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青島市嶗山區為例,利用2015年1月和3月平行采集的PM(2.5)及總懸浮顆粒物(TSP)樣品,分析其中8種水溶性無機離子及13種微量元素含量,比較不同粒徑顆粒物的化學組成、來源差異以及霧霾天對其影響。結果表明,采樣期間PM(2.5)和TSP中總水溶性無機離子濃度分別為29.35±22.98μg/m3和47.05±15.98μg/m3,微量金屬元素總濃度為1 333±1 148 ng/m3和5 912±3 208 ng/m3。NH4+、NO3-、SO4(2-)和Zn、Pb、Ni、As、Cd主要存在于細粒子中,Na+、Ca(2+)、K+和Al、Fe、Mn、Ba、Sr、Co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而Mg(2+)、Cl-及V在粗細粒子中濃度相當。霧霾天時,PM(2.5)中NH4+、NO3-、SO4(2-)、Ca(2+)和微量元素濃度與非霧霾天相比顯著升高,且增幅明顯高于TSP中的,但Na+、Mg(2+)、Cl-和V在PM(2.5)和TSP中的濃度均與非霧霾天時基本相當。PM(2.5)中主要受人為源或地殼源和人為源共同影響的元素其富集因子明顯高于TSP中的,但主要受地殼源影響的元素其富集因子與TSP中的基本一致。PM(2.5)和TSP均受到二次生成源、燃煤/重油燃燒排放、土壤源、工業源、機動車一次排放源及海洋源的影響,但是不同源對不同粒徑顆粒物的相對貢獻程度不同,PM(2.5)以二次生成源的貢獻最大,而TSP以土壤源貢獻最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