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東秦嶺造山帶地處青藏塊體東北緣、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的交界處,形成了特有的盆山體系,分布有油氣、氦氣及地熱等多種能源礦產資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積-構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東秦嶺隆升的重要時期,缺乏該時期盆山體系耦合關系的研究,制約了對區域礦產資源分布規律的認識。盆山耦合體現在時間、空間、物質、構造作用及地表形態等多方面。以大量鉆孔資料為依托,運用“回剝法”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的沉降幅度及沉降速率,并根據主沉降期新近紀以來不同階段沉積地層厚度展布特征恢復了盆地沉積演化歷史。研究表明渭河盆地新生代以來沉降中心具有自西南方向西安凹陷向北東方向固市凹陷遷移的特征。古近紀始新世以來,渭河盆地發生快速構造沉降,中新世早-中期以西安凹陷為主要沉積、沉降中心,晚中新世以來以西安、固市兩個凹陷為主要沉積、沉降中心,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沉降中心轉移到東北部固市凹陷,晚更新世以來,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均發生快速沉降。裂變徑跡的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渭北隆起約45—32Ma整體快速抬升,同步于東秦嶺太白山和華山約57-40Ma的快速隆升階段,與渭河盆地古近紀始新世約40Ma的基底快速沉降具有耦合關系。晚中新世約7-3Ma以來,渭河盆地的持續快速沉降,與渭北隆起上新世約5Ma及東秦嶺太白山約10—9.6Ma、華山約8—5Ma以來的快速耦合關系明顯。太平洋板塊的俯沖、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始新世約55-45Ma碰撞及青藏高原約10-8Ma隆升外擴的遠程效應對研究區影響較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