會,才能夠將所學的專業性知識反饋給社會,回報社會。
作者:王卓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
開展好國際貿易,對促進本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對經濟結構的優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國都采取擴展國際貿易的方法。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已成為貿易大國。然而,現階段我國國際經濟貿易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從發展規模到競爭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本文以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現狀分析作為文章內容的切入點,并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戰略趨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
一、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占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再不斷的增加,但是,面對日益劇烈的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我國國際經濟貿易仍存在以下問題,阻礙其發展步伐。只有深入的分析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現狀,才能夠制定行之有效的對外貿易戰略和對策,以促進其健康、平穩的發展。
(一)國際競爭力不足
雖然,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穩步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種類也隨之豐富,其中不乏高、精、尖的產品,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出口產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而且大多為初級產品,技術含量以及附加值都存在偏低的情況,且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導致大部分出口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足。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大多集中在傳統企業上且數量相對較少,也導致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競爭力不足。
(二)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發展滯后
雖然,近些年來第三產業及服務業在我國越來越受重視,各個地區服務業產業園也相繼建立,但是我國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和水平受經濟水平、發展時間等因素影響仍然與發達國家具有一定的差距。
(三)發展規模較小、不均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經濟貿易雖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仍受到起步晚、基礎弱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較小,發展也不夠均衡,具體體現在,我國東部以及沿海地區由于地理優勢、經濟發達等原因對外貿易發展較快,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我國西部和內陸地區由于地理條件、經濟條件等因素限制,對外貿易發展緩慢且分散,并沒有形成規模。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整體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步伐和科學性。
二、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戰略趨勢
(一)建立和健全相關的國際經濟貿易法律體系,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國際經濟貿易法律體系的完善,能夠為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提供法律依據和保護,避免其他國家利用國際貿易規則侵害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貿易活動的合法權益,從而能夠有效保障我國的經濟效益能夠穩定增長。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國家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深入,貿易聯系也日益緊密。因此,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中,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合作,以拓展與不同層次國家的貿易合作市場,促進共同發展。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力發展能夠優化進出口貿易組成結構,有效的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外,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要依托國際經濟區域化優勢,借鑒和學習合作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并結合我國實際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鞏固和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進而優化貿易結構、豐富貿易內容,在競爭激烈的世界經濟市場扎根、立足。
(三)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環保事業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和諧發展
我國在注重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同時,還應注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以貫徹科學發展觀,保持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可持續、健康的發展。因此,在我國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過程中,要對國內市場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促進環保服務產業的發展,并增強企業的環保意識。
(四)深入的挖掘和開發國內市場潛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國內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可以有效的挖掘國內市場潛力,而出現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時,出口貿易則會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向規?;姆较虬l展。此外,增強國內企業市場競爭力亦可為企業進軍國際經濟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需要調整和優化國內市場產業結構,并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開展好國際經濟貿易對促進我國經濟穩固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現階段,我國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是,只要我國順應局勢積極調整國際經濟貿易規則,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強化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能開展好國際經濟貿易工作,為我國經濟長久穩固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楊文婧 張久祥 魏叢 單位: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河北經貿大學
