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中國靜止氣象衛星亮溫數據為數據基礎,采用小波變換和功率譜估計方法進行處理分析,并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時空掃描。結果表明:(1)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溝M_S7.0地震前,沿龍門山斷裂帶存在一條熱紅外輻射增溫帶,其熱輻射異常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邊緣,異常面積最大可達6×104 km2,九寨溝地震即發生在增溫區域的邊緣;(2)九寨溝地震的相對功率譜時序演化特征顯示,2017年7月初相對功率譜幅值迅速升高以后,長時間持續呈高幅值狀態,且與過去十年的數據相比相對功率譜較為突出,直到地震后一段時間才恢復;(3)九寨溝地震異常的分布與汶川地震前熱輻射異常展布相似,對其它發生在含油氣盆地邊緣的地震進行綜合分析認為,熱輻射異常均具有類似盆地形態的特征,反之,這種類似盆地形態的異常與M_S≥6.5地震的對應率為75%;(4)地震盆地效應是位于盆地邊緣的、具有不同發震構造的地震表現出相似的熱輻射空間展布的主要原因,與地球放氣理論機理解釋相一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