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硅體的現代過程研究是恢復古環境的基礎,探討表土植硅體分布及組合特征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尤為重要。沿中國東北地區年均溫為4 ℃等溫線采集70塊表土樣品,研究了單一溫度因素控制下表土植硅體的空間分布規律,以期獲得不同類型植硅體對降水的響應。研究結果表明:所有表土樣品中植硅體豐富且數量較多,主要有棒型、尖型、塊狀、扇型、扁平狀、短鞍型、帽型、啞鈴型、齒型、三棱柱型、導管型、硅質突起、硅化氣孔、弓型和多面表皮植硅體;且主要以短細胞、棒型、尖型為主,其平均百分含量之和高達80.77%,塊狀、扁平狀、扇型次之,其他類型的植硅體含量較少。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棒型、三棱柱型、硅質突起、啞鈴型和扁平狀在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和長白山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且棒型、三棱柱型、硅質突起的百分含量與年降水量具有極顯著的正相關性,啞鈴型的百分含量與年降水量具有極顯著的負相關性。總之,年均溫為4 ℃等溫線上70塊表土樣品中植硅體類型基本相同,但不同類型植硅體的百分含量存在差異,說明本研究區域內表土植硅體組合特征對降水的響應較為敏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