前言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對外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額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我國資本賬戶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資本和金融額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我國貿易額度的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與國際經濟發展的聯系日益密切,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波動的敏感程度也逐漸上升。1997年亞洲爆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國貨幣政策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日益嚴重。針對于這種情況,東南亞等國逐漸突出貨幣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貨幣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貿易品類別與國際經濟周期協動性進一步加強的重要體現,是當下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推動的一種發展趨勢。針對這一問題,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協動性問題,是中國與東盟貿易往來和貨幣合作關系的重要依據,如何建立有效的評價分析指標,對于分析我國與東盟貿易合作關系有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一、貿易品類別與國際經濟周期協動性模型框架
關于貿易品類別與國際經濟周期協動性模型框架的研究,本文主要涉及了經濟環境、模型框架兩方面內容。
(一)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影響模型框架構建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以A和B兩個國家為例。其中,A、B國家的經濟主體主要為家庭、企業、零售商。這三個主要經濟要素當中,家庭的收入主要是勞動所得;企業的收入主要是產生的經濟效益;零售商的經濟環境設置,以BGG模型為例,賺取商品銷售的差價,獲取經濟效益。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假設A、B兩個國家的經濟環境處于完全對稱的情況,并且政府在財政預算過程中,處于約束平衡狀態,可以進行貨幣支付轉移。
(二)模型框架構建
基于“經濟環境”下的經濟周期協動性模型框架構建,需要從居民、企業、零售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居民在經濟環境中出于基礎性地位,假設A國的消費商品主要為A國自身生產的產品,那么B過商品對A國的影響性較小,B國商品的替代彈性將較小?;诩僭O的前提,A國和B國是自由貿易模式,B國對A國的經濟影響將會較小,那么反過來,B國若是在A國的消費額度較大,A國將會對B國的經濟周期協動性產生較大的影響;企業在經濟環境中起到的作用較大,在進行國外商品進出口貿易時,將主要考慮到技術進步率問題。在A國當中,若是國內生產函數較大,A國對B國的進口商品量較大,B國商品的價格以及產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A國的生產。反之,則B國對A國的影響較小,雙方的經濟協動性較低。若是生產函數為大于等于零,A國對于B國產品的替代彈性較高;若是生產函數小于零,則說明二者之間的替代彈性較低;若是生產函數為零時,說明二者之間并不存在替代關系。零售商在經濟環境下,關于經濟周期協動性模型的構建,將以BGG模型設定為主。零售商的銷售利潤主要以獲取產品的價格成本為主,價格成本較低,所獲得利潤空間較大,反之,利潤空間將逐漸變小。利潤空間較大的情況下,雙方之間的協動性較大,反之,則較小。
二、貿易品類別對經濟周期協動性的影響
本文關于貿易品類對經濟周期協動性影響的研究,截取的時間點為2012——2014年兩年的數據。就以中日雙邊貿易類別來看,涉及的主要行業有有機化學品、鋼鐵、特種工業專用機械、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及零件、陸路車輛、服裝及衣著附件、攝影器材及光學物品、鐘表等,其中,雙邊貿易過程中,比重較大的行業是鋼鐵、有機化學品以及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及零件。鋼鐵、有機化學品以及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及零件的貿易比重分別在99.95%、33.82%、79.53%。通過這個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這三種行業在兩國間貿易與經濟周期協動性關系的影響較大。其次,在攝影器材及光學物品、鐘表、特種工業機械貿易方面,占據兩國貿易出口的比重也較大,上述三種行業的貿易水平對中日兩國間的經濟周期協動性的關系也有著較大的影響。除了中日貿易之外,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以泰國為例,時間點依舊為2012——2014年兩年的數據。這兩年期間內,兩國雙邊貿易類型主要為鋼鐵、有色金屬、服裝、水果、專業科技控制用儀器及設備。其中,我國對泰國貿易中,比重較大的行業主要有鋼鐵、有色金屬、專業科技控制用儀器及設備,而泰國對我國出口的行業主要以水果為主。這種貿易形勢下,我國與泰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過程中,經濟周期協動性較大,商品出口對于提升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中國與東南亞等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過程中,雙邊貿易強度對經濟周期協動性的影響主要取決于貿易強度大小,與雙方之間國內需求有著較大的關聯性。國內需求促使雙方貿易強度變化,當產業內貿易強度較小時,經濟周期協動性會與雙邊貿易強度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而產業內貿易強度增大時,二者之間會呈現一種正相關的關系。以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周期協動性影響來看,我國對攝影器材、鐘表、鋼鐵、有機化學品的需求較大,更多的會選擇進口日本先進的工業設備,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貿易水平將會得到提升。因此,內需對于經濟周期協動性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作者:張曉璇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熟知國際經貿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經貿的政策法規,在工作中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和計算機等。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1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了解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市場、熟知宏觀經濟和政治制度綜合作用所形成的國際國內競爭環境的基礎上,學會在國際貿易領域把握先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基礎能力,是判斷和解決問題的基礎。
1.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
應依附于系統化、國際化的教育,涵蓋金融、投資、營銷、商業計劃等知識領域只有全面、完善的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全面高素質的人才。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升華,打好知識基礎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1.3要求學生從實踐中總結規律
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結合專業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又要有理論的指導,理論結合實際才是學習的王道,人才的培養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1.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要實行多學科、大范圍的培養
國內大多院校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培養根據定位的不同,培養目標也不相同。例如:南開大學培養目標是“訓練出全面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復旦大學則是“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不同層次高質量的涉外經營管理人才,教學和研究人才”;南京大學的是“能在進出口公司,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等從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實務的高級專業人才,以及在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研究的高級專業人才”。
2現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2.1培養目標設置上偏重于高級專業人才培養,而忽視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全國大多數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都定位在培養“能夠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以及政府機構從事業務、管理、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可以看出,各高校將人才培養的重點定位于學生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等宏觀方面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沒有重視對國際貿易具體業務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真正能夠成為管理人才的人員并不多,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大部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并不能成為管理人員,而大部分會處于基層的業務實踐,而這種不對應性使得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反映出對于基礎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缺失問題。
2.2專業課程設置上,更偏重理論課程
自從我國加入WTO,國內各大高校開始注重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體系,將西方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等經濟理論課程劃入到國貿專業課程體系中。而這種學科體系,全部高大而寬泛的理論學習使得學生無法消化和吸收。
2.3人才培養方式上,重理論而輕實踐
國內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課程體系設置偏重于理論,導致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普遍存在重課堂而輕實踐。重課堂輕實踐也是國內教育體系的弊端之一,我國的教育普遍存在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的方面還有很多。
2.4有些院校培養崗位技能,缺乏理論指導
分析總結當前情況,國貿專業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專業培養模式。該模式強調專業基礎理論與能力培養,忽視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的培養。第二種是注重專業崗位技能的培養模式。該模式過分強調技能培養,忽視了基礎理論教學,學生普遍缺乏獨立分析國際市場環境和駕馭國際商務運作的能力。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培養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國際貿易專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顯得非常迫切。為適應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國際貿易人才,地方院校必須對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選擇科學合理的培養途徑顯得至關重要。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途經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3.1強化教學的實踐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是提高人才實踐能力的重要路徑。首先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目標的確定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實踐活動,從而認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內容:老師在基礎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讓學生自主對內容進行解析并模擬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相應的實踐考核體系: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考核,有利于學生自主完成實踐活動并養成實踐的良好習慣;創設實踐基地:創建符合該專業需要的實訓基地,模擬正常的工作內容與環境,讓學生從中得到強化訓練,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與實踐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學??梢匀轿患訌娕c相關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引進企業優秀人才兼任學校教師:企業優秀人才往往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可以通過與學生分享自身的實踐經驗,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3.2提高學生電子商務能力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的,但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少之又少,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能力。學校應當對開設計課程進行調整,適當增加專業計算機課程,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上機與理論相結合并輔以詳細步驟,鍛煉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此同時要及時安裝并更新相關的軟件,讓學生能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貿易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處理能力。
3.3提升學生外語能力
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較弱,而在國際經濟與貿易中,要求學生能用外語與人流暢溝通,所以應重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首先,將口語考試納入期末考核,從而促使學生自覺進行口語訓練;其次,學校在有條件情況下應適當增加雙語教學比重,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專業詞匯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對學生的外語商務談判能力進行強化訓練,該專業外語知識培訓不僅局限于詞匯和理解能力的鍛煉,更重要的是外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3.4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水平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應重視該專業人才職業道德的培養。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引入職業道德相關的教學內容,并重點引入違反職業道德的案例,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其次學??梢远ㄆ陂_設職業道德講壇,聘請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的精英或者相關的法律人員到校開展職業道德培訓與講座,加深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上述培養途徑是站在宏觀角度來說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4.1開發具有應用型特點的教學計劃
緊扣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知識、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的關系,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重點培養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素質。通過專業學習,使該專業學生能夠掌握國際經濟和貿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知國際貿易規則慣例以及國內外貿易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文化及經濟情況;具備良好的商務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質和社會交往能力。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要處理好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關系,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在教學計劃中,要明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提供專業認識實習、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模擬實習、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實踐課程。
3.4.2組織實施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活動
首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教師和學生互動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在將來的工作中才能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應大力推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本專業畢業生能符合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要把最新的成果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學方法要多樣化,鼓勵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要把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中,推廣雙語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動態資訊,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4.3把專業技能培訓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過規范化的技能訓練來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國際經貿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應包括外貿業務操作技能、外貿英語應用技能、電子商務操作技能、市場調查和客戶開發技巧。要落實具體的時間和訓練場所,可通過建設專業實驗室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學生可在較短的實習期內,通過仿真、互動的國際商務平臺,學會用英文正確擬寫外貿函電、填制單證,系統規范地掌握進出口業務的主要操作技能。只有通過系列化、規范化的訓練,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學校還可以與正規的公司合作建立合法、合理、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專業化的管理和監督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實踐,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機會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得到保障。與此同時,必須要有正規、合理、專業的實踐能力評價機制與其相配合,如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指日可待。
4小結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貿易大國,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有較高的需求,所以完善對國際經濟貿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在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社會、企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型人才的具體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以市場需求、素質教育為基礎,理論結合實踐,采取有效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好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國際經濟貿易崗位的較高要求,增強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為國家不斷輸送應用型人才,為促進我國國際貿易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吳瑩瑩 單位:遼寧理工學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已經開始變成當今社會市場中炙手可熱的人才。但同時,經濟全球化導向會致使市場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專業素養與工作能力有更高級別的需求。高校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人才的培養目的也相應變成了培養能夠熟練掌握國際經濟貿易、出口貿易、了解電子商務、掌握至少一門外語的專業型人才。因此在高校教學中運用以學生能力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便變的十分重要,在教學中應該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要擁有的能力為基礎開展科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模式。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的專業能力分析
學生專業能力不單單只表現在相關知識層面上,同時還表現于實際業務操作、專業熟悉程度及其與人交流溝通方面中。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與當前市場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型人才的需求相結合,指出目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培養人才時不但需要注重對專業思維、工作技能、道德素質、技能創新等方面專業素質的培養,同時還需注重對將“通識”當做主要標準的專業知識理論、廣闊專業知識面、綜合專業能力與專業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將這些培養目標結合在一起看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型人才應該掌握的專業能力包含了專業過硬的理論基礎知識、國際貿易專業基礎動手技能,并同時要具備心理素質修養與道德素質修養等方面的良好素養,并且要求學生具備綜合專業能力、通識性專業知識與整體素質等。
二、基于學生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際學習與興趣存在落差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第一次進行該專業的學習時通常都會充滿期待并且會感到新鮮有趣,但是伴隨著對該專業的深入探討,學生會逐漸感受到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知識繁多龐雜,特別是那些剛開始接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因為對課程不夠了解,因此很難快速掌握諸如國際習慣、國際條約、國際經典案例等相對比較復雜的專業知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中不但擁有理論性的學習內容,同時還擁有許多實踐操作與評估理論。如果只是重視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記憶結構能力,那么很容易導致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很難抓到學習重點,對知識難點理解不能。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原本感興趣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產生消極、厭學、排斥的學習心態。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認知能力不足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里通常是將《國際商法》當做專業基礎課,當中不但講到了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的專業知識,比如:國際貨物貿易、合作企業、個人公司等方面,同時還講到了法律、經濟學等方面學科專業知識的融合,比如:各項企業法案、企業與公司法案等。學生比較清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將來的職業規劃與作用及其發展前景,但是對國際經濟與貿易或者與之相關的法律學、經濟學等專業科目的發展前景和學習目的等缺乏相關的認識,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認知能力不足。
(三)學生缺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能力
在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習時,各項高校之間的辦學觀念與知識定位都不盡相同,比如:有部分全日制本科院校在辦學時知識定位成研究類型,而有些被定位成應用型全日制本科院校。所以,差異性的定位也會導致專業知識學習的偏重點不一致。比如:研究型本科院校會更加重視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基礎理論知識和科學調研方面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則會更加重視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獲取、解決實踐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缺少系統完整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
因為各大高校在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習時一般都會自主選用《國際商法》作為基礎教材內容,所以會出現各高校教課教師在上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時所用到的課本內容不相同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些知識教材內容在進行編排時缺少系統完整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理論,導致教材內容繁多龐雜,而且在講課時也會受到教學進度的制約。國際經濟與貿易是門實踐性與操作性極強的專業,尤其在某些單行法上擁有極強的技術含量,所以,僅有理論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要對教課教師提出能夠分享實踐經驗的學習要求。
三、基于學生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探索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學觀念
應該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文件綱領,放棄以往只重視學生對知識進行間接接收的傳統教學觀念,應迅速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學觀念,不但要重視對專業內容的實踐教學,還需重視對學生科研實踐、探究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學觀念培養,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
(二)建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新理念
建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新理念,就是以基本教材內容為基礎,再加上基礎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綜合一體化、開放性的教學新理念,根據學生知識認知將教材按照簡單至復雜進行分類,從而形成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新理念。比如:在教授基礎內容時,教學課程就是再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內容;比基礎深入的教學內容應該在教學時將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設計;而在更高級的教學課程中,應該進行探索式的科學調研、開放性實驗等方面的教學,比如,在專業課教室領導下,帶領學生觀摩其余教師的調研活動,并利用專題討論、社會實踐活動、普法活動等強化學生的專業學習認知。
(三)完備教學綱領、清晰教學內容
首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綱領應該按照各大高校之間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進行制定,但同時也應該與學生能力導向相適應,了解教學難點與重點,并且要根據高校之間學生層次的差異性對教學綱領進行大致完備。比如:高職院校及研究型全日制本科院校在完善教學綱領時應該保持原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教材基礎知識理論,增加實踐性教學;其次,在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材進行編撰時,應該按照各項高校學生層次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專門的編寫,尤其是要增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材中所提到的疑難雜點、抽象問題、難以實踐的知識要點的開發,并且要以學生能力導向為基礎運用教學模式開展新教學。第三點是要清楚教材內容和理論基礎間的聯系,讓教學方式能夠得到實踐,推動理論基礎的掌握程度,比如:可以按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點開拓訓練、增加范例解說、分析當下國際經濟形勢、職業發展規劃等,并同時需要注意要將經濟法與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科目知識內容進行準確歸類,讓學生在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時能夠建立清楚的認知價值觀。
(四)完善教學方法、革新考試方式
為了加強學生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習樂趣,可以在傳統教學方式里融入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去探索相關條例的范例,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同討論;運用體驗式教育方法,體驗可以達到身體、思維、內心的和諧統一,屬于“個性化的只是體驗”,在其中融合了感性和理性。能夠采取專題辯論、專業實習、法律咨詢、角色扮演、專業見習、模擬法律審判等方法。在對考試方式進行革新時,應該更加重視學生教材內容實際掌握程度、課程參與度等狀況。便于在考試中能夠將教學效果進行鞏固。
四、結束語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模式中,應該以提升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熟悉專業知識、對國際經濟市場進行評估與分析及其提升職業能力素養為己任,讓學生在教學中學習到很多和專業相關或者沒有關聯的工作技能,所以,要以學生能力導向為基礎采用相適應教學模式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以此提升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
作者:朱曉琳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大辭典》針對“教育質量”的釋文寫道:“衡量的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后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第一層次的要求,是教育衡量人才質量的統一標準,從另一方面來看,學校培養人才要從符合質量標準出發。民辦高校和我國一些公辦高校有一定的區別,它的主要目的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它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主要應側重于應用性、實踐性和操作性。本文在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基礎上,結合現階段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對策及措施。
一、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迫在眉睫
1.社會對國貿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民辦高校的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貿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渠道大數集中在國際貿易,在外貿公司從事相關的進出口工作。而從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來看,這些用人單位更加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斷增大,為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基礎上,還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實踐動手能力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所共同關注的重點?,F階段,民辦高校的國貿專業畢業生在實踐操作上并不盡如人意。雖然現在大多數民辦高校都開展了相關的實驗、實訓、實習,但在具體的落實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盲區。國貿專業的學生即使按照學校的規定完成了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也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了相關實驗、實訓的實際操作,可這些遠遠達不到社會對人才衡量的標準。學生畢業后到了用人單位進行具體業務操作時,仍然無從下手,實際動手能力較差,難以滿足外貿公司的需求。
2.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管理較為混亂,實踐教學效果較差。
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民辦高校的教育模式基本上也屬于“傳授——接受”這一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單向灌輸多、念講義多,學生參與實踐少,動手少,大多數民辦高校把實踐環節當作理論教學的附屬環節,對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實踐教學管理也是職責不清,流于形式,甚至嚴重缺失。如此管理現狀,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民辦高校要想在人才培養中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就必須摒棄這種傳統的思維,把理論和實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并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來進行實踐教學的管理,確保實踐教學的效果。
3.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流于形式,針對性不強。
近年來,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的質量日益引起國家的重視,并進一步地推動了民辦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在這種大背景下,國貿專業實踐教學也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民辦高校的高度重視,但在實踐教學的具體規劃上、資金投入方面、實驗室的具體建設上還存在較大問題。實踐教學并不是根據社會需求而展開的,更多地只是把它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環節,缺少系統地規劃,室驗室的建設相對滯后,實踐教學的軟件更新相對較慢,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銜接不緊密,造成兩者相脫結的現象非常普遍。實踐教學中所設置的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往往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實踐未起到應有的效果。
二、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1.民辦高校實驗室投入不足,實踐教學缺少應有的條件。
在我國,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民辦高校在發展初期,主要側重于投資較少的相關專業的建設,比如主要以人文、社會科學、經濟與管理等為主,而忽略實驗室以及實驗基地的建設。長期以來,民辦高校沒給自己找到合適的定位,重理論、輕實踐,這也使得民辦高校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驗基地的建設較之公辦院校還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民辦高校的科研氛圍不強,科研團隊的建設相對落后,實踐教學缺少相應的支持,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的建設。
2.從民辦高校自身特點出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較之公辦院校學生較差
再加之長時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因,他們自身對于實踐教學也不會引起較高的重視。但從具體的實踐教學環節來看,他們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接受力,實踐動手能力也較強,而這一部分正好也是民辦高校應重點去關注的,社會需要的就是畢業生畢業后能夠很快地進入實際操作,民辦高校的學生競爭力,培養的人才正是應用型人才,這些都需要在實踐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出學生們的潛能,讓他們具有較好的實踐動手能力。
3.理論教學環節與實踐教學環節相分離,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銜接。
在運作模式上,有部分民辦高校實行理論課教師和實踐課教師各負其責的現狀,這就形成了理論課教師只管理論教學、實踐課教師只負責實驗的情況,兩者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在教學管理上,理論課與實踐課也分屬于不同的類別。一方面,理論課教師完成在教學大綱內的理論部分授課,而對實驗的具體環節和內容并不太熟悉;另一方面,實驗課教師缺乏對課程理論教學的了解,單一以實驗內容來安排實驗,經常是一個模塊,一個系統使用多年,實踐教學內容不能隨著理論的發展及現實情況的改變而適時地作出調整。
4.民辦高校國貿專業模擬課程實驗較少
而課堂教學中更多的講授的是理論知識,而案例卻較少提及,在單證方面的講授上還處于較薄弱的環節,而國貿專業的學生在考證時(如報關員證、跟單員證)這些是非常最要的知識點,且對以后的就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我國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及措施
1.加大對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驗室的投入,除了資金上的投入外
還應加強實驗室專業隊伍建設。在實驗室的基本配置方面,要保證一些基本的實驗設施配備到位。在此基礎上,應建設國貿專業的特色模擬仿真實驗平臺,把進出口企業中用到的一些實際操作引入實驗室,以此建立民辦高校的硬件設施。讓實踐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讓實踐真正地為學生服務,為以后的就業作準備。
2.構建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民辦高校國貿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應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考慮,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在實踐教學中,把理論引入實踐教學課堂,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課程結構安排上按照合理比例給出兩者所占課時量的多少,按現在的模式,教學計劃安排中,理論課時占據大多數部分,而實踐課程所占課時卻非常有限,實踐教學往往存在學生剛一熟悉操作流程就已經結束了的這種現象。因此,實踐與理論課時分配最好是各占一半甚至于實踐課時應多于理論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行強化訓練,才會由開始熟悉變得熟練,實踐能力才能真正地得到一定的提高。
3.引入激勵機制,完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實踐教學的效果與否,與學生的參與度直接相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激勵機制,推動實踐教學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現行的狀況是實踐教學中學生參與較少,激勵機制缺乏,在課程的考核過程中,理論課程考試成績所占比重較大,而實踐課成績占比卻非常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忽略實踐課的重要性,投入時間和精力也會相對有限。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把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通過量化的形式加以固定,同時制定單獨的考核標準,對實踐操作具有一定成效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另外,可鼓勵國貿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種職業技能考試,在教學中推進職業資格培訓,使其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到臨近畢業時基本上能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4.提供理論課教師和實驗課教師溝通交流的平臺,實現兩類教師教學意義上的真正融合。
民辦高校通過這種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互相脫節的現象。如果可以,直接讓理論課教師進入實驗室教學,做到理論與實際真正的融合,這樣教師也可以靈活調整兩者的進度及安排流程,實現兩者的互補,一方面能使學生盡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又能讓理論知識及時地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地提高實際運用水平。
5.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民辦高校的實踐教學要想取得實質性地進展,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關鍵。校內實驗室的模擬操作系統對于實踐教學來說,只是必要的、最基本的保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才是關鍵。與外貿企業開展合作,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操作這才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最重要的保證。在外貿企業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可以了解外貿企業的相關業務操作流程,其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各種外貿單證的制作及一些具體的細節。把自己的實踐和自己在校內的實驗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會更清楚,目標更明確?;氐綄W校后,可以利用校內的實訓綜合平臺加強練習,使學生可以比較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操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綜合利用校內外兩種資源,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真正地掌握相關技能,而不是讓實踐只停留在實踐表面,讓實踐教學走向企業、融入社會。
作者:凡俊 單位:武昌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目前教育體制中,更多強調學生們在校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卻正是新時展的需要,純粹的理論知識并不足以支撐學生們步入社會的工作需要,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充分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知識。
一、關于實踐能力的認知
每個人對實踐能力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實踐能力是知識的轉化;有的人認為實踐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的人認為實踐能力是運用自身技能解決問題時所具備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實踐能力強調的還是運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實踐能力包含方方面面,主要體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交際溝通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和分析問題能力。
二、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一)實踐能力是綜合素質的體現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最主要的競爭就是人才競爭。而對人才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其中,實踐能力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根本要求。無論自身素質還是能力,最終都需要通過實踐能力去檢驗,如此,才能成為21世紀優秀的人才。目前教育部門也多次在各大高校強調對學生們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實踐能力是客觀要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即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社會需求中。應用人才主要是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較強的一類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專業性較強的人才為任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在校不僅要學習基礎的經濟學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是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學生的客觀要求。(三)實踐能力是客觀需要過去,大學生畢業后通常由學校統一分配到各單位實習,就業壓力較小,實習期間的理論知識往往能達到專業目標,但動手實踐能力卻非常弱,與企業所期望的有很大差距?,F如今,如果沒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作為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學生,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必須提前適應市場的就業形勢,培養自身實踐能力,增強求職中的市場競爭優勢,入職后能夠快速適應本職工作。
三、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
(一)實行教學改革,加強社會實踐
首先要從教學上實行改革,教師不能只重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應增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社會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們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學實驗室,對各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開放使用,增加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們對課程的興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再以分數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優劣,忽視學生的在其他社交和社會活動中的能力,應多關注學生們綜合能力的培養及考核。
(二)增加實習機會
參與實習工作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基礎。學校安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實習,增加學生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的重點之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習通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了主動積極的工作熱情,增加了今后步入社會的就業基礎,增加了學生的額外收入,還減少了學校對實踐課程的教學成本,這正是學生們所喜愛的實踐方式。
(三)積極展開社團活動
目前各大高校開展了以學生為載體的社團活動,學生們可通過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技能。例如,學生們可通過校園歌唱、演講、科技創新比賽等方式展示個人魅力,增加自信心。由于社團經過學校批準,由學生自愿組織活動,往往經費較低,無法長期運行,學校應積極支持和幫助。教師也應積極指導學生們的社團活動,增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們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
四、結語
總之,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不僅是學好課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學生們除了從自身出發,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要積極組織和幫助學生們完善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應積極地了解社會經濟動態,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從實踐中增加自身綜合能力,為步入社會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龐輝 單位:沈陽大學經濟學院
1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的目標
眾所周知,財經類專業應用性很強,實踐能力是財經類高校畢業生核心職業能力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作為應用經濟學下的所屬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亦不例外。對于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言,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開展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通過仿真環境,加深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以及《海關實務》等實踐性課程中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具有顯著的互補性,實驗教學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操作能力的助推器。也就是說,通過實驗教學,應使得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深刻了解各項國際商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和工作技巧,為參與畢業前實習和入職提供支持。具體而言,通過開展實驗教學應使得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以及《托收統一規則》等國際慣例,初步具備開展函電撰寫、報價核算、托運訂艙、進出口貨物投保、國際貨款結算等能力,以為其核心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2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盡管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實驗教學日益重視,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依舊面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困境。
2.1實驗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不夠清晰
實驗教學是培養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點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已形成共識,但是最終能否實現這一目標與實驗課程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定位緊密相關。目前,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驗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實驗教學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機制缺乏充分的認識。這使得,實驗課程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中缺乏科學的定位或定位不夠清晰,進而影響了實驗課程的開設效果。
2.2實驗教學的資源投入有限
受辦學條件的限制,目前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教學資源投入的強度相對較小。這主要表現為:首先,實驗教學的硬件不夠完善。與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不同,經管類高校的實驗教學通常需要計算機、服務器以及機房等硬件的支撐,而受到辦學資源的制約,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門實驗室通常較少,并且實驗教學中采用的軟件的類型和數量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實踐類課程的師資較為短缺,大多數教師不具備從業經歷,對最新實踐活動缺乏深刻認識,實驗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水平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其已成為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中的一個“短板”。
2.3實驗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足
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驗教學對其專業實踐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實驗教學是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有效渠道。但是,另一方面,從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由于一些實驗課程安排在畢業前夕,學生學習動機弱化,學習熱情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消退,這使得,一些學生對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參與實驗教學的熱情有限,并且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滿足于完成基本實驗任務,很少對實驗任務背后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和進一步挖掘,從而使得一些學生對專業實踐活動的理解不夠系統、深入,難以形成全面的實踐創新能力。
2.4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缺乏完善的評估機制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實驗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不僅涉及到專業知識的講解與實驗過程的演示,其往往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與溝通,其效果通常難以直觀觀察,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才能對實驗教學的完成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目前,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驗教學的管理基本上是通過系部完成,實驗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機制缺乏或不夠完善。這使得,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往往難以發現教學中的不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在實驗教學中一成不變。顯然,這不利于實驗課程教學水平的持續提升和實驗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
3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的創新策略
對于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言,實驗課程的教學水平是其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核心職業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提高實驗課程的教學水平對于促進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結合上文分析,筆者認為,關于如何進一步強化實驗教學,破除實驗教學困境,未來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科學定位實驗課程的地位,不斷優化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對實驗課程進行科學定位,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在外向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在總學時一定的情況下,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合理確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的學時,并注意不同實驗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另一方面,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構建各種渠道,不斷加強與涉外型企業和單位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核心職業能力的要求及其變化,并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和整理,了解實驗教學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對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調整和完善,力求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新穎性。
3.2逐步增加實驗教學的資源投入
未來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的投入結構,逐步加大實驗教學的資源投入,提升實驗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水平,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另外,應注重實驗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不斷提升實驗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水平,保證各門實驗課程均能擁有一支高效、穩定的教學團隊,以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的資源,為實驗課程的有效開設提供堅實保障。
3.3完善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強化實驗教學的過程管理
當前,在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鑒于此,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的授課教師應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驗軟件的特點,科學選擇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探索,逐步改進和完善實驗教學方法。另外,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實際參與程度和實驗完成質量,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積極探尋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切實高質量完成各項實驗任務,同時應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細節和易出錯地方進行及時總結和歸納,以切實保證每次實驗教學的教學目標不折不扣地實現,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保障。
3.4構建有效的實驗課程教學效果評估機制
構建完善、有效的實驗課程教學效果評估機制對于提升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可通過構建內部評估體系與外部評估體系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具體而言,一方面通過校內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對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另一方面,應積極邀請校外實踐領域的專家和從業人員對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賦予二者不同的權重,得出實驗課程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結果。最終,通過依托校內與校外雙重評估體系,推動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作者:胡飛